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冷挤压强化工艺的安装与拆卸工具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31293发布日期:2020-06-17 00:14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冷挤压强化工艺的安装与拆卸工具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安装拆卸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冷挤压强化工艺的安装与拆卸的工具组件。



背景技术:

在现代航空、航天飞行器,高速列车等领域,高频、低频振动工况、易腐蚀(环境)中,所制的孔是主要的应力集中区和疲劳策源地。因为对疲劳性能要求日益提高,使用冷挤压工艺对所制的孔进行强化,作为一种工艺方法被广泛使用。

现有冷挤压工艺及相关工具对所制的孔的强化(即过盈量)不能达到最佳结构设计需求;工艺实施过程中对基材孔造成损伤;工艺配套工具使用时,因操作空间、环境受限而无法操作;没有维修、更换配套工具,相关过程采用破坏方式实现,操作复杂繁琐,对基材造成不可逆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针对现有冷挤压工艺出现的各类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冷挤压强化工艺的安装与拆卸工具组件,该工具组件可变过盈量、对基材孔无损伤、对操作空间、环境、动力源无要求、为各类金属材料、复合材料、增材等所制的孔进行冷挤压强化的安装、拆卸配套工具组。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冷挤压强化工艺的安装与拆卸工具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冷挤压工艺的安装工具组件和拆卸工具组件,所述冷挤压工艺的安装工具组件和拆卸工具组件包括通用工具和互换工具;

所述通用工具包括连接通杆、鼻顶帽和拉枪;所述鼻顶帽包括安装鼻顶帽和拆卸鼻顶帽;

所述互换工具包括挤压头、伸缩垫块、拆卸罩和拆卸环;其中通用工具和互换工具之间可根据不同的工况组合搭配使用;

所述连接通杆与挤压头连接组成组合芯棒,所述连接通杆与拆卸罩连接组成拆卸组件a,所述拆卸环、连接通杆和拆卸卡环连接组成拆卸组件b;拆卸组件a和拆卸组件b与拉枪可拆卸连接;

拆卸组件a与拉枪拆卸连接并与拆卸鼻顶帽连接实现拆卸件推出的作用;

拆卸组件b与拉枪拆卸连接并与拆卸鼻顶帽连接实现拆卸件拉出的作用。

优选地,所述连接通杆的一端设置有外螺纹,连接通杆的另一端设置有外螺纹或者卡口;挤压头的连接一侧设置有内螺纹的连接孔,外径逐渐缩小至与连接通杆的外径相等,挤压头的连接孔与连接通杆的外螺纹连接,挤压头的中部具有挤压强化的挤压环,挤压头的另一端设有倒角。

优选地,所述拆卸环的中心处开设有螺纹孔,所述拆卸环与连接通杆螺纹连接。

优选地,所述安装鼻顶帽包括螺纹连接的鼻顶座a和鼻顶卡爪,鼻顶座a螺纹连接在所述拉枪上;所述拆卸鼻顶帽包括螺纹连接的鼻顶座a和拆卸前锷,鼻顶座a螺纹连接在所述拉枪上;鼻顶座a是安装鼻顶帽和拆卸鼻顶帽的通用部件。

所述拆卸鼻顶帽分为拆卸组件a配合的拆卸鼻顶帽a和与拆卸组件b配合拆卸鼻顶帽b,拆卸鼻顶帽a的拆卸前锷的内外径尺寸介于拆卸件所在底孔的内、外径之间,比如拆卸直通衬套时,拆卸组件a的拆卸前锷的内外径尺寸处于拆卸件所在底孔的内、外径之间,将直通衬套从基材的底孔中推出;拆卸鼻顶帽b的拆卸前锷内径大于拆卸件的外径尺寸,比如拆卸法兰衬套或无铆托板螺母,通过拉动拆卸环将法兰衬套或无铆托板螺母从底孔中拉出并穿入在拆卸鼻顶帽b的拆卸前锷内。

优选地,所述互换工具还包括压合帽,所述压合帽和连接通杆螺纹连接组成端面压合组件;

优选地,所述拆卸罩具有空腔的壳体,所述壳体的一侧敞开,所述壳体的另一侧以所述空腔的中心线为基准设置有内螺纹安装孔,所述连接通杆穿过所述空腔与拆卸罩螺纹连接。

优选地,所述伸缩垫块包括垫块基座、垫块中轴和旋转块,所述垫块基座上连接有垫块中轴,所述垫块中轴上螺纹连接有旋转块,所述垫块基座与旋转块之间的距离通过旋转块在垫块中轴上旋紧和旋松来控制,旋转块最深能够旋转至与垫块中轴的端面相平齐;所述垫块基座和垫块中轴上开设有供连接通杆穿过的通孔,所述通孔和垫块中轴的中心线重合,使用伸缩垫块,防止衬套在多耳结构挤压过程中滑出底孔。

优选地,所述拉枪为手动拉枪或者偏心拉枪,所述偏心拉枪为手动偏心拉枪或者自动偏心拉枪,所述手动偏心拉枪由手动拉枪和偏心适配器组成。

优选地,所述手动拉枪包括拉枪筒体、限位螺母、螺纹杆和限位钉,所述拉枪筒体的一端的外壁上开设有与鼻顶帽螺纹配合连接的外螺纹,所述拉枪筒体的另一端内腔的腔壁上开设有与所述螺纹杆螺纹配合的内螺纹,所述螺纹杆的一端具有连接头,所述螺纹杆的另一端开设有用于螺纹连接连接通杆的螺纹孔,所述螺纹杆开设螺纹孔的一端部的外表面设置有用于防止拉枪筒体和螺纹杆在工作时分离的限位台,螺纹杆具有连接头的一端螺纹连接有限位螺母,限位螺母通过限位钉顶压作用将其固定在螺纹杆上,所述限位钉螺纹安装在限位螺母上,且限位钉垂直螺纹杆,所述连接头与手动扳手配合实现螺纹杆的旋动。

优选地,所述偏心适配器包括鼻顶适配器、偏心滑动器a、后盖和转换接头;所述鼻顶适配器的前端上部设置有鼻顶座b,所述鼻顶适配器的后端开设有未贯通鼻顶适配器的前端的滑动腔,所述偏心滑动器a上部设置有用于与芯棒连接的芯棒连接座,所述偏心滑动器a滑动设置在所述滑动腔内,所述偏心适配器的后端部设置有后盖,所述后盖通过螺钉固定在鼻顶适配器的后端,所述偏心滑动器a上连接有穿出所述后盖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端部与所述转换接头转动连接,所述转换接头与所述手动拉枪的螺纹孔螺纹配合,所述后盖与手动拉枪的拉枪筒体外壁上的外螺纹螺纹配合;

所述后盖的垂直于中轴线的方向设置有销钉孔a,所述转换接头上开设有与所述销钉孔a相对应的销钉孔b,所述手动拉枪的拉枪筒体开设有外螺纹的端部周侧开设有与所述销钉孔a相对应销钉孔c,销钉a穿过销钉孔a、销钉孔b和销钉孔c将转换接头锁定在后盖上;

所述后盖的周侧还设置有用于放置销钉b的通孔,所述转换接头上开设有与所述销钉b锁定配合的销钉孔d,所述手动拉枪的螺纹杆开设螺纹孔的端部的周侧开设有与所述销钉b锁定配合且与销钉孔d位置相对应的销钉孔e,所述销钉孔e为螺纹孔,所述销钉b穿过通孔销钉孔d与销钉孔螺纹连接用于转换接头和所述手动拉枪的螺纹杆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连接杆的端部与所述转换接头通过t型帽转动连接,所述转换接头的中心具有空腔,所述t型帽从转换接头的空腔一端部穿出与连接杆的端部固定连接,t型帽与转换接头转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自动偏心拉枪包括偏心拉枪腔体、偏心滑动器b和把手;

偏心拉枪腔体的前端上部设置有鼻顶座c,偏心滑动器b上部设置有芯棒连接头,偏心滑动器b滑动设置在所述偏心拉枪腔体内,所述偏心滑动器b上具有压缩空气内腔和液压油内腔,所述压缩空气内腔通过气动活塞与压缩空气通路连接,所述液压油内腔通过液压油活塞与液压油通路连接,所述气动活塞和液压油活塞的活塞运动方向相反,从而实现偏心滑动器b沿偏心拉枪腔体的滑动,

所述压缩空气通路上设置有压缩空气接口,所述液压油通路上设置有液压油接口,压缩空气接口和液压油接口均设置有把手的底部,所述把手上设置有用于控制压缩空气通路上压缩空气流通与断开的扳机触发器;

优选地,所述气动活塞和压缩空气通路的连接处与液压油活塞和液压油通路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工具组件主要用于冷挤压强化工艺产品的安装与拆卸。在使用过程中各个工具相互组合,安装、拆卸方便,生产与维修过程稳定可靠,非常适合在所制的孔的挤压强化工艺过程中应用。

2、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配套工具结构使它的通用性更广、操作简单、维修成本低。特别是偏心拉枪通过将枪体做成带有偏心装置的枪体设计使其枪体轴向长度变短,以便拉枪偏心装置伸入到空间受限的位置中,在使用的过程中空间要求更低。当手动拉枪与偏心适配器采用螺纹连接,将手动扳手的径向圆周运动转换成芯棒的轴向运动。使其可以应用的空间受限小,并且便于携带,也可在维修过程中的无动力源情况下使用。

3、本实用新型的工具组件在使用过程中,根据不同工况,相互组合,让操作者无论是在生产还是维修过程中安装效率更高、产品的一致性更好。

4、本实用新型的工具组件中组合芯棒的主要作用是:安装在拉枪上主要用于安装衬套、无铆托板螺母。压合帽和连接通杆组合在一起形成端面压合组件,主要是针对法兰衬套在安装后法兰端面发生翘起或者贴合不紧密问题使用;拆卸装置(拆卸罩、拆卸环、连接通杆、拆卸卡环、拆卸前锷)主要作用是:为衬套或无铆托板螺母在拆卸的过程中使用;鼻顶帽组合主要作用是:配合拉枪和芯棒安装和拆卸衬套或者无铆托板螺母使用;伸缩垫块主要是:针对衬套安操作过程中支撑结构和防止衬套在挤压过程中滑出底孔;偏心拉枪主要是:针对衬套或者托板螺母在安装或者拆卸过程中空间受限—狭小空间中使用;手动拉枪和偏心适配器主要针对衬套或者无铆托板螺母在安装和后期维修过程中的空间受限—狭小空间与无动力源的情况下使用。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连接通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组合芯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鼻顶帽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伸缩垫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拆卸罩的两种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手动拉枪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偏心适配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自动偏心拉枪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所制基孔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10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单耳干涉留滞直通衬套的安装过程示意图。

图10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单耳干涉留滞直通衬套的拆卸过程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所制基孔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12a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单耳高干涉留滞法兰衬套的安装过程示意图。

图12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单耳高干涉留滞法兰衬套的端面压合过程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单耳高干涉留滞法兰衬套的拆卸过程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中所制基孔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双耳高干涉留滞直通衬套的安装过程示意图。

图16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双耳高干涉留滞直通衬套中第一个直通衬套的拆卸过程示意。

图16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双耳高干涉留滞直通衬套中第二个直通衬套的拆卸过程示意。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中所制基孔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18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无铆托板的安装过程示意图。

图18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无铆托板的拆卸过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连接通杆;2-挤压头;2-1-连接孔;2-2-挤压环;3-鼻顶帽;3-1-鼻顶座a;3-2-鼻顶卡爪;4-伸缩垫块;4-1-垫块基座;4-2-垫块中轴;4-3-旋转块;5-压合帽;6-拆卸罩;7-1-拆卸环;7-2-拆卸卡环;8-1-拉枪筒体、8-2-限位螺母、8-3-螺纹杆;8-4-限位钉;9-偏心适配器;9-1-鼻顶适配器;9-2-偏心滑动器a、9-3-后盖;9-4-转换接头;9-5-鼻顶座b;9-6-滑动腔;9-7-芯棒连接座;9-8-连接杆;9-9-销钉孔a;9-10-销钉孔b;9-11-销钉a;9-12-销钉b;10-自动偏心拉枪;10-1-偏心拉枪腔体;10-2-鼻顶座c;10-3-把手10-4-偏心滑动器;10-5-压缩空气内腔;10-6-液压油内腔;10-7-气动活塞;10-8-液压油活塞;10-9-压缩空气通路;10-10-液压油通路;10-11-压缩空气接口;10-12-液压油接口;10-13-扳机触发器;11-直通衬套;12-法兰衬套;13-无铆托板;14-开缝内衬。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8所示,本实施例包括冷挤压工艺的安装工具组件和拆卸工具组件,所述冷挤压工艺的安装工具组件和拆卸工具组件包括通用工具和互换工具;

所述通用工具包括连接通杆1、鼻顶帽3和拉枪;所述鼻顶帽包括安装鼻顶帽和拆卸鼻顶帽;

所述互换工具包括挤压头2、伸缩垫块4、拆卸罩6和拆卸环7-1;

其中通用工具和互换工具之间可根据不同的工况组合搭配使用;

所述连接通杆1与挤压头2连接组成组合芯棒,所述连接通杆1与拆卸罩6连接组成拆卸组件a,所述拆卸环7-1、连接通杆1和拆卸卡环7-2连接组成拆卸组件b;拆卸组件a和拆卸组件b与拉枪可拆卸连接。

拆卸组件a与拉枪拆卸连接并与拆卸鼻顶帽连接实现拆卸件推出的作用;拆卸组件b与拉枪拆卸连接并与拆卸鼻顶帽连接实现拆卸件拉出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通杆的一端设置有外螺纹,连接通杆的另一端设置有外螺纹或者卡口;挤压头2的连接一侧设置有内螺纹的连接孔2-1,外径逐渐缩小至与连接通杆的外径相等,挤压头2的连接孔2-1与连接通杆1的外螺纹连接,挤压头2的中部具有挤压强化的挤压环2-2,挤压头的另一端设有倒角。

本实施例中,所述拆卸环7-1的中心处开设有螺纹孔,所述拆卸环7-1与连接通杆1螺纹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鼻顶帽包括螺纹连接的鼻顶座a3-1和鼻顶卡爪3-2,鼻顶座a3-1螺纹连接在所述拉枪上;所述拆卸鼻顶帽包括螺纹连接的鼻顶座a3-1和拆卸前锷,鼻顶座a3-1螺纹连接在所述拉枪上;鼻顶座a3-1是安装鼻顶帽和拆卸鼻顶帽的通用部件。

所述拆卸鼻顶帽分为拆卸组件a配合的拆卸鼻顶帽a和与拆卸组件b配合拆卸鼻顶帽b,拆卸鼻顶帽a的拆卸前锷的内外径尺寸介于拆卸件所在底孔的内外径之间,比如拆卸直通衬套时,拆卸鼻顶帽a的卸前锷的内外径尺寸介于拆卸件所在底孔的内外径之间将直通衬套从基材的底孔中推出;拆卸鼻顶帽b的拆卸前锷内径大于拆卸件的外径尺寸,比如拆卸法兰衬套或无铆托板螺母,通过拉动拆卸环将法兰衬套或无铆托板螺母从底孔中拉成并穿在拆卸鼻顶帽b的拆卸前锷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互换工具还包括压合帽5-1,所述压合帽5-1和连接通杆1螺纹连接组成端面压合组件;

本实施例中,所述拆卸罩6具有空腔的壳体,所述壳体的一侧敞开,所述壳体的另一侧以所述空腔的中心线为基准设置有内螺纹安装孔,所述连接通杆1穿过所述空腔与拆卸罩6螺纹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伸缩垫块4包括垫块基座4-1、垫块中轴4-2和旋转块4-3,所述垫块基座4-1上连接有垫块中轴4-2,所述垫块中轴4-2上螺纹连接有旋转块4-3,所述垫块基座4-1与旋转块4-3之间的距离通过旋转块4-3在垫块中轴4-2上旋紧和旋松来控制,旋转块4-3最深能够旋转至与垫块中轴4-2的端面相平齐;所述垫块基座4-1和垫块中轴4-2上开设有供连接通杆1穿过的通孔,所述通孔和垫块中轴4-2的中心线重合,使用伸缩垫块4,防止衬套在多耳结构挤压过程中滑出底孔。

本实施例中,所述拉枪为手动拉枪或者偏心拉枪,所述偏心拉枪为手动偏心拉枪或者自动偏心拉枪,

本实施例中,所述手动偏心拉枪由手动拉枪8和偏心适配器9组成。所述手动拉枪8包括拉枪筒体8-1、限位螺母8-2、螺纹杆8-3和限位钉8-4,所述拉枪筒体8-1的一端外壁上开设有与鼻顶帽3螺纹配合连接的外螺纹,所述拉枪筒体8-1的另一端内腔的腔壁上开设有与所述螺纹杆8-3螺纹配合的内螺纹,所述螺纹杆8-3的一端具有连接头,所述螺纹杆8-3的另一端开设有用于螺纹连接连接通杆1的螺纹孔,所述螺纹杆8-3开设螺纹孔的一端部的外表面设置有用于防止拉枪筒体8-1和螺纹杆8-3在工作时分离的限位台,螺纹杆8-3具有连接头的一端螺纹连接有限位螺母8-2,限位螺母8-2通过限位钉8-4顶压作用将其固定在螺纹杆8-3上,所述限位钉8-4螺纹安装在限位螺母上,且限位钉垂直螺纹杆8-3,所述连接头与手动扳手配合实现螺纹杆8-3的旋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手动拉枪的工作流程及原理为:

将组合芯棒和手动拉枪螺纹杆8-3的前端螺纹孔连接,再将安装鼻顶帽/拆卸鼻顶帽穿过组合芯棒与拉枪筒体8-1连接,手动拉枪组装完成。

工作时,首先将手动扳手与拉枪螺纹杆8-3连接头连接,实现螺纹杆8-3的旋动。逆时针旋转拉枪手动扳手时,螺纹杆8-3沿轴线相对鼻顶帽向后移动,实现手动拉枪在冷挤压安装中的运动过程,相反则实现手动拉枪的复位运动过程。在运动过程中,将扳手的径向圆周运动转换成拉枪螺纹杆8-3的轴向运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偏心适配器9包括鼻顶适配器9-1、偏心滑动器a9-2、后盖9-3和转换接头9-4;所述鼻顶适配器9-1的前端上部设置有鼻顶座b9-5,所述鼻顶适配器9-1的后端开设有未贯通鼻顶适配器9-1前端的滑动腔9-6,所述偏心滑动器a9-2上部设置有用于与芯棒连接的芯棒连接座9-7,所述偏心滑动器a9-2滑动设置在所述滑动腔9-6内,所述鼻顶适配器9-1的后端部设置有后盖9-3,所述后盖9-3通过螺钉固定在鼻顶适配器9-1的后端,所述偏心滑动器a9-2上连接有穿出所述后盖9-3的连接杆9-8,所述连接杆9-8的端部与所述转换接头9-4转动连接,所述转换接头9-4与所述手动拉枪8的螺纹孔螺纹配合,所述后盖9-3与手动拉枪8的拉枪筒体8-1外壁上的外螺纹螺纹配合;

所述后盖9-3的垂直于中轴线的方向设置有销钉孔a9-9,所述转换接头9-4上开设有与所述销钉孔a相对应的销钉孔b9-10,所述手动拉枪的拉枪筒体8-1开设有外螺纹的端部周侧开设有与所述销钉孔a9-9相对应销钉孔c,销钉a9-11穿过销钉孔a9-9、销钉孔b9-10和销钉孔c将转换接头9-4锁定在后盖9-3上;

所述后盖9-3的周侧还设置有用于放置销钉b9-12的通孔,所述转换接头9-4上开设有与所述销钉b9-12锁定配合的销钉孔d,所述手动拉枪的螺纹杆8-3开设螺纹孔的端部周侧开设有与所述销钉b9-12锁定配合且与销钉孔d位置相对应的销钉孔e,所述销钉孔e为螺纹孔,所述销钉b穿过通孔销钉孔d与销钉孔螺纹连接用于转换接头9-4和所述手动拉枪的螺纹杆8-3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杆9-8的端部与所述转换接头9-4通过t型帽转动连接,所述转换接头9-4的中心具有空腔,所述t型帽从转换接头9-4的空腔一端穿出与连接杆9-8的端部固定连接,t型帽与转换接头转动连接。

本实施例中,将手动拉枪与偏心适配器连接过程:

将偏心适配器和手动拉枪复位,各部件复位的检验标准

1、偏心适配器:

偏心适配器复位后,销钉a9-11插入销钉孔a9-9、销钉孔b9-10和销钉孔c将转换接头9-4锁定在后盖9-3上,销钉插入后转换接头的旋转运动被限制。

2、手动拉枪:

拉枪螺纹杆8-3旋转到最底端,限位螺母8-2左端面与手动拉枪筒体8-1接触。同时手动拉枪孔位d和孔位e相对位置一致。

连接过程:

手动拉枪和偏心适配器共同复位后,将偏心适配器9的销钉a9-11插入后盖销钉孔a9-9、销钉孔b9-10中,用来限制转换接头9-4旋转,然后转动手动拉枪筒体8-1前端的外螺纹与偏心适配器的后盖9-3内螺纹连接。同时手动拉枪8螺纹杆8-3前端内螺纹与偏心适配器转换接头9-4的外螺纹连接。为了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偏心适配器的转换接头9-4与手动拉枪螺纹杆8-3的螺纹松开,在连接好后将销钉b9-12拧入转换接头9-4和螺纹杆8-3前端的销钉孔e内,再去掉销钉a9-11,整个连接过程完成。

本实施例中,所述自动偏心拉枪包括偏心拉枪腔体10-1、偏心滑动器b10-4和把手10-3;偏心拉枪腔体10-1的前端上部设置有鼻顶座c10-2,偏心滑动器b10-4上部设置有芯棒连接头,偏心滑动器b10-4滑动设置在所述偏心拉枪腔体10-1内,所述偏心滑动器b10-4上具有压缩空气内腔10-5和液压油内腔10-6,所述压缩空气内腔10-5通过气动活塞10-7与压缩空气通路10-9连接,所述液压油内腔10-6通过液压油活塞10-8与液压油通路10-10连接,所述气动活塞10-7和液压油活塞10-8的活塞运动方向相反,从而实现偏心滑动器b10-4沿偏心拉枪腔体10-1的滑动,所述压缩空气通路10-9上设置有压缩空气接口10-11,所述液压油通路10-10上设置有液压油接口10-12,压缩空气接口10-11和液压油接口10-12均设置有把手10-3的底部,所述把手10-3上设置有用于控制压缩空气通路10-9上压缩空气流通与断开的扳机触发器10-13;所述气动活塞10-7和压缩空气通路10-9的连接处与液压油活塞10-8和液压油通路10-10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密封圈。

本实施例中,所述自动偏心拉枪的工作原理为:将连接通杆1的一端与偏心滑动器b10-4上部的芯棒连接头连接,连接通杆1的另一端与挤压头2、拆卸罩6或者拆卸环7-1等连接,然后将安装鼻顶帽或者拆卸鼻顶帽与自动偏心拉枪的鼻顶座c10-2连接。

当按下拉枪扳机触发器10-13时,通过扳机触发器10-13控制压缩空气通路10-9上压缩空气断开,驱动液压油进入拉枪偏心滑动器下端的液压油内腔10-6,在液压油推动下,整个偏心滑动器b10-4与自动偏心拉枪连接的组合芯棒相对于自动偏心拉枪鼻顶座c10-2向后运动。当偏心滑动器b10-4移动并接触到偏心枪体内腔10-1后端时,挤压头2从挤压孔中拉出,移开自动偏心拉枪,松开扳机触发器,压缩空气通过扳机触发器尾端进入偏心滑动器b10-4上端的压缩空气内腔10-5,在压缩空气的作用下,整个偏心滑动器b10-4和自动偏心拉枪连接的组合芯棒相对自动偏心拉枪鼻顶座c10-2向前运动,同时偏心滑动器b10-4下端的液压油内腔10-6的液压油被压回管路。当整个扳机触发器松开时,偏心滑动器复位,实现自动偏心拉枪的偏心滑动器b10-4和鼻顶座c10-2的相向和相离运动,则实现工件的安装和拆卸。

实施例2

利用实施例1提供的工具组件进行单耳干涉留滞直通衬套安装及拆卸,安装和拆卸过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a和10b;所示具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单耳干涉留滞直通衬套的拆卸过程为:

所述安装过程选用的冷挤压安装工具包括组合芯棒、拉枪和鼻顶帽3;

s1、在基材上制孔,所述基材的材质为碳纤维复合材质;

其中需要说明的制孔的位置条件,如图9所示:

从孔右侧到最近障碍物的距离为:正向间隙;

从孔左侧到最近障碍物的距离为:背向间隙;

从孔中心线到上端障碍物的距离为:上端间隙

从孔中心线到下端障碍物的距离为:下端间隙。

所制的孔所处位置空间:底孔正向间隙和背向间隙不受空间限制,下端间隙为:70mm,上端间隙不受空间限制。所述间隙指拉枪伸入后阻挡的拉枪伸入和运动的距离。

动力源:操作时可提供所需的动力源。

尺寸:底孔或初铰后尺寸:35.221~35.283mm;衬套最终内径:30mm;衬套最终壁厚:3mm

s101、初钻:对基材进行底孔钻取;

s102、初铰:按照需求尺寸和表面光洁度要求对底孔进行初铰加工;

s103、检验:将组合量规的通止端插入底孔,通端能通过,止端不能通过,底孔检查合格。使用芯棒环规检验芯棒挤压头,挤压头不能通过芯棒环规,芯棒挤压头检验合格,否则更换;

s2、将直通衬套11放入底孔或套装在组合芯棒上,再将组合芯棒的卡口端穿过鼻顶帽与拉枪连接,组合芯棒的挤压头与拉枪分别位于底孔两侧,鼻顶帽稳固置于底孔表面,启动拉枪,将挤压头拉离底孔,使直通衬套11与底孔产生干涉配合,并留滞于底孔;

注意:鼻顶帽与基材顶紧,拉枪启动后,挤压头拉离底孔前,请勿松开拉枪扳机触发器。

s3、终铰直通衬套11至所需内径尺寸,完成单耳直通衬套11安装。

单耳干涉留滞直通衬套的拆卸过程为:

所述拆卸过程选用的拆卸工具包括拆卸鼻顶帽、拉枪和拆卸组件b,所述拆卸组件b包括:拆卸环7-1、连接通杆1。

s1、将连接通杆1插入需要拆卸的直通衬套11内,一端与拆卸环7-1连接,另一端穿过拆卸鼻顶帽与拉枪连接;

s2、启动拉枪,拆卸环7-1将直通衬套11从底孔中拉出,完成直通衬套11拆卸。

注意:拆卸鼻顶帽与基材顶紧。拉枪启动后,衬套拉离底孔前,请勿松开拉枪扳机触发器。

本实施例中所述拉枪为:自动拉枪。可根据底孔位置、操作环境选用手动拉枪,所述自动拉枪可以为自动偏心拉枪,也可以为市场上现有的拉枪。

实施例3

利用实施例1提供的工具组件进行单耳高干涉留滞法兰衬套安装及拆卸,安装、端面压合和拆卸过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a、12b和13所示;具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单耳高干涉留滞法兰衬套的拆卸过程为:

所述安装过程选用的冷挤压安装工具包括组合芯棒、拉枪和鼻顶帽3和端面压合组件5。

s1、在基材上制孔,所述基材的材质为铝合金;

其中需要说明的制孔的位置条件,如图11所示:

从孔右侧到最近障碍物的距离为:正向间隙;

从孔左侧到最近障碍物的距离为:背向间隙;

从孔中心线到上端障碍物的距离为:上端间隙;

从孔中心线到下端障碍物的距离为:下端间隙。

所制的孔所处位置空间:底孔正向间隙、背向间隙、上端间隙、下端间隙不受空间限制。

动力源:操作时可提供所需的动力源。

尺寸:底孔或初铰后尺寸:17.163~17.216mm;衬套最终内径:15mm;衬套最终壁厚:1.5mm;

s101、初钻:对基材进行底孔钻取。

s102、初铰:按照需求尺寸和表面光洁度要求对底孔进行初铰加工;

s103、检验:将组合量规的通止端插入底孔,通端能通过,止端不能通过,底孔检验合格。使用芯棒环规检验芯棒挤压头,挤压头不能通过芯棒环规,芯棒挤压头检验合格,否则更换;

s2、将法兰衬套12放入底孔或套装在组合芯棒上,再将组合芯棒的卡口端穿过鼻顶帽与拉枪连接,组合芯棒的挤压头与拉枪分别位于底孔两侧,鼻顶帽稳固置于底孔表面,启动拉枪,将挤压头拉离底孔,使法兰衬套12与底孔产生高干涉配合,并留滞于底孔;

注意:鼻顶帽与基材顶紧。拉枪启动后,挤压头拉离底孔前,请勿松开拉枪扳机触发器。

s3、采用端面压合组件5对衬套法兰端面进行压合,将连接通杆1插入衬套内,一端与压合帽5-1连接,另一端与拉枪连接,使衬套法兰端面与基材贴合;

s4、终铰法兰衬套12至所需内径尺寸,完成法兰衬套12安装。

单耳高干涉留滞法兰衬套的拆卸过程为:

所述拆卸过程选用的拆卸工具包括拆卸鼻顶帽、拉枪和拆卸组件a;所述拆卸组件a包括拆卸罩6、连接通杆1。

s1、将拆卸罩6放在需要拆卸的衬套法兰端一侧,再将连接通杆1插入衬套内,一端与拆卸罩6连接,另一端穿过拆卸鼻顶帽与拉枪连接;

s2、启动拉枪,拆卸前锷将法兰衬套12从底孔中推出,则完成法兰衬套12拆卸。

注意:拆卸鼻顶帽与基材顶紧。拉枪启动后,衬套推出底孔前,请勿松开拉枪扳机触发器。

本实施例中所述拉枪为:自动偏心拉枪。可根据底孔位置、操作环境选用手动偏心拉枪。所述手动偏心拉枪由手动拉枪8和偏心适配器9组成。

实施例4

利用实施例1提供的工具组件进行双耳高干涉留滞直通衬套安装及拆卸方法,安装和拆卸过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5、16a和16b所示;

双耳高干涉留滞直通衬套的安装过程包括:

所述安装过程选用的冷挤压安装工具包括组合芯棒、拉枪和鼻顶帽3,伸缩垫块4;

s1、在基材上制两个中心线重合且直径相同的初孔,如图14所示所述基材为:钛合金材质;初孔的位置受操作空间限制,操作远端的初孔定义为初孔a,所安装直通衬套11定义为衬套a,操作近端的初孔定义为初孔b,所安装直通衬套11定义为衬套b;

从孔右侧到最近障碍物的距离为:正向间隙;

从孔左侧到最近障碍物的距离为:背向间隙;

从孔中心线到上端障碍物的距离为:上端间隙;

从孔中心线到下端障碍物的距离为:下端间隙。

结构件所处位置空间:结构件初孔a正向间隙为:22mm;背向间隙为:30mm;上端间隙为:22mm下端间隙不受空间限制;初孔b正向间隙为:160mm;背向间隙为:22mm;上端间隙为:22mm;下端间隙不受空间限制;两孔间隙为:22mm;

动力源:操作时无法提供所需的动力源。

初孔a:

尺寸:底孔或初铰后尺寸:15.264~15.338mm;衬套最终内径:12mm;衬套最终壁厚:2mm;

初孔b:

尺寸:底孔或初铰后尺寸:15.264~15.338mm;衬套最终内径:12mm;衬套最终壁厚:2mm;

s101、初钻:对基材进行底孔钻取。

s102、初铰:按照需求尺寸和表面光洁度要求对底孔进行初铰加工;

s103、检验:将组合量规的通止端插入底孔,通端能通过,止端不能通过,底孔检验合格。使用芯棒环规检验芯棒挤压头,挤压头不能通过芯棒环规,芯棒挤压头检验合格,否则更换;

s2、首先将衬套a和衬套b分别放入底孔,将伸缩垫块4放置在两孔之间并调整伸缩垫块长度,防止衬套在挤压过程中滑出底孔,再将连接通杆依次穿过衬套b、伸缩垫块4、衬套a,一端与挤压头连接,另一端穿过安装鼻顶帽与拉枪连接;安装鼻顶帽稳固置于底孔表面,启动拉枪,将挤压头拉离底孔,使直通衬套11与底孔产生高干涉配合,并留滞于底孔;

注意:安装鼻顶帽与孔周围的基材顶紧。

s3、拆除伸缩垫块4,终铰衬套a、b至所需内径尺寸,完成双耳直通衬套11安装。

双耳高干涉留滞直通衬套的拆卸过程为:

所述拆卸过程选用的拆卸工具包括拆卸鼻顶帽、拉枪和拆卸组件b,所述拆卸组件b包括:拆卸环7-1、连接通杆1、拆卸卡环7-2。

采用逐一拆卸的方式先拆卸衬套b,再拆卸衬套a。

s1、将连接通杆1插入需要拆卸的衬套b内,一端与拆卸环7-1连接,另一端穿过拆卸鼻顶帽与拉枪连接,启动拉枪,拆卸环7-1将衬套b从底孔b中拉出,完成衬套b的拆卸;

s2、将拆卸卡环7-2放置在两孔之间,再将连接通杆1依次插入底孔b、拆卸卡环7-2和衬套a内,一端与拆卸环7-1连接,另一端穿过拆卸鼻顶帽与拉枪连接,启动拉枪,拆卸环7-1将直通衬套11a从初孔a中拉出,完成衬套a的拆卸。

注意:拆卸鼻顶帽与基材顶紧。

本实施例中所述拉枪为:手动偏心拉枪,所述手动偏心拉枪由手动拉枪8和偏心适配器9组成。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干涉配合无铆托板螺母的安装和拆卸方法,该方法包括安装方法和拆卸方法。

干涉配合无铆托板螺母的安装过程如下:

s1、在基材上制孔,所述基材为:铝合金材质;

其中需要说明的制孔的位置条件,如图17所示:

从孔右侧到最近障碍物的距离为:正向间隙

从孔左侧到最近障碍物的距离为:背向间隙

从孔中心线到上端障碍物的距离为:上端间隙

从孔中心线到下端障碍物的距离为:下端间隙。

所制的孔所处位置空间:底孔正向间隙为:187mm;背向间隙为:100mm;上端间隙为:40mm;下端间隙不受空间限制。

动力源:操作时可提供所需的动力源。

尺寸:底孔或初铰后尺寸:8.528~8.572mm;无铆托板螺母最终内径:6mm;安装紧固件,在基材上先安装无铆托板螺母;

s101、初钻:对基材进行底孔钻取;

s102、初铰:按照需求尺寸和表面光洁度要求对底孔进行初铰加工;

s103、检验:将组合量规的通止端插入底孔,通端能通过,止端不能通过,底孔检查合格。使用芯棒环规检验芯棒挤压头,挤压头不能通过芯棒环规,芯棒挤压头检验合格,否则更换;

s2、将无铆托板13直筒端放入底孔,再将组合芯棒与拉枪连接,后将安装鼻顶帽穿过组合芯棒与拉枪筒体连接,然后将开缝内衬14滑入组合芯棒并顶住鼻顶帽,再将组合芯棒和开缝内衬14组合体插入无铆托板13内孔,鼻顶帽稳固置于底孔表面,无铆托板13与拉枪分别位于底孔相对两侧或者同侧,启动拉枪,将组合芯棒的挤压头拉离内孔,无铆托板13与基材产生高干涉配合,无铆托板13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孔中,开缝内衬14留滞于无铆托板13内孔中;从无铆托板13中移除开缝内衬14,将组合量规的通端插入无铆托板13内孔,通端能通过,内孔检验合格,否则重新对内孔进行挤压(安装过程结构示意图如图18a所示)。

注意:开缝内衬14伸出无铆托板13筒体部分3~4mm;鼻顶帽与基材顶紧。拉枪启动后,挤压头拉离底孔前,请勿松开拉枪扳机触发器。注意二次挤压无铆托板13时必须使用新的开缝内衬14。

s3、终铰无铆托板13内孔至所需内径尺寸,再将螺母板安装在无铆托板13上,完成无铆托板螺母的安装;

干涉配合无铆托板螺母的拆卸过程为:

所述拆卸工具包括拆卸鼻顶帽、拉枪和拆卸组件a,所述拆卸组件a包括拆卸罩6、连接通杆1,(拆卸过程结构示意图如图18b所示);

s1、将螺母板从无铆托板13上取下,再将拆卸罩6放在安装螺母板的一侧,后将连接通杆1插入无铆托板13内孔,一端与拆卸罩6连接,另一端与拉枪连接;

s2、启动拉枪,拆卸鼻顶帽将无铆托板13从底孔中推出,完成无铆托板13的拆卸;

注意:拆卸鼻顶帽与基材顶紧。

本实施例所述拉枪为自动偏心拉枪。可根据底孔位置、操作环境也选用手动偏心拉枪。所述手动偏心拉枪由手动拉枪8和偏心适配器9组成。

本实用新型用于冷挤压安装和拆卸工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在冷挤压过程中可根据不同工况和操作环境相互组合,保证在冷挤压工艺生产和维修过程稳定可靠,效率更高,产品的一致性更好。在操作空间受限和无动力源工况下,通过配合手动拉枪与偏心适配器使用,使冷挤压安装与拆卸配套工具的实用性更强。

综上所述,仅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不对本发明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此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作任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变化,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