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用贴合治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72847阅读:443来源:国知局
一种通用贴合治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治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用贴合治具。



背景技术:

目前模组行业的贴合治具,多为电木治具,每一款产品都需要一款单独的治具来完成样品制作及辅助生产,治具积累过多不便于管理且浪费公司资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通用贴合治具,以实现通用性高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通用贴合治具,所述治具包括:

外壳,呈箱体结构且上端开口;

支架,固定安装在所述外壳的下端;

升降活动板,活动设置在所述外壳内;

底部旋钮,贯穿所述外壳的底部,且上端与所述升降活动板固定连接;

第一活动板,活动安装在所述外壳内部且置于所述升降活动板上侧;

第一旋钮,贯穿安装在所述外壳的第一侧且端部与所述第一活动板固定连接,用以控制所述第一活动板沿第一方向移动;

第二活动板,活动安装在所述外壳内部且置于所述第一活动板的上侧;

第二旋钮,贯穿安装在所述外壳的第二侧且端部与所述第二活动板固定连接,用以控制所述第二活动板沿第二方向移动;

其中,所述底部旋钮、所述第一旋钮以及所述第二旋钮均包括螺旋杆、主轴、副轴以及一棘轮,所述螺旋杆贯穿所述外壳伸入所述外壳内部,所述底部旋钮中的螺旋杆与所述升降活动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旋钮中的螺旋杆与所述第一活动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旋钮中的螺旋杆与所述第二活动板固定连接,所述主轴与所述螺旋杆连接,所述副轴套设在所述主轴上且位于所述外壳的外部,所述棘轮置于所述外壳的外部且安装在所述主轴的端部。

较佳的,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均在水平方向上且相互垂直。

较佳的,所述主轴和所述副轴上设置有刻度。

较佳的,所述外壳的内侧设置有相互垂直的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所述第一活动板上的凸起与所述第一轨道相配合,所述第二活动板上的凸起与所述第二轨道相配合。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通过上述贴合治具,不论模组的尺寸如何,都能够对治具进行调节以调节模组最终贴合在盖板上的角度,即该贴合治具通用性高,能够节省资源并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此外,还能够根据刻度对第一活动板以及第二活动板的精细调节,精确的获取模组放置位置的方位信息,使最后的贴合更加的精确。

附图说明

参考所附附图,以更加充分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然而,所附附图仅用于说明和阐述,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通用贴合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通用贴合治具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通用贴合治具中B-B方向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通用贴合治具中第一旋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外壳;2、支架;31、升降活动板;32、底部旋钮;41、第一活动板;42;第一旋钮;51、第二活动板;52、第二旋钮;61、螺旋杆;62、主轴; 63、副轴;64、棘轮;7、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一种通用贴合治具进行详细说明。

结合图1、图2以及图3所示,一种通用贴合治具,包括:

外壳1,呈箱体结构且上端开口;

支架2,固定安装在外壳1下端,用以支撑整个外壳1;

升降活动板31,活动设置在外壳1内,用以进行升降活动以调节放置在外壳1内的模组的高度;

底部旋钮32,贯穿外壳1底部,且上端与升降活动板31固定连接,用以将升降活动板31上下移动;

第一活动板41,活动安装在外壳1内部且置于升降活动板31上侧,用以沿第一方向移动来对模组进行定位;

第一旋钮42,贯穿安装在外壳1的第一侧,且端部与第一活动板41固定连接,用以控制第一活动板41沿第一方向移动;

第二活动板51,活动安装在外壳1内部且置于第一活动板41的上侧,用以沿第二方向移动来对模组进行定位;

第二旋钮52,贯穿安装在外壳1的第二侧,且端部与第二活动板51固定连接,用以控制第二活动板51沿第二方向移动。

具体来说,在该通用贴合治具中,主要由外壳1以及固定在外壳1底部的支架2构成,该外壳1的上部开口。在该外壳1内部,设置有升降活动板31,在外壳1的底部,设置有底部旋钮32,该底部旋钮32贯穿外壳1底部且上端与升降活动板31相抵,即底部旋钮32能够调节升降活动板31的高度。此外,在外壳1的内部还设置有第一活动板41和第二活动板51,第一活动板41置于升降活动板31上侧,第二活动板51置于第一活动板41的上侧,且第一活动板41和第二活动板51的移动调节,分别是通过第一旋钮42和第二旋钮52的。值得指出的是,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是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且是相互垂直的。在实际应用中,将盖板放置在升降活动板31上的,通过调节升降活动板31就能将盖板进行升降,以将盖板贴合在位于盖板上端的模组上。另外,通过第一旋钮42和第二旋钮52来分别调节第一活动板41和第二活动板51,以实现利用第一活动板 41、第二活动板51进行一个精准定位的效果,此时根据第一活动板41和第二活动板51的定位来放置模组,进而保证模组最终贴合在盖板上的位置。通过上述贴合治具,不论模组的尺寸如何,都能够对治具进行调节以调节模组最终贴合在盖板上的角度,即该贴合治具通用性高,能够节省资源并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其中,第一侧如附图1中标识C所示,第二侧如附图中标识D所示。

近一步来讲,第二活动板51还可以设置在第一活动板41的下侧且位于升降活动板31的上侧。

近一步来讲,如图4所示,底部旋钮32、第一旋钮42以及第二旋钮52的结构相同,均包括螺旋杆61、主轴62、副轴63以及一棘轮64。螺旋杆61伸入外壳1内部(底部旋钮32贯穿底板伸入外壳1内部),与升降活动板31或第一活动板41或第二活动板51固定连接,主轴62与螺旋杆61连接,副轴63套设在主轴62上且位于外壳1外部,棘轮64置于外壳1的外部且安装在主轴62的端部。在实际应用中,棘轮64的旋转能够带动主轴62沿主轴62轴向方向上的旋转移动,且主轴62和副轴63上都设置有刻度,通过这两个刻度,能够观察相应的第一活动板41或第二活动板51调节的尺寸,进而实现对第一活动板41以及第二活动板51的精细调节,精确的获取模组放置位置的方位信息,使最后的贴合更加的精确。

近一步来讲,在外壳1内侧分别设置有相互垂直的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第一轨道沿所述第一活动板41的移动方向,第二轨道沿第二活动板51的移动方向。此外,第一活动板41的侧部与第一轨道相配合,第二活动板51的侧部与第二轨道相配合,即第一活动板41沿第一轨道移动,第二活动板51沿第二轨道移动。通过两条轨道的设置,能够保证第一活动板41和第二活动板51的运行轨迹不出现偏差,保证了最终对模组定位的精确性。其中,第一活动板41或第二活动板 51的侧边设置有凸块7,该凸块7卡接在第一轨道或第二轨道内,以保证第一活动板41或第二活动板51在相应的轨道内滑动。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阅读上述说明后,各种变化和修正无疑将显而易见。因此,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应看作是涵盖本实用新型的真实意图和范围的全部变化和修正。在权利要求书范围内任何和所有等价的范围与内容,都应认为仍属本实用新型的意图和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