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钻孔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塑钢门窗加工用钻孔装置。
背景技术:
塑钢门窗是以聚氯乙烯树脂为主要原料,加上一定比例的稳定剂、着色剂、填充剂、紫外线吸收剂等,经挤出成型材,然后通过切割、焊接或螺接的方式制成门窗框扇,配装上密封胶条、毛条、五金件等,同时为增强型材的刚性,超过一定长度的型材空腔内需要填加钢衬(加强筋),这样制成的门户窗,称之为塑钢门窗。
现有的塑钢钻孔设备对不同大小的孔径进行钻孔时,需频繁更换钻头,导致浪费时间,工作效率低的缺点,因此亟需研发一种快速更换钻头、能够节约时间、工作效率高的塑钢门窗加工用钻孔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的塑钢钻孔设备对不同大小的孔径进行钻孔时,需频繁更换钻头,导致浪费时间,工作效率低的缺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快速更换钻头、能够节约时间、工作效率高的塑钢门窗加工用钻孔装置。
(2)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这样一种塑钢门窗加工用钻孔装置,包括有操作台、左气缸、右气缸、左压板、右压板、支架、顶梁、上固定杆、下固定杆、第一链轮、上导向链轮、下导向链轮、摇杆、滑轨、拉紧弹簧、支杆、滑块、齿条、连接杆、第一电机、圆盘、第二电机、钻头、第二链轮、齿轮和链条;操作台顶部左右两侧对称设有左气缸和右气缸,左气缸的伸缩杆上设有左压板,右气缸的伸缩杆上设有右压板,操作台的右侧设有支架,支架的左侧从上至下依次设有顶梁、上固定杆、下固定杆和第一链轮,上固定杆左端连接有上导向链轮,下固定杆左端连接有下导向链轮,第一链轮上连接有摇杆,顶梁的左侧底部从左至右依次设有滑轨、拉紧弹簧和支杆,滑轨上滑动式设有滑块,滑块上连接有齿条,齿条的顶端与拉紧弹簧连接,齿条的底端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的底端设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有圆盘,圆盘并位于第一电机的后侧,沿圆盘的圆周方向均匀间隔的设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有钻头,支杆的底端设有第二链轮,第二链轮的后侧设有齿轮,齿轮与齿条啮合,第二链轮上连接有链条,链条依次绕过上导向链轮和下导向链轮,并与第一链轮连接。
优选地,沿圆盘的圆周方向均布置有至少两个第二电机,且第二电机上均设有钻头。
优选地,第二电机上的钻头型号均不相同。
工作原理:当要使用本实用新型时,操作人员首先将塑钢材料放到操作台上,放好后,控制左气缸和右气缸伸长将塑钢固定住,固定好后,操作人员逆时针摇动摇杆,通过链条带动齿轮逆时针转动,齿条向下移动,拉紧弹簧被拉伸,带动圆盘和钻头向下运动,当钻头向下运动到与塑钢材料接触时,启动第二电机转动,带动钻头转动,钻头对塑钢材料进行钻孔。当钻头对塑钢材料钻孔完毕后,操作人员顺时针摇动摇杆,通过链条带动齿轮顺时针转动,齿条向上移动,带动圆盘和钻头向上移动,当钻头向上移动从塑钢材料内拔出之后,关闭第二电机,操作人员停止摇动摇杆。当需要更换钻头时,启动第一电机转动,带动圆盘转动,带动第二电机和钻头转动,当需要钻孔孔径对应的钻头垂直与塑钢材料的正上方时,关闭第一电机。操作人员逆时针摇动摇杆,使齿条向下移动,带动圆盘和钻头向下运动,当钻头向下运动到与塑钢材料接触时,然后启动第二电机转动,使钻头对塑钢材料进行钻孔,钻孔完毕后,关闭第二电机。重复以上操作就能快速的更换钻头,从而提高了钻孔效率。
(3)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达到了快速更换钻头、能够节约时间、工作效率高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操作台,2-左气缸,3-右气缸,4-左压板,5-右压板,6-支架,7-顶梁,8-上固定杆,9-下固定杆,10-第一链轮,11-上导向链轮,12-下导向链轮,13-摇杆,14-滑轨,15-拉紧弹簧,16-支杆,17-滑块,18-齿条,19-连接杆,20-第一电机,21-圆盘,22-第二电机,23-钻头,24-第二链轮,25-齿轮,26-链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塑钢门窗加工用钻孔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有操作台1、左气缸2、右气缸3、左压板4、右压板5、支架6、顶梁7、上固定杆8、下固定杆9、第一链轮10、上导向链轮11、下导向链轮12、摇杆13、滑轨14、拉紧弹簧15、支杆16、滑块17、齿条18、连接杆19、第一电机20、圆盘21、第二电机22、钻头23、第二链轮24、齿轮25和链条26;操作台1顶部左右两侧对称设有左气缸2和右气缸3,左气缸2的伸缩杆上设有左压板4,右气缸3的伸缩杆上设有右压板5,操作台1的右侧设有支架6,支架6的左侧从上至下依次设有顶梁7、上固定杆8、下固定杆9和第一链轮10,上固定杆8左端连接有上导向链轮11,下固定杆9左端连接有下导向链轮12,第一链轮10上连接有摇杆13,顶梁7的左侧底部从左至右依次设有滑轨14、拉紧弹簧15和支杆16,滑轨14上滑动式设有滑块17,滑块17上连接有齿条18,齿条18的顶端与拉紧弹簧15连接,齿条18的底端连接有连接杆19,连接杆19的底端设有第一电机20,第一电机20的输出轴上连接有圆盘21,圆盘21并位于第一电机20的后侧,沿圆盘21的圆周方向均匀间隔的设有第二电机22,第二电机22的输出轴上连接有钻头23,支杆16的底端设有第二链轮24,第二链轮24的后侧设有齿轮25,齿轮25与齿条18啮合,第二链轮24上连接有链条26,链条26依次绕过上导向链轮11和下导向链轮12,并与第一链轮10连接。
沿圆盘21的圆周方向均布置有至少两个第二电机22,且第二电机22上均设有钻头23。
第二电机22上的钻头23型号均不相同。
工作原理:当要使用本实用新型时,操作人员首先将塑钢材料放到操作台1上,放好后,控制左气缸2和右气缸3伸长将塑钢固定住,固定好后,操作人员逆时针摇动摇杆13,通过链条26带动齿轮25逆时针转动,齿条18向下移动,拉紧弹簧15被拉伸,带动圆盘21和钻头23向下运动,当钻头23向下运动到与塑钢材料接触时,启动第二电机22转动,带动钻头23转动,钻头23对塑钢材料进行钻孔。当钻头23对塑钢材料钻孔完毕后,操作人员顺时针摇动摇杆13,通过链条26带动齿轮25顺时针转动,齿条18向上移动,带动圆盘21和钻头23向上移动,当钻头23向上移动从塑钢材料内拔出之后,关闭第二电机22,操作人员停止摇动摇杆13。当需要更换钻头23时,启动第一电机20转动,带动圆盘21转动,带动第二电机22和钻头23转动,当需要钻孔孔径对应的钻头23垂直与塑钢材料的正上方时,关闭第一电机20。操作人员逆时针摇动摇杆13,使齿条18向下移动,带动圆盘21和钻头23向下运动,当钻头23向下运动到与塑钢材料接触时,然后启动第二电机22转动,使钻头23对塑钢材料进行钻孔,钻孔完毕后,关闭第二电机22。重复以上操作就能快速的更换钻头23,从而提高了钻孔效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改进及替代,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