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墨装置及相应调节方法

文档序号:2511229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着墨装置及相应调节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类型的印刷单元的着墨装置,其包括-存墨容器,-具有第一轴的卷筒拾取辊(web pick-up roller),-着墨辊,其限定一个印刷宽度,并能够将墨从存墨容器转移到卷筒拾取辊,而且具有第二轴。
其特别使用于轮转式胶印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已知的着墨装置包括存墨容器、能将墨转移到传墨辊的卷筒拾取辊、以及着墨辊,其可以将墨从存墨容器转移到卷筒拾取辊。
卷筒拾取辊相对于着墨辊的定位是个非常复杂的调节过程,因为它决定了向待印介质供墨的均匀性,该待印介质通常由一卷待印的纸构成。
为了能调节墨的供应,卷筒拾取辊具有可相对于着墨辊的轴移动的轴。着墨装置还设有用于将卷筒拾取辊的轴相对于着墨辊的轴进行固定的机构。
通常着墨辊和卷筒拾取辊之间的距离通过垫片来调节。具有特定厚度的垫片以滑动的方式在着墨辊和卷筒拾取辊之间移动。卷筒拾取辊(也称为拾取辊)的位置被调节成当它在印刷过程中就位时与这些垫片接触。然后卷筒拾取辊被固定就位,并且垫片被拿走。
当操作者观察到在印刷宽度上出现不均匀供墨时,他可以移动拾取辊的轴,从而使该轴与着墨辊的轴平行,并再次使用垫片来调节它。
这种调节的缺点在于,其不精确,并且会受操作者的主观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并提供一种着墨装置,其允许进行更可靠更简单的调节,以实现规则供墨。
为此,本发明涉及一种上述类型的着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机构,其能对印刷宽度上着墨辊和卷筒拾取辊之间的实际距离进行评定,和/或能检测两个轴相对于彼此的角位移并提供代表此角位移的输出信号。
根据本发明的特定实施例,所述着墨装置包括以下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所述着墨装置包括控制机构,其能使第二轴相对于第一轴进行角位移,且所述控制机构能根据该输出信号减少该角位移;-所述着墨装置包括控制机构,其能根据该输出信号将卷筒拾取辊相对于着墨辊进行定位;-所述检测装置包括至少一个传感器,其能指示出在印刷宽度上至少两个不同位置处被印刷的介质上所印刷的墨浓度;-所述着墨装置包括至少两个用于调节着墨辊上的墨厚度的螺钉;-所述检测装置能检测所述调节螺钉或调节件(adjustmentscrew)的位置;
-所述检测装置能检测与平版印刷偏移量(lithographic offset)相对应的调节螺钉中的至少一个的位置;-所述着墨装置还包括一个存储器和当着墨辊和拾取辊的轴平行时可将代表平版印刷偏移量位置的值存储在存储器中的机构;-所述控制机构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一传动机构,该第一传动机构能将第一电机的驱动动作传送成第一轴相对于第二轴的角位移;-所述控制机构包括第二电机和第二传动机构,该第二传动机构能将第二电机的驱动动作传送成第一轴相对于第二轴的角位移;以及-该传动机构或每个传动机构能使拾取辊的一端相对于第二轴径向移动。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调节印刷单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着墨装置是如上所述的着墨装置,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确定在印刷宽度上至少两点处卷筒拾取辊和着墨辊之间的实际距离,和/或确定第一轴和第二轴相对于彼此的实际角位移;b)通过减少该实际角位移,和/或通过改变第一轴相对于第二轴的相对径向位置,使第一轴相对于第二轴移动。
根据一个特定实施例,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c)验证该实际角位移是否大于阈值位移,和/或验证该实际距离是否大于阈值距离;d)仅在该实际角位移大于大于阈值位移,和/或该实际距离大于阈值距离时执行步骤b);e)在步骤b)之后,确定至少一个调节螺钉的平版印刷偏移量;以及
f)将按此方式确定的平版印刷偏移量存储到存储器中。


在阅读下面结合附图以示例性的方式给出的描述后,将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附图中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印刷单元的示意性侧视图;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着墨装置的一部分的透视图;图3A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着墨装置的示意性俯视图;图3B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着墨装置的示意性俯视图;图4A-4C是示出在使用根据本发明的着墨装置时各参数的图表。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印刷单元2。
此印刷单元2包括印版辊4和橡胶辊6,该橡胶辊能在构成待印介质的一卷纸8上印刷图像。
该印刷单元2具有着墨装置10和多个传墨辊12。
着墨装置10具有存墨容器14、可绕第一轴X-X可转动地移动的卷筒拾取辊16、以及着墨辊18,其能将墨从存墨容器14转移到拾取辊16,且可以绕第二轴Y-Y可转动地移动。
如图2所示,存墨容器14包括两个侧板20(只示出了一个侧板)、和多个调节螺钉(adjustment screw)22,这些调节螺钉可移动,并允许局部调节从存墨容器14转移到着墨辊18的墨厚度。
从图3A可以看出,着墨辊18布置在印刷机机架24中,从而其轴Y-Y被固定。着墨辊18限定出印刷宽度L,该宽度平行于轴Y-Y延伸。
着墨装置10还限定出以下值距离ε距离ε指的是在给定轴向位置处拾取辊16和着墨辊18之间的距离。操作侧距离εCF指的是在一个轴向端部处拾取辊16和着墨辊18之间的实际空间,控制侧距离εCC指的是在另一轴向端部处拾取辊16和着墨辊18之间的实际空间(具体见图2)。
平版印刷偏移量调节螺钉22的平版印刷偏移量或平版印刷位移指的是调节螺钉22的某个位置,在该位置处,转移到着墨辊18的墨厚度等于在相关调节螺钉22的轴向位置处着墨辊18和拾取辊16之间的距离。例如,对于图2中的调节螺钉22A而言,其指的是着墨辊18上的墨厚度等于空间εCF的位置。
距离ε参考指的是为了给调节螺钉带来最佳调节性能而需要的着墨辊18和拾取辊16之间的距离。这一距离是为了特定印刷命令而预定的。
根据本发明的着墨装置10具有检测机构28,其能检测两个轴X-X和Y-Y相对于彼此的角位移。着墨装置10还具有控制机构30,其能使第一轴X-X相对于第二轴Y-Y进行角位移。
检测机构28包括多个传感器32,其能指示出在印刷宽度L上不同位置处在印刷介质8上所印刷的墨浓度。
检测机构28还包括第一微控制器34A,传感器32通过检测线36与该微控制器相连。
检测机构28具有多个传感器38,其能通过与第一微控制器34A相连的检测线40A检测每个调节螺钉22的位置。
第一微控制器34A能计算并通过输出线37向控制机构30提供输出信号。此输出信号代表着轴X-X相对于轴Y-Y的角位移。
如图3A所示,卷筒拾取辊16的每端包括具有轴X-X的销42。控制机构30包括第二微控制器34B,第一微控制器34A通过线37与该第二微控制器34B相连。此第二微控制器34B能接收代表卷筒拾取辊16的位置特别是两个轴X-X和Y-Y的角位移的信号。该输出信号也代表尤其是在印刷宽度L上至少两个位置处卷筒拾取辊16和着墨辊18之间的距离ε。在这种情况下,这些距离为位于印刷宽度两端处的εCC和εCF。
控制机构30包括两个电机46和由螺杆48形成的传动机构,螺杆容纳在固定于球窝接头44的抽头式衬套50中。
每个销42被容纳成可在球窝接头44中的一个中自由旋转。
因此,对于每个电机46而言,传动机构42、48、50能将相关电机46的驱动动作传送成第一轴X-X相对于第二轴Y-Y的角位移。更精确地,卷筒拾取辊16的端部的运动相对于第二轴Y-Y径向进行。使两个电机46同时驱动时,传动机构42、48、50也能相对于第二轴Y-Y使卷筒拾取辊16径向平移移动。
控制机构30还包括控制线40B,其使第二微控制器34B与每个调节螺钉22相连。控制机构30因此能通过第二微控制器34B控制调节螺钉22的位置。
着墨装置以下述方式工作。
当印刷单元2处于印刷命令状态下时,图像被印刷到卷纸8上。此图像的实际墨浓度在印刷宽度L上变化。
首先,传感器32指示出在几个位置处印刷在卷纸8上的实际墨浓度,这些位置分布在印刷宽度L上。然后代表这些位置处墨实际浓度的信号通过线36被传输到第一微控制器34A,其计算出每个位置处达到理想最佳墨浓度所需的调节螺钉22开度校正值。这是用于连续控制墨浓度的系统的常规操作过程。
根据图3A的实施例,开度校正值然后通过微控制器34B被发送到调节螺钉22。当达到理想的最佳墨浓度范围时,与理想墨浓度相应的调节螺钉22的位置被发送到微控制器34A。
其次,微控制器34A计算轴X-X和Y-Y之间的位移α和辊16和18之间的实际空间ε。
第三,微控制器34B通过减少角度α并通过使辊16移动到得到距离ε参考而控制电机46。
下面参考图3B的实施例来详细说明这种计算和自动控制方法,但它对图3A的实施例也是有利的。
图3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着墨装置的第二实施例。
此着墨装置包括附加存储器47,其中存储着代表用于每个调节螺钉22的印刷板的覆盖率TC的值。此覆盖率TC表示为了在印刷宽度L上获得均匀的实际墨浓度而在卷纸上施加的墨的量。图4A中示出了用于包括26个调节螺钉22的一个装置的这些值的例子。对于第一螺钉22,覆盖率约为18%此存储器47通过线47A与第一微控制器34A相连,并能将值TC发送到第一微控制器。
另外,省略了传感器32和检测线36。调节螺钉22的墨开度控制和校正操作不是通过使用这些传感器32的连续控制系统来进行,而是由操作者手动进行。
为此,操作者改变调节螺钉22的开度,直到供给到基板上的卷纸上的墨供应被认为是令人满意的。然后,与此目标墨浓度相应的调节螺钉22的位置通过线40A被发送到微控制器34A。
图4B示出了数据发送过程。图4B示出了对于螺钉1-26的调节螺钉开度OV。螺钉号1因此开到约56%的程度。
两个轴X-X和Y-Y之间的角位移α的计算可以按以下方式进行,并参考图3B进行说明。
覆盖率TC,也即,在准备印刷时在印刷宽度上提供均匀印刷浓度所需的墨量。这些数据通过控制连接器47A被发送到第一微控制器34A。另外,螺钉22的开度值OV通过线40A被发送到微控制器34A。
另外,微控制器34A例如使用传感器80和线81获得与着墨辊18的转速相关的信息。
然后微控制器34A在步骤100中根据下式计算对于每种墨而言的每个调节螺钉22的平版印刷偏移量OL 其中值Coeff.paper和Coeff.inking为预定的恒定值。
这样就获得每个调节螺钉22的偏移量值OL,其在图4C中示出。
理想地,平版印刷偏移量值对于所有调节螺钉22来说是相同的。但实际上,根据轴X-X和Y-Y之间的角位移,这些值从一个调节螺钉到下一个调节螺钉是不一样的。
然后,在步骤102中,偏移量值例如通过线性回归被转换成线性线DL。此线DL相对于X轴倾斜角度为β。线DL还限定在印刷宽度L两端处的操作侧平版印刷偏移量OLCF和控制侧平版印刷偏移量OLCC。
在步骤104中,平版印刷偏移量值OLCF和OLCC被转换成在印刷宽度的两端处卷筒拾取辊16和着墨辊18之间的距离εCF和εCC。
因为在相关调节螺钉22的位置处平版印刷偏移量值与着墨辊18和卷筒拾取辊16之间的实际距离ε成比例,为此可使用下面的公式ε=a.Offsetlithographic OL[%]+b其中,a和b为着墨器开度的恒值特征,并且对于每个着墨装置而言其被确定为例如a等于0.6,b例如等于0.03mm。
此外,轴X-X和轴Y-Y之间的实际角位移α根据下式计算α=tan(ϵCF-ϵCCL)-1]]>此角度偏差α和/或卷筒拾取辊16和着墨辊18之间在每端的实际距离εCF和εCC被转换成一个信号,该信号通过线37被传输到第二微控制器34B。
在步骤106中,值εCF和εCC被与参考值ε参考进行比较,该参考值ε参考与平行的轴X-X和Y-Y相对应,并优选地也与平版印刷偏移量值与平版印刷偏移量参考值相同处两个辊之间的距离相对应。
根据此比较结果,在步骤108,驱动一个或两个电机46,使实际角度偏差减少直到轴X-X与轴Y-Y平行和/或直到辊之间的实际距离等于参考距离ε参考。
在一个变化例中,一个或两个电机46被驱动,从而实际角位移值被减少,但是还没达到使两个轴X-X和Y-Y变成完全平行。
在一个变化例中,角度偏差α以及因此的实际角位移与大于0度的阈值角位移进行比较。然后仅当角度偏差大于阈值偏差时,角位移减少或变为0。这样防止改变两个轴X-X和Y-Y之间的平行度的可忽略的出现。
优选地,在驱动电机46之前控制机构30等待当前控制操作的结束。当轴X-X已调节到与轴Y-Y平行时,才启动接下来的控制操作。可防止对在当前控制操作过程中调节螺钉22的位置改变的影响。
下面描述对着墨装置的操作方法的改进的变化例。
根据上述操作方法计算得到的对于最后n次印刷命令每次着墨操作每个螺钉的各偏移量值被存储在存储器中,该存储器没有示出。
基于这些值,微控制器34A计算出代表着在拾取辊16的轴X-X和着墨辊18的轴Y-Y之间最后n次角位移操作的值,以及在印刷宽度的两端处着墨辊和卷筒拾取辊之间的距离εCC和εCF。代表这些值的信号通过线37被发送到微控制器34B。
然后,微控制器34B自动控制电机46,以使按与上述类似的方式减少角位移α,并将卷筒拾取辊定位在距离着墨辊处于参考距离处。
角位移α的减少导致调节螺钉22的平版印刷偏移量的改变。结果,通过图3A的着墨装置,一旦轴X-X和Y-Y平行,微控制器34B就调节每个调节螺钉22到新的平版印刷偏移量位置。然后,此位置被微控制器34A采集,并存储在未示出的存储器中。以这种方式,所存储的此新偏移量位置被用于调节已转移到拾取辊16的墨量。
根据未示出的一个变化例,输出线37与显示单元相连,该显示单元能显示代表轴X-X和Y-Y的角位移的一个位移值。根据此变化例,控制机构30由操作者根据此显示值来激活。在此实施例中,控制机构30可以包括螺旋千分尺,其代替上述实施例的电机46、螺杆48、以及抽头式套筒50。
权利要求
1.一种类型的印刷单元(2)的着墨装置,其包括-存墨容器(14);-具有第一轴(X-X)的卷筒拾取辊(16);-着墨辊(18),其限定印刷宽度(L),并能将墨从存墨容器(14)转移到卷筒拾取辊(16),而且着墨辊具有第二轴(Y-Y),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检测机构(28),其能计算在印刷宽度(L)中着墨辊和卷筒拾取辊(16)之间的实际距离,和/或能检测两个轴(X-X,Y-Y)之间相对于彼此的角位移并提供代表此角位移的输出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着墨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控制机构(30),其能相对于第一轴(X-X)使第二轴(Y-Y)进行角位移,且该控制机构(30)能根据该输出信号减少该角位移。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着墨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控制机构(30),其能根据所述输出信号将卷筒拾取辊(16)相对于着墨辊(18)进行定位。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着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机构(28)包括至少一个传感器(32),其能指示在印刷宽度(L)上至少两个不同位置处在待印介质(8)上印刷的墨浓度。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着墨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至少两个螺钉(22),用于调节着墨辊(18)上的墨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着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机构(28)能检测所述调节螺钉(22)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着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机构(28)能检测与平版印刷偏移量相应的至少一个调节螺钉(22)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着墨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个存储器,和在着墨辊(18)和拾取辊(16)的轴(X-X,Y-Y)平行时能将代表平版印刷偏移量位置的值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的机构。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着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30)包括第一电机(46)和第一传动机构(48,50),该第一传动机构能将第一电机(46)的驱动动作传送成第一轴(X-X)相对于第二轴(Y-Y)的角位移。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着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30)包括第二电机(46)和第二传动机构(48,50),该第二传动机构能将第二电机(46)的驱动动作传送成第一轴(X-X)相对于第二轴(Y-Y)的角位移。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着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或每个传动机构(48,50)能相对于第二轴(Y-Y)径向移动拾取辊(16)的一端。
12.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着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30)包括手动控制机构,特别是螺旋千分尺。
13.一种用于调节印刷单元的着墨装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着墨装置是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且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在印刷宽度(L)的至少两点处确定卷筒拾取辊(16)和着墨辊(18)之间的实际距离(εCF,εCC),和/或确定第一轴(X-X)和第二轴(Y-Y)相对于彼此的实际角位移;b)通过减少该实际角位移,和/或通过改变第一轴(X-X)相对于第二轴(Y-Y)的相对径向位置,使第一轴(X-X)相对于第二轴(Y-Y)移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c)验证该实际角位移是否大于阈值位移,和/或验证该实际距离(εCF,εCC)是否大于阈值距离;d)仅在该实际角位移大于阈值位移,和/或该实际距离(εCF,εCC)大于阈值距离时执行步骤b)。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e)在步骤b)之后,确定至少一个调节螺钉(22)的平版印刷偏移量;以及f)将按此方式确定的平版印刷偏移量存储到存储器中。
全文摘要
一种印刷单元(2)的着墨装置,包括存墨容器(14)、具有轴(X-X)的卷筒拾取辊(16)和具有轴(Y-Y)的着墨辊(18)。它包括检测机构(28),其用于检测着墨辊和卷筒拾取辊之间的距离和/或两个轴(X-X,Y-Y)相对于彼此的角位移以及提供代表此距离和/或角位移的输出信号。它包括控制机构(30),用于相对于第一轴(X-X)使第二轴(Y-Y)进行角位移,且该控制机构(30)能减少该角位移并根据该输出信号定位该拾取辊。
文档编号B41F33/10GK1986220SQ2006101690
公开日2007年6月27日 申请日期2006年12月19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23日
发明者尼古拉·鲁索 申请人:戈斯国际蒙塔泰尔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