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9812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打印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保持卷绕成辊状的记录介质并对该记录介质进行印字的打印机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对记录介质的剩余量为一定量以下的情况进行检测的接近用完 (near end)检测机构的打印机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关于对卷绕成辊状的记录介质进行印字的打印机,不是轴支承卷绕成辊状的记录介质的卷芯部,而是通过从下方支承卷绕成辊状的记录介质而使记录介质容易更换。另外,作为针对记录介质的剩余量为规定量以下即所谓接近用完的检测机构,以往存在如下结构的打印机,即,其具有例如装填有具有卷芯的记录纸辊体的辊纸装填部、 对装填在该辊纸装填部的记录纸辊体的剩余量为一定量以下的情况进行检测的接近用完检测机构、该辊纸装填部的前面开口、在该前面开口可开闭的状态下将其封闭的辊纸罩体, 当记录纸辊体减小而所述卷芯位置下降时,在具备插入到该卷芯内的检测杆的辊纸装填机构中,所述接近用完检测机构具有对所述检测杆相对于辊纸装填部的安装高度进行调整的高度调整机构、对所述检测杆及所述辊纸装填部的相对高度关系进行显示的标志部,所述标志部具有在所述辊纸装填部形成的记号和在所述检测杆上形成的记号,在从所述前面开口侧能够目视到的位置形成有这些记号(例如,参照下述专利文献1)。另外,作为接近用完的检测机构,以往存在具有如下结构的打印机,即,在例如用于对收容于用纸收容部的辊纸的剩余量进行检测的辊纸剩余量检测机构中具有用纸剩余量检测调节构件和开槽部,所述用纸剩余量检测调节构件具备用于检测所述辊纸的有无的用纸检测机构和用于将该用纸检测机构定位在多个位置的爪部,并且其安装成能够相对于所述用纸收容部移动;所述开槽部形成于所述用纸收容部且与所述爪部卡合,并且用于将所述用纸剩余量检测调节构件的移动位置定位在多个位置(例如,参照下述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1-213553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1-2296号公报在此,根据打印机的使用者不同,存在如下情况,使用者通过目视在卷绕成辊状的记录介质的终端部分(卷绕开始部分)设置的标记来把握记录介质的剩余量,从而不利用接近用完的检测功能。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来自打印机的接近用完的检测及报告反而复杂, 所以存在使接近用完的检测功能无效的情况。在上述的专利文献1或2所记载的现有技术中,为了使接近用完的检测功能无效, 例如需要操作在电路基板上设置的双列直插开关以使在电路上使接近用完的检测功能无效、或者操作在操作面板上配置的操作键以切换软件的设定状态从而通过软件的控制进行使接近用完的检测功能无效的操作。然而,为了操作双列直插开关,必须在打开能够接触到在打印机内部具备的电路基板的盖体等之后才能操作,另外,为了对配置在操作面板上的操作键进行操作以切换软件的设定状态,必须边阅读使用说明书边搜寻构成为多层结构的目录的设定项目以切换设定状态,从而存在用于使接近用完的检测功能无效的操作复杂的问题。作为针对这些问题的对策,可以考虑在操作面板上设置对接近用完的检测功能的有效/无效进行切换的专用操作键,但是设置专用操作键会带来成本增加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以往技术的问题点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以简易的机构、容易的操作使接近用完的检测功能无效的通用性高的打印机装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并达成目的,本发明的打印机装置从收容被卷绕成辊状的记录介质的记录介质收容部向印字部供给所述记录介质而进行印字,该打印机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记录介质收容部形成有保持所述记录介质的记录介质保持部,并且,所述打印机装置具备检测部,其对所述记录介质中心的卷芯部分随着所述记录介质保持部所保持的所述记录介质的消耗而到达规定位置的情况进行检测;移动机构,其使所述检测部移动到所述检测部的检测功能无效的位置。根据本发明的打印机装置,由于通过使用了到目前为止具备的接近用完检测机构的安装高度调整机构的简易机构就能够容易且可靠地使检测部的检测功能无效,所以能够获得以廉价的方法提高打印机装置的通用性的效果。另外,在上述发明的基础上,本发明的打印机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记录介质收容部形成有引导部,所述引导部形成在所述检测部对所述记录介质中心的卷芯部分到达规定位置的情况进行检测的位置和所述检测部的检测功能无效的位置之间,在所述检测部形成有与所述引导部卡合的卡合部。根据本发明,由于利用在记录介质收容部形成的引导部与在检测部形成的卡合部使检测部在对记录介质中心的卷芯部分到达规定位置的情况进行检测的位置和检测部的检测功能无效的位置之间移动,所以能够容易且可靠地使检测部的检测功能无效。另外,在上述发明的基础上,本发明的打印机装置的特征在于,该打印机装置具备报告部,该报告部根据所述检测部检测出的结果对所述记录介质成为规定的剩余量以下的情况进行报告。根据本发明,当记录介质中心的卷芯部分随着记录介质的消耗而到达规定位置时,能够对记录介质成为规定的剩余量以下的情况进行报告。由此,能够向打印机装置的利用者可靠传达记录介质成为规定的剩余量以下的情况。另外,在上述发明的基础上,本发明的打印机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检测部具备向所述记录介质的侧面施力并抵接的突起部,对通过所述记录介质中心的卷芯部分移动使所述突起部进入所述卷芯部分的空间的情况进行检测。根据本发明,通过以突起部的机械动作为检测对象,能够不受印字时伴随着记录介质的输送的记录介质的动作影响,从而能够对记录介质的中心的卷芯部分随着记录介质的消耗而到达规定位置的情况进行检测。由此,能够以良好的精度对记录介质成为规定的剩余量以下的情况进行检测。另外,在上述发明的基础上,本发明的打印机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检测部对通过所述记录介质中心的卷芯部分移动使所述卷芯部分到达规定位置的情况进行光学检测。
根据本发明,无论随着记录介质的消耗的该记录介质的中心的卷芯部分的位置如何,都能够使检测部的物理大小一定。由此,能够实现记录介质的剩余量检测相关的机构小型化。根据本发明的打印机装置,由于能够以简易的机构容易且可靠地使检测部的检测功能无效,所以能够获得提高打印机装置的通用性的效果。


图1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打印机装置的说明图(其1)。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打印机装置的说明图(其2)。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打印机装置的说明图(其3)。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打印机装置的说明图(其4)。图5是表示剩余量检测机构的说明图(其1)。图6是表示剩余量检测机构的说明图(其2)。图7是表示剩余量检测机构的说明图(其3)。图8是表示剩余量检测机构的说明图(其4)。图9是表示剩余量检测机构的说明图(其5)。图10是表示剩余量检测机构的检测方法的说明图(其1)。图11是表示剩余量检测机构的检测方法的说明图(其2)。图12是表示检测部被无效的情况下的检测杆及其附近的说明图。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打印机装置的说明图。符号说明100打印机装置201 打印机301记录介质收容部401 印字部410 切换杆500剩余量检测机构501 单元罩体构件502 单元框体构件503 检测杆505连动检测杆1500剩余量检测机构1503检测传感器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打印机装置的适当的实施方式。(实施例1)(实施方式1)首先,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打印机装置进行说明。图1、图2、图3及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打印机装置的说明图。在图1、图2及图3中,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打印机装置的外观。在图4中,示出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打印机装置沿图1 的A-A线剖开后的剖面。在图1、图2、图3及图4中,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打印机装置100具备大致为箱形状的壳体101。在壳体101的内侧设有具备打印头401a和压纸卷轴401b的印字部 401与电动机M(省略图示)等的打印机201。在壳体101的一面上设有操作面板102,在操作面板102上设有受理针对打印机装置100的各种操作的操作键108、显示打印机装置100的状态的LED灯109以及利用文字或记号显示打印机装置100的状态的液晶显示部110。另外,在壳体101的另一面上设有对打印机装置100的电源的接通/断开进行切换的电源开关103。在打印机装置100的电源接入而进入印刷待机状态的情况下,当在打印机装置 100发生错误时或当打印机装置100保持的记录介质202的剩余量为规定以下时等,使LED 灯109点亮或关掉,进而在液晶显示部110显示信息并报告。另外,打印机装置100具备输出规定声音的声音输出装置。当在打印机装置100 中发生错误时、打印机装置100保持的记录介质202的剩余量为规定以下时等,声音输出装置输出指导声音或者警告音。具体而言,声音输出装置能够利用例如扬声器实现。或者,具体而言,声音输出装置可以通过例如蜂鸣器等实现。关于声音输出装置,由于能够使用公知的各种技术而容易地实现,所以省略说明。记录介质202成为长条状,在卷芯的周围成为从长度方向的一端侧卷绕而成的辊状。壳体101包括保持打印机201的壳体主体104、与该壳体主体104连结的打印机罩体105。打印机罩体105以将壳体主体104的内部可开放地闭塞的方式与壳体主体104连
结。 在壳体主体104与打印机罩体105之间设有省略图示的锁定机构。该锁定机构, 在打印机罩体105处于将壳体主体104的内部闭塞的位置的情况下进行卡合,从而固定打印机罩体105相对于壳体主体104的位置。对于壳体101,当利用打印机罩体105闭塞壳体主体104的内部时,利用在壳体主体104与打印机罩体105之间形成的间隙形成记录介质排出口 106。记录介质排出口 106 将壳体101的内部与外部连通,并利用在壳体101内收容的打印机201所具备的印字部401 将未印字的记录介质202向壳体101的外部排出。记录介质202在卷绕成辊状的状态下收容于打印机装置100所具备的记录介质收容部301中。记录介质收容部301保持卷绕成辊状的记录介质202的外周部。在壳体101的一面上设有在由打印机装置100的利用者等实施了操作的情况下解除锁定机构的卡合的锁定解除杆107。在锁定解除杆107被操作而锁定机构的卡合被解除的情况下,打印机罩体105向相对于壳体主体104使记录介质排出口 106增大的方向移动, 并向外部开放记录介质收容部301。在使打印机罩体105向打开方向移动而使记录介质收容部301对外部开放的状态下,能够将卷绕成辊状的记录介质202收容在记录介质收容部301中或者从记录介质收容部301取出收容于记录介质收容部301的记录介质202。在例如收容于记录介质收容部301的记录介质202的剩余量减少而设置新的记录介质202的情况下等,操作锁定解除杆107。 记录介质收容部301包括箱状构件302和收容部用肋303。箱状构件302保持在壳体101上,且具备弯曲成大致半圆形状的底面部和侧壁部,而且成为与底面部对置的一面开放的形状。收容部用肋303设于打印机罩体105并且向箱状构件302侧突出。在打印机罩体105固定在壳体主体104上的状态下,箱状构件302以及收容部用肋303形成剖面为大致圆形的记录介质收容部301。箱状构件302具备记录介质保持部402。记录介质保持部402以与收容于记录介质收容部301的卷绕成辊状的记录介质202的最大外径同等以上的曲率弯曲,并且具有当打印机装置100处于设置状态时成为下端的位置朝向下方突出的曲面形状,能够通过记录介质收容部301的底面部的一部分实现。由此,当打印机装置100处于设置状态时,卷绕成辊状的记录介质202随着该记录介质202的消耗,以因自重而收起到记录介质保持部402所构成的曲面的下端的方式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1中,记录介质保持部402正对打印机罩体105,构成以在大致中央部从打印机罩体105背离的方式弯曲而成的曲面,并且能够通过箱状构件302的底面部的一部分实现。打印机罩体105在固定在壳体主体104上的状态下,在壳体101内形成记录介质输送路径404。记录介质输送路径404使记录介质收容部301和记录介质排出口 106连通。 另外,记录介质输送路径404从记录介质收容部301经由印字部401与记录介质排出口 106 连通。印字部401对从记录介质收容部301向记录介质排出口 106输送的记录介质202 进行文字等印字。印字部401不限于印刷文字,也能够印刷记号、规定的标识符号、其他图像等文字以外的标记。在本实施方式1中,印字部401进行热式的印字。需要说明的是,作为印字方式,不限于热式,可以适用点阵方式、喷墨方式等各种方式。印字部401具备打印头401a和压纸卷轴401b。打印头401a及压纸卷轴401b配置成隔着记录介质输送路径404对置。进行例如热式印字的印字部401可以由热式的打印头(热式打印头)401a和压纸卷轴401b构成。热式的打印头(热式打印头)401a具备在例如记录介质202的宽度方向配列成直线状的多个发热元件,通过对各发热元件选择性地通电使各发热元件选择性地发热而进行文字等的印字。这样,在具备进行热式印字的印字部401的打印机201中,使用具备热感显色性的记录介质202。关于热式打印头401a以及该打印头401a的控制方法,由于使用公知的各种技术就能容易地实现,所以省略说明。压纸卷轴401b具有以记录介质202的输送方向(图4的纸面表里方向)为轴心方向的大致圆柱形状。在压纸卷轴401b的轴的一端安装有齿轮203。该齿轮203利用被传递来的设于壳体主体104的电动机M的驱动力而旋转。压纸卷轴401b随着齿轮203的旋转而旋转。电动机M与齿轮203通过省略了图示的齿轮列连结。压纸卷轴401b隔着在记录介质输送路径404中输送的记录介质202与打印头 401a对置,当印字时从里面侧支承由打印头401a施加印字压的记录介质202。另外,压纸卷轴401b通过围绕轴心旋转将印字后的记录介质202从记录介质收容部301侧向记录介质排出口 106侧输送。
在记录介质输送路径404中,在比印字部401靠记录介质排出口 106侧设有切割机构405。切割机构405具备位置固定的固定刃405a、在隔着记录介质输送路径404与固定刃405a对置的位置设置的可动刃(省略图示)。固定刃405a设置在打印机罩体105上。 可动刃设置成能够朝向相对于固定刃405a接触离开的方向移动。可动刃设在壳体主体104 上。在本实施方式1中,可动刃设置在将可动刃及使该可动刃移动的各机构部集成为一个单元的可动刃单元405b中。可动刃单元405b设置成能够从壳体主体104拆下。当可动刃磨损时、使可动刃移动的各机构部劣化时,可以更换可动刃单元405b。在 记录介质202处于固定刃405a与可动刃之间的状态下,切割机构405通过使可动刃靠近固定刃405a,对处于固定刃405a与可动刃之间的记录介质202进行切割。由此, 能够以任意的长度切割在印字部401印字后的记录介质202。另外,切割机构405在将记录介质202切断后,使可动刃向从固定刃405a背离的方向移动,在固定刃405a与可动刃之间形成间隙。通过在该状态下使压纸卷轴401b旋转, 使收容于记录介质收容部301的记录介质202被朝向记录介质排出口 106抽出。由此,成为能够进行下一次印字的状态。收容于记录介质收容部301的卷绕成辊状的记录介质202,利用以将该记录介质 202朝向记录介质排出口 106抽出的方式进行的压纸卷轴401b的旋转,被从外周侧拉出而供给到印字部401。卷绕成辊状的记录介质202,通过从外周侧拉出而在记录介质收容部 301旋转。卷绕成辊状的记录介质202在记录介质收容部301以记录介质202卷绕成辊状的轴为中心地旋转。因此,在卷绕成辊状的记录介质202能够以该记录介质202的轴为中心旋转的状态下,记录介质收容部301收容并保持卷绕成辊状的记录介质202。卷绕成辊状的记录介质 202在收容于记录介质收容部301的情况下,由记录介质保持部402从铅直方向下侧支承。打印机装置100具备对收容于记录介质收容部301中的卷绕成辊状的记录介质 202的剩余量进行检测(检查)的剩余量检测机构。剩余量检测机构具备对保持在记录介质保持部402中的卷绕成辊状的记录介质202的剩余量进行检测的检测部。另外,打印机装置100具备受理对剩余量检测机构的状态进行切换的切换操作的切换杆410,从而使检测部的检测功能有效或无效。打印机装置100的利用者通过操作切换杆410,能够对剩余量检测机构的状态进行切换,从而使检测部的检测功能有效或无效。对于剩余量检测机构以及切换机构将在后面进行说明(参照图5、图6、图7、图8及图9)。剩余量检测机构设在壳体主体104的内侧,且记录介质收容部301的外侧。剩余量检测机构的检测部通过在箱状构件302的侧壁部形成的窗部406对由记录介质保持部402 保持的卷绕成辊状的记录介质202的剩余量进行检测。图4与后面说明的图11同样示出剩余量检测机构的检测部向记录介质收容部301侧突出而使检测部成为有效的状态。
(剩余量检测机构的构成) 接着,说明剩余量检测机构的构成。图5、图6、图7、图8及图9是表示剩余量检测机构的说明图。在图5中,示出将剩余量检测机构分解后的状态以及打印机装置100的剩余量检测机构的位置。在图6中,示出安装在打印机装置100上的状态下的剩余量检测机构。在图7中,放大地示出图5的剩余量检测机构部分。在图8中,示出安装在打印机装置100上的状态下的剩余量检测机构的一部分。在图9中,从图5的相反侧示出剩余量检测机构的分解后的状态。在图5、图6、图7、图8及图9中,在打印机装置100中,剩余量检测机构500设在箱状构件302与壳体101之间的空间内。剩余量检测机构500具备单元罩体构件501、单元框体构件502、检测杆503、连动检测杆505以及检测传感器506。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利用检测杆503作为检测杆。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利用检测传感器506以及连动检测杆505作为检测开关。单元罩体构件501通过 在打印机装置100的主体框体510上设置的开口部510a设置在构成记录介质收容部301的箱状构件302上。在检测杆503上形成有一对孔708,使孔708嵌合于与单元框体构件502对置设置的一对突起702a、702b而与单元框体构件502连结。此外,检测杆503设置成能够以突起 702a、702b为支点相对于单元框体构件502摆动。检测杆503被设置成,当打印机装置100处于设置状态时,在与卷绕成辊状的记录介质202的轴随着记录介质202的消耗而移动时的移动方向平行的状态下摆动。在检测杆503的一端设有朝向窗部406侧即记录介质收容部301侧突出的突起部 703。在设于检测杆503上的圆筒状突起710与单元框体构件502之间,设有省略图示的压缩盘簧。检测杆503利用压缩盘簧的回复力,向使突起部703从窗部406朝向记录介质收容部301的内侧突出的方向施力。连动检测杆505被设置成,使在中央附近的两侧面突出形成的轴部801与在单元框体构件502上设置的孔卡合连结,从而能够以轴部801为支点相对于单元框体构件502 摆动。连动检测杆505的一端部505a与检测杆503的突起部703的相反侧的端部对置,其另一端部505b与检测传感器506对置。在连动检测杆505的轴部801设有省略图示的扭转盘簧。该扭转盘簧维持连动检测杆505的另一端部505b从检测传感器506分离的状态,并且对连动检测杆505施加力以使连动检测杆505的一个端部505a与检测杆503的突起部703的相反侧的端部相抵接。扭转盘簧对连动检测杆505施加的力设定为比压缩盘簧对检测杆503施加的力小。因此,连动检测杆505被向检测杆503的突起部703的相反侧的端部施加力,另一端部 505b摆动以靠近检测传感器506。检测传感器506可以利用透射型的光电传感器实现。检测传感器506根据相对于检测传感器506的连动检测杆505的位置而变化输出。检测传感器506在下列情况下变化输出,即,在连动检测杆505的一端部505a被向检测杆503的突起部703相反侧的端部施力、而另一端部505b靠近检测传感器506而处于将检测传感器506的发光部和受光部遮蔽的位置的情况下;以及在检测杆503克服压缩盘簧的回复力而摆动且连动检测杆505因扭转盘簧施加的作用力而向使另一端部505b从检测传感器506远离的位置摆动的情况下。单元框体构件502设在单元罩体构件501与箱状构件302之间,能够在由单元罩体构件501和箱状构件302形成的空间内移动。上述的切换杆410 —体地设在单元框体构件502上。切换杆410与设于箱状构件302的切口 511卡合,通过该切口 511与记录介质收容部301侧贯通。
切换杆410在能够沿切口 511移动的状态下与该切口 511卡合。在使切换杆410 沿切口 511移动的情况下,单元框体构件502相对于记录介质收容部301的位置发生变化。 切口 511成为直线形状,由此,单元框体构件502在直线形状的轨道上移动。对于切口 511,在两个部位的两端部之间设有卡止用的凹部701。切换杆410具备在两侧部与卡止用的凹部701卡合的卡止用的突起410a、410b。通过使卡止用的突起410a、 410 b与卡止用的凹部701卡合,能够使切口 511内的切换杆410的位置固定。在本实施方式1中,利用切口 511实现使检测部移动到使检测部的检测功能有效或无效的位置时的引导部。利用这样的结构,能够对单元框体构件502相对于记录介质收容部301的位置进行调整,并且还能够固定单元框体构件502相对于记录介质收容部301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1中,卡止用的凹部701设在切口 511的两个部位的两端部与两个部位的两端部的中间的三个部位上。由此,能够在三个部位固定单元框体构件502相对于记录介质收容部301的位置。卡止用的凹部701的位置不限于上述三个部位。卡止用的凹部701也可以设在比上述三个部位更多的部位上。通过增加设置卡止用的凹部701的部位,能够对单元框体构件502相对于记录介质收容部301的位置进行细致的调整。单元框体构件502具备与设于单元罩体构件501的切口 501a、501b卡合的突起 502a、502b。切口 501a、501b为与上述切口 511同样的直线形状,且利用切换杆410的操作对与单元框体构件502 —起移动的突起502a、502b的移动位置进行引导。在单元框体构件502上设置的突起502a、502b以及与该突起502a、502b卡合的切口 501a、501b设置在单元罩体构件501与单元框体构件502重叠的方向上的与上述切口 511以及切换杆410不同的位置上。通过在记录介质收容部301侧使切口 511和切换杆410卡合并且在记录介质收容部301的相反侧使切口 501a、501b和突起502a、502b卡合,在箱状构件302与单元罩体构件501之间夹持单元框体构件502的状态下,能够对单元框体构件502的移动位置进行引导。由此,能够使单元框体构件502稳定且精度良好地移动。在本实施方式1中,检测部由检测杆503以及与该检测杆503的摆动连动地动作的压缩盘簧、连动检测杆505、对所述各部分进行支承的单元框体构件502、单元罩体构件 501等构成。检测杆503被设置成在检测部为有效的状态下突起部703与窗部406对置。另外, 检测杆503被设置成,在检测杆503和连动检测杆505的层叠方向上,突起部703的相反侧的端部与连动检测杆505的一端部505a对置。突起部703在检测部为有效的状态下通过窗部406向记录介质收容部301内突出。在检测部为有效且收容于记录介质收容部301的记录介质202的剩余量足够多的情况下,突起部703与卷绕成辊状的记录介质202的侧面抵接。在突起部703与卷绕成辊状的记录介质202的侧面抵接的状态下,检测杆503在压缩盘簧的回复力的作用下朝向突起部 703的相反侧的端部从连动检测杆505的一个端部505a分离的方向摆动。在箱状构件302上设有退让用肋705。退让用肋705设置成在与随着切换杆410 的操作而移动的突起部703干涉的位置向检测杆503侧突出。退让用肋705具备越从窗部406侧分离突出量越多的斜面部705a。由此,在突起部703从窗部406突出的状态下,若操作切换杆410以使该突起部 703朝向靠近退让用肋705的方向(图4的上方向)移动,则检测杆503由斜面部705a按压,突起部703向靠近单元罩体构件501的方向摆动(参照图12)。通过使突起部703靠近单元罩体构件501而使检测杆503摆动,检测杆503的与突起部703相反侧的端部向从连动检测杆505的一个端部505a远离的方向移动。

这样,通过利用退让用肋705使检测杆503的突起部703的相反侧的端部的位置根据单元框体构件502的位置而向从连动检测杆505的一端部505a分离的方向移动,能够防止在检测功能为无效的位置与检测部的检测杆503的意外的摆动连动而使得连动检测杆505错误地摆动。在剩余量检测机构500中,由于切换杆410设在单元框体构件502上而检测杆503 设置在单元框体构件502上,所以当操作切换杆410以使单元框体构件502移动时,检测杆 503连动地移动。因此,在切换杆410固定在切口 511的下端的状态下,检测杆503处于从窗部406 突出的位置,在切换杆410固定在切口 511的上端的状态下,检测杆503处于从窗部406退让后的位置。这样,在剩余量检测机构500中,通过操作切换杆410,能够使检测部移动到使检测部的检测功能有效或无效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1中,移动机构由切换杆410以及切口 511构成。(剩余量的检测)接着,说明剩余量检测机构500的检测方法。图10及图11是表示剩余量检测机构500的检测方法的说明图。在图10中示出将收容于记录介质收容部301的卷绕成辊状的记录介质202的剩余量成为规定量以下的状态下的打印机装置100沿图1的A-A线剖开后的剖视图。在图11中示出以通过收容于记录介质收容部301的卷绕成辊状的记录介质202 的轴心且与该轴心平行并且与检测杆503的摆动方向平行的平面来切断打印机装置100的剖面。在图10及图11中,利用卷绕成辊状的记录介质202的中心的卷芯部分形成的空间900,随着记录介质保持部402保持的记录介质202的消耗,以利用记录介质202的自重向记录介质保持部402所成的曲面的下端收起的方式移动。在收容于记录介质收容部301 的记录介质202的剩余量不足够多的情况下,突起部703与卷绕成辊状的记录介质202的侧面抵接(在图11中以虚线表示)。当收容于记录介质收容部301的记录介质202的剩余量为规定量以下时,突起部 703成为与记录介质202的中心的卷芯部分所形成的空间900对置的状态。由于在压缩盘簧的作用下突起部703被朝向记录介质收容部301侧突出的方向施力,因此在突起部703 成为与卷芯部分构成的空间900对置的状态的时刻,检测杆503使突起部703进入该空间 900,并向图11的箭头A方向摆动。当检测杆503进行摆动以使突起部703进入卷芯部分构成的空间900时,检测杆 503的与突起部703相反侧的端部,使抵接的连动检测杆505的一端部505a克服扭转盘簧的作用向单元罩体侧移动。由此,连动检测杆505摆动以使另一端部505b靠近检测传感器506。通过使连动检测杆505的另一端部505b靠近,检测传感器506的输出发生变化。 具体而言,通过例如使连动检测杆505的另一端部505b靠近,检测传感器506的输出由低水平变化为高水平。剩余量检测机构500根据来自检测传感器506的输出值或者检测传感器506的输出变化,检测收容于记录介质收容部301的记录介质202的剩余量成为规定量以下的情况。这样,卷绕成辊状的记录介质202的卷数随着记录介质202的消耗而减少,记录介质202的直径也随之变小从而导致卷芯部分移动,本实施方式1的剩余量检测机构500能够利用该移动并通过检测卷芯部分的位置对记录介质202的剩余量是否成为规定量以下的情况进行检测。当通过剩余量检测机构500检测出收容于记录介质收容部301的记录介质202的剩余量成为规定量以下的情况时,打印机装置100在液晶显示部110显示警告并将LED灯 109关掉成红色。然后,驱动声音输出装置以输出规定的报告音。由此,能够报告记录介质 202成为规定的剩余量以下的情况。本实施方式1的打印机装置100具备对打印机201具备的各部分进行驱动控制的控制部(省略图示)。控制部设在打印机装置100的壳体101内,能够通过由例如R0M、RAM 等各种存储器、CPU构成的主机来实现。控制部根据基于剩余量检测机构500的检测结果对液晶显示部110、LED灯109以及声音输出装置进行控制。具体而言,在根据检测传感器506的输出检测出卷绕成辊状的记录介质202的剩余量成为规定量以下的情况下,控制部进行驱动控制从而在液晶显示部 110显示警告,并使LED灯109关掉成红色。另外,控制该声音输出装置以从声音输出装置输出指导声音或者警告音。这样,在卷绕成辊状的记录介质202的剩余量成为规定量以下时,通过在液晶显示部110显示警告、使LED灯109关掉成红色并使声音输出装置输出指导声音或者警告音, 从而能够向打印机的利用者可靠地传达记录介质成为规定的剩余量以下的情况。通过利用声音报告记录介质成为规定的剩余量以下的情况,即使利用者在离开打印机装置100的其他场所也能够可靠地告知记录介质202接近用完的情况。接着,对检测部为无效的情况下的检测杆503进行说明。图12是表示检测部成为无效的情况下的检测杆503及其附近的说明图。在图12中,当检测部成为无效时,设在检测杆503上的突起部703处于从窗部406退让后的位置。当突起部703从与窗部406对置的位置向从窗部406退让后的位置移动时,检测杆503与退让用肋705的斜面部705a抵接。由于斜面部705a设置成越从窗部406侧分离突出量越多,所以随着检测杆50 3从窗部406向退让位置移动,突起部703沿斜面部朝向靠近单元罩体构件501的方向移动。由此,检测杆503摆动,使与突起部703相反侧的端部朝向与连动检测杆505的一端部远离的方向移动。由此,能够可靠地使检测杆503的与突起部703相反侧的端部与连动检测杆505的一端部505a分离,从而能够防止与检测部的检测杆503的摆动连动而使连动检测杆505错误地摆动。本实施方式1的打印机装置100中,能够使基于剩余量检测机构500的记录介质的剩余量的检测功能无效。基于剩余量检测机构500的记录介质的剩余量的检测功能在突起部703从窗部406退让后的状态下为无效。在本实施方式1中,通过使切换杆410处于切口 511的上端部,能够使检测杆503 处于突起部703从窗部406退让后的位置。这样,对于本实施方式1的打印机装置100,仅通过操作切换杆410就能够容易且可靠地使检测部的检测功能无效。由此,在不利用接近用完的检测功能的情况下,通过目视例如在卷绕成辊状的记录介质的终端部分(卷绕开始部分)设置的标记就可以把握记录介质的剩余量,从而对于利用打印机装置100的利用者无需进行没有必要的接近用完的报告。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虽然对利用透射型的光电传感器实现检测传感器506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检测传感器506不限于透射型光电传感器。具体而言,检测传感器506 可以通过例如根据连动检测杆505的接触的有无而变化输出的微型开关来实现。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虽然采用了在液晶显示部110进行警告显示、关掉LED 灯109以及从声音输出装置进行声音输出来报告记录介质202接近用完,但是不限于使这些报告机构同时动作。例如,可以由其中任一个报告机构进行报告,也可以由其中任意两个报告机构组合地进行报告。如以上说明那样,本实施方式1的打印机装置100中,从收容被卷绕成辊状的记录介质202的记录介质收容部301向印字部401供给记录介质202以进行印字。在记录介质收容部301形成有当打印机装置100处于设置状态时保持记录介质202的记录介质保持部 402。另外,本实施方式1的打印机装置100的特征在于具备对记录介质202的中心的卷芯部分随着由记录介质保持部402保持的记录介质202的消耗而达到规定位置进行检测的检测部、使检测部移动到使检测部的检测功能无效的位置的移动机构。根据本实施方式1的打印机装置100,能够通过使检测部移动而使检测部的检测功能无效。由此,无需伴随复杂的控制就能够容易且可靠地使检测部的检测功能无效。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1的打印机装置100,由于能够根据打印机装置100的利用状况而使检测部的检测功能无效,所以能够提高打印机装置100的通用性。另外,本实施方式1的打印机装置100的特征在于具备根据检测部检测出的结果报告记录介质202成为规定的剩余量以下的情况的报告部。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1的打印机装置100中,通过在液晶显示部110显示接近用完的信息来报告记录介质202成为规定的剩余量以下的情况。根据本实施方式1的打印机装置100,能够在记录介质202的中心的卷芯部分随着记录介质202的消耗而到达规定位置时,报告记录介质202成为规定的剩余量以下的情况。 由此,能够向打印机装置100的利用者可靠地传达记录介质202成为规定的剩余量以下的情况。另外,本实施方式1的打印机装置100的特征在于,检测部具备向记录介质202的侧面施力并抵接的突起部703,该检测部对利用记录介质202的中心的卷芯部分移动使突起部703进入卷芯部分的空间的情况进行检测。根据本实施方式1的打印机装置100,通过以突起部703的机械动作为检测对象, 能够不受伴随着印字时记录介质202的输送的记录介质202的动作(如果在记录介质收容部301存在记录介质202等)影响,从而能够对记录介质202的中心的卷芯部分随着记录介质202的消耗而到达规定位置的情况进行检测。由此,能够以良好的精度检测记录介质 202成为规定的剩余量以下的情况。
另外,本实施方式1的打印机装置100的特征在于,检测部利用记录介质202的中心的卷芯部分移动而对卷芯部分到达规定位置的情况进行光学检测。根据本实施方式1的打印机装置100,无论随着记录介质202的消耗的该记录介质202的中心的卷芯部分的位置如何,都能够使检测部的物理大小一定。由此,能够实现记录介质202的剩余量的检测的机构的小型化。(实施例2)(实施方式2)接着,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打印机装置。在实施方式2中,使用同一符号表示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的部分,并省略说明。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比,实施方式2的打印机装置在剩余量检测机构上使用反射型光电传感器这一点上存在不同。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打印机装置的说明图。图13是表示将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2的打印机装置沿图1的A-A线剖开后的剖面。在图13中,本发明的第2 实施方式2的打印机装置100具备剩余量检测机构1500。剩余量检测机构1500具备检测部。在剩余量检测机构1500中,检测部由检测传感器1503构成,该检测传感器1503由在基板上安装的发光元件和受光元件所构成的反射型光电传感器构成。剩余量检测机构的检测部通过在箱状构件302的侧壁部形成的窗部1406对保持在记录介质保持部402的卷绕成辊状的记录介质202的剩余量进行检测。在图13中示出检测部为有效的状态。检测传感器1503固定在单元框体构件1502上。切换杆410 —体地设在单元框体构件1502上。单元框体构件1502被设置成能够在由单元罩体构件501和箱状构件302形成的空间内移动。上述切换杆410—体地设在单元框体构件502上。切换杆410与在箱状构件 302上设置的切口 511卡合,并通过该切口 511与记录介质收容部301侧贯通。切换杆410在能沿着切口 511移动的状态下与该切口 511卡合。当使切换杆410 沿着切口 511移动时,单元框体构件1502相对于记录介质收容部301的位置发生变化。切口 511成为直线形状,由此,单元框体构件1502在直线形状的轨道上移动。对于切口 511,在两个部位的两端部之间设有卡止用的凹部701。切换杆410具备能够与卡止用的凹部701卡止的卡止用的突起。通过使卡止用的突起卡到卡止用的凹部 701,能够使切口 511内的切换杆410的位置停止。利用这样的结构,能够对单元框体构件1502相对于记录介质收容部301的位置进行调整,并且能够固定单元框体构件1502相对于记录介质收容部301的位置。当收容于记录介质收容部301的记录介质202的剩余量不足够多时,检测传感器 1503与卷绕成辊状的记录介质202的侧面对置。并且,从检测传感器1503的发光元件照射的光,由卷绕成辊状的记录介质202的侧面反射并由检测传感器1503的受光元件受光。在该状态下,检测传感器1503的输出值输出低水平。
当收容于记录介质收容部301的记录介质202的剩余量成为规定量以下时,检测传感器1503成为与记录介质202的中心的卷芯部分所构成的空间900相对置的状态。在该状态下,从检测传感器1503的发光元件照射的光不再由受光元件受光,检测传感器1503 的输出值输出高水平。剩余量检测机构1500根据来自检测传感器1503的输出值或检测传感器1503的输出变化,对收容于记录介质收容部301的记录介质202的剩余量成为规定量以下的情况进行检测。在剩余量检测机构1500中,切换杆410设置在单元框体构件1502上,由于检测传感器1503设置在单元框体构件1502上,所以在操作切换杆410使单元框体构件1502移动的情况下,检测传感器1503移动。当使检测部的检测功能无效时,操作切换杆410使检测传感器1503处于从窗部 1406退让后的位置。在检测传感器1503处于从窗部1406退让后的位置的状态下,从检测传感器1503的发光元件照射的光,在成为记录介质收容部1301的箱状构件1302的壁面反射并由检测传感器1503的受光元件受光。在该状态下,检测传感器1503的输出值输出低水平。

这样,在剩余量检测机构1500中,通过操作切换杆410,能够使检测部移动到使检测部的检测功能成为有效的位置或者使检测部的检测功能成为无效的位置。如以上说明那样,本实施方式2的打印机装置100的特征在于,检测部由检测传感器1503实现,该检测传感器1503由安装在基板上的发光元件和受光元件所构成的反射型光电传感器构成,从而对卷芯部分到达规定位置的情况进行光学检测。根据本实施方式2的打印机装置100,通过使用由反射型光电传感器构成的检测传感器1503检测记录介质202的剩余量,能够实现剩余量的检测涉及的机构的小型化。由此,能够实现打印机201以及具备该打印机201的打印机装置100的小型化。(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打印机对于保持卷绕成辊状的记录介质且对该记录介质进行印字的打印机有用,尤其适合能够进行多个设置姿势的打印机。
权利要求
1.一种打印机装置,其从收容被卷绕成辊状的记录介质的记录介质收容部向印字部供给所述记录介质而进行印字,该打印机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记录介质收容部形成有保持所述记录介质的记录介质保持部,并且,所述打印机装置具备检测部,其对所述记录介质中心的卷芯部分随着所述记录介质保持部所保持的所述记录介质的消耗而到达规定位置的情况进行检测;移动机构,其使所述检测部移动到所述检测部的检测功能无效的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记录介质收容部形成有引导部,所述引导部形成在所述检测部对所述记录介质中心的卷芯部分到达规定位置的情况进行检测的位置和所述检测部的检测功能无效的位置之间,在所述检测部形成有与所述弓I导部卡合的卡合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打印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打印机装置具备报告部,所述报告部根据所述检测部检测出的结果对所述记录介质成为规定的剩余量以下的情况进行报告。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打印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部具备向所述记录介质的侧面施力并抵接的突起部,且对通过所述记录介质中心的卷芯部分移动使所述突起部进入所述卷芯部分的空间的情况进行检测。
5.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打印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部对通过所述记录介质中心的卷芯部分移动使所述卷芯部分到达规定位置的情况进行光学检测。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以容易的操作使接近用完的检测功能无效的打印机装置。在收容被卷绕成辊状的记录介质(202)的记录介质收容部(301)设有检测部,其对打印机装置(100)处于设置状态时记录介质(202)中心的卷芯部分随着记录介质(202)的消耗而到达规定位置的情况进行检测;移动机构,其使检测部移动到检测部的检测功能无效的位置。
文档编号B41J15/00GK102152670SQ201010621869
公开日2011年8月17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5日
发明者向岛克敏, 山本铁弥, 松岛严, 津轻浩之 申请人:西铁城控股株式会社, 西铁城精电科技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