一种汽车门锁拉线装配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9783阅读:7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汽车门锁拉线装配工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装配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门锁拉线装配工装。
背景技术
目前,在汽车生产现场装配汽车门锁与门锁拉线时,一般是先分别将汽车门锁内的锁止拉线和开启拉线的一端插入汽车门锁锁体的卡套内,再将锁止拉线和开启拉线的卡套卡在锁体对应的卡槽上,最后用手用力按下锁止拉线和开启拉线的卡套使其卡进相应的卡槽,这样才算完成对整个门锁与门锁拉线的安装,由于需要足够的压力才能将拉线卡套压入锁体的卡槽中,而且力度要适中,力度太大会使卡槽碎裂导致零件报废,力度太小,又不易卡进,因此手工装配完成一个汽车锁体往往需要几分钟时间,不仅劳动强度大,操作员工易疲劳,而且生产效率不高。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1816021U,授权公告号2011.05.04,公开了一种汽车门锁装配工作台,包括底座和设置在底座上的装配部,装配部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以及压紧机构;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与底座相互配合将汽车门锁锁体稳定支撑;压紧机构包括底端与底座固定的安装座、一端与安装座顶端铰接且位于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上方的压紧臂以及顶端固定在压紧臂上的压紧板,压紧板底端固定有用于将车门锁内锁止拉线与开启拉线压入锁体内的两个压入齿,两个压入齿之间的距离与车门锁内锁止拉线与开启拉线之间的中心间距相等。其不足之处在于,该装配平台上没有限制汽车门锁锁体前后移动的部件,汽车门锁锁体放置在该装配平台上进行装配时,容易前后移动,稳定性差,影响装配。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稳定性好,使用方便,装配精度高,能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同时降低报废率的一种汽车门锁拉线装配工装。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门锁拉线装配工装,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从前往后依次固定有支撑销、支撑块、定位块、支座,所述支撑销包括第一支撑销与第二支撑销,所述第一支撑销与第二支撑销左右对称设置,所述定位块包括左右相对设置的第一定位块、第二定位块,所述第一定位块、第二定位块上分别设有用于限制汽车门锁锁体前后移动的限位缺口,所述限位缺口的形状与汽车门锁锁体的轮廓相配,所述支座顶端铰接有压臂,所述压臂上设有压块,所述压块上设有两个用于将汽车门锁拉线压入锁体内的压头,所述压臂的自由端固定有手柄杆。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支撑销、第二支撑销用于支撑汽车门锁锁体的前端,位置与锁体上的卡槽对应,定位块用于限定锁体位置,使得锁体不会前后左右移动,手柄杆可增加施力的力矩,利用杠杆原理操作人员便可用较小的力将锁止拉线和开启拉线上的卡套快速压入卡槽中,省时省力,只要将汽车门锁锁体前端卡在第一定位块和第二定位块上的限位缺口内,并将汽车门锁锁体后端放置在第一支撑销、第二支撑销上使锁体的两个卡槽竖直向上,同时使汽车门锁锁体的中部放置在支撑块上,再将锁止拉线和开启拉线上的卡套卡在锁体上对应的卡槽上,转动压臂,最后在手柄杆上施力通过压头将锁止拉线和开启拉线上的卡套压入锁体上的卡槽中即完成装配,使用方便,装配精度高,能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同时降低报废率。作为优选,所述支撑块包括支撑板与支撑平台,所述支撑板下端与底板固定连接,支撑板上端与支撑平台固定连接,支撑板与支撑平台呈T形。支撑平台可增加与锁体的接触面积,使得锁体放置更加平稳,提高稳定性,同时可减少压臂下压时支撑块对所锁体的反作用力,避免锁体损坏。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支撑销、第二支撑销的底端连接有螺柱,所述螺柱上固定有螺母,所述螺柱上端与第一支撑销、第二支撑销螺纹连接,螺柱下端与底板螺纹连接。螺柱上端与第一支撑销、第二支撑销螺纹连接,螺柱下端与底板螺纹连接,可通过旋转螺柱来调整第一支撑销、第二支撑销的高度以保证汽车门锁锁体的平稳,同时使压头向下压装拉线时,支撑销能更好地提供反作用力,螺母固定在螺柱上以便于旋转螺柱。作为优选,所述支座顶端设有安装口,所述压臂的端部位于安装口内通过销轴与支座铰接。压臂的端部位于安装口内,安装口可起到限位与导向的作用,避免压臂在转动的过程中位置发生偏移,通过销轴连接,结构简单。作为优选,所述支座后方设有用于搁置压臂的搁板,所述搁板底端与底板固定连接。搁板在压臂抬起向后翻转时,可减少压臂的旋转范围,从而减轻工作强度。作为优选,所述搁板顶端设有宽度与压臂宽度相配的限位口。限位口可防止压臂搭接在搁板上时左右移动。作为优选,所述手柄杆的端部固定有手柄球。手柄球使得抓握更为舒适,同时便于施力。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I)使用方便,装配精度高,能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同时降低报废率;(2)结构简单,稳定性好。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中:底板I,支座2,第一支撑销3,第二支撑销4,第一定位块5,第二定位块6,限位缺口 7,压臂8,压块9,压头10,手柄杆11,螺柱12,螺母13,支撑板14,支撑平台15,搁板16,手柄球17。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一种汽车门锁拉线装配工装,包括底板1、支撑销、支撑块、定位块、支座2、压臂8及搁板16,支撑销、支撑块、定位块、支座2通过螺钉从前往后依次固定在底板I上,支撑销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第一支撑销3与第二支撑销4,第一支撑销
3、第二支撑销4的底端连接有螺柱12,螺柱12上固定有螺母13,螺柱12上端与第一支撑销3、第二支撑销4螺纹连接,螺柱12下端与底板I螺纹连接,支撑块包括支撑板14与支撑平台15,支撑板14下端与底板I固定连接,支撑板14上端与支撑平台15固定连接,支撑板14与支撑平台15呈T形,定位块包括左右相对设置的第一定位块5、第二定位块6,第一定位块5、第二定位块6上分别开有用于限制汽车门锁锁体前后移动,且形状与汽车门锁锁体的轮廓相配的限位缺口 7,支座2顶端开有安装口,压臂8的端部位于安装口内通过销轴与支座2铰接,压臂8上固定有压块9,压块9上固定有两个用于将汽车门锁拉线压入锁体内的压头10,压臂8的自由端固定有手柄杆11,手柄杆11的端部固定有手柄球17,搁板16位于支座后方,搁板16底端与底板I固定连接,搁板16顶端开有宽度与压臂8宽度相配的限位口。只要将汽车门锁锁体前端卡在第一定位块5和第二定位块6上的限位缺口 7内,并将汽车门锁锁体后端放置在第一支撑销3、第二支撑销4上使锁体的两个卡槽竖直向上,同时使汽车门锁锁体的中部放置在支撑块上,再将锁止拉线和开启拉线上的卡套卡在锁体上对应的卡槽上,转动压臂8,最后在手柄杆11上施力通过压头10将锁止拉线和开启拉线上的卡套压入锁体上的卡槽中即完成装配,完成装配后,再将压臂8往后翻转卡接在搁板16上端的限位口内,将锁体从工装上取下即可。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门锁拉线装配工装,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I)上从前往后依次固定有支撑销、支撑块、定位块、支座(2),所述支撑销包括第一支撑销(3)与第二支撑销(4),所述第一支撑销(3)与第二支撑销(4)左右对称设置,所述定位块包括左右相对设置的第一定位块(5)、第二定位块(6),所述第一定位块(5)、第二定位块(6)上分别设有用于限制汽车门锁锁体前后移动的限位缺口(7),所述限位缺口(7)的形状与汽车门锁锁体的轮廓相配,所述支座(2)顶端铰接有压臂(8),所述压臂(8)上设有压块(9),所述压块(9)上设有两个用于将汽车门锁拉线压入锁体内的压头(10),所述压臂(8)的自由端固定有手柄杆(11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门锁拉线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销(3)、第二支撑销(4)的底端连接有螺柱(12),所述螺柱(12)上固定有螺母(13),所述螺柱(12)上端与第一支撑销(3)、第二支撑销(4)螺纹连接,螺柱(12)下端与底板(I)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门锁拉线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块包括支撑板(14)与支撑平台(15),所述支撑板(14)下端与底板(I)固定连接,支撑板(14)上端与支撑平台(15)固定连接,支撑板(14)与支撑平台(15)呈T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门锁拉线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2)顶端设有安装口,所述压臂(8 )的端部位于安装口内通过销轴与支座(2 )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汽车门锁拉线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2)后方设有用于搁置压臂(8)的搁板(16),所述搁板(16)底端与底板(I)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汽车门锁拉线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搁板(16)顶端设有宽度与压臂(8)宽度相配的限位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门锁拉线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杆(11)的端部固定有手柄球(17 )。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门锁拉线装配工装,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从前往后依次固定有支撑销、支撑块、定位块、支座,所述支撑销包括第一支撑销与第二支撑销,所述第一支撑销与第二支撑销左右对称设置,所述定位块包括左右相对设置的第一定位块、第二定位块,所述第一定位块、第二定位块上分别设有用于限制汽车门锁锁体前后移动的限位缺口,所述限位缺口的形状与汽车门锁锁体的轮廓相配,所述支座顶端铰接有压臂,所述压臂上设有压块,所述压块上设有两个用于将汽车门锁拉线压入锁体内的压头,所述压臂的自由端固定有手柄杆。本实用新型具有使用方便,装配精度高,能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同时降低报废率;结构简单,稳定性好等有益效果。
文档编号B25B27/02GK202934528SQ20122053630
公开日2013年5月1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19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19日
发明者季臣臣, 杨孝永, 程文安, 郑伟 申请人:济南吉利汽车有限公司,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