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弹性卡箍装配装置,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快速安装软硬管连接紧固件弹性卡箍的装配工具,属于弹性卡箍装配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工业设备中,涉及大量软硬管的连接问题。一般情况下,软硬管的连接采用插入法,即简单地将硬管插入软管内部。但这种方式容易出现软管滑脱、密封不牢、管内介质泄漏等问题。弹性卡箍作为软硬管连接处的紧固件,可以较好地解决中小直径软硬管采用插入式连接时出现的上述问题。
弹性卡箍通常是由弹簧钢带或钢丝一次冲压而成的圆形卡箍,在卡箍的外圈留有两个夹持耳,具有可拆卸、可重复使用、紧固效果好等特点。安装使用时,需要通过外力将卡箍的双耳住卡,使圆形卡箍的内圈变大,让内部已插入硬管的软管连接部套入其中,然后松开卡箍双耳,依靠卡箍自有的弹力,将软管紧固在硬管上,完成软硬管的连接。
通常,弹性卡箍是借助尖嘴钳、老虎钳等传统工具将卡箍的内圈撑大完成安装的。由于这些工具不能适应弹性卡箍的不同规格尺寸,同时存在操作困难、费力等问题,故而导致工作效率低下,特别是对于高弹性或外形尺寸较大的卡箍,其安装更是困难;此外,使用这类工具安装弹性卡箍时,卡箍容易滑脱,由此可造成弹性卡箍飞出伤人的事故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弹性卡箍装配装置,以适应不同规格弹性卡箍的安装需求,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确保操作安全。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弹性卡箍装配装置,包括:机台、夹持机构、上夹块和下夹块;夹持机构包括支架、手柄、连块和压杆,其中,支架固定安装在机台上,连块一端与手柄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压杆垂直连接,并通过销轴与支架活动连接;上夹块固定安装在压杆的下端;下夹块固定安装在上夹块垂直延线下方的机台上。
作为一种实施方案,上夹块与下夹块在各自相对的面上,分别开挖有上夹定位槽与下夹定位槽。
作为上述实施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上夹定位槽与下夹定位槽皆为斜面槽。
作为又一种实施方案,夹持机构还包括拉块和斜块,其中,支架固定安装在机台上,斜块一端与手柄固定连接且与拉块的一端活动连接,拉块的另一端则活动连接在支架上,连块一端的下部通过销轴与支架活动连接而该端上部则与斜块的另一端活动连接,连块的另一端则与压杆垂直连接。
作为一种实施方案,连块一端有螺孔,压杆为螺杆且通过螺孔中的螺纹啮合与所述连块垂直连接。
作为一种实施方案,连块一端有通孔且在通孔两侧各有至少一个紧固螺母,压杆为螺杆且穿过通孔由紧固螺母紧固与连块垂直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和显著进步: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弹性卡箍装配装置采用杠杆原理,可单手操作,省时省力,能显著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操作方便、灵活、安全,可适应不同规格弹性卡箍的安装需求;
2)本工装结构简单,制作、安装方便,极具推广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弹性卡箍装配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弹性卡箍装配装置夹块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夹持机构为水平式快速夹具且压杆为螺杆的弹性卡箍装配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夹持机构为水平式快速夹具且压杆为螺杆并通过螺母紧固的弹性卡箍装配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机台;
2-夹持机构,21-支架,22-手柄,23-连块,24-压杆,25-销轴,26-拉块,27-斜块,28-紧固螺母;
3-上夹块,31-上夹定位槽;
4-下夹块,41-下夹定位槽;
5-弹性卡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阐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弹性卡箍装配装置结构示意图;图中包括:机台1、夹持机构2、上夹块3和下夹块4;夹持机构2包括:支架21、手柄22、连块23和压杆24,其中,支架21固定安装在机台1上,连块23一端与手柄2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压杆24垂直连接,并通过该销轴25与支架21活动连接;上夹块3固定安装在压杆24的下端;下夹块4固定安装在上夹块3垂直延线下方的机台1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弹性卡箍装配装置采用杠杆原理设计,即通过手柄22、连块23及销轴25组成杠杆,其中,销轴25为杠杆的支点,销轴25到手柄22端头为动力臂,销轴25到连块23端头为阻力臂。
采用该工装安装弹性卡箍时,首先下压手柄22,使与连块23垂直连接的压杆24连同固定连接在压杆24下端的上夹块3抬起,从而使上夹块3与固定安装在其垂直延线下方机台1上的下夹块4的间距增大;此时,将弹性卡箍5的两个夹持耳分别放在上夹块3与下夹块4之间;然后,抬起手柄22,使得与连块23垂直连接的压杆24连同固定连接在其下端的上夹块3下压,从而使上夹块3与下夹块4之间的距离减小,弹性卡箍5的两个夹持耳间距变小,弹性卡箍5的内圈变大;此时,让内部已插入硬管的软管连接部穿入弹性卡箍5的内圈中,再压下手柄3,使与连块23垂直连接的压杆24连同固定连接在其下端的上夹块3抬起,让上夹块3与下夹块4之间的距离扩大,解除卡箍双耳上的外力,松开卡箍双耳;此时,依靠弹性卡箍5自有的弹力,就可将弹性卡箍5夹持在软硬管的连接部上,完成弹性卡箍5的安装。显然,采用该工装使得弹性卡箍5的安装变得非常省时省力。
作为一种实施方案,如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弹性卡箍装配装置夹块结构示意图所示,上夹块3与下夹块4在各自相对的面上,分别开挖有上夹定位槽31与下夹定位槽41。
作为上述实施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上夹定位槽31与下夹定位槽41皆为斜面槽。
在上述实施方案中,由于在上夹块3与下夹块4各自相对的一面上,分别开挖了上夹定位槽31与下夹定位槽41,可使弹性卡箍5的两个夹持耳分别放入其中,从而获得更好的夹持效果。
在进一步改进的实施方案中,定位槽设计成斜面槽,使得弹性卡箍5的两个夹持耳能更好地与上下夹块贴合,从而获得更理想的夹持效果,也使得弹性卡箍5在安装过程中不易滑脱弹出,从而保证了操作的安全。
实施例2
作为又一种实施方案,夹持机构2还包括拉块26和斜块27。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夹持机构为水平式快速夹具且压杆为螺杆的弹性卡箍装配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支架21固定安装在机台1上,斜块27一端与手柄22固定连接且与拉块26的一端活动连接,拉块26的另一端则活动连接在支架21上,连块23一端的下部通过销轴25与支架21活动连接而该端上部则与斜块27的另一端活动连接,连块23的另一端则与压杆24垂直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夹持机构2通过斜块27的一端与拉块26一端的活动连接、拉块26的另一端与支架21的活动连接、连块23一端的下部通过销轴25与支架21的活动连接而该端上部则与斜块27另一端的活动连接,组成以连块23一端的下部由销轴25与支架21活动连接的连接点和拉块26另一端与支架21活动连接的连接点为固定底边的活动四边形,是一种依据机械四连杆机构死点原理制作的一种快速夹持、打开机构。
本实施例中的夹持机构2可通过购买市售产品直接安装应用,该产品即为市售具有定位准确、装卸快速、能够自锁夹紧的水平式快速夹具。
使用水平式快速夹具作为夹持机构2的弹性卡箍装配装置时,首先抬起手柄22,由此拉动拉块26和斜块27带动连块23回撤,使得压杆24及压杆24下端连接的上夹块3抬起,此时,即可在上夹块3与下夹块4之间放入弹性卡箍5;然后,压下手柄22,由此带动拉块26和斜块27并进一步带动连块23前出,使得压杆24及压杆24下端连接的上夹块3向下挤压,使弹性卡箍5的内圈变大;此时,让内部已插入硬管的软管连接部套入弹性卡箍5的内圈中,然后,再抬起手柄22,拉动拉块26和斜块27带动连块23回撤,即可松开弹性卡箍5的双耳,使其通过自身的弹力将软管夹持在硬管上,完成弹性卡箍5的安装。
采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一方面,可使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弹性卡箍装配装置进行弹性卡箍5安装时的用力方式及用力方向发生改变,使之更加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有利于弹性卡箍5的安装操作;同时,由于水平式快速夹具具有自锁功能,压下水平式快速夹具的手柄22后,能自动锁定压杆24,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弹性卡箍装配装置只要一人即可完成弹性卡箍5的安装操作,从而进一步节省人力,提高工作效率。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连块23一端有螺孔,压杆24为螺杆且通过螺孔中的螺纹啮合与连块23垂直连接。
采用这种实施方式,连块23与压杆24通过螺纹连接,使得压杆24与连块23的连接位置可以调节,从而上夹块3与下夹块4之间的相对距离可以根据不同弹性卡箍5的尺寸进行调整,适应不同规格弹性卡箍5的安装需求。
实施例4
如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夹持机构为水平式快速夹具且压杆为螺杆并通过 螺母紧固的弹性卡箍装配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连块23一端有通孔且在通孔两侧各有至少一个紧固螺母28,压杆24为螺杆且穿过通孔由紧固螺母28紧固与所述连块23垂直连接。
本实施例中,压杆24为螺杆,通过连块23的通孔且与通孔两侧的紧固螺母28配合与连块23垂直连接,使得压杆24与连块23的连接位置可以通过紧固螺母28进行调节,从而使上夹块3与下夹块4之间的相对距离可以根据不同弹性卡箍5的尺寸进行调整,适应不同规格弹性卡箍5的安装需求。
综上所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弹性卡箍装配装置采用杠杆原理,结构简单,制作、安装方便,可单人操作,省时省力,能够适应不同规格尺寸弹性卡箍的安装需求,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能够确保操作安全,完全达到了本实用新型所设定的技术目标。
最后,有必要说明的是:
上述内容仅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内容做出的非本质改进和调整,均属本实用新型所要求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