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动远程灭火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464056阅读:来源:国知局
损失的技术缺陷。
[0029]具体而言,请参阅图1-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远程灭火装置至少可以包括:灭火器10,拉绳(拉绳为自行车或摩托车的手刹线)20及控制箱30。
[0030]其中,灭火器10可以固定于机动车的引擎室内,且灭火器10可以包括:喷嘴11和压缩手柄12。喷嘴11可以作为灭火器10的喷射部分,用于喷出灭火介质(气体或液体)进行灭火。压缩手柄12作为灭火器10的控制开关,用于控制喷嘴11开启或者关闭。
[0031]值得一提的是,请参阅图3,喷嘴11上设置有若干个喷孔111,每一个喷孔111呈圆锥形,使得由喷孔111喷出的灭火介质呈扩散状向引擎室内喷射。且作为优选,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灭火器10可选用干冰灭火器。一方面,选用干冰灭火器,使得喷出的液态二氧化碳喷出后形成雾气,在整个引擎室内对着火点及周围实施降温并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迫使燃烧的着火点的明火熄灭。又一方面,选用干冰灭火器,防止了其它灭火器(如干粉灭火器)实施灭火后所产生的粉末对引擎室各种部件造成次生污染和损坏。再一方面,由于喷孔111呈圆锥形,使得在利于二氧化碳气体形成扩散状喷射的同时,有效防止了喷孔111孔口产生冰堵,最终实现达到最好的灭火效果。
[0032]同时,控制箱30可以固定于机动车的驾驶室内,且控制箱30通过拉绳20与压缩手柄12连接,用于远程拉动或者松动压缩手柄12,使得拉动后的压缩手柄12控制喷嘴11开启,松动后的压缩手柄12控制喷嘴11关闭。
[0033]进一步地,压缩手柄12至少可以包括第一把手121、第二把手122及弹簧123。可如图2所示,拉绳20的一端固定于第一把手121上,拉绳20的另一端穿过第二把手122与控制箱30固定连接,使得控制箱30通过拉绳20拉动第一把手121相对于第二把手122进行移动。弹簧123套设在拉绳20上,且弹簧123位于第一把手121与第二把手122之间。
[0034]实际作业过程中,具体可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0035]阶段一,当未发生火灾时,此时弹簧123处于预压缩状态,第一把手121与第二把手122之间的相对距离最大。
[0036]阶段二,当发生火灾时,此时位于驾驶室中的驾驶人员观察到引擎室出现冒烟情况,驾驶人员通过控制箱30拉动拉绳20,拉动过程中的拉绳20带动第一把手121相对于第二把手122进行移动,此过程中第一把手121与第二把手122之间的相对距离逐渐减小,同时弹簧123进一步逐渐压缩,喷嘴11开启,喷出灭火介质进行灭火。喷嘴11喷出灭火介质进行灭火过程中,驾驶人员离开驾驶室。该阶段二中,正是由于喷嘴11开启后,驾驶人员远离了机动车,实现了远程控制灭火器10自动灭火,避免了传统技术中需要驾驶人员打开引擎盖手握车载灭火器实施灭火而出现的爆炸事故。
[0037]阶段三,当火灾扑灭后,驾驶人员回到驾驶室,并通过控制箱30松动拉绳20,此时由于少了拉绳20的拉力,第一把手121在弹簧123推力的作用下回位,关闭喷嘴11。
[0038]具体来说,控制箱30至少可以包括:箱体31、转轴32及拉动手柄33。其中,箱体31固定于机动车的驾驶室内,方便驾驶人员在驾驶室内控制拉绳20的拉动与松动,以达到远程控制的效果。转轴32固定于箱体31内。拉动手柄33转动地固定在转轴32上,且拉动手柄33与拉绳20的另一端转动地固定连接,使得拉动手柄33在围绕转轴32转动过程中,拉动拉绳20进行移动。
[0039]本发明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_6,拉动手柄33至少可以包括:手握纟而331,转动立而332,固定部333。其中,手握端331用于驾驶人员手握操作,转动端332与转轴32固定,固定部333与拉绳20固定,且固定部333位于手握端331与转动端332之间。其中,驾驶人员通过拉动手握端331,使得手握端331和固定部333以转动端332为旋转点进行转动,实现转动中的固定部333拉动拉绳20,进而通过拉绳20拉动第一把手121进行移动。
[0040]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述阶段二中所述的喷嘴11喷出灭火介质进行灭火过程中,驾驶人员离开驾驶室。此过程中,由于弹簧123处于压缩,因此喷嘴11持续处于开启状态,为避免弹簧123回弹导致火还未完全扑灭第一把手121既已回位而关闭喷嘴11的缺陷。作为一个优选方案,本发明实施例可如下设计:
[0041]请继续参阅图5-6,将拉绳20与第二把手122的连接点作为第一平衡点51,拉绳20与固定部333的连接点作为第二平衡点52,转动端332与转轴32的连接点作为第三平衡点53。同时,第一平衡点51与第三平衡点53所形成的一条直线作为一平衡线60,第一平衡点51、第二平衡点52和第三平衡点53所形成的一个平面作为一平衡面。实际作业过程中,以第一平衡线60为临界线,将平衡面分为第一面71和第二面72,当喷嘴11处于关闭状态时,可如图5所示,此时固定部333位于第一面71内。当喷嘴11处于开启状态时,可如图6所示,此时固定部333位于第二面72内。
[0042]这样可以使得,将第三平衡点53作为转动过程中的一个死点,当第二平衡点52没有转过第三平衡点53时(固定部333位于第一面71内),由于拉绳20处于第一面71内,则在弹簧20的弹力作用下,拉绳20还有被拉回的趋势,即第一把手121还有回位的可能。而当一旦第二平衡点52转过第三平衡点53 (固定部333位于第二面72内),由于拉绳20处于第二面72内,则因为固定部333已经转过死点,即使此时弹簧20仍存在弹力,拉绳20也不可能再被拉回,即第一把手121无法回位。
[0043]换句话说,当驾驶人员通过手握端331将固定部333转动至第二面72内,则即可马上离开机动车,让此时已被开启的灭火器10自动灭火。同时,驾驶人员回到驾驶室后,只需通过手握端331将固定部333转动至第一面71内,则第一把手121在弹簧123的推力作用下回位,关闭喷嘴11,实现远程控制灭火器10进行灭火。
[0044]更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拉动手柄33按照组成部位可分为手握端331、转动端332及固定端333,按照组成部件来说,作为优选方案(但不局限),拉动手柄33可包括第三把手81、第四把手82及铆钉85。转轴32可包括两个内六角螺栓84和两个弹費塾。
[0045]其中,第三把手81和第四把手82并列平行设置,且二者之间预留一个安放拉绳20的缝隙83。第三把手81和第四把手82的中下部通过铆钉85将二者可拆卸式连接,使得二者之间可拆卸,便于维修、更替作业。同时,两个内六角螺栓84通过一个支撑座86横向固定于箱体31的内部,且第三把手81和第四把手82的底部分别对应套设在两个内六角螺栓84上,以实现第三把手81和第四把手82相对于内六角螺栓84进行转动。
[0046]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为便于灭火器10在引擎室内的固定安装,本发明实施例还设置有环形架40,可如图1-2所示。其中,环形架40套设在灭火器10上,且环形架40的侧部开设有螺纹孔41,使得灭火器10通过环形架40与引擎室之间的固定连接是螺栓连接。一方面,通过环形架40将灭火器10进行固定,避免了因引擎室着火时环境恶劣而对灭火器10的位置造成移动,影响喷嘴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