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35930发布日期:2018-10-23 21:28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展开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述部分的展开装置。



背景技术:

由DE7717109U1已知一种窗户或门的倾斜-旋转翼扇的展开装置。其中设有借助于驱动器沿着翼扇结合槽可移动到不同切换位置的调节杆以及至少一个布置在翼扇的与垂直的转动轴相对的开合侧且可旋转地支承在翼扇上的展开臂。展开臂依赖于调节杆的位置能够与框架侧的、沿着框架结合槽延伸的滑动导轨通过联结元件联结。

由DE102007017453A1得知一种旋转开启限制装置,其设有可通过调节杆移动的翼扇侧的联结元件,所述联结元件在旋转开启限制位置与框架侧的保持臂共同作用且在旋转开启位置处配属于保持臂上的通过位置。这样的布置方式以框架侧及翼扇侧的功能组件的准确位置分配为前提,它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不复存在。

由DE102005026756A1已知一种旋转翼扇限位器,其设有安装在翼扇结合槽上的调节杆以及开启限制配件。所述开启限制配件具有展开臂,其能通过联结部位一端与框架的旋转滑动支承机构联结以及另一端与翼扇联结。所述联结部位由调节杆的锁止元件的容纳部构成。翼扇和框架在调节杆唯一的开启位置通过联结部位连接并且翼扇能够受限地旋转开启。为了能够使翼扇完全打开,将处于受限打开位置中的调节杆带到锁紧位置,这导致锁止元件从展开臂脱开,由此准许翼扇的完全自由的旋转移动。缺点是,使用者为了将自由旋转的开启的翼扇关闭首先必须将其再次旋转至部分开启位置并且必须操控调节杆,以使翼扇不会因为位于关闭位置的锁止元件由于锁止作用而相互碰到而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展开装置,其能实现简单且容错的操作。

对此本发明关于这种展开装置规定实现特征部分的特征。

由于沿着框架结合槽平面敞开的滑动引导机构具有位于翼扇的打开方向上的且能沿框架结合槽平面移动的引导接片,联结元件能够在与可移动的引导接片汇合时使其移动并且完全通过滑动引导机构。这能实现,翼扇在旋转开启位置能够与滑动引导机构联结、占据部分开启位置并且通过翼扇的完全打开能够在滑动引导机构敞开端部再次离开。这样就无需设置额外的切换位置。

为了能够再次到达相应的初始位置以及实现联结元件的联结而规定,在引导接片上作用有复位力,所述复位力将引导接片推至一个位置,此位置与联结元件在敞开端部处的离开出口相对。

为了能识别最大的展开距离,规定可移动的引导接片与固定的引导接片相对,所述固定的引导接片具有用于联结元件的止动元件。联结元件的锁住表示安全的展开位置。

为了使展开装置能够选择性地激活或者失效,可规定可移动的引导接片通过人工操控可转移至固定位置,在此固定位置上,所述联结元件是不能联结的。

所述操控通过下述方式被简化及确保,在固定位置中,板簧在底座和引导接片之间起固定作用。

附图说明

其它有利的设计方案由附图得出。其中:

图1示出了框架侧的滑动引导机构的分解视图,

图2示出了展开臂的俯视图和侧视图以及在翼扇关闭时,处于未联结状态且处于旋开位置中的附属的滑动引导机构,

图3示出了展开臂的俯视图和侧视图以及在翼扇关闭时,处于联结状态下的附属的滑动引导机构,

图4示出了展开臂的俯视图和侧视图以及在翼扇开启时,处于联结状态下的附属的滑动引导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展示的滑动引导机构1具有底座2及固定的引导接片3、引导接片4、作用在引导接片4上的弹簧5以及止动元件6。基本上为L形的底座2具有厚度较薄的支腿部7。在此安装具有燕尾形横切面的板条8。最后,还设有板簧9。

引导接片4拥有导向凹槽10,所述导向凹槽被设计为与板条8的横切面形状互补并具有相应的燕尾形,以至于引导接片4形状接合地保持在底座2上并且能沿着板条8移动。弹簧5在底座2和引导接片4之间起作用。止动元件6配属于引导接片3并且利用紧固部分11而紧固于容纳部12中。引导接片3和引导接片4均拥有前凸的边条13,14。

参照图4可看出,引导接片3,4形成导向凹槽15并且引导接片4具有位于翼扇的打开方向16上的倾斜延伸的进入斜面17。在导向凹槽15中嵌接有展开臂19的栓18。栓18被设计为蘑菇头栓并且以直径增大的头部从后方接合边条13,14。展开臂19被可旋转的支承在板20上并通过弹簧21加载力。弹簧21试图导致展开臂19在图2中的位置。板20配属于翼扇,以至于展开臂19及板20随着翼扇运动被一起带动且转出。展开臂19在按照图2的初始位置中通过止挡22对准与结合槽平行的位置。如果翼扇在此位置关闭,那么栓18接合到进入斜面17上。基于之前描述的引导接片4的支承方式,所述引导接片与导向凹槽15平行、沿着框架结合槽平面且克服弹簧5的力在图中被向上推移并且栓18进入导向凹槽15。

展开臂19由此根据图3接入导向凹槽15。弹簧5促使引导接片4返回它的初始位置,所述初始位置与敞开端部23相对。若翼扇被手动拉向室内,那么翼扇结合槽平面FF与沿导向凹槽15延伸的框架结合槽平面RF平行地移动。此后,展开臂19旋转并且栓18此后在图中向上行经导向凹槽15。在图4中展示的位置中,通过止动元件6锁住栓18。

若翼扇继续沿打开方向16运动,那么栓18在上方的敞开端部23离开导向凹槽15。弹簧21使展开臂19移回到按照图2或者图3所示的位置并且翼扇能够再次关闭。

从图1还可看出,V型的板簧9在底座2和引导接片4之间起作用。板簧的顶部可配属有两个平峰,所述两个平峰位于支腿部7中、沿着板条8且位于其旁,借助于所述两个平峰能确定引导接片4相对于底座2的位置。在第一位置、亦即激活位置中,所述引导接片按照图2至图4取向并且栓18贴靠进入斜面17到达旋转位置中。在未示出的第二位置中,引导接片4在图中被向上推移,以至于栓18不能与引导接片4贴靠。由此使展开装置失效,因为栓18不再进入导向凹槽15。

底座2可以作为模制品由金属制造,这对于可移动的引导接片4同样可行。板20和支撑臂19设计为冲压弯折件。

附图标记列表

1 滑动引导机构

2 底座

3 引导接片

4 引导接片

5 弹簧

6 止动元件

7 支腿部

8 板条

9 板簧

10 导向凹槽

11 紧固部分

12 容纳部

13 边条

14 边条

15 导向凹槽

16 打开方向

17 进入斜面

18 栓

19 支撑臂

20 板

21 弹簧

22 止挡

23 端部

RF 框架结合槽平面

FF 翼扇结合槽平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