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体容器以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6194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粉体容器以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粉体容器、以及用该粉体容器作为废调色剂容器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图像形成装置,如复印机、打印机、传真装置、或这些装置的复合机等中,大多使用 废调色剂容器来存放图像转印以后从感光体或中间转印带等像载置体上清除的废调色剂。
该废调色剂容器可在图像形成装置主机上装卸,在废调色剂容器中装满调色剂 时,需要交换该废调色剂容器。如考虑方便用户,则希望尽量增大该废调色剂容器的调色剂 容量,以减少废调色剂容器的交换次数。 与此相反,图像形成装置小型化则希望尽量小的废调色剂容器。为此,为了在确保 废调色剂容器的调色剂容量的同时实现小型化,通常将废调色剂容器设置在图像成装置中 的死角空间。 但是,在将废调色剂容器设置在有限的死角空间中的情况下,有的废调色剂容器 的整体形状呈扁平形,其水平方向(X方向和Y方向)大,而铅直方向(Z方向)小。如果废 调色剂容器被形成为Z方向小,则难以在废调色剂容器中均匀存放调色剂,尤其是在废调 色剂容器入口部附近(入口部下方),调色剂容易发生堆积,存在容易发生调色剂滞留或该 滞留所引起的调色剂阻塞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例如,在专利文献l(JP特开2000-19912号公报)公开的图像 形成装置中,摇动废调色剂容器,使废调色剂容器内堆积成山的废调色剂倒塌,从而使调色 剂均匀存放。 在专利文献2 (JP特开2001-312190号公报)公开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当从图像形 成装置主机中拉出供纸盒时,将该供纸盒的侧壁接触设置在废调色剂容器下部的突出部, 通过此时的冲击来均匀调色剂。 但是,上述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图像形成装置由于整个废调色剂容 器活动,需要在图像形成装置内部具有用于废调色剂容器活动的剩余空间,因此存在引起 装置大型化的问题。而且在整个废调色剂容器活动的结构中,尤其在容易发生调色剂堆积 的入口附近,还具有难以有效抑制调色剂滞留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移动在入口部附近堆积的调色剂等粉 体的粉体容器,而且提供具备该粉体容器以使得装置小型化成为可能的图像形成装置。
(1)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为提供一种粉体容器,其中包括设有粉体导入用的入口部 的容器壳体,其特征在于,设有可动底部,在所述入口部附近构成所述容器壳体的部分内 部底面,而且可以活动;以及,操作部,设置在所述可动底部的下部,并露出到所述容器壳体 外部,用于使得所述可动底部活动。 通过操作露出到所述容器壳体外部的操作部,使可动底部活动,将该可动底部上堆积的粉体向周围移动。这样,可以有效地控制特别容易发生粉体堆积的入口部附近的粉 体堆积,防止粉体阻塞的发生。在此所谓的"活动"是指各种可使得可动底部上堆积的粉体 移动的动作,如移动、摆动、转动、或振动等。
(2)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为,提供根据(1)所述的粉体容器,其中,在所述可动底部
与所述容器壳体中该可动底部以外所述的内部底面之间设置挠性隔离部件。 通过设置挠性隔离部件,可以防止可动底部活动时,粉体从可动底部与该可动底
部以外的所述容器壳体内部底面之间向外泄漏。 (3)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为,提供根据(1)或(2)所述的粉体容器,其中,所述可动底 部朝着所述容器壳体中该可动底部以外的所述内部底面的上方移动。 可动底部在朝着容器壳体中所述可动底部以外的内部底面的上方移动时,可使得 可动底部上堆积的粉体向可动底部的周围移动。这样可以控制特别容易发生粉体堆积的入 口部附近的粉体堆积。 (4)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为,提供根据(1)或(2)所述的粉体容器,其中,所述可动底 部朝着所述容器壳体中该可动底部以外的所述内部底面的上方摆动。 可动底部在朝着容器壳体中所述可动底部以外的内部底面的上方摆动时,可使得 可动底部上堆积的粉体确实可靠地向可动底部的周围移动。这样可以控制特别容易发生粉 体堆积的入口部附近的粉体堆积。 (5)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为,提供根据(4)所述的粉体容器,其中,所述可动底部在 向上方摆动时,以该可动底部的内表面向着所述容器壳体中距离所述可动底部较远的端部 来进行摆动。 通过可动底部向上方摆动时,将粉体移动到容器壳体中较远端部的剩余空间,可 将粉体有效地收纳于容器壳体内部。 (6)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为,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为粉体容器的废调色剂容 器,该废调色剂容器具有设置了废调色剂导入用的入口部的容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废 调色剂容器设有可动底部,在所述入口部附近构成所述容器壳体的部分内部底面,而且可 以活动;以及,操作部,设置在所述可动底部的下部,并露出到所述容器壳体外部,用于使得 所述可动底部活动。 通过操作露出到所述容器壳体外部的操作部,使可动底部活动,将该可动底部上
堆积的废调色剂向周围移动。这样,可以有效地控制特别容易发生废调色剂堆积的入口部
附近的废调色剂堆积,防止废调色剂阻塞的发生。在此如上所述,所谓的"活动"是指各种
可使得可动底部上堆积的废调色剂移动的动作,如移动、摆动、转动、或振动等。
(7)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为,提供根据(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在所述可动
底部与所述容器壳体中该可动底部以外的所述内部底面之间设置挠性隔离部件。 通过设置挠性隔离部件,可以防止可动底部活动时,粉体从可动底部与该可动底
部以外的所述容器壳体内部底面之间向外泄漏。
(8)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为,提供根据(6)或(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可
动底部朝着所述容器壳体中该可动底部以外的所述内部底面的上方移动。 可动底部在朝着容器壳体中所述可动底部以外的内部底面的上方移动时,可使得
可动底部上堆积的粉体向可动底部的周围移动。这样可以控制特别容易发生粉体堆积的入口部附近的粉体堆积。
(9)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为,提供根据(6)或(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可
动底部朝着所述容器壳体中该可动底部以外的所述内部底面的上方摆动。 可动底部在朝着容器壳体中所述可动底部以外的内部底面的上方摆动时,可使得
可动底部上堆积的粉体确实可靠地向可动底部的周围移动。这样可以控制特别容易发生粉
体堆积的入口部附近的粉体堆积。 (10)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为,提供根据(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可动底 部在向上方摆动时,以该可动底部的内表面向着所述容器壳体中距离所述可动底部较远的 端部来进行摆动。 通过可动底部向上方摆动时,将粉体移动到容器壳体中较远端部的剩余空间,可 将粉体有效地收纳于容器壳体内部。 (11)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为,提供根据(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包括可相对 于图像形成装置主机移动的移动部件,并在该移动部件中设置接触部件,该接触部件随着 该移动部件的移动而接触到所述操作部,使得所述可动底部活动。 通过移动移动部件,使接触部件接触操作部,从而使得可动底部活动,这样,可以 有效地控制特别容易发生废调色剂堆积的入口部附近的废调色剂堆积,防止废调色剂阻塞 的发生。 (12)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为,提供根据(1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在所述移 动部件中设置多个所述接触部件。 在使移动部件移动时,让多个接触部件依次接触操作部,这样,可使的可动底部进 行多次活动,以确实可靠地使可动底部上堆积的废调色剂发生移动。 (13)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为,提供根据(1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在所述移 动部件的移动途中,所述接触部件接触到所述操作部,使得所述可动底部向上方活动,当该 接触部件通过该操作部时,所述接触部件与所述操作部的接触得以解除,所述可动底部以 自重向下方活动。 在移动部件移动途中接触部件接触到操作部,使可动部件向上方活动,从而使得 可动底部上堆积的废调色剂向可动底部的周围移动。 (14)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为,提供根据(1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在所述移 动部件被设于图像形成装置主机中的预定位置的状态下,当以所述接触部件接触所述操作 部来保持所述可动底部向上方移动的状态,并移动该移动部件时,所述接触部件与所述操 作部的接触得以解除,所述可动底部以自重向下方活动。 将移动部件移动到预定位置,使接触部件接触到操作部,并使得可动底部向上方 活动,这样可使得可动底部上堆积的废调色剂向可动底部得周围移动。 (15)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为,提供根据(11)至(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 置,其中,所述移动部件为记录媒体存放容器,用于存放片状记录媒体。 在用户等移动记录媒体容器时,接触部件接触操作部,使可动底部活动,在这样的 结构中,不必设置驱动可动底部得驱动装置,使得装置小型化和降低成本的实现成为可能。
利用本发明的粉体容器,可以使得堆积在粉体容器入口部附近的粉体向周围移 动。这样尤其能够有效抑制在易于发生堆积的入口部附近发生粉体堆积,从而防止发生调色剂阻塞。 利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可以使得堆积在废调色剂容器入口部附近的废调色 剂向周围移动。这样尤其能够有效抑制在易于发生堆积的入口部附近发生废调色剂堆积, 从而防止调色剂阻塞的发生。而且,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与将整个废调色剂容器形成为 活动的现有结构不同。因此,本发明不需要图像形成装置内部具有废调色剂容器的整体活 动空间,有利于装置小型化的实现。


图1是涉及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的实施方式的大体剖面图。 图2是用于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废调色剂容器的立体图。 图3是对上述废调色剂容器的上壳体的部分进行剖面使内部露出的立体图。 图4是上述废调色剂容器的侧视图。 图5是涉及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结构的简视图。 图6是涉及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结构的简视图。 图7是涉及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结构的简视图。 图8是涉及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结构的简视图。 图9A、图9B、图9C是涉及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的示意图。 图10是涉及上述第四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0废调色剂容器 50容器主体 53入口部 62内部底面 63可动底部 64固定底部 66操作部 67隔离部件 68接触部件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考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大体表示彩色图像形成装置1的剖面图。以下根据该图说明图像形成装置 1的主要部分。图像形成装置1包括4台处理单元1K、1Y、1M、1C,用于利用与各种彩色图像 色分解成份颜色即黑色、黄色、洋红色、青色相对应的显影剂来形成图像。
上述处理单元1K、 1Y、 1M、 1C各自除了具有相应的调色剂罐6K、6Y、6M、6C用于存放 不同颜色的未使用调色剂之外,具有相同结构。下面用一个处理单元1K为例说明该处理单 元1K的结构。处理单元1K包括像载置体的感光鼓2K、作为清洁机构的鼓清洁装置3K、未 图示消电装置、充电装置4K、以及显影装置5K等装置。处理单元1K可在图像形成装置1上 装卸,用以一次性交换消耗部件
在各个处理单元1K、1Y、1M、1C的上方设置曝光装置7。该曝光装置7构成为根据 图像数据用激光二极管发射激光L。 在各个处理单元1K、1Y、1M、1C的下方设置转印装置15。转印装置15包括以下等 部件,即,4个一次转印辊19K、19Y、19M、19C,分别面对各个感光鼓2K、2Y、2M、2C ;中间转印 带16,绕设于各个一次转印辊19K、19Y、19M、19C以及驱动辊18和从动辊17上,作循环行 进;以及,二次转印辊20,与驱动辊18相对设置。此外,带清洁装置21和清洁支持辊22夹 着中间转印带16相对设置。 在图像形成装置的下部设有供纸盒(记录媒体存放部)30,用于存放多张片状记 录媒体的纸张P ;以及,供纸辊30a,用于将纸张P从供纸盒30送往供纸路径31。供纸盒30 构成为可沿水平方向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机作移动或进行装卸。另外,在供纸路径31的 末端(下游端)附近设置一对定位辊,用以暂时停止输送纸张P。 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中,在转印装置15和供纸盒30之间设置用于存放 废调色剂的废调色剂容器(粉体容器)IO。出于输送转印纸的关系,供纸辊30a到二次转印 辊20之间的空间有必要相隔一定间距,因此产生死角空间。而将该死角空间用于设置废调
色剂容器io,有利于实现图像形成装置的小型化。 二次转印辊20和驱动辊18之间的夹持部上方设置转印后输送路径33。在该转印 后输送路径33的末端(下游端)附近设置定影装置34。定影装置34包括定影辊34a,内 含未图示卤素灯等发热源;以及,加压辊36b,一边转动一边以预定压力接触定影辊34。
定影装置34上方设置定影后输送路径35,定影后输送路径35的末端(下游端部) 形成分支,分支为排纸路径36和翻转输送路径41。定影后输送路径35的右侧设置以摆动 轴42a为中心进行摆动的转换部件42。 排纸路径36的末端设置一对排纸辊37。另一方面,翻转输送路径41的末端(下 游端)与供纸路径31合流,翻转输送路径41的途中设置一对翻转输送辊43。图像形成装 置1上部设置排纸盘44,该排纸盘44的上盖向内部凹入。
以下说明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基本动作。 在图1中,图像形成装置1的未图示控制部发送供纸信号,根据该信号供纸辊31a 转动,将堆积在供纸盒30内的纸张P中位于最上面的纸张分离并送往供纸路径31。当纸 张P的前端到达定位辊32的夹持部时,为了配合中间转印带16上形成调色剂图像的时机 (同步),让纸张P以形成松弛状态来等待。
下面说明制像动作。 用一个处理单元1K为例进行说明。首先,充电装置4K对感光鼓2K充电,使其表 面带电并成为均一的高电位。曝光装置7根据图像数据,向感光鼓2K发射激光光束L,照 射感光鼓表面,被照射的部分电位下降形成静电潜像。调色剂罐6K向显影装置5K提供未 使用过的黑色调色剂。显影装置5K将调色剂移动到形成静电潜像的感光鼓2K表面部分, 形成黑色调色剂像(显影)。而后,感光鼓2K上形成的调色剂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6上。 鼓清洁装置3K清除经中间转印过程后附着在感光鼓2K表面的残留调色剂。被清除了的残 留调色剂由未图示废调色剂输送装置回收,输送到处理单元1K内部的废调色剂容器中。未 图示消电装置消除清洁后的感光鼓2K上的残留电荷。各色处理单元1Y、1M、1C中也同样地 在感光鼓2Y、2M、2C上形成调色剂像,而后各色调色剂像重合后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6上。
8
重新启动定位辊32和供纸辊30a的驱动,配合中间转印带16上重叠转印调色剂 像的时机(同步),向二次转印辊20输送纸张P。而后由二次转印辊20将重叠转印了的调 色剂图像转印到纸张P上。 经调色剂像转印后的纸张P通过转印后输送路径33被送往定影装置34。送入定 影装置34的纸张P被夹在定影辊34a和加压辊34b之间,未定影调色剂图像受到加热及加 压得以定影。调色剂图像定影后,纸张P被从定影装置34送到定影后输送路径35。
在纸张P从定影装置34输出的时间,转换部件42位于图1中实线所示的位置,定 影后输送路径35的末端附近开放。而后,当从定影装置34输出的纸张P通过定影后输出 路径35后,排纸辊37将纸张P排出到排纸盘44上。 在进行双面打印的情况下,当排纸辊37输送的纸张P的后端通过定影后输送路径 35时,转换部件42在图1中的虚线位置上摆动,定影后输送路径35末端附近关闭。几乎与 此同时,排纸辊37反向转动,将纸张P反向送入翻转输送路径41。被送入翻转输送路径41 中的纸张P经过翻转输送辊43后到达定位辊32,而后配合中间转印带16上形成的背面调 色剂像的时机输送,在通过二次转印辊20时将调色剂像转印到纸张P的背面。纸张P背面 的调色剂图像经定影装置34定影后,依次经过定影后输送路径35、排纸路径36、排纸辊37 被排出到排纸盘44中。 中间转印带16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纸张P上后,中间转印带16上附着残留调 色剂。带清洁装置21将该残留调色剂从中间转印带16上清除,该被清除的残留调色剂由 未图示废调色剂输送装置送往废调色剂容器10的入口部,而后回收到废调色剂容器10中。
以下参考图2至图4,详细说明上述废调色剂容器10的结构。图2至图4中对相 同部件采用相同标号。 如图2所示,废调色剂容器10被形成为整体上呈扁平状,X方向和Y方向(水平 方向)的尺寸大,Z方向(垂直方向)的尺寸小。废调色剂容器10具有上壳51和下壳52 形成的容器壳体50。上壳51上设有用于引导废调色剂的入口部53,该入口部53上连接从 带清洁装置21延伸到的未图示废调色剂移送管道。废调色剂容器10还具有废调色剂装满 检测单元54。 如图3所示,调色剂输送装置55被收藏在下壳52中。调色剂输送装置55包括板 状搅拌部件56(以下称为搅拌板),在箭头E所示方向上进行大致的来回运动;转动轴57 ; 驱动齿轮58,附设于转动轴一端,并连接未图示驱动源;凸轮部件60,附设于转动轴57,并 可在搅拌板56的凸轮设置部59中滑动。 转动轴57受到与上壳51 —体形成的"- "字状上支承部件200a、以及与下壳52 一体形成的下支承部件200b的支承,用以防止转动轴57偏离垂直于轴线方向的位置。
搅拌板56以用成树脂一体形成,并设置纵向及横向的肋,从而成为具有分割成矩 形的多个输送部61a、61b、……61g。 61a至61g的各个输送部具有沿着相对于搅拌板56 移动方向(箭头E所示的方向)倾斜的移送作用力作用部件610。 各个移送作用力作用部件610以相同的倾斜角度作大致等间隔的斜向设置,从而 在移送作用力作用部件610之间形成间隔。除了这样的设置以外,还可以将每个输送部中 的移送作用力作用部件610设置为按不同方向倾斜。 可以通过改变上述移送作用力作用部件610之间的间距,来调整调色剂输送能力。例如,若加大移送作用力作用部件610之间的间距,则移送作用力作用部件610的设置 数量减少,调色剂的输送量降低。 如图4所示,当转动轴57按箭头F方向转动时,搅拌板56先按图中箭头A所示的 大致水平方向向右前进。而后按箭头B所示一边稍作前进一边向斜上方移动。接着按箭头 C所示如同向上方浮起一般地向左侧后退。而后按箭头D所示的一边稍作前进一边下降。
搅拌板56沿着下壳52底面按照箭头A所示方向移动,可使得输送部61推动调色 剂。而后通过搅拌板56沿着箭头B、C方向从下壳52上浮,可使得输送部61移动已受到推 动后的调色剂而不会返回。这样,通过搅拌板56反复进行这样的A — B — C — D的循环运 动(来回运动),不但能够搅拌从入口部53导入的调色剂,而且还能够按图3中的粗线箭头 所示方向输送该调色剂。 图5简略地显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
图5中的标号10表示上述废调色剂容器,标号30表示上述供纸盒。废调色剂容 器10的容器壳体50的内部底面62中的一部分形成为作上下振动的可动底部63,该可动 底部63与容器壳体50中的该可动底部63以外的内部底面64 (以下称为固定底部64)分 开,该可动底部63可在与固定底部64相同高度的位置到该位置上方位置之间移动。此外, 图像形成装置中还设有用于支持可动底部63的支持机构(省略图示),使得该可动底部63 处于与固定底部64相同高度的位置。 在可动底部63与固定底部64之间设有挠性片材或薄膜等形成的隔离部件67。也
就是说,用隔离部件67来堵塞可动底部63与固定底部64之间。连接可动底部63和固定
底部64的隔离部件67的长度设定为具有一定的宽裕,但不致因隔离部件67而使可动底部
63的移动受到妨碍。隔离部件67还可以用同时具有挠性和伸縮性的材料形成。 上述可动底部63设在容器壳体50的入口部53附近,具体设在形成入口部53内
表面侧的开口部65的正下方。可动底部63下表面上设置使可动底部63活动的操作部66。
操作部66为略呈半圆形的突起部,该突起部被设置为露出到容器壳体50外部。 另一方面,在供纸盒30中设置向上方突出的接触部件68。该接触部件68设置在
不会干涉到存放于供纸盒30中的纸张P的位置。进而,接触部件68的高度设定为,当供纸
盒30沿水平方向来回移动时接触部件68能够接触到上述操作部66的高度。 在接触部件68接触到操作部66时,互相进行滑动的接触部件68的上部滑动面
68a和操作部66的下部滑动面66a分别形成为略呈圆弧状,以使得接触部件68和操作部件
互相易于滑动。但是,只要接触部件68和操作部66之间易于滑动,也可将接触部件68的
上部滑动面68a和操作部66的下部滑动面66a形成为除圆弧状表面以外的曲面。 图6显示了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大体结构。 图6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与图5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
装置的不同之处在于接触部件68的设置位置不同。如图6所示,接触部件68具体设置为,
在将供纸盒30推入图像形成装置,使该供纸盒30处于图像形成装置主机中的预定位置上
的状态下,接触部件68位于可动底部63的正下方。以此状态接触部件68与操作部件66
相接触,从而可动底部64以被接触部件68向上推动的状态受到接触部件68的支持。 图7显示了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大体结构。 图7所示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与图5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不同之处在于,供纸盒30中设置了多个接触部件68。虽然在图7所示的实施方式 中,接触部件68的设置数量为三个,但该接触部件68的设置数量并不局限于此。另外,在 此各个接触部件68形成为相同形状,但也可以将接触部件68形成为相互不同的形状。
图8显示了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大体结构。
图8所示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与图5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 装置的不同之处在于,可动底部63的动作方式不同。如图8所示,可动底部63以支点69 为中心作上下摆动。进而,可动底部63被形成为向上方摆动时,可动底部63的内表面面向 容器壳体50中距离可动底部63较远一端的端部来进行摆动。 另外,虽然在此省略了图示,但在具有使得可动底部63摆动的结构即如图10所示 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以把供纸盒30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主机中的预定位置即如图6所示 的状态,来使接触部件68接触操作部66。进而,如图10所示在具有使得可动底部63摆动 的结构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如图7所示设置多个接触部件68。 在图5至图8中对相同部件采用了相同标号。而且,本发明第二至第四实施方式 对上述结构作了说明,但省略说明除上述结构以外的与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
下面说明图5所示的涉及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作用。
如上面对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基本动作的说明中所述,由带清洁装置21从 中间转印带16上清除的调色剂被送入废调色剂容器10的入口部53,从该入口部53回收到 容器壳体50中。在图9A中,标号T为从入口部53导入的调色剂。该导入到容器壳体50 内的调色剂T容易堆积在入口部53附近(正下方)的内部底面上。因而,在连续地向容器 壳体50中导入调色剂时,设置在入口部53附近(正下方)的可动底部63上调色剂堆积成 山。 在此状态下,如果用户等抽出供纸盒30,向供纸盒30补充纸张,则如图9B所示,设 在供纸盒30中的接触部件68会接触到可动底部63下表面上的操作部66。而后,随着供纸 盒30的移动,接触部件68的上部滑动面68a在操作部66的下部滑动面66a上滑动,同时 接触部件68向上方推动可动底部63。此时,可动底部63上堆积成山的调色剂T倒塌,向可 动底部63的周围移动。而且,可动底部63受到向上推动时,由于隔离部件67堵塞了可动 底部63和固定底部64之间的间隙,因而调色剂T不会泄漏到容器客体50之外。
而后,如图9C所示,当伴随供纸盒30的移动接触部件68通过操作部66下方时, 结束接触部件68与操作部件66之间的接触,可动底部6以自重向下方移动。
而后,在用户等结束补充供纸盒30中的纸张后推入供纸盒30时,与上述相同,接 触部件68接触到操作部66并向上推动可动底部63,而后接触部件68通过后,可动底部63 以自重向下方移动。另外,当可动底部63向下方移动时,此时的冲击也可能使得可动底部 63上堆积成山的调色剂T倒塌。 在图6所示的涉及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供纸盒30被设置在图 像形成装置主机中的预定位置的状态下,接触部件68接触到操作部66,可动底部63以被接 触部件68向上推动的状态受到接触部件68的支持。此时与上述相同,在可动底部63受到 向上推动的状态下,由于隔离部件67堵塞了可动底部63和固定底部64之间的间隙,因而 调色剂T不会泄漏到容器壳体50之外。而后,当用户等为了补充纸张而拉出供纸盒30时, 接触部件68与操作部件66之间的接触被解除,可动底部6以自重向下方移动。而后,用户等结束补充供纸盒30中的纸张后推入供纸盒30,此时,接触部件68接触到操作部66,接触 部件68的上部滑动面68a在操作部66的下部滑动面66a上滑动,同时接触部件68向上方 推动可动底部63。此时,可动底部63上堆积成山的调色剂T倒塌,向可动底部63的周围移 动。另外,当拉出供纸盒30,可动底部63向下方移动时,此时的冲击也可能使得可动底部 63上堆积成山的调色剂T倒塌。 图5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构成为,如图9所作的说明那样,在拉出以及推入供纸盒 30的移动途中,接触部件68接触到操作部66。对此,图6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构成为,在 拉出供纸盒30的动作期间中,接触部件68上的接触得到解除,而在推入供纸盒30的动作 期间中,接触部件68接触到操作部66。也可形成为与此相反,在结束拉出供纸盒30的状态 下,接触部件68接触到操作部66,而后通过推入供纸盒30,解除接触部件68的接触(省略 图示)。也就是说,只要形成为在供纸盒30的推入动作和拉出动作中的至少一方的动作期 间接触部件68接触到操作部66便可。 在图7所示的涉及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当用户等为了补充纸 张而拉出供纸盒时,多个接触部件68依次接触操作部66。这样,通过可动底部63多次上下 振动,可动底部63上堆积成山的调色剂倒塌,并被移动到可动底部63周围。接触部件68接 触操作部66时的具体动作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动作相同。而且,在用户等结束供纸盒30中 的纸张补充,并推回供纸盒30时,可动底部63再次进行多次上下振动。此时,可动底部63 上堆积成山的调色剂也可能发生倒塌。此外,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当可动底部63受到向上 推动时,由于隔离部件67阻塞了可动底部63和固定底部64之间的间隙,因而调色剂T不 会泄漏到容器壳体50以外。 下面说明利用图8说明的涉及第四实施方式图像形成装置的作用效果。
如图10所示,当用户等为了补充纸张而拉出供纸盒30时,接触部件68接触到操 作部66。伴随供纸盒30的移动,接触部件68的上部滑动面68a在操作部66的下部滑动 面66a上滑动接触,同时接触部件68向上推动可动底部63。此时,可动底部63以支轴69 为中心向上方摆动,从而使得可动底部63上堆积成山的调色剂T发生移动。在该实施方式 中,可动底部63向上方摆动时,可动底部63以其内表面面向容器壳体50中距离可动底部 63较远一端的端部进行摆动,因此,堆积成山的调色剂T向着该容器壳体50中较远一端的 端部移动。而且,可动底部63被向上推动时,利用设置在可动底部63和固定底部64之间 的隔离部件67,防止了调色剂T的外泄。 伴随供纸盒30的移动,接触部件68通过操作部66下方后其与操作部66的接触 得以解除,以自重向下方摆动。而后,用户等结束在供纸盒30中补充纸张并推回供纸盒30 时,与上述相同,接触部件68接触操作部66,使可动底部63向上摆动。当接触部件68通过 后,可动底部63以自重向下方摆动。当可动底部63向下方摆动时,此时的冲击也可能使得 可动底部63上堆积成山的调色剂T倒塌。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通过用户等移动供纸盒30来移动可动底部63, 使得堆积在入口部53附近(正下方)的调色剂向周围移动,因此能够有效地控制在特别容 易发生调色剂堆积的入口部53附近的调色剂堆积,避免发生调色剂阻塞。而且,本发明的 结构不同于现有的整个废调色剂容器IO活动的结构。因此图像形成装置中不需要用于整 个废调色剂容器10活动的剩余空间,能够实现装置小型化。进而,由于本发明构成为伴随用户等推拉供纸盒30的动作而使可动底部63活动的结构,因而不需要设置用于驱动可动 底部63的驱动装置,进一步有利于实现装置的小型化以及降低成本。 在如利用图7说明的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多个接触部件68,只需要 进行一次供纸盒30的拉出动作或推入动作,便可使可动底部63发生多次振动。这样能够 确实可靠地使得堆积在可动底部63上的调色剂移动。 在如利用图8所说明的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中,还通过摆动可动底部63,来确实 可靠地使堆积在可动底部63上的调色剂移动。进而,摆动可动底部63,并将调色剂T移动 到容器壳体50中具有多余空间的较远一端,有利于有效地将调色剂收纳到废调色剂容器 10中。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范畴内对本发明进 行各种改造。例如,可动底部63的可动方向除了上下方向以外,还可以是水平方向或与倾 斜于垂直方向等各种方向。使得可动底部63活动的方法也不限于移动或摆动,还可以利用 转动或振动。进而,对于移动部件,只要能够相对与图像形成装置发生移动(或能够装卸), 除了供纸盒30以外,还可以在其他移动部件中设置上述接触部件68。最后,本发明的结构 还可以应用到存放废调色剂以外的其他粉体的粉体容器中。
权利要求
一种粉体容器,其中包括设有粉体导入用的入口部的容器壳体,其特征在于,设有可动底部,在所述入口部附近构成所述容器壳体的部分内部底面,而且可以活动;以及,操作部,设置在所述可动底部的下部,并露出到所述容器壳体外部,用于使得所述可动底部活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体容器,其中,在所述可动底部与所述容器壳体中该可动 底部以外的所述内部底面之间设置挠性隔离部件。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粉体容器,其中,所述可动底部朝着所述容器壳体中该可 动底部以外的所述内部底面的上方移动。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粉体容器,其中,所述可动底部朝着所述容器壳体中该可 动底部以外的所述内部底面的上方摆动。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粉体容器,其中,所述可动底部在向上方摆动时,以该可动底 部的内表面向着所述容器壳体中距离所述可动底部较远的端部来进行摆动。
6. —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作为粉体容器的废调色剂容器,该废调色剂容器具有设置 了废调色剂导入用的入口部的容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废调色剂容器设有可动底部,在所述入口部附近构成所述容器壳体的部分内部底面,而且可以活动;以及,操作部,设置在所述可动底部的下部,并露出到所述容器壳体外部,用于使得所述可动 底部活动。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在所述可动底部与所述容器壳体中该 可动底部以外的所述内部底面之间设置挠性隔离部件。
8. 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可动底部朝着所述容器壳体中 该可动底部以外的所述内部底面的上方移动。
9. 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可动底部朝着所述容器壳体中 该可动底部以外的所述内部底面的上方摆动。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可动底部在向上方摆动时,以该 可动底部的内表面向着所述容器壳体中距离所述可动底部较远的端部来进行摆动。
11.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包括可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机移动 的移动部件,并在该移动部件中设置接触部件,该接触部件随着该移动部件的移动而接触 到所述操作部,使得所述可动底部活动。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在所述移动部件中设置多个所述接 触部件。
13.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在所述移动部件的移动途中,所述接 触部件接触到所述操作部,使得所述可动底部向上方活动,当该接触部件通过该操作部时, 所述接触部件与所述操作部的接触得以解除,所述可动底部以自重向下方活动。
14.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在所述移动部件被设于图像形成装 置主机中的预定位置的状态下,当以所述接触部件接触所述操作部来保持所述可动底部向 上方移动的状态,并移动该移动部件时,所述接触部件与所述操作部的接触得以解除,所述 可动底部以自重向下方活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1至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移动部件为记 录媒体存放容器,用于存放片状记录媒体。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粉体容器以及图像形成装置,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移动堆积在入口部附近的调色剂等粉体的粉体容器。本发明具体为,在设有粉体导入用的入口部(53)的容器壳体(50)的粉体容器(10)中,设有可动底部(63),在所述入口部(53)附近构成所述容器壳体(50)的部分内部底面(62),而且可以活动;以及,操作部(66),设置在所述可动底部(63)的下部并露出到所述容器壳体(50)外部,用于使得所述可动底部(63)活动。
文档编号G03G21/12GK101750942SQ200910262448
公开日2010年6月23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18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18日
发明者村松武流 申请人:株式会社理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