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和用于装配盒的方法

文档序号:2750932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盒和用于装配盒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盒。作为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实例,可以列出复印机、打印机等,其借助于电子照相方法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
背景技术
在电子照相成像设备领域,通常使用这样一种结构构造,其中,显影剂、感光构件、 处理装置等中的一个或多个装配成盒,使得它们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在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 主组件中。与成像设备一起使用的盒由成像设备的主组件设置的驱动设备驱动。更具体 地,盒通过驱动力传递设备_即位于盒和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之间的连接装置_由驱动设备 驱动。驱动力传递设备由齿轮、联接构件等组成。在成像设备构造成使盒沿与盒的纵向方向平行的方向安装或拆卸的情况下,通常 的做法是,盒的纵向端部之一设置有联接构件,其用作将驱动力从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传递 给盒的装置的一部分。就联接装置的结构而言,联接装置有两个部分组成,即,具有突起(卡爪等)的部 分和具有凹部的部分。突起沿与联接装置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伸出。具有凹部的部分通 过与突起的接合由具有突起的部分旋转驱动。在如上所述结构的联接装置的情况下,具有 突起的联接部分附接到盒上,具有凹部的部分附接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上。两个联接部分有时不能彼此联接。也就是说,由于旋转相位方面的旋转关系,突起 有时候不能装配到凹部中。更具体地,两个联接部分就它们平行于其轴线的方向的运动而 言彼此干涉,因此,它们有时候妨碍盒完全安装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因此,一些由联接装置组成的传统的驱动力传递设备构造成使联接装置附接到盒 上的部分或者附接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上的部分装配有弹簧,其允许联接装置的相应部分 在联接装置干涉处理盒安装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的情况下沿与联接装置的轴线平行的 方向缩回(日本早期公开专利申请2005-107413)。在大部分如上所述类型的传统的驱动力 传递设备的情况下,联接装置属于成像设备的主组件的部分设置有弹簧,其使联接装置的 这个部分保持压向盒,同时允许联接部分沿联接部分的轴线方向缩回。此外,驱动力传递设 备构造成即使联接装置的突出部在盒安装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时未正确装配到联接装 置的凹部中的情况下,联接装置属于成像设备的主组件的部分沿其轴线方向缩回。因此,盒 的联接部分和设备主组件的联接部分不与盒沿其轴线方向进入设备主组件的向内运动干 涉,从而允许盒完全安装到设备主组件中。两个联接部分之间旋转相位的差异通过设备主 组件的联接部分的旋转而消除。因此,已经缩回的联接部分通过上述弹簧的弹性沿联接部 分的轴线方向(朝向盒)移动。因此,具有突起的联接部分和具有凹部的联接部分彼此正 确接合,使得可以传递驱动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和盒的组合,其中,本发明涉及电子照 相成像设备、用于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盒以及用于将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与处理盒 相联以将驱动力从主组件传递给盒的联接装置,所述组合不需要允许设备主组件的联接部 分或者盒的联接部分缩回到其中的空间,以及不需要对联接装置的接合而言不是必需的弹 簧等,本发明还涉及用于装配这种盒的方法。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到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主 组件上的盒,所述主组件包括第一联接构件,所述第一联接构件能围绕第一轴线旋转并且 具有设置在关于第一轴线方向的自由端部处的第一边缘线,所述盒包括第二联接构件, 所述第二联接构件能围绕第二轴线旋转并且具有设置在关于第二轴线方向的自由端部处 的第二边缘线,所述第二联接构件能与第一联接构件接合以接收来自第一联接构件的驱动 力;和能旋转构件,所述能旋转构件能通过由所述第二联接构件接收的驱动力进行旋转; 其中,在将所述盒安装到设备主组件上以便在第一轴线和第二轴线与共同的假想线基本对 准的状态下使所述第二联接构件靠近第一联接构件的情况下,当第一边缘线和第二边缘线 在第一联接构件和所述第二联接构件彼此接合之前彼此接触时,(i)投影到包含所述假想 线的第一假想平面上的第一边缘线和第二边缘线彼此相交,和(ii)投影到与所述假想线 垂直的第二假想平面上的第一边缘线和第二边缘线彼此相交,并且第一边缘线和第二边缘 线的位于相交点处的垂线中的至少一条不通过所述假想线。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能可拆卸地安装到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主 组件上的盒,所述盒包括用于容纳显影剂的盒框架;齿轮构件;第一联接构件,所述第一 联接构件能围绕第一轴线旋转,并且具有设置在关于第一轴线方向的自由端部处的第一边 缘线以及与所述齿轮构件接合的齿轮部;第二联接构件,所述第二联接构件能围绕第二轴 线旋转并且具有设置在关于第二轴线方向的自由端部处的第二边缘线,所述第二联接构件 能与第一联接构件接合以接收来自第一联接构件的驱动力;和搅拌构件,用于接收来自所 述第二联接构件的驱动力以搅拌所述盒框架中的显影剂;其中,在第一轴线和第二轴线与 共同的假想线基本对准的状态下使所述第二联接构件靠近第一联接构件的情况下,当在第 一联接构件和所述第二联接构件彼此接合同时使所述齿轮部与所述齿轮构件接合之前第 一边缘线和第二边缘线彼此接触时,(i)投影到包含所述假想线的第一假想平面上的第一 边缘线和第二边缘线彼此相交,和(ii)投影到与所述假想线垂直的第二假想平面上的第 一边缘线和第二边缘线彼此相交,并且第一边缘线和第二边缘线的位于相交点处的垂线中 的至少一条不通过所述假想线。在结合附图阅读本发明的下列具体实施方式
的情况下,本发明的这些及其他目 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优选实施例中的驱动力传递设备的透视图。图2是第一优选实施例中的成像设备的示意性剖视图。图3是第一实施例中的处理盒的示意性剖视图。图4是第一实施例中的成像设备的透视图。
图5是第一实施例中的驱动力传递设备的剖视图。图6(a)是第一实施例中的驱动力传递设备的驱动力传递部的侧视图。图6(b)是 从驱动力传递方向观察的同一驱动力传递部的平面图。图6(c)是从与图6(a)中观察驱动 力传递部的方向相反的方向观察的同一驱动力传递部的侧视图。图7(a)是第一实施例中的驱动力传递设备的驱动力接收部的侧视图。图7(b)是 从驱动力传递方向观察的同一驱动力接收部的平面图。图7(c)是从与图7(a)中观察驱动 力接收部的方向相反的方向观察的同一驱动力接收部的侧视图。图8(a)是第一实施例中的驱动设备传递设备的侧视图,其中,驱动力传递部和驱 动力接收部未彼此接合。图8(b)是第一实施例中的驱动设备传递设备的侧视图,其中,驱 动力传递部和驱动力接收部彼此接合。图9是第一实施例中的驱动力传递设备的透视图。图10(a)、10(b)和10(c)是第一实施例中的驱动力传递设备的透视图。

图ll(a)、ll(b)、ll(c)和11(d)是第一实施例中的驱动力传递设备的透视图。图12是第一实施例中的驱动力传递设备的部分剖开的透视图。图13(a)和13(b)是第一实施例中的驱动力传递设备的平面图。图14是驱动力传递设备的平面图,显示了驱动力传递设备的突脊的位置,干涉在 此位置发生。图15是第一实施例中的驱动力传递设备的驱动力接收部的剖视图,沿相对于驱 动力接收部的轴线成一定角度并且与驱动设备传递部和驱动力接收部之间的初始接触点 重合的平面剖开。图16(a)和16(b)是第一实施例中的驱动力传递设备的平面图。图17是第一实施例中的驱动力传递设备的驱动力传递部的透视图。图18是第一实施例中的驱动力传递设备的剖视图。图19是本发明的第二优选实施例中的驱动力传递设备的剖视图。图20(a)和20(b)分别是第二实施例中的驱动力传递设备的驱动力传递部和驱动 力接收部的透视图。图21是第二实施例中的显影设备的驱动力接收端部的透视图。图22是第二实施例中的驱动力传递设备的驱动力传递部和驱动力传递设备的分 解的驱动力接收部的组合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首先,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一优选实施例中的电子照相彩色成像设备(其在 下文简称为成像设备)进行描述。更具体地,对第一实施例中的成像设备的主组件及其盒 进行描述。(成像设备的整体结构)首先,参考图2,对成像设备的整体结构进行描述。图2所示成像设备100具有四 个作为其内部盒安装空间的盒室22 (22a-22d),四个盒7 (7a-7d) 一对一地能够可拆卸地安 装到其中。四个盒室22相对于水平方向成一定角度地串联布置。每个盒7设置有电子照相感光构件1 (la、lb、Ic或Id)。电子照相感光鼓1 (其在下文简称为感光鼓1)由驱动构件(未显示)沿附图的顺 时针方向旋转驱动。成像设备100的主组件100A还设置有下列处理装置,更具体地,清洁 构件6(6a-6d)、充电辊2(2a-2d)和显影单元4 (4a_4d),其一对一地作用于感光鼓。清洁 构件6去除在转印之后残留在感光鼓1的圆周表面上的显影剂(调色剂)。充电辊2使感 光鼓1的圆周表面均勻带电。显影单元4通过利用调色剂使静电潜像(其形成在感光鼓1 上)显影。处理盒7构造为使上述处理装置邻近感光鼓1的圆周表面。另一方面,成像设 备100的主组件100A设置有扫描单元3和中间转印带5。扫描单元3通过在利用与待形成 图像相关的信息调制激光束的同时发射激光束,在感光鼓1形成静电潜像。中间转印带5 是一对一地形成在感光鼓1上的四个颜色不同的调色剂图像分层依次转印于其上的带。感 光鼓1、清洁构件6、充电辊2和显影单元4整体地布置在盒中,从而构成处理盒7 (其在下 文简称为盒7)。成像设备100的主组件100A和处理盒7构造为使处理盒7能够由用户可 拆卸地安装到主组件100A上。中间转印带5用驱动辊10和张力辊11悬吊,在两个辊10和11之间拉伸。主组 件100A还设置有四个初次转印辊12(12a-12d),其位于中间转印带5形成的环内。四个初 次转印辊12布置成使它们与感光鼓1 (Ia-Id) —对一地相对,中间转印带5位于初次转印 辊12和感光鼓1之间。偏压施加装置(未显示)给中间转印带5施加转印偏压。感光鼓1和中间转印带5分别沿由箭头标记Q和R表示的方向旋转,同时调色剂 图像一对一地 形成在感光鼓1上。当正偏压施加给初次转印辊12时,形成在感光鼓1上的 调色剂图像依次转印(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上。因此,四个颜色不同的调色剂图像 层叠在中间转印带5上。随后,层叠的四个调色剂图像通过中间转印带5的旋转传递给二 次转印部15。同时,记录介质片材S通过片材进给设备13进给到主组件100A中,并且通过由一 对对齐辊17构成的片材输送装置与上述成像操作的进行同步地输送。片材进给设备13具 有片材进给盒24,其中储存片材S ;进给辊8,其将片材S进给到主组件100A中;和一对片 材输送辊16,其将片材S进一步输送到主组件100A中。片材进给盒24能够通过将其朝向 主组件100A前方拉动而从主组件100A中拉出。片材进给盒24中的片材S保持压靠进给 辊8,与进给辊8接触的片材S通过分离垫9 (基于摩擦的分离方法)与其余片材分开,从而 进一步输送到主组件100A中。在通过片材进给设备13进给到主组件100A中之后,片材S通过一对对齐辊17输 送至二次转印部15。在二次转印部15中,正偏压施加给二次转印辊18,由此,位于中间转 印带5上的颜色不同的四个调色剂图像转印(二次转印)到片材S上。作为定影装置的定影部14是通过给片材S和位于其上的调色剂图像加热加压而 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到片材S上的部分。定影带14a为圆柱形,通过具有如加热器的加热装 置的带导向构件(未显示)引导,加热装置粘附到带导向构件上。定影带14a和压力辊14b 通过施加预定大小的压力保持彼此压靠,从而形成定影夹区。当在成像部中的片材S上形成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之后,片材S输送至定影部14, 并且在经受加热加压的情况下输送通过定影夹区。因此,片材S上的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 定影到片材S上。其后,调色剂图像刚刚定影到其上的片材S通过一对排放辊19排放到传递托盘20上。同时,在调色剂图像转印之后残留在每个感光鼓1的圆周表面上的调色剂由清洁 构件6去除。去除的调色剂回收到用于已去除调色剂的腔室中,所述腔室是潜像形成单元 26 (26a-26d)之一的一部分。就调色剂图像转印(二次转印)到片材S上之后残留在中间转印带5上的调色剂 而言,它通过转印带清洁设备23去除。去除的调色剂回收到位于主组件100A的后部上的 废调色剂回收容器(未显示)中。顺便地,图2显示了作为中间转印单元的中间转印带5,其具有中间转印构件和与 中间转印构件相关的盒形构件。然而,有可能使用转印输送单元代替上述中间转印单元。转 印输送单元具有转印输送构件和与转印输送构件相关的盒形构件。转印输送单元通过将转 印片材S定位成使片材S面向感光鼓1的圆周表面而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转印片材S上。(盒)
接下来,参考图3,描述本实施例中的盒7。图3是沿与盒7的纵向方向垂直的平 面截取的盒7的剖视图。盒7容纳调色剂t。分别储存有黄色、品红、青色和黑色调色剂t 的盒7a、7b、7c和7d具有相同的结构。每个盒7由潜像形成单元26和显影单元4组成。潜像形成单元26设置有感光鼓 1、充电辊2 (充电装置)和清洁构件6 (清洁装置)。显影单元4具有显影辊25 (显影装置)。感光鼓1可旋转地附接到潜像形成单元26的清洁装置框架部27上,其中,支承件 40 (40a-40d)和50 (50a-50d)(图4)布置在清洁装置框架部27和感光鼓1之间。在成像操 作期间,感光鼓1通过将驱动力从电机(未显示)传递给感光鼓1而旋转,设备主组件100A 设置有所述电机以驱动潜像形成单元26。如上所述,邻近每个感光鼓1的圆周表面具有充 电辊2和清洁构件6。随着转印残余调色剂_更具体地图像转印之后残留在感光鼓1的圆 周表面上的调色剂_通过清洁构件6去除,其落入用于已去除调色剂的储存室27a中。一 对充电辊支承件28附接到清洁装置框架部27上,使得它们可以沿由箭头标记D指示的方 向移动,所述方向通过感光鼓1的轴线和充电辊2的轴线。充电辊2的轴2j (旋转轴)由 所述一对充电辊支承件28可旋转地支撑。另外,充电辊支承件28通过一对充电辊压紧构 件46保持压向感光鼓1。显影单元4具有显影辊25和显影单元框架31。显影辊25沿由箭头标记B指示的 方向与感光鼓1接触地旋转。显影辊25利用分别布置在显影单元框架31的纵向端部(就 显影辊25的轴线方向而言)和左右壁之间的一对支承件32(32R和32L)由显影单元框架 31可旋转地支撑。另外,显影单元4设置有调色剂供应辊34和显影刮刀35,其布置成与显 影辊25的圆周表面相邻。调色剂供应辊34沿由箭头标记C指示的方向与显影辊25接触 地旋转。显影刮刀35用于调节位于显影辊25的圆周表面上的调色剂层的厚度。另外,显 影单元4设置有调色剂输送构件36,用于在搅拌调色剂的同时将显影单元4中的调色剂输 送给上述调色剂供应辊34。调色剂输送构件36布置在显影单元框架31的调色剂储存部 31a 中。显影单元4借助于一对穿过分别设置在支承件32R和32F上的孔32Rb和32Fb布 置的轴37 (37R和37F)连接到潜像形成单元26上,使得两个单元4和26能够围绕所述一 对轴37相对于彼此转动。显影单元4通过一对压缩弹簧38保持受压。因此,当盒7安装到设备主组件IOOA中时,显影单元4围绕所述一对轴37沿由箭头标记A指示的方向旋转,导致显影辊25与感光鼓1形成接触,还确保显影辊25在成像期间与感光鼓1保持接触。(驱动力传递设备)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一优选实施例中的驱动力传递设备进行描述。驱动力传递 设备为联接件形式,由附接到处理盒的纵向端部之一上的部分和附接到设备主组件与联接 件的盒部分相对应的部分上的部分组成。本实施例将参考驱动力从成像设备100的主组件 IOOa传递给盒7的感光鼓1的情况进行描述。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驱动力传递设备的透视 图。图5是第一实施例中的驱动力传递设备及其附近的剖视图。参考上述附图,感光鼓1由鼓筒体41和鼓法兰42组成。鼓法兰42是第二联接构 件,并且通过将鼓法兰42的一个端部42a压入鼓筒体41的一个端部中而牢固附接到鼓筒 体41的该端部上。鼓筒体41和第二联接构件的组合组成潜像形成单元26的一部分。鼓法 兰42的另一个纵向端部42b是驱动力接收部,潜像形成单元26通过该驱动力接收部接收 传递给其的作用力以驱动潜像形成单元26 (稍后将对与该传递相关的细节进行描述)。感 光鼓1通过一对鼓支承件40a和50a(图4)在其纵向端部(图5只显示了纵向端部之一) 处被可旋转地支撑。因此,作为第二联接构件的鼓法兰42可围绕轴线(第二轴线)旋转。 鼓支承件40a、50a和图3所示清洁装置框架部27为潜像形成单元26的一部分。另一方面,设备主组件100A设置有第一联接构件51,其将用于驱动感光鼓1的作 用力传递给鼓法兰42。第一联接构件51由固定到设备主组件100A的框架的未显示部分上 的支承件52可旋转地支撑。因此,第一联接构件51可围绕轴线(第一轴线)旋转。第一 联接构件51具有齿轮51a,其组成第一联接构件51的纵向端部之一,构造成使来自设置在 设备主组件100A上的驱动力源(电机等)的驱动力通过齿轮(未显示)传递给第一联接 构件51。第一联接构件51的另一个纵向端部51b设置有用于将驱动力传递给感光鼓1的 驱动力传递部。接下来,将详细描述设备主组件100A的第一联接构件51的驱动力传递部和感光 鼓1的第二联接构件42的驱动力接收部。第一联接构件51的端部51b具有第一突脊51e,其是第一联接构件51的平坦表 面51c和51d相交处(图1 (a)和6)。另外,端部51b具有驱动力传递表面51f,其是端部 51b的第一驱动力传递部。驱动力传递表面51f用于在第一联接构件51沿由箭头标记Q指 示的方向旋转时将驱动力传递给第二联接构件42。就与第一联接构件51的轴线平行的方 向而言,以及就传递驱动力的方向而言,第一突脊51e是驱动力传递表面51f的前缘(位于 第一联接构件侧)。然而,第一联接构件51可以构造成使第一突脊51e是驱动力传递表面 51f的另一边缘。另一方面,第二联接构件42的端部42b具有第二突脊42e,其是第二联接构件42 的平坦表面42c和42d相交处(图1(b)和7)。另外,第二联接构件42具有驱动力接收表 面42f,其是第二驱动力传递部(驱动力接收部)。驱动力接收表面42f通过与第一联接构 件51的驱动力传递表面51f相接触而接收来自第一联接构件51的驱动力。就与第二联接 构件42的轴线平行的方向而言,以及就传递驱动力的方向而言,第二突脊42e是驱动力传 递表面42f的后缘(位于第二联接构件侧)。然而,第二联接构件42可以构造成使第二突 脊42e是驱动力接收表面42f的其它边缘之一。
接下来,参考图8和9,将对第一联接构件51的第一突脊51e和第二联接构件42 的第二突脊42e之间的位置关系进行描述。图8 (a)是第一联接构件51和第二联接构件42的组合的侧视图,沿与其轴线(与 上述第一和第二轴线重合的假想线)垂直的方向观察。也就是说,它是在第一和第二联接 构件51和42未彼此接触(它们处于其分离位置)时,第一联接构件51和第二联接构件 42的组合在第一假想平面上的投影,第一假想平面与第一和第二联接构件的轴线(假想轴 线)重合。第一突脊51e和第二突脊42e彼此不平行。第一联接构件51和第二联接构件 42构造成使直线51g和直线42g始终彼此相交,直线51g是第一突脊51e的假想延长,直线 42g是第二突脊42e的假想延长。图8 (b)是在第一和第二突脊51e和42e分别彼此接触时第一联接构件51和第二 联接构件42的组合在上述第一假想平面上的投影。图9是第一和第二联接构件51和42分别的透视图。图9中的假想平面P是第二 假想平面,其法线与驱动力传递联接件的旋转轴线平行。线段51h是第一突脊51e在假想 平面P上的投影,线段42h是第二突脊42e在假想平面P上的投影。根据第一联接构件51 和第二联接构件42之间就其旋转相位的关系,线段51h和42h彼此交叉或彼此平行。图9 显示了线段51h的延长线51 j与线段42h的延长线42j分别彼此相交。接下来,参考图10和11,将就从轴向方向观察时在第一突脊51e和第二突脊42e 彼此相交 的情况下、以及在第一突脊51e和第二突脊42e彼此不相交的情况下,对第一联接 构件51和第二联接构件42之间在两个联接构件彼此接合时的位置关系进行描述。图10显示了当第一和第二联接构件51和42分别彼此接合时,从与第一和第二联 接构件51和42的轴线平行的方向观察的第一突脊51e和第二突脊42e彼此不相交的情 况。在这种情况下,线段51h和42h分别是第一和第二突脊51e和42e在假想平面P上的 投影,所述假想平面的法线分别与第一和第二联接构件51和42的轴线平行(图10(a))。 图10(b)分别显示了第二联接构件42沿由箭头标记F指示的方向向第一联接构件51移动 以使第一联接构件51和第二联接构件42彼此接合之后的第一和第二联接构件51和42, 其中,上述第一和第二轴线与同一假设直线保持重合。在这种情况下,第二联接构件42可 以向第一联接构件51移动,其中,第一突脊51e和第二突脊42e之间没有接触,即,两个构 件42和51之间没有干涉,直到第一和第二联接构件51和42的驱动力传递表面51f和42f 相对于与两个联接构件51和42的轴线垂直的方向彼此完全重合为止。其后,第一联接构 件51接收来自设备主组件100A的驱动力,并且沿由图10(c)中的箭头标记Q指示的方向 旋转。因此,第一联接构件51的驱动力传递表面51f与第二联接构件42的驱动力传递表 面42f接触,从而使驱动力从第一联接构件51传递给第二联接构件42。图11显示了当第二联接构件42与第一联接构件51接合时,从与第一联接构件51 和第二联接构件42的轴线平行的方向观察的第一突脊51e和第二突脊42e彼此相交的情 况。在这种情况下,线段5Ih和42h彼此相交(图11 (a)),其中,线段51h和42h分别是第 一和第二突脊51e和42e在假想平面P上的投影。图11 (b)显示了第二联接构件42沿由 箭头标记F指示的方向向第一联接构件51移动以使第一联接构件51和第二联接构件42 彼此接合之后的第一和第二联接构件51和42,其中,上述第一和第二轴线与同一假设直线 保持重合。也就是说,图11(b)显示了第二联接构件42沿由箭头标记F指示的方向移动直到第二突脊42e接触第一突脊52e之后的第一联接构件51和第二联接构件42。图8 (b)是 当两个联接构件51和42处于上述状态时,第一联接构件51和第二联接构件42的组合从 与其轴线垂直的方向观察的侧视图。两个联接构件51和42构造成当它们处于图8(b)所 示状态时,第一突脊51e和第二突脊42e彼此不平行;它们确定地彼此相交。接下来,参考图12和13,将对当处于图11(b)所示状态的第二联接构件42沿由箭 头标记F指示的方向移动时,作用在第一突脊51e和第二突脊42e之间的接触点上的两个 作用力之间的关系进行描述,。首先,将对第一联接构件51的第一突脊51e从第二联接构 件42的第二突脊42e接收的作用力的方向进行描述。假设第一突脊51e和第二突脊42e 在接触点M处彼此接触。图12是第一联接构件51在平面V上局部剖开的透视图,所述平 面与接触点M重合并且其法线与第一突脊51e平行。第一联接构件51在接触点M处接收 由箭头标记F(I)指代的作用力F(I)。作用力F(I)可分解成与第一联接构件51的轴线平 行的分量Fz(I)和与分量Fz(I)垂直的分量Fx(I)。图13(a)是作用力Fx(I)在假想平面 P上的投影。作用力Fx(I)可分解成沿使第一联接构件51旋转的方向作用的分量Fs(I)和 与第一联接构件51的径向方向平行的分量Fr(I)。因为第一联接构件51构造成当从与第 一联接构件51的轴线平行的方向观察时,第一突脊51e的垂线不与第一联接构件51的轴 线平行,因此在假想平面P上总是具有旋转分量Fs (1)。参考图14,如果当从与第一联接构件51的轴线平行的方向观察时,第一突脊51e 的垂线平行于第一联接构件51的轴线,则分力Fx(I)有时只由分力Fr(I)组成,所述分力 Fr(I)平行于第一联接构件51的径向方向;不存在旋转分量。换句话说,本实施例中用于 驱动力传递设备的结构构造确保了始终存在旋转分量Fs (1),其沿着使第一联接构件51沿 由箭头标记G指示的方向旋转的方向作用。另一方面,第二联接构件42承受作用力Fx(12) (反作用力),其在接触点M处与作用力Fx(I)的方向相反(图13(b))。反作用力Fx (12) 可分解成旋转分量Fs (12)和径向分量Fr (12)。第二联接构件42承受旋转分量Fs (12),其 沿由箭头标记H指示的方向起作用,箭头标记H的方向与箭头标记G的方向相反。接下来,将对第二联接构件42的第二突脊42e从第一联接构件51的第一突脊51e 接收的作用力的方向进行描述。假设点M是第二突脊42e和第一突脊51e之间的接触点, 如上所述。图15是第二联接件42在平面W上的局部剖开的透视图,所述平面与接触点M 重合并且与第二突脊42e平行。第二联接构件42在接触点M处接收作用力F (2),其大小和 方向由箭头标记F(2)指代。作用力F(2)可分解成与第二联接构件42的轴线平行的分量 Fz (2)和与轴线垂直的分量Fx (2)。 图16(b)是作用力Fx(2)在假想平面P上的投影。作用力Fx(2)可分解成旋转分 量Fs(2)和径向分量Fr(2)。应当注意,为了便于描述,在这些附图中显示上述作用力的方 向和大小的箭头标记绘制成尺寸不同。另外,第二联接构件42构造成当从与第二联接构件 42的轴线重合的方向观察时,第二突脊42e的垂线不与轴线平行。因此,在假想平面P上始 终存在旋转分量Fs (2),确保第二联接构件42沿由箭头标记H指示的方向旋转。当驱动力 传递给第二联接构件42时,第一联接构件51在接触点M处承受反作用力Fx (21),其与作用 力Fx(2)的方向相反。反作用力Fx(21)可分解成旋转分量Fs (21)和径向分量Fr (21),如 上述反作用力Fx(2) —样。因此,当第一联接构件51接收旋转分量Fs (21)时,它沿由箭头 标记G指示的方向旋转(图16(a))。
如上所述,第一联接构件51 (第一突脊51e)接收旋转分量Fs (21)和Fx (21)的合 力,从而沿由箭头标记G指示的方向旋转,而第二联接构件42 (第二突脊42e)接收旋转分 量Fs(2)和Fs(12)的合力,从而沿由箭头标记H指示的方向旋转。也就是说,第一突脊51e 和第二突脊42e在接收彼此的作用力时在彼此上滑动。因此,第一联接构件51和第二联接 构件42围绕其轴线相对于彼此进行转动。应当注意,不必要的是,为了确保第一联接构件51和第二联接构件42分别沿由箭 头标记G和H指示的方向旋转,第一联接构件51和第二联接构件42构造成当从与轴线(假 想线)重合的方向观察时,第一突脊51e在第一突脊51e和第二突脊42e之间接触点M处 的垂线以及第二突脊42e在接触点M处的垂线都不通过轴线。也就是说,必需的是,第一联 接构件51和第二联接构件42构造成当沿与轴线重合的方向观察时,第一突脊51e和第二 突脊42e位于接触点M处的上述垂线中的至少一个不通过轴线。然而,在第一联接构件51 和第二联接构件42构造成使上述垂线均不通过轴线的情况下,第一联接构件51和第二联 接构件42更易于相对于彼此移动,从而使第一联接构件51和第二联接构件42更易于彼此 接合。参考图11 (b),第一联接构件51和第二联接构件42承受沿使第一联接构件51沿 一个方向旋转并且第二联接构件42沿相反方向旋转的方向作用的作用力,如上所述。因 此,当第二联接构件42沿由箭头标记F指示的方向进一步移动时(即,当盒7进一步安装 到设备主组件100A中时),在第一联接构件51和第二联接构件42之间的位置关系变成如 图11(b)所示之后,在第一联接构件51和第二联接构件42相对于彼此转动的同时,第一联 接构件51的主要部分和第二联接构件42的主要部分之间在与轴线重合的方向上的距离变 小,直到第一联接构件51和第二联接构件42之 间的位置关系变成如图11(c)所示。一旦第 一联接构件51和第二联接构件42之间的位置关系变成如图11(c)所示,第一联接构件51 和第二联接构件42就不相对于彼此转动,因此,第二联接构件42只是沿由箭头标记F指示 的方向移动。也就是说,第一联接构件51沿由箭头标记G指示的方向旋转,从而消除了第一 联接构件51和第二联接构件42之间在与轴线平行的方向上的干涉。设备主组件100A设 置有电磁离合器等(未显示),其是用于防止驱动力从设备主组件100A传递给第一联接构 件51的装置。也就是说,设备主组件100A构造成当盒7安装到设备主组件100A中时(当 第一联接构件51由第二联接构件42推动时),第一联接构件51易于通过第二联接构件42 旋转;同时离合器保持断开,使第一联接构件51旋转所必需的作用力(负荷)非常小。顺 便地,代替使设备主组件100A设置有上述用于防止驱动力传递的装置,盒7可以构造成允 许鼓法兰42相对于鼓筒体41自由旋转预定角度。图11 (d)是在第二联接件42沿轴线方 向朝向第一联接构件51刚刚移动到足以使驱动力传递表面42f与第一联接构件51的驱动 力传递表面52f完全接合之后,第一联接件52和第二联接件42的组合的透视图。也就是 说,图11(d)显示了彼此完全接合的第一联接构件51和第二联接构件42。其后,第一联接 构件51由设备主组件100A驱动,并且沿由图11(d)中的箭头标记Q指示的方向旋转。因 此,来自设备主组件100A的驱动力从第一联接构件51传递给第二联接构件42,如前所述。 在上文涉及驱动力从设备主组件100A传递给第二联接构件42的描述中,通过允许第一联 接构件51自由旋转,而不是允许第二联接构件42自由旋转,实质上消除了在第二联接构件 42沿轴线方向朝向第一联接构件51移动时来自第一联接构件51的干涉。然而,设备主组件IOOA和盒7可以构造成允许第一联接构件52和第二联接构件42两者都能够自由旋转 以防止干涉。如上所述,用于驱动力传递设备的这种结构构造不必将驱动力传递设备的两个驱 动力传递联接构件52和42之一沿其轴线方向缩回以防止它们彼此干涉。因此,这种结构 构造使得可以提供不需要用于避免上述干涉的空间、用于使联接部件保持接合的附加部件 (如弹簧)等的联接件(驱动力传递设备)。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联接构件51与第二联接构件42接触的第一部分是第一联接 构件51的(第一)突脊51e,其是平坦表面51c与平坦表面51d相交的部位。然而,第一联 接构件51可以构造成使其与第二联接构件42首先接触的部分是突脊51p (第一突脊51p), 其是表面51d与表面51q相交的部位,如图1(a)和6所示。另外,第一突脊51e可以是驱动力传递表面51f的一部分,第二突脊42e可以是驱 动力传递表面42f的一部分。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突脊处彼此相交的两个表面是平坦的。然而,第一突 脊可以由平坦表面和曲面的组合或者两个曲面的组合形成,第二突脊也是如此。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突脊是笔直的,如上所述,并且如图所示。然而,第一突 脊可以是弯曲的,第二突脊也是如此。另外,在如上所述的本实施例中,第一联接构件51是设备主组件100A的一部分, 第二联接构件42是处理盒7的一部分,附接到感光鼓1的纵向端部上。然而,附接第二联 接构件的位置不必局限于处理盒的感光鼓的纵向端部。也就是说,它可以是显影设备的显 影辊的纵向端部之一,或者是用于将驱动力传递给显影设备的显影辊的齿轮传动链的齿轮 之一的轴向端部之一。参考图1,第一联接构件51的第一突脊51e是表面51d-即第一接触区域-和表面 51c相交的部位。另外,表面51d垂直于联接构件51的轴线。另外,第二联接构件42具有 表面42m,其与第二联接构件42的轴线垂直。因此,即使表面51d (其与第一联接构件51的轴线垂直)在第二联接件42与第一 联接构件51接合时位于第一联接构件51的前端,如图1所示,第一表面51d不与第二联接 构件42的除了表面42m之外的任何表面接触,从而使两个部件能够彼此接合,而不会沿其 轴线方向产生彼此干涉。图5是第一联接构件51和第二联接构件42的剖视图,其刚刚彼此接合(这时驱动 力接收表面42f与驱动力传递表面51f在两个联接构件的轴线方向重合)。图5对应于图 10(c),其是刚刚彼此接合的第一联接构件51和第二联接构件42的透视图。表面51d(其 是第一联接构件51的第一接触部(第一触碰部))与表面42m(其是第二联接构件42的第 二接触部(第二触碰部))之间的接触使第一联接构件51和第二联接构件42在其轴线方 向精确定位。希望的是,驱动力传递设备构造成当驱动力从第一联接构件51传递给第二联 接构件42时,两个联接构件在两者之间没有间隙的情况下一起旋转。为了确保两个联接构 件51和42 —起旋转,希望的是两个联接构件构造成当驱动力从第一联接构件51传递给第 二联接构件42时,在两个联接构件之间不仅在旋转方向而且在轴线方向都没有间隙。就本实施例中的联接件(驱动力传递设备)结构而言,第一突脊51e (其是第一联 接构件51的与第二联接构件42接触的第一部分)是表面51d的一部分。因此,表面51d与表面42m在第二突脊42e与第一突脊51e接触以及第二联接构件42在实质没有干涉的情况下与第一联接构件51接合的顺序结束时相接触。因此,表面42m和表面51d之间的接 触确保了两个联接构件42和51在其轴线方向相对彼此精确定位。不必须要求表面51d和42m分别与第一联接构件51的轴线和第二联接构件42的 轴线垂直。然而,从确保第二联接构件42进入第一联接构件51并且在其轴线方向相对彼 此精确定位的观点出发,希望表面42m和51d与两个联接构件的轴线方向垂直。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接触部是第一联接构件51的表面之一,第二接触部是 第二联接构件42的表面之一,如上所述。然而,必要的是,第一和第二接触点之间的接触使 第一和第二联接部分51和42在两个联接部分的轴线方向相对彼此精确定位。因此,第一 接触部可以是第一联接构件51的表面之一,而第二接触部是第二联接构件42的点,或者反 过来,第一接触部可以是第二联接构件42的点,而第二接触部是第一联接构件51的表面之 一。另外,第一接触部可以是第一联接构件51的表面之一,而第二接触部是第二联接构件 42的突脊之一,或者反之亦然。另外,第一接触部可以是第一联接构件51的突脊之一,而第 二接触部是第二联接构件42的突脊之一,或者反过来,第一接触部可以是第二联接构件42 的突脊之一,而第二接触部是第一联接构件51的突脊之一。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联接构件51只设置有一个驱动力传递表面_即驱动力 传递表面51f,第二联接构件42只设置有一个驱动力接收表面_即驱动力接收表面42f,或 者反之亦然。然而,第一联接构件51和第二联接构件42可以设置有两个或多个驱动力传 递表面(52f)和驱动力接收表面(42f),其径向分布成分别围绕第一联接构件51的轴线和 第二联接构件42的轴线。图17显示了第一联接构件51的实例,其具有两个驱动力传递表 面 51f0就第一联接构件51的轴线和第二联接构件42的轴线之间的定位而言,可以借助 于主组件支承件52(其是用于第一联接构件51的支承件)和鼓支承件40(其是用于第二联 接构件42的支承件)实现。然而,通过使第一联接构件51的第一轴(旋转轴)设置有作 为第一对准部的凸起51r以及使第二联接构件42的第二轴(旋转轴)设置有作为第二对 准部的孔42p,可以使第一联接构件51和第二联接构件42对准。在这种情况下,凸起51r 接合到孔42p中使第一联接构件51的轴线和第二联接构件42的轴线相对于彼此精确定位 (图 18)。(实施例2)接下来,参考附图,对涉及驱动力传递设备结构的本发明的第二优选实施例进行 描述。在本实施例中,驱动力传递设备为联接件的形式,其驱动力接收部附接到显影单元 (显影设备)上。因此,对盒及其显影单元进行描述。更具体地,将描述第一联接构件和第二 联接构件的组合,其将驱动力传递给搅拌构件以在搅拌的同时输送显影设备中的显影剂。图3所示盒的显影单元框架31 (外壳)容纳显影辊25、调色剂供应辊34、搅拌构 件53和显影刮刀35。搅拌构件53用于在显影刮刀35附近搅拌显影剂的同时给显影辊25 和调色剂供应辊34提供显影剂。搅拌构件53在其纵向端部处由显影单元框架31可旋转 地支撑。显影单元构造成使搅拌构件53通过旋转驱动力沿由箭头标记E指示的方向旋转 而给显影辊25和调色剂供应辊35供应显影剂,该旋转驱动力通过搅拌构件53的一个纵向 端部接收。
首先,对将驱动力传递给显影单元框架31中的搅拌构件53的结构构造进行详细 描述。图19是沿与图3中的搅拌构件53的转动轴重合的平面截取的盒的一个纵向端部-更 具体地将驱动力传递给搅拌构件53的端部-的剖视图。搅拌构件53的一个纵向端部由显 影单元框架31 (未显示)可旋转地支撑,而另一个纵向端部由支承件32可旋转地支撑。为 了避免显影单元框架31中的显影剂漏出,在显影单元框架31和支承件32之间设置密封构 件55。密封构件55还与搅拌构件53的轴54的圆周表面接触以防止调色剂(显影剂)进 入搅拌构件轴54和支承件32之间。密封构件55是由泡沫聚氨酯等制成的弹性构件。从 改进密封构件55的密封性能的观点出发,希望密封构件55在(搅拌构件轴54的)径向方 向以及(支承件32的)轴向方向比密封构件要被压入的空间大一定的量,使得密封构件必 须被“压入”所述空间中。参考图19,搅拌构件53为曲柄形状。它装配到搅拌构件轴54上设置的凹槽54a 中。因此,当旋转地驱动起到第二联接构件作用的搅拌构件轴54时,搅拌构件53始终与构 件轴54 —起旋转。附图标记56表示齿轮,其也起到第一联接构件的作用。搅拌构件轴54的另一纵 向端部54b与齿轮56的纵向端部56b接合。齿轮56由支承件32可旋转地支撑,使得其轴 线与搅拌构件轴54的轴线重合。搅拌构件轴54和齿轮56构造成搅拌构件轴54在搅拌构 件轴54的轴线方向的端部之一与齿轮56在齿轮56的轴线方向的端部之一联接,如第一优 选实施例中的第一联接构件51和第二联接构件42彼此相联接一样。更具体地,参考图20, 齿轮56 (起到第一联接构件的作用)具有驱动力传递表面56b和第一突脊56f,第一突脊 56f是齿轮56的表面56c和56d彼此相交的部位 。另一方面,搅拌构件轴54 (起到第二联 接构件的作用)具有驱动力传递表面54f和第二突脊54e,第二突脊54e由搅拌构件轴54 的表面54c和54d形成。另外,第一突脊56e和第二突脊54e之间的位置关系与上述第一 优选实施例中的第一突脊51e和第二突脊43e之间的位置关系相同。图21是显影单元4的一部分的透视图。齿轮56具有与显影辊的齿轮部57啮合 的部位;与调色剂供应辊的齿轮部58啮合的部位;和与调色剂输送惰轮60啮合的部位。显影辊齿轮57附接到显影辊25的纵向端部之一上,调色剂供应辊齿轮58附接到 调色剂供应辊34(未显示)的纵向端部之一上。调色剂输送惰轮60用于将旋转驱动力传 递给调色剂输送构件36 (未显示)的调色剂输送齿轮59,其轴线与调色剂输送构件36的轴 线重合。上文描述了显影单元齿轮传动链的构件。显影单元驱动齿轮传动链接收来自成像设备的主组件的未显示驱动力源的驱动 力。当显影单元驱动齿轮传动链接收驱动力时,它的齿轮沿由箭头标记(B、C、E等)指示的 方向旋转。顺便地,显影单元4设置有齿轮传动链保护构件(未显示),其在装配显影单元 的过程结束时从与盒的纵向方向平行的方向附接到显影单元4上,以便通过避免齿轮传动 链暴露而保护齿轮传动链。当装配显影单元4时,首先,显影单元框架31装满预定量的显影剂,随后,搅拌构 件轴51和支承件32附接到显影单元框架31上。然后,齿轮56附接到显影单元框架31 (图 22)上。如果驱动力传递设备构造成当由支承件32支撑的搅拌构件轴54沿要与齿轮56接 合的方向移动时,搅拌构件轴54的纵向端部(起到第二联接构件的作用)和齿轮56的纵 向端部(起到第一联接构件的作用)彼此干涉,则齿轮56沿要远离显影单元4的方向被推动,从而防止搅拌构件轴54放置在其轴线方向的预定位置。另外,驱动力不能传递给搅拌 构件轴54 ;搅拌构件53不能被旋转驱动。为了确保驱动力从齿轮56可靠地传递给搅拌构件轴54,必要的是齿轮56和搅拌 齿轮轴54彼此接合并且两者之间不存在干涉。特别地,由于齿轮56与显影辊齿轮57、调色 剂供应辊齿轮58等啮合,齿轮56必须附接成使其齿与这些齿轮的齿顺畅啮合。因此,齿轮 56必须附接成使其与这些齿轮在旋转相位上同步。因此,在本实施例中,设备主组件100A 和处理盒7的显影单元4构造成当处理盒7安装到设备主组件100A中时,允许至少搅拌 构件轴54和齿轮56沿相反的方向相对于彼此进行旋转。因此,当盒7安装到设备主组件 100A中时,搅拌构件轴54和齿轮56不会干涉盒7沿与轴54和齿轮56的轴线平行的方向 的安装,从而使盒7更易于安装到设备主组件100A中。在如上所述的第二优选实施例中,驱动力传递设备用于将驱动力传递给搅拌构 件。然而,它可以是用于将驱动力传递给调色剂输送构件36的驱动力传递设备。另外,它可 以是用于将驱动力传递给处理盒7的任意旋转构件(包括搅拌构件)的驱动力传递设备。还是在本实施例中,驱动力传递设备用于驱动显影单元框架31中的旋转构件之 一。然而,它可用于驱动清洁装置框架27中的任何旋转构件。也就是说,本实施例适用于 任何单元(显影单元、潜像形成单元等)。

工业实用性根据本发明,其涉及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用于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盒以及用于将 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与处理盒相联以将驱动力从主组件传递给处理盒的联接装置, 可以提供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和盒的组合,其不需要允许设备主组件的联接部分或者盒的联 接部分缩回到其中的空间以及对联接装置的接合而言不是必需的弹簧等,本发明还提供了 用于装配这种盒的方法。尽管已经参考这里公开的结构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本发明不限于所披露的细 节,并且本申请用于涵盖落入改进目的或下列权利要求范围之内的改变或变化。
权利要求
1.一种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到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上的盒,所述主组件包括第一 联接构件,所述第一联接构件能围绕第一轴线旋转并且具有设置在关于第一轴线方向的自 由端部处的第一边缘线,所述盒包括第二联接构件,所述第二联接构件能围绕第二轴线旋转并且具有设置在关于第二轴线 方向的自由端部处的第二边缘线,所述第二联接构件能与第一联接构件接合以接收来自第 一联接构件的驱动力;和能旋转构件,所述能旋转构件能通过由所述第二联接构件接收的驱动力进行旋转; 其中,在将所述盒安装到设备主组件上以便在第一轴线和第二轴线与共同的假想线基 本对准的状态下使所述第二联接构件靠近第一联接构件的情况下,当第一边缘线和第二边 缘线在第一联接构件和所述第二联接构件彼此接合之前彼此接触时,(i)投影到包含所述假想线的第一假想平面上的第一边缘线和第二边缘线彼此相交,禾口(ii)投影到与所述假想线垂直的第二假想平面上的第一边缘线和第二边缘线彼此相 交,并且第一边缘线和第二边缘线的位于相交点处的垂线中的至少一条不通过所述假想 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盒,其中,所述能旋转构件是用于承载静电潜像的电子照相感 光构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盒,其中,所述能旋转构件是用于使形成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 上的静电潜像显影的显影辊。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盒, 其中,第一联接构件包括驱动力传递部, 所述第二联接构件包括驱动力接收部,在第一联接构件和所述第二联接构件彼此接合的状态下,驱动力从所述驱动传递部传 递给所述驱动力接收部,以通过第一联接构件的旋转使所述第二联接构件旋转。与所述第一边缘线相比,所述驱动力接收部在关于第一轴线的方向定位在后侧,和 与所述第二边缘线相比,所述驱动力接收部在关于第二轴线的方向定位在后侧。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盒,其中 第一联接构件包括第一邻接部,所述第二联接构件包括第二邻接部,和通过第二邻接部接触第一邻接部来确定所述第二联接构件在关于所述假想线方向相 对于第一联接构件的位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盒,其中,所述第一邻接部由第一边缘线提供。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盒,其中,所述第二邻接部由所述第二边缘线提供。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盒,其中,所述第一联接构件具有位于第一轴线 上的第一中心定位部,所述第二联接构件具有位于第二轴线上的第二中心定位部,所述第一轴线和所述第二轴线通过所述第二中心定位部和第一中心定位部的接合而 定位在所述假想线上。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盒,其中,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主组件还包括驱动力传递释放装置,用于当施加相对作用力以在所述第二边缘线接触第一边缘线的状态下 使所述第二联接构件沿着所述假想线接近第一联接构件时,释放从设备主组件中的驱动源 传递给第一联接构件以旋转第一联接构件的驱动力。
10.如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盒,还包括驱动力传递释放装置,用于当施加 相对作用力以在所述第二边缘线接触第一边缘线的状态下使所述第二联接构件沿着所述 假想线靠近第一联接构件时,释放传递给所述第二联接构件以使第二联接构件旋转的驱动 力。
11.一种能可拆卸地安装到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上的盒,所述盒包括用于容纳显影剂的盒框架;齿轮构件;第一联接构件,所述第一联接构件能围绕第一轴线旋转,并且具有设置在关于第一轴 线方向的自由端部处的第一边缘线以及与所述齿轮构件接合的齿轮部;第二联接构件,所述第二联接构件能围绕第二轴线旋转并且具有设置在关于第二轴线 方向的自由端部处的第二边缘线,所述第二联接构件能与第一联接构件接合以接收来自第 一联接构件的驱动力;和搅拌构件,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二联接构件的驱动力以搅拌所述盒框架中的显影剂;其中,在第一轴线和第二轴线与共同的假想线基本对准的状态下使所述第二联接构件 靠近第一联接构件的情况下,当在第一联接构件和所述第二联接构件彼此接合同时使所述 齿轮部与所述齿轮构件接合之前第一边缘线和第二边缘线彼此接触时,(i)投影到包含所述假想线的第一假想平面上的第一边缘线和第二边缘线彼此相交,和(ii)投影到与所述假想线垂直的第二假想平面上的第一边缘线和第二边缘线彼此相 交,并且第一边缘线和第二边缘线的位于相交点处的垂线中的至少一条不通过所述假想 线。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盒,其中,所述齿轮构件用于使显影辊旋转以使形成在图像 承载构件上的静电潜像显影。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盒,其中,所述齿轮构件用于使显影剂供应辊旋转以将显影 剂供应给所述显影辊。
14.如权利要求11-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盒,其中,设置有多个齿轮构件,在使所述齿 轮部与所述多个齿轮构件形成接合的同时使所述第二联接构件与所述第一联接构件形成 接合。
15.如权利要求11-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盒,其中,当第一边缘线和第二边缘线彼此接 触时,在第一轴线和第二轴线与共同的假想线基本对准的状态下使所述第二联接构件靠近 第一联接构件的情况下,所述第二边缘线接收作用力以使所述第二联接构件旋转。
16.一种用于制造盒的制造方法,所述盒包括,用于容纳显影剂的盒框架;齿轮构件;第一联接构件,所述第一联接构件能围绕第一轴线旋转,并且具有设置在关于第一轴 线方向的自由端部处的第一边缘线以及与所述齿轮构件接合的齿轮部第二联接构件,所述第二联接构件能围绕第二轴线旋转并且具有设置在关于第二轴线 方向的自由端部处的第二边缘线,所述第二联接构件能与第一联接构件接合以接收来自第 一联接构件的驱动力;和搅拌构件,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二联接构件的驱动力以搅拌所述盒框架中的显影剂; 其中,在第一轴线和第二轴线与共同的假想线基本对准的状态下使所述第二联接构件 靠近第一联接构件的情况下,当在第一联接构件和所述第二联接构件彼此接合同时使所述 齿轮部与所述齿轮构件接合之前第一边缘线和第二边缘线彼此接触时,(i)投影到包含所述假想线的第一假想平面上的第一边缘线和第二边缘线彼此相交,禾口(ii)投影到与所述假想线垂直的第二假想平面上的第一边缘线和第二边缘线彼此相 交,并且第一边缘线和第二边缘线的位于相交点处的垂线中的至少一条不通过所述假想 线,所述方法包括 将齿轮构件和第二联接构件装配到盒框架中的步骤;和在使齿轮构件和齿轮部彼此接合的同时使第一联接构件和第二联接构件彼此接合的 接合步骤。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接合步骤中,当第一边缘线和第二边缘线彼此接触时,在第一轴线和第二 轴线与共同的假想线基本对准的状态下使所述第二联接构件靠近第一联接构件的情况下, 所述第二边缘线接收作用力以使所述第二联接构件旋转。
全文摘要
一种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到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上的盒,主组件包括第一联接构件(51),能围绕第一轴线旋转并且具有设置在关于第一轴线方向的自由端部处的第一边缘线,盒包括第二联接构件,其能围绕第二轴线旋转并且具有设置在关于第二轴线方向的自由端部处的第二边缘线,能与第一联接构件接合以接收来自第一联接构件的驱动力;其中,在将盒安装到设备主组件上以便在第一轴线和第二轴线与共同的假想线基本对准的状态下使第二联接构件靠近第一联接构件的情况下,当第一边缘线和第二边缘线在第一联接构件和第二联接构件彼此接合之前彼此接触时,(i)投影到包含假想线的第一假想平面上的第一边缘线和第二边缘线彼此相交,和(ii)投影到与假想线垂直的第二假想平面上的第一边缘线和第二边缘线彼此相交,并且第一边缘线和第二边缘线的位于相交点处的垂线中的至少一条不通过假想线。
文档编号G03G21/18GK102037417SQ20098011881
公开日2011年4月27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27日 优先权日2008年5月27日
发明者佐藤昌明, 藤崎达雄 申请人:佳能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