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装置的管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06918发布日期:2018-10-09 19:48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锁装置的管制系统,尤指一种可以利用识别数据或者识别数据以及生物特征识别数据解除至少一个锁装置的锁装置的管制系统。



背景技术:

机械式锁具安装在各种不同的场合中,主要用于防盗,例如锁安装在门上(称作门锁),可以将门上锁,如此一来,没有钥匙的人就无法将门开启,进而达到防盗功能,再例如,摩托车用的大锁使用时锁在车轮上,如此一来,摩托车的车轮受到大锁阻碍而无法滚动,因此摩托车无法移动,从而达到防盗目的。这种机械式锁具的特点是每一个锁具会有专属的钥匙,例如门锁有门锁的钥匙,摩托车大锁也有其自己的钥匙,因此常可以看到人们身上需要携带许多钥匙,而且使用上还要记住哪把钥匙用来开哪个锁具,使用上并不便利。

市售有一种电子式锁具,可利用诸如门禁卡、智能手机等方式控制电子锁具上锁或解锁,这种电子式锁具从技术上可以做到全部的锁都使用同一个门禁卡或智能手机操作上锁或解锁,使用上具有很好的便利性,但却衍伸另外一个问题,也就是说,当所述门禁卡或手机遗失时,拾取门禁卡或手机的人持该门禁卡或手机就能够将全部的锁解锁,相较于每一个锁都有独立钥匙的方式而言,防盗功能反而降低。另外,即使每一个电子式锁具都有自己独立的一个门禁卡,那么使用者就需要携带多个门禁卡(与机械式锁具类似的情况),并且也要记住每个门禁卡对应的电子式锁具,使用起来也不方便。

电子钥匙配备有提示模块,可以提醒电子钥匙持有者所欲开启的锁装置为高安全层级而需要使用生物特征撷取模块进一步输入生物特征识别数据,因此使用电子钥匙可以不必倚靠记忆力记住哪些锁装置为高安全层级以及哪些锁装置为低安全层级,使用上具有极佳的便利性。

另外一个问题是,当门禁卡遗失之后,拾取该门禁卡的人就可以使用该门禁卡开启对应的锁具,因此门禁卡遗失将对使用者造成不小的困扰。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多个锁具需要多个钥匙或门禁卡才能实现较佳防盗功能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锁装置的管制系统,包括:一个第一锁装置,包括一个第一控制模块以及与第一控制模块电连接的一个第一联机模块,第一锁装置进一步包括被第一控制模块控制为上锁状态或解锁状态的一个第一锁体,第一锁装置还包括与第一控制模块电连接的一个第一内存,第一内存内储存一第一已认证识别数据以及一已认证生物特征识别数据,一个第二锁装置,包括一个第二控制模块以及与第二控制模块电连接的一个第二联机模块,第二锁装置进一步包括被第二控制模块控制为上锁状态或解锁状态的一个第二锁体,第二锁装置还包括与第二控制模块电连接的一个第二内存,第二内存内储存一第二已认证识别数据,一个电子钥匙,包括一个处理模块以及与处理模块电连接的一个主联机模块与一生物特征撷取模块,电子钥匙进一步包括与处理模块电连接的一个主存储器以及一个提示模块,主存储器内储存独立的一组识别数据,主联机模块可选择地与第一联机模块或第二联机模块联机。

在电子钥匙与第一锁装置联机的状态下,提示模块工作产生提示信息以提醒电子钥匙持有者使用生物特征撷取模块输入一组生物特征识别数据,第一锁装置读取电子钥匙的识别数据以及持有者输入的生物特征识别数据,当第一控制模块比对识别数据与第一已认证识别数据相符且生物特征识别数据与已认证生物特征识别数据相符时,第一控制模块控制第一锁体为解锁状态,当第一控制模块比对识别数据与第一已认证识别数据以及生物特征识别数据与已认证生物特征识别数据的任意一组不相符时,第一控制模块控制第一锁体为上锁状态,当电子钥匙与第二锁装置联机时,提示模块不工作,第二锁装置读取电子钥匙的识别数据,当第二控制模块比对识别数据与第二已认证识别数据相符时,第二控制模块控制第二锁体为解锁状态,当第二控制模块比对识别数据与第二已认证识别数据不相符时,第二控制模块控制第二锁体为上锁状态。

本发明提供的锁装置的管制系统的一个优点在于,一个电子钥匙就能够搭配多个不同的锁装置实现具有不同层级的锁管制功能,也就是说,一般层级的锁装置只需要持有电子钥匙内的识别数据与锁装置内已认证识别数据相符就能解锁,高安全层级的锁装置则需要持电子钥匙并且使用电子钥匙的生物特征撷取模块输入生物特征,并且需要电子钥匙的识别数据与生物特征都相符时才能解锁,所以即使电子钥匙遗失,拾取者也无法使用该电子钥匙开启高安全层级的锁装置,因而本发明提供的锁装置的管制系统具备较佳的防盗功能。

本发明提供的锁装置的管制系统可以使用单一的电子钥匙控制多个不同层级的锁装置,具有减少携带(电子)钥匙的数量的优点。

为解决门禁卡遗失后,拾取该门禁卡就可以开启对应锁具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锁装置的管制系统,包括:一个第一锁装置,包括一个第一控制模块以及与第一控制模块电连接的一个第一联机模块,第一锁装置进一步包括被第一控制模块控制为上锁状态或解锁状态的一个第一锁体,第一锁装置还包括与第一控制模块电连接的一个第一内存,第一内存内储存一个第一已认证识别数据以及一组已认证生物特征识别数据,由门禁卡构成的一个电子钥匙,包括一个处理模块以及与处理模块电连接的一个主联机模块与一生物特征撷取模块,电子钥匙进一步包括与处理模块电连接的一个主存储器以及一个提示装置,主存储器内储存独立的一组识别数据,主联机模块可选择地与第一联机模块或第二联机模块联机。

在电子钥匙与第一锁装置联机的状态下,所述提示装置工作产生提示信息,该电子钥匙持有者使用生物特征撷取模块输入一组生物特征识别数据,第一锁装置读取电子钥匙的识别数据以及持有者输入的生物特征识别数据,当第一控制模块比对识别数据与第一已认证识别数据相符且生物特征识别数据与已认证生物特征识别数据相符时,第一控制模块控制第一锁体为解锁状态,当第一控制模块比对识别数据与第一已认证识别数据以及生物特征识别数据与已认证生物特征识别数据的任意一组不相符时,第一控制模块控制第一锁体为上锁状态。

所述锁管制系统也可以只搭配一个锁装置,并且该要开启该锁装置需要电子钥匙的识别数据以及使用电子钥匙的生物特征撷取模块输入生物特征识别数据,使得锁装置比对识别数据以及生物特征识别数据与已认证识别数据以及已认证生物特征识别数据是否相符,进而控制锁体为上锁状态或解锁状态,如此一来,即使电子钥匙遗失,拾取电子钥匙的人开启锁装置时,会因为输入的生物特征识别数据与已认证生物特征识别数据不相符而无法开启锁装置,因而锁装置的管制系统具有良好的防盗功能。

在配合图式说明本发明的说明性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之下将可更清楚了解本发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锁管制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锁管制系统使用门禁卡作为电子钥匙且第二锁装置的安装在门上的状态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管制系统使用门禁卡作为电子钥匙且第一锁装置安装在保险箱上的状态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锁管制系统使用手机作为电子钥匙且第二锁装置的安装在门上的状态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管制系统使用手机作为电子钥匙且第一锁装置安装在保险箱上的状态图。

所有图式仅便于解释基本教导而已,图式中将对构成说明用实施例的组件的数目、位置、关系及尺寸的延伸将有所说明或在阅读及了解以下描述后属于业界技能。另外,在阅读及了解以下描述后,配合特定力量、重量、强度、及类似要求的精确尺寸及尺寸比例的改变亦属业界技能。

在不同图式中以相同标号来标示相同或类似组件;另外请了解文中诸如“顶部”、“底部”、“第一”、“第二”、“前”、“后”、“端”、“侧”、等等及类似用语仅便于看图者参考图中构造以及仅用于帮助描述说明用实施例而已。

附图标记说明:10-锁装置的管制系统;20-电子钥匙;22-处理模块;23-主联机模块;24-供电装置;26-生物特征撷取模块;28-提示模块;29-主存储器;30-第一锁装置;32-第一控制模块;34-第一锁体;36-第一内存;38-第一联机模块;40-第二锁装置;42-第二控制模块;44-第二锁体;46-第二内存;48-第二联机模块;50-门;52-保险箱。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锁装置的管制系统10包括一第一锁装置30,该第一锁装置30包括一个第一控制模块32以及分别与第一控制模块32电连接的一个第一锁体34、一个第一内存36以及一个第一联机模块38,第一控制模块32可控制第一锁体34为上锁状态或解锁装置。该第一锁装置30可以是安装在不同场合的电子式锁具,例如安装在门上的电子式锁具、安装在保险箱上的电子式锁具、安装在交通工具上的电子式锁具或安装在其他需要防盗功能的装置或场合上的电子式锁具(如图2、图3所示),所述第一锁体34可以由机械结构以及电动装置(例如马达、电磁阀)搭配而成,所述第一控制模块32、第一内存36以及第一联机模块38等电子装置相互搭配是用来控制第一锁体34的电动装置运转或不运转,进一步驱动第一锁体34的机械结构工作,达到第一控制模块32控制第一锁体34为上锁状态或解锁状态的目的,所述第一联机模块38可以是接触式的电性接点或者非接触式的无线传输模块中的一种,所述第一联机模块38若采用无线传输模块则可以是蓝牙(bluetooth)、近场通讯(nearfieldcommunication/nfc)、无线网络(wi-fi)、无线射频(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中的一种。

锁装置的管制系统10包括一第二锁装置40,该第二锁装置40包括一个第二控制模块42以及分别与第二控制模块42电连接的一个第二锁体44、一个第二内存46以及一个第二联机模块48,第二控制模块42可控制第二锁体44为上锁状态或解锁装置。该第二锁装置40可以是安装在不同场合的电子式锁具,例如安装在一门50上的电子式锁具(如图2所示)、安装在一保险箱52上的电子式锁具(如图3所示)、安装在交通工具上的电子式锁具或安装在其他需要防盗功能的装置或场合上的电子式锁具,所述第二锁体44可以是由机械结构以及电动装置(例如马达、电磁阀)构成的锁体,所述第二控制模块42、第二内存46以及第二联机模块48等电子装置相互搭配是用来控制第二锁体44的电动装置运转或不运转,进一步驱动第二锁体44的机械结构工作,达到第二控制模块42控制第二锁体44为上锁状态或解锁状态的目的,所述第二联机模块48可以是接触式的电性接点或者非接触式的无线传输模块中的一种,所述第二联机模块48若采用无线传输模块则可以是蓝牙(bluetooth)、近场通讯(nearfieldcommunication/nfc)、无线网络(wi-fi)、无线射频(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中的一种。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虽然本发明提供的锁装置的管制系统10只列举第一锁装置30与第二锁装置40,但本发明提供的锁装置的管制系统10能够包括更多个锁装置(三个以上)。

依据图式所示,锁的管置装制10进一步包括一个电子钥匙20,电子钥匙20包括一个处理模块22以及分别与处理模块22电连接的一个主联机模块23、一个供电装置24、一个生物特征撷取模块26、一个提示模块28以及一个主存储器29。

通过供电装置24可供应电子钥匙20所需的电力,主存储器29储存一个识别数据,这个识别数据可以是电子钥匙20的硬件标识符、经过加密的密钥或者生物特征识别数据中的一种,主联机模块23用来与第一锁装置30或第二锁装置40各自的第一联机模块38或第二联机模块48联机,主联机模块23是与第一联机模块38及第二联机模块48相同的接触式的电性接点或者非接触式的无线传输模块,所述主联机模块23若采用无线传输模块则可以是蓝牙(bluetooth)、近场通讯(nearfieldcommunication/nfc)、无线网络(wi-fi)、无线射频(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中的一种,此外基于成本考虑,较佳的做法是第一联机模块38与第二联机模块48以及主联机模块23使用相同技术的无线传输模块。

虽然本发明的实施例只列举一个电子钥匙20,但实际上,第一锁装置30与第二锁装置40也可以搭配多个电子钥匙20。此外所述电子钥匙20可以是一种门禁卡或一种智能手机,当电子钥匙20为门禁卡时(如图2、图3所示),所述生物特征撷取模块26可以是指纹捕获设备、指静脉捕获设备中的一种,所述供电装置24是一种电磁感应或磁共振的无线充电模块,所述提示模块28为发光二极管(led/light-emittingdiode),门禁卡靠近第一锁装置30或第二锁装置40时,第一联机模块38或第二联机模块48造成供电装置24产生电流以供应电子钥匙20工作所需的电力,若所述电子钥匙20为智能手机时(如图4、图5所示),所述生物特征撷取模块26可以是指纹捕获设备、指静脉捕获设备、虹膜捕获设备、脸部特征捕获设备、声音捕获设备中的一种,所述供电装置24为智能手机的电池,所述提示模块28为智能手机的一屏幕或/及一扬声器。

为了方便说明,假设所述电子钥匙20为门禁卡(如图2、图3所示),电子钥匙20的供电装置24为电磁感应或磁共振的无线充电模块中的一种,生物特征撷取模块26为指纹捕获设备,第一锁装置30与第二锁装置40分别与门禁卡配对,第一锁装置30的第一内存36储存该门禁卡的识别数据成为一第一已认证识别数据,此外第一锁装置30的第一内存36内进一步储存一已认证生物特征识别数据,第二锁装置40的第二内存46储存该门禁卡的识别数据成为第二已认证识别数据。

进一步假设,第一锁装置30为安装在一个保险箱52上的一个保险箱锁(如图3所示)且第一锁体34设定为上锁状态,第二锁装置40为安装在一个门50上的一个门锁且第二锁体44设定为上锁状态,所述保险箱52放置在门50一侧的空间内,如此一来,在没有对应门锁以及保险箱锁的门禁卡的情况下,门50以及保险箱52都无法被开启,而且保险箱52被放置在门50内侧的一空间。

要开启门50时,需持所述电子钥匙20靠近门50的第二锁装置40,如此一来,电子钥匙20的主联机模块23与第二锁装置40的第二联机模块48联机,并且供电装置24感应第二联机模块48的无线信号以产生电流并供应至处理模块22、生物特征撷取模块26、提示模块28以及主存储器29以使上述各模块工作,进一步第二锁装置40通过第二联机模块48与主联机模块23联机而读取电子钥匙20的主存储器29内的识别数据,当第二控制模块42比对所读取的识别数据与第二内存46内的第二已认证识别数据不相符时,第二控制模块42控制第二锁体44为上锁状态(或保持在上锁状态),当第二控制模块42比对所读取的识别数据与第二内存46内的第二已认证识别数据相符时,第二控制模块42控制第二锁体44为解锁状态,进一步就能开启门50进入其内侧的空间中。

想要开启空间内的保险箱52时,持同样的电子钥匙20靠近第一锁装置30,如此一来,电子钥匙20的主联机模块23与第一锁装置30的第一联机模块38联机,并且供电装置24感应第一联机模块38的无线信号以产生电流供应至处理模块22、生物特征撷取模块26、提示模块28以及主存储器29以使上述各模块工作,进一步第一锁装置30通过第一联机模块38与主联机模块23联机并传送一个控制信号给电子钥匙20,电子钥匙20的处理模块22接收到该控制信号后驱动提示模块28产生亮光,如此能够提示所述电子钥匙20的持有者需要使用生物特征撷取模块26输入指纹(生物特征识别数据),进一步第一锁装置30通过第一联机模块38与主联机模块23联机而读取电子钥匙20的主存储器29内的识别数据以及所输入的生物特征识别数据,当第一控制模块32比对所读取的识别数据与第一内存36内的第一已认证识别数据以及已认证生物特征识别数据的任意一者不相符时,第二控制模块42控制第二锁体44为上锁状态(或保持在上锁状态),当第二控制模块42比对所读取的识别数据与第二内存46内的第二已认证识别数据相符时,第二控制模块42控制第二锁体44为解锁状态,如此能够开启保险箱52取得内部的物品。

除了图2、图3所示电子钥匙20由门禁卡构成之外,电子钥匙20也可以为手机,如图4、图5所示,当电子钥匙20为手机时,所述提示模块28可以是手机的屏幕或/及喇叭,所述供电装置24则是手机的电池,也就是说电子钥匙20本身具有电力不需要靠第一锁装置30或第二锁装置40的无线感应产生电力,此外所述生物特征撷取模块26由手机配置的指纹捕获设备或指静脉捕获设备构成,所述识别数据则可以由手机的国际移动设备标识符(internationalmobileequipmentidentitynumber/imei)构成,第一已认证识别数据与第二已认证识别数据也是储存在第一内存36或第二内存46中的国际移动设备标识符。

当作为电子钥匙20的手机靠近门50上的第二锁装置40时,第二锁装置40读取手机的国际移动设备标识符,当第二控制模块42比对读取的国际移动设备标识符与第二内存46中的第二已认证识别数据不相符时,第二锁体44为上锁状态,当第二控制模块42比对读取的国际移动设备标识符与第二内存46中的第二已认证识别数据相符时,第二锁体44为解锁状态,进一步可以将门50打开。

同样地,当作为电子钥匙20的手机靠近保险箱52时,第一锁装置30读取手机的国际移动设备标识符,当第一控制模块32比对读取的国际移动设备标识符与第一内存36中的第一已认证识别数据不相符时,第一锁体34为上锁状态,当第一控制模块32比对读取的国际移动设备标识符与第一内存36中的第一已认证识别数据相符时,第一锁体34为解锁状态,进一步可以将保险箱52打开。

本发明提供的锁装置的管制系统10的一个优点在于,一个电子钥匙20就能够搭配多个不同的锁装置实现具有不同层级的锁管制功能,也就是说,一般层级的锁装置只需要持有电子钥匙20内的识别数据与锁装置内已认证识别数据相符就能解锁,高安全层级的锁装置则需要持电子钥匙20并且使用电子钥匙20的生物特征撷取模块26输入生物特征,并且需要在电子钥匙20的识别数据与生物特征都相符的情况下才能解锁,所以即使电子钥匙20遗失,拾取者也无法使用该电子钥匙20开启高安全层级的锁装置,因而本发明提供的锁装置的管制系统10具备较佳的防盗功能。

此外,锁装置的管制系统10所述不同层级的锁管制功能也可以通过在各个锁装置输入不同人的已认证生物特征识别数据来实现,例如在第一锁装置30输入第一个人的已认证生物特征识别数据,在第二锁装置40输入第二个人(不同于第一人)的已认证生物特征识别数据,如此就可以达到使用单一电子钥匙20但不同人持有时,可以开启的锁装置不同的功能。

另外,电子钥匙20配备提示模块28,可以提醒电子钥匙20持有者所欲开启的锁装置为高安全层级而需要使用生物特征撷取模块26进一步输入生物特征识别数据,因此使用电子钥匙20可以不必倚靠记忆力记住哪些锁装置为高安全层级以及哪些锁装置为低安全层级,使用上具有极佳的便利性。

本发明提供锁装置的管制系统10可以使用单一的电子钥匙20控制多个不同层级的锁装置,具有减少携带(电子)钥匙的数量的优点。

所述锁管制系统也可以只搭配一个锁装置,并且该要开启该锁装置需要电子钥匙20的识别数据以及使用电子钥匙20的生物特征撷取模块26输入生物特征识别数据,使得锁装置比对识别数据以及生物特征识别数据与已认证识别数据以及已认证生物特征识别数据是否相符,从而控制锁体为上锁状态或解锁状态,如此即使电子钥匙20遗失,拾取电子钥匙20的人开启锁装置时,会因为输入的生物特征识别数据与已认证生物特征识别数据不相符而无法开启锁装置,因而锁装置的管制系统10具有良好的防盗功能。

由于说明书揭示的本发明可在未脱离本发明精神或大体特征的其它特定形式来实施,且这些特定形式的一些形式已经被指出,所以,说明书揭示的实施例应视为举例说明而非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是由权利要求范围界定,而不是由上述说明所界定,对于落入权利要求范围的均等意义与范围的所有改变仍将包含在其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