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显示装置的基板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7157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显示装置的基板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显示器的基板和具有该基板的显示器。更特
别地,在液晶显示器中优选地用作其间插入液晶的TFT基板和与其相对的滤色片基板的基板中,本发明是要防止涂布于基板表面的配向膜扩散,以便于防止配向膜到达布置在显示部外围上以密封基板之间空隙的密封剂、和安装在相对基板上的、彼此连接的电极的位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薄而平的FPD (平板显示器)经常被用作诸如电视监视器、个人计算机等的显示器。在各种FPD中,主要使用等离子W小器和液晶显示器。
如图16所示,在彩色液晶显示器屮,通常地,矩阵形的透明电极2A、 2B和具有沿预定方向配向的液晶的配向膜3A、 3B被分别布置在基板1A、 1B的内侧。液晶材料4被密封在配向膜3A和3B之间,并且密封剂7被布置在基板1A、 1B的显示部的外缘与基板1A、 1B的外缘之间的区域中,以将液晶材料4密封在该区域中。偏振片5A、 5B分别连接到基板1A、 1B的外表面上。R、 G禾B B的滤色片6被布置在显示侧基板1B和透明电极2B之间。
如图17所示,用于驱动分别配置在基板1A、1B上的透明电极2A、2B的驱动器(未示出)被连接到基板1A上。与该驱动器连接的普迎电极8被布置在基板1A的显示部的外围,并且通过导电材料9与基板1B的透明电极2B连接。用于将驱动器与基板1A的透明电极2A互相连接的分配线(未示出)被布置在基板1A的显示部的外围。
如上所述,密封剂7被布置在基板1A、 1B的显示部外缘与基板1A、 1B的外缘之间的区域中。将在基板1A处与普通电极8A连接的连接电极和将在基板1B处与普通电极8B连接的连接电极,被分别布置在基板1A、 1B处。
4说明书第 2/14页
在形成具有上述结构的显示器的步骤中,在基板1A、 IB彼此相
对地相互结合在一起之前,在每个基板1A、 IB处进行布线。此后涂布形成配向膜的树脂溶剂。树脂溶剂变干之后,基板1A、 1B通过密封剂7相互结合在一起。
在上述步骤中,通过喷墨方法将树脂溶剂主要涂布于显示部X的表面来形成配向膜3A、 3B,该显示部X布置在基板1A、 1B的透明电极2A、 2B的表面侧。将待形成为配向膜3A、 3B的树脂溶剂的粘性设定为相对较低,使得树脂溶剂具有良好的浸润性并均匀地扩散。因此,当涂布该树脂溶剂时,很难控制显示部X的外缘的尺寸。在树脂溶剂变干并凝固之前,其易于扩散超出显示部X的外缘。因此,让人担心的是树脂溶剂到达密封剂被布置的位置和普通电极8被布置的位置。
在那样的情况下,当扩散的配向膜变干并凝固,并且分布在布置有密封剂7的显示部X的表面上时,该配向膜分布在密封剂7的下表面上。因此,密封剂易于剥离基板1A、 1B。因而失去配向膜在密封基板1A、 1B方面性能中的可靠性。当配向膜分布在普通电极8的表而上时,普通电极8与在基板1B侧的连接电极之间的连续性容M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如日本专利中请公开第2004-361623号(专禾U文件1)中公开的,提出图18所示的液晶显示器10。在液品显小器10中,有机绝缘膜12被形成在彼此相对的基板11的表面上,并且配向膜13涂布于有机绝缘膜12的表面。 一个连续凹槽12a沿着显示部外缘形成在有机绝缘膜12上。在凹槽12a中收集用于配向膜13的涂布溶剂,以防止溶剂越过凹槽12a扩散到密封剂14。
但是在专利文件1中提出的设备中,由于有机绝缘膜12很薄,可在有机绝缘膜12上形成的凹槽12a很浅。因而涂布的配向膜13扩散到凹槽12a以外并到达密封剂14的可能性很大。当形成较深的凹槽12a以解决该问题时,有必要增厚有机绝缘膜12,这导致高成本和低生产。
在专利文件l中示出--个凹槽12a。这样,考虑到卩「1槽12a很浅,限制配向膜扩散的效果很低。
专利文件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2004-361623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是考虑到上述问题而做出的。本发明的目的是安全地防丄匕应用于基板表面的配向膜扩散,使得配向膜不到达配置在显不部外闲的密封剂和电极。解决该问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首先,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显示器的基板,其具有
在基板的表面上,
以预定间距与涂布有配向膜的显示部的外缘隔开、沿基板外围布置的密封剂;以及
设置在密封剂与显示部外缘之间的凸部或/和凹部,用于防止涂布的配向膜扩散到密封剂,
其中凸部具有连续或不连续的堤结构;并且同部形成为并排布咒或散布在显示部外缘与密封剂之间的多个独立部分。
凸部或/和凹部由设置在密封剂与显示部外缘之间的树脂膜制成。
树脂膜可由与用于配向膜的树脂材料相同的树脂材料制成。川于树脂膜的树脂材料不限于与用于配向膜的树脂材料相同的树脂材料,只要树脂材料是绝缘树脂,可采用其他适当的树脂。
在形成凸部的过程中,树脂被涂布于基板的上表面以在其上只形成凸部。在形成凹槽的过程中,当凹槽正在形成时,树脂被涂布于基板的上表面。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中,在将配向膜涂布于显示部之前,具有上述配置的凸部或/和凹部被形成在显示部外缘与密封剂被布置的区域之间。
详细地,有可能在彼此相对的基板之间的空隙的长度范围内向由地设置凸部(将以堤的形状形成在显示部与密封剂之间)的高度。也就是说,有可能将凸部的高度设定到如此的程度,使得配向膜的流动可被安全地拦截。更具体地,彼此相对的基板之间的空隙通常为大约3微米。因而本发明的凸部的高度比在薄绝缘材料(前面将其作为传统
6工艺说明)上形成的凹槽的深度大很多。因此凸部能够拦截配向膜从显示部朝向密封剂的扩散。
当凹部在显示部与密封剂之间形成时,凹部形成为多个散布的独立部分。因而即使配向膜在扩散吋越过一个凹部,其进入其他凹部。从而配向膜需要很多时间来到达密封剂被布置的位置。因此有可能防止配向膜的扩散。
优选将凸部和凹部并排地布置。例如,当在其显不部侧的侧部处与凸部相邻地形成凹部时,形成的凹部类似于形成堤,其具有等于凸部高度与凹部深度之和的高度。因此有可能更安全地拦截配向膜的扩散。
在其上形成有凸部或/和凹部的基板由--个或彼此相对的两个基板(其间插入密封剂)组成。
更具体地,彼此相对的基板由TFT阵列基板和与其相对的滤色片
基板组成,两个基板之间插有液晶。
如上所述,有必要将凸部和凹部都形成在密封剂从其上凸出的基板上。当密封剂从两个相对的基板上凸出时,凸部和凹部被形成在两个基板上。当密封剂只从相对的基板之一上凸出吋,凸部和卩「1部可形成在所述这一个基板上。但是密封剂的表面接触其上没有形成凸部和凹部的另一个基板。因此在另一个基板上优选也形成凸部和卩'l部足。
通过形成用于防止涂布于两个彼此相对的基板上的配向膜流动的凸部或/和凹部,两个基板都能够防止配向膜与密封剂之间的接触。
其次,本发明提供用于显示器的基板,其具有在基板的表面上,
以预定间距与涂布有配向膜的显示部的外缘隔开、沿基板外围布置的电极;以及
设置在电极与显示部外缘之间的凸部或/和凹部,用于防止涂布的配向膜扩散到电极,
其中凸部具有连续或不连续的堤结构;并且凹部形成为并排布置
或散布在显示部外缘与电极之间的多个独立部分。
第一个发明被构建为在涂布将形成为配向膜的树脂溶剂的吋候,树脂溶剂不到达密封剂。而第二个发明被构建为涂布的配向膜不扩散到以预定间距与显示部的外缘隔开的、在基板外围位置处布置的电
作为上述电极,可举例的是设置在阵列基板上的普通电极。普通 电极被布置在涂布有配向膜的显示部的外缘与密封剂之间。当配向膜 被涂布于普通电极的表面时,普通电极不能与布置在与阵列基板相对 的滤色片基板上的连接电极安全地连接。因此有必要防止涂布的配向 膜到达电极。
类似于阵列基板,在滤色片基板上形成类似于阵列基板的凸部或/ 和凹部的凸部或/和凹部,以防止配向膜扩散到连接电极。
类似于第一个发明,凸部或/和凹部也在第二个发明中形成,以安 全地防止涂布的配向膜扩散到电极。因此当以相对的方式布置基板对 时,两个基板的电极可通过导电材料安全地彼此连接。
类似于第一个发明,在第二个发明中可通过涂布与用于配向膜的 树脂相同的树脂或其他树脂来形成凸部和凹部。在阵列基板中,优选 的情况是将由与设置在显示部外围的分配线相同的分配线组成的导 线作为虚拟模式来布置,并将导线固定在基板上以形成凸部。
通过使用与设置在显示部外围的分配线相同的分配线,有可能在 与布置分配线的步骤相同的步骤中,形成用于防止配向膜扩散的凸部, 其优势在于不增加工作步骤的数量。
在电极被布置在密封剂与显示部外缘之间的部分,优选的情况是 在电极与显示部外缘之间形成由分配线组成的凸部,并且在电极与密 封剂之间形成由第一个发明的树脂材料组成的凸部或/和凹部。
在第一个和第二个发明中,优选的情况是为防止涂布的配向膜 扩散而形成的凸部或/和凹部被布置在其中布置有围绕显示部外缘的黑 色掩模(BM)的区域中,使得凸部或/和凹部沿该区域内的整个周边分 布。
在上述结构中,因为凸部或/和凹部是通过有效地利用其中布置冇 黑色掩模的区域来形成的,没有必要形成用于形成凸部或/和凹部的空 间,并且有可能抑制围绕显示器的显示部的外围面积的增加。
第三个发明没有为了拦截作为配向膜而涂布的树脂溶剂的流动而 形成凸部和凹部,而是如下所述限制配向膜的流动
8在用于显示器的第三个发明的基板中,在基板的表面上,在从显 示部外缘到基板的外围边缘上布置的分配线上形成用于限制涂布于显 示部的配向膜流动的凸部、凹部或/和孔。
在第三个发明中,通过利用从显示部外缘到基板的外围边缘上布 置的分配线来限制涂布的配向膜的流动。
在设置分配线的位置出现的问题是并排配置的分配线的相邻部 分之间的空隙起到导管的作用,并且涂布的配向膜易于沿分配线流动
并扩散到布置有密封剂的位置。为了解决该问题,凸部、nn部或/和孔
形成在分配线的绝缘套上,使得沿分配线流动的配向膜的扩散被限制, 并使得已流入凹部或/和孔的配向膜停留在其屮。因此防止了配向膜到 达布置有密封剂的位置和布置有电极的位置。
有可能提供具有第一 、第二和第三个发明的全部结构的用于显不 器的基板。
也就是说,用于显示器的基板具有
在基板的表面上,
以预定间距与涂布有配向膜的显示部的夕卜缘隔开、沿基板外围丫l J 置的密封剂;以及
布置在密封剂与显示部外缘之间的电极;
从显示部到基板的外围边缘的范围内布线的分配线,该分配线布 置在电极的两侧;
设置在电极与显示部外缘之间以及密封剂与显示部外缘之间的、
用于防止涂布的配向膜扩散的凸部或/和凹部;以及
设置在从显示部外缘延伸到密封剂的分配线的一部分上的、川T 限制涂布于显示部的配向膜流动的凸部、凹部或/和孔。
上述结构防止涂布于显示部的配向膜到达布置有密封剂的位置和 电极,从而安全地密封彼此相对的基板之间的空隙,并且安全地实现 电连接。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用于显示器的基板的显示器。 发明效果
如上所述,在第一个发明中,设置有具有连续或不连续的堤结构 的凸部、和并排布置或散布在涂布有配向膜的显示部与布置有密封剂的位置之间的多个独立凹部。因此有可能安全地防止涂布的配向膜扩 散到布置有密封剂的位置。因此有可能防止配向膜与密封剂之间的接 触,并密封彼此相对的基板之间的空隙。
在第二个发明中,在显示部与电极之间,设置有类似于第一个发 明的凸部或邻凹部的凸部或/和多个凹部。因此有可能防止涂布的配向 膜扩散到电极,并且当基板被相对地布置时,通过导电材料安全地连 接彼此相对的基板对的电极。因此有可能提高电连接方面的可靠性。
在第三个发明中,在布置在基板上的分配线上形成凸部、凹部或/ 和孔。因此分配线能够在不使用独立的附加部件的情况下限制配向膜 流动,从而防止配向膜到达布置有密封剂的位置。
具有第一、第二和第三个发明的全部组成特征的结构能够防」h涂
布于显示部的配向膜扩散到布置有密封剂的位置和布置有屯极的位 置,提高彼此相对的基板之间的空隙的密封性能,并安全地实现彼此 相对的基板的电极之间的电连接。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用于显示器的组装的阵列和CF基 板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2是阵列基板的平面图。
图3是设置在阵列基板上的分配线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4是阵列基板的截面图。
图5是CF基板的平面图。
图6是CF基板的截面图。
图7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个变型。
图8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个变型。
图9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三个变型。
图IO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第四个变型。
图11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五个变型。
图12是第二实施方式的TFT阵列基板的平面图。
图13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滤色片基板的平面图。
图14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型。
10图15示出第三实施方式。
图16是传统的液晶显示器的透视图。 图17是传统的液晶显示器的截面图。 图18示出另一传统工艺。 附图标记和符号的说明
20:用于显示器的基板的组件 30:阵列基板(TFT阵列基板)
31:玻璃基板 32:显示部
32a:显示部外缘
33:分配线
33a、 33b:凸部 33c:凹部 33d:孑L
35:凸部 36:配向膜 37:普通电极
40: CF基板(滤色片基板)
41:玻璃基板 42:显示部
42a:显示部外缘
43:黑色掩模 45:凸部 46:配向膜 47:相对的电极 50:密封剂
60、 61:凹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到6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图1示出的状态是通过
11使TFT阵列基板30 (下文中简写为阵列基板30)和滤色片基板40 (下 文中简写为CF基板40)彼此相对,其间插入液晶显示器的液晶,将 阵列基板30与CF基板40彼此结合在一起。
液晶显示器的整体结构类似于图17所示的结构。通过使阵列基板 30和CF基板40彼此相对,将它们布置为以预定的间距相互隔开。阵 列基板30的外缘和CF基板40的外缘通过密封剂50彼此结合在一起。 液晶材料4被密封在由阵列基板30、 CF基板40和密封剂50围绕的空 间中。
如图2所示,在阵列基板30中,玻璃基板31的中心区域被设定 为显示部32。在显示部32中,设置有多个栅极线和源极线,都用于驱 动像素电极,布置成栅极线和源极线相互交叉的状态;布置在交叉处 的薄膜晶体管;和用于每个显示像素的由ITO等构成的透明电极38, 其布置成矩阵形状。液晶配向膜36 (下文中简写为配向膜36)在透明 电极38的表面上形成。
阵列基板30设置有从显示部32的外缘32a向玻璃基板31的外围 延伸的分配线33,以将设置在显示部32上的栅极线和源极线通过分配 线33分别连接到栅极驱动器和源极驱动器(未在附图屮小出)。
普通电极37被设置在布置有密封剂50的区域S和显示部32的外 缘32a之间,每个普通电极37被夹在分配线33的相邻部分之间。普 通电极37也通过分配线(未在附图中示出)连接到栅极驱动器或源极 驱动器。
如图5和6所示,CF基板40配置有以特定间距沿玻璃基板41的 显示部42的外缘42a布置、并布置在显示部42内的黑色掩模43。显 示部42配置有R、 G和B的滤色片44以及透明电极48。液晶-配向膜 46 (下文中简写为配向膜46)被形成在透明电极48的表面上。相对电 极47被配置在显示部42的外缘42a与玻璃基板41的外围之间的位S 处,使相对电极47分别与普通电极37相对,以将相对屯极47分别连 接到透明电极48上。沿CF基板40的外围环绕地配置有密封剂50。
当树脂溶剂被涂布于布置有密封剂50的区域S和显示部32的外 缘32a以及显示部42的外缘42a之间的空间时,阵列基板30和CF基 板40分别配置有凸部35、 45,以防止将形成为配向膜36、 46的树脂溶剂扩散到布置有密封剂50的区域Sl。
更具体地,在显示部外缘32a与布置有密封剂50的区域S之间以 及显示部外缘32a与普通电极37之间的区域,阵列基板30配置有以 像堤一样的四方框架的形状连续环绕地形成的凸部35,凸部35以距离 显示部32的外缘32a预定的间距围绕显示部32。
在分配线33被布置之后以及待形成为配向膜的树脂溶剂被涂布于 显示部之前,通过将与形成配向膜的树脂相同的树脂涂布于阵列基板 30的表面来形成凸部35。优选将凸部的高度设定为1到3微米。在第 一实施方式中,凸部的高度被设定为1.4微米。
如图3所示,在布置在显示部32的外缘32a与凸部35之间的分 配线33的一部分的绝缘套的两侧,连续地形成锯状的凸部33a。如图 3所示,凸部33a朝向显示部32凸出,以便于待形成为配向膜的、从 显示部32a流出的树脂溶剂,流入相邻的凸部33a之间的空间,并停 留在那里。
类似于阵列基板30,在CF基板40中,在围绕显示部42的外缘 42a的黑色掩模43上,沿黑色掩模43延伸的方向配置有连续四方框架 形状的凸部45。从黑色掩模43的上端表面开始,凸部45的高皮被设 定为1.4微米。类似于阵列基板30的凸部35,凸部45山与形成配向 膜的树脂一样的树脂制成。将塑造成凸部35、 45的材料不限于与形成 配向膜的材料相同的材料。
如上所述,在分配线33被布置之后以及配向膜36、 46被形成之 前,凸部35、 45分别形成在阵列基板30和CF基板40上。
因此,在形成阵列基板30上的配向膜36和CF基板40上的酉l!向 膜46的步骤中,当待形成为配向膜的树脂溶剂以喷墨方法被涂布于显 示部32、 42时,有可能防止树脂溶剂扩散到布置有密封剂的区域S。
也就是说,树脂溶剂的粘度相对低。从而在将树脂溶剂涂布于显 示部32、 42之后,树脂溶剂将向外扩散出显示部32、 42的外缘32a、 42a。但是如图4所示,凸部35、 45拦截了树脂溶剂的流动,从而防 止树脂溶剂到达布置有密封剂50的区域S。
在布置有分配线33的阵列基板30的部分,在分配线33十.形成的 凸部33a限制待形成为配向膜36的树脂溶剂的流动,从而强行将树脂溶剂沿分配线33留在相邻的凸部33a之间,并安全地防止其流向布置 有密封剂50的区域S。
在以上述方式将配向膜36、 46分别形成在显示部32、 42上之后, 将液晶材料4滴向由布置在CF基板40 —侧的密封剂50包围的区域。 此后,阵列基板30被安装在CF基板40上。此时,使从CF基板40 一侧凸出的密封剂50的部分接触布置在阵列基板30 —侧的密封剂50 被布置的区域S。如图1所示,阵列基板30的普通电极37和CF基板 40的相对电极47分别通过导电材料51相互连接。
在上述结构中,由于有可能在树脂溶剂被涂布于显示部时防止待 形成为取向膜36、 46的树脂溶剂扩散到布置有密封剂50的位置,冇 可能防止树脂膜(配向膜)被形成在布置有密封剂50的区域。因此, 利用密封剂50,有可能安全地密封相对布置的阵列基板30与CF基板 40之间的空隙。
由于凸部35、 45比普通电极37和相对电极47布置得更靠近显小 部32、 42,有可能防止涂布的配向膜36、 46扩散到普通电极37和相 对电极47。从而当相对地布置阵列基板30和CF基板40吋,有可能 通过导电材料51分别将基板30、 40的电极37、 47安全地相互连接。
由于凸部33a在阵列基板30的分配线33上形成,凸部33a限制 待形成为配向膜的树脂溶剂的流动。因此有可能限制树脂溶剂到达布 置有密封剂50的位置。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密封剂50被配置在CF基板40的整个周边.I:。 但是,CF基板40可被构建为其周边可部分开放以形成作为用于液 晶的注入开口的开放部,使得在液晶被注入到开放部之后,密封剂50 的开放部被封闭。在这种情况下,不在与密封剂的开放部相对的位覽 处形成凸部。
图7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个变型,其具有为了防止待形成为 配向膜的树脂溶剂的扩散而形成的凸部35。
在阵列基板30上形成的第一个变型的凸部35不同于第一实施方 式的凸部。凸部35不是连续环绕地,而是以特定的间距(即,不连续 地)环绕地形成圆柱形的凸部35。
在上述结构中,尽管在相邻的凸部35之间形成有空隙,将形成为
14配向膜的树脂溶剂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粘住凸部35。从而有可能防止
树脂溶剂越过凸部35扩散到密封剂和电极。类似于凸部35, CF基板 40的凸部46也可被形成为不连续的凸部。
第一个变型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因此与第一实施方 式的部分相同的第一个变型的部分,由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部分的附图 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并且这里省略其说明。
图8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个变型。
在第二个变型中,在阵列基板30上形成的分配线33的构造不同 于第一实施方式的构造。在分配线33的绝缘套的一个表面上形成燕尾 形的凹部33c,而在分配线33的绝缘体套的另一个表面上形成与凹部 33c啮合的倒梯形凸部33b,使其间形成空隙,使得一条分配线33的 凸部33b与相邻的分配线33的凹部33c相互啮合。
上述结构能够安全地限制待形成为配向膜的树脂溶剂的流动,该 树脂溶剂流到凸部33b和与凸部33b啮合的凹部33c之间的空隙。
图9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三个变型。
在第三个变型中,扁平电缆被用作阵列基板30的分配线33。分配 线33被上绝缘片和下绝缘片覆盖,沿其横向在分配线33的两侧布置 有导线。在布置在绝缘片的横向中心处的绝缘片的结合部上形成孔 33d,孔33d沿分配线33的纵向以一定的间距分隔开。
在上述结构中,待形成为配向膜的树脂溶剂沿分配线33的表面流 动,并停留在孔33d处。因此有可能限制树脂溶剂的流动。
图IO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第四个变型。
在第四个变型中,在阵列基板30的分配线33上形成的凸部33a 不仅被布置在从显示部32的外缘32a到凸部35的区域,还被布:胃在 从显示部32的外缘32a到玻璃基板31的外缘的整个区域。
在上述结构中,即使待形成为配向膜的涂布的树脂越过凸部35并 扩散到布置有密封剂的区域和普通电极37,分配线33的凸部33a甚至 能够在凸部35的外围侧的区域中限制配向膜的流动。
第二和第三个变型的分配线33可被配置在从显示部32的外缘到 玻璃基板31的外缘的整个区域。
图11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五个变型。
15在第五个变型中,多个由与用于分配线33的材料相同的材料制成
的线性凸部38并排地布置在显示部32的外缘32a与普通电极37之间。 凸部38和分配线33互相不接触。
在上述结构中,由于线性凸部38并排地布置在显示部32与普通 电极37之间,有可能安全地防止待形成为配向膜的树脂溶剂扩散到普 通电极37。由于线性凸部38是由与用于分配线33的导电材料相同的 导电材料制成的,可在形成分配线33的步骤中形成线性凸部38。
类似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凸部35,线性凸部38可由树脂制成。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分配线33的绝缘套表面上形成的堤状凸部 35和凸部(或凹部、?L) 33a限制并防止待形成为配向膜的树脂溶剂 的流动。二者不是必须都要被形成,可只形成凸部35或可在不形成凸 部35的情况下在分配线33的绝缘套表面上形成凸部和凹部。
图12和13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独立的半圆形凹部60 (60a、 60b)和61 (61a、 61b)取代在阵列基板30和CF基板40上分别形成的凸部35、 45,在 交错的两行分别形成在阵列基板30和CF基板40上。更具体地,凹部 60a、 60b和凹部61a、 61b密集地交错布置在一部分凹部60a、 60b与 凹部61a、 61b分别互相重叠的位置处。
在图12所示的阵列基板30的凹部60中,在显示部32的外缘32a 与布置有密封剂50的区域之间、以及在布置有普通电极37的部分中, 在普通电极37与显示部32的外缘32a之间形成树脂膜62。凹部60被 形成在树脂膜62上。
类似于阵列基板30,在如图13所示的CF基板40 「l',在显示部 42的外缘42a与布置有密封剂50的区域S之间、以及在布置有相对i乜 极47的区域中,在相对电极47与显示部42的外缘42a之间形成树脂 膜63。凹部61被形成在树脂膜63上。
和用于树脂膜62、 63的树脂一样,与用于形成配向膜的树脂相同 的树脂或其他适当的树脂可被使用。孔可代替凹部60、 61而形成。
在上述结构中,独立的半圆形凹部60 (60a、 60b)和61 (61a、 61b)在交错的两行内形成在阵列基板30上。因此即使待形成为配向 膜的树脂溶剂越过一个凹部60a,树脂溶剂进入与凹部60a交叠的四部
1660b。从而有可能防止树脂溶剂到达布置有密封剂50的区域S和普通 电极37。
类似于阵列基板30,在CF基板40中,即使待形成为配向股的树 脂溶剂越过一个凹部61a,树脂溶剂进入与凹部61a交叠的凹部61b。 从而有可能防止树脂溶剂到达布置有密封剂50的区域S和普通电极 37。
第二实施方式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因此与第一实施 方式的部分相同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部分由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部分的附 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并且这里省略其说明。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凹部60、 61分别形成交错的两行,但也可分 别形成不少于三行。
图14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型。
在该变型中,多个独立的凹部53密集地散布在显示部32的外缘 32a与普通电极37之间。上述结构能够更安全地防止待形成为配向胶 的树脂溶剂扩散到普通电极37。
类似于阵列基板30,在CF基板40中,多个凹部可散布在扣对i乜 极47与显示部42的外缘42a之间。
图15示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堤状的凸部35形成在阵列基板30上,并且 独立的凹部60形成在与凸部35的外缘相邻的显示部的一侧。
上述结构类似于堤结构,该堤的深度等于凸部35的高度和!u)部60 的深度之和,从而安全地拦截形成配向膜的树脂溶剂的流动。类似于 阵列基板30, CF基板可配置有凸部35和与其相邻布置的凹部60。
第三实施方式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因此与第一实施 方式的部分相同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部分由与第 一 实施方式的部分的附 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并且这里省略其说明。
在所有上述实施方式和变型中,在阵列基板和CF基板上形成具冇 类似构造的凸部和具有类似构造的凹部。但是凸部和凹部不是必须要 分别具有相同的配置。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和变型,而是可体现在本发明技术范 围内的各种模式中。
权利要求
1. 一种用于显示器的基板,其包括在所述基板的表面上,以预定间距与涂布有配向膜的显示部的外缘隔开、沿所述基板的外围布置的密封剂;以及设置在所述密封剂与所述显示部的所述外缘之间的凸部或/和凹部,其用于防止涂布的所述配向膜扩散到所述密封剂,其中所述凸部具有连续或不连续的堤结构;并且所述凹部形成为并排布置或散布在所述显示部的所述外缘与所述密封剂之间的多个独立部分。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显示器的基板,其中所述凸部或/和所 述凹部由设置在所述密封剂与所述显示部的所述外缘之间的树脂膜制 成;并且具有在其上形成有所述凸部或/和所述卩」l部的基板山其间插入 所述密封剂的彼此相对的所述基板中之一或两者组成。
3. —种用于显示器的基板,其包括 在所述基板的表面上,以预定间距与涂布有配向膜的显示部的夕卜缘隔开、沿所述基板的 外围布置的电极;以及设置在所述电极与所述显示部的所述外缘之间的凸部或/和[:u 1部, 其用于防止涂布的所述配向膜扩散到所述电极,其中所述凸部具有连续或不连续的堤结构;并且所述凹部形成为 并排布置或散布在所述显示部的所述外缘与所述电极之间的多个独立部分。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显示器的基板,其中所述基板是阵列 基板;所述电极是普通电极;并且所述凸部由与设置在所述阵列基板 上的分配线的材料相同的材料制成。
5. 如权利要求1到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显示器的基板,其中所述凸部或/和所述凹部布置在其中布置有围绕所述显示部的所述外缘 的黑色掩模的区域中,使得所述凸部或/和所述凹部沿所述区域内的整 个周边分布。
6. —种用于显示器的基板,其中在所述基板的表面上,在从^小 部的外缘到所述基板的外围边缘布置的分配线上,形成用于限制涂布 于所述显示部的配向膜流动的凸部、凹部或/和孔。
7. --'种显示器,其包括如权利要求1到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 显示器的基板。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显示器的基板,在其表面上具有以预定间距与涂布有配向膜的显示部的外缘隔开、沿基板外围布置的密封剂;以及设置在密封剂与显示部外缘之间的凸部或/和凹部,其用于防止涂布的配向膜扩散到密封剂。凸部具有连续或不连续的堤结构,而凹部形成为并排布置或散布在显示部外缘与密封剂之间的多个独立部分。
文档编号G02F1/1337GK101467097SQ20078002015
公开日2009年6月24日 申请日期2007年2月9日 优先权日2006年4月11日
发明者小谷直树, 高桥公男 申请人:夏普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