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显示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646188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图像显示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将液晶显示(IXD)面板、等离子显示面板(PDP)、电致发光(EL)显 示面板等排列多个而构成的大型图像显示装置,特别是涉及构成该装置的图像显示元件及 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大型图像显示装置(也称作大型显示器)为了以低价格实现高性能,采用将作为 图像显示元件(或者显示单元)的平面显示器(例如LCD面板、PDP、EL显示面板等)以矩 阵状排列多片的方式。构成这样的大型显示器的以往的图像显示元件的一个例子如图13所示。图13是 表示图像显示元件的排列的一部分(排列2片)的图,图13(a)是主视图,图13(b)是侧视 图。图像显示元件30具有由玻璃板等构成的前面面板31和背面面板32。前面面板 31与背面面板32隔开预定的间隔相对,在其间配置多个像素33、用于控制这些像素33的 多个电极(未图示)来形成发光层(或者液晶层),用密封宽度为gl的密封部34将周围密 封。将用于向电极施加电压的引出线从图像显示元件30的周围、即邻近的图像显示 元件30的接缝部35引出时,需要引出余量。接缝部35的邻近的图像显示元件30的像素 33的间隔Ga若大于同一图像显示元件内的像素的间隔Gb,则接缝部35会变得明显。因此,如图13(b)的放大图所示,将背面面板32分为2个部分并在中央部设置间 隙部36,在该间隙部(仅称作间隙)36包括与电极对应的端子37,在该端子37连接电极销 或者如图所示的引出线38,向背面面板的外侧引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以往的图像显示元件中,由于从形成于背面面板32的间隙部 36引出电极的引出线38,因此作为使图像显示元件30的接缝部35不明显的构造是有效 的,但由于在较窄的间隙部36之间存在的许多端子37连接引出线38并与布线层连接,因 此存在的问题是与端子37的连接比较麻烦,另外,引出方法复杂,操作性较差。专利文献2所示的以往的图像显示元件是为解决这样的问题而提供的。图14是表示专利文献2所示的图像显示元件的结构的立体图,图15是图14的主 要部分放大图。下面,说明专利文献2所示的以往的图像显示元件。该图像显示元件以矩阵状排列多个,构成大画面的平面显示器。作为图像显示元件的显示设备,例如是IXD面板、PDP、EL显示面板等。另外,图表 示从背面观察图像显示元件的情况。如图14所示,图像显示元件具有由玻璃板等构成的前面面板21 ;同样由玻璃板 等构成且与前面面板21相对的背面面板22 ;在两个面板间配置为矩阵状,被选择为显示或 者非显示的状态的多个像素(未图示);以及控制该像素的多个电极(未图示),两个面板21、22夹住像素及电极,贴合而构成。背面面板22在邻近的2个像素列之间被分割,在该分割部形成间隙(gap) 23。图 中,为了易于理解,将间隙23放大进行表示,但实际的间隙23例如是宽度为0. 30mm左右的 微小间隙。另外,由于像素配置为矩阵状,存在横向的像素行间和纵向的像素列间,因此在提 到像素间时,指的是包含两者的“邻近的2个像素列”。另外,表示了背面面板2在中央部被分为2个部分,但分割数量和分割位置不限于 此。也可以将背面面板22分为3个部分以上,分割的位置只要是邻近的像素之间,也可以 是其他位置。在位于间隙23的前面面板21侧,配置与电极相连的多个电极端子24。电极端子 24例如由与电极相同的材料同时形成,从间隙露出。另一方面,在背面面板22的背面22a(将与前面面板相对的相对面的背侧称作背 面)和间隙(gap) 23的端部即端面22b,形成金属膜布线25。金属膜布线25例如通过厚膜印刷等形成。在背面22a侧的金属膜布线25的端部 连接连接器26。通过该连接器26与外部的驱动电路连接。布线部的细节如图15所示。如图所示,在将背面面板22贴合在前面面板21的状 态下,背面面板22的端部22b的金属膜布线25与前面面板21侧的电极端子24垂直抵接, 将电极端子24和金属膜布线25的位置对齐而形成。然后,在将两个面板21、22贴合的状 态下,在抵接部分涂布焊料27,局部加热来熔化焊料27从而进行接合。另外,图16是表示从前面面板21的外周端部引出电极端子24时的电极连接部的 立体图。表示的是背面面板22仅比前面面板21略小,将两个面板重叠时在端部形成台阶 部21a,在该台阶部21a使电极端子24露出,使电极端子24和形成于背面面板22的端部 22b的金属膜布线25抵接,通过焊接进行接合时的结构。如上所述,专利文献2所示的图像显示元件具有前面面板21 ;与前面面板21相 对的背面面板22 ;在两个面板间配置为矩阵状,被选择为显示或者非显示的状态的多个像 素(未图示);以及控制该像素的多个电极,两个面板夹住像素及电极,贴合而构成,在背面 面板22的背面和端面(端部22b的面)形成金属膜布线25,与形成于背面面板22的端面 的金属膜布线25对应,与电极相连的电极端子24配置在前面面板21侧,形成于端面22b 的金属膜布线25与电极端子24被焊接接合。因此,与专利文献1所示的图像显示元件相比,可以不用电极的引出线,就能从较 窄的空间以简单的方法引出电极,解决图像显示元件间的接缝宽度变宽,在排列图像显示 元件来构成大画面时,由于接缝减小,可以改善画质。另外,简化了电极布线的引出,削减了 成本。专利文献2所示的以往的图像显示元件如图14所示,由于将电极端子24和金属 膜布线25直接焊接进行连接,因此可以从形成于背面面板22的间隙(gap/槽部)23引出 电极。然而,这作为使图像显示元件的接缝部不明显的构造是有效的,但在对应背面面 板22的厚度而产生的端子部附近的槽部(间隙部),加工用的工具(用于焊接的工具的头部或针部等)难以到达位于间隙(槽部/gap)23内侧的焊接部(即、电极端子24和金属膜 布线25的抵接部)。特别是,随着显示装置的分辨率越来越高,像素间距缩短,与像素间距的缩短对 应,进行电极的引出的间隙部的宽度也需要变窄,电极的引出加工更为困难。因此,利用焊接的电极端子24和金属膜布线25的连接可靠性成为问题。另外,由于将电极端子24和金属膜布线25连接的焊料27具有微小的间隔而配 置,因此在邻近的电极端子间、金属膜布线间或者焊料间容易产生迁移,电极引出部的绝缘 性会成为问题。另外,在图16所示的以往的图像显示元件中,可以从面板的外周端部容易地引出 电极,但设置电极的引出线的端子部附近的面板形状会有问题,难以进行电极的引出加工。加工方法例如有焊接、引线键合、导电糊料等进行的连接等,但在对应背面面板22 的厚度而产生的端子部附近的台阶部,加工用的工具(头部等)等难以到达位于台阶部内 侧的连接部。另外,在以往的图像显示元件中,由于背面面板22在间隙部23被分割,因此存在 若应力在该部分集中则强度会变弱的问题。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 日本专利特开2001-251571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专利特开2008-191502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本发明是为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显示元件及 图像显示元件的制造方法,通过使图像显示元件的端子部附近的面板形状成为适于使用对 电极的引出电极进行引出加工所需的工具(即、焊铁的头部或注入导电糊料用的针部等) 的构造,可以容易地进行电极的引出加工,并且,可以抑制电极引出部(电极端子与金属膜 布线的连接部)产生迁移。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显示元件具有前面面板;与该前面面板相对的背面面板; 在所述前面面板及背面面板间配置为矩阵状,被选择为显示或者非显示的状态的多个像 素;以及控制该像素的多个电极,所述前面面板和所述背面面板夹住像素及电极,贴合而构 成,通过金属膜布线将所述电极与驱动电路连接,其中,所述背面面板在邻近的多个像素列 之间被分割,使得与所述电极相连的电极端子露出,并且在该分割部分形成槽部,该槽部具 有位于与所述前面面板相对的相对面的背侧的上部比底部更宽的形状,所述金属膜布线形 成于所述背面面板的与所述前面面板相对的相对面的背侧的面,所述电极端子和所述金属 膜布线被沿着构成所述槽部的倾斜面而涂布的导电糊料连接。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显示元件的制造方法,制造的图像显示元件具有前面 面板;与该前面面板相对的背面面板;在所述前面面板及背面面板间配置为矩阵状,被选 择为显示或者非显示的状态的多个像素;以及控制该像素的多个电极,所述前面面板和所述背面面板夹住像素及电极,贴合而构成,通过金属膜布线将所述电极与驱动电路连接,其 中,具有将所述背面面板在邻近的多个像素列之间分割,使得与所述电极相连的电极端子 露出,并且在该分割部分形成具有位于与所述前面面板相对的相对面的背侧的上部比底部 更宽的形状的槽部的第一工序;将所述金属膜布线形成于所述背面面板的与所述前面面板 相对的相对面的背侧的面的第二工序;以及将所述电极端子和所述金属膜布线利用沿着构 成所述槽部的倾斜面而涂布的导电糊料连接的第三工序。发明的效果根据本发明,可以实现可以容易进行电极的引出加工,并且可以抑制电极引出部 (电极端子与金属膜布线的连接部)产生迁移的图像显示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图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图像显示元件的基本结构的立体 图。图2是表示图1的主要部分的截面的放大图。图3是表示槽部的宽度小于工具的宽度尺寸时的状态的图。图4是表示槽部为V形时的状态的图。图5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图像显示元件的特征构造的示意图。图6是表示电极的中央取出方式的图。图7是表示电极的端部取出方式的图。图8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图像显示元件的特征构造的示意图。图9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图像显示元件的特征构造的示意图。图10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图像显示元件的特征构造的示意图。图11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图像显示元件的特征构造的示意图。图12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6所涉及的图像显示元件的特征构造的示意图。图13是表示专利文献1所示的以往的图像显示元件的构造的图。图14是表示专利文献2所示的以往的图像显示元件的构造的立体图。图15是图14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图16是表示专利文献2所示的图像显示元件中,从前面面板的外周端部引出电极 端子时的电极连接部的立体图。标号说明1前面面板2背面面板2a背面面板的背面(上部)2b端面(倾斜面)3槽部4 电极端子5金属膜布线7工具10导电糊料11隔壁12保护涂层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例。实施方式1图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图像显示元件的基本结构的立体 图,图2是表示图1的主要部分的截面的放大图。该图像显示元件以矩阵状配置多个,构成大型的平面显示器。
作为图像显示元件的显示设备,例如使用IXD面板、PDP、EL显示面板等。如图1所示,图像显示元件具有由玻璃板等构成的前面面板1 ;同样由玻璃板等 构成的与前面面板1相对的背面面板2 ;在前面面板1与背面面板2之间配置为矩阵状,被 选择为显示或者非显示的状态的多个像素(未图示);以及控制该像素的多个电极(未图 示),前面面板1和背面面板2夹住像素及电极,贴合而构成。背面面板2在邻近的多个像素列之间形成有槽部3而被分割,该槽部3通过使用 切割刀片的切削加工(切割加工)等加工形成,具有V形。另外,在图中为了易于理解,将槽部3放大进行表示,但实际上槽部3是微小的间 隙。另外,由于像素配置为矩阵状,存在横向的像素行间和纵向的像素列间,因此在提 到像素间时,指的是包含两者的“邻近的2个像素列”。而且,在位于槽部3的前面面板1侧,配置与电极相连的多个电极端子4。电极端 子4例如由与电极相同的材料同时形成,在槽部3露出。另一方面,将背面面板2的背面2a(与前面面板1相对的面的背侧)称作“背 面”(下同)。在构成槽部3的背面面板2的端部的端面(倾斜面)2b,形成金属(例如银(Ag) 等)膜布线5。在背面2a侧的金属膜布线5的端部连接连接器6。金属膜布线5通过该连接器6与外部的驱动电路连接。另外,金属膜布线5的材料不限于Ag,也可以使用一般的布线材料。另外,对金属 膜布线5的布线方法也没有特别限制,也可以在金属膜布线5与连接器6之间包含FPC等 其他布线构造。布线部的细节如图2所示。如图所示,在将背面面板2贴合在前面面板1的状态 下,背面面板2的端部倾斜面2b的金属膜布线5与前面面板1侧的电极端子4接触,将电 极端子4和金属膜布线5的位置对齐而形成。另外,电极端子4在槽部3露出的部分被金属膜布线5覆盖,据此,电极端子4确 实与金属膜布线5接触。另外,在图1中,各电极端子4在槽部3露出的部分被金属膜布线5全面覆盖。在图1中,为了表示电极端子4在槽部3露出的部分被金属膜布线5覆盖,将金属 膜布线5的一部分切开进行表示。由于背面面板2 —般由玻璃构成,因此金属膜布线5是例如使用银(Ag)糊料,利 用厚膜印刷等涂布后烧成而形成的。此时,为了进行厚膜印刷等,需要使所需的针部或头部等加工用的工具接近背面 面板2的端面2b进行移动。此处,如图3所示,背面面板2的端面2b与面板面垂直,例如,在槽部3的宽度为 0. 30mm、工具7的宽度尺寸为0. 36mm这样的槽部3的宽度小于工具7的宽度尺寸时,难以 适当进行厚膜印刷。与之相对,在实施方式1中,由于在背面面板2的分割部分形成槽部3,该槽部3具 有成为前面面板1的相反侧的上部比底部宽的V形,因此如图4所示,可以使厚膜印刷等所 需的工具7接近背面面板2的端面2b进行移动,可以容易且准确地形成金属膜布线5。
另外,图2中,“gl”表示槽部3的上部的宽度,“g2”表示底部的宽度,“ θ ”表示背 面面板2的端部(端面)2b的倾斜角。本发明如图1、图2、图4所示,图像显示元件具有前面面板1 ;与该前面面板1相 对的背面面板2 ;在两个面板(即、前面面板1及背面面板2)间配置为矩阵状,被选择为显 示或者非显示的状态的多个像素;以及用于控制该像素的多个电极,两个面板夹住所述像 素及所述电极,贴合而构成,其中,背面面板2在邻近的多个像素列之间被分割,以形成具 有成为前面面板1的相反侧的上部比底部更宽的形状的槽部,通过沿着位于槽部3的端面 (倾斜面2b)形成将电极与驱动电路连接的金属膜布线5,可以从面板的较窄区域引出电 极,在使多片图像显示元件以矩阵状进行显示时,接缝部的宽度变窄,可以实现接缝不明显 的高分辨率的图像显示装置,并且可以实现能提高金属膜布线自身的可靠性或能抑制在邻 近的金属膜布线间或者电极端子间产生迁移等的可靠性高的图像显示装置。以上说明了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显示元件的基本结构及其效果,下面说明实施方 式1所涉及的图像显示元件的特征性的具体例。图5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图像显示元件的特征构造的示意图,表示涂 布导电糊料(例如Ag糊料)10将电极端子4和金属膜布线5连接的情况。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通过连接器6将电极端子4与外部的驱动电路连接的金属 膜布线5形成为包含“背面面板2的端部2b”的区域,以与电极端子4的端部直接连接,其 中“背面面板2的端部2b”是构成V形的槽部(即、具有成为前面面板1的相反侧的上部比 底部宽的形状的槽部)3的倾斜面。另外,如上所述,该金属膜布线5是例如将Ag糊料涂布得较厚之后烧成而形成的, 与各电极对应地配置。与之相对,在图5中,涂布导电糊料(例如Ag糊料)10,将位于V形的槽部3的底 部的电极端子4与形成于背面面板2的背面2a的金属膜布线5之间连接。另外,导电糊料10涂布在各电极端子4的上表面,但为了表示该状态,在图5中将 导电糊料10的一部分切开进行表示。在之后的图8、图9、图11、图12中,由于同样的原因,将导电糊料10的一部分切开
进行表示。另外,在图5中,描绘的是金属膜布线5的端部与导电糊料10的端部抵接而连接, 但实际上导电糊料10涂布到金属膜布线5的端部上。这在之后的图8、图9、图10、图11及 图12中也一样。在利用导电糊料10的布线中,加工变得容易,调整导电糊料10的厚度也变得容
易ο因此,可以改善电极端子4与金属膜布线5的连接部的性能(例如连接电阻的平 均化)或连接的可靠性。再有,由于使布线即导电糊料10紧贴在玻璃盖即背面面板2的背面2a及端部(倾 斜面)2b,因此可以改善抗震性或对膨胀收缩的强度。如以上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显示元件具有前面面板1 ;与该前面面板 1相对的背面面板2 ;在前面面板1及背面面板2间配置为矩阵状,被选择为显示或者非显 示的状态的多个像素;以及控制该像素的多个电极,前面面板1和背面面板2夹住像素及电极,贴合而构成,通过金属膜布线5将电极与驱动电路连接,其中,背面面板2在邻近的多个 像素列之间被分割,使得与电极相连的电极端子4露出,并且在该分割部分形成槽部3,所 述槽部3具有位于与前面面板1相对的相对面的背侧的上部比底部更宽的形状,金属膜布 线5形成于背面面板2的上部的面(即、与前面面板1相对的相对面的背侧的面2a),电极 端子4和金属膜布线5被沿着构成槽部3的倾斜面而涂布的导电糊料10连接。据此,可以从面板的较窄区域容易地引出电极,可以容易地实现面板的接缝不明 显的高分辨率的图像显示装置,并且可以改善电极端子与金属膜布线的连接部的性能、可 靠性、强度。另外,在上述说明中,假定背面面板2在中央部被分为2个部分,但分割数量和分 割位置不限于此。也可以将背面面板2分割为3个部分以上,分割的位置只要是像素之间, 也可以是其他位置。例如,如图6所示,也可以适用于中央取出方式的构造,将背面面板2利用十字形 的槽部3分为4个部分,从图像显示元件的中央取出电极。另外,也可以适用于从前面面板外周的端部取出电极端子4的结构、或如图7所示 的从图像显示元件的水平、垂直两端部取出电极的端部取出方式的构造。这在后述的各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元件中也一样。实施方式2图8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图像显示元件的特征构造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如图8所示,在之前图5的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使背面 面板2的端部(倾斜面)2b的表面粗糙化。另外,使端部2b的表面粗糙即可,另外对使表面粗糙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制,例如 有表面磨削或喷沙等方法。另外,表面的粗糙度例如由磨具的粒度规定为#2000至#100左
右ο据此,可以提高布线即导电糊料10向背面面板2的端部(倾斜面)2b的紧贴性。再有,由于使背面面板2的端部(倾斜面)2b的表面粗糙化,因此背面面板2的端 部(倾斜面)2b的布线(即导电糊料10)间的爬电距离变长,可以抑制产生迁移,减少产生 迁移而引起的短路故障,改善可靠性。实施方式3图9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图像显示元件的特征构造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如图9所示,在实施方式1的图5的结构的基础上,在邻 近的导电糊料10之间利用涂布机(dispenser)涂布树脂材料,设置隔壁11。据此,布线即导电糊料10间的爬电距离变长,可以减少迁移等引起的短路故障,
改善可靠性。另外,通过在邻近的电极端子之间也涂布树脂材料,设置隔壁,可以进一步减少产 生迁移。实施方式4图10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图像显示元件的特征构造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如图10所示,在之前图5的结构的基础上,将导电糊料10 由多条导电糊料(例如导电糊料10a、10b、10c这3条导电糊料)构成。
通过用多条导电糊料构成导电糊料10,可以扩大导电糊料的涂布宽度或者厚度。另外,在图中,3条导电糊料10a、10b、10c是互相离开而形成的,但其也可以紧贴 形成。据此可以降低导电糊料10的电阻,并且改善电极端子与金属膜布线的连接部的
可靠性。实施方式5图11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图像显示元件的特征构造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如图11所示,连接电极端子4与金属膜布线5的导电糊料10在构成 槽部3的2个端部(倾斜面)2b、2b'交替形成。电极端子4在槽部3的底部,与端部(倾斜面)2b和2b ‘对应地交替配置。S卩,在背面面板2的端部(倾斜面)2b,邻近的导电糊料10的间隔与图5的情况比 较为约2倍。因此,邻近的导电糊料10的间隔变大,可以加宽导电糊料10的宽度,降低布线部 即导电糊料10的电阻。另外,邻近的导电糊料10间的爬电距离变长,可以抑制产生迁移,改善布线间的 绝缘可靠性。实施方式6图12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6所涉及的图像显示元件的特征构造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在形成有导电糊料10、与该导电糊料10连接的电极端子 4及金属膜布线5的区域,施加用于保护这些的保护涂层。图中的12表示保护涂层。据此,可以抑制尘埃等的附着或迁移的产生,改善连接的可靠性。实施方式7在上述实施方式6中,在形成有导电糊料10、与该导电糊料10连接的电极端子4 及金属膜布线5的区域,施加用于保护这些的保护涂层,但也可以使用固化型粘接剂作为 该保护涂层,用固化型粘接剂填埋槽部3。据此,由于可以抑制尘埃等的附着或迁移的产生,并且缓解应力在槽部3部分的 集中,因此可以增加面板的强度。实施方式8为说明本发明的大型显示器的图像显示元件1的电极端子4与像素的关系,作为 图像显示元件的一个例子,利用使用EL显示面板的情况说明如下。是由EL显示面板形成 图1的图像显示元件的例子。另外,本发明的图像显示元件不限于此,也可以应用于液晶面板、PDP等。在前面面板1上排列多个像素ρ即有机EL元件,控制像素的发光/非发光(图6 的像素P即是1个有机EL元件)的通常的有机EL元件依次形成有ITO等透明电极;由空 穴输送材料层、发光层及电子输送层等构成的有机层;以及反射电极(例如Al等),光从发 光层透过透明电极,从前面面板1侧射出。使电极端子4和透明电极及反射电极电连接,将电极端子4引出至槽部3。通过金属膜布线5使透明电极及反射电极与连接器6电连接,从外部的驱动控制 电路传送控制有机EL元件的发光/非发光的信号。
电极端子可以与透明电极同样由ITO形成,为了降低电阻可以由Al、Cr、Ag等低电 阻金属形成,也可以将其层叠而形成。背面面板2与前面面板1同样由玻璃形成,在背面面板2的与有机EL元件相对侧 以蚀刻或喷沙等来形成凹部。将背面面板2的凹部的形成面与前面面板1的有机EL元件 形成面贴合,使其相对。利用UV固化粘接剂等密封接合所述两个基板,在所述凹部的密封 空间设置干燥剂,以免受到水分等有机EL元件的劣化因素的影响。工业上的实用性本发明适用于实现可以容易进行电极的引出加工,并且可以抑制电极引出部产生 迁移的图像显示元件。
权利要求
一种图像显示元件,具有前面面板;与所述前面面板相对的背面面板;在所述前面面板及背面面板间配置为矩阵状,被选择为显示或者非显示的状态的多个像素;以及控制所述像素的多个电极,所述前面面板和所述背面面板夹住像素及电极,贴合而构成,通过金属膜布线将所述电极与驱动电路连接,所述图像显示元件的特征在于,所述背面面板在邻近的多个像素列之间被分割,使得与所述电极相连的电极端子露出,并且在所述分割部分形成槽部,所述槽部具有位于与所述前面面板相对的相对面的背侧的上部比底部更宽的形状,所述金属膜布线形成于所述背面面板的与所述前面面板相对的相对面的背侧的面,所述电极端子和所述金属膜布线被沿着构成所述槽部的倾斜面而涂布的导电糊料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元件,其特征在于,被涂布所述导电糊料的所述槽部的倾斜面的表面进行了粗糙化处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元件,其特征在于, 在邻近的所述导电糊料之间涂布有树脂材料,设置有隔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元件,其特征在于, 各个所述导电糊料由多条导电糊料构成。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显示元件,其特征在于, 各个所述导电糊料由多条导电糊料构成。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显示元件,其特征在于, 各个所述导电糊料由多条导电糊料构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电糊料在构成槽部的2个倾斜面交替形成。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元件,其特征在于,在形成有所述导电糊料、与所述导电糊料连接的电极端子及金属膜布线的区域,施加 有保护涂层。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显示元件,其特征在于,在形成有所述导电糊料、与所述导电糊料连接的电极端子及金属膜布线的区域,施加 有保护涂层。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显示元件,其特征在于,在形成有所述导电糊料、与所述导电糊料连接的电极端子及金属膜布线的区域,施加 有保护涂层。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涂层使用固化型粘接剂,所述槽部被固化型粘接剂填埋。
12.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显示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涂层使用固化型粘接剂,所述槽部被固化型粘接剂填埋。
13.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显示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涂层使用固化型粘接剂,所述槽部被固化型粘接剂填埋。
14.一种图像显示元件的制造方法,制造的图像显示元件具有前面面板;与所述前面面板相对的背面面板;在所述前面面板及背面面板间配置为矩阵状,被选择为显示或者非 显示的状态的多个像素;以及控制所述像素的多个电极,所述前面面板和所述背面面板夹 住像素及电极,贴合而构成,通过金属膜布线将所述电极与驱动电路连接, 所述图像显示元件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第一工序,在所述第一工序中将所述背面面板在邻近的多个像素列之间分割,使得与 所述电极相连的电极端子露出,并且在所述分割部分形成槽部,所述槽部具有位于与所述 前面面板相对的相对面的背侧的上部比底部更宽的形状;第二工序,在所述第二工序中将所述金属膜布线形成于所述背面面板的与所述前面面 板相对的相对面的背侧的面;以及第三工序,在所述第三工序中将所述电极端子和所述金属膜布线利用沿着构成所述槽 部的倾斜面而涂布的导电糊料连接。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图像显示元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对被涂布所述导电糊料的所述槽部的倾斜面的表面进行粗糙化处理。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图像显示元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邻近的所述导电糊料之间涂布树脂材料,设置隔壁。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图像显示元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各个所述导电糊料由多条导电糊料构成。
18.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图像显示元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导电糊料在构成所述槽部的2个倾斜面交替形成。
19.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图像显示元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形成有所述导电糊料、与所述导电糊料连接的电极端子及金属膜布线的区域,施加 保护涂层。
20.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图像显示元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护涂层使用固化型粘接剂,用固化型粘接剂填埋所述槽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极的引出加工容易,且可以抑制产生迁移的图像显示元件。图像显示元件具有前面面板(1);与其相对的背面面板(2);配置在前面面板(1)及背面面板(2)间的多个像素;以及控制像素的多个电极,前面面板(1)和背面面板(2)夹住像素及电极,贴合而构成,通过金属膜布线(5)将电极与驱动电路连接,其中,背面面板被分割以使电极端子(4)露出,在该分割部分形成截面呈V形的槽部(3),金属膜布线(5)形成于背面面板(2)的上部(2a)的面,电极端子(4)和金属膜布线(5)被沿着构成槽部(3)的倾斜面而涂布的导电糊料(10)连接。
文档编号G09G5/00GK101930721SQ201010119500
公开日2010年12月29日 申请日期2010年2月5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26日
发明者佐藤宏幸, 佐藤阳介, 冲龙太, 切通聪, 原善一朗, 吉田健, 奥村贵典, 寺崎信夫, 开政明, 斋藤雄司, 木村政美, 末广善幸, 福田善教, 结城敏尚, 菅原淳, 长江伟, 齐藤丰 申请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东北先锋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