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文档序号:2492443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打印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打印装置及其控制方法,特别涉及具有输送记录纸的记录纸输送机构的打印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利用一种如下的打印机,该打印机具有记录纸输送机构,该记录纸输送机构通过使压接到记录纸的送纸辊转动的所谓的摩擦送纸(friction feed)的方式,使记录纸输送与送纸辊的转动量相应的长度而构成。在这种打印机中,通过与记录纸输送机构输送记录纸的输送动作一起进行打印头的打印动作,从而能够在记录纸的输送方向上以预定的打印间距形成打印文字列或打印像素列等。在这种打印机中,通过编码器检测送纸辊的转动、送纸辊的转动驱动源即电动机的转动等,并基于检测到的转动量控制记录纸的输送量。但是,送纸辊的转动量,在送纸辊的表面与记录纸之间没有产生滑动的情况下高精度地对应记录纸的输送量,但在因送纸辊的磨损等使得在它们之间产生了滑动的情况下输送量减少滑动量。特别是,在输送在底纸的表面贴有标签的标签纸的情况下,贴有标签的表面侧因标签所引起的段差等使得存在与打印头之间的摩擦负载变大的趋势,另一方面,与送纸辊相接的底纸的背面侧也施加难以附着标签胶这样的加工使得存在摩擦负载变小的趋势,故容易产生与送纸辊的滑动。因此, 在只基于送纸辊或电动机的转动量控制记录纸的输送量的情况下,处于较之设定的输送量而输送量不足,不足量为滑动量的情况,不能高精度地控制输送量。因此,会在输送方向上以比想要的间距窄的间距形成打印文字列或打印像素列。若产生这样的打印间距偏差,则无法在正确的位置进行打印,因此产生打印品质下降、难以识别打印的信息等的问题。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通过送纸辊输送在剥离纸粘贴有胶带的长尺状的纸带,并且在纸带的表面进行打印的打印机。在该打印机中,实际测量打印结果并计算滑动量(因滑动引起的输送量的不足量),基于该滑动量设定相对于打印对象的纸带的间距校正数据。 具体而言,比较所设定的打印长度和实际测量到的打印结果的长度,并将该差值作为校正数据进行存储。并且,接着在进行打印时,进行在输送打印长度量的纸带用的驱动电动机的驱动步数相加相当于校正数据(即、滑动量)的步数的校正来执行打印。专利文献1 JP特开平08-230266号公报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校正方法中,用户手动进行设定来制作校正数据。算出的校正数据被保持到在收纳纸带的盒中设置的存储器部。因此,一旦将校正数据保存到存储器部之后,只装入该带盒就能利用校正数据进行校正。但是,在这样通过手动操作计算校正数据并存储到带盒的存储器部的方法中,必须按每个带盒对校正数据进行设定。另外,在因输送机构的磨损等而滑动量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如果想要始终进行正确的校正,则必须频繁地进行校正操作来更新校正数据。因此, 存在着用户负担大的问题。另外,在专利文献1的校正方法中,以驱动电动机的驱动步骤为单位校正输送量。因此,在滑动量小的情况下输送量的校正单位会比滑动量大,因此难以正确地进行校正。由此,这种情况下,会存在打印品质下降的问题。特别是,存在着无法以必要的精度打印条形码等需要高精度打印的打印品,产生打印出的条形码的读取不良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这些问题提出一种能够消除因送纸辊与记录纸之间的滑动引起的输送误差、且可高精度地进行打印的打印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优选的一种打印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打印装置能与计算机相连,且在通过送纸辊输送记录纸的同时基于从所述计算机接收到的打印数据通过打印头对该记录纸进行打印,在该打印装置的控制方法中,在所述记录纸上对预定的打印区域进行输送时,取得在对该打印区域进行输送时所述送纸辊与所述记录纸之间的滑动量,在对所述预定的打印区域的所述记录纸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位置处下一打印区域进行输送时,在该下一打印区域中,对没有基于所述打印数据通过所述打印头进行打印的空白区域插入与所述滑动量相应的长度的非打印区域来进行校正。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如上述,在对各打印区域进行打印时的该打印区域的输送过程中,能够执行自动地将前一打印时(对预定的打印区域进行打印时)的输送过程中的输送距离的不足量(滑动量)反映到下一打印区域中的输送的校正处理。因此,能够迅速地反馈记录纸输送机构的滑动等状态变化,能够始终进行最适当的滑动校正而消除输送误差。由于滑动量具有徐徐变化的倾向而不是如打印区域的前后那样急剧变化,因此即便利用前一打印区域的滑动量也能够进行适当校正。此外,由于查找不通过打印头进行打印的空白区域并插入非打印区域,因此不会对通过打印头形成的图像部分产生影响。因而,能够抑制记录纸的实际输送量与在打印数据中指示的输送量之间的偏差的产生,能够有效地抑制打印品质的下降。因此,即便是条形码等要求高精度的打印,也能够维持高的打印品质, 能够抑制条形码读取品质的下降。另外,由于无需用户手动地进行校正,因此不会给用户带来负担且能维持高的打印品质。特别是,对于在底纸的表面贴有标签的标签纸,通过处于与该标签纸对置的位置处的行式热敏打印头等打印头和输送辊进行夹持,并且进行输送的情况下,贴有标签的表面侧因标签所引起的段差等使得与打印头之间的摩擦负载具有变大的倾向,另一方面,与送纸辊相接的底纸的背面侧也施加难以附着标签胶这样的加工使得摩擦负载具有变小的趋势,故容易产生与送纸辊的滑动。在用这种构成的打印装置输送标签纸的情况下是有用的。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优选,针对所述下一打印区域,在有多个所述空白区域的情况下,执行将所述非打印区域分散插入到预定的多个所述空白区域中的校正。这样一来,由于能够自动增加了与滑动量相应的长度的下一打印处理中的记录纸的目标输送量(送纸辊的驱动量),因此结果因增加量能够消除直到打印结束为止输送量的不足,能在输送了在打印数据中所指示的尺寸大小的记录纸的时刻结束打印。因此,在长齿状的记录纸上以一定间距沿着输送方向将打印区域排列成一列等情况下,直到开始对下一打印区域进行打印的开始时刻为止,能够可靠地消除输送量的不足,能够可靠地将记录纸定位于下一打印区域的开头。另外,因为适当地分散插入非打印区域,因此能够减少对打印结果的影响,能够抑制打印品质的下降。在此,优选采用如下构成,将所述下一打印区域沿着所述记录纸的输送方向以预定间隔分割为多个,判断该分割出的分割区域是否是所述空白区域,在有多个所述空白区域的情况下,将所述非打印区域分散插入到预定的多个所述空白区域中或者将所述非打印区域一并插入到预定的一个所述空白区域中,在有一个所述空白区域的情况下,将所述非打印区域插入到该空白区域中。这样,如果从分割区域中查找未配置打印头的打印图像的地方并插入非打印区域,则不会对打印图像中的由打印点形成的图像部分产生影响,为了进行校正而能增加打印图像整体的长度。由此,通过插入非打印区域能够在打印图像的图像之中形成白条(白色带、白色区域)等,而不会有损打印品质。另外,在以细小的间隔将打印图像分割为多个的情况下,能够将可插入非打印区域的地方(空白区域)设定多个。这样一来,可细小并分散地插入非打印区域,结果减少了对打印结果的影响。因此,能够抑制打印品质的降低。在一并插入的情况下,能够加速处理。这种情况下,优选,基于所述滑动量来确定所述非打印区域相对于所述下一打印区域的插入量,并且计算该插入量除以由所述下一打印区域中的所述分割区域的数量(进行除法运算)而得到的值、即单位插入量,从该下一打印区域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的开头开始依次判定各分割区域是否是所述空白区域,在判定是所述空白区域且将所述非打印区域分散插入到所述空白区域中的情况下,在该空白区域位于所述打印区域的开头、或者该空白区域的前一所述分割区域是所述空白区域且插入了所述非打印区域时,将向该空白区域插入所述非打印区域的插入量设定为所述单位插入量,在该空白区域的前一所述分割区域不是空白区域且未插入所述非打印区域时,将向该空白区域插入所述非打印区域的插入量设定为在直到该空白区域的前一个为止的不是所述空白区域的所述分割区域的连续数 (η)乘以所述单位插入量(进行了乘法运算)而得到的插入量上相加所述单位插入量而得到的插入量(η+1)。这样,在分散插入时,原则上在空白区域中每隔一定长度一个单位量一个单位量地插入非打印区域,但在不是空白区域的部分因为不插入非打印区域,而一个单位量一个单位量地累计插入量,将它们一次全部插入到下一空白区域中。通过这样的分散,随着从打印图像的开头向终端移动,非打印区域的累计插入量大致呈线性增加。因此,能够防止非打印区域的插入位置的偏移,减少对打印结果的影响。因而,能够抑制打印品质的下降。另外,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优选,在所述下一打印区域内利用坐标对基于从计算机接收到的打印数据的打印图像进行配置时,至少基于所述滑动量在输送方向上对构成该打印图像的各打印对象的所述打印区域中配置的位置的坐标进行坐标变换。另外,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下一打印区域被规定为页面单位的区域,所述坐标表示所述页面中的位置。在打印数据中包括对页面区域的范围进行规定的数据、打印对象和配置该打印对象的坐标的数据,在所规定的范围的页面区域内利用坐标能够配置打印对象。在此,优选,在作为所述记录纸而使用所述打印区域以一定间隔沿着输送方向排列的长尺状的连续纸、或者在长尺状的底纸上以一定间隔沿着输送方向粘贴有规定所述打印区域的标签的标签纸的情况下,在对各打印区域进行打印时,在输送所述记录纸的同时,在所述输送路径上的预定位置处检测与所述记录纸的打印区域对应的基准位置,取得从该检测时刻到与下一打印区域对应的基准位置的检测时刻为止的期间内所述送纸辊的转动量、或者所述送纸辊的驱动源的驱动量,基于该转动量或该驱动量和预先存储的所述打印区域的排列间隔来计算所述滑动量。基于与检出的基准位置的时刻相应的期间输送记录纸仅为打印区域的排列间隔的长度所需的送纸辊的转动量,对应于产生滑动时的输送量。如果发生滑动,则即便转动送纸辊,直到检测出基准位置为止也需要时间。在根据规定多余地转动时的输送量对应于滑动量。因此,能够基于该转动量或与其对应的驱动量和预先存储的未发生滑动时的预定的排列间隔的值,自动地计算滑动量。另外,此时,优选,将所述基准位置设为对应于各打印区域在所述记录纸上附加的标记、或者所述标签的端部。由于能够通过光学式传感器检测标记或标签的端部,因此为了检测记录纸的输送位置,可以使用以往使用的光学式传感器进行检测。因而,通过利用这种传感器进行是否通过检测,能够计算出滑动量。另外,优选,存储所述预定的打印区域中的所述送纸辊与所述记录纸之间的滑动量,在对所述下一打印区域进行输送时,插入与所述存储的滑动量相应的长度的所述非打印区域来进行校正。特别是,在打印装置的电源被切断时,因为存储了之前打印的打印区域中的滑动量,因此在再次接通电源并对下一打印区域进行打印时能够读出存储的滑动量来进行校正。其次,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打印装置的控制方法,优选所述打印装置能与计算机相连,且在通过送纸辊输送记录纸的同时基于从所述计算机接收到的打印数据通过打印头对该记录纸进行打印,在该打印装置的控制方法中,在所述记录纸上对预定的打印区域进行输送时,取得在对该打印区域进行输送时所述送纸辊与所述记录纸之间的滑动量,在所述预定的打印区域的所述记录纸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位置处对下一打印区域进行输送的情况下,在所述下一打印区域内基于从所述计算机接收到的打印数据,采用坐标来配置打印对象时,基于所述滑动量在输送方向上进行坐标变换。例如,能够基于所述打印图像的原始尺寸和通过所述滑动量确定的打印图像的输送方向的缩小率进行坐标变换。这样一来,无论坐标变换后的各打印对象在打印时是否有滑动,结果都能够在原始打印图像中的打印位置处进行打印。因此,能够按原始打印图像进行打印。由此,即便产生滑动,也能进行高品质的打印。优选,所述下一打印区域被规定为预定范围的页面,所述坐标表示所述页面中的位置。在以预定页面为单位进行打印的所谓页面模式下,能够进行适当校正。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打印装置,优选,所述打印装置能与计算机相连,且具备通信部,其从所述计算机接收打印数据;记录纸输送机构,其具有经由输送路径输送记录纸的送纸辊和驱动所述送纸辊的驱动源;打印头,其在所述记录纸上进行打印;滑动量计算部,其计算在所述记录纸上对预定的打印区域进行输送时产生的所述送纸辊与所述记录纸之间的滑动量;和输送量校正部,其在对所述预定的打印区域的所述记录纸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位置处的下一打印区域进行输送时,在该下一打印区域中,对没有基于所述打印数据通过所述打印头进行打印的空白区域插入与所述滑动量相应的长度的非打印区域来进行校正。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优选,所述输送量校正部针对所述下一打印区域,在有多个所述空白区域的情况下执行将所述非打印区域分散插入到预定的多个所述空白区域中的校正。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优选,所述输送量校正部,将所述下一打印区域在所述记录纸的输送方向上以预定间隔分割为多个,判定该进行了分割的分割区域是否是所述空白区域,在有多个所述空白区域的情况下,将所述非打印区域分散插入到预定的多个所述空白区域中或者将所述非打印区域一并插入到预定的一个所述空白区域中,在有一个所述空白区域的情况下,将所述非打印区域插入到该空白区域中。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优选,所述输送量校正部,基于所述滑动量来确定所述非打印区域相对于所述下一打印区域的插入量,并且计算由所述下一打印区域中的所述分割区域的数量除该插入量(进行除法运算)得到的值、即单位插入量,从该下一打印区域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的开头开始依次判定各分割区域是否是所述空白区域,在判定是所述空白区域且将所述非打印区域分散插入到所述空白区域中的情况下,在该空白区域位于所述打印区域的开头、或者该空白区域的前一所述分割区域为所述空白区域且插入了所述非打印区域时,将向该空白区域插入所述非打印区域的插入量设定为所述单位插入量,在该空白区域的前一所述分割区域不是空白区域且未插入所述非打印区域时,将向该空白区域插入所述非打印区域的插入量设定为在直到该空白区域的前一个为止的不是所述空白区域的所述分割区域的连续数乘以所述单位插入量(进行乘法运算)而得到的插入量上相加所述单位插入量而得到的插入量。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优选,具备检测器,其在所述输送路径上的预定位置处检测与所述记录纸的打印区域对应的基准位置,所述记录纸是所述打印区域以一定间隔在输送方向上排列的长尺状的连续纸、或者是在长尺状的底纸上以一定间隔在输送方向上贴有规定所述打印区域的标签的标签纸,在通过所述打印头对各打印区域进行打印时,在由所述送纸辊输送所述记录纸的同时通过所述检测器检测所述基准位置,所述滑动量计算部取得从所述检测器检测的与所述预定的打印区域对应的基准位置的检测时刻到与所述下一打印区域对应的基准位置的检测时刻为止的期间内所述送纸辊的转动量、或者所述送纸辊的驱动源的驱动量,并基于该转动量或该驱动量和预先存储的所述打印区域的排列间隔来计算所述滑动量。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优选,所述基准位置是对应于各打印区域而在所述记录纸上附加的标记、或者所述标签的端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优选,具备存储部,其存储所述预定的打印区域中的所述送纸辊与所述记录纸之间的滑动量,所述输送量校正部在对所述下一打印区域进行输送时,插入与所述存储部中存储的所述滑动量相应的长度的所述非打印区域来进行校正。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优选,所述存储部对应于所述下一打印区域,使用坐标在预定位置处存储基于从所述计算机接收到的打印数据的打印对象,所述输送量校正部基于所述滑动量对所述存储部中存储的所述打印对象进行坐标变换。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优选,所述打印对象存储于所述存储部中设定的预定范围的页面内。根据本发明,在各打印区域的输送过程中,能够执行自动地反映前一打印时的输送过程中的输送距离的不足量(滑动量)的输送处理。因此,能够迅速地反馈记录纸输送机构的滑动等状态变化,能够进行最适当的滑动校正。因而,能够抑制记录纸的实际输送量与在打印数据中指示的输送量之间的偏差的差生,能够有效地抑制打印品质的下降。另外, 由于无需用户手动地进行校正,因此不会给用户带来负担且能维持高的打印品质。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热敏打印机的主要部分的概略构成的说明图。图2是记录纸的俯视图。图3是表示热敏打印机的控制系统的概略框图。图4是表示输送量的校正方法的说明图。图5是表示其他输送量的校正方法的说明图。符号说明1-热敏打印机(打印装置)、2_滚筒纸收容部、3-记录纸输送机构、4-热敏打印头(打印头)、5_压纸辊(送纸辊)、5a-输送电动机(驱动源)、6_打印机外壳、7-记录纸排出口、8-自动切割机、8a-切割机电动机、9-纸检测器、10-存储部、11-控制部、12-主机装置、13-滑动量计算部、14-输送量校正部、A-输送路径、B-打印位置、BM-黑色标记(标记)、C_检测位置、D-打印图像、Dl-打印图像、d-非打印区域、AD-分割区域、ADa-空白区域、E-打印对象、L-滑动量、P-记录纸、Pl-打印区域、T-排列间距。
具体实施例方式打印装置下面,参照

适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热敏打印机的主要部分的概略构成的说明图。热敏打印机1(打印装置)具备滚筒纸收容部2,其用于收容将长尺状记录纸P卷成滚筒状的滚筒纸;记录纸输送机构3,其沿着打印机内部的输送路径A输送从滚筒纸收容部2内的滚筒纸排出的记录纸P ;和热敏打印头 4(打印头),其面向发热部分配置在输送路径A上的打印位置B处。图2是记录纸P的俯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记录纸P而使用了长尺状的连续纸,且在记录纸P的表面设有感热显色层。在记录纸P的背面,沿着记录纸P的长边方向 (输送方向)以一定间隔附有黑色标记BM(标记)。从各黑色标记BM到下一黑色标记BM 为止的区域为一个打印区域P1。即、在记录纸P的表面,打印区域Pl以一定的排列间距T 排列成一列,在各打印区域Pl的开头配置的黑色标记BM被用作表示各打印区域Pl的开头 (基准位置)的位置指标。如图1所示,记录纸输送机构3具备与热敏打印头4对置配置的压纸辊5 (送纸辊)、驱动该压纸辊5的输送电动机5a(参照图幻等。从滚筒纸排出的记录纸P以通过热敏打印头4和压纸辊5之间的方式进行填装,且伴随与该记录纸P抵接的压纸辊5的转动输送记录纸P。在热敏打印头4中的与压纸辊5对置的部分设有在记录纸P的宽度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发热元件。在热敏打印头4与压纸辊5之间夹持的记录纸P的表面压接各发热元件,如果在该状态下对各发热元件施加预定电压使其发热,则与各发热元件抵接的记录纸P 的感热显色层的部分被加热而显色,从而在记录纸P的表面形成了打印点。通过与压纸辊5的送纸同步地驱动热敏打印头4,在通过打印位置B的记录纸P的表面依次形成打印点列,来进行打印。输送路径A的下游端延伸到设置于热敏打印机1的打印机外壳6处的记录纸排出ロ 7为止。在记录纸排出ロ 7的附近设有记录纸切断用的自动切割机8。在打印完成的打印区域Pl被排出到记录纸排出ロ 7外侧的状态下停止输送, 在该状态下通过自动切割机8切断记录纸P,而发行打印完成的记录紙片。在输送路径A中的打印位置B的上游侧,配置有用于对记录纸P的输送位置进行检测的纸检测器9。纸检测器9是具备与在输送路径A上的记录纸P的背面对峙地配置的发光元件、和用于对记录纸P的背面所反射的反射光进行检测的受光元件的反射型光传感器。基于设置于记录纸P背面处的黑色标记BM通过纸检测器9的检测位置C时受光元件的输出变化,能够检测黒色标记BM的通过。控制系统图3是表示热敏打印机1的控制系统的概略框图。热敏打印机1的控制系统以具备CPU及ROM、RAM等存储部10的控制部11为中心构成。存储部10能够预先存储控制用的值或控制程序等。在控制部11的输出侧,经由未图示的打印头驱动器连接热敏打印头4, 并且经由未图示的电动机驱动器连接记录纸输送机构3的输送电动机5a。此外,还经由未图示的电动机驱动器连接自动切割机8的切割机电动机8a。另外,在控制部11的输入侧, 连接上述的纸检测器9,并且经由通信线路等连接主机装置12。控制部11基于从主机装置12接收到的打印数据或指令,执行在ROM内保存的控制程序,以控制热敏打印机1的各部的驱动,来执行记录纸P的输送与定位动作、打印动作等。在记录纸P的输送与定位动作中,控制部11经由电动机驱动器控制通过输送电动机fe 驱动的压纸辊5对记录纸P的输送。此时,控制部11对输送电动机fe的驱动步数或者输出转动量等驱动量进行计数,并基于该计数值取得压纸辊5的转动量,以控制记录纸P的输送量。另外,在向记录纸P打印的打印动作中,控制部11进行记录纸P的输送控制并且经由打印头驱动器驱动热敏打印头4,且根据由主机装置12—侧提供的打印数据,在记录纸P 的表面形成打印点的集合体即打印图像。进而,控制部11经由电动机驱动器驱动控制切割机电动机8a,以使自动切割机8对记录纸P进行切断动作。控制部11在记录纸输送机构3输送记录纸P的输送过程中监视纸检测器9的受光元件的输出变化,并且在黒色标记BM通过了输送路径A上的检测位置C的情况下检测出该情況。之后,基于黑色标记BM的通过检测的时刻和上述的输送电动机fe的驱动步数或转动量的计数值,取得记录纸P的输送位置。由此,能够将记录纸P的期望部位定位于打印位置B。控制部11具备滑动量计算部13,该滑动量计算部13执行计算打印时的记录纸P 的输送动作中的记录纸P与压纸辊5之间的滑动量L(參照图4)的处理。滑动量计算部13 自基于纸检测器9的检测输出检测到各黒色标记BM通过的时刻起开始累计输送电动机fe 的驱动步数或输出转动量,求出直到检测出下一黒色标记BM的通过的时刻为止的累计值。并且,计算将该累计值和假设完全没有产生滑动时的单位步数或每单位转动量的记录纸P 的输送量(单位输送量)相乘而得到的值(实际输送量)。从该值中减去黑色标记BM的排列间距T之后的值为滑动量L。滑动量计算部13通过读出预先存储于存储部10内的排列间距T的值,来计算对位于这两个黑色标记BM之间的打印区域Pl进行打印时的滑动量L。另外,也可取代输送电动机fe的驱动量,由旋转编码器等直接取得压纸辊5的转动量,来计算滑动量L。另外,也可取代预先存储的排列间距T的值,将由打印数据指示的输送量的目标值(输送电动机fe的驱动量的设定值等)与实际驱动量的累计值或由该累计值计算出的实际输送量进行比较,来计算滑动量L。算出的滑动量L存储到存储部10中,并在对下一打印区域进行校正时将其读出来进行使用。即便热敏打印机1的电源为OFF,由于滑动量L也存储于存储部10中,因此在电源变为ON之后,在对下一打印区域进行校正时能够将其读出来进行校正。另外,控制部11具备输送量校正部14,该输送量校正部14基于之前算出的滑动量 L执行如下处理,即校正基于打印数据对各打印区域Pl进行打印时的记录纸P的输送量。 在产生滑动的情况下,如果在对各打印区域P进行打印时如打印数据指示的那样进行输送控制,则输送量会产生不足,不足量为滑动量L。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考虑上述情况,输送量校正部14按照将在对各打印区域Pl进行打印的打印数据中所设定的记录纸P的输送量增大了刚算出的滑动量L的方式,变更打印时的处理内容。由此,在执行打印时,输送量的增大量(校正量)和滑动量L相互抵消,结果消除了由原始打印数据指示的输送量和实际输送量之间的误差。下面,对由输送量校正部14执行用的各种校正方法进行说明。通过插入与滑动量相应的尺寸大小的非打印区域对输送量进行校正的校正方法图4是表示输送量的校正方法的说明图,图4A是一并插入非打印区域的校正方法的说明图,图4B是分割插入非打印区域的校正方法的说明图。在执行该校正方法时,首先前提是执行如下的处理每当对各打印区域P进行打印时由滑动量计算部13计算滑动量 L,并将算出的值存储并保持在存储部10中。被存储的滑动量L在每当通过下一次打印计算新滑动量L时被更新。一并插入非打印区域的校正方法如图4A所示,在该校正方法中,按照由打印数据指示的内容,将对打印区域Pl进行打印的原始打印图像D在图像缓冲区中展开之后,输送量校正部14进行如下校正在该打印图像D的后端插入与在前一次打印中算出的滑动量L(从存储部10读出的滑动量L) 相同长度的非打印区域d。该打印图像D的后端是通过热敏打印头4不进行打印的区域,即便插入非打印区域d也不会对打印图像D的打印结果产生影响。并且,按照从打印区域Pl 的开头起打印校正后的打印图像Dl的方式控制热敏打印机1的各部分。这样一来,从开始向打印区域Pl打印到打印结束为止的记录纸P的输送量为在由原始打印数据指示的输送量上相加滑动量L而得到的长度。但是,在执行打印时实际输送的记录纸P的长度比所设定的输送量要短滑动量L的长度,结果能够输送由原始打印数据指示的尺寸大小的记录纸P。因此,能够全部消除直到打印结束时因滑动引起的输送误差, 能够直接开始下一次打印。这里,在图4A的例子中,虽然将非打印区域d的插入位置设置在打印图像D的后端,但也能将其插入到其他位置。例如,在页脚配置于打印图像D的后端的情况下,也可将非打印区域d插入到该页脚之前。这样一来,能够消除因滑动引起的页脚的打印位置的偏移。或者,在打印图像的前端配置页眉,然后配置文本或图像的情况下,也考虑将非打印区域d插入到页眉与文本或图像之间。除此之外,也可将非打印区域d —并插入到预先设定的各种位置来进行设定。另外,也可如后述那样在将标签纸用作记录纸P的情况下,插入到标签与标签之间的底纸位置。分割插入非打印区域的校正方法在图4B所示的校正方法中,根据由打印数据指示的内容将对打印区域Pl进行打印的原始打印图像D在图像缓冲区中展开之后,输送量校正部14从开头朝向后端以预定的分割间距分割该打印图像D。由此,原始的打印图像D被分割到同一长度的多个分割区域 AD中。接着,输送量校正部14判断在各分割区域AD内是否配置打印点(打印要素),检测未配置打印点的空白的分割区域AD、即空白区域ADa。之后,将非打印区域d插入到检测出的空白区域ADa中。例如,在原始打印图像D为文件的情况下,以行间距为单位分割打印图像D,将非打印区域d插入到空白行中。另外,也可以是行方向的文字与文字之间的空白区域。在图4B中,检测出有多个空白区域ADa,将分割了非打印区域d后的区域分散插入到这些所有的空白区域ADa中。输送量校正部14按如下方法向各空白区域ADa插入非打印区域d。首先,计算滑动量L除以分割区域AD的个数η而得到的值、即单位插入量 LM其次,自打印区域Pl的开头依次判断各分割区域AD是否是空白区域ADa。在开头的分割区域AD是空白区域ΔDa的情况下,将单位插入量L/n的长度的非打印区域d插入到该空白区域Δ Da中。由此,该空白区域Δ Da的长度仅延长单位插入量L/n,并且其后方的分割区域Δ D偏移到后方仅为单位插入量L/n的插入量。在开头的分割区域Δ D不是空白区域Δ Da的情况下,按照由打印数据指示的方式打印该分割区域Δ ,然后进入到下一分割区域AD的判断。之后,持续判断到出现空白区域ADa为止,不是空白区域ADa的分割区域AD原封不动。在出现了空白区域ADa的情况下,计算将前一个不是空白区域ADa的分割区域ΔD的连续数与单位插入量L/n相乘得到的长度,插入将该值与单位插入量L/n相加得到的长度的非打印区域d。在空白区域ADa的后一分割区域AD持续为空白区域ADa的情况下,在该连续的空白区域ADa中插入单位插入量L/n的长度的非打印区域d。另一方面,在空白区域 ADa之后配置一个或连续配置预定数的分割区域AD,然后为空白区域ADa的情况下,如上述那样,计算将在该空白区域ADa的前一个不是空白区域ADa的分割区域AD的连续数与单位插入量L/n相乘得到的长度,插入将该值与单位插入量L/n相加得到的长度的非打印区域d。也就是说,根据该插入方法,一旦出现空白区域Δ Da,原则上插入单位插入量L/n 的非打印区域d,但是在不出现空白区域Δ Da的情况下,将非打印区域d的插入量每次累加单位插入量L/n直到出现空白区域ADa为止,留待直到出现空白区域ADa为止插入非打印区域d,一旦出现空白区域Δ Da就将累计量与单位插入量L/n相加起来一次全部插入。 这样一来,大致沿着从打印区域Pl的开头到后端的方向以一定的增加率逐渐增加非打印区域d的累计插入量。因此,不会对打印点的集合体产生影响,能够将非打印区域d适当分散地插入到打印图像中。由此,以打印图像为整体的话,能够扩大滑动量L的长度,能够消
14除输送误差。另外,不会在打印图像中形成白条等,能够抑制打印品质的降低。进而,如果增多分割数,则能够更精细地分散插入非打印区域d,因此对打印结果影响小,且可良好地观看。此外,也可将非打印区域d仅插入到空白区域ADa的一部分来设定。根据滑动量对打印要素的展开位置进行坐标变换的输送量的校正方法图5是表示其他输送量的校正方法的说明图。在该校正方法中前提是每当对各打印区域Pl进行打印时就更新校正用的滑动量し另外,在该校正方法中前提是,在基于打印数据将打印图像在图像缓冲区中展开吋,以文字、图像等打印对象为单位设定成为打印起点的坐标,并根据该坐标将各打印对象配置在打印区域Pl上,并展开打印图像。这样,将图像缓冲区作为由坐标规定的一枚页面构成,将指定打印对象的坐标而配置的展开模式称为页面模式。与之相对,将如上述图4那样以行为单位展开打印图像的模式称为普通模式。图5A是按照原始打印数据展开了打印图像D状态下的说明图,图5B是展开了已校正的打印图像Dl状态下的说明图。如图5A所示,构成原始打印图像D的打印对象E(E1、 E2……En)配置于由打印数据指示的展开坐标(xl、yl)、(x2、y2)……(xn, yn)处。但是, 当按照该打印图像D进行打印吋,实际上整体上作为打印结果縮小了滑动量L的长度。此吋,各打印对象E的实际打印坐标向按照因滑动引起的向记录纸输送方向的打印结果縮小的縮小率进行坐标变换的地方移动。记录纸输送方向的打印结果的縮小率是基于打印区域 Pl的排列间距T及滑动量,作为(T-L)/T而求出的。S卩、实际的各打印对象E的打印坐标为 (χ 1、y 1 X (T-L) /T)、(x2、y2 X (T-L) /T)......(xn、yn X (T-L) /T)。因此,输送量校正部14在因滑动縮小了打印图像吋,校正各打印对象E的展开坐标使得结果与原始展开坐标(xl、yl)、(x2、y2)……(xn, yn)相一致。因此,例如,如图5B 所示,执行将校正后的展开坐标中的y坐标(记录纸输送方向的坐标)设为縮小率的倒数倍的校正。校正后的展开坐标为(xl> yl XT/(T-L)), (x2、y2XT/(T-L))……OouynXT/ (T-L))。这样ー来,作为打印結果,各打印对象E分別因滑动而打印到由打印数据指示的位置处。因此,结果能够按原始打印图像进行打印。由此,即便产生滑动,也能高精度地进行打印。以上,根据上述的各校正方法,基于前一次打印中的滑动量L (输送距离的不足量)进行对记录纸P输送量进行了校正的打印处理,因此能够迅速地反馈记录纸输送机构 3中的压纸辊5的磨损等状态变化,始终能够进行最适当的滑动校正。由此,能够抑制记录纸P的实际输送量和在打印数据中指示的输送量之间的偏移的产生,能够有效地抑制打印品质的下降。另外,由于用户无需手动地进行校正,因此不会给用户带来负担,能够维持高的打印品质。特別是,即便是条形码等要求高精度的打印,也能够维持高的打印品质,能够抑制条形码的读取品质的下降。另外,根据上述各校正方法,能够与输送电动机fe输送的输送量的控制间距无关地调整各打印要素的打印位置。因此,能够高精度地消除因滑动引起的打印位置的偏移,能够降低打印品质的下降。变形例(1)上述各校正方法虽然采用了长尺状的连续纸作为记录纸P,但也适用于其他记录介质。例如,针对于在长尺状的底纸上以一定间距粘贴有感热纸标签的标签纸的底纸的背面附加成为各标签的位置基准的黒色标记BM的记录介质,也可进行同样的输送量的校正。另外,作为记录纸P也可采用预定长度的一定规格的纸而不是长尺状的连续纸。这种情况下,每当对一枚一定规格的纸进行打印时取得滑动量L,在向下一枚一定规格的纸打印时对输送量进行校正。由此,能够抑制向各一定规格的纸打印的打印品质的下降。( 在作为记录纸P而采用标签纸的情况下,作为纸检测器9能够使用透过型光传感器而不是反射型光传感器。这种情况下,由于通过检测标签的端部以取得输送位置,由此能够取得滑动量L,因此无需设置黑色标记BM。(3)上述实施方式是将本发明适用于热敏打印机1的实施方式,但也能适用于采用喷墨式打印头的打印机中。这种情况下,能够基于在输送路径A的预定位置夹持记录纸 P进行输送的送纸辊对的驱动辊的驱动量来取得滑动量L,并对输送量进行校正。
权利要求
1.一种打印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打印装置能与计算机连接,且在通过送纸辊输送记录纸的同时,基于从所述计算机接收到的打印数据通过打印头对该记录纸进行打印,该打印装置的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在对所述记录纸上的预定的打印区域进行输送时,取得在对该打印区域进行输送时所述送纸辊与所述记录纸之间的滑动量,在对所述预定的所述打印区域的所述记录纸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位置处的下一打印区域进行输送时,在该下一打印区域中,对没有基于所述打印数据通过所述打印头进行打印的空白区域插入与所述滑动量相应的长度的非打印区域来进行校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针对所述下一打印区域,在有多个所述空白区域的情况下,执行使所述非打印区域分散插入到预定的多个所述空白区域中的校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下一打印区域沿着所述记录纸的输送方向以预定间隔分割为多个,判断该进行了分割的分割区域是否是所述空白区域,在有多个所述空白区域的情况下,使所述非打印区域分散插入到预定的多个所述空白区域中或者将所述非打印区域一并插入到预定的一个所述空白区域中,在有一个所述空白区域的情况下,将所述非打印区域插入到该空白区域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打印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滑动量来确定所述非打印区域相对于所述下一打印区域的插入量,并且计算该插入量除以所述下一打印区域中的所述分割区域的数量而得到的值、即单位插入量,从该下一打印区域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的开头开始依次判定各分割区域是否是所述空白区域,在判定是所述空白区域且使所述非打印区域分散插入到所述空白区域中的情况下在该空白区域位于所述打印区域的开头、或者该空白区域的前一所述分割区域是所述空白区域且插入了所述非打印区域时,将向该空白区域插入所述非打印区域的插入量设定为所述单位插入量;在该空白区域的前一所述分割区域不是空白区域且未插入所述非打印区域时,将向该空白区域插入所述非打印区域的插入量设定为在直到该空白区域的前一个为止的不是所述空白区域的所述分割区域的连续数乘以所述单位插入量而得到的插入量上相加所述单位插入量而得到的插入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纸是所述打印区域以一定间隔在输送方向上排列的长尺状的连续纸、或者是在长尺状的底纸上以一定间隔在输送方向上粘贴有规定所述打印区域的标签的标签纸,在对各打印区域进行打印时,在输送所述记录纸的同时,在所述输送路径上的预定位置处检测与所述记录纸的打印区域相对应的基准位置,取得从该检测时刻到与下一打印区域相对应的基准位置的检测时刻为止的期间内所述送纸辊的转动量、或者所述送纸辊的驱动源的驱动量,基于该转动量或该驱动量、和预先存储的所述打印区域的排列间隔来计算所述滑动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打印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准位置是对应于各打印区域在所述记录纸上附加的标记、或者所述标签的端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存储所述预定的打印区域中的所述送纸辊与所述记录纸之间的滑动量, 在对所述下一打印区域进行输送时,插入与存储的所述滑动量相应的长度的所述非打印区域来进行校正。
8.一种打印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打印装置能与计算机相连,且在通过送纸辊输送记录纸的同时,基于从所述计算机接收到的打印数据通过打印头对该记录纸进行打印,该打印装置的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在所述记录纸上对预定的打印区域进行输送时,取得在对该打印区域进行输送时所述送纸辊与所述记录纸之间的滑动量,在所述预定的打印区域的所述记录纸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位置处对下一打印区域进行输送的情况下,在所述下一打印区域内基于从所述计算机接收到的打印数据,采用坐标来配置打印对象时,基于所述滑动量在输送方向上进行坐标变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打印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一打印区域被规定为预定范围的页面,所述坐标表示所述页面中的位置。
10.一种打印装置,所述打印装置能与计算机相连,该打印装置的特征在于, 具备通信部,其从所述计算机接收打印数据;记录纸输送机构,其具有经由输送路径输送记录纸的送纸辊和驱动所述送纸辊的驱动源;打印头,其在所述记录纸上进行打印;滑动量计算部,其计算在所述记录纸上对预定的打印区域进行输送时产生的所述送纸辊与所述记录纸之间的滑动量;和输送量校正部,其在对所述预定的打印区域的所述记录纸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位置处的下一打印区域进行输送时,在该下一打印区域中,对没有基于所述打印数据通过所述打印头进行打印的空白区域插入与所述滑动量相应的长度的非打印区域来进行校正。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送量校正部针对所述下一打印区域,在有多个所述空白区域的情况下执行使所述非打印区域分散插入到预定的多个所述空白区域中的校正。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送量校正部,将所述下一打印区域在所述记录纸的输送方向上以预定间隔分割为多个, 判断该进行了分割的分割区域是否是所述空白区域,在有多个所述空白区域的情况下,使所述非打印区域分散插入到预定的多个所述空白区域中或者将所述非打印区域一并插入到预定的一个所述空白区域中,在有一个所述空白区域的情况下,将所述非打印区域插入到该空白区域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送量校正部,基于所述滑动量来确定所述非打印区域相对于所述下一打印区域的插入量,并且计算该插入量除以所述下一打印区域中的所述分割区域的数量而得到的值、即单位插入量,从该下一打印区域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的开头开始依次判定各分割区域是否是所述空白区域,在判定是所述空白区域且使所述非打印区域分散插入到所述空白区域中的情况下,在该空白区域位于所述打印区域的开头、或者该空白区域的前一所述分割区域为所述空白区域且插入了所述非打印区域时,将向该空白区域插入所述非打印区域的插入量设定为所述单位插入量,在该空白区域的前一所述分割区域不是空白区域且未插入所述非打印区域时,将向该空白区域插入所述非打印区域的插入量设定为在直到该空白区域的前一个为止的不是所述空白区域的所述分割区域的连续数乘以所述单位插入量而得到的插入量上相加所述单位插入量而得到的插入量。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检测器,其在所述输送路径上的预定位置处检测与所述记录纸的打印区域相对应的基准位置,所述记录纸是所述打印区域以一定间隔沿着输送方向排列的长尺状的连续纸、或者是在长尺状的底纸上以一定间隔在输送方向上粘贴有规定所述打印区域的标签的标签纸,在通过所述打印头对各打印区域进行打印时,在通过所述送纸辊输送所述记录纸的同时,通过所述检测器检测所述基准位置,所述滑动量计算部取得从所述检测器检测的与预定的所述打印区域相对应的基准位置的检测时刻到与所述下一打印区域相对应的基准位置的检测时刻为止的期间内所述送纸辊的转动量、或者所述送纸辊的驱动源的驱动量,并基于该转动量或该驱动量、和预先存储的所述打印区域的排列间隔来计算所述滑动量。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准位置是对应于各打印区域在所述记录纸上附加的标记、或者所述标签的端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存储部,其存储所述预定的打印区域中的所述送纸辊与所述记录纸之间的滑动量,所述输送量校正部在对所述下一打印区域进行输送时,插入与所述存储部中存储的所述滑动量相应的长度的所述非打印区域来进行校正。
1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部对应于所述下一打印区域,使用坐标在预定位置处存储基于从所述计算机接收到的打印数据的打印对象,所述输送量校正部基于所述滑动量对所述存储部存储的所述打印对象进行坐标变换。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打印对象存储于所述存储部设定的预定范围的页面内。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打印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可消除因送纸辊与记录纸之间的滑动引起的输送误差来进行打印。热敏打印机(1)的控制部(11)具备滑动量计算部(13),其执行对打印时的记录纸(P)的输送动作中的记录纸(P)与压纸辊(5)之间的滑动量(L)进行计算的处理;和输送量校正部(14),其基于之前算出的滑动量(L)执行对在向各打印区域(P1)进行打印时的记录纸(P)的输送量的进行校正的处理。输送量校正部(14)执行将与滑动量(L)相应的长度的非打印区域(d)一并或者分散地插入到原始打印图像(D)的预定位置处的处理。或者,输送量校正部(14)根据滑动量(L)执行对各打印对象(E)的展开位置进行坐标变换的处理。由此,结果能够消除直到打印结束为止因滑动引起的输送误差。
文档编号B41J29/38GK102555549SQ2011103892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2日
发明者大元聪, 小池利明 申请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