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18283发布日期:2018-12-08 08:56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印刷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印刷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已知从打印头部向介质喷吐墨等液体来印刷图像等的喷墨方式的印刷装置。在以辊到辊等输送方式输送的介质进行印刷的大型印刷装置中,通过从收容液体的液体箱向打印头部供给液体的管(液体流路)供给液体。在这样的印刷装置中,需要防止由从管中漏泄的液体而导致打印头部损伤的发生。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用将液体引导至排出部的引导路所形成的打印头盖来覆盖打印头(打印头部)的图像形成装置(印刷装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92717号公报

这样的大型印刷装置通过替换发生故障的零件以延长产品寿命来使用。但是,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印刷装置是用打印头盖覆盖打印头部,而多条液体流路分别拆装的结构。因此,当需要替换打印头部时,因为用户需要将多条液体流路和打印头盖从打印头部分别拆卸下来,所以打印头部的替换作业(以下称打印头替换)耗费工作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为解决上述问题的至少一部分而提出的,能够以以下的方式或应用例实现。

[应用例1]本应用例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打印头部,喷吐多种液体;多条液体流路,向所述打印头部供给所述液体;以及歧管,汇集多条所述液体流路而连接于所述打印头部,所述液体流路连接于歧管配管,所述歧管配管设置在所述歧管的呈有底无盖的箱形形状的壳体的内部,能够在所述打印头部拆装所述歧管。

根据本应用例,印刷装置的液体流路连接于歧管配管,所述歧管配管设置在歧管的呈有底无盖的箱形形状的壳体的内部;多条液体流路所连接的歧管能够从打印头部拆卸及安装到打印头部。即,歧管兼具将从液体流路漏泄的液体存储到壳体的内部并将多条液体流路从打印头部一次性拆卸的功能。所以,能够防止从液体流路漏泄的液体流至打印头部,并且能够减少打印头替换时的用户的工作量。

[应用例2]在上述应用例中记载的印刷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壳体具备按照连接于所述歧管配管的所述液体流路的每一条进行分区的分隔部件。

根据本应用例,因为歧管的壳体具备按照液体流路的每一条进行分区的分隔部件,所以能容易地确定发生液体漏泄的液体流路。

[应用例3]在上述应用例中记载的印刷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壳体具备肋作为所述分隔部件,所述肋与所述壳体的侧壁连接而分隔所述壳体的内部。

根据本应用例,壳体具备与壳体的侧壁连接来分隔壳体的内部的肋。因为由歧管的壳体的侧壁和肋划分出每条液体流路的分区,所以从液体流路漏泄的液体存储在分区内。这样,能够确定发生液体漏泄的液体流路。

[应用例4]在上述应用例中记载的印刷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肋的高度比所述侧壁低。

根据本应用例,从液体流路漏泄的液体存储在由歧管的壳体的侧壁和肋划分出的分区内。并且,即使当从液体流路漏泄的液体的量增多,液体从分区溢出时,因为本应用例的肋的高度比壳体的侧壁的高度低,所以液体漏泄不到壳体的外部,而存储到彼此相邻的其他的分区中。这样,即使当漏泄的液体量增加时,也能够防止液体从歧管的壳体漏泄流至打印头部。

[应用例5]在上述应用例中记载的印刷装置中,优选的是,在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吸收所述液体的吸收物。

根据本应用例,因为在歧管的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吸收液体的吸收物,所以在以串行头方式印刷的印刷装置中,能够抑制因打印头部移动时的加减速导致存储在壳体的内部的液体飞散到壳体的外部。另外,因为漏泄的液体被吸收物吸收,由此吸收物被染色,所以能够容易地确定发生液体漏泄的液体流路。

[应用例6]在上述应用例中记载的印刷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壳体具备吸收物作为所述分隔部件,所述吸收物具有狭缝并且吸收所述液体。

根据本应用例,壳体具备具有狭缝并吸收液体的吸收物。因为由歧管的壳体的侧壁和形成于吸收物的狭缝划分出每条液体流路的分区,所以从液体流路漏泄的液体被由狭缝分区的吸收物吸收,分区内的吸收物被染色。这样,能够容易地确定发生液体漏泄的液体流路。

[应用例7]在上述应用例中记载的印刷装置中,优选的是,与所述侧壁相接的部分的所述吸收物的高度比所述侧壁的高度低。

根据本应用例,将与歧管的壳体的侧壁连接的部分的吸收物的高度设置为比侧壁的高度低,由此能够防止被吸收物吸收的液体漏泄到壳体的外部。

[应用例8]在上述应用例中记载的印刷装置中,优选的是,与所述侧壁不相接的部分的所述吸收物的高度比所述侧壁的高度高。

根据本应用例,将与歧管的壳体的侧壁不相接的部分的吸收物的高度设置为比侧壁的高度高,由此能够增加吸收物所能吸收的液体的容积。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说明向打印头部供给液体的液体流路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将歧管连接于打印头部之前的状态的横剖面图。

图4是在图3的a-a线切断的俯视图。

图5是示出将歧管连接于打印头部之后的状态的横剖面图。

图6是示出变形例一的歧管的结构的横剖面图。

图7是在图6的b-b线切断的俯视图。

图8是示出变形例二的歧管的结构的横剖面图。

图9是在图8的c-c线切断的俯视图。

图10是示出变形例三的歧管的结构的横剖面图。

图11是在图10的d-d线切断的俯视图。

图12是示出变形例四的歧管的结构的横剖面图。

图13是在图12的e-e线切断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控制部,10…介质供给部,20…介质输送部,23…输送带,27…干燥单元,30…介质回收部,40…印刷部,41…打印头部,42…喷吐头,43…滑架,50…清洗单元,60…介质紧贴部,70…液体流路,71…液体箱,79…液体配管,80、180、280、380、480…歧管,81…壳体,81a…侧壁,82…歧管配管,84…接头部,95…介质,100…印刷装置,110…阀单元,111…液体导入路,112…液体供给室,113…过滤器,114…阀体,115…压力室,116…液体导出路,119…套管,120…液体喷吐部,121…液体导入路,122…公共液室,123…压力生成室,124…嘴,125…嘴列,185、185a、185b、385、485…吸收物,287、388、488…分区、286…肋,387、487…狭缝。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各图中,为了将各层、各构件设置为能够识别的大小,将各层、各构件的尺寸调整为与实际不同。

另外,在图1、图3及图5中,为了便于说明,图示出彼此正交的x轴、y轴及z轴的3个轴,将图示轴方向的箭头的前端侧设为“+侧”,后端侧设置“-侧”。另外,在下面的说明中,将与x轴平行的方向称为“x轴方向”,与y轴平行的方向称为“y轴方向”,与z轴平行的方向称为“z轴方向”。

(实施方式)

<印刷装置的结构>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简要整体结构的示意图。首先,参考图1对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00的示意结构进行说明。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通过在介质95形成图像等来在介质95进行印染的喷墨式的印刷装置100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印刷装置100具备介质输送部20、介质紧贴部60、印刷部40、干燥单元27及清洗单元50等。并且,具有控制这些各部分的控制部1。印刷装置100的各部分安装在框架部92。

介质输送部20在输送方向(印刷部40中+y轴方向)上输送介质95。介质输送部20具备介质供给部10、输送辊21、输送辊22、输送带23、带旋转辊24、带驱动辊25、输送辊26、输送辊28及介质回收部30。首先,对从介质供给部10至介质回收部30的介质95的输送路径进行说明。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沿重力的方向设为z轴,在印刷部40中介质95输送的方向设为y轴,与z轴和y轴双方正交的介质95的宽度方向设为x轴。

介质供给部10将形成图像的介质95供给至印刷部40侧。例如,可以使用天然纤维、棉、丝、麻、马海毛、羊毛、羊绒、再生纤维、合成纤维、尼龙、聚氨酯、聚脂纤维、由这些混纺构成的纺布或无纺布等作为介质95。也可以在纺布、无纺布上涂覆用于促进着色性和定影性的预处理剂。介质供给部10具有供给轴部11及轴承部12。供给轴部11形成为圆筒状或圆柱状,并设置为能够在圆周方向上旋转。带状介质95在供给轴部11被卷为筒状。供给轴部11能够拆装地安装于轴承部12。这样,预先卷在供给轴部11的状态的介质95能够与供给轴部11一起安装于轴承部12。另外,供给轴部11所保持的介质95的卷绕方向为一个例子,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是由记录面卷在内侧的筒供给介质95的结构。

轴承部12支承着供给轴部11的轴方向的两端,使得供给轴部11能够旋转。介质供给部10具有旋转驱动供给轴部11的旋转驱动部(未图示)。旋转驱动部使供给轴部11在介质95送出的方向上旋转。由控制部1控制旋转驱动部的动作。输送辊21、输送辊22将介质95从介质供给部10转送到输送带23。

输送带23在输送方向(+y轴方向)上输送介质95。输送带23的带状带的两端部连接而形成环状,挂在带旋转辊24和带驱动辊25。输送带23保持在预定张力作用于输送带23的状态下,以便使带旋转辊24和带驱动辊25之间的部分与地面99平行。输送带23的表面(支承面)23a设置有粘着介质95的粘着层29。输送带23支承(保持)由输送辊22供给并通过后述的介质紧贴部60紧贴到粘着层29的介质95。这样,能够将具备伸缩性的织物等作为介质95使用。

带旋转辊24和带驱动辊25支承输送带23的内周面23b。另外,也可以为在带旋转辊24和带驱动辊25之间设置支承输送带23的支承部的结构。

带驱动辊25具有旋转驱动带驱动辊25的马达(未图示)。若带驱动辊25被旋转驱动则输送带23随着带驱动辊25的旋转而旋转,通过输送带23的旋转而带旋转辊24旋转。通过输送带23的旋转,在预定的输送方向(+y轴方向)上输送由输送带23支承的介质95,由后述的印刷部40在介质95形成图像。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输送带23的表面23a与印刷部40相对的一侧(+z轴侧)支承介质95,介质95与输送带23一起从带旋转辊24侧输送到带驱动辊25侧(+y轴方向)。另外,在输送带23的表面23a与清洗单元50相对的一侧(-z轴侧),仅输送带23从带驱动辊25侧向带旋转辊24侧(-y轴方向)移动。另外,虽然说明了输送带23具备使介质95紧贴的粘着层29,但是不限于此。例如,输送带也可以是通过静电使介质吸附到带上的静电吸附式输送带。

输送辊26将形成有图像的介质95从输送带23的粘着层29剥离。输送辊26、输送辊28将介质95从输送带23转送到介质回收部30。

介质回收部30回收由介质输送部20输送的介质95。介质回收部30具有卷绕轴部31和轴承部32。卷绕轴部31形成为圆筒状或圆柱状,并设置为能够在圆周方向上旋转。在卷绕轴部31上带状介质95被卷绕为筒状。卷绕轴部31能够拆装地安装于轴承部32。这样,卷绕于卷绕轴部31的状态的介质95能够与卷绕轴部31一起被取下。

轴承部32支承着卷绕轴部31的轴线方向的两端,使得卷绕轴部31能够旋转。介质回收部30具有旋转驱动卷绕轴部31的旋转驱动部(未图示)。旋转驱动部使卷绕轴部31在介质95卷绕的方向上旋转。由控制部1控制旋转驱动部的动作。另外,图1所示的介质回收部30所保持的介质95的卷的方向为一个例子,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是介质95的记录面卷绕在内侧的结构。

接下来,对沿介质输送部20设置的各部分进行说明。

介质紧贴部60将介质95紧贴到输送带23。介质紧贴部60设置在比印刷部40更靠上流侧(-y轴侧)。介质紧贴部60具有按压辊61、按压辊驱动部62及辊支承部63。按压辊61形成为圆筒状或圆柱状,并设置为能够在圆周方向上旋转。按压辊61以其轴线方向与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式配置,以便在沿输送方向的方向上旋转。辊支承部63隔着输送带23设置在与按压辊61相对的输送带23的内周面23b侧。

按压辊驱动部62将按压辊61向垂直方向的下方侧(-z轴侧)按压并且使按压辊61向输送方向(+x轴方向)及与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x轴方向)移动。叠加在输送带23的介质95在按压辊61和辊支承部63之间被按压到输送带23。这样,可以使介质95牢固地粘着到设置在输送带23的表面的23a的粘着层29,能够防止输送带23上的介质95浮起的发生。

印刷部40配置在输送带23的配置位置的上方(+z轴侧),并在载置于输送带23的表面23a的介质95进行印刷。印刷部40具备向介质95喷吐多种液体的打印头部41、安装有打印头部41的滑架43及滑架输送部93等,所述滑架输送部93在与输送方向正交的介质95的宽度方向(x轴方向)上移动滑架43。本实施方式的打印头部41例如由多个喷吐头42构成,所述多个喷吐头42喷吐黄色、青色、品红色、黑色等液体,各种液体由后述的液体箱71(参考图2)经由液体流路70和歧管80供给到各喷吐头42。

滑架输送部93使打印头部41与滑架43一起沿x轴方向往返移动。滑架输送部93设置在输送带23的上方(+z轴方向侧),具有沿x轴方向延伸的一对导轨93a、导轨93b等。导轨93a、导轨93b支承滑架43。由导轨93a、导轨93b沿x轴方向引导滑架43,在能够在x轴方向上往返移动的状态下由导轨93a、导轨93b支承滑架43。

滑架输送部93具备未图示的移动机构及动力源。例如,可以采用组合了滚珠螺杆和滚珠螺母的机构、直线导轨机构等作为移动机构。并且,在滑架输送部93设置有马达(未图示)作为用于使滑架43沿x轴方向移动的动力源。可以采用步进马达、伺服马达、线性马达等各种马达作为马达。若通过控制部1的控制驱动马达,则打印头部41和滑架43一起沿x轴方向往返移动。

控制部1通过交替重复主扫描和副扫描来在介质95形成图像等,所述主扫描为控制部1控制滑架输送部93和打印头部41从各喷吐头42喷吐液体并且移动打印头部41(滑架43),所述副扫描为控制部1控制介质输送部20在输送方向上输送介质95。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作为打印头部41例示了安装于往返移动的滑架43并在介质95的宽度方向(x轴方向)上移动并且喷吐液体的串行头式,但是也可以是在介质95的宽度方向上延伸固定排列的并行头式。

干燥单元27设置在输送辊26和输送辊28之间。干燥单元27对喷吐在介质95的液体进行干燥,干燥单元27例如包含ir加热器,通过驱动ir加热器,能够在短时间内干燥喷吐在介质95的液体。这样,能够将形成有图像等的带状介质95卷绕于卷绕轴部31。

清洗单元50清洗输送带23。清洗单元50由清洗部51、按压部52及移动部53构成。移动部53能够沿地面99整体移动清洗单元50来将其固定在预定的位置。清洗单元50配置在y轴方向上带旋转辊24和带驱动辊25之间。

按压部52例如是由气压缸56和球轴套57构成的升降装置,能够将安装在其上部的清洗部51移动到清洗位置和退避位置。清洗位置是清洗辊58和刮板55与输送带23抵接的位置。退避位置是清洗辊58和刮板55与输送带23分开的位置。清洗部51在清洗位置上从下方(-z轴方向)开始清洗输送带23的表面(支承面)23a。另外,图1示出了将清洗部51上升配置到清洗位置的情况。

清洗部51具有清洗槽54、清洗辊58及刮片55。清洗槽54是存储清洗液的槽,清洗液用于清洗粘附在输送带23的表面23a的液体和异物,清洗辊58和刮片55设置在清洗槽54的内侧。例如,可以使用水、水溶性溶剂(酒精水溶液等)作为清洗液,也可以根据需要添加表面活性剂、消泡剂。

清洗辊58的下侧(-z轴侧)浸渍在存储在清洗槽54中的清洗液中。若清洗辊58在清洗位置旋转,清洗液供给到输送带23的表面23a,并且清洗辊58和输送带23滑动。这样,粘附在输送带23的液体、作为介质95的织物的纤维等被清洗辊58清除。

例如可以用硅橡胶等柔性材料形成刮板55。刮板55设置在输送带23的移动方向上比清洗辊58更靠下流侧处。输送带23和刮板55滑动,由此将残留在输送带23的表面23a上的清洗液清除。

<液体流路的结构>

图2是说明向打印头部供给液体的液体流路的示意图。接下来,参考图2对液体流路的结构进行说明。

液体流路70向打印头部41供给液体。另外,在印刷装置100中安装有与从打印头部41喷吐出的液体的种类对应的流路数的液体流路70。因为各流路的液体流路70是相同的结构,所以图2中示出1条流路的液体流路70。

液体流路70连接在容纳液体的液体箱71和歧管80之间,将液体从液体箱71经由歧管80供给至喷吐头42,所述歧管汇集多条流路的液体流路70并使多条流路的液体流路70连接于打印头部41。另外,液体箱71既可以是在安装在印刷装置100的状态下能够通过未图示的注入孔注入液体的结构,也可以是将匣状的液体箱71能够拆装地安装于印刷装置100的结构。

在液体流路70从液体箱71侧到歧管80侧设置有泵72、过滤器73、排气部74、开关阀75、副箱76、泵77及开关阀78。并且,液体箱71、歧管80及上述各部分之间由管状液体配管79连接。

泵72、泵77具有使液体流动的功能,开关阀75、开关阀78具有限制液体流动的功能。液体流路70是如下结构:打开开关阀75、开关阀78,驱动泵72、泵77,由此能够使液体从液体箱71侧向喷吐头42侧流动。

过滤器73用于捕捉液体中的异物等,设置为可替换。这样,即使在因过滤器73大量捕捉异物等而导致液体流路70中的液体流动恶化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替换过滤器73来改善这种情况。

排气部74例如具备形成液体流路70的一部分的圆筒状的中空纤维膜74a和为了排气而对液体流路70的液体进行减压的减压机构等。减压机构具备容纳中空纤维膜74a的减压室74b、能够对减压室74b减压的泵(未图示)等。而且,若该泵对减压室74b减压,则中空纤维膜74a的外侧的空间被减压,溶于中空纤维膜74a的内侧的液体中的气体被吸到中空纤维膜74a的外侧,由此使中空纤维膜74a的内侧的液体排气。

副箱76在保持室76b中具有保持袋76a,接收从液体箱71供给的液体且能够保持该液体,同时具备作为能够向喷吐头42供给液体的液体保持部的功能。副箱76具有压缩保持袋76a的加压部(未图示);容纳在保持袋76a内的液体由加压部和泵77加压,进而加压供给至喷吐头42。另外,通过关闭开关阀75能够在从副箱76向喷吐头42供给液体并且补给液体箱71的液体、或进行替换液体箱71等作业。

喷吐头42具有经由歧管80连接于液体流路70的阀单元110和喷吐液体的液体喷吐部120。

阀单元110调整供给至液体喷吐部120的液体的流动压,以使液体从液体喷吐部120的嘴124中稳定喷吐出来。

阀单元110具有液体导入路111、液体供给室112、设置在液体供给室112内的过滤器113、阀体114、压力室115及液体导出路116。从液体流路70加压供给的液体经由液体导入路111、液体供给室112、阀体114、压力室115、液体导出路116供给至液体喷吐部120。

液体在加压的状态下从液体导入路111供给至液体供给室112。阀体114配置在液体供给室112和压力室115之间,对液体供给室112和压力室115之间的流路进行开关。

在印刷动作中,压力室115的压力随着液体的消耗降低,由此阀体114微开阀并且液体逐渐从液体供给室112补给给压力室115。通过阀体114的开闭,将液体供给室112内的液体的压力变化限制在某个一定的范围内,与压力室115内的液体的压力变化无关。所以,即使在比阀体114更靠上流侧处发生压力变化,比阀体114更靠下流侧处也不会受其影响。因此,将作用于阀单元110中的压力室115内的液体的压力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来调整供给至液体喷吐部120的液体的流动压。

换言之,在非印刷时,液体不会从液体喷吐部120的嘴124漏出,在印刷时,阀单元110以对供给至嘴124的液体施加负压的方式调整供给至液体喷吐部120的液体的压力,以使液体从嘴124中适当地喷射出。

液体喷吐部120具有液体导入路121、公共液室122、压力生成室123及嘴124等。

液体从阀体110经由液体导入路121供给至公共液室122。另外,在公共液室122中设置有与多个嘴124一对一地对应的多个压力生成室123。公共液室122是多个压力生成室123共用的液体室,嘴124经由压力生成室123与公共液室122连通。另外,多个嘴124形成沿介质95的输送方向(y轴方向)排列的嘴列125。

压力生成室123中安装有使压力室123的体积膨胀、收缩的致动器(未图示)。若压力生成室123膨胀,则液体从公共液室122向压力生成室123内填充。并且,若压力生成室123收缩,则压力生成室123内的液体从与压力生成室123连通的嘴124中喷吐出。例如,可以采用利用压电体的逆压电效应的压电致动器、利用静电的静电致动器等作为致动器。另外,也可以是使用发热体产生泡来喷吐液体的机构。

接下来,对歧管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3是示出将歧管连接于打印头部之前的状态的横剖面图。图4是在图3的a-a线切断的俯视图。图5是示出将歧管连接于打印头部之后的状态的横剖面图。参考图3~图5对歧管80的结构进行说明。

歧管80具有呈有底无盖的箱形形状的壳体81和贯穿壳体的底壁并从底壁的2个方向(±z轴方向)突出的歧管配管82。在本实施方式的歧管80设置有排列为2行4列的8根歧管配管82。即,印刷装置100具有与8种液体对应的8条流路的液体流路70和打印头部41。所述头41由与8种液体对应的8个阀单元110及与喷吐8种液体的8列嘴列125对应的8个液体喷吐部120构成。打印头部41既可以设置为一体式,也可以是组合多个喷吐头42的头单元。

液体流路70连接于歧管80的壳体81的内部。详细而言,各条液体流路70的液体配管79通过连接配管和配管的接头部84连接于从壳体81的底壁在+z轴方向上突出的各歧管配管82的前端。换言之,8条流路的液体流路70通过8根歧管配管82以汇集的方式连接于壳体81的内部。在即使因印刷装置100的长期使用而老化等,液体从液体流路70的液体配管79、接头部84漏泄的情况下,如图5所示,漏泄的液体存储到歧管80的壳体81的内部。这样,可以防止漏泄的液体流至打印头部41而导致打印头部41损伤。

另外,从底壁向-z轴方向突出的各个歧管配管82的前端连接于各阀单元110的液体导入路111,所述阀单元110具备能插拔歧管配管82的套管119。这样,歧管80能够将8条流路的液体流路70从打印头部41上拆卸下来及安装到打印头部41。即,因为多条液体流路70连接于设置在歧管80的歧管配管82,所以,通过将歧管80从打印头部41上拆卸下来及安装到打印头部41,能够将多条液体流路70集中从打印头部41上拔下及插到打印头部41。这样,打印头部41(喷吐头42)发生故障时,因为不需要单独拆装多条液体流路70,所以能够减少用户进行的打印头替换的工作量。另外,也可以设置为通过调整歧管配管82和套管119的形状或者接触状态以便能够一键拆装的结构。这里所说的一键指的是仅通过1次操作就能够将歧管80从打印头部41拆卸下来或安装到打印头部41。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说明了在介质95进行印染的喷头式印刷装置100应用本发明的例子,但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通过液体流路70(管)将液体供给至喷吐液体的打印头部41(喷吐头42)的喷墨式印刷装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例示了阀单元110包含在喷吐头42内的结构,但是也可以是阀单元110包含在歧管80侧的结构。

另外,液体流路70的流路条数及歧管配管82的数量、配置为一个例子,并不局限于此。

如上所述,通过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00能够得到如下效果。

印刷装置100具有汇集多条液体流路70并将多条液体流路70连接于打印头部41的歧管80。多条液体流路70连接于呈有底无盖的箱形形状的壳体81的内部。即使在液体从液体流路70的液体配管79、接头部84漏泄的情况下,漏泄的液体存储在歧管80的壳体81的内部。这样,能够防止漏泄的液体流至打印头部41,而导致打印头部41受损伤。

另外,歧管80设置为能够将多条液体流路70从打印头部41拆卸下来及安装到打印头部41。这样,打印头部41(喷吐头42)发生故障时,因为不需要单独拆装多条液体流路70,所以能够减少用户进行的打印头替换的工作量。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施加各种变更、改良等。以下对变形例进行说明。

变形例一

图6是示出变形例一的歧管的结构的横剖面图。图7是在图6的b-b线切断的俯视图。接下来,参考图6和图7对歧管180的结构进行说明。另外,对与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部位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重复说明。

歧管180的壳体81的内部设置有吸收液体的吸收物185。从液体流路70漏泄的液体被该吸收物185吸收。例如,可以用废纸、聚氨酯形成的多孔材料作为吸收物185。这样,能够抑制因打印头部41由于主扫描而移动时的加减速导致存储在歧管180的壳体81的内部的液体飞散到壳体81的外部。另外,因为吸收物185被漏泄的液体染色,所以能够确定发生液体漏泄的液体流路70。另外,吸收物185能够通过未图示的切口等替换到壳体81。

如图6所示,吸收物185中与壳体81的侧壁81a连接的部分的吸收物185b的高度比侧壁81a的高度低。这样,可以防止由吸收物185吸收的液体沿着歧管180的侧壁81a漏泄到壳体81的外部。

吸收物185中不与壳体81的侧壁81a相接的部分的吸收物185a的高度比侧壁81a的高度高。这样,能够增加吸收物185能够吸收的液体的容积。

变形例二

图8是示出变形例二的歧管的结构的横剖面图。图9是在图8的c-c线切断的俯视图。接下来,参考图8和图9对歧管280的结构进行说明。另外,对与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部位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重复说明。

歧管280的壳体81的内部被各条与歧管280连接的液体流路70分区。在本变形例中,由歧管280的壳体81的侧壁81a和将壳体81的内部分隔成格子状的肋286划分出分区287。如图9所示,由侧壁81a和肋286将液体配管79所连接的8条各歧管配管82的周围分区而划分。这样,因为从液体流路70漏泄的液体存储在各分区287内,所以即使在液体从多条液体流路70漏泄的情况下,也能够确定发生液体漏泄的液体流路70。

如图8所示,肋286的高度比壳体81的侧壁81a的高度低。即使在从液体流路70漏泄的液体的量增多,并且液体从由侧壁81a和肋286划分出的分区287中溢出的情况下,因为本变形例的肋286的高度比侧壁81a的高度低,所以液体漏泄不到壳体81的外部,而存储到彼此相邻的其他的分区287。这样,即使在漏泄的液体的量增加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液体从歧管280的壳体81漏泄而流至打印头部41。

另外,也可以在由侧壁81a和肋286分隔的各分区287内设置在变形例一中说明的吸收物。

变形例三

图10是示出变形例三的歧管的结构的横剖面图。图11是在图10的d-d线切断的俯视图。接下来,参考图10和图11对歧管380的结构进行说明。另外,对与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部位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重复说明。

歧管380的壳体81的内部被各条与歧管380连接的液体流路70分区。在本变形例中,由壳体81的侧壁81a和在吸收物385形成的狭缝387来划分出分区388。详细而言,如图11所示,在壳体81的内部设置有将液体配管79所连接的8条各歧管配管82之间分隔的壁状的吸收物385。壁状的吸收物385设置有将壁在厚度方向分成两半的间隙即狭缝387,由该狭缝387和侧壁81a将各歧管配管82的周围分区而划分。

换言之,液体配管79所连接的8条各歧管配管82的周围由侧壁81a和沿划分出分区388的狭缝387设置的吸收物385包围。这样,因为从液体流路70漏泄的液体被分区388内的吸收物385吸收,进而使该吸收物385染色,所以即使在液体从多条液体流路70漏泄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确定发生液体漏泄的液体流路70。

另外,本变形例的吸收物385与在变形例一中说明的吸收物一样,由多孔材料形成为与侧壁81a连接的部分的高度低于侧壁81a的高度并且不与侧壁81a连接的部分的高度高于侧壁81a的高度。

变形例四

图12是示出变形例四的歧管的结构的横剖面图。图13是在图12的e-e线切断的俯视图。接下来,参考图12和图13对歧管480的结构进行说明。另外,对与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部位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重复说明。

在歧管480的壳体81的内部设置有吸收液体的吸收物485。并且,在吸收物485设置有分隔液体配管79所连接的8条各歧管配管82之间的狭缝487。由该狭缝487和壳体81的侧壁81a将各歧管配管82的周围分区而划分。这样,因为从液体流路70漏泄的液体被分区488内的吸收物485吸收,进而使该吸收物485染色,所以即使在液体从多条液体流路70漏泄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确定发生液体漏泄的液体流路70。

另外,本变形例的吸收物485与在变形例一中说明的吸收物相同,由多孔材料形成为与侧壁81a连接的部分的高度低于侧壁81a的高度并且不与侧壁81a连接的部分的高度高于侧壁81a的高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