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驱动电机悬置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72851阅读:469来源:国知局
一种驱动电机悬置支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驱动电机悬置支架。



背景技术:

现目前驱动电机的装配多采用简单的焊接定位及固定,安装灵活性小,装配误差较大,焊接质量不稳定,从而影响驱动电机的安装稳定性,容易造成异响;另外,现有的驱动电机悬置支架通常由多个钣金件焊接而成,钣金件冲压及焊接过程中需要设计模具及夹紧定位机构,存在结构复杂、设计及制造成本高、焊接精度不易保证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能提高承载强度和安装稳定性,保证安装精度的驱动电机悬置支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驱动电机悬置支架,包括第一支架体和第二支架体,所述第二支架体固设在第一支架体的上端,所述第一支架体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在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设有第一连接板,形成截面为“U”形的叉口,在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设有三个呈三角形设置的安装套筒,每个所述安装套筒内均穿设有由螺母铆紧的螺栓,以便连接固定电动机的对应位置;

所述第二支架体包括第三支撑板和第四支撑板,在所述第三支撑板和第四支撑板之间设有第二连接板,也形成截面为“U”形的叉口,该第三支撑板和第四支撑板的边沿上均设有向对应侧的外侧翻折的弯折段,所述第三支撑板和第四支撑板上对称设有电机安装孔,所述第二连接板固设在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上端的对应位置处。

采用以上结构,利用第一支架体和第二支架体的组合,实现驱动电机在多种位置、多种角度条件下的安装精度,两个支架体的截面均为“U”形的叉口,提高了受力强度,而且第二支架体上的第二连接板是同时固定在第一支架体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上,承载的同时又能分散受力强度;三个呈三角形状设置的安装套筒则是为了增加电动机整体的连接固定强度,防止使用过程中连接面因振动而变形,从而使部件之间产生异响;第三支撑板和第四支撑板边沿上的弯折段也是为了消除承载的应力作用,提高第二支架体的受力强度,防止变形,延长使用寿命。

为了更好地配合安装的需要,适应多角度安装的需要,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形状相同,两个所述支撑板的上端均设有左斜段和右斜段,所述第二连接板固定连接在左斜段的上端面上。

为了更好地与其他部件相配合,同时也能起到相互固定的作用,作为优选,在所述第一支撑块的外侧壁上还固设有摇杆支架,所述摇杆支架位于对应侧的左斜段下方,该摇杆支架安装位置的轴线方向与左斜段的斜面方向平行。

为了简化工艺,便于生产,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第一连接板为冲压一体成型;所述第三支撑板、第四支撑板和第二连接板也为冲压一体成型。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第一支架体和第二支架体的组合,强度可靠,设计和制造成本低,精度好,既能提高承载强度,又能提高安装稳定性,结构简单紧凑,安装便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由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由第一支架体和第二支架体等组成,所述第二支架体固设在第一支架体的上端,所述第一支架体包括冲压一体成型的第一支撑板11、第二支撑板12和第一连接板13,所述第一支撑板11和第二支撑板12之间平行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板11和第二支撑板12之间设有第一连接板13,并形成截面为“U”形的叉口,所述第一支撑板11和第二支撑板12的形状相同,两个所述支撑板的上端均设有左斜段和右斜段,;在所述第一支撑板11和第二支撑板12之间设有三个呈三角形设置的安装套筒14,每个所述安装套筒14内均穿设有由螺母铆紧的螺栓,以便连接固定电动机的对应位置。

所述第二支架体包括冲压一体成型的第三支撑板21、第四支撑板22和第二连接板23,所述第三支撑板21和第四支撑板22之间平行设置,在该第三支撑板21和第四支撑板22之间设有第二连接板23,也形成截面为“U”形的叉口,所述第二连接板23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撑板11和第二支撑板12的左斜段上端面上。

在所述第一支撑块11的外侧壁上还固设有摇杆支架3,所述摇杆支架3位于对应侧的左斜段下方,该摇杆支架3安装位置的轴线方向与左斜段的斜面方向平行;所述第三支撑板21和第四支撑板22的边沿上均设有向对应侧的外侧翻折的弯折段24,所述第三支撑板21和第四支撑板22上对称设有电机安装孔25,所述第二连接板23固设在第一支撑板11和第二支撑板12上端的对应位置处。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

如图1到图2所示,利用第一支架体和第二支架体的组合,形成一个复合结构,实现驱动电机在多种位置、多种角度条件下的安装精度,两个支架体的截面均为“U”形的叉口,提高了受力强度,而且第二支架体上的第二连接板23是同时固定在第一支架体的第一支撑板11和第二支撑板12上,承载的同时又能分散受力强度;三个呈三角形状设置的安装套筒14则是为了增加电动机整体的连接固定强度,防止使用过程中连接面因振动而变形,从而使部件之间产生异响;第三支撑板21和第四支撑板22边沿上的弯折段24也是为了消除承载的应力作用,提高电机安装孔25以及第二支架体整体的受力强度,防止变形,延长使用寿命。

在第一支撑块11的外侧壁上固设的摇杆支架3,其安装位置的轴线方向与左斜段的斜面方向平行,能更好地与其他部件相配合,同时也能起到相互固定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未描述部分与现有技术一致,在此不作赘述。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