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滑轮的丝印刮刀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92784阅读:5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滑轮的丝印刮刀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刷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滑轮的丝印刮刀装置。



背景技术:

丝印属于印刷领域,在对各种工业产品的印刷使用较为普遍,其具有印刷成本低,便于印刷作业等优点。

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丝印装置,包括运输装置,和安装在运输装置两侧的支架,所述支架上架设有丝印装置,所述丝印装置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中部安装有丝网,所述丝网上方安装有刮板,所述刮板通过刮板驱动装置与安装架连接,所述安装架上还安装有油墨盒,所述油墨盒和刮板之间通过输料管连接,所述丝网两端通过压网装置与安装架连接,这种丝印装置采用刮刀在网板上进行往复刮动进行印刷,显然,对于普通的平面印刷来说,该丝印装置完全完成印刷,但是如果印刷面为球面时,这种印刷装置即无法进行印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带滑轮的丝印刮刀装置,本刮刀装置可以针对平面和球面进行同时印刷,减少印刷工序,节约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滑轮的丝印刮刀装置,包括横移轨道和沿横移轨道滑动的基座,所述基座连接有纵向滑动的重力板和驱动重力板的第一气缸,所述重力板连接有刮刀机构;还包括横移驱动机构、横向弧形轨道和沿横向弧形轨道滑动的导向座,所述导向座与重力板活动连接,所述横向驱动机构驱动基座横向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座包括座板和设置于座板的至少两个导向滑轮,导向滑轮沿横向弧形轨道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刮刀机构包括刮刀臂,所述刮刀臂的伸出端滑动连接有刮刀架及用于驱动刮刀架的第二气缸。

优选的,所述刮刀架包括上接板、下接板和导向柱,所述上接板通过导向柱与下接板连接,所述下接板设置有用于安装刮刀的装配头,所述第二气缸与刮刀臂固定连接,第二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有螺栓,所述螺栓穿过上接板并连接可调螺帽。

优选的,所述刮刀架设置有两组。

进一步的,所述横移驱动机构包括伺服马达、第一同步轮和第二同步轮,所述第一同步轮通过同步带与第二同步轮传动连接,所述同步带穿过基座且与基座固定,所述伺服马达驱动第一同步轮或第二同步轮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横向弧形轨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水平轨、弧形轨和第二水平轨。

优选的,所述弧形轨为内凹轨或外凸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滑轮的丝印刮刀装置,包括横移轨道和沿横移轨道滑动的基座,所述基座连接有纵向滑动的重力板和驱动重力板的第一气缸,所述重力板连接有刮刀机构;还包括横移驱动机构、横向弧形轨道和沿横向弧形轨道滑动的导向座,所述导向座与重力板活动连接,所述横向驱动机构驱动基座横向移动;本装置在工作时,由横向驱动机构带动基座沿着横移轨道进行水平滑动,由于重力板与基座纵向滑动连接,所以,当导向座沿着横向弧形轨道滑动时,由于重力板自身重力因素,重力板自动沿着基座作向下的纵向滑动,进而使刮刀机构实现沿弧形面进行滑动的轨迹,以实现球面的丝网印刷作业,移动完成后,由第一气缸提升重力板,以使重力板在复位后进行下一次的弧形移动;而导向座在进入弧形移动前为直线运动,所以其也可以将该直线运动作平面印刷,以实现平面和球面的同步印刷,由此可以看出,本刮刀装置可以针对平面和球面进行同时印刷,减少印刷工序,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包括:

横移轨道--11,基座--12,重力板--13,第一气缸--14,刮刀机构--15,刮刀臂--151,第二气缸--152,刮刀架--153,上接板--154,下接板--155,导向柱--156,装配头--157,螺栓--158,可调螺帽--159,导向座--16,座板--161,导向滑轮--162,横移驱动机构--2,伺服马达--21,第一同步轮--22,第二同步轮--23,同步带--24,横向弧形轨道--3,第一水平轨--31,弧形轨--32,第二水平轨--3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至附图4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滑轮的丝印刮刀装置,包括横移轨道11和沿横移轨道11滑动的基座12,所述基座12连接有纵向滑动的重力板13和驱动重力板的第一气缸14,所述重力板13连接有刮刀机构15;还包括横移驱动机构2、横向弧形轨道3和沿横向弧形轨道3滑动的导向座16,所述导向座16与重力板13活动连接,所述横向驱动机构驱动基座12横向移动;本丝印刮刀装置在工作时,由横向驱动机构带动基座12沿着横移轨道11进行水平滑动,由于重力板13与基座12纵向滑动连接,所以,当导向座16沿着横向弧形轨道3滑动时,由于重力板13自身重力因素,重力板13的重量可增加配重或自重等,只需要保证其可沿着横向弧形轨道3的弧形段进行自动下滑即可,由于导向座16与重力板13为活动连接,所以,导向座16可以根据横向弧形轨道3的导向实现自转,重力板13自动沿着基座12作向下的纵向滑动(此时第一气缸14为无效状态),进而使刮刀机构15实现沿弧形面进行滑动的轨迹,以实现球面的丝网印刷作业,移动完成后,由第一气缸14提升重力板13,以使重力板13在复位后进行下一次的弧形移动;而导向座16在进入弧形移动前为直线运动,所以其也可以将该直线运动作平面印刷,以实现平面和球面的同步印刷,由此可以看出,本刮刀装置可以针对平面和球面进行同时印刷,减少印刷工序,节约成本。

为了使导向座16的滑动更加顺畅,所述导向座16包括座板161和设置于座板161的至少两个导向滑轮162,导向滑轮162沿横向弧形轨道3滑动。两个导向滑轮162可以分别设置于导向座16的左端和右端,这样可以增加平衡力,使导向座16滑动更加稳定。

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刮刀机构15包括刮刀臂151,所述刮刀臂151的伸出端滑动连接有刮刀架153及用于驱动刮刀架153的第二气缸152。工作时,主要由第二气缸152控制刮刀架153,使刮刀架153上安装的刮刀与印刷网版接触,即第二气缸152控制刮刀架153的升降,从而使刮刀与印刷网版实现分离或接触的动作。

具体地说,所述刮刀架153包括上接板154、下接板155和导向柱156,所述上接板154通过导向柱156与下接板155连接,所述下接板155设置有用于安装刮刀的装配头157,所述第二气缸152与刮刀臂151固定连接,第二气缸152的活塞杆连接有螺栓158,所述螺栓158穿过上接板154并连接可调螺帽159。该方案中最为重要的是利用可调螺帽159与螺栓158的螺接长度,从而可以调节整个刮刀的升降行程,对于适应不同产品的印刷来说,其更具有通用性和实用性。

而为了提高印刷的质量,所述刮刀架153设置有两组。两组刮刀架153均设置刮刀,在两个刮刀之间留有回墨间隙,从而使刮刀在往复刮涂时,该回墨间隙中始终保持有油墨,避免了油墨积聚而出现的印刷不清晰等质量问题。

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横移驱动机构2包括伺服马达21、第一同步轮22和第二同步轮23,所述第一同步轮22通过同步带24与第二同步轮23传动连接,所述同步带24穿过基座12且与基座12固定,所述伺服马达21驱动第一同步轮22或第二同步轮23转动。该伺服马达21利用同步轮和同步带24的传动方式,可以更加精确的控制基座12的移动定位,从而提供更加精准的印刷精度。

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横向弧形轨道3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水平轨31、弧形轨32和第二水平轨33。其中弧形轨32的半径、弦长等均与对应需要印刷的产品表面对应,从而使刮刀机构15的走向与产品表面一致。而第一水平轨31和第二水平轨33的运动与现有技术相同,本方案的重点在于结合了平面印刷和球面印刷,实现一次印刷作业完成。

而根据产品印刷表面的不同,所述弧形轨32为内凹轨或外凸轨。当需要印刷的是内凹球面时,则采用内凹轨;当需要印刷的是外凸球面时,则采用外凸轨。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