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12117发布日期:2019-04-16 22:43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印刷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印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印刷装置。



背景技术:

印刷机是一种把着墨面压在媒体面(如纸和布料)的机械装置,以此来成像。印刷机在工业生产或者办公等领域均应用广泛。目前的印刷机很少有专门对印刷头进行清洗的装置,造成印刷效果不好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公开号为CN105070538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印刷机,通过在滑板上设置的固定槽和清洁槽,使印刷头能够交替处于固定槽和清洁槽中,从而实现在印刷过程中及时地对印刷头进行清洁。

上述技术方案虽然解决了印刷头的清洁问题,但是该技术方案中印刷件的转移是依靠气泵完成的,气泵的气口朝向固定槽以将印刷件吹入收集器中,此种方式需要对风力的大小以及印刷件距离收集器的距离进行严格的把控,否则印刷件很难在气泵的作用下被吹入收集器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印刷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印刷件转移方式复杂且难以控制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方案为:印刷装置,包括机架、加工台和位于加工台上方的印刷单元,印刷单元包括液压缸以及与液压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的印刷头,液压缸固定在机架上,加工台上沿加工台的长度方向设有通槽;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传送单元,传送单元包括第一横杆、第一竖杆、转轴、传送带、棘轮、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传送带的末端转动连接有向下倾斜的斜板,斜板的下方设有收集框;第一横杆的两端分别与液压缸的活塞杆和第一竖杆固定连接,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转动连接在通槽内,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通过传送带传动连接,传送带与加工台平齐;棘轮与主动齿轮固定连接在转轴上,第一竖杆上铰接有与棘轮啮合的棘爪,第一竖杆上固定有使棘爪仅能向上摆的限位块。

本基础方案的工作原理在于:将待印刷的印刷件依次放在传送带上,启动液压缸,液压缸的活塞杆向下移动,带动印刷头向下移动。同时,由于第一横杆的两端分别与液压缸的活塞杆和第一竖杆固定连接,液压缸的活塞杆会通过第一横杆带动第一竖杆向下运动,由于棘爪铰接在第一竖杆上,棘爪从棘轮表面滑过,不会带动棘爪旋转,棘爪也不会带动转轴和主动齿轮旋转,因此传送带未传动。印刷头向下运动,对其正下方的待印刷件进行印刷。

印刷完成之后,驱动液压缸的活塞杆向上移动,液压缸的活塞杆带动印刷头和第一横杆向上运动,第一横杆带动第一竖杆向上运动。由于第一竖杆上固定有使棘爪仅能向上摆的限位块,因此棘爪在随第一竖杆向上运动的过程中会带动棘轮旋转,由于棘轮与主动齿轮均与转轴固定连接,棘轮会通过转轴带动主动齿轮旋转。由于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通过传送带传动连接,传送带会在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带动下移动,从而将传送带上待印刷的印刷件依次运送到印刷头下方,将印刷完成的印刷件朝斜板方向运送,在印刷件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印刷件会沿斜板的倾斜方向向下滑落,最终滑落到收集框中进行收集。

本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①本装置仅通过液压缸驱动活塞杆移动即可实现了对待印刷件的传送和印刷,不需要另设驱动装置,节约了成本,也使各部件间配合得更好。②传送单元不断地传送待加工件至印刷单元,印刷效率高,能够适应大规模的工业生产。③传送单元能够将印刷完成的印刷件运送到收集框中,不需要人工进行拿取,实现了自动化。④棘轮棘爪机构的设计,使待印刷件间歇的运送到印刷头的下方,实现了运送与印刷的配合。

进一步,还包括位于加工台上方的烘干单元,印刷单元和烘干单元依次朝传送带的运输方向分布,烘干单元包括第二横杆、第二竖杆、叶片和竖直设置的驱动件,第二横杆与液压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驱动件转动连接在机架上,驱动件表面设有封闭的曲线凸起,曲线凸起上开有滑槽,第二横杆滑动连接在滑槽内;第二竖杆的两端分别与驱动件的下端和叶片固定连接。

活塞杆上下移动的过程中,会带动第二横杆上下移动,由于第二横杆滑动连接在曲线凸起的滑槽内,并且驱动件转动连接在机架上,因此机架限制了驱动件的运动,驱动件仅能在第二横杆的带动下旋转。由于叶片通过第二竖杆与驱动件连接,第二竖杆和叶片会在驱动件的带动下旋转,叶片旋转,加快了叶片下方的空气流动,加快了印刷件表面墨汁的干燥,在收集过程中不会刮花印刷件表面的墨迹。

进一步,还包括加热罩和加热丝,加热罩固定在机架上,加热罩下端设有开口,加热罩与驱动件的下端转动连接,叶片位于加热罩内,加热罩的四周设有加热丝,加热丝与电源电连接。加热丝对空气进行了加热,热空气加快了对印刷件表面墨汁的干燥,在收集过程中不会刮花印刷件表面的墨迹。

进一步,所述加热罩为圆锥形结构,且大径端朝下。圆锥形的结构能够对大面积的印刷件进行干燥,使热空气能够最大程度地流向印刷件。与方形结构的加热罩相比,圆锥形结构的加热罩的制作原料更少,从而节约了资源。

进一步,所述收集框底部设有缓冲材料层。印刷件从斜板滑落,具有较大的冲力,缓冲材料层的设计,避免了印刷件与收集框直接碰撞,防止印刷件在碰撞过程中发生毁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印刷装置的纵向剖视图;

图2是图1的传送单元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1至2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加工台1、液压缸2、印刷头3、第一横杆4、第一竖杆5、转轴6、棘轮7、棘爪8、主动齿轮9、从动齿轮10、斜板11、收集框12、限位块13、第二横杆14、第二竖杆15、叶片16、加热罩17、加热丝18、圆柱体19、曲线凸起20。

如图1、图2所示,印刷装置,包括机架、加工台1、传送单元以及位于加工台1上方的印刷单元和烘干单元,印刷单元位于烘干单元的左侧,印刷单元包括液压缸2以及与液压缸2的活塞杆下端固定连接的印刷头3,液压缸2固定在机架上,加工台1上沿加工台1的长度方向设有通槽。

传送单元包括第一横杆4、第一竖杆5、转轴6、传送带、棘轮7、主动齿轮9和从动齿轮10,传送带的末端转动连接有向右下方向倾斜的斜板11,斜板11的下方设有收集框12,收集框12底部设有海绵层。第一横杆4的两端分别与液压缸2的活塞杆的一侧和第一竖杆5的上端固定连接,主动齿轮9和从动齿轮10转动连接在通槽内,主动齿轮9和从动齿轮10通过传送带传动连接,传送带与加工台1平齐。棘轮7与主动齿轮9固定连接在转轴6上,第一竖杆5上铰接有与棘轮7啮合的棘爪8,第一竖杆5上固定有使棘爪8仅能向上摆的限位块13,限位块13位于棘爪8下方且与棘爪8接触。

烘干单元包括第二横杆14、第二竖杆15、叶片16、加热罩17、加热丝18和竖直设置的圆柱体19,第二横杆14的左端与液压缸2的活塞杆的右侧固定连接,圆柱体19转动连接在机架上,圆柱体19表面设有封闭的曲线凸起20,曲线凸起20上开有滑槽,第二横杆14滑动连接在滑槽内,第二竖杆15的两端分别与圆柱体19的下端和叶片16固定连接。加热罩17与圆柱体19的下端转动连接,叶片16位于加热罩17内,加热罩17固定在机架上,加热罩17的四周设有加热丝18,加热丝18与电源电连接,加热罩17为圆锥形结构,且大径端朝下,大径端设有开口。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将待印刷的印刷件依次放在传送带上,启动液压缸2,打开电源,液压缸2的活塞杆向下移动,带动印刷头3向下移动。同时,由于第一横杆4的两端分别与液压缸2的活塞杆和第一竖杆5固定连接,液压缸2的活塞杆会通过第一横杆4带动第一竖杆5向下运动,由于棘爪8铰接在第一竖杆5上,棘爪8从棘轮7表面滑过,不会带动棘爪8旋转,棘爪8也不会带动转轴6和主动齿轮9旋转,因此传送带未传动。印刷头3向下运动,对其正下方的待印刷件进行印刷。

印刷完成之后,驱动液压缸2的活塞杆向上移动,液压缸2的活塞杆带动印刷头3、第一横杆4、和第二横杆14向上运动,第一横杆4带动第一竖杆5向上运动。由于第一竖杆5上固定有使棘爪8仅能向上摆的限位块13,因此棘爪8在随第一竖杆5向上运动的过程中会带动棘轮7旋转,由于棘轮7与主动齿轮9均与转轴6固定连接,棘轮7会通过转轴6带动主动齿轮9旋转。由于主动齿轮9和从动齿轮10通过传送带传动连接,传送带会在主动齿轮9和从动齿轮10的带动下移动,从而将传送带上待印刷的印刷件依次运送到印刷头3下方,将印刷完成的印刷件朝斜板11方向运送。

同时,活塞杆上下移动的过程中,会带动第二横杆14上下移动,由于第二横杆14滑动连接在曲线凸起20的滑槽内,并且圆柱体19转动连接在机架上,因此机架限制了圆柱体19的运动,圆柱体19仅能在第二横杆14的带动下旋转。由于叶片16通过第二竖杆15与圆柱体19连接,第二竖杆15和叶片16会在圆柱体19的带动下旋转,叶片16旋转,加快了叶片16下方的空气流动,加快了印刷件表面墨汁的干燥,在收集过程中不会刮花印刷件表面的墨迹。

当印刷完成的印刷件被随传送带运送至传送带末端时,印刷件会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沿斜板11的倾斜方向向下滑落,最终滑落到收集框12中进行收集。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