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调色剂容器、废调色剂贮存结构以及具备它们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2786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废调色剂容器、废调色剂贮存结构以及具备它们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回收从感光鼓或中间转印带等像载体去除下来的废调色剂的废调色 剂容器、废调色剂贮存结构以及具备它们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复印机、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中,形成在感光鼓上的调色剂像或直接被转印到薄 片体上,或通过中间转印带被转印到薄片体上。此时,在感光鼓或中间转印带等像载体上, 会有一部分调色剂未经转印而作为废调色剂剩余下来。这些转印剩余调色剂,如果就这样 置之不理,则会导致下一次的图像形成不能顺利地进行,因此,通过鼓清洁器(drum cleaner) 或带清洁器(beltcleaner)等清洁装置将其去除,进而作为废调色剂而加以回收(例如,日本 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11—272142号,以下简称为"D1"))。
在D1文献中,通过清洁装置去除感光鼓上剩余的转印剩余调色剂,被去除下来的废 调色剂由输送螺旋浆输送,用废调色剂盒进行回收。当由传感器检测到废调色剂盒内已装 满了废调色剂时,用户打开配置在图像形成装置的侧面的通行门(passdoor)。然后,拉出 支撑部件(holder),取出支撑在支撑部件上的废调色剂容器,与新的废调色剂容器进行交 换。由此,来实现彩色墨盒(processcartridge)的较长的使用寿命期。
然而,根据D1文献,从废调色剂容器上部的开口部落进容器内部的废调色剂会在开 口部的正下面堆积成堆。因此,设置在开口部附近的传感器会检测到废调色剂堆的顶部附 近,从而发出表示废调色剂已装满的信号。由此,尽管废调色剂容器中实际上还能回收更 多的废调色剂,但用户还是根据传感器的显示来交换废调色剂容器。这样就会增加废调色 剂容器的交换频度,浪费废调色剂容器本身,并使交换作业繁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废调色剂能够在废调色剂容器中移动,以降低交换作业 的繁杂性的废调色剂容器。
为了实现此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废调色剂容器包括接收部,其上部设有接收
5废调色剂的接收口,并且接住通过所述接收口落下来的废调色剂;贮存部,从所述接收部 沿着与所述废调色剂的落下方向基本垂直的横方向延伸,能够转动地与所述接收部连结; 以及转动部件,使所述贮存部转动。
根据此结构,由于能使贮存部转动,所以能够沿贮存部的横向方向输送废调色剂。因 此,能够将废调色剂向该废调色剂容器的深处一侧输送。
在上述的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还包括输送螺旋浆,设置在所述接收部,将从所述 接收口落下而被接住的废调色剂向所述贮存部输送;以及第l连接器,固定在所述输送螺 旋浆上,被传递来自所述废调色剂的外部的转动力。
根据此结构,通过第l连接器使输送螺旋桨转动,能够将废调色剂从接收部向贮存部 输送。因此,可以防止废调色剂在接收口的正下面堆积成堆,从而有效地将废调色剂贮存 在贮存部。
此时,较为理想的是,所述接收部具有上下延伸的纵向输送路和连接设置在所述纵向 输送路的下方向左右延伸的横向输送路;其中,所述接收口设在所述纵向输送路的上端; 所述横向输送路具有位于连接所述贮存部的一侧开口的第1端面、和位于所述第1端面的 相反侧被闭塞的第2端面;所述输送螺旋浆被收容在所述横向输送路内,其第l端部从所 述第l端面突出,所述第1端部的相反侧的第2端部从所述第2端面突出,所述第l连接 器被安装在该突出的第2端部。
根据此结构,可以从纵向输送路接收废调色剂,通过配置在横向输送路中的输送螺旋 浆的转动,将落下来的废调色剂输送到贮存部。
在上述的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转动部件包括一体地设置在所述贮存部、被传 递来自所述废调色剂外部的转动力的第2连接器。
根据此结构,由于通过第2连接器使贮存部转动,能够使输送到贮存部的废调色剂容 易向贮存部的深处一侧移动,因此可以更为有效地将废调色剂贮存在贮存部中。
在上述的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贮存部基本为圆筒形状,具有与所述接收部连 结的开口端、和位于该开口端的相反一侧被闭塞的闭塞端;所述第2连接器配置在所述闭 塞端的外面。
根据此结构,由于使贮存部转动的力可以通过配置在闭塞端的第2连接器传递,因此
可以简化转动机构。
在上述的结构中,所述贮存部基本为圆筒形状,具有与所述接收部连结的开口端、和
位于该开口端的相反一侧被闭塞的闭塞端;所述第2连接器配置在所述闭塞端的外面;在所述开口端设有能够转动地卡合在所述横向输送路的第1端面的外周的连结部。
根据此结构,由于使贮存部转动的力从圆筒形状的贮存部的一端侧(闭塞端)传递过
来,而另一端侧(开口端)通过连结部能够转动地与横向输送路连结,因此,可以使贮存部
绕中心轴线顺畅地转动。
此时,较为理想的是,还包括转动引导体,从所述贮存部的下方支撑该贮存部的开口
端一侧,以便所述贮存部能够自如转动。
在上述的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贮存部的外周面形成沿着圆筒形状的中心轴能
够伸縮的蛇腹状。
根据此结构,由于贮存部形成能够伸长縮短的蛇腹状,因此,通过縮短贮存部,可以 减小收纳使用前的新的废调色剂容器的空间。
此时,较为理想的是,还包括配置在所述贮存部的开口端一侧的臂部件,其中,所述 臂部件具有能够卡住所述贮存部的蛇腹大直径部的爪部,能够在该爪部卡住蛇腹大直径部 的第1姿势和开放所述卡住的第2姿势之间变更姿势。
根据此结构,通过将臂部件设成第1姿势,能够将蛇腹状的贮存器以縮短状态而加以 保持。
而且,较为理想的是,所述输送螺旋浆具有第1端部和第2端部,所述第l端部进入 所述贮存部一侧;所述贮存部在所述闭塞端不干涉所述输送螺旋浆的所述第l端部的范围 内能够縮短。
根据此结构,可以通过输送螺旋浆将调色剂输送到贮存部的深处一侧。
而且,较为理想的是,所述臂部件的长度被设定为在该臂部件卡住位于处在縮短状
态的所述贮存部的所述闭塞端的大直径部的状态下,所述闭塞端不干涉所述输送螺旋浆的
所述第1端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废调色剂贮存结构,用来回收从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的装置主体内 的像载体去除下来的废调色剂,包括废调色剂容器,该废调色剂容器具有接收部,其 上部设有接收废调色剂的接收口,并且接住通过所述接收口落下来的废调色剂;和贮存部, 从所述接收部沿着与所述废调色剂的落下方向基本垂直的横方向延伸,能够转动地与所述 接收部连结;支撑盘,用来支撑所述废调色剂容器,能够在该支撑盘被收纳于所述装置主 体中的收纳位置和从所述装置主体中拉出的拉出位置之间变更姿势;以及转动机构,装载 在所述支撑盘上,在所述支撑盘被设置在所述收纳位置的状态下,将来自所述装置主体所 具备的驱动源的转动传递给所述废调色剂容器的贮存部。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装置主体,具备驱动源;像载体,在其表面 上承载调色剂像;清洁装置,去除所述像载体表面的剩余调色剂;以及废调色剂容器,将 通过所述清洁装置而被去除的剩余调色剂作为废调色剂加以贮存,其中,所述废调色剂容 器具有接收口,其上部设有接收废调色剂,并且接住通过所述接收口落下来的废调色剂 的接收部;贮存部,从所述接收部沿着与所述废调色剂的落下方向基本垂直的横方向延伸, 能够转动地与所述接收部连结的;和转动部件,使所述贮存部转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还 包括支撑盘,用来支撑所述废调色剂容器,能够在该支撑盘被收纳于所述装置主体中的 收纳位置和从所述装置主体中拉出的拉出位置之间变更姿势;以及转动机构,装载在所述 支撑盘上,在所述支撑盘被设置在所述收纳位置的状态下,将来自所述驱动源的转动传递 给所述废调色剂容器的转动部件。
根据上述的废调色剂贮存结构和图像形成装置,可以获得与上述废调色剂容器相同的 效果。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结构的概略示意图。
图3是鼓单元及显影装置的前端面的示意图。
图4是表示将鼓单元及显影装置用垂直于前后方向的平面切开后的剖面的示意图。
图5(A)是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左侧看到的废调色剂回收装置整体的概略示意图,图 5(B)是沿图5(A)的VB—VB线的剖面图。
图6是表示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中拉出制作图像框架,再取下鼓单元、显影装置、保 持单元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7是从前侧左斜上方看到的支撑盘配置在收纳位置时的保持单元的立体图。
图8是从前侧左斜上方看到的支撑盘配置在拉出位置时的保持单元的立体图。
图9是从左方看到的图8的保持单元的示意图。
图IO是从前侧看到的将前盖取下后的保持单元的示意图。
图ll是从图IO所示的状态再取下支撑盘的前侧板、使支撑盘的内部露出的示意图。 图12是表示从图8所示的状态取下前盖以及两个冷却扇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从图12所示的状态拔出支撑盘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4是从前侧左斜上方看到的支撑废调色剂容器、再被装上上盖时的支撑盘的立体图。
图15是表示从图14所示的状态取下上盖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6是从前侧右斜上方看到的从图15所示的状态取下废调色剂容器后的支撑盘的立 体图。
图17是从前侧右斜上方看到的从图16所示的状态再取下第1定位部的一部分和上 盖、使废调色剂容器的转动机构的一部分露出时的支撑盘的立体图。 图18是从左斜上方看到的废调色剂容器的立体图。
图19(A)是废调色剂容器的主视图,图19(B)是沿废调色剂容器的贮存部的中心线(转 动中心)的纵剖面图。
图20是将转动机构的构件要素中被配置在图17所示的支撑盘内的构成要素拔出而加 以表示的立体图。
图21是表示转动机构整体的立体图。
图22是表示转动机构的构成要素中被配置在保持主体一侧的构成要素的立体图。 图23是说明从图22取下齿轮G5、 G6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另外,在各附图中,标注了相同 符号的部件为具有相同结构的部件,因而适当地省略对这些部件的重复说明。在各附图中, 还对说明中不需要的部件等适当地省略其图示。
第1实施例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废调色剂容器83、废调色剂贮存结构以及具备它 们的图像形成装置2进行说明。 (图像形成装置)
参照图1~图6,对图像形成装置2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从图像形成装置2的前面(正 面)10a侧(设有操作板7,在图像形成装置2的使用中用户等所在的一侧)的右斜上方看到 的该图像形成装置2的立体图。图2是从前面10a侧看到的图像形成装置2的内部结构的 概略示意图。但在该图中省略了图l所示的图像读取部5的图示。图3是从前面10a侧看 到的鼓单元(drum unit) 39a 39d及显影装置38a 38d的前端面的示意图。图4是表示将 鼓单元39a 39d及显影装置38a 38d用垂直于前后方向的平面切开后的剖面的示意图。 图5(A)是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0的左侧看到的废调色剂回收装置1整体的概略示意图,
9图5(B)是沿图5(A)的VB—VB线的剖面图。图6是表示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0中拉出制 作图像框架78,再取下鼓单元39a、显影装置38a、保持单元(retainer unit)80的状态的 立体图。
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2包括装置主体10。在装置主体10的前面10a(第1侧面) 一侧,设有能向前侧拉出的供纸盒20以及在前侧开闭自如的门4。在装置主体10的右侧 面10b(第3侧面)设有开闭自如的手动盘21,在左侧面10c(第4侧面)设有薄片体P的堵 塞处理时予以开闭的盖部件(未图示)。在装置主体10的上侧设有出纸盘57,在其上方隔 着一空间设有图像读取部5。在图像读取部5的上面设有用于放置要被读取图像的原稿(未 图示)的接触玻璃6,接触玻璃6的前侧设有操作板7。另外,在该图中,省略了从上方覆 盖接触玻璃6的开闭自如的原稿按压板。
如图2所示,在图像形成装置2中,装置主体10的内侧设有薄片体供给部(sheetfeed section)ll、图像形成部12、定影部13、薄片体排出部14以及薄片体再供给部15。
(薄片体供给部)
薄片体供给部11提供来自供纸盒20的薄片体、来自手动盘21的薄片体以及来自设 置在装置主体10的下方的大容量存纸部(large-capacity deck)(未图示)的薄片体。在提供 来自供纸盒20的薄片体时,以层叠状态收纳在供纸盒20中的薄片体P由供纸辊22供给, 通过供给辊23及减速辊(retard roller)24被一张张分离,再通过输送辊25向对准辊 (registration roller)对26输送。在提供来自手动盘21的薄片体时,手动盘21中被放置 好的薄片体P由手动供给单元27供给,再通过手动输送单元28向对准辊对26输送。在 提供来自大容量存纸部的薄片体时,从大容量存纸部提供的薄片体P沿着在装置主体10 的左端侧向上方延伸的输送路29,由输送辊对30向对准辊对26输送。
这些从供纸盒20、或手动盘21、或大容量存纸部提供的薄片体P,在对准辊对26处 暂且停止,经过调整斜行后,配合通过下面将要说明的图像形成部12的中间转印带41输 送的调色剂像的时机而被提供给图像形成部12。
(图像形成部)
在图像形成部12中,设有品红(M)、青(C)、黄(Y)及黑(BK)的4个图像形成站31、 32、 33、 34、曝光装置35以及中间转印带单元3。另外,由于各图像形成站31~34的结 构相同,因此仅对品红的图像形成站32标注符号而加以说明,省略对其他的图像形成站 31、 33、 34的说明。
图像形成站32中设有感光鼓(像载体的其中之一)36。在感光鼓36上,通过带电装置37和曝光装置38而形成静电潜影。该静电潜影通过作为显影单元构成的显影装置38,作 为调色剂像而被显影。另外,关于显影装置38,在需要按颜色进行区别时,按品红、青、 黄、黑的顺序将其记述为显影装置38a、 38b、 38c、 38d。
形成在感光鼓36上的调色剂像,在首次转印部Tl中通过首次转印辊40而被首次转 印到中间转印单元3的中间转印带(像载体的其中之一)41上。调色剂像转印后的感光鼓36, 其表面上剩余的转印剩余调色剂通过鼓清洁器(drum cleaner)(清洁装置的其中之一)42而 被去除。被去除的转印剩余调色剂被回收到配置在装置主体10的前面10a —侧的废调色 剂容器83中。关于这一点将在后面进行详细记述。
中间转印单元3包括支架(frame)43、由该支架43支撑的驱动辊44、从动辊45、张 紧辊(tension roller)46、首次转印辊40等各辊、在这些辊上张紧设置的环形中间转印带 41。中间转印带41通过驱动辊44沿箭头方向的转动(图2中的顺时针转动)而向箭头41 方向转动。
形成在各色感光鼓36上的各色的调色剂像,通过首次转印辊40在首次转印部Tl中 被顺序地转印到中间转印带41上,而在中间转印带41上重叠。这样,在中间转印带41 上重叠的4色的调色剂像,在二次转印部T2通过二次转印辊47 —次性地被转印到从上述 的薄片体供给部11提供的薄片体P上。另一方面,调色剂像转印后的中间转印带41,其 表面上剩余的转印剩余调色剂通过带清洁器(beltcleaner)(清洁装置的其中之一)48而被去 除。
(定影部)
定影部13包括定影辊50、加热辊51、在这些辊上张紧设置的定影带52以及加压辊 53。在定影带53和加压辊53的之间形成有定影夹缝部N。在上述的图像形成部12中其 正面被转印了调色剂像的薄片体P,在通过定影夹缝部N时被加热加压,从而调色剂像被 定影在正面上。
(薄片体排出部)
薄片体排出部14,通过输送辊对54沿着出纸路55输送调色剂像定影后的薄片体P, 并通过排出辊对56将其排出到出纸盘57上。 (薄片体再供给部)
薄片体再供给部15,在进行两面打印时,将正面被定影了调色剂像的薄片体P进行 正面背面翻转,通过再输送辊对60而导向再输送路61。薄片体P暂时被输送到出纸路55, 薄片体的后端刚离开挡板(flapper)58,挡板58就被进行切换,并通过排出辊对56反转而将薄片体P进行正面背面翻转后输送到再输送路61。之后,薄片体P通过再输送辊对62、 63输送,再次被提供给图像形成部12。再次供给到图像形成部12中的薄片体P,其背面 被转印上调色剂像,在定影部13定影后,通过排出路55而被排出到出纸盘57上。 (图像形成装置整体的动作)
具有上述结构的图像形成装置2,对从薄片体供给部11提供来的薄片体P的正面, 一次性转印在图像形成部12形成的4色调色剂像,将这些调色剂像在定影部13进行了定 影后,向薄片体排出部14的出纸盘57上排出。另外,根据需要,调色剂像定影后的薄片 体P被送到薄片体再供给部15,在其背面也转印调色剂像,经过定影后被排出到出纸盘 57上。
(图像形成站、显影装置、鼓单元)
如图2和图3所示,图像形成站31、 32、 33、 34包括鼓单元(drum unit) 39a、 39b、 39c、 39d以及显影装置(显影单元)38a、 38b、 38c、 38d。
如图4所示,鼓单元39a 39d,是通过将感光鼓36、带电装置37及鼓清洁器42等 组装在鼓架36A中成为一体而构成的。带电装置37具有使感光鼓36的表面以指定的极 性/电位带电的带电辊37a、和去除附着在带电辊37a表面上的调色剂等异物的清洁辊37b。 鼓清洁器42具有从感光鼓36的表面除去转印剩余调色剂的清洁棍42a和清洁板42b、清 扫清洁辊42a的清扫辊(sweep roller)42c、以及将从感光鼓36的表面去除的调色剂输送 到前面10a —侧(参照图l)的第1输送螺旋浆42d。
显影装置38a 38b,是通过将2个搅拌部件71、 72、磁辊73、层厚限制部件(切头刮 板)74及显影辊75等组装在收纳调色剂的显影容器(收容容器)70中成为一体而构成的。另 外,在该图所示的显影装置38a 38d中,使用的是以非磁性的合成树脂制的调色剂和具有 磁性的媒介体(carrier)为主要成分的2成分显影剂。
在显影容器70中,下部设有收纳显影剂的搅拌室76。上述的2个搅拌部件71、 72 被设置在搅拌室76中,对显影剂进行搅拌,将媒介体和调色剂均匀混合,并向调色剂施 加因摩擦带电而产生的电荷。经过搅拌的显影剂被提供给磁辊73,在表面静电性地附着调 色剂的媒介体直立在磁辊73的表面上。这样,承载在磁辊73表面的显影剂通过磁辊73 沿同图中的顺时针方向的转动,在经过层厚限制部件74的前端时被切头,从而层厚被加 以限制。
层厚被限制的显影剂与显影辊75接触,只有调色剂移动到显影辊75的表面而予以承 载。被承载的调色剂,通过显影辊75沿顺时针方向的转动而被输送到显影辊75和感光鼓
1236最接近的显影位置,基于施加在显影辊75和感光鼓36之间的显影偏压(development bias)而被附着在感光鼓36表面的静电潜影中,从而形成调色剂像。在显影容器70中,搅 拌室76的底部76a的下侧,设有截面形状为左右方向较长的长方形的朝向前后方向的导 管(duct)77。导管77是从显影容器70的前端延伸到后端,用于冷却显影剂。 (制作图像框架)
如图6所示,图像形成装置2具有在打开门4(参照图l)的状态下可以从装置主体10 中拉出或安装于其中的制作图像框架78。上述的显影装置38a和鼓单元39a,在打开门4 进而将制作图像框架78从装置主体10拉出的状态下,可以从制作图像框架78的上方装 卸。另外,其他的显影装置38b 38d、鼓单元39b 39d也同样可以装卸。而且,在制作 图像框架78的位于显影装置38a 38d、鼓单元39b 39d的前方位置的部分,保持单元 80被安装成能够以其长度方向指向左右方向的姿势加以装卸。
在作为后面将要记述的废调色剂回收装置1的结构要素的5个第1输送部81a 81e 中,有4个第1输送部81a 81d被分别设置在鼓单元39a 39d中,剩下的1个第1输送 部81e被设置在带清洁器48(参照图2)中。保持单元80中设有第2输送部82、废调色剂 容器83以及支撑盘(holder tray)。
另外,在不需要特别区别5个第1输送部81a 81e时或在进行总称时,可以简单地 将其称为"第1输送部81"。而且,如后面所述,在对图5(A)、 5(B)所示的废调色剂容器 83进行交换(装卸)时,用户打开图1所示的装置主体10的门4,让图6所示的保持单元 80的前面露出,不用拉出制作图像框架78即可从保持单元80的前面一侧取出装入支撑 盘84。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保持单元80中的除了支撑盘84及废调色剂容器83的 部分适当地作为装置主体10 —侧的一部分。
(废调色剂回收装置)
图5(A)、 5(B)概略地表示本实施例的废调色剂回收装置1的整体结构。如该图所示, 废调色剂回收装置包括,沿着装置主体10的前后方向设置的5个第1输送部81a 81e、 在装置主体10的前面10a —侧低于上述的5个第1输送部81a 81e的位置设置的1个第 2输送部82、在该第2输送部82的下方配置的贮存废调色剂的废调色剂容器83、支撑该 废调色剂容器83,可从装置主体10的前面10a —侧取出装入的支撑盘84。
(第1输送部)
在图4中,设置在鼓单元39a 39d中的第1输送部81a 81d作为与装置主体10的 前后方向垂直的方向的截面而出现。这些第1输送部81a 81d包括第1输送路91a 91d(参照图11、图12)和设置在各第1输送路91a 91d内侧的第1输送螺旋浆42d。
第1输送路91a 91d,通过鼓清洁器42的容器的一部分而形成沿着装置主体10的 前后方向的管状。第1输送螺旋浆42d,通过按指定方向转动,将由上述的鼓清洁器42 的清洁辊42a及清洁板42b去除(刮落)的转印剩余调色剂(废调色剂),沿着第l输送路 91a 91d从装置主体10的后面一侧向前面一侧输送。
另外,带清洁器48(参照图2)中也设有与图4所示的鼓清洁器42的第1输送部 81a 81d基本相同的输送单元。艮卩,与第1输送路91a 91d和第1输送螺旋浆42d同样 的输送路91e和输送螺旋桨(未图示)被设置在带清洁器48中,将从中间转印带41去除的 转印剩余调色剂,从装置主体10的后面一侧向前面一侧输送,提供给后面将要叙述的第2 输送部82。
在各第1输送路91a~91e的前面一侧的下部形成有第1排出口 91《参照图5(B))。废 调色剂通过第1输送螺旋浆42d的转动,在第1输送路91a 91e中从后面一侧被输送到 前面一侧,再从第1排出口 91f落下而移动到后面将要叙述的第2输送部82。
(保持单元)
第2输送部82设置在图7~图13所示的保持单元80(retainer unit)中。图7是从前 面侧左斜上方看到的支撑盘84配置在收纳位置C时的保持单元80整体的立体图。图8 是从前侧左斜上方看到的支撑盘84配置在拉出位置D时的保持单元80整体的立体图。 图9是从左方看到的图8所示的状态的示意图。图10是从前侧看到的将前盖95取下后的 保持单元80的示意图。图ll是从图10所示的状态再取下支撑盘84的前侧板84b、使支 撑盘84的内部能被看见的示意图。图12是表示从图8所示的状态取下前盖95以及两个 冷却扇93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3是表示从图8所示的状态拔出支撑盘84的状态的立体 图。
如图7所示,保持单元80的整体基本形成一长方体形状,该长方体的上下长度比前 后长度长,并且左右长度比上下长度长。保持单元80包括保持主体92(参照图13)、设 置在保持主体92的下部能够从前面一侧取出装入的支撑盘84(参照图12)、支撑在支撑盘 84的内侧的废调色剂容器83(参照图11、图12)、设置在配置在收纳位置的支撑盘84的 上方朝着左右方向的第2输送部82(参照图10)、分别设置在所述第2输送部82的上方的 左端侧和右端侧,向上述显影装置38a 38d(参照图4)的导管77吹送冷风的冷却扇93、 设置在保持主体92的上部,支撑装有用来补充给显影装置38a 38d的调色剂的4个(4色) 调色剂容器(toner containers)(未图示)的支承部件94a 94d、分别在与上述的冷却扇93对应的部分具有吸气口 95a,覆盖保持主体92的前侧的前盖95(参照图7)。
另外,如图12所示,在保持主体92的下部位于支撑盘84的右侧的部分设有收纳空 间R1。在该收纳空间R1中,如图10所示,交换用的未经使用的废调色剂容器83以贮 存部97被缩短的紧凑状态而被收纳。而且,如图7、图8所示,在前盖95的左侧的下端 形成有长方形的切口部95b。该切口部95b,用来防止在将支撑盘84从保持主体92取出 或装入其中时,从支撑盘84的上端向上突出的废调色剂容器83的接收口 96c与前盖95 发生干涉。
(第2输送部)
如图10、图11所示,第2输送部82设置在与位于配置在比冷却扇93更为下方的第 1输送部81a 81d的前端一侧的部分相比更为下方且比支撑盘84更为上方之处,朝向左 右方向。第2输送部82具有管状的第2输送路82a、设置在该第2输送路82a的内侧的 第2输送螺旋浆82b(参照图23)。第2输送路82a被设置成从保持主体92的右侧面92a 的附近延伸到左侧面92b的附近,S卩,从位于右端侧的对应于带清洁器48的第1输送路 81e的下方延伸到位于左端侧的对应于黑感光鼓的第1输送路81a的下方。
在第2输送路82a上部的与上述第1输送路91a 91e的第1排出口 91f相对应的部 分,形成废调色剂的接收口 82c(参照图5(B))。第l排出口91f和接收口82c通过垫(未图 示)等连接,以使废调色剂不会泄漏出来。第1输送路91a 91d内的废调色剂,通过第1 输送螺旋浆42d的向指定方向的转动,从装置主体10的后面一侧被输送到前面一侧,通 过第1排出口 91f和接收口 82c移动到第2输送路82a内。
在第2输送路82a的左侧面92b —侧的下部,形成有第2排出口 82d(参照图5(B))。 后面将要叙述的废调色剂容器83的接收口 96c被连接在该第2排出口 82d。而且,在该 第2排出口 82d的下方还设有第2定位部82e。第2定位部82e,在随着将后述的支撑盘 84从图8、图9所示的拉出位置D推进而配置成图7所示的收纳位置C,废调色剂容器 83从交换位置B被配置成回收位置A的过程中,引导配置在废调色剂容器83的接收口 96c附近的凸缘部(flange)96d的滑动动作,并通过凸缘部96d将接收口 96c定位。另夕卜, 接收口 96c的前后方向的定位,是通过图12所示的前侧板84b的左端侧和右端侧的各突 出部84r的背面(后面)侧抵接于设在保持主体92—侧与这些突出部对应的位置上的止动件 (stopper )92k来进行的。
(支撑盘)
支撑盘84可以在保持主体92的前面一侧的下部,在从前面一侧被基本水平地推进保持主体92的收纳位置C(参照图7)和基本水平地从保持主体92拉出的拉出位置D(参照图 8、图9)的之间变更位置。图14 图17表示从保持主体92拉出来的支撑盘84。
图14是从前侧左斜上方看到的支撑废调色剂容器83、再被装上上盖84f、 84g、 84h 时的支撑盘84的立体图。图15是表示从图14所示的状态取下上盖84f、 84g的状态的立 体图。图16是从前侧右斜上方看到的从图15所示的状态取下废调色剂容器83后的支撑 盘84的立体图。图17是从前侧右斜上方看到的从图16所示的状态再取下第1定位部84i 的一部分和上盖84h、使废调色剂容器83的转动机构100的一部分露出时的支撑盘84的 立体图。
如图17所示,支撑盘84具有底板(底部)84a、前侧板84b、后侧板84c、左侧板(左 侧壁)84d以及右侧板(右侧壁)84e,在这些板的内侧形成用来支撑后面将要叙述的废调色 剂容器83的收纳空间R2。收纳空间R2的上端、即由前侧板84b、后侧板84c、左侧板 84d、右侧板84e的上端边缘围住的部分,成为朝向上方开口的装卸口R3。后述的废调色 剂容器83通过该装卸口 R3,从支撑盘84的大致上方加以装卸。除了将废调色剂容器83 在支撑盘中进行装卸之外,如图14、图15、图16所示,装卸口 R3都被上盖84f、 84g、 84h盖着。另外,图15所示的上盖84h,是左端侧被切开了一部分的状态。
在支撑盘84的左端一侧设有第1定位部84i。第1定位部84i引导后述的废调色剂容 器83的接收部96在上下方向的装卸动作,并在安装后进行废调色剂容器83的定位。如 图15所示,安装到收纳空间R2中的废调色剂容器83,以接收部96被第1定位部84i 定位而位于左端侧,蛇腹状的贮存部97向右方延伸的方式加以收纳。
如图14~图16所示,在支撑盘84的前侧板84b的前面右端侧,设有圆形的锁定解除 钮84j。在锁定解除钮84j的后方,配置有与该锁定解除钮84j连结并可以卡合在或脱离保 持主体92的卡合部84k。在支撑盘84被推进保持主体92中而被配置在收纳位置C(参照 图7)时,该卡合部84k与保持主体92的一部分卡合以禁止支撑盘84被拉出。另一方面, 在此状态下,如果按压锁定解除钮84j,卡合部84k的卡合则被解除,就可以拉出支撑盘 84。
如图17所示,在支撑盘84的左侧板84d和右侧板84e上分别设有向外侧突出的导 向板84m。这些导向板84m形成沿前后方向基本水平地延伸的平板状。导向板84m的后 端侧比上述的后侧板84c更向后方突出,在其突出部分的上面84n形成有向下方凹陷的第 2凹部84o。这些导向板84m的各自的下面84p,由设在图13所示的保持主体92 —侧(装 置主体10 —侧)的转动自如的辊部件92c从下方加以支撑,上面84n由该保持主体92 —侧的水平引导体92d加以引导。
辊部件92c和水平引导体92d,如图13所示,分别在保持主体92的左壁部92e和右 壁部92f朝向内侧而设置。辊部件92c配置在比水平引导体92d更为前侧且更为下侧的位 置。这些辊部件92c被配置成具有朝着左右方向的转动中心,以该转动中为基准自由转动。 这些辊部件92c从下方支撑上述支撑盘84的导向板84m的下面。由此,支撑盘84以其 底板84a从保持主体92的底面92g(参照图13)浮起的方式受到支撑。
水平引导体92d的下面为基本水平的引导面92h,引导支撑盘84的导向板84m的上 面84n。这些水平引导体92d,在取出装入支撑盘84时,与导向板84m的上面84n发生 滑动接触。即,在将支撑盘84拉出到保持单元80的前面侧,再从前面侧推进时,通过导 向板84m的下面84p受到转动自如的辊部件92c支撑,而且,导向板84m的上面84n 与水平引导体92d的引导面92h滑动接触,从而使支撑盘84保持在基本水平的姿势。也 就是说,支撑盘84,通过辊部件92c和水平引导体92d,以底板84a从保持主体92的底 面92g浮起的状态,维持基本水平的姿势而被取出装入。由此,可以基本水平而顺畅地将 支撑盘84在保持主体92的前面侧取出装入。
进一步,如图8、图9所示,在将支撑盘84从保持主体82中拉出而配置在拉出位置 D时,前端侧稍微向下方下垂,整体倾斜。即,如图13所示,在水平引导体92d的引导 面92h上形成有向上方凹陷的第l凹部92i,另一方面,如图14所示,在导向板84m的 上面84n,形成有如上所述向下方凹陷的第2凹部840。如图12所示,在将支撑盘84从 保持主体82中拉出而配置在拉出位置D时,导向板84m的后端进入到水平引导体92d 的第1凹部92i,而水平引导体92d的前端进入到导向板84m的第2凹部84o。
也就是说,作为容许第l凹部92i和第2凹部84o卡合的结果,导向板84m以与辊 部件92c的接触部为基准摇动,后端侧稍微上升,前端侧稍微下降而前顷。伴随于此,如 图8、图9及图12所示,支撑盘84整体也稍微前倾。由此,从支撑盘84的装卸口R3 装卸废调色剂容器83的装卸方向,相对于正上方而稍微向前侧倾斜,从而使得用户更加 顺利地从装置主体10的前侧进行装卸操作。
另外,用户通过用手指抓住形成在支撑盘84的前侧板84b左右方向的中央的较长的 把手部84q(参照图12),将支撑盘84向前方拉,从而拉出支撑盘84将其配置在拉出位置 D。此时,如上所述的那样,支撑盘84则图8所示前倾。配置在拉出位置D的支撑盘84, 通过将其前面侧84b向后方推入,以上述的水平引导体92d —侧的第1凹部92i和导向板 84m —侧的第2凹部84o的卡合被解除而恢复到基本水平的状态,向后方推压而被配置在收纳位置C。
(废调色剂容器)
与上述的支撑盘84被配置在图7所示的收纳位置C时相对应,废调色剂容器83被 配置在能够接住从第2输送部82的第2排出口 82d落下的废调色剂的回收位置A。而与 上述的支撑盘84被配置在图8、图9所示的拉出位置D时相对应,废调色剂容器83被配 置在通过装卸口 R3能够从上方进行装卸的交换位置B。
废调色剂容器83,如图15所示,包括接收部96和贮存部97。接收部96在被支撑 在支撑盘84的状态、即被配置在支撑盘84的收纳空间R3中的状态下,位于图中的左侧。 贮存部97能够转动地卡合在接收部96的右端侧,并向右方延伸。
图18、图19(A)、图19(B)示意的是废调色剂容器83。图18是从左斜上方看到的废 调色剂容器83的立体图。图19(A)是废调色剂容器83的主视图,图19(B)是沿废调色剂 容器83的贮存部97的中心线(转动中心)C的纵剖面图。
如这些图所示,废调色剂容器83包括,接收从上述的第2输送部82落下来的废调色 剂的接收部96、能够转动地连结在该接收部96的右端侧,并向右方延伸的基本呈圆筒形 状具有蛇腹结构的贮存部97。接收部96,如图19(B)所示,包括上下延伸的纵向输送路 96a、连结设置在该纵向输送路96a的下方向左右延伸的横向输送路96b。
在纵向输送路96a的上端部,如图18所示,基本为长方形的接收口 96c朝着上方开 口。在接收口 96c的周围形成有凸缘部96d。用于关闭接收口 96c的盖部件96e安装在该 凸缘部96d上。
如图19(B)所示,横向输送路96b基本为圆筒形状,具有位于连结贮存部97的一侧 而开口的第1端面961、和位于该第1端面961的相反一侧而被闭塞的第2端面962。在 横向输送路96b的内侧设有输送螺旋桨96f。输送螺旋桨96f的左端侧(第2端部)963向左 方穿通第2端面962,第1连接器96g被固定在该突出的左端侧963上。第1连接器96g, 通过与后面将要叙述的废调色剂容器83的转动机构IOO(参照图17)的第1转动部件102 的卡合销110卡合,被传递转动力。输送螺旋桨96f的右端侧(第1端部)96q从横向输送 路96b右端的第1端面961进一步向右方延伸而进入到贮存部97中。
废调色剂容器83还包括转动引导体96h和一对臂96j(臂部件)。转动引导体96h被安 装在横向输送路96b的外周面,与左右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剖面形状具有基本半圆形状。该 转动引导体96h从下方支撑贮存部97的左端侧(开口端侧),并在贮存部97被转动时引导 其转动。一对臂96j被设置在横向输送路96b的前面一侧部分和后面一侧部分的上部,绕摇动 中心96i自如摇动。如图18所示,在各臂96j的前端设有爪部96k。这些爪部96k可以 将具有蛇腹结构的贮存部97的大直径部97a,从前端侧斜上方和后端侧斜上方轻轻地压 住并卡住。 一对臂96j能够在爪部96k卡住大直径部97a的第1姿势和开放该卡住的第2 姿势之间变更姿势。如后面所述,贮存部97通过上述的转动引导体96h和一对臂96j的 爪部96k能够转动地受到支撑而被引导,并且,从接收部96的脱落也得以防止。
如图19(A)所示,在臂96j的下端形成有钩96m,与此相对应,在转动引导体96h的 上端形成有卡住部96n。在使用前的废调色剂容器83中,通过将贮存部97沿着中心线C 在不干涉输送螺旋桨96f的右端侧96o的范围内进行縮短,进而稍微降低臂96j使钩96m 与卡住部96n卡合,从而爪部96k卡住縮短状态的贮存部97的右端面(闭塞端)97c。由此, 可以维持IC存部97的縮短状态。
该縮短状态的未使用的交换用废调色剂容器83,如图10所示,作为交换用的备件而 收纳在保持主体92的右端侧下部的收纳空间R1中。g卩,废调色剂容器83即使在縮短了 贮存部97能够收纳在收纳空间Rl的情况下,贮存部97的右端面97c也不会干涉输送螺 旋桨96f的右端侧96o。换句话说, 一对臂96j具有处于縮短状态的贮存部97的右端面 97c不干涉输送螺旋桨96f的右端侧96o的长度。
如图19(A)所示,贮存部97形成大直径部97a和小直径部97b沿着中心线C交替重 复的圆筒形、所谓的能够伸长縮短的蛇腹状。贮存部97具有与接收部96连结的开口端和 位于该开口端的相反一侧而被闭塞的闭塞端(右端面97c)。另外,也可以将贮存部97设成 螺旋状的蛇腹形状。此时,螺旋的倾斜方向为通过贮存部97的转动废调色剂向深处一侧 输送的方向。
如图19(B)所示,贮存部97在左端侧(开口端)具有能够转动地卡合在上述接收部96 的横向输送路96b的第1端面961的外周的连结部97d(转动部件的其中之一)。而且,在 贮存部97的右端面97c的外面突出设置有梯形的板状第2连接器97e(止转器,转动部件 的其中之一)。在该第2连接器97e被卡合在后面将要叙述的第2转动部件103的狭缝(未 图示)中的状态下,贮存部97通过第2转动部件103转动而加以转动。
本实施例中,在废调色剂容器83中,不仅让设置在接收部96内用来输送废调色剂的 输送螺旋桨96f转动,也让贮存废调色剂的贮存部97转动。因此,废调色剂不会停留在 贮存部97的一部分,而沿着贮存部97的长度方向均匀地被收容。因此,与贮存部97不 转动的情况相比,可以增加废调色剂容器83实质上回收的废调色剂回收量。(废调色剂容器转动机构)
参照上述的图17以及图20~图23,来说明作为用来转动废调色剂容器83的输送螺 旋桨96f和贮存部97的机构的转动机构100。转动机构100包括齿轮G1 G17(参照图20)、 向左右方向延伸的轴IOI、设在该轴101的左端附近的第1转动部件102、以及设在右端 附近的第2转动部件103。另夕卜,在上述的齿轮G1 G17中,G2、 G3、 GIO、 Gll为用 来将转动方向变更90。的伞齿轮(bevel gear),剩余的为正齿轮(spur gear)。
关于图20 图23,其中,图20是将转动机构100的构件要素中被配置在图17所示 的支撑盘84内的构成要素(装载在支撑盘84中的转动机构IOOA)拔出而加以表示的立体 图。图21是表示转动机构100整体的立体图。图22是表示转动机构100的构成要素中 被配置在保持主体92—侧的构成要素的立体图。图23是说明从图22取下齿轮G5、 G6 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废调色剂贮存结构包括废调色剂容器83、支撑 盘84、以及转动机构100中的装载在该支撑盘84中的转动机构IOOA。
如图21所示,在保持主体92的后板92j的左端侧的下顶"且在前面侧,设有具有前 后方向的转动中心的齿轮Gl。当在图6所示的制作图像框架78的指定位置上安装了显影 装置38a 38d、鼓单元39a 39d,进而安装了保持单元80的状态下,将制作图像框架78 推进装置主体10时,该齿轮G1通过转动机构、连接器等(均为图示)而与配置在装置主体 10中的薄片体输送系统的驱动源连接。
齿轮Gl通过轴104(图22)与齿轮G2连接。齿轮G2与齿轮G3啮合。齿轮G3被固 定在朝着左右方向设置的上述的第2输送螺旋桨82b的左端。另一方面,如图22所示, 齿轮G4从齿轮G1的右方与其啮合,齿轮G5从该齿轮G4的下方与其啮合。齿轮G6通 过轴105与该齿轮G5连接。齿轮G7从该齿轮G6的右方与其啮合。如图23所示,在齿 轮G7的前面侧形成有连接器106。以上的齿轮G1 G7以及第2输送螺旋桨82b都被设 置在保持主体92(参照图12、图13)—侧、即支撑盘84的外部。
如图17、图20所示,连接器107朝向后方形成在设置在支撑盘84内的齿轮G8上。 该连接器107,在支撑盘84被推进保持主体92而配置在收纳位置C时与上述的齿轮G7 的连接器106卡合。如图17、图20、图21所示,齿轮G9从齿轮G8的左方与其啮合, 伞齿轮部分和正齿轮部分形成一体的齿轮G10的正齿轮部分从该齿轮G9的左方与其啮 合。齿轮G11与齿轮G10的伞齿轮部分啮合。如图17、图20所示,在齿轮G11上形成 与齿轮G11成一体的小直径的齿轮G12,齿轮G13从该齿轮G12的前方与其啮合。第l 转动部件102通过向右方延伸的轴108与该齿轮13连接。另一方面,图17、图20所示的齿轮G12,除了与上述的齿轮G13啮合,还与图21 所示的齿轮G14啮合。该齿轮G14被固定在向左右方向延伸的轴101的左端。在轴101 的右端,如图20所示,固定有齿轮G15。齿轮16从齿轮G15的前方与其啮合。齿轮G17 与齿轮G16啮合。第2转动部件103被固定在该齿轮G17的左端侧。
如图17、图20所示,上述的第1转动部件102形成圆柱状,在其右端面以转动中心 为基准的对称位置分别设置一个朝向右方直立的2个卡合销110。在将废调色剂容器83 安装到图15、图16所示的支撑盘84的收纳空间R2中时,通过让废调色剂容器83的接 收部96与支撑盘84的第1定位部84i卡合,图19(B)所示的输送螺旋桨96f的左端部963 的第1连接器96g则与2个卡合销110卡合。由此,当第1转动部件102转动时,该转 动通过卡合销110、第1连接器96g而被传递给输送螺旋浆96f。
另一方面,图17、图20、图21所示的第2转动部件103形成圆柱状,在其左端面 111沿着直径方向形成有狭缝(未图示)。在将废调色剂容器83收纳到支撑盘84的收纳空 间R2中时,图19(A)、图19(B)所示的贮存部97右端面97c的板状第2连接器97e被插 进上述的第2转动部件103的狭缝中。由此,第2转动部件103的转动被传递给贮存部 97。
在上述的转动机构100中,当薄片体输送系统的驱动源(装置主体10所具备的驱动源) 被转动时,其转动通过传递机构作为图21所示的箭头a方向的转动被传递到齿轮Gl。然 后,当齿轮G1向箭头a方向转动时,通过齿轮G2、齿轮G3,第2输送螺旋桨82b向箭 头b方向转动。由此,废调色剂在图10所示的第2输送路82a中从保持主体92的右侧 面92a向左侧面92b输送。
而且,当齿轮G1向箭头a方向转动时,通过齿轮G4 G13,图17所示的第1转动 部件102向箭头c方向转动。与此相随,图19(B)所示的废调色剂容器83内的输送螺旋 桨96f向图17中的箭头c方向转动,接收部96内的废调色剂则向贮存部97输送。
与此同时,通过齿轮G4 G12、 G14 G17,图17所示的第2转动部件103向箭头d 方向转动。其转动通过第2连接器97e被传递给废调色剂容器83的贮存部97。与此相随, 贮存部97向图17中的箭头d方向转动,辅助通过输送螺旋桨96f向贮存部97输送的废 调色剂进一步向贮存部97的右端侧(深处一侧)输送。
(废调色剂回收装置的作用/效果)
在上述的废调色剂回收装置1中,例如,用户在将废调色剂容器83安装到支撑盘84 中时,首先打开图l所示的装置主体10的前面10a的门4,使保持单元80的前面露出。此时,如图7所示,支撑盘84以被推进保持主体92(装置主体10 —侧)中的状态而配置在 收纳位置C,并处在不能拉出的锁定状态。
如果用户按压支撑盘84前面的锁定解除钮84j,锁定被解除,支撑盘84则可以被拉 出。支撑盘84在前面侧基本水平地被拉出。此时,支撑盘84,以其图17所示的底板84a 从图13所示的保持主体92 —侧的底面92g浮起,并基本水平地被加以引导的姿势被顺利 地拉出。因此,例如,即使废调色剂附着在保持主体92的底面92g,也不会发生在该底 面92a和支撑盘84的底板84a之间涂抹废调色剂而使支撑盘84污染。
如图8、图9所示,如果支撑盘84被配置在拉出位置D,支撑盘84则取得如上所述 那样前侧端稍微向下降低的前倾姿势。因此,使得图15所示从装卸口 R3的上方将废调色 容器83在支撑盘84的收纳空间R2中进行装卸变得很容易。在将废调色剂容器83安装 到支撑盘84中时,通过装卸口R3,让废调色剂容器83的接收部96从上方与支撑盘84 的第1定位部84i卡合,从而将整体收纳于收纳空间R2。此时的废调色剂容器83的位置 为交换位置B。对于配置在交换位置B的废调色剂容器83,能够通过图17所示的转动机 构100的第1转动部件102向输送螺旋桨96f(参照图19(B))传递转动,并且通过第2转 动部件103向贮存部97传递转动。
处于图8、图9所示的拉出位置D的支撑盘84,通过被基本水平地推进保持主体92 而配置在收纳位置C。由此,图18所示的废调色剂容器83的接收口 96c靠紧图10所示 的第2输送路82a的第2排出口 82d。此外,图21所示的转动机构100在支撑盘84 — 侧的齿轮G8与保持主体92—侧的齿轮G7卡合。因此,能够从装置主体10的薄片体输 送系统的驱动源向保持主体92内的第2输送螺旋桨82b、支撑盘84内的第1转动部件 102及第2转动部件103传递转动。
在此,如果按下图像形成装置的主开关,进而薄片体输送系统的驱动源(未图示)开始 转动,则第1输送部81的第1输送螺旋桨42d转动,第2输送部21的第1输送螺旋桨 82b转动,进而废调色剂容器83的输送螺旋桨96f和贮存部97转动。随着薄片体的图像 形成的张数增加,在图2所示的感光鼓36的表面及中间转印带41的表面,未被转印的调 色剂作为转印剩余废调色剂而剩余下来。然后,感光鼓36表面的转印剩余废调色剂作为 废调色剂通过鼓清洁器42而被去除,中间转印带41表面的转印剩余废调色剂作为废调色 剂通过带清洁器48而被去除。
被去除的废调色剂,通过图5所示的第1输送部81从装置主体10的后面一侧被输送 到前面一侧,并从第l排出口 91f落下,被第2输送部82接住。被接住的废调色剂,通过第2输送部82从装置主体10的右侧面一侧被输送到左侧面一侧,并从第2排出口 82d 落下,通过接收口 96c被废调色剂容器83的接收部96接住。
废调色剂容器83的输送螺旋桨96f被转动,且贮存部97也被转动。因此,落到废调 色剂容器83内的废调色剂通过输送螺旋桨96f向贮存部97输送,又通过贮存部97的转 动,逐渐地被输送到右端侧而不会积存在贮存部97的一处。
随着图像形成张数的增加,回收到废调色剂容器83中的废调色剂的量增加。如果由 配置在接收部96附近的废调色剂传感器(未图示)检测到废调色剂容器83内的废调色剂量 超过了指定量,该信息则被显示在装置主体10的操作板7(参照图l)上。
看到了此显示的用户将废调色剂容器83进行交换。首先,用户打开图l所示的装置 主体10的门4,使图7所示的保持单元80露出,再按压支撑盘84的锁定解除钮84j,解 除支撑盘84对保持主体92的锁定。
接着,用户在前面侧拉出配置在收纳位置C的支撑盘84而将其配置在图8、图9所 示的拉出位置D。此时,如上所述,支撑盘84不会擦着废调色剂,可以顺利而基本水平 地被拉出。配置在拉出位置D的支撑盘84前倾,由于装卸口 R3从正上方稍微向前侧倾 斜,因此,从装置主体10的前侧进行操作的用户,可以通过其装卸口R3容易地将废调色 容器83基本向上地从支撑盘84中取出'。
然后,用户取出收纳在图10所示的邻接支撑盘84右侧的收纳空间Rl中的交换用的 新废调色剂容器83,在打开臂96j将被縮短的贮存部97拉长之后,通过装卸口 R3从上 方安装到配置在拉出位置D的支撑盘84中。安装后,基本水平地向后方推压支撑盘84 将其配置在收纳位置C。由此,废调色容器83被配置到回收位置A。接收口96c与第2 输送路82a的第2排出口 82d相对应,从而可以回收废调色剂。
以上,是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从粘着不要粉体 的部件上去除粉体而进行回收的一般回收装置。
权利要求
1.一种废调色剂容器,用来回收从像载体去除下来的废调色剂,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收部,其上部设有接收废调色剂的接收口,并且接住通过所述接收口落下来的废调色剂;贮存部,从所述接收部沿着与所述废调色剂的落下方向基本垂直的横方向延伸,能够转动地与所述接收部连结;以及转动部件,使所述贮存部转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调色剂容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输送螺旋浆,设置在所述接收部,将从所述接收口落下而被接住的废调色剂向所述贮 存部输送;以及第l连接器,固定在所述输送螺旋浆上,被传递来自所述废调色剂容器外部的转动力。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废调色剂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部具有上下延伸的纵向输送路和连接设置在所述纵向输送路的下方向左右 延伸的横向输送路;其中,所述接收口设在所述纵向输送路的上端;所述横向输送路具有位于连接所述贮存部的一侧开口的第1端面和位于所述第1端面 的相反侧被闭塞的第2端面;所述输送螺旋浆被收容在所述横向输送路内,其第1端部从所述第1端面突出,所述 第1端部的相反侧的第2端部从所述第2端面突出,所述第1连接器被安装在该突出的第 2端部上。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调色剂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部件包括被一体地设 置在所述贮存部、被传递来自所述废调色剂容器外部的转动力的第2连接器。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废调色剂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贮存部基本为圆筒形状,具有与所述接收部连结的开口端和位于该开口端的相反侧被闭塞的闭塞端;所述第2连接器配置在所述闭塞端的外面。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废调色剂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部具有上下延伸的纵向输送路和连接设置在所述纵向输送路的下方向左右 延伸的横向输送路;所述贮存部基本为圆筒形状,具有与所述接收部连结的开口端和位于该开口端的相反 一侧被闭塞的闭塞端;其中,所述第2连接器配置在所述闭塞端的外面;在所述开口端设有能够转动地卡合在所述横向输送路的第1端面的外周的连结部。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废调色剂容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动引导体,从所述贮 存部的下方支撑该贮存部的开口端一侧,以便所述贮存部能够自如转动。
8.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废调色剂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贮存部,其外周面形成沿 着圆筒形状的中心轴能够伸縮的蛇腹状。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废调色剂容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配置在所述贮存部的开 口端一侧的臂部件,其中,所述臂部件具有能够卡住所述贮存部的蛇腹大直径部的爪部,能够在该爪部卡住蛇腹 大直径部的第1姿势和解除所述卡住的第2姿势之间变更姿势。
10.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废调色剂容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输送螺旋浆,设置在 所述接收部,将从所述接收口落下而被接住的废调色剂向所述贮存部输送;其中,所述输送螺旋浆具有第1端部和第2端部,所述第1端部进入所述贮存部一侧;所述贮存部在所述闭塞端不干涉所述输送螺旋浆的所述第1端部的范围内能够縮短。
11.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废调色剂容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输送螺旋浆,设置在 所述接收部,将从所述接收口落下而被接住的废调色剂向所述贮存部输送;其中,所述输送螺旋浆具有第1端部和第2端部,所述第1端部进入所述贮存部一侧; 所述臂部件的长度被设定为在该臂部件卡住位于处在縮短状态的所述贮存部的所述闭塞端的大直径部的状态下,所述闭塞端不干涉所述输送螺旋浆的所述第l端部。
12. —种废调色剂贮存结构,用来回收从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的装置主体内的像载体 去除下来的废调色剂,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1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废调色剂容器;支撑盘,支撑所述废调色剂容器,能够在该支撑盘被收纳于所述装置主体中的收纳位 置和从所述装置主体中拉出的拉出位置之间变更姿势;以及转动机构,装载在所述支撑盘上,在所述支撑盘被设置在所述收纳位置的状态下,将 来自所述装置主体所具备的驱动源的转动传递给所述废调色剂容器的贮存部。
13. —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装置主体,具备驱动源;像载体,在其表面上承载调色剂像; 清洁装置,去除所述像载体表面的剩余调色剂; 权利要求1至11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废调色剂容器;支撑盘,支撑所述废调色剂容器,能够在该支撑盘被收纳于所述装置主体中的收纳位 置和从所述装置主体中拉出的拉出位置之间变更姿势;以及转动机构,装载在所述支撑盘上,在所述支撑盘被设置在所述收纳位置的状态下,将 来自所述驱动源的转动传递给所述废调色剂容器的转动部件。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废调色剂容器、废调色剂贮存结构以及具备它们的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废调色剂容器用来回收从像载体去除下来的废调色剂。所述废调色剂容器包括接收部,其上部设有接收废调色剂的接收口,并且接住通过所述接收口落下来的废调色剂;贮存部,从所述接收部沿着与所述废调色剂的落下方向基本垂直的横方向延伸,能够转动地与所述接收部连结;以及转动部件,使所述贮存部转动。
文档编号G03G21/12GK101566822SQ20091013761
公开日2009年10月28日 申请日期2009年4月23日 优先权日2008年4月25日
发明者大畑志伸, 福永靖幸 申请人: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