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810768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晶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装置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从以往,就知道能使用喷墨装置,在液晶显示装置用衬底的遮光区域 中高效并且以高精度有选择地配置间隔粒子,能取得没有间隔粒子引起的 消偏现象的发生或光缺少引起的对比度或色调的下降,表现优异的显示质 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该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是在由按照一定的图案排列的象素区域 和划分象素区域的遮光区域构成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使用喷墨装置,喷出 分散间隔粒子的间隔粒子分散液,通过在相当于所述遮光区域的区域配置 的间隔粒子和液晶使在相当于所述遮光区域的区域配置了间隔粒子的衬 底和没有配置间隔粒子的衬底相对的液晶装置的制造方法,即包含在至少 一方的衬底的相当于遮光区域的区域中形成的台阶部分地使间隔粒子分 散液的液滴命中,使所述间隔粒子停留在相当于所述遮光区域的区域中 (例如参照专利文献l)。特开2005-4094号公报
可是,所述以往的液晶装置的制造方法具有因为在衬底上配置的球状 的间隔粒子和衬底的接合强度低,所以在衬底上涂敷液晶时,或在涂敷了 液晶的一方的衬底上粘贴另一方衬底时,由于液晶的流动,间隔粒子被按 压而流动,从规定的配置区域移动的课题。如果间隔粒子从规定的配置区 域移动,就成为显示不良的原因,或者单元间隔变得不均一,从而具有液 晶装置的显示质量下降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止由于液晶的流动间隔粒子从规定的配置区域移
3动,能提高显示质量的液晶装置的制造方法。
为了解决所述的课题,本发明的液晶装置的制造方法是在通过密封件 粘贴的一对衬底之间夹持液晶的液晶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所述一对衬底的任意一个衬底的间隔粒子配置区域配置规定所述一对 衬底的间隔的间隔粒子的间隔粒子配置工序;对所述一对衬底的任意一个 衬底的显示区域,将所述液晶作为液滴喷出,涂敷时,围绕所述间隔粒子 配置区域地涂敷所述液晶,形成包含所述间隔粒子配置区域的没有涂敷所 述液晶的液晶非涂敷区域的液晶涂敷工序;使所述一对衬底相对,通过所 述密封件进行粘贴的衬底接合工序。
通过这样制造,防止在液晶涂敷工序中,间隔粒子与液晶接触,防止 间隔粒子从间隔粒子配置区域移动。此外,由于衬底的接合等,液晶流动 时,液晶从液晶非涂敷区域的周围向内侧流入,再从间隔粒子配置区域的 周围向内侧流入。因此,能防止配置在间隔粒子配置区域的间隔粒子在液 晶的流动时从间隔粒子配置区域的内侧向外侧移动。
此外,本发明的液晶装置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液晶涂敷工 序中,在所述间隔粒子配置区域的周围均等地涂敷所述液滴。
通过这样制造,使液晶从间隔粒子配置区域的周围向中心部均等地流 入,使间隔粒子集中到间隔粒子配置区域的中心部,能更可靠地防止间隔 粒子向间隔粒子配置区域的外侧的移动。
此外,本发明的液晶装置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在所述间隔粒子配 置工序中,在所述一对衬底的一方配置所述间隔粒子,在所述液晶涂敷工 序中,在所述一对衬底的另一方涂敷所述液晶。
通过这样制造,能并行进行间隔粒子配置工序和液晶涂敷工序。因此, 能提高液晶装置的生产率。
此外,本发明的液晶装置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在所述间隔粒子配 置工序中,在所述一对衬底的一方配置所述间隔粒子,在所述液晶涂敷工 序中,在配置所述间隔粒子的所述衬底涂敷所述液晶。
通过这样制造,能在一方的衬底汇总进行间隔粒子的配置和液晶的涂 敷。此外,在同一衬底上配置间隔粒子,在其周围涂敷液晶,形成液晶非 涂敷区域,从而使另一方衬底与一方衬底相对,接合时,没必要进行间隔粒子和液晶非涂敷区域的对位。因此,能容易进行两衬底的接合时的对位。 此外,本发明的液晶装置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液晶涂敷工
序中涂敷液晶后,在所述间隔粒子配置工序中,对所述间隔粒子配置区域,
将分散所述间隔粒子的液状体作为液滴喷出,涂敷。
通过这样制造,将间隔粒子与液状体一起在衬底上的液晶非涂敷区域
内的间隔粒子配置区域配置。因此,间隔粒子与液晶不接触,防止由于液
晶而移动。此外,间隔粒子配置区域与液晶非涂敷区域相等时,通过围绕
间隔粒子配置区域的液晶,防止在间隔粒子配置区域涂敷的液状体向间隔
粒子配置区域的外侧移动。
此外,本发明的液晶装置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所述液状体是所述液晶。
通过这样制造,能省略除去间隔粒子配置区域的液状体的工序,能简 化制造工序,提高生产率。
此外,本发明的液晶装置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所述液状体具有挥 发性,使在所述间隔粒子配置工序中在所述液晶非涂敷区域涂敷的所述液 状体挥发,同时使所述液晶流入所述液晶非涂敷区域。
通过这样构成,在液状体的蒸发的同时,使液晶流入间隔粒子配置区 域,能更可靠地防止间隔粒子向间隔粒子配置区域的外侧移动。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液晶装置的全体结构图,(a)是俯视图,(b) 是沿着(a)的H-H'线的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液晶装置的等价电路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液晶装置的象素区域的俯视图。
图4是沿着图3的A-A'线的剖视图。
图5 (a) (c)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液晶装置的制造工序的 说明图。
图6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液晶装置的制造工序的俯视图。 图7 (a) (c)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液晶装置的制造工序的 说明图。图8 (a) (c)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液晶装置的制造工序的 说明图。
图9 (a) (c)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液晶装置的制造工序的 说明图。
符号说明-
10—元件衬底(衬底);10a—图像显示区域;20—对置衬底(衬底); 41一间隔块(间隔粒子);50—液晶层(液晶);52—密封件;IOO—液晶 装置;140—液滴;141一分散剂(液状体);LC一液晶;NA—液晶非涂敷 区域;SA—间隔粒子配置区域。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在以下的说明中使用的各附 图中,为了将各构件变为能识别的尺寸,适当变更各构件的縮尺。 <实施例1> (液晶装置)
图1 (a)是表示本实施例的液晶装置的俯视图,图1 (b)是沿着图1 (a)的H-H'线的剖视图。图2是表示液晶装置的等价电路图,图3是象 素区域的平面结构图,图4是沿着图3的A-A'线的液晶装置的剖视图。
本实施例的液晶装置IOO是有源矩阵方式的透过型液晶装置,用输出 R (红)、G (绿)、B (蓝)的各色光的3个副象素构成1个象素。这里, 成为构成显示的最小单位的显示区域称作"副象素区域",由3个副象素 区域形成的显示区域称作"象素区域"。
液晶装置100如图1 (a)和图1 (b)所示,具有元件衬底10、与元 件衬底10对置配置的对置衬底20、由元件衬底10和对置衬底20夹持的 液晶层50。此外,液晶装置100将元件衬底10和对置衬底20通过密封件 52粘贴,将液晶层50密封在由密封件52划分的区域内。沿着密封件52 的内周形成周边划分部53,由周边划分部53包围的俯视图(从对置衬底 20 —侧观察元件衬底10的状态)中矩形的区域为图像显示区域10a。此 外,液晶装置100具有设置在密封件52的外侧区域的数据线驱动电路101 和扫描线驱动电路104、与数据线驱动电路101和扫描线驱动电路104导通的连接端子102、连接扫描线驱动电路104彼此间的布线105。
在液晶装置100的图像显示区域10a中,如图2所示,多个副象素区 域排列为俯视图的矩阵状。与各副象素区域对应,设置象素电极9、开关 控制象素电极9的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 TFT) 30。另外,在 图像显示区域10a中,多个数据线6a和扫描线3a延伸形成格子状。
在TFT30的源极连接数据线6a,在栅极连接扫描线3a。 TFT30的漏 极与象素电极9连接。数据线6a连接在数据线驱动电路101上,将从数 据线驱动电路101供给的图像信号S1、 S2、…、Sn提供给各副象素区域。 扫描线3a连接在扫描线驱动电路104上,将从扫描线驱动电路104供给 的扫描信号G1、 G2、…、Gm提供给各副象素区域。
从数据线驱动电路101对数据线6a供给的图像信号Sl Sn可以按该 顺序按线依次供给,也可以对彼此相邻的多个数据线6a彼此,按各组供 给。扫描线驱动电路104对扫描线3a,在规定的定时,脉冲地按线依次供 给扫描信号Gl Gm。
液晶装置100,作为开关元件的TFT30通过扫描信号Gl Gm的输入, 只在一定期间变为导通状态,将从数据线6a供给的图像信号Sl Sn在规 定的定时对象素电极9写入。而且,通过象素电极9对液晶写入的规定电 平的图像信号Sl Sn在象素电极9和通过液晶层50对置配置的后面描述 的公共电极之间保持一定期间。
这里,为了防止保持的图像信号Sl Sn泄漏,与形成在象素电极9 和公共电极之间的液晶电容并联积蓄电容17。积蓄电容17设置在TFT30 的漏极和电容线3b之间。
下面,参照图3和图4说明液晶装置100的详细结构。在图3中,将 俯视图中大致矩形的副象素区域的短轴方向或象素电极9的短轴方向、扫 描线3a和电容线3b的延伸方向规定为X轴方向,将副象素区域的长轴方 向、象素电极9的长轴方向、数据线6a的延伸方向规定为Y轴方向。
液晶装置10如图4所示,具有夹持液晶层50而对置的元件衬底10 和对置衬底20;配置在元件衬底10的外侧(与液晶层50相反一侧)的相 位差板33和偏振片36;配置在对置衬底20的外侧(与液晶层50相反一 侧)的相位差板34和偏振片37;设置在偏振片36的外侧,从元件衬底10的外面一侧照射照明光的照明装置60。
如图3所示,在各副象素区域形成俯视图中矩形的象素电极9。在象 素电极9的边端中,沿着长边的边缘,数据线6a延伸,沿着短边的边缘, 扫描线3a延伸。在扫描线3a的象素电极9 一侧形成与扫描线3a平行延伸 的电容线3b。这里,如图l (b)所示,在对置衬底20,在俯视图中将象 素电极9的形成区域切边地形成遮光膜(黑阵列)23。遮光膜23在X轴 方向和Y轴方向延伸,形成格子状。
在扫描线3a上形成作为开关元件的TFT30。 TFT30具有由岛状的非 晶体硅膜构成的半导体层35、与半导体层50局部平面地重叠地配置的源 极6b和漏极32。扫描线3a在与半导体层35平面地重叠的位置,作为TFT30 的栅极起作用。
源极6b在与半导体层35相反一侧的端部与数据线6a连接。漏极32 在与半导体层35相反一侧的端部构成电容电极31。电容电极31配置在电 容线3b的平面区域内,在该位置形成将电容电极31和电容线3b作为电 极的积蓄电容17。通过形成在电容电极31的平面区域内的象素接触孔14, 电连接象素电极9和电容电极31, TFT30的漏极和象素电极9导通。
在本实施例中,在各副象素区域的角部,由双点划线表示的矩型的区 域成为配置后面描述的间隔粒子的间隔粒子配置区域SA。间隔粒子配置 区域SA包含在数据线6a、扫描线3a、电容线3b或由遮光膜23等遮光的 遮光区域内。
如图4所示,元件衬底10包括例如由玻璃或石英、塑料等透光性材 料构成的衬底主体11作为基体。在衬底主体11的内侧(液晶层50 —侧) 形成扫描线3a和电容线3b、覆盖扫描线3a和电容线3b的栅绝缘膜12、 通过栅绝缘膜12与扫描线3a对置的半导体层35、与半导体层35连接的 源极6b (数据线6a)以及漏极32、与漏极32连接并且通过栅绝缘膜12 与电容线3b对置的电容电极31。即在衬底主体11形成TFT30和与它连 接的积蓄电容17。
覆盖TFT30,形成将TFT30等引起的衬底上的凹凸平坦化的平坦化膜 13。形成贯通平坦化膜13到达电容电极31的象素接触孔14,通过象素接 触孔14电连接形成在平坦化膜13上的象素电极9和电容电极31。覆盖象素电极9形成配向膜18。配向膜18例如由聚酰亚胺构成,对表面进行摩 擦(rubbing)处理。
对置衬底20包括例如由玻璃或石英、塑料等透光性材料构成的衬底 主体21作为基体。在衬底主体21的内侧(液晶层50 —侧)层叠与各副 象素区域对应的颜色种类的颜色材料层构成的滤色器22、公共电极25和 配向膜29。
公共电极25由ITO等透明导电材料构成,形成覆盖多个副象素区域 的平面形状。在公共电极25和滤色器22之间也可以形成用于将滤色器22 上的凹凸平坦化的平坦化膜。配向膜29例如由聚酰亚胺构成,覆盖公共 电极25而形成。配向膜29对表面进行摩擦处理。
偏振片36、 37配置为它们的透过轴彼此几乎正交。设置在偏振片36 的内面一侧的相位差板33以及设置在偏振片37的内面一侧的相位差板 34,是对透过光付与大致l/4波长的相位差的A/4相位差板,也可以是层 叠入/4相位差板和A /2相位差板的相位差板。
在本实施例的液晶装置100中,如图3和图4所示,在元件衬底10 和对置衬底20之间的间隔粒子配置区域SA配置规定元件衬底10和对置 衬底20的间隔的多个粒子状的间隔粒子41。间隔粒子41例如由树脂材料 构成,成为其直径与元件衬底10和对置衬底20的间隔同等的球状。 (液晶装置的制造方法)
下面,利用图5 (a) 图5 (c)、图6、图7,说明本实施例的液晶 装置的制造方法。以下,以间隔粒子配置工序、液晶涂敷工序和衬底接合 工序为中心进行说明,适当省略其他工序的说明。另外,对于这些以外的 工序,可以采用众所周知的工序。
如图5 (a)所示,首先准备形成了 TFT30或象素电极9、配向膜18 的元件衬底IO。接着,在元件衬底IO上的规定位置配置液滴喷出装置的 液滴喷出头150,从液滴喷出头150向间隔粒子配置区域SA喷出液滴140。 据此,如图5 (b)所示,在间隔粒子配置区域SA内配置液滴140。液滴 140是将在分散剂141中分散间隔粒子41的液状体从液滴喷出头150少量 喷出的液滴。作为分散剂141,能使用水或具有挥发性的乙醇等液体。
接着,使配置在元件衬底10上的液滴140自然干燥或真空干燥或加
9热干燥,除去液滴140中的分散剂141。这时,分散剂141从与空气接触 的表面蒸发,所以在液滴140干燥的过程中,分散到液滴140中的间隔粒 子41聚集在1处。
然后,如果完全除去分散剂141,则如图5 (c)所示,间隔粒子41 配置在元件衬底10上的间隔粒子配置区域SA中(间隔粒子配置工序)。
接着,在元件衬底10上的图像显示区域10a的周围预先涂敷密封件 52,对图像显示区域10a,将液晶作为液滴喷出从而涂敷。这时,如图6 所示,通过围绕配置间隔粒子41的间隔粒子配置区域SA的方式涂敷液晶 LC,形成没有涂敷液晶LC的液晶非涂敷区域NA(液晶涂敷工序)。这里, 喷出液晶LC的液滴时,在间隔粒子配置区域SA的周围没间隙地均等配 置液滴,使液晶非涂敷区域NA例如在俯视图中形成圆形。
据此,成为间隔粒子配置区域SA包含在没有涂敷液晶LC的液晶非 涂敷区域NA内的状态,在元件衬底10上将液晶LC作为液滴喷出从而涂 敷时,能防止液滴接触间隔粒子41,能防止间隔粒子41向间隔粒子配置 区域SA的外部移动。
接着,如图7 (a)所示,使对置衬底20与元件衬底IO相对配置。接 着,如图7 (b)所示,通过密封件52,将元件衬底10和对置衬底20粘 贴在一起(衬底接合工序)。这时,液晶LC由于接合时的压力,在元件衬 底10和对置衬底20之间流动。
这里,在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通过围绕间隔粒子配置区域SA的 方式涂敷液晶LC,形成液晶非涂敷区域NA,从而在液晶LC流动时,如 图7 (b)的箭头a所示,从液晶非涂敷区域NA的周围向内侧流入,再从 间隔粒子配置区域SA的周围向内侧流入。因此,即使配置在间隔粒子配 置区域SA中的间隔粒子41由于液晶LC的流动,向从间隔粒子配置区域 SA的周围向内侧的方向移动,也能防止从间隔粒子配置区域SA的内侧向 外侧的移动。
此外,通过在间隔粒子配置区域SA的周围均等地配置液晶LC的液 滴,使液晶LC从间隔粒子配置区域SA的周围向中心部C均等地流入, 使间隔粒子41集中在间隔粒子配置区域SA的中心部C,能更可靠地防止 间隔粒子41向间隔粒子配置区域SA的外侧的移动。此外,通过在配置了间隔粒子41的元件衬底10涂敷液晶LC,能在 元件衬底10汇总进行间隔粒子41的配置和液晶LC的涂敷,能简化制造 装置。此外,在元件衬底10接合对置衬底20时,如果将对置衬底20在 元件衬底10对位,则没必要进行配置在元件衬底10上的间隔粒子41和 对置衬底20的精密的对位,所以能容易进行对置衬底20的对位,能简化 制造工序。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的液晶装置100的制造方法,能防止由于液 晶LC的流动,间隔粒子41从间隔粒子配置区域SA移动。因此,在液晶 装置IOO,能防止间隔粒子41的移动引起的显示不良,能将单元间隔变得 均一,能提高液晶装置100的显示质量。
<实施例2>
下面,援引图1 图6,使用图8 (a) 图8 (c),说明本发明的实 施例2。本实施例的液晶装置100的制造方法与上述的实施例1中说明的 制造方法的不同点在于,在对置衬底20配置间隔粒子41。其他点与实施 例1同样,所以对相同的部分付与相同的符号,省略说明。
首先,代替图5(a)所示的元件衬底10,准备对置衬底20。接着,从 在对置衬底20上的规定位置配置的液滴喷出头150向对置衬底20上的间 隔粒子配置区域SA喷出液滴140。这时,使用在分散间隔粒子41的分散 剂中添加了用于将间隔粒子41与对置衬底20接合的接合剂的材料。
然后,与图5 (b)所示的实施例1同样,在对置衬底20的间隔粒子 配置区域SA内配置液滴140,除去分散剂141。如果完全除去分散剂141, 则如图5 (c)所示,间隔粒子41配置在对置衬底20上的间隔粒子配置区 域SA中(间隔粒子配置工序)。这时,通过在分散剂中添加的接合剂,将 间隔粒子41固定在对置衬底20上。
与该间隔粒子配置工序并行,在元件衬底10上的与图像显示区域10a 对应的区域,将液晶作为液滴喷出从而涂敷。这时,与图6所示的实施例 1同样,通过围绕配置间隔粒子41的间隔粒子配置区域SA的方式涂敷液 晶LC,形成没有涂敷液晶LC的液晶非涂敷区域NA (液晶涂敷工序)。
接着,如图8 (a)所示,使对置衬底20与元件衬底10相对配置。接 着,如图8 (b)所示,通过密封件52,将元件衬底10和对置衬底20粘贴在一起(衬底接合工序)。这时,液晶LC由于接合时的压力,在元件衬 底10和对置衬底20之间流动。
这里,在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在对置衬底20的间隔粒子配置区 域SA配置间隔粒子41,通过围绕元件衬底10的间隔粒子配置区域SA的 方式涂敷液晶LC,形成液晶非涂敷区域NA,从而与实施例1同样,在液 晶LC流动时,如图8 (b)的箭头a所示,从液晶非涂敷区域NA的周围 向内侧流入,再从间隔粒子配置区域SA的周围向内侧流入。因此,即使 配置在间隔粒子配置区域SA中的间隔粒子41由于液晶LC的流动,向从 间隔粒子配置区域SA的周围向内侧的方向移动,也能防止从间隔粒子配 置区域SA的内侧向外侧的移动。据此,如图8 (c)所示,间隔粒子41 配置在规定的间隔粒子配置区域SA内。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的液晶装置100的制造方法,不仅能取得与 实施例1同样的效果,而且能使间隔粒子配置工序和液晶涂敷工序并行来 同时进行。因此,能提高液晶装置100的生产率。
<实施例3>
下面,援引图1 图6,使用图9 (a) 图9 (c),说明本发明的实 施例3。本实施例的液晶装置100的制造方法与上述的实施例1中说明的 制造方法的不同点在于,在元件衬底10上涂敷液晶LC之后,配置间隔粒 子41。其他点与实施例1同样,所以对相同的部分付与相同的符号,省略 说明。
首先,如图9 (a)所示,与实施例1同样,在元件衬底IO上的图像 显示区域10a的周围预先涂敷密封件52,对图像显示区域10a,将液晶作 为液滴喷出从而涂敷。这时,如图6所示,通过围绕元件衬底10上的间 隔粒子配置区域SA的方式涂敷液晶LC,形成没有涂敷液晶LC的液晶非 涂敷区域NA (液晶涂敷工序)。
接着,与实施例1同样,从液滴喷出头150向间隔粒子配置区域SA 喷出液滴140,在间隔粒子配置区域SA内配置液滴140。然后,在本实施 例中,使液滴140真空干燥或者加热干燥,在除去液滴140中的分散剂141 的同时,将对置衬底20接合到元件衬底10。据此,在液滴140干燥的过 程中,分散到液滴140中的间隔粒子41如箭头b所示,集中在1处,并
12且如箭头a所示,从液晶非涂敷区域NA的周围向内侧流入,再从间隔粒 子配置区域SA的周围向内侧流入。
然后,如果完全除去分散剂141,则如图9 (c)所示,间隔粒子41 配置在元件衬底10上的间隔粒子配置区域SA中,元件衬底10和对置衬 底20接合(间隔粒子配置工序、衬底接合工序)。
因此,根据本实施例的液晶装置100的制造方法,不仅能取得与实施 例1同样的效果,而且能将间隔粒子配置工序和衬底接合工序汇总进行, 所以能提高液晶装置100的生产率。
此外,如上所述,使对液晶非涂敷区域NA喷出的液滴140干燥从而 使分散剂141蒸发,并且使液晶LC流入液晶非涂敷区域NA,从而伴随 着分散剂141的蒸发,液晶LC流入间隔粒子配置区域SA。因此,能更可 靠地防止间隔粒子41向间隔粒子配置区域SA的外侧移动。
此外,作为分散剂141,使用液晶LC时,没必要将分散剂141干燥 从而除去。因此,省略将分散剂141干燥从而除去的工序,能简化液晶装 置100的制造工序,从而能提高液晶装置100的生产率。
另外,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 围中能进行各种变形,实施。例如,在上述的实施例1、 3中,在元件衬 底上配置了间隔粒子,涂敷了液晶,但是也可以代替元件衬底,在对置衬 底上配置间隔粒子,涂敷液晶。此外,在实施例2中,也可以在元件衬底 配置间隔粒子,在对置衬底上涂敷液晶。
此外,间隔粒子配置区域与液晶非涂敷区域一致时,通过围绕间隔粒 子配置区域的液晶,能防止在间隔粒子配置区域涂敷的液状体向间隔粒子 配置区域的外侧移动。因此,能防止间隔粒子从间隔粒子配置区域的内侧 向外侧移动。
此外,也可以在分散间隔粒子的分散剂中添加用于防止间隔粒子凝集 的分散剂。
此外,作为具有液滴喷出头的液滴喷出装置,只要是能对规定的位置 喷出配置分散间隔粒子的液状体的装置就可以,不做特别限定。
权利要求
1. 一种液晶装置的制造方法,该液晶装置,在通过密封件粘贴的一对衬底之间夹持液晶,该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间隔粒子配置工序,在所述一对衬底的任意一个衬底的间隔粒子配置区域配置规定所述一对衬底的间隔的间隔粒子;液晶涂敷工序,对所述一对衬底的任意一个衬底的图像显示区域,将所述液晶作为液滴喷出从而涂敷时,通过围绕所述间隔粒子配置区域的方式涂敷所述液晶,形成包含所述间隔粒子配置区域的没有涂敷所述液晶的液晶非涂敷区域;和衬底接合工序,使所述一对衬底对置,通过所述密封件粘贴。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液晶涂敷工序中,在所述间隔粒子配置区域的周围均等地涂敷所述液滴。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晶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间隔粒子配置工序中,在所述一对衬底的一方配置所述间隔粒子;在所述液晶涂敷工序中,在所述一对衬底的另一方涂敷所述液晶。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晶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间隔粒子配置工序中,在所述一对衬底的一方配置所述间隔粒子;在所述液晶涂敷工序中,在配置所述间隔粒子的所述衬底涂敷所述液晶。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液晶涂敷工序中涂敷液晶后,在所述间隔粒子配置工序中,对所述间隔粒子配置区域,将分散所述间隔粒子的液状体作为液滴喷出从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状体是所述液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状体具有挥发性,使在所述间隔粒子配置工序中在所述液晶非 涂敷区域涂敷的所述液状体挥发,同时使所述液晶流入所述液晶非涂敷区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装置的制造方法,能防止由于液晶的流动,间隔粒子从规定的配置区域移动,能提高显示质量。其特征在于,具有在一对衬底的任意一个衬底的间隔粒子配置区域(SA)配置规定一对衬底的间隔的间隔粒子(41)的间隔粒子配置工序;对一对衬底的任意一个衬底的图像显示区域,将液晶(LC)作为液滴喷出从而涂敷时,围绕间隔粒子配置区域(SA)地涂敷液晶(LC),形成包含间隔粒子配置区域(SA)的没有涂敷液晶(LC)的液晶非涂敷区域(NA)的液晶涂敷工序;使一对衬底对置,通过密封件粘贴的衬底接合工序。
文档编号G02F1/1339GK101452159SQ20081018331
公开日2009年6月10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2日 优先权日2007年12月3日
发明者后藤任 申请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