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条的装配治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63443发布日期:2020-07-21 12:39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拉条的装配治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裹拉条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拉条的装配治具。



背景技术:

泡棉分为pu泡棉,防静电泡棉,导电泡棉,epe,epp,阻燃泡棉,防静电epe,poron,cr,eva,架桥pe,sbr,epdm,xpe泡棉和ixpe泡棉等。它的低压力非常好,屏蔽效能超过90db、有弹性、重量轻、防腐蚀镍涂层可防电化学腐蚀、低表面接触电阻、快速压敏固定、客户可指定长度、众多截面选择、ul级防火、可粘贴麦拉片(代客复双面胶)产品品质稳定,耐热压,不易脱落,拉力强度高,产品装机后,在经低温-20℃至高温80℃,周期循环测试72小时仍保持本品质。具有使用方便、弯曲自如、体积超薄、性能可靠等一系列特点。传统的异型泡棉的包裹拉条的生产装配都是由人工完成的,人工装配的工艺无法满足出货需求及产品精度要求,且工作效率低,不良品率高,现对异型泡棉的包裹拉条的生产装配实行自动化装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拉条的装配治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拉条的装配治具,包括底模,所述底模一端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上方设有第一压块,所述第一压块的上方设有第二压块,所述底模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上方设有盖模。

优选的,所述底模为l型底模,所述第二凹槽设置在l型底模的凸起部分。

优选的,所述第一凹槽为矩形凹槽。

优选的,所述第二凹槽为外大内小的斗形凹槽。

优选的,所述第二压块为带有曲面凹槽的压块,所述第一压块靠近曲面凹槽部分设有一平面。

优选的,所述第一压块和第二压块均与底模螺丝连接。

优选的,所述盖模与底模的连接方式为螺丝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底模设置外大内小的斗形凹槽与盖模形成的空间,将两组异型泡棉包裹拉条合并,代替了人工将两组拉条合并的步骤。

2、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压块设置的平面和第二压块设置的曲面凹槽,将两组异型泡棉的包裹拉条进一步压合组装。

3、本实用新型通过模组形成的空间,将拉条进行自动化装配,解决了人工组装精度差、效率低下的问题,缩短了产品的制程周期,减少了人力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晰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正视示意图;

图中:1、底模;2、盖模;3、第一压块;4、第二压块;5、第一凹槽;6、第二凹槽;7、曲面凹槽;8、平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所示的拉条的装配治具,包括底模1,底模1一端设有第一凹槽5,第一凹槽5的上方设有第一压块3,第一压块3的上方设有第二压块4,底模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凹槽6,第二凹槽6的上方设有盖模2。

如图2和图3所示,底模1为l型底模,第二凹槽6设置在l型底模的凸起部分,第一凹槽5为矩形凹槽,第二凹槽6为外大内小的斗形凹槽,第二压块4设有曲面凹槽7,第一压块3靠近曲面凹槽7部分设有一平面8。

通过盖模2和第二凹槽6形成的空间,将两组拉条合并,代替了人工将两组拉条合并的步骤。通过第一压块3设置的平面8和第二压块4设置的曲面凹槽7形成的空间,将两组拉条进一步压合组装。

这里的第一压块3和第二压块4均与底模螺丝连接,盖模2与底模1的连接方式为螺丝连接,盖模2与底模1的长度一致。

本实用工作原理:当两组异型泡棉的包裹拉条通过棍棒的拉动经过第二凹槽6和盖模形成的空间时,被初步挤压合并,再拉动至第一压块3设置的平面8和第二压块4设置的曲面凹槽7形成的空间进行进一步压合装配,最终通过第一凹槽5,完成装配。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拉条的装配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模(1),所述底模(1)一端设有第一凹槽(5),所述第一凹槽(5)的上方设有第一压块(3),所述第一压块(3)的上方设有第二压块(4),所述底模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凹槽(6),所述第二凹槽(6)的上方设有盖模(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条的装配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模(1)为l型底模,所述第二凹槽(6)设置在l型底模的凸起部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条的装配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5)为矩形凹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条的装配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6)为外大内小的斗形凹槽。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条的装配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块(4)设有曲面凹槽(7),所述第一压块(3)靠近曲面凹槽(7)部分设有一平面(8)。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条的装配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块(3)和第二压块(4)均与底模螺丝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条的装配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模(2)与底模(1)的连接方式为螺丝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拉条的装配治具,包括底模,所述底模一端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上方设有第一压块,所述第一压块的上方设有第二压块,所述底模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上方设有盖模。本实用新型通过模组形成的空间,将异型泡棉的包裹拉条进行自动化装配,解决了人工组装精度差、效率低下的问题,缩短了产品的制程周期,减少了人力需求。

技术研发人员:马新元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领胜城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16
技术公布日:2020.07.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