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喷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7328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体喷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液体喷射装置技术区域本发明涉及液体喷射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一例的喷墨式打印机,边使设置有液体喷射头的滑架往返移动,边从液体喷射头对输送的纸张等记录介质喷射墨而形成图像。在这样的喷墨式打印机中,有下述类型在滑架设置发光二极管等发光部和光电晶体管等受光部,通过受光部接受从发光部照射的光的反射光,检测输送的纸张的端部位置。检测纸张的端部位置的方法为将从受光部输出的输出电压与预先设定的阈值 进行比较,检测纸张的端部位置。但是,若遍及长期间使用喷墨式打印机,则由于来自液体喷射头的墨水的喷射而产生的墨雾附着于受光部的表面,所以纸张的端部位置检测精度下降。因此,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下述方法使用作为受光部的传感器,基于在纸张上检测的检测量和在纸张外检测的检测量,来确定阈值。[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2002-12752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图14是表示在现有的喷墨式打印机的受光部中流动的光电流和从受光部输出的输出电压的曲线图。用实线表不的输出电压VH表不在纸张外反射而从受光部输出的输出电压,用一点划线表不的输出电压VP表不在纸张上反射而从受光部输出的输出电压。用虚线表示的阈值VS是输出电压VH的50%的输出电压。喷墨式打印机将从受光部输出的输出电压与阈值进行比较,检测纸张的端部。具体地,喷墨式打印机,如果从受光部输出的输出电压小于阈值VS,则判断为检测出在纸张上反射而从受光部输出的输出电压VP,检测出纸张的端部。另一方面,如果输出电压大于等于阈值VS,则判断为检测出在纸张外反射而从受光部输出的输出电压VH,未检测出纸张的端部。若受光部的墨雾的附着量增加,则光电流下降。如图14所示,在纸张外检测的输出电压VH,伴随着光电流的下降而增加。因而,伴随着光电流的下降,阈值VS也增加。若由于受光部的墨雾的附着量的增加而光电流进一步下降,则在纸张上反射而从受光部输出的输出电压VP急剧上升,在光电流Ic9处,阈值VS与输出电压VP会成为相同值。若进一步与光电流Ic9相比下降,则输出电压VP将超过阈值VS。因此,在比光电流Ic9低的光电流在受光部流动时,若将在纸张的端部反射而从受光部输出的输出电压与阈值比较,则输出电压超过阈值,所以喷墨式打印机将判断为不是纸张的端部。这样,喷墨式打印机存在以下问题若受光部的墨雾的附着量增加,则将从受光部输出的输出电压与阈值比较,不能够检测出纸张的端部。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至少一部分而提出的,可以作为以下的方式或应用例而实现。[应用例I]本液体喷射装置具备液体喷射头,其朝向记录介质喷射液体;肋,其具有向前述液体喷射头侧突出且支撑前述记录介质的支撑部;被检测部,其设置于比前述支撑部低的位置;比前述被检测部低的部分;发光部,其对前述被检测部照射光;受光部,其将对前述被检测部照射的前述光的反射光变换为光电流并输出为输出电压;以及灵敏度设定部,其基于从前述发光部对前述被检测部进行照射并通过前述受光部接受由前述被检测部反射的反射光而从前述受光部输出的第I输出电压,设定前述受光部的灵敏度。根据本应用例,具备灵敏度设定部,其基于从发光部对被检测部进行照射并通过受光部接受由被检测部反射的反射光而从受光部输出的第I输出电压,设定受光部的灵敏度。另外,被检测部设置于比前述支撑部低的位置。因此,能够抑制因输送的记录介质而磨损被检测部的情况。由此,能够基于由被检测部反射而从受光部输出的输出电压,判断在受光部附着浮游物、受光部劣化了的状态。[应用例2]前述灵敏度设定部获得从前述发光部对前述低的部分进行照射并通 过前述受光部接受反射的反射光而从前述受光部输出的第2输出电压,基于前述第I输出电压与前述第2输出电压的差,设定前述受光部的灵敏度。根据本应用例,能够提高判断因在受光部附着浮游物引起的劣化状态的精度。[应用例3]前述被检测部可以位于比通过前述液体喷射头被喷射液体的液体喷射区域靠输送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的外侧。根据本应用例,能够防止从液体喷射头喷射的液体附着于被检测部的情况。[应用例4]也可以具有在与输送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相交的方向往返移动的滑架;前述被检测部在前述移动方向,位于输送前述记录介质的输送区域。根据本应用例,由于被检测部通过输送的记录介质覆盖,所以能够防止浮游物附着于被检测部的情况。[应用例5]前述输送区域可以位于前述移动方向的中央部。根据本应用例,由于被检测部通过输送的记录介质覆盖,所以能够防止浮游物附着于被检测部的情况。[应用例6]前述输送区域可以位于前述移动方向的单侧。根据本应用例,由于被检测部通过输送的记录介质覆盖,所以能够防止浮游物附着于被检测部的情况。[应用例7]前述被检测部可以设置有平坦部。根据本应用例,可提高从发光部对被检测部照射光并通过被检测部反射的反射率。[应用例8]前述平坦部为镜面状。根据本应用例,可提高从发光部对被检测部照射光并通过被检测部反射的反射率。


图I是喷墨式打印机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表示喷墨式打印机的电构成的方框图。
图3是支撑部和滑架的立体图。图4是从铅垂方向下侧观察滑架的立体图。图5是被检测部和上游侧肋的剖视图。图6是表示设置于滑架的发光部和受光部的剖视图。图7是表示发光部、受光部、灵敏度设定电路部的电路图。图8是表示晶体管为导通状态时的光电流和输出电压的变化的曲线图。图9是表示晶体管为非导通状态时的光电流和输出电压的变化的曲线图。
图10是表示端部检测处理部、灵敏度设定处理部进行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图11是表示灵敏度设定处理的方法的流程图。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2中的灵敏度设定处理的方法的流程图。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3中的输送区域的最小范围的图。图14是表示现有的喷墨式打印机中的在受光部流动的光电流和从受光部输出的输出电压的曲线图。符号说明I…喷墨式打印机,7…滑架,8…液体喷射头,24…端部检测处理部,25…灵敏度设定处理部、32…发光部,33…受光部,34…灵敏度设定电路部,40…被检测部,40a…平坦部,41…上游侧肋,41a…端部,42…下游侧肋,43…下游侧支撑面,44…上游侧支撑面,45…支撑部,46…传感器开口部,A…液体喷射区域,Dl…移动方向,D2…输送方向,LD…发光二极管,PT…光电晶体管,Rl、R2…输送区域的最小范围,S…纸张,VS1、VS2…阈值。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关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进行说明。实施方式I图I是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一例的喷墨式打印机(以下,称为打印机)I的外观立体图。在箱体2,具备操作面板5、由液晶面板等构成的显示部4。使用者对操作面板5所具备的操作按钮6进行操作,来接通、关断打印机I的电源,或边观察在液晶面板等表示部4显示的印刷设定条件,边进行印刷设定。在箱体2的背面侧,具备用于载置作为记录介质的纸张S的纸张支架3。通过在箱体2内部设置的供纸装置(未图示),对箱体2的内部各I张地供给纸张S。在纸张支架3,具备限制纸张S在移动方向Dl的位置的纸张导向体10、11。纸张导向体10、11能够分别在移动方向Dl滑动,对应于纸张S在移动方向Dl的宽度的尺寸。在箱体2的内部,具备在移动方向Dl往返移动的滑架7。在滑架7的铅垂方向D3下侧,具备喷射作为液体的墨水的液体喷射头8。供给于箱体2内部的纸张S,边在输送方向D2输送,边从在移动方向Dl往返移动的液体喷射头8被喷射墨水,在纸张S形成文字和/或图像。形成了图像的纸张S,从排出开口部9在输送方向D2排出。图2是表示打印机I的电结构的方框图。在控制部20,具备0 似6、1 01121、狀1122、非易失性存储器23,CPU26从R0M21读取程序而在RAM22中执行。非易失性存储器23存储执行各种程序时的参数等,即使切断电源也保持存储内容。
控制部20,经由驱动电路部27驱动控制液体喷射头8,从液体喷射头8喷射墨水。控制部20,经由驱动电路部28驱动控制滑架电动机30,使滑架7在移动方向Dl往返移动。控制部20,经由驱动电路部29驱动控制输送电动机31,使纸张S在输送方向D2输送。端部检测处理部24检测输送的纸张S的端部。灵敏度设定处理部25对灵敏度设定电路部34施加控制信号,设定受光部33的灵敏度。端部检测处理部24、灵敏度设定处理部25通过CPU26从R0M21读取程序并在RAM22中执行来起作用。图3是取下图I的打印机I的箱体2的状态下的支撑部45和滑架7的立体图。在滑架7的铅垂方向D3上侧,可装拆地搭载墨盒(未图示)。在支撑部45,形成有位于输送方向D2上游侧的上游侧支撑面44和位于输送方向D2下游侧的下游侧支撑面43。在上游侧支撑面44,具备向铅垂方向D3上侧突出且在输送方向D2延伸的上游侧肋41。在下游侧支撑面43,具备向铅垂方向D3上侧突出且在输送方向D2延伸的下游侧肋42。
上游侧肋41和下游侧肋42从铅垂方向D3下侧支撑输送的纸张S,图I的纸张S沿上游侧肋41和下游侧肋42被输送。上游侧肋41和下游侧肋42构成本实施方式中的记录介质支撑部。在上游侧支撑面44,具备被检测部40,该被检测部40形成向铅垂方向D3上侧突出、面方向为移动方向Dl且铅垂方向D3上侧平坦的平坦部40a,并被检测作为浮游物的墨雾的附着状态。被检测部40设置于在移动方向Dl并列的两个上游侧肋41之间。另外,平坦部40a加工为镜面状。通过设定纸张导向体10、11在移动方向Dl的位置,纸张S载置于图I的纸张支架3的位置根据纸张S在移动方向Dl的宽度来确定。因此,供给载置于图I的纸张支架3的纸张S,在图3的支撑部45上输送的纸张S的输送区域按每张纸张S的宽度而确定。图3的最小范围Rl表不在输送方向D2输送打印机I中可以使用的移动方向Dl上的最小宽度的纸张S时的移动方向Dl的输送区域。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I中,输送区域的最小范围Rl确定于移动方向Dl的中央部。被检测部40设置于最小范围Rl内。图4是从铅垂方向D3下侧观察滑架7的立体图。在滑架7的铅垂方向D3下侧具备液体喷射头8。图3的箭头A表示从图4的液体喷射头8对支撑部45喷射墨水的、支撑部45在输送方向D2的液体喷射区域。液体喷射区域A位于下游侧支撑面,位于比上游侧支撑面44靠输送方向D2下游侦U。因而,设置于上游侧支撑面44的被检测部40位于比液体喷射区域A靠输送方向D2上游侧。因此,能够抑制从液体喷射头8喷射的墨水附着于被检测部40的平坦部40a的情况。图5是在由图3的虚线M表示的位置从输送方向D2观察的图,是设置于上游侧支撑面44的被检测部40和上游侧肋41的剖视图。在上游侧支撑面44,形成有在输送方向D2延伸的凸部44a和凹部44b。被检测部40的平坦部40a距凸部44a的高度LI,比上游侧肋41的端部41a距凸部44a的高度L2低。S卩,在铅垂方向D3,被检测部40的平坦部40a的位置处于比上游侧肋41的端部41a低、比上游侧支撑面44中的凸部44a高的位置。也就是说,被检测部40的平坦部40a位于比上游侧支撑面44靠滑架7侧,位于比上游侧肋41的端部41a靠滑架7的相反侧即上游侧支撑面44侧。由此,在输送方向D2输送纸张S时,由于抑制被检测部40的平坦部40a与纸张S抵接的情况,所以能够防止通过与纸张S的摩擦而损伤被检测部40的平坦部40a的情况。图6是表示在滑架7设置的发光部32和受光部33的剖视图。在图4、图6的滑架7的铅垂方向D3下侧形成有传感器开口部46。在传感器开口部46具备发光二极管等发光部32和光电晶体管等受光部33。图2的发光部32、受光部33与CPU26连接,CPU26控制 发光部32的发光功能和受光部33的受光功能。从发光部32照射的光,通过传感器开口部46照射到上游侧支撑面44侦牝由上游侧支撑面44侧反射的光能够通过传感器开口部46,由受光部33受光。传感器开口部46设置于比液体喷射头8靠输送方向D2上游侧。另外,传感器开口部46,在输送方向D2,处于被检测部40的平坦部40a的位置。因此,CPU26能够驱动滑架电动机30使滑架7在移动方向Dl移动,将传感器开口部46设置于与被检测部40的平坦部40a相对的位置。图7是表示设定受光部33的灵敏度的灵敏度设定电路部34的电路图。作为发光部32的发光二极管LD的阴极接地,发光二极管LD的阳极与电阻Rl的一端连接,在电阻Rl的另一端施加电源电压Vcc。若作为受光部33的光电晶体管PT接受光,则在光电晶体管PT的集电极与发射极间流动光电流Ic,在与光电晶体管PT的集电极连接的端子部51,检测输出电压No。光电晶体管PT的发射极接地,光电晶体管PT的集电极与电阻R2的一端连接,在电阻R2的另一端施加电源电压Vcc。另外,光电晶体管PT的集电极与电阻R3的一端连接,在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晶体管Tl的集电极。在晶体管Tl的发射极施加电源电压Vcc,晶体管Tl的基极与电阻R4的一端连接,在电阻R4的另一端施加电源电压Vcc。端子部50与晶体管Tl的基极连接。CPU26,能够经由端子部50对晶体管Tl的基极施加控制信号,使晶体管Tl的集电极、发射极间开关工作为导通状态或非导通状态。若晶体管Tl的集电极、发射极间为导通状态,则在电阻R3中流动电流。若晶体管Tl的集电极、发射极间为非导通状态,则在电阻R3中不流动电流。因而,由于电阻R2始终为导通状态,所以若晶体管Tl的集电极、发射极间为导通状态,则在光电晶体管PT的集电极,经由电阻R2和电阻R3流动电流。若晶体管Tl的集电极、发射极间为非导通状态,则在光电晶体管PT的集电极,经由电阻R2流动电流。灵敏度设定电路部34构成为包括电阻R2、R3、R4和晶体管Tl。如上所述,灵敏度设定电路部34,能够通过经由端子部50对晶体管Tl的基极施加的控制信号,选择是否在连接于光电晶体管PT的集电极的电阻R3中流动电流,来设定光电晶体管PT的灵敏度。图8是表示处于图7的晶体管Tl的集电极、发射极间为导通状态、在电阻R2和电阻R3中流动电流的状态时的光电流Ic和输出电压No的变化的曲线图。图8的曲线图表示伴随附着于光电晶体管PT的墨雾的量的增加、光电晶体管PT的输出电压Vo和光电流Ic变化的状况。若附着于光电晶体管PT的墨雾的量增加,光电晶体管PT的劣化发展,则光电流Ic减小。
以图8的实线表示的输出电压VHl是这样的输出电压Vo,即在纸张S不处于覆盖图3的上游侧支撑面44的位置时,对于上游侧支撑面44,从发光二极管LD照射光,通过光电晶体管PT接受由上游侧支撑面44反射的光,从图7的光电晶体管PT输出得到的输出电压。以一点划线表不的输出电压VPl是这样的输出电压Vo,即在纸张S处于覆盖上游侧支撑面44的位置时,对于纸张S,从发光二极管LD照射光,通过光电晶体管PT接受由纸张S反射的光,从光电晶体管PT输出得到的输出电压。以虚线表示的阈值VSl表示将输出电压VHl乘以预定的比例而得到的值,在本实施方式中,将预定的比例设为例如50%。以二点划线表示的输出电压VTl是这样的输出电压Vo,即从发光二极管LD对图3的被检测部40的平坦部40a照射光,通过光电晶体管PT接受由平坦部40a反射的光,从光电晶体管PT输出得到的输出电压。 随着附着于光电晶体管PT的墨雾的量增加,光电流Ic减小,输出电压VHl、输出电压VPl、阈值VSl、输出电压VTl分别增加。在光电流Ic的范围BI中,因由纸张S反射的光而从光电晶体管PT输出的输出电压Vo,处于预定的增加量的范围Z (例如0. 2V)。若光电流Ic比范围BI小,则输出电压Vo急剧增加。在光电流Ic的范围BI中,从小到大按顺序并列表示输出电压VPl、阈值VSl、输出电压VTl、输出电压VHl。若光电流Ic比范围BI减小,则输出电压VPl急剧地增加,光电流Icl处的输出电压VPl与阈值VSl成为相同,比光电流Icl小的光电流Ic2处的输出电压VPl超过阈值VSl。图9是表示处于图7的晶体管Tl的集电极、发射极间为非导通状态、在电阻R2中流动电流、在电阻R3中不流动电流的状态时的光电流Ic和输出电压Vo的变化的曲线图。图9的曲线图表示随着附着于光电晶体管PT的墨雾的量的增加,光电晶体管PT的输出电压Vo和光电流Ic变化的状况。若附着于光电晶体管PT的墨雾的量增加,光电晶体管PT的劣化发展,则光电流Ic减小。以图9的实线表示的输出电压VH2是这样的输出电压No’即在纸张S不处于覆盖图3的上游侧支撑面44的位置时,对于上游侧支撑面44,从发光二极管LD照射光,通过光电晶体管PT接受由上游侧支撑面44反射的光,从图7的光电晶体管PT输出得到的输出电压。以图9的一点划线表不的输出电压VP2是这样的输出电压Vo,即在纸张S处于覆盖上游侧支撑面44的位置时,对于纸张S,从发光二极管LD照射光,通过光电晶体管PT接受由纸张S反射的光,从光电晶体管PT输出得到的输出电压。以图9的虚线表示的阈值VS2表示将输出电压VH2乘以预定的比例而得到的值,在本实施方式中,将预定的比例设为例如50%。以二点划线表示的输出电压VT2是这样的输出电压No’即从发光二极管LD对图3的被检测部40的平坦部40a照射光,通过光电晶体管PT接受由平坦部40a反射的光,从光电晶体管PT输出得到的输出电压。随着附着于光电晶体管PT的墨雾的量增加,光电流Ic减小,输出电压VH2、输出电压VP2、阈值VS2、输出电压VT2分别增加。在光电流Ic的范围B2中,因由纸张S反射的光而从光电晶体管PT输出的输出电压Vo,处于预定的增加量的范围Z (例如0. 2V)。若光电流Ic比范围B2小,则输出电压Vo急剧增加。在光电流Ic的范围B2中,从小到大按顺序并列表示输出电压VP2、阈值VS2、输出电压VT2、输出电压VH2。若光电流Ic比范围B2减小,则输出电压VP2急剧地增加,光电流Ic4处的输出电压VP2与阈值VS2成为相同,比光电流Ic4小的光电流Ic5处的输出电压VP2超过阈值VS2。这样,通过切换光电晶体管PT的灵敏度,能够将因来自纸张S的反射光而从光电晶体管PT输出的输出电压Vo从成为与阈值相同的值的图8的光电流Icl减小为图9的光电流Ic4。伴随于此,能够使因由纸张S反射的光而从光电晶体管PT输出的输出电压Vo的 预定的增加量的范围Z从图8的光电流的范围BI变更为图9的光电流的范围B2。图9的光电流的范围B2中的最小的光电流Ic3比图8的光电流的范围BI中的最小的光电流IcO小。因此,由于即使光电晶体管PT劣化而光电流Ic下降,在纸张S覆盖上游侧支撑面44时,因来自纸张S的反射光而从光电晶体管PT输出的输出电压VP2也不会超过阈值VS2,所以能够判断为具有纸张S的端部。因而,能够对输出电压VP2与阈值VS2进行比较而判断纸张S的有无。在打印机I的初始使用状态下,处于切换光电晶体管PT的灵敏度之前的状态。由此,可抑制因光电晶体管PT的灵敏度过高导致的误检测。图2的灵敏度设定处理部25,获得从发光二极管LD对图3的被检测部40的平坦部40a照射光并通过光电晶体管PT接受由平坦部40a反射的光而从光电晶体管PT输出的输出电压Vo作为第I输出电压。图8的输出电压Vo的VTlmax表示输出电压VTl在光电流的范围BI中的最大输出电压。灵敏度设定处理部25,将获得的第I输出电压与图8的最大输出电压VTlmax进行比较。灵敏度设定处理部25,在第I输出电压小于等于最大输出电压VTlmax时,将图7的灵敏度设定电路部34中的晶体管Tl设为导通状态,设定为在电阻R2、R3中流动电流的状态。灵敏度设定处理部25,在第I输出电压超过最大输出电压VTlmax时,将晶体管Tl设为非导通状态,设定为在电阻R3中不流动电流、在电阻R2中流动电流的状态。关于通过灵敏度设定处理部25将晶体管Tl设为导通状态、设定为在电阻R2、R3中流动电流的状态时的图2的端部检测处理部24的处理内容进行说明。端部检测处理部24,获得从发光二极管LD对上游侧支撑面44侧照射光并通过光电晶体管PT接受反射的光而从光电晶体管PT输出的输出电压Vo作为第3输出电压。端部检测处理部24,比较第3输出电压是否小于图8的阈值VSl。在第3输出电压小于阈值VSl时,由于获得了因来自纸张S的反射引起的图8的输出电压VP1,所以判断为检测出了纸张S的端部。端部检测处理部24,在第3输出电压大于等于图8的阈值VSl时,由于获得了因来自上游侧支撑面44的反射引起的输出电压VH1,所以判断为未检测出纸张S的端部。接下来,关于通过灵敏度设定处理部25,将晶体管Tl设为非导通状态,设定为在电阻R2中流动电流的状态时的端部检测处理部24的处理内容进行说明。端部检测处理部24,获得从发光二极管LD对上游侧支撑面44侧照射光并通过光电晶体管PT接受反射的光而从光电晶体管PT输出的输出电压Vo作为第3输出电压。端部检测处理部24,比较第3输出电压是否小于图9的阈值VS2。在第3输出电压小于阈值VS2时,由于获得了因来自纸张S的反射引起的图9的输出电压VP2,所以判断为检测出了纸张S的端部。端部检测处理部24,在第3输出电压大于等于图9的阈值VS2时,由于获得了因来自上游侧支撑面44的反射引起的输出电压VH2,所以判断为未检测出纸张S的端部。接下来,关于端部检测处理部24、灵敏度设定处理部25进行的处理方法,使用流程图进行说明。图10是表示端部检测处理部24、灵敏度设定处理部25进行的处理方法的 流程图。在打印机I的初始使用状态下,图7的灵敏度设定电路部34中的晶体管Tl为导通状态,设定为在电阻R2、R3中流动电流的状态,后述的灵敏度变更标志的设定为关闭(OFF)0灵敏度设定处理部25进行图10的步骤SlOO的灵敏度设定处理。端部检测处理部24进行从图10的步骤SllO到步骤S170为止的处理。在步骤S110,CPU26,移动滑架7,使得传感器开口部46成为与上游侧支撑面44相对的位置。在步骤S120,CPU26,获得对上游侧支撑面44从发光部32进行照射并通过受光部33接受来自上游侧支撑面44的反射光而从受光部33输出的输出电压No。在步骤S130,CPU26,将在步骤S120获得的输出电压Vo的预定比例(例如50%)设定为阈值。在步骤S140,CPU26,边使滑架7移动边输送纸张S。在步骤S150,CPU26,获得通过发光二极管LD对上游侧支撑面44照射光而从光电晶体管PT输出的输出电压Vo作为第3输出电压。在步骤S160,CPU26判断所获得的第3输出电压是否小于在步骤S130设定的阈值。在第3输出电压小于阈值时(“是”),判断为检测出纸张S的端部,前进到步骤S170。在步骤S170,CPU26获得纸张S在输送方向D2的移动量的值,检测纸张S的端部的位置。在步骤S160中第3输出电压大于等于阈值时(“否”),判断为未检测到纸张S的端部,返回到步骤S140。图11是表示图10的步骤SlOO的灵敏度设定处理的方法的流程图。灵敏度设定处理部25进行从步骤S200到步骤S250为止的处理。在步骤S200,CPU26判断灵敏度变更标志是否为开启(0N)。在灵敏度变更标志为开启时(“是”),结束处理。在灵敏度变更标志为关闭(OFF)时(“否”),前进到步骤S210。在步骤S210,CPU26,使滑架7移动,使得图4的传感器开口部46成为与被检测部40的平坦部40a相对的位置。在步骤S220,CPU26,获得由被检测部40的平坦部40a进行反射而从光电晶体管PT输出的输出电压Vo作为第I输出电压。在步骤S230,CPU26判断所获得的第I输出电压是否大于等于图8的最大输出电压 VTlmax0在所获得的第I输出电压大于等于最大输出电压VTlmax时(“是”),由于光电流Ic比图8的光电流Ic的范围BI中的最小光电流IcO低,所以前进到步骤S240。在所获得的第I输出电压小于最大输出电压VTlmax时(“否”),由于光电流Ic处于图8的光电流Ic的范围BI,所以返回到图10的步骤S110。在步骤S240,CPU26使用图2、图7的灵敏度设定电路部34,变更光电晶体管PT的灵敏度。即,将晶体管Tl设为非导通状态,设定为在电阻R3中不流动电流、在电阻R2中流动电流的状态。在步骤S250,CPU26将在图2的非易失性存储器23中设置的灵敏度变更标志设定为开启。本实施方式中的灵敏度设定部构成为包括图2的灵敏度设定处理部25、图2和图7的灵敏度设定电路部34。以上,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图I的打印机1,具备滑架7,其具有朝向在输送方向D2输送的纸张S喷射墨水的液体喷射头8,并在与输送方向D2相交的移动方向Dl往返移 动;上游侧肋41、下游侧肋42,其向滑架7侧突出并在输送方向D2延伸,且支撑纸张S ;被检测部40,其设置于比上游侧肋41的滑架7侧的端部靠滑架7的相反侧,检测作为浮游物的墨雾的附着状态;设置于可与被检测部40相对的位置的照射光的发光部32和将光的反射光变换为光电流Ic并作为输出电压Vo输出的受光部33 ;端部检测处理部24,其将对上游侧肋41从发光部32进行照射并通过受光部33输出的第3输出电压与阈值进行比较,检测纸张S的端部;灵敏度设定部,其使发光部32和受光部33与被检测部40相对,从发光部32对被检测部40进行照射,通过受光部33接受反射的反射光,基于从受光部33输出的第I输出电压,设定受光部33的灵敏度。如使用图8说明的,在图7的晶体管Tl为导通状态时,在受光部33的光电流Ic中,设定在纸张S上反射而从受光部33输出的输出电压VPl小于阈值VSl的范围BI。另夕卜,如使用图9说明的,在图7的晶体管Tl为非导通状态时,在受光部33的光电流Ic中,设定在纸张S上反射而从受光部33输出的输出电压VP2小于阈值VS2的范围B2。灵敏度设定部中的图2的灵敏度设定处理部25,使滑架7移动,使得发光部32和受光部33与被检测部40相对,从发光部32照射被检测部40,通过受光部33接受反射的反射光,将从受光部33输出的第I输出电压与最大输出电压VTlmax进行比较,使用图2、图7的灵敏度设定电路部34设定受光部33的灵敏度。因而,根据该结构,在受光部33的光电流Ic中,能够使在纸张S上反射而从受光部33输出的输出电压(VP1、VP2)小于阈值(VS1、VS2)的范围(BI、B2)增大。因此,即使墨雾附着于受光部33的量增加,光电流Ic减小,端部检测处理部24,也能够对支撑部45侧从发光部32进行照射,将通过受光部33输出的第3输出电压与阈值进行比较,检测纸张S的端部。另外,图5的被检测部40的滑架7侧的端部即平坦部40a位于比上游侧肋41的滑架7侧的端部41a靠上游侧支撑面44侧。因此,能够抑制因输送的纸张S而磨损被检测部40的平坦部40a的情况。由此,能够基于由被检测部40的平坦部40a反射而从受光部33输出的第I输出电压,判断在受光部33附着墨雾、受光部33劣化的状态。另外,图3的被检测部40,在输送方向D2,位于比通过液体喷射头8喷射墨水的液体喷射区域A靠外侧。根据该结构,能够防止从液体喷射头8喷射的墨水附着于被检测部40。
另外,被检测部40在移动方向Dl,位于支撑部45中的输送纸张S的输送区域的最小范围R1。在本实施方式中,最小范围Rl位于支撑部45在移动方向Dl的中央部。根据该结构,由于被检测部40由输送的纸张S覆盖,所以能够防止墨雾附着于被检测部40。另外,在被检测部40设置有面方向为移动方向Dl的平坦部40a。根据该结构,从发光部32对被检测部40照射光并由被检测部40反射的反射率提高。另外,平坦部40a为镜面状。根据该结构,从发光部32对被检测部40照射光并由被检测部40反射的反射率进一步提闻。在被检测部40附着墨雾而反射率下降的程度,比在上游侧支撑面44附着墨雾而反射率下降的程度大。因此,如图8所示,伴随墨雾的附着,通过来自被检测部40的反射光而获得的输出电压VTl的上升率,比通过来自上游侧支撑面44的反射光而获得的输出电压VHl的上升率大。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通过来自被检测部40的反射光而获得的图8的最大输出电压VTlmax来判断光电晶体管PT的劣化状态。
实施方式2在实施方式I中,检测被检测部40的平坦部40a的反射光量作为从光电晶体管PT输出的第I输出电压,判断光电晶体管PT的劣化状态,但是在实施方式2中,检测上游侧支撑面44的反射光量作为从光电晶体管PT输出的第2输出电压,基于第I输出电压与第2输出电压的差,判断光电晶体管PT的劣化状态。图8的输出电压Vo的VHlmax表示光电流的范围BI中的输出电压VHl的最大输出电压。如图8所示,伴随光电流Ic减小,输出电压VHl与输出电压VTl的差变小。因此,判断通过上游侧支撑面44反射而检测的第2输出电压与通过被检测部40的平坦部40a反射而检测的第I输出电压的差是否小于等于图8的最大输出电压VHlmax与最大输出电压VTlmax 的差。关于本实施方式中的端部检测处理部24、灵敏度设定处理部25进行的处理方法,使用流程图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I的图10的流程图中的处理方法相同。图12是说明图10的流程图中的步骤SlOO的灵敏度设定处理的方法的流程图。灵敏度设定处理部25进行从步骤S300到步骤S370为止的处理。在步骤S300,CPU26判断灵敏度变更标志是否为开启。在灵敏度变更标志为开启时(“是”),结束处理。在灵敏度变更标志为关闭时(“否”),前进到步骤S310。在图12的步骤S310,CPU26,使滑架7移动,使得传感器开口部46成为与被检测部40的平坦部40a相对的位置。在步骤S320,CPU26,获得被检测部40的平坦部40a的反射光量作为从光电晶体管PT输出的第I输出电压。在步骤S330,CPU26,使滑架7移动,使得传感器开口部46成为与上游侧支撑面44相对的位置。在步骤S340,CPU26获得上游侧支撑面44的反射光量作为从光电晶体管PT输出的第2输出电压。在步骤S350,CPU26判断第I输出电压与第2输出电压的差是否小于等于因图8的上游侧支撑面44的反射光量引起的最大输出电压VHlmax与因平坦部40a的反射光量引起的最大输出电压VTlmax的差。在步骤S350,在第I输出电压与第2输出电压的差小于等于最大输出电压VHlmax与最大输出电压VTlmax的差时(“是”),由于光电流Ic比图8的光电流Ic的范围BI中的最小光电流IcO低,所以前进到步骤S360。在第I输出电压与第2输出电压的差超过最大输出电压VHlmax与最大输出电压VTlmax的差时(“是”),由于光电流Ic处于图8的光电流Ic的范围BI,所以返回到图10的步骤SI 10。在步骤S360,CPU26,使用图2、图7的灵敏度设定电路部34,变更光电晶体管PT的灵敏度。在步骤S370,CPU26将在图2的非易失性存储器23中设置的灵敏度变更标志设定为开启,返回到图10的步骤S110。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其他结构,与在实施方式I说明的打印机I的结构相同。如以上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中的灵敏度设定部获得从发光部32对被检测 部40的平坦部40a进行照射并通过受光部33接受反射的反射光而从受光部33输出的第I输出电压和从发光部32对上游侧支撑面44进行照射并通过受光部33接受由上游侧支撑面44反射的反射光而从受光部33输出的第2输出电压,基于第I输出电压与第2输出电压的差,设定受光部33的灵敏度。根据该结构,能够提高判断因在受光部33附着墨雾引起的劣化状态的精度。实施方式3图13是从铅垂方向D3上侧观察支撑部45的图,是表示输送区域中的最小范围R2的图。在实施方式I、实施方式2中,纸张S在移动方向Dl的输送区域的最小范围Rl确定于支撑部45的移动方向Dl中央部,但也可以将输送区域的最小范围R2确定于支撑部45的移动方向Dl单侧。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中的被检测部40设置于输送区域的最小范围R2内的上游侧支撑面44。本实施方式中的打印机的其他结构,与在实施方式I说明的打印机I的结构相同。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中,输送区域的最小范围R2位于移动方向Dl的单侧。据此,由于通过输送的纸张S覆盖被检测部40,所以能够防止墨雾附着于被检测部40。实施方式I 实施方式3的被检测部40,从上游侧支撑面44向滑架7侧突出,但也可以使平坦部40a成为与上游侧支撑面44相同的高度或在比上游侧支撑面44靠滑架7的相反侧形成被检测部40。实施方式I 实施方式3中,通过灵敏度设定部,若判断为墨雾33附着于受光部33而受光部33劣化,则提高受光部33的灵敏度,但是也可以在通过清洗受光部33而从受光部33除去了附着的墨雾时等,使受光部33的灵敏度下降。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具体例子,也可以例如是喷射以分散或溶解的形式包含液晶显示器、EL (电致发光)显示器、面发光显示器、滤色器的制造等中使用的电极材料和/或色材等材料的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喷射生物芯片制造中使用的生物有机物的液体喷射装置,用作精密移液管而喷射作为试料的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印染装置和/或微分配器等。另外,也可以是通过不需要使设置有液体喷射头的滑架往返移动的行式头喷射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另外,液体喷射装置中的端部检测处理的处理对象,既可以是记录介质的前端,也可以是记录介质的左右端。
权利要求
1.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液体喷射头,其朝向记录介质喷射液体; 肋,其具有向前述液体喷射头侧突出且支撑前述记录介质的支撑部; 被检测部,其设置于比前述支撑部低的位置; 比前述被检测部低的部分; 发光部,其对前述被检测部照射光; 受光部,其将对前述被检测部照射的前述光的反射光变换为光电流并输出为输出电压;以及 灵敏度设定部,其基于从前述发光部对前述被检测部进行照射并通过前述受光部接受由前述被检测部反射的反射光而从前述受光部输出的第I输出电压,设定前述受光部的灵敏度。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灵敏度设定部获得从前述发光部对前述低的部分进行照射并通过前述受光部接受反射的反射光而从前述受光部输出的第2输出电压,基于前述第I输出电压与前述第2输出电压的差,设定前述受光部的灵敏度。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被检测部位于比通过前述液体喷射头被喷射液体的液体喷射区域靠输送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的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在与输送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相交的方向往返移动的滑架; 前述被检测部在前述移动方向,位于输送前述记录介质的输送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输送区域位于前述移动方向的中央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输送区域位于前述移动方向的单侧。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被检测部设置有平坦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平坦部为镜面状。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液体喷射装置,具备液体喷射头,其朝向记录介质喷射液体;肋,其具有向前述液体喷射头侧突出且支撑前述记录介质的支撑部;被检测部,其设置于比前述支撑部低的位置;比前述被检测部低的部分;发光部,其对前述被检测部照射光;受光部,其将对前述被检测部照射的前述光的反射光变换为光电流并输出为输出电压;以及灵敏度设定部,其基于从前述发光部对前述被检测部进行照射并通过前述受光部接受由前述被检测部反射的反射光而从前述受光部输出的第一输出电压,设定前述受光部的灵敏度。
文档编号B41J11/42GK102950893SQ20121030
公开日2013年3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4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26日
发明者花村修 申请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