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46376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特别是涉及改善复位不良的等离 子体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等离子体显示装置作为大画面的薄型电视机而普及。特别是,近
年来对应全高清画质(Full High Vision)的薄型电视机受到关注。
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面板驱动,由对单元的壁电荷的状态进行复 位的复位期间、扫描显示电极将显示图像写入单元的地址期间、和使 在地址期间被写入的单元中发生多次维持放电进行高亮度发光的维持 期间构成。并且,显示一个图像的场期间由多个子场构成,各子场具 有复位期间和地址期间以及维持期间。使各子场的维持期间中的维持 放电次数不同,通过组合点亮的子场,在一个场期间中进行多灰度等 级显示。
在上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中提出,为了在复位期间中将已点亮 的单元的壁电荷状态复位并调整壁电荷量而对显示电极施加钝波脉冲 (或者斜(ramp)波形脉冲,以下同样)使其发生微小放电的方案。 例如,特开2003-15602号公报、特开2003-157043号公报、特开 2003-302931号公报、特开2004-4513号公报、特开2000-267625号公 报中所记载。
在这些专利文献中记载有,在复位期间中,对与显示电极中扫描 电极对应的Y电极施加正极性的钝波脉冲,在此之后施加负极性的钝 波脉冲。
如上所述,在复位期间中构成显示电极的Y电极和X电极之间施 加正极性的钝波脉冲,将单元的X、 Y电极和地址电极上的壁电荷状 态复位,进一步对Y电极和X电极之间施加负极性的钝波脉冲,将壁 电荷量调整到最适当的量。通过将各电极上的壁电荷量调整到最适当
6的量,在后续的地址期间中,仅在点亮对象的单元中能够使得在地址 电极和Y电极之间发生地址放电,并且也能够使得在X、 Y电极间发 生放电。并且,在维持期间中,当对Y、 X电极间施加规定次数的维
持脉冲时,通过地址放电X、 Y电极上的壁电荷生成的点亮单元中发
生维持放电。因此,使在复位期间发生理想的放电能够求得使各电极 上的壁电荷的量为最适当。
但是,在等离子体显示装置中,各子场的维持放电次数不同,而 且以显示负荷率的变化为起因为了控制消耗电力维持放电次数被可变 控制。因此,在各子场中,在维持期间结束的时刻的单元的壁电荷的 状态未必变成相同的状态。特别是,在维持放电次数少的子场中,单 元壁电荷状态维持不稳定的状态维持期间结束。像这样在维持期间结 束时刻的单元的壁电荷状态在每个子场中不同,所以如果使复位期间 中的各电极的驱动电压波形共通化,则在某子场中发生理想的复位放 电,在其他的子场中发生复位不良。

发明内容
在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进行所希望的复位驱动控制的等离子 体显示装置。
第一方面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其具有多个第 一以及第二显示电极和与上述第一、第二显示电极交叉的多个地址电 极;驱动上述第一、第二显示电极和地址电极的电极驱动电路;和控 制上述电极驱动电路的驱动控制电路。并且,上述驱动控制电路进行 下述控制,S卩,在各子场中有选择地点亮单元的地址驱动控制、使得 在点亮单元中发生维持放电的维持驱动控制、和对上述第一显示电极 施加钝波脉冲电压对电极上的电荷进行复位的复位驱动控制,上述驱 动控制电路,在维持放电次数是第一次数的第一子场的上述复位驱动 控制中,与上述维持放电次数比上述第一次数多的第二次数的第二子 场相比,增大上述第一和第二电极间电压或者减小上述第一和地址电 极间电压。
在维持放电次数少的第一次数的情况下,由于维持驱动结束时的 地址电极上的电荷残留,所以以使第一和第二电极间电压比第一和地址电极间电压相对大的方式进行控制,能够准确地使第一和第二电极 间的微弱放电发生。
在上述第一方面中,在优选的方式中,上述驱动控制电路,在上 述维持放电次数比上述第二次数多的第三次数的第三子场的上述复位 驱动控制中,与上述第二子场相比,增大上述第一和第二电极间电压 或者增大上述第一和地址电极间电压。
在维持放电次数比较多的第三次数的情况下,由于复位驱动中第 一和第二电极上的电荷漏电,所以优选使上述第一和第二电极间电压 增大从而增加两电极上的电荷量。而且,在第三次数的情况下,由于 地址电极上的电荷极少,所以优选使第一和地址电极间电压增大从而 促使两电极间的复位放电发生。
在上述第一方面中,在优选的方式中,上述驱动控制电路,在上 述维持放电次数比上述第二次数多的第三次数的第三子场中,与上述 第二子场相比,延长上述维持驱动控制的结束和复位驱动控制的开始 之间的时间。
在维持放电次数比较多的第三次数的情况下,由于成为易于放电 的状态复位驱动中第一和第二电极上的电荷漏电,所以通过延长维持 驱动控制的结束和复位驱动控制的开始之间的时间,能够控制电荷的 漏电。
在上述第一方面中,在优选的方式中,上述驱动控制电路,在上 述维持放电次数比上述第二次数多的第三次数的第三子场的上述复位 驱动控制中,与上述第二子场相比,升高最后的维持脉冲的电压。
在维持放电次数比较多的第三次数的情况下,由于复位驱动中第 一和第二电极上的电荷漏电,所以优选增大最后的维持脉冲电压从而 增加第一和第二电极上的电荷量。
在上述第一方面中,在优选的方式中,上述驱动控制电路,在第 一子场的上述复位驱动控制中,在最后的维持脉冲为第一电压的情况 下,与该最后的维持脉冲比上述第一电压小的第二电压的情况相比, 增大上述第一和地址电极间的电压或者减小第一和第二电极间电压。
在上述第一方面中,在优选的方式中,上述驱动控制电路,在第 二子场的上述复位驱动控制中,在最后的维持脉冲为第一电压的情况下,与该最后的维持脉冲比上述第一电压小的第二电压的情况相比, 增大上述第一和地址电极间的电压或者减小第一和第二电极间电压。
第二方面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其具有多个第 一以及第二显示电极和与上述第一、第二显示电极交叉的多个地址电 极;驱动上述第一、第二显示电极和地址电极的电极驱动电路;和控 制上述电极驱动电路的驱动控制电路。并且,上述驱动控制电路进行 下述控制,g卩,在各子场中有选择地点亮单元的地址驱动控制、使得 在点亮单元中发生维持放电的维持驱动控制、和对上述第一显示电极 施加钝波脉冲电压对电极上的电荷进行复位的复位驱动控制。上述驱 动控制电路,还具有控制数据ROM,该控制数据ROM将具有上述地 址驱动控制和维持驱动控制和与该维持驱动控制对应的复位驱动控制 的数据的多个子场驱动控制数据、与多种维持驱动控制对应存储。上 述驱动控制电路,基于具有与各子场的发光亮度对应的维持驱动控制 的子场驱动控制数据进行上述子场的驱动控制。
依据上述第二方面,驱动控制电路能够容易地进行子场的驱动控 制。或者,能够减少子场驱动控制的数据量。
在上述第二方面中,在优选的方式中,上述驱动控制电路,根据 显示负荷率,基于相同子场驱动控制数据进行不同的子场的驱动控制。
依据上述发明,能够对应于维持放电次数进行优选的复位驱动控制。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面板结构图。 图2是表示图1的面板的截面图。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电极驱动电路的结 构图。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面板驱动的图。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子场的驱动电压波形的图。 图6是表示与图5的驱动电压波形对应的3电极上的壁电荷状态 的状态图。
图7是表示维持期间中的三个电极上的壁电荷状态的图。
9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复位驱动电压波形的改良例的图。
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基本对策(A-l) (B-l)的复位驱动电压
波形的图。
图10是表示(B)维持放电次数比较少的第二次数的情况下(例 如20Nsus》10),复位驱动电压波形的微调整(B-2)的图。
图11是表示(B)维持放电次数比较少的第二次数的情况下(例 如20〉Nsus^10),复位驱动电压波形的微调整(B-2)的图。
图12是表示(A)维持放电次数极少的第一次数的情况下(例如 NsUS=0 3),复位驱动电压波形的微调整(A-2)的图。
图13是表示(A)维持放电次数极少的第一次数的情况下(例如 Nsus=0 3),复位驱动电压波形的微调整(A-2)的图。
图14是表示(C)维持放电次数相对较多的第三次数的情况下(例 如Nsus》20),复位驱动电压波形的基本对策的图。
图15是表示(C)维持放电次数相对较多的第三次数的情况下(例 如Nsus^20),复位驱动电压波形的基本对策的图。
图16是表示(C)维持放电次数相对较多的第三次数的情况下(例 如Nsus^20),复为驱动电压波形的基本对策(C-l)的图。
图17是表示驱动本实施方式的面板的控制电路和Y电极驱动电路 和X电极驱动电路的图。
图1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负荷率和子场的控制数据的关系的图。
图1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另一驱动电压波形的例子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依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的 技术范围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方式,而是权利要求的范围中所记载的 内容和与此等同的内容所涉及的技术。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面板的结构图。等 离子体显示面板IO是前面基板11与背面基板16夹着放电空间而配置。 在前面基板11上配置有多对X电极和Y电极,上述X电极是由透明 电极12和重叠于其上的金属总线电极13构成,上述Y电极是由透明电极14和重叠于其上的金属总线电极15构成,这些X、 Y电极被电
介质层IFa覆盖。 一对X、 Y电极构成一对显示电极。
另外,在背面基板16中,具有多个地址电极17、配置在地址电极 17之间的隔壁18、设置在地址电极17和隔壁18上的荧光体层19R、 19G、 19B。荧光体层19R、 19G、 19B被当在放电空间发生放电时生 成的紫外线激励分别发出红、绿、蓝的光。这些发光通过前面基板11 的透明电极12、 14射出到前面侧。
在图1中,隔壁18沿着地址电极形成为条纹状,但是也可以以包 围单元区域的方式形成为格子状。
图2为图1的面板的截面图。是沿着图1的地址电极17的截面图, 被标注与图1同样的引用号码。也就是说,在前面基板ll上,形成有 由透明电极12和金属总线电极13构成的X电极、由透明电极14和金 属总线电极15构成的Y电极、以及覆盖它们的电介质层IFa,并且, 在电介质层IFa上配置有由MgO构成的保护膜21、和单结晶的MgO 粒子22。保护膜21的MgO是通过蒸镀法或者溅射法形成的多结晶体, 与此相对MgO粒子22为单结晶体。
在背面基板16上,形成有地址电极17、覆盖地址电极17的电介 质层IFb、和荧光体层19。在图2中没有表示出隔壁18。
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电极驱动电路的结构图。 图中表示面板10与前面基板11和背面基板16重叠的状态,沿水平方 向延伸的X电极Xl Xm与Y电极Yl Ym交互地配置,并配置有 沿垂直方向延伸的地址电极Al An。
电极驱动电路包括,驱动X电极的X电极驱动电路30、驱动Y 电极的Y电极驱动电路32、驱动地址电极的地址电极驱动电路35和 对这些驱动电路30、 32、 35供给控制信号控制各驱动电路的驱动动作 的控制电路36。 X电极驱动电路30具有对全部的X电极施加共通的 驱动脉冲的X侧共通驱动电路31, X侧共通驱动电路31对X电极施 加复位脉冲、地址电压、维持脉冲。另外,Y电极驱动电路32具有对 Y电极Yl Ym依次施加扫描脉冲的扫描驱动电路33、和对Y电极施 加复位脉冲和维持脉冲的Y侧共通驱动电路34。
控制电路36输入水平同步信号Hsync、垂直同步信号Vsync和同步时钟CLK和模拟或者数字的图像信号Video,将为了驱动面板10所 需要的驱动控制信号30S、 32S、 35S供给到各个驱动电路30、 32、 35。 向地址电极驱动电路的控制信号35S,也包括与图像信号对应在每个子 场生成的显示数据。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面板驱动的图。在 面板驱动中, 一个场FL具有多个例如10个子场SF1 SF10,各字长 SF1 SF10具有地址期间Tadd和维持期间Tsus和复位期间Trst。 一个 帧图像在一次的垂直扫描中显示的渐进的(progressive)驱动的情况, 场FL和帧为相同的。另一方面, 一个帧图像在两次的垂直扫描中显示 的隔行(interlace)驱动的情况,两个场FL与一个帧对应。无论哪种 情况,一次的场FL与由垂直同步信号Vsync划分的垂直同步期间对应, 是用于在面板显示一个图像的期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各子场由地址期间Tadd、维持期间Tsus和复位 期间Trst构成,各子场的复位期间中的复位驱动电压波形,与紧接其 之前的维持期间中的维持放电次数或维持脉冲的电压值和波形等对 应,以成为最恰当的方式进行控制。由此,能够使复位驱动电压波形 与其子场内的维持期间中的维持控制对应进行固定的设定,与维持控 制对应能够使理想的复位放电发生。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复位不良的 发生,甚至消除复位不良。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子场的驱动电压波形的图。图5的电 压驱动波形是多种子场中代表性的子场的驱动电压波形的一个例子。 在图5中表示Y电极、X电极、地址电极各自的驱动电压波形。如上 所述, 一个子场SF的X、 Y电极和地址电极的驱动控制,具有最初的 地址期间Tadd、接下来的维持期间Tsus、最后的复位期间Trst的驱动 控制。由此,图5的驱动电压波形的地址期间Tadd的开始时,各单元 成为紧接着之前的子场的复位期间的驱动控制结束的状态。
图6表示与图5的驱动电压波形对应的3电极上的壁电荷状态的 状态图。在图6中表示,当地址期间Tadd结束时,当两个维持放电 Tsusl、 Tsus2结束时,在两个复位放电Trstp、 Trstn结束时的各自的壁 电荷状态。分别与地址电极Al对应表示两对的显示电极XI、 Yl和 X2、 Y2,这些电极上的壁电荷的极性为正和负,电荷量分别以椭圆的
12大小表示。
以下,参照图5、图6说明代表性的子场中的驱动动作。首先,在
最初的地址期间Tadd开始时,成为紧接着之前的子场中的复位驱动结 束的状态。例如是图6的第二复位放电Trstn结束的状态,在地址电极 Al上为正电荷形成适当的量的状态,在Y电极上正电荷、在X电极 上负电荷存在被调整后的量。
接下来,在地址期间Tadd中,X侧共通驱动电路将X电极驱动为 电压+Vx, Y的扫描驱动电路对Y电极依次施加负的扫描脉冲Pscan, 并且与此同步地址电极驱动电路对与显示数据对应的写入对象的单元 的地址电极施加地址电压Va。如图6所示,在Y电极的负电压-Vy和 地址电极的正的地址电压Va,加上基于Y电极上的负的电荷和地址电 极上的正的电荷的电压,施加在地址电极和Y电极间(AY间),在AY 间发生地址放电。与该AY之间的地址放电感应,在X电极和Y电极 (XY电极间)也发生放电。其结果是,当地址期间Tadd结束时,在 进行写入的单元中,如图6的Tadd所示,Y电极上的正电荷、X电极 上的负电荷、地址电极上的负电荷分别形成。特别是,X、 Y电极上的 电荷量被控制为当之后的维持脉冲被施加时发生放电的程度。接下来, 在维持期间Tsus中,地址电极驱动电路将地址电极维持为OV (接地), Y侧、X侧共通驱动电路对Y电极和X电极将在电压+Vs、 -Vs之间变 化的维持脉冲Psus以逆极性施加。其结果是,在X、 Y电极间交替地 施加2Vs的维持脉冲电压。如图6的Tsusl中所示,通过第奇数个的 维持脉冲的施加,如箭头所示从Y电极向X电极发生维持放电。其结 果是,X、 Y电极上的电荷的极性反转。并且,如Tsus2所示,通过第 偶数个的维持脉冲的施加,如箭头所示从X电极向Y电极发生维持放 电。其结果是,X、 Y电极上的电荷的极性还原。
在上述的维持期间中,由于地址电极被维持在X、 Y电极的施加 电压的中间值的接地电压,所以在地址期间结束时在地址电极上即使 存在负电荷,在AY间或者AX间也不会发生放电。但是,通过重复维 持放电,地址电极上的负的电荷被放出到放电空间,逐渐减少。
最后,在复位期间Trst中,通过Y侧、X侧共通驱动电路,对Y 电极施加正极性的钝波脉冲RPyl,对X电极施加负极性的钝波脉冲PRxl,第一复位放电Trstp (参照图6)发生。进一步,对Y电极施加 负极性的钝波脉冲RPy2,对X电极施加正极性的矩形脉冲RPx2,第 二复位放电Trstn (参照图6)发生。
在第一复位放电Trstp中,首先对Y电极施加正电压的同时对X 电极施加从接地电压至电压-Vx逐渐降低的电压,进一步,将X电极 维持在负电压-Vx并对Y电极施加逐渐增加直至到达电压+Vyp为止的 电压。也就是说,分别对Y电极施加正的钝波脉冲RPyl,对X电极 施加负的钝波脉冲RPxl。由此,X、 Y之间的施加电压从零开始逐渐 增加,在点亮的单元的Y、 X电极之间从Y电极向X电极方向重复发 生微弱放电。进一步,当X、 Y之间的施加电压增加时,没有点亮的 单元的Y、 X之间也重复发生微弱放电。但是,在到达电压+Vyp不高 的情况下,仅在点亮的单元发生微弱放电,在非点亮的单元不发生微 弱放电。
进一步,在第一复位放电Trstp中,对Y电极和地址电极间也施加 逐渐增加的电压,从Y电极向地址电极的方向发生微弱放电。通过第 一复位放电Trstp,在Y电极和X电极负电荷与正电荷形成某种程度充 分的量,地址电极上的负电荷被除去。但是,也存在在地址电极上仅 有一点正电荷或负电荷的情况,理想的是优选除去地址电极上的电荷。
接下来,在第二复位放电Trstn中,通过Y侧、X侧共通驱动电路, 对X电极施加正极性的矩形脉冲RPx2、对Y电极施加负极性的钝波 脉冲RPy2。由此,在X、 Y电极间被施加逐渐增加的逆极性的电压, 通过在该电压上加上由第一复位放电生成的X、 Y电极上的正、负电 荷,从X电极向Y电极的方向重复发生微弱放电。其结果是,X、 Y 电极上的正、负电荷的量逐渐减少,被调整为适当的电荷量。该被调 整的电荷量变成为与X电极的脉冲RPxl的电压和被施加在Y电极的 负极性的钝波脉冲RPy2的到达电压-Vyn对应的量。
在第一复位放电中的Y电极的钝波脉冲RPyl的到达电压+Vyp高 的情况下,在点亮单元和非点亮单元两者在X、 Y电极上分别形成充 分量的正、负电荷,通过第二复位放电被调整为适当的电荷量。另一 方面,在第一复位放电中的Y电极的钝波脉冲RPyl的到达电压+Vyp 不高的情况下,仅在点亮单元在X、 Y电极上形成充分量的正、负电
14荷,通过第二复位放电被调整为适当的量。非点亮的单元,由于地址 放电和维持放电都不发生,所以维持在最初实施的全部单元复位放电 结束时的状态,保持最适当的电荷量。并且,在不实施第一复位放电
的情况下,点亮单元是在奇数侧的维持放点后的状态(图6的Tsusl) 下维持期间结束,由于在X、 Y电极上分别形成充分量的正、负电荷, 所以通过第二复位放电将这些电荷调整为最适当的量。
图7是表示维持期间中的3个电极上的壁电荷状态的示意图。图7 中,对应于维持脉冲数Nsus,表示出维持期间结束时的三个电极上的 壁电荷状态。作为一个例子,当维持脉冲数Nsus^的情况下,Nsus-lO。
如图6所示,地址期间Tadd结束时的点亮单元的壁电荷状态是分 别在Y电荷上形成正电荷、在X电极上形成负电荷、在地址电极上形 成负电荷的状态。在维持驱动下,将地址电极维持在中间电位的接地 电平,对X、 Y电极间交替施加维持脉冲。由此,使X、 Y电极上的 壁电荷的极性交替反转。但是,在维持放电次数少的期间在地址电极 上存在负电荷为不稳定的状态。
如图7所示,当维持脉冲数Nsu『1的情况下,在最初的维持放电 Tsus 1中从Y电极向X电极的方向发生强放电,接下来的维持放电Tsus2 中从X电极向Y电极的方向发生强放电。这时,虽然地址电极被维持 在接地电平,但是由于有负的壁电荷残留,所以在地址电极与Y或者 X电极间也发生放电成为不稳定的状态。也就是说,在地址期间之后 维持放电的次数少的状况下,在地址电极上存在有负的壁电荷。因此, 在显示亮度非常小的子场中,由于维持放电次数非常小,所以当维持 期间结束时,成为在X、 Y电极上分别形成负、正电荷,在地址电极 上形成负电荷的状态。
但是,维持脉冲数大约为Nsus=10时,通过X、 Y电极间的强放 电的重复,地址电极上的壁电荷量被吸引到放电空间而减少,如图7 所示,在一部分单元(X2、 Y2间的单元)中为残留微少量的负壁电荷 的程度。当维持脉冲数超过该程度时,图7的NsuS=10的状态稳定地 再现。也就是说,在维持放电次数充分多的子场中,当维持期间结束 时,在X、 Y电极上分别形成负、正电荷,在地址电极上形成为几乎 没有电荷或者仅有极少量的电荷的状态。
15如上所述,在维持放电次数比较少的子场中,依存于其维持放电次数,维持期间结束时的壁电荷状态不同。尤其是,地址电极上的负的壁电荷量发生不同。通过该壁电荷状态的不同,当通过同样的复位驱动电压波形进行复位驱动时,在某子场中发生理想的复位放电,在其他的子场中发生复位不良。
例如,Nsus^10的子场,在多种子场中以比较高的频率发生,但是与该Nsus^lO的子场对应,设定复位驱动电压波形时,在维持放电次数比其少的子场中发生复位不良。相反,对应于维持放电次数少的子场设定复位驱动电压波形时,在维持放电次数多的子场中发生复位不良。
尤其是,存在根据面板的显示负荷率或温度状态,动态地控制各子场的维持脉冲数的情况,在预先设定的复位驱动电压波形也要考虑复位不良的发生。
在此,所谓理想的复位放电是如上所述,在第一复位放电中,控制地重复在X、 Y电极间的微少放电使得在X、 Y电极上分别积蓄某程度的正、负电荷,同时,在地址电极和Y电极之间也多少使微少放电发生而除去地址电极上的负的壁电荷,在第二复位放电中,调整X、Y电极上的电荷量。也就是说,在第一复位放电中,必须主要使在X、Y电极间的微弱放电发生,但是,在A、 Y电极间不能说完全没有放电。由此,对应于维持期间结束时的三个电极上的壁电荷状态,通过使施加在两个电极上的复位电压的平衡最优化,需要准确地使上述的理想的复位放电发生。
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复位驱动电压波形的改良的例子的图。在图9 15中,表示出对应于各个情况的复位驱动电压波形。首先,参照图8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复位驱动电压波形的改良的大致情况,参照图9 图15说明各个波形。
在图8的表中,左端一栏中维持期间结束时,也就是紧接着复位之前的壁电荷状态分为3种情况分别表示,(A)是维持放电次数非常少的第一次数的情况(例如Nsus-0 3), (B)是维持放电次数比较少的第二次数的情况(例如20Nsus》10), (C)是维持放电次数比较多的第三次数的情况(例如NSUS^20)。另夕卜,在右侧一栏中表示复位驱
动电压波形的改良,分为基本对策(A-l) (B-l) (C-l)和微调整(A-2)(B-2) (C-2)。另外,第一、第二、第三次数为次数按顺序变大的关系。
首先,(A) NsuS=0 3这样的维持放电次数非常少的情况下,如图7所说明那样,在X、 Y电极上分别形成负、正壁电荷,并且在地址电极A上也形成负的壁电荷。 一般地,在前面基板上形成的X、 Y电极间对钝波脉冲的施加做出应答易于发生微弱的面放电(微弱放电),与此相对,在前面基板和背面基板上形成的X电极和地址电极间或者Y电极和地址电极间易于发生强的相对放电(强放电)。因此,该地址电极上在存在负电荷的壁电荷状态下对Y电极施加正极性的钝波脉冲RPyl时,以地址电极上的负电荷和Y电极上的正电荷为起因,AY电极间比XY电极间先放电,而且有发生强放电40的情况。
一旦在AY电极间发生强放电40时,地址电极上形成正电荷,在Y电极上形成负电荷,成为在X、 Y电极上都形成负电荷的状态时,在X、 Y电极间已经不发生微弱放电,引发复位不良。如果成为这种状态,则在之后的地址期间不会在YX电极间发生地址放电,在维持期间也不会发生放电。
或者存在一旦在AY电极间发生强放电时,跟着该强放电的发生在X、 Y之间也发生强放电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在X、 Y电极上分别形成正、负电荷,通过地址放电进行写入的状态时,电荷的极性相反,但电荷量相同。因此,在后续的维持期间中,即使预定非点亮的单元也发生维持放电。这意味着剩余点亮。
在此,如(A) Nsu^0 3那样的维持放电次数非常少的情况下,作为基本的对策,如(A-l)所示,需要使在AY电极间的强放电不发生而控制发生XY电极间的弱放电。具体的是,在第一复位放电中,减弱AY电极间的电压,增强XY电极间的电压。为了增强XY电极间的电压,优选使对X电极施加的电压-Vx更深(更高的负电压)。另外,为了减弱AY电极间的电压,优选升高地址电极的电压VA。
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基本对策(A-l) (B-l)的复位驱动电压
17波形的图。在基本对策(A-l) NSU『0 3中,是维持放电次数非常少
的情况,使第一复位放电中的X电极侧的复位脉冲RPxl的电压-Vx如箭头50那样更深(更高的负电压)。在此,实线表示维持放电次数Nsus为20次以上等通常的子场中的复位脉冲电压,虚线表示Nsus二0 3中的复位脉冲电压-Vx。通过使X电极的电压-Vx为更高的负电压,能够强化Y电极和X电极间的电压。另外,使第一复位放电中的地址电极的电压如箭头52那样成为高电压。g卩,如虚线所示使地址电极的电压从接地电压变成正电压。由此,能够减弱地址电极和Y电极之间的电压。
通过进行上述箭头50、 52的两者或者任意一方,在第一复位放电中,能够准确地使XY电极间的微弱放电发生,抑制AY电极间的强放电的发生。
接下来,如基本对策(B-l) 2ONsus^l0那样维持放电次数比较少的情况下,在维持期间结束时刻,地址电极上的负的壁电荷大部分消失,在X、Y电极上分别形成负、正的壁电荷。在该状态下,与(A-1)的维持放电次数非常少的情况比较,因为地址电极上的负的壁电荷量少,所以在AY电极间发生强放电的可能性少。由此,在第一复位放电中,在XY电极间大多发生微弱放电。但是,由于地址电极上的负电荷的量少,所以AY电极间的复位放电难以发生。由于存在地址电极上剩余有负的壁电荷的情况,所以优选的是第一复位放电中AY电极间也发生放电除去负的壁电荷,优选用于此的对策。
在此,在基本对策(B-l)中,进行强化AY电极间的电压、或者减弱XY电极间的电压中的任一方或者两者。具体而言,如图9所示,使第一复位放电中的X电极侧的复位脉冲RPxl的电压-Vx比箭头54所示浅(更低的负电压)。或者使第一复位放电中的Y电极侧的复位脉冲RPyl的到达电压+Vyp比箭头56所示高。进一步使第一复位放电中的地址电极的电压VA比箭头58所示低。在此,实线表示维持放电次数Nsus=0 3等非常少的子场中的复位脉冲电压,虚线表示20>Nsus》10中的复位脉冲电压-Vx。
通过进行使X电极的电压-Vx更浅(更低的负电压),使Y电极的到达电压+Vyp更高,使地址电极的电压VA更低中的某一个或者将它
18们组合进行,能够使AY电极间的电压比XY电极间电压强,相反能够使Y电极和X电极间的电压相对地变弱。例如,通过使X电极的电压-Vx更浅(更低的负电压)的同时使Y电极的到达电压+Vyp更高,能够不改变XY电极间的电压,而增强AY电极间的电压。另外,即使仅使地址电极的电压VA更低,也能够获得同样的效果。相反,通过使X电极的电压-Vx更浅(更低的负电压),能够减弱XY电极间的电压。当仅使Y电极的到达电压+Vyp增高,由于同时使AY电极间和XY电极间被强化,所以不优选。
接下来,关于在(A)维持放电次数是非常少的第一次数的情况(例如Nsus=0 3),禾卩(B)维持放电次数比较少的第二次数的情况(例如20>NsuS》10)中的微调整的方法进行说明。对应于维持次数非常少的情况(A)、和维持次数比较少但是比上述(A)多的情况(B),说明增强或减弱XY电极间电压和AY电极间电压。但是,在维持期间中除了重复被施加的相同的维持脉冲(以下称作重复维持脉冲)以外,例如还进行最初的高电压的维持脉冲或脉冲宽度宽的维持脉冲的施加,或者最后的高电压或者低电压的维持脉冲的施加。或者是进行使唯一的维持脉冲的上升变缓。像这样,存在基于规定的理由使重复维持脉冲和其它的维持脉冲(以下称作特定维持脉冲)各不相同的情况。也就是说,即使在相同的子场中为相同的维持放电次数,也存在特定维持脉冲不同的情况。
在该情况下,如前所述,根据维持放电次数进行基本对策(A-l)(B-l),并且优选对已实施过各个基本对策的复位驱动电压波形对应于特定维持脉冲进行微调整。
图10、图11是表示(B)维持放电次数比较少的第二次数的情况(例如20〉Nsus》10)中,复位驱动电压波形的微调整(B-2)的示意图。参照图8的微调整(B-2)的说明进行说明。
在图IO所示的驱动电压波形中,在维持期间Tsus中,重复维持脉冲Psus、和期间开始和结束时的特定维持脉冲Pssl、 Pss2依次以逆极性被施加在X、 Y电极。特定维持脉冲Pssl作为一个例子为比重复维持脉冲Psus的电压高的电压。作为另一例子也可以是脉冲宽度变宽。
1并且,特定维持脉冲Pss2作为一个例子为比重复维持脉冲PSUS的电压
高的电压(参照箭头60)。通过施加该特定维持脉冲Pss2,维持期间结 束时的X、 Y电极上的壁电荷量与以通常的重复维持脉冲Psus结束时
的情况比较,仅仅增加一点。
在此,作为微调整,优选进行稍微增强AY电极间的电压、或者稍 微减弱XY电极间的电压,或者进行这两者。g卩,在第一复位放电中, 进行使X电极的第一复位脉冲RPxl的电压按照箭头62所示那样稍微 地变浅(低负电压),或者进行使地址电极的电压VA按照箭头64所示 那样稍微地变低,或者进行这两者。由此,能够使AY电极间的电压比 XY电极间的电压相对增强,能够实现主要使XY电极间的微弱放电发 生,同时AY电极间的复位放电也发生的理想的复位放电。
在图11所示的驱动电压波形中,与图10同样地,在维持期间Tsus 中,被施加重复维持脉冲Psus、和特定维持脉冲Pssl、 Pss2。并且, 使期间结束时的特定维持脉冲Pss2的电压比重复维持脉冲Pss低(参 照箭头68)。通过降低该特定维持脉冲Pss2的电压,最后的维持放电 规模变小,维持期间结束时的X、 Y电极上的壁电荷量与以通常的重 复维持脉冲Psus结束的情况相比较,仅仅减小一点。
在此,作为微调整,优选进行微量减弱AY电极间的电压、或者微 量增强XY电极间的电压,或者进行这两者。即,在第一复位放电中, 进行使X电极的第一复位脉冲RPxl的电压按照箭头70所示那样微量 地变深(高负电压),或者进行使地址电极的电压VA微量地变高,或 者进行这两者。由此,能够使XY电极间的电压比AY电极间的电压相 对增强,能够实现主要使XY电极间的微弱放电发生,同时AY电极间 的复位放电也发生的理想的复位放电。
图12、图13是表示(A)维持放电次数极少的第一次数的情况(例 如Nsu^0 3)中,复位驱动电压波形的微调整(A-2)的示意图。参 照图8的微调整(A-2)的说明进行说明。
在图12所示的驱动电压波形中,在维持期间Tsus中, 一个重复维 持脉冲Psus、和期间开始时的特定维持脉冲Pssl以逆极性被施加在X、 Y电极。并且,为了子场的微小的亮度调整,例如,为了比将维持放 电次数增大一次小的亮度增加,而进行使重复维持脉冲Psus的电压比
20通常高的调整(参照箭头60)。在该情况下,即使维持放电次数Nsu^2, 由于维持脉冲Psus的电压变高,所以维持期间结束时的X、 Y电极上
的壁电荷量与通常的维持脉冲比较稍微增加。
在此,作为微调整,优选进行微量增强AY电极间的电压、或者微 量减弱XY电极间的电压,或者进行这两者。即,在第一复位放电中, 进行使X电极的第一复位脉冲RPxl的电压按照箭头62所示那样微量 地变浅(低负电压),或者进行使地址电极的电压VA按照箭头64所示 那样微量地变低,或者进行这两者。由此,能够使AY电极间的电压比 XY电极间的电压相对增强,能够实现主要使XY电极间的微弱放电发 生,同时AY电极间的复位放电也发生的理想的复位放电。当然该微调 整,是在基于基本对策(A-l)设计复位驱动电压波形的基础上进行。
在图13所示的驱动波形中,与图12相反,进行使重复维持脉冲 Psus的电压比通常低的操作(参照箭头68)。由此能够实现微小的亮度 调整。在该情况下,即使维持放电次数Nsus-2,由于维持脉冲Psus的 电压变低,因而维持期间结束时的X、 Y电极上的壁电荷量稍微减少。
另外,虽然没有图示,即使维持脉冲Psus的电压与通常相同通过 使其上升的倾斜变平缓,能够分散并使放电发生维持放电规模减小, 并使亮度降低。在该情况下,维持期间结束时的X、 Y电极上的壁电 荷量与通常的维持脉冲比较稍微减小。
在此,作为微调整,优选进行微量减弱AY电极间的电压、或者微 量增强XY电极间的电压,或者进行这两者。即,在第一复位放电中, 进行使X电极的第一复位脉冲RPxl的电压按照箭头70所示那样微量 地变深(高负电压),或者进行使地址电极的电压VA微量地变高,或 者进行这两者。由此,能够使XY电极间的电压比AY电极间的电压相 对增强,能够实现主要使XY电极间的微弱放电发生,同时AY电极间 的复位放电也发生的理想的复位放电。该微调整也是在基于基本对策 (A-l)设计波形的基础上进行。
图14、图15、图16是表示(C)维持放电次数相对多的第三次数 的情况(例如Nsus^20)中,复位驱动电压波形的基本对策(C-l)。 参照图8的基本对策(C-l)进行说明。
重复维持脉冲Psus数超过20那样的相对地维持放电次数多的子场
21的情况下,由于放电次数的增大面板的温度暂时地上升,成为易于发
生放电的状态。另一方面,在复位期间Trst中,在第二复位放电中, 成为对Y电极施加负极性的脉冲RPy2,对X电极施加与地址时相同 的电压的脉冲RPx2,对地址电极不施加地址脉冲Va的状态。在该状 态下,与地址期间Tadd中的半选择单元(对扫描电极的Y电极施加扫 描脉冲,对地址电极不施加地址脉冲Va的状态)相同。而且,可知在 半选择单元中,X、 Y电极上的壁电荷向放电空间漏电电荷量减少。
由于上述维持放电次数多而引起面板温度上升,由此,第二复位 放电中的半选择单元状态下电荷漏电增大,X、 Y电极上的壁电荷量减 少。S卩,如图14 16的上部所示,虚线那样的壁电荷按照实线的方式 减少。像这样X、 Y电极上的壁电荷量的减少,引发在地址期间中应 该点亮的单元中不发生点亮的现象(误熄灭)。在此,优选在维持放电 次数相对多的子场中,使复位后的X、 Y电极上的壁电荷量不减少。
在图14中,驱动电压波形的重复维持脉冲Psus的次数变得比较多。 在该情况下的对策是在第一复位放电中强化XY电极间的电压,具体 而言是使施加在X电极上的第一复位脉冲RPxl的电压-Vx更深(更高 的负电压)(参照箭头72)。由此,能够使在第一复位放电中形成的X、 Y电极上的壁电荷的量增大,能够弥补在第二复位放电中的半选择状 态下的电荷漏电造成的壁电荷量的减少。
进一步,在维持放电次数比较多的情况下,如图8的(C)所示, 地址电极上的负的壁电荷的量变得更少。因此,能够预测在第一复位 放电中AY电极间的复位放电变得难以发生。作为该对策,优选强化在 第一复位放电中AY电极间的电压。具体而言,如图14所示,被施加 在Y电极的第一复位脉冲RPyl的到达电压+Vyp变得更高(参照箭头 74)。
在图15中驱动电压波形的重复维持脉冲Psus的次数也变得比较 多。该情况下的对策是,在维持期间Tsus的结束和复位期间Trst的开 始之间,设定规定长度的时间tl。通过该间隔时间tl的存在,能够确 认第二复位放电中的电荷漏电被抑制。该理由并未明确,推测由于间 隔时间tl而使得面板温度降低。
在图16中驱动电压波形的重复维持脉冲Psus的次数也变得比较多。该情况下的对策是,使重复维持脉冲Psus的最后的脉冲的电压比 其他的脉冲的电压高(参照箭头72)。通过这样做,最后的维持放电的 规模变大,X、 Y电极上的壁电荷量相应地增加。由此,最后的第一复
位放电中的放电规模变大,因此能够使X、 Y电极上的壁电荷量增大,
能够弥补第二复位放电时的电荷漏电引起的电荷量的减少。
如以上所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子场内的维持期间中的维 持放电次数,分别设定复位驱动电压波形。例如,在维持次数非常少
的第一次数的情况下,设定为减弱AY电极间电压的波形,在维持次数 比第一次数多在与全部子场的关系中维持次数比较少的第三次数的情 况下,设为增强AY电极间电压的波形,在维持次数比第二次数多在与 全部子场的关系中维持次数比较多的第三次数的情况下,增强XY电 极间电压、增强AY电极间电压,在维持期间和复位期间之间设置间隔 时间,或者升高最后的维持脉冲电压。这样,根据子场内的维持次数 定制固定的复位驱动电压波形,由此能够准确地实现理想的复位放电。
图1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驱动面板的控制电路和Y驱动电路和 X驱动电路的示意图。图3所示的Y电极驱动电路32具有扫描驱动电 路33和Y侧共通驱动电路34, X电极驱动电路30具有X侧共通驱动 电路31,控制电路36对这些驱动电路提供控制信号。
在图17中,扫描驱动电路33由分别对各Y电极Y1 Y4施加扫 描脉冲的扫描驱动电路33-l 33-4构成。另外,Y侧共通驱动电路34 共通地设置在多个Y电极Y1 Y4,在此生成的维持驱动电压波形和 复位驱动电压波形通过各扫描驱动电路被施加在各Y电极上。
并且,控制电路36由控制信号发生电路341和控制信号ROM342 构成。并且,控制信号ROM342存储有与多种的子场对应的控制数据 Dl Dn。各控制数据Dl Dn由地址控制数据ADD、维持控制数据 SUSl SUSn、复位控制数据RSTl RSTn构成。此处的特征在于,与 多种的子场对应的控制数据Dl Dn具有与各个维持控制数据SUS1 SUSn固定地对应的复位控制数据RST1 RSTn。维持控制数据SUS1 SUSn,各个重复维持脉冲的个数不同,并且,特定维持脉冲的波形不 同。而且,分别对应的复位控制数据,成为与维持驱动电压波形对应 发生理想的复位放电的控制数据。控制信号发生电路361,在面板的驱动控制中,针对每个子场进行
应该读取具有哪个维持控制数据的控制数据Dl Dn的控制。并且, 如果被选择的控制数据被读取,则与其维持驱动电压波形对应的理想 的复位控制数据被读取。由此,与子场内的复位驱动电压波形和维持 驱动电压波形没有一对一对应的情况比较,能够减少控制信号ROM内 的控制数据的容量。
图17的各驱动电路的具体的电路图例如在特开平9-97034号公报 (1997年4月8日公开),US专利第5, 654, 728号等中记载。在这 些专利公报中记载的驱动电路,通过引用引入本申请说明书中公开。
图1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负荷率和子场的控制数据的关系的 图。在图18中,关于发光亮度依次变大的子场SF1、 SF2、 SF3、
SFn表示两种配置例(A)、 (B)。并且,在各例(A)、 (B)中,表示 出显示负荷率小、中、大各自的子场的控制数据的例子。子场SF1、 2、 3的亮度比率为1: 2: 4,基于维持控制数据SUS1、 2、 3、 4、 5的亮
度比率为1: 2: 4: 8: 16。并且,在显示负荷率小的情况下,场内整 体的维持放电数Nsus被控制得最大,在显示负荷率为中、大的情况下, 维持放电数Nsus被控制为中、最小。
在本实施方式中,各子场的驱动控制数据由地址控制数据ADD、 维持控制数据SUSm、和复位控制数据RSTm (m=l、 2、……n)构成。 也就是说,对应于应该发光的亮度设定维持控制数据SUSm,与其维持 控制数据SUSm对应设定复位控制数据RSTm。由此,在显示控制中 如果决定各子场中应该生成的发光亮度,选择与此对应的子场的控制 数据从ROM中读取即可。
在图18 (A)中,子场按照SF1、 SF2、 SF3的顺序配置。显示负 荷率为中(Nsus也为中)的情况下,相对于子场SF1 3,分别选择维 持控制数据SUS2、 3、 4。显示负荷率为最小(Nsus最大)的情况下, 和显示负荷率最大(Nsus最小)的情况下,相对于子场SF1 3,分别 选择维持控制数据SUS3、 4、 5, SUS1、 2、 3。图中,虚线表示控制 数据以复位控制数据、地址控制数据、维持控制数据的顺序构成的情 况。虚线80和82的控制数据,相对于相同维持控制数据SUS4具有相 同复位控制数据RST3。这是由于子场按照SF1、 SF2、 SF3的顺序配置。
在图18 (B)中,子场按照SF1、 SF3、 SF2的顺序配置。但是, 显示负荷率最小、中、最大与在各子场SF1、 2、 3被选择的维持控制 数据SUSm的关系与图18 (A)相同。像这样,子场按照SF1、 SF3、 SF2的顺序配置时,虚线84、 86的控制数据,相对于相同维持SUS4 具有不同的复位控制数据RST5、 RST2。像这样,即使在相同亮度控 制的子场中,子场的控制数据不同,驱动控制复杂化或者控制数据量 增大。
如上所述,依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对应于维持控制选择复位控制, 所以在不同的子场SF2、 SF3中,选择相同维持驱动控制(例如SUS4) 的情况下,选择相同复位控制(例如RST4)。由此,子场的驱动控制 简单化而且控制数据量变少。
图1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另一驱动电压波形的例子的图。在图5、 图9 16所示的驱动电压波形中,是维持脉冲以接地(OV)为中心在 正电压Vs和负电压-Vs之间振动的脉冲波形。与此相对,在图18的驱 动电压波形中,维持脉冲Psus的波形是在接地(OV)和正的电压Vs 之间振荡的脉冲波形。与此相对应,复位时的X电极的第一复位脉冲 RPxl、第二复位脉冲RPx2都成为正电压,不会成为负的电源电压。 但是,仅有Y电极的第二复位脉冲RPy2与扫描脉冲-Vy成为负极性的 电压脉冲。即使这样的驱动电压波形,也能够适用与上述等同的基本 对策(A-l) (B-l) (C-l)和微调整(A-2) (B-2)。
2权利要求
1、一种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包括显示面板,其具有多个第一以及第二显示电极和与所述第一、第二显示电极交叉的多个地址电极;驱动所述第一、第二显示电极和地址电极的电极驱动电路;和控制所述电极驱动电路的驱动控制电路,所述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控制电路进行下述控制,即,在各子场中有选择地点亮单元的地址驱动控制、使得在点亮单元中发生维持放电的维持驱动控制、和对所述第一显示电极施加钝波脉冲电压对电极上的电荷进行复位的复位驱动控制,所述驱动控制电路,在维持放电次数是第一次数的第一子场的所述复位驱动控制中,与所述维持放电次数比所述第一次数多的第二次数的第二子场相比,增大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极间电压或者减小所述第一和地址电极间电压。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控制电路,在所述维持放电次数比所述第二次数多的第三次数的第三子场的所述复位驱动控制中,与所述第二子场相比,增大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极间电压或者增大所述第一和地址电极间电压。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控制电路,在所述维持放电次数比所述第二次数多的第三次数的第三子场中,与所述第二子场相比,延长所述维持驱动控制的结束和复位驱动控制的开始之间的时间。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控制电路,在所述维持放电次数比所述第二次数多的第三次数的第三子场的所述复位驱动控制中,与所述第二子场相比,升高最后的维持脉冲的电压。
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控制电路,在第一子场的所述复位驱动控制中,在最后的维持脉冲为第一电压的情况下,与该最后的维持脉冲比所述第一电压小的第二电压的情况相比,增大所述第一和地址电极间的电压或者减小第一和第二电极间电压。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控制电路,在第二子场的所述复位驱动控制中,在最后的维持脉冲为第一电压的情况下,与该最后的维持脉冲比所述第一电压小的第二电压的情况相比,增大所述第一和地址电极间的电压或者减小第一和第二电极间电压。
7、 一种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包括显示面板,其具有多个第一以及第二显示电极和与所述第一、第二显示电极交叉的多个地址电极;驱动所述第一、第二显示电极和地址电极的电极驱动电路;和控制所述电极驱动电路的驱动控制电路,所述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控制电路进行下述控制,即,在各子场中有选择地点亮单元的地址驱动控制、使得在点亮单元中发生维持放电的维持驱动控制、和对所述第一显示电极施加钝波脉冲电压对电极上的电荷进行复位的复位驱动控制,所述驱动控制电路,在维持放电次数是第三次数的第三子场的复位驱动控制中,与所述维持放电次数比所述第三次数少的第二次数的第二子场相比,增大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极间电压或者增大所述第一和地址电极间电压。
8、 一种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其具有多个第一以及第二显示电极和与所述第一、第二显示电极交叉的多个地址电极;驱动所述第一、第二显示电极和地址电极的电极驱动电路;和控制所述电极驱动电路的驱动控制电路,所述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控制电路进行下述控制,即,在各子场中有选择地点亮单元的地址驱动控制、使得在点亮单元中发生维持放电的维持驱动控制、和对所述第一显示电极施加钝波脉冲电压对电极上的电荷进行复位的复位驱动控制,所述驱动控制电路,在维持放电次数是第三次数的第三子场中,与所述维持放电次数比所述第三次数少的第二次数的第二子场相比,进行延长所述维持驱动控制的结束和复位驱动控制的开始之间的时间的复位驱动控制。
9、 一种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其具有多个第一以及第二显示电极和与所述第一、第二显示电极交叉的多个地址电极;驱动所述第一、第二显示电极和地址电极的电极驱动电路;和控制所述电极驱动电路的驱动控制电路,所述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控制电路进行下述控制,即,在各子场中有选择地点亮单元的地址驱动控制、使得在点亮单元中发生维持放电的维持驱动控制、和对所述第一显示电极施加钝波脉冲电压对电极上的电荷进行复位的复位驱动控制,所述驱动控制电路,在维持放电次数是第三次数的第三子场中,与所述维持放电次数比所述第三次数少的第二次数的第二子场相比,升高最后的维持脉冲的电压。
10、 一种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其具有多个第一以及第二显示电极和与所述第一、第二显示电极交叉的多个地址电极;驱动所述第一、第二显示电极和地址电极的电极驱动电路;和控制所述电极驱动电路的驱动控制电路,所述等离子体显示装置4的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控制电路进行下述控制,即,在各子场中有选择地点亮 单元的地址驱动控制、使得在点亮单元中发生维持放电的维持驱动控 制、和对所述第一显示电极施加钝波脉冲电压对电极上的电荷进行复 位的复位驱动控制,所述驱动控制电路,还具有控制数据ROM,该控制数据ROM将具有所述地址驱动控制和维持驱动控制和与该维持驱动控制对应的复 位驱动控制的数据的多个子场驱动控制数据与多种维持驱动控制相对 应地存储,所述驱动控制电路,基于子场驱动控制数据进行所述子场的驱动 控制,所述子场驱动控制数据具有与各子场的发光亮度对应的维持驱 动控制。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控制电路,对应于显示负荷率,基于相同的子场驱动控 制数据进行不同子场的驱动控制。
1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控制电路,在所述复位驱动控制中,进行第一复位驱动和第二复位驱动,所述第一复位驱动一边以第一电压驱动所述第二电 极一边对所述第一电极施加正极性的钝波脉冲,所述第二复位驱动一 边以第二电压驱动所述第二电极一边对所述第一电极施加负极性的钝 波脉冲。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包括具有多个X、Y显示电极和与其交叉的多个地址电极的显示面板、驱动X、Y显示电极和地址电极的电极驱动电路、和控制它们的驱动控制电路。并且,驱动控制电路进行在各子场中有选择地点亮单元的地址驱动控制、使在点亮单元中发生维持放电的维持驱动控制、和对Y显示电极施加钝波脉冲电压对电极上的电荷进行复位的复位驱动控制。并且,驱动控制电路进行与维持放电次数对应的复位驱动控制。
文档编号G09G3/291GK101499236SQ20081017124
公开日2009年8月5日 申请日期2008年10月27日 优先权日2008年2月1日
发明者宫口真一, 田中晋介 申请人: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