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型远红外电加热烘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2304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节能型远红外电加热烘缸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节能型远红外电加热拱缸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热转移印刷生产上的加热烘缸,尤其是一种节能型远红外电加热烘缸。
背景技术
[0002]在热转移印刷行业的印布生产中,要把印刷在纸上的图案的活性染料通过加热烘缸升华转移到印刷坯布上,完成转移印刷。由于热升华转移需要一定的温度、一定的压力、 一定的时间,因此,热转移印布机必须要有加热烘缸,加热烘缸加热工作温度在200摄氏度左右,表面温度差要小。目前的加热烘缸为了保证加热烘缸的表面温度均匀,一般采用用电加热器热导热油的方式加热,导热油放在烘缸内胆中,加热导热油的热量再传导到烘缸表面。目前批量生产的热转移印布机一般直径在1000毫米左右(常规为80(Tl500毫米),宽度在200(Γ3600毫米,因此,普通印布机的烘缸加热功率为120KW 150KW。[0003]如图1所示,现有的电加热式烘缸主要包括烘缸外壳11和烘缸内胆12,烘缸外壳 11和烘缸内胆12的两端设置端板14 ;在所述烘缸外壳11和烘缸内胆12之间安装电加热管13,在烘缸外壳11和烘缸内胆12之间盛放导热油15,导热油15层的厚度为12(Tl50mm ; 电加热管13对导热油15进行加热,导热油15再将热量传导至烘缸外壳11 ;电加热管13的两端安装在两侧的端板14上。[0004]远红外电加热装置具有升温速度快,加热辐射温度均匀,节能效果显著等优点;因此,解析计算设计用远红外电加热及其如何安装在加热烘缸中,是解决节能加热烘缸的关键。[0005]现有热转移印布机加热烘缸的加热功率及效率的设计计算一、烘缸基本构造及条件例烘缸的直径为1000毫米,宽度为2. 4米,外层钢板厚度为20毫米,内层钢板厚度为14毫米,由于普通电加热管表面温度差最大约有3(T50°C, 并且是间隔分布,隔层高度约为150mm,导热油500公斤,工作温度200°C ;[0007]1、导热油比热 Cl 2000C>O. 667KJ/kg°C ;[0008]2、导热油重量 Ml :500kg ;[0009]3、钢的比热 C2 0. 12kcal/kg°C ;[0010]4、内层及侧门及轴钢板重量M2 :1000 kg;[0011]5、外层钢板重量M3 :1200 kg ;[0012]6、钢板的表面平均损失/小时4000W/m2 ;[0013]7、钢板的表面面积0. 2X2. 4+0. 5X0. 5X3. 14=1. 27m2 ;[0014]8、内层钢板的表面面积0. 8X3. 14X2. 4=6. 03m2 ;[0015]9、毛毯的比热(假设)C4 1. 25ff/m2 ;[0016]10、毛毯的重量M4 50公斤;[0017]11、工作温度计算从室温20°C到实际工作温度200°C。[0018]二、用电加热功率的计算初始加热所需要的功率(以一小时加热计算)[0019]烘缸内导热油的加热C1M1Δ T =0. 667 X 500 X (200-20) =60030 kcal ;[0020]烘缸内胆的加热C2M2Δ T = O. 12X1000X200-20) =21600 kcal ;[0021]烘缸外胆的加热C2M3Δ T = O. 12X1200X200-20) = 25920 kcal ;[0022]毛毯的加热C4M4AT=1. 25X50X (200-20) =11250 kcal ;[0023]烘缸表面热损失1.27m2 X 4000ff/m2X lh=5080 kcal ;[0024]烘缸内胆表面热损失6.03m2X4000ff/m2XlhX30%=7236 kcal ;[0025]初始加热需要的能量为60030+21600+25920+11250+5080+7236=131116kcal。发明内容[002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节能型远红外电加热烘缸,能够大大降低能耗,解决现有加热烘缸加热功率大、耗电量大的缺陷。[0027]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节能型远红外电加热烘缸,包括烘缸外壳和烘缸内胆,烘缸外壳和烘缸内胆的两端设置端板,两侧端板的中心之间设置连接轴,连接轴的两端分别连接芯轴;特征是在所述烘缸内胆和烘缸外壳之间的环形空腔中均匀安装远红外电加热器,在远红外电加热器和烘缸内胆之间设置缸体保温层。[0028]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
中,在所述远红外电加热器的外圈设置分隔内胆,分隔内胆和烘缸外壳之间形成用于盛放导热油的空腔。[0029]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
中,所述分隔内胆和烘缸外壳之间形成的空腔的厚度为 30 50mmo[0030]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
中,在所述端板的外侧设置端部保温层。本实用新型在烘缸外壳和烘缸内胆之间连续均匀分布远红外加热器,在烘缸内胆的外圈和两端板外侧均设有保温层,使得烘缸内胆的热损失减少;另一方面,由于加热的介质(导热油)大大减少(减少约一半),因此可以大大减少加热功率,节约能源。


[0032]图1为现有技术中电加热管式烘缸的结构示意图。[0033]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0034]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0036]如图2 图3所示节能型远红外电加热烘缸包括烘缸外壳1、烘缸内胆2、端板3、 连接轴4、芯轴5、端部保温层6、缸体保温层7、远红外电加热器8、分隔内胆9、导热油10等。[0037]如图2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例,包括烘缸外壳I和烘缸内胆2,烘缸外壳I和烘缸内胆2的两端设置端板3,在端板3的外侧设置端部保温层6,两侧端板3 的中心之间设置连接轴4,连接轴4的两端分别连接芯轴5 ;在所述烘缸内胆2和烘缸外壳 I之间的环形空腔中均匀安装远红外电加热器8,在远红外电加热器8和烘缸内胆2之间设置缸体保温层7 ;[0038]如图3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例,在第一种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所述远红外电加热器8的外圈设置分隔内胆9,分隔内胆9和烘缸外壳I之间形成空腔,用于盛放导热油10,该空腔的厚度为3(T50mm。[0039]本实用新型由于远红外电加热烘缸正常表面温度差约为2 3°C,连接处最大约有 30°C,并且是连续均匀分布在烘缸内胆上;所以,导热油层的厚度可减少到3(Γ50毫米,导热油可为原来总量的一半,即Ml为250kg ;[0040]另一方面,由于现有的电加热管式的烘缸的两端板用于安装电加热管,无法安装保温层,从而使烘缸内胆的热损失较大,达到30%左右;而本实用新型的烘缸内胆的两端板及内胆外圈均设置有保温层,使得热损失在10%左右;[0041]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远红外电加热烘缸的加热情况如下[0042]计算从室温20°C到实际工作温度200°C所需要的功率(以一小时加热计算)[0043]烘缸内导热油的加热C1M1Δ T =0. 667X250X (200-20) =30015 kcal ;[0044]烘缸内胆的加热C2M2Δ T = O. 12X1000X (200-20) =21600 kcal ;[0045]烘缸外胆的加热C3M3Δ T = O. 12X1200X (200-20) =25920 kcal ;[0046]毛毯的加热C4M4Δ T =1. 25X50X (200 — 20) =11250 kcal ;[0047]烘缸表面热损失1.27m2X4000W/m2Xlh = 5080 kcal ;烘缸内胆表面热损失6.03m2X4000ff/m2X IhX 10%=2412 kcal ;[0049]初始加热需要的能量为30015+21600+25920+11250+5080+2412=96277kcal。[0050]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远红外电加热比用现有技术中的普通电加热管更加节能, 节能在30%以上。
权利要求1.一种节能型远红外电加热烘缸,包括烘缸外壳(I)和烘缸内胆(2),烘缸外壳(I)和烘缸内胆(2)的两端设置端板(3),两侧端板(3)的中心之间设置连接轴(4),连接轴(4)的两端分别连接芯轴(5);其特征是在所述烘缸内胆(2)和烘缸外壳(I)之间的环形空腔中均匀安装远红外电加热器(8),在远红外电加热器(8)和烘缸内胆(2)之间设置缸体保温层(7)。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型远红外电加热烘缸,其特征是在所述远红外电加热器(8)的外圈设置分隔内胆(9),分隔内胆(9)和烘缸外壳(I)之间形成用于盛放导热油(10)的空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节能型远红外电加热烘缸,其特征是所述分隔内胆(9)和烘缸外壳(I)之间形成的空腔的厚度为3(T50mm。
4.如权利要求f3任一项所述的节能型远红外电加热烘缸,其特征是在所述端板(3)的外侧设置端部保温层(6)。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节能型远红外电加热烘缸,包括烘缸外壳和烘缸内胆,烘缸外壳和烘缸内胆的两端设置端板,两侧端板的中心之间设置连接轴,连接轴的两端分别连接芯轴;特征是在所述烘缸内胆和烘缸外壳之间的环形空腔中均匀安装远红外电加热器,在远红外电加热器和烘缸内胆之间设置缸体保温层。在所述远红外电加热器的外圈设置分隔内胆,分隔内胆和烘缸外壳之间形成用于盛放导热油的空腔。所述分隔内胆和烘缸外壳之间形成的空腔的厚度为30~50mm。本实用新型使得热损失减少,大大减少了加热功率,节约能源。
文档编号B41F16/02GK202847094SQ20122044335
公开日2013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31日
发明者张志伟 申请人:无锡龙瑞信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