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755318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特别是关于一种具有双液晶层结 构的半穿反型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液晶显示装置(Liquid Crystal Display, LCD)具有轻薄及低功率耗损等优 点,近年来,已广泛地被应用于各类电子产品中,例如笔记型计算机、行动电话、数字相机、 投影机、掌上型装置及随身听装置等多种产品。一般而言,液晶显示装置依据其光源及光线处理的不同,是可区分为穿透型 (Transmissive Type)液晶显示装置、反射型(Reflective Type)液晶显示装置及半穿反 型(Transflective Type)液晶显示装置(或称为半穿透半反射型液晶显示器装置)。其 中,穿透型液晶显示装置是经由背光光源以达到显示效果,其优点是在室内及暗光线下,显 示效果良好;然而,穿透型液晶显示装置在户外受到强光照射时容易会有反黑的问题,因而 导致无法显示清楚且明亮的画面。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不需要外加背光光源,而是加设一 反光板(Reflector)来使用环境周围的光线以显示画面,因此于外界光线充足的环境下, 是有良好的显示效果,且较为省电;然而,由于所显示的画质容易受到外界光线所影响,于 外界光线不足的环境下则不易辨识显示内容。半穿反型液晶显示装置则结合穿透型及反射 型两者的优点,可同时利用背光光源以及外界光线进行显示以使显示画面在户外明亮环境 下与在室内及暗光线下皆可具有清晰的显示效果,同时还能达到省电的目的。由于液晶具有光学异方性,因此当光线进入一液晶材料时,光的电场振动方向与 液晶光轴垂直者,是称为寻常光线(Ordinary Ray),与液晶光轴平行者则称为异常光线 (Extraordinary Ray)。液晶分子对寻常光线的折射率称为寻常光折射率no,而对异常光线 的折射率则称为异常光折射率ne,因此,液晶分子具有双折射率(Birefringence),其定义 是为Δη = ne - no,会使得寻常光线与异常光线两者于液晶分子中行进的速率不同,致使 寻常光线与异常光线之间产生一相位延迟(Phase Retardation)的现象。液晶显示装置的 液晶层的相位延迟是可用相位差值总和(Total Retardation Change Value)来表示,所述 的相位差值总和是等于液晶分子的双折射率数值与液晶间隙(Cell Gap,以d表示)的乘 积(即Δη X d)。于半穿反型液晶显示装置由于结合反射型及穿透型液晶显示装置的架 构,因此,于半穿反型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层中,是包含反射区域及穿透区域两个结构。然 而,于反射区域中,外界光线会进入至此反射区域中具有液晶间隙(d)的液晶层厚,再经由 反射板反射返回人眼,因此光线的行经路径是包含两次液晶间隙(2d);而于穿透区域中, 背光光源所产生的光线仅经过一次液晶间隙(d)即达人眼,如此,会造成光线于反射区域 与穿透区域的相位差值总和不一致(2 And Φ And),因而会导致半穿反型液晶显示装置 的光学效率低落。接着,请参阅图1,是显示习知的半穿反型液晶显示装置的示意图,用以解决反射 区域与穿透区域的相位差值总和不一致的问题。所显示的传统半穿反型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是于一画素区域范围中,液晶面板是包含二玻璃基板103,105,并于此二玻璃基板103, 105中间形成一液晶层120,此液晶层120可区分为一反射区域125及一穿透区域127,并 于此玻璃基板103,105的外侧各贴附一偏光片101,107。其中,为了解决光线于反射区 域125与穿透区域127所行经的路径会有二倍的差异,会将反射区域125的液晶间隙制作 为穿透区域127的液晶间隙的一半,如此则可使光线于反射区域125与穿透区域127的相 位差值总和一致。具有此结构的半穿反型液晶显示装置是可称为双液晶间隙式半穿反型 液晶显不装置(Dual Cell Gap Transflective Liquid Crystal Display)。然而,上述的双液晶间隙式半穿反型液晶显示装置由于反射区域125与穿透区域 127的液晶间隙不相同之故,导致其制程相当复杂,且由于其结构制程上的复杂度致使产品 良率降低及生产费用增加。再者,于反射区域125及穿透区域127的交界处更会有漏光的 情形发生,进而造成影像质量不佳。因此,单一液晶间隙(Single Cell Gap)式半穿反型液 晶显示装置是为后续开发的重点。于习知技术中,于单一液晶间隙式半穿反型液晶显示装置中,为了解决反射区域 与穿透区域的相位差值总和不一致的问题,常见的作法则于偏光片与液晶层之间加入一层 四分之一波长(λ/4)的相位差板来形成控制发光与否的开关。然而,如此的结构不但会增 加制造成本且实际应用上亦会导致液晶显示装置的后续设计趋于复杂化。除此之外,亦有 一些半穿反型液晶显示装置是使用不同的驱动电压来使穿透区域与反射区域内的液晶倾 角不同以解决相位差值总和不一致的问题,然其设计实过于复杂,于实际制造上相当不易。 因此,亟需一种半穿反型液晶显示装置是为单一液晶间隙结构,且仅需简单的制程方式即 可制造而成,以有效的减少生产成本并提高产品良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目的是为有效解决反射区域与穿透区域的相位差值总和不一致的问 题,并使半穿反型液晶显示装置仅需单一液晶间隙的结构即可达成。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为解决传统的半穿反型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式过于复杂 的问题,且所制造的半穿反型液晶显示装置仅需单一液晶间隙的结构,即可使光线于反射 区域于与穿透区域无相位差总和不一致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是包含一第一玻璃基板 及一第二玻璃基板;一彩色滤光片设置于所述第一玻璃基板上;及一双液晶层设置于所述 彩色滤光片及第二玻璃基板之间,所述双液晶层是包含一框胶及一隔墙,此隔墙连接框胶 设置以形成一反射区域及一穿透区域,并于反射区域中设置一第一液晶及于穿透区域中设 置一第二液晶,其中第二液晶的双折射率数值是为第一液晶的双折射率数值的二倍。其中, 彩色滤光片具有一黑色矩阵区域,且此隔墙是对准此黑色矩阵区域设置;且,此彩色滤光片 亦包含复数个画素区域,并于每一画素区域所对应的双液晶层皆由反射区域及穿透区域所 构成。于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隔墙是为连续曲折结构,但并不以此为限。于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隔墙的材质是包含为一透明材料。于本发明的一 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隔墙的材质是包含为一压克力树脂。为了达到上述的另一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步骤包 含形成一彩色滤光片于一第一玻璃基板上,其中所述彩色滤光片包含一黑色矩阵区域及复数个画素区域;形成一框胶与一隔墙于一第二玻璃基板上,此隔墙是为连续曲折结构并 连接于所述框胶设置以形成一反射区域及一穿透区域;注入一第一液晶至所述反射区域及 一第二液晶至所述穿透区域以形成一双液晶层,其中第二液晶的双折射率数值是为第一液 晶的双折射率数值的二倍;及接合所述彩色滤光片与双液晶层,其中此隔墙是对准设置于 黑色矩阵区域的位置,并使每一画素所对应的双液晶层皆由反射区域及穿透区域所构成。 于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的步骤更包含于注入第一液晶及第二液晶之前,于隔墙上 涂布一环氧树脂层以防第一液晶与第二液晶相互渗透。此外,本发明亦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步骤包含形成一彩色滤 光片于一第一玻璃基板上,其中所述彩色滤光片包含一黑色矩阵区域及复数个画素区域; 形成一隔墙于一第二玻璃基板上,此隔墙是为连续曲折结构以形成一反射区域及一穿透区 域;形成一框胶以接合所述彩色滤光片与隔墙,其中此隔墙是对准设置于黑色矩阵区域的 位置,并使每一画素皆对应于所述反射区域及穿透区域,且所述框胶与隔墙是连接以使反 射区域及穿透区域互不相通,并于所述框胶对应于反射区域处留一第一注入口及对应于穿 透区域处留一第二注入口 ;再由第一注入口注入一第一液晶及由第二注入口注入一第二液 晶,其中第二液晶的双折射率数值是为第一液晶的双折射率数值的二倍;及利用一封胶材 料封住所述第一注入口及第二注入口。于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其步骤更包含于接合所 述彩色滤光片与隔墙之前,于此隔墙上涂布环氧树脂并固化,以防止于后续步骤中该第一 液晶与该第二液晶相互渗透而影响产品的良率。如上所述,本发明所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仅需一单一液晶间隙即可有效地解决反 射区域与穿透区域的相位差值总和不一致的问题。此外,如上述所揭露的制造方法所示,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无需复杂的制程即可制造,因而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并提高产品良率。这些优点可从以下较佳实施例的叙述并伴随后附图式及申请专利范围将使读者 得以清楚了解本发明。


图1是显示习知半穿反型液晶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图2A是显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面板结构示意图;及图2B是显示图2A的面 板结构中一画素区域的结构剖面示意图。图3A、图3B是显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流程图及示 意图。图4A、图4B是显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的另一实施例的流程图及 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1,107偏光片 103,105 玻璃基板 109 背光模块 120 液晶层 125 反射区域127穿透区域
201第一偏光片
203第一玻璃基板
205第二玻璃基板
207第二偏光片
210彩色滤光片
211红光区域 213绿光区域 215蓝光区域 217黑色矩阵区域
220双液晶层
221框胶 223隔墙 225反射区域 227穿透区域 301 307 步骤
401 409步骤
425第一注入口
427第二注入口。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将以较佳的实施例及观点加以详细叙述,而此类叙述是解释本发明的 结构及程序,只用以说明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申请专利范围。因此,除说明书中的较佳实 施例之外,本发明亦可广泛实行于其它实施例。现将描述本发明的细节,其包括本发明的实施例。参考附图及以下描述,相似参考 标号用于识别相同或功能上类似的组件,且期望以高度简化的图解方式说明实施例的主要 特征。此外,附图并未描绘实际实施例的每一特征,所描绘的图式组件是皆为相对尺寸而非 按比例绘制。本发明是揭露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利用双液晶层的结构以区分反射区域及穿透 区域,因而仅需一单一液晶间隙(Single Cell Gap)即可有效地解决于反射区域与穿透区 域所存在的相位差值总和不一致的问题。此外,本发明亦揭露对应于上述的液晶显示装置 的制造方法,是无需复杂的制程即可轻易制造,并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并提高产品良率。请参阅图2A,是显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面板结构示意图。所述的液晶显示 装置的面板结构是依序包含一第一偏光片201、一第一玻璃基板203、一彩色滤光片210、一 双液晶层220、一第二玻璃基板205及一第二偏光片207。其中,彩色滤光片210是设置于 第一玻璃基板203的一侧,而第一偏光片201则设置于第一玻璃基板203的另一侧,亦即第 一玻璃基板203介于彩色滤光片210与第一偏光片201之间;且,双液晶层220是设置于第 二玻璃基板205的一侧,而第二偏光片207则设置于第二玻璃基板205的另一侧,亦即第二 玻璃基板205介于双液晶层220与第二偏光片207之间。其中,第二玻璃基板205与双液晶层220间更包含设置薄膜晶体管组件(图内未显示),用以驱动双液晶层220中的液晶 分子,所述薄膜晶体管组件对本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而言是可轻易理解其内部结构及运 作,在此则不再赘述。所述的双液晶层220是可由一框胶221及一隔墙223所构成,其中此隔墙223是 可为连续曲折结构(例如U型结构)并连接于框胶221设置以形成一反射区域225及一穿 透区域227。并于反射区域225中设置一第一液晶及于穿透区域227中设置一第二液晶,其 中第二液晶的双折射率数值(Δη2)是为第一液晶的双折射率数值(Δη )的二倍(即Δη2 =2Δη1)。如此,反射区域225及穿透区域227虽然具有相同的液晶间隔(以d表示),但 光线行经反射区域225的相位差值总和为(Δ nl X 2d),而光线行经穿透区域227的相位 差值总和为(Δη2 X d = 2Δη1 X d),由上可知,光线行经于反射区域225的相位差值总 和与光线于穿透区域227的相位差值总合是为一致。接着,请参阅图2B,是显示图2A中彩色滤光片210、双液晶层220及第二玻璃基板 205对应于一画素区域的剖面示意图。彩色滤光片210于一画素区域中是可包含三个子画 素,分别为红光区域211、绿光区域213及蓝光区域215。且为了提升液晶显示装置的对比 度,防止薄膜晶体管组件产生光漏电流与遮掩液晶显示装置于显示时的一些斜漏光等不良 现象,会于彩色滤光片210中制作黑色条纹,即为黑色矩阵(Black Martix)区域217以解 决上述的不良现象;而且,一般半穿反型显示装置为了防止反射区域225与穿透区域227的 界面发生漏光的情况,亦会于此界面处制作黑色矩阵区域。此外,由于隔墙223附近的液晶 分子会因为隔墙223存在的缘故而无法正常的依据所提供的驱动电压以进行转动,导致于 隔墙223附近易产生漏光等光学缺陷,因此,于本实施例中,是将隔墙223是对应彩色滤光 片210中的黑色矩阵区域217对准设置,则可降低隔墙223所造成液晶分子不易控制所导 致的光学质量不良等现象。此外,双液晶层220对应于每一红色区域211、绿色区域213及蓝色区域215是分 别由反射区域225与穿透区域227所构成,并于反射区域225中设置第一液晶及于穿透区 域227中设置第二液晶。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于附图中并未显示其它细部的结构,但对于本 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而言应可轻易理解到对应于本发明中的反射区域225的第二玻璃 基板205上方是设有反射板以使光线通过反射区域225后得以反射以显示画面,因此,在此 不再赘述。再者,虽然于本实施例中,隔墙223是以连续曲折结构(如U型结构)并连接于 框胶221设置以形成反射区域225及穿透区域227,但本发明所提供的概念是在于藉由隔墙 223于每一画素所对应的双液晶层220分隔出反射区域225及穿透区域227,因此,只要是 将隔墙223于每一画素所对应的双液晶层220分隔出反射区域225及穿透区域227的设计 的修改或变更仍应被涵盖于本发明的范畴中。由于本发明中是利用隔墙223用以分隔反射区域225与穿透区域227,因此,此隔 墙223是具有间隙子(Photo Spacer, PS)的效果,而无需再另外制作间隙子。于本发明的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隔墙223是可使用一般间隙子的材质制作,如感旋光性树脂材料。然 而,考虑关于开口率或斜视显示不良等问题,于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隔墙223 是可使用透明材料来制作。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隔墙223是使用压克力树脂来制作,是可 得到较佳的效果。此外,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使用的第一液晶与第二液晶的参数是如下表一所示
于表一中,其中符号「Ni」是表示液晶分子的N-I转换点的温度及符号「CN」是表示 液晶分子的C-N转换点的温度,符号「Y」是表示液晶分子的转动黏滞系数(Rotation Viscosity),符号「Δη」为液晶分子的双折射率数值,及符号「Δ ε」为液晶分子的介电异 方性(Dielectric Anisotropy),上述的参数皆为对液晶分子的光电特性测量的常用参 数,对液晶显示装置的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是为通常知识,在此将不再赘述。值得注意的是,于表一中第一液晶及第二液晶所示的参数中,第一液晶除了双折 射率数值(Δη)是为第二液晶的双折射率数值的二倍外,其余的参数所表现的光电特性几 乎相同,因此,使用表一中所揭露的第一液晶与第二液晶于反射区域225及穿透区域227 中,则可使本发明所揭露的液晶显示装置以单一液晶间隙的结构即可有效使光线行进于反 射区域225与穿透区域227的相位差值总和一致。接着,介绍本发明所揭露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请参阅图3Α,是显示本发明 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流程图,并搭配图2Α、图2Β所示的结构示意图来 进行说明。首先,请参阅步骤301,是显示形成一彩色滤光片210于一第一玻璃基板203上。 如上所述,彩色滤光片210是包含一黑色矩阵区域211及复数个画素区域,每一画素区域是 包含红色区域211、绿色区域213及蓝色区域215。所述彩色滤光片210是形成于第一玻璃 基板203上,是可利用微影制程来达成。之后,请参阅步骤303,是显示形成一框胶221与一隔墙223于一第二玻璃基板 205上,此隔墙223连接所述框胶221设置以形成一反射区域225及一穿透区域227。于本 实施例中,此隔墙223是为连续U型的结构,但并不以此为限。由于,制作隔墙223后,不 需再另外制作间隙子(PS)结构之故,因此,仅需将原本用以制作间隙子的制程所需的光罩 图案变更为本发明的隔墙所需的结构图案,则无需另外增加额外的制程步骤即可达成隔墙 223的制作。接着,请参阅步骤305,是显示注入一第一液晶至所述反射区域225及一第二液晶至所述穿透区域227以形成一双液晶层220。并请参阅图3B,是为框胶221与隔墙223形 成于第二玻璃基板205后的俯视图,并使用滴入式注入法(One Drop Filing, 0DF)的方式 注入第一液晶于反射区域225及注入第二液晶于穿透区域227。滴入式注入法(ODF)是为 近年来因应大尺寸面板所被广泛应用的液晶注入法,利用此方法注入液晶是可大幅度的缩 短注入液晶的时间亦可有效的节省材料以提高液晶材料的利用率。值得注意的是,注入第 一液晶于反射区域225与注入第二液晶于穿透区域227是可同时注入,亦可先注入第一液 晶再注入第二液晶,反之亦然。于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于注入第一液晶与第二液晶之前,是会于隔墙223上 涂布环氧树脂(Epoxy Resin),以防止第一液晶与第二液晶相互渗透。且,于本发明中所使 用的第二液晶的双折射率数值是为第一液晶的双折射率数值的二倍,是与前开叙述相似, 在此不再赘述。最后,请参阅步骤307,接合彩色滤光片210与双液晶层220。于本实施例中,接合 彩色滤光片210与双液晶层220即为藉由压合第一玻璃基板203及第二玻璃基板205所达 成,值得注意的是,于压合的过程中,隔墙223是对准于彩色滤光片210中的黑色矩阵区域 217 (如图2B所示),如此可以降低由于隔墙223导致液晶分子转动不易导致的光学缺陷所 造成的影响。并完成贴合之后,再进行加热固化框胶221及涂布于隔墙223上的环氧树脂 即可,且于固化框胶221与环氧树脂后,即可于第一玻璃基203与第二玻璃基板205分别贴 附上第一偏光片201及第二偏光片207,以完成面板的制程。在此之后组装成液晶显示装置的步骤与架构对于本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而言, 皆可由现存的液晶显示装置可轻易得知,则不再赘述。除了上述所揭露利用滴入式注入法(ODF)外,本发明所揭露的液晶显示装置亦可 使用传统式虹吸法来达成。请接着参阅图4A,是显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的 另一实施例的流程图,同样地,是搭配图2A、图2B所示的结构示意图来进行说明。首先,请参阅步骤401,是为形成彩色滤光片210于第一玻璃基板203上。同样地, 彩色滤光片210是包含黑色矩阵区域211及画素区域,每一画素区域是包含红色区域211、 绿色区域213及蓝色区域215。且,所述彩色滤光片210是形成于第一玻璃基板203上,一 般是利用微影制程的方式达成。之后,请参阅步骤403,是为形成一隔墙223于一第二玻璃基板205上,所述隔墙 223用以形成一反射区域225及一穿透区域227。同样地,由于制作隔墙223后不需再另外 制作间隙子(PS)结构之故,因此,仅需将原本用以制作间隙子的制程所需的光罩图案变更 为本发明的隔墙所需的结构图案,则无需另外增加额外的制程步骤即可制造隔墙223。于本 实施例中,此隔墙223是为连续曲折结构(如U型结构),但并不以此为限。接着,请参阅步骤405,形成一框胶221以接合彩色滤光片210与隔墙223,且所述 框胶221与隔墙223是连接以使反射区域225及穿透区域227互不相通,并对应于反射区域 225留一第一注入口 425及对应于穿透区域227留一第二注入口 427 (如图4B所示)。于 此实施例中,是藉由压合第一玻璃基板203与第二玻璃基板205以接合彩色滤光片210与 隔墙223,并将彩色滤光片210的黑色矩阵区域217对准隔墙223设置,之后,在于第一玻璃 基板203与第二玻璃基板205之间形成框胶221,其中,此框胶221是与隔墙223连接以令 反射区域225与穿透区域227互不相通。值得注意的是,于压合第一玻璃基板203与第二玻璃基板205之前,是可先于隔墙223上涂布环氧树脂,以防止于后续制程中造成两种液晶 材质互相渗透。涂布胶框221于第一玻璃基板203与第二玻璃基205之间时,请参阅图4B, 是会于对应反射区域225处留一第一注入口 425及于对应穿透区域227处留一第二注入口 427。于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注入口 425与第二注入口 427是位于面板的两侧 处(如图4B所示),但并不以此为限。于框胶221涂布完成后,是会加热以固化此框胶221 及于隔墙223上所涂布的环氧树脂,以使反射区域225与穿透区域227互不相通。再者,请参阅步骤407,是为由第一注入口 425注入第一液晶及由第二注入口 427 注入第二液晶。于本实施例中,是使用传统式虹吸法来注入第一液晶及第二液晶,其需于真 空状态下,利用虹吸方式(毛细管原理)将液晶填充于第一玻璃基板203与第二玻璃基板 205之间。同样地,注入第一液晶于反射区域225与注入第二液晶于穿透区域227是可同时 注入,亦可先注入第一液晶再注入第二液晶,反之亦然。此外,于本发明中所使用的第二液 晶的双折射率数值是为第一液晶的双折射率数值的二倍,是与前开叙述相似,在此不再赘 述。最后,请参阅步骤409,是为利用一封胶材料封住第一注入口 425及第二注入口 427。于本实施例中,当第一液晶与第二液晶分别注入反射区域225与穿透区域227后,则 需利用封胶材料将第一注入口 425与第二注入口 427封住,一般是可使用与框胶221相同 的材质。于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封胶材料是包含高分子树脂,如热应化型或紫外线 (UV)硬化型环氧树脂。其后,于第一玻璃基203与第二玻璃基板205分别贴附上第一偏光 片201及第二偏光片207,以完成面板的制程。同样地,关于之后组装成液晶显示装置的步骤与架构对于本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 者而言,皆可由现存的液晶显示装置可轻易得知,则不再赘述。如上所述,本发明所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仅需一单一液晶间隙即可有效地解决反 射区域与穿透区域的相位差值总和不一致的问题。此外,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仅需将传统制程中对应于间隙子(PS) 制程中的光罩图案以本发明所揭露的隔墙223的图案替换,则无需额外增加复杂的步骤, 并于藉由隔墙223所形成的反射区域225及穿透区域227中分别注入双折射率数值具有二 倍差异的第一液晶及第二液晶即可轻易制造,因此,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并提高产品良率。上述叙述是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此领域的技艺者应得以领会其是用以说明本 发明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所主张的专利权利范围。其专利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申请专利范 围及其等同领域而定。凡熟悉此领域的技艺者,在不脱离本专利精神或范围内,所作的更动 或润饰,均属于本发明所揭示精神下所完成的等效改变或设计,且应包含在下述的申请专 利范围内。
权利要求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第一玻璃基板及一第二玻璃基板;一彩色滤光片设置于该第一玻璃基板上;及一双液晶层设置于该彩色滤光片及该第二玻璃基板之间,该双液晶层包含一隔墙以形成一反射区域及一穿透区域,并于该反射区域设置一第一液晶及于该穿透区域设置一第二液晶,其中该第二液晶的双折射率数值是为该第一液晶的双折射率数值的二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彩色滤光片具有一黑色 矩阵区域,且该隔墙是对准该黑色矩阵区域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隔墙的材质为一透明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彩色滤光片是包含复 数个画素区域,且于每一画素区域所对应的该双液晶层皆由该反射区域及该穿透区域所构 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隔墙是连续曲折结构。
6.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包含提供一框胶于一玻璃基板上,配置一隔墙于该胶框内以并形成一反射区域及一穿透区域;注入一第一液晶至该反射区域及一第二液晶至该穿透区域以形成一双液晶层,其中该 第二液晶的双折射率数值是为该第一液晶的双折射率数值的二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还包含 提供一彩色滤光片,其中该彩色滤光片包含一黑色矩阵区域及复数个画素区域;及接合该彩色滤光片与该双液晶层,其中该隔墙是对准设置于该黑色矩阵区域的位置, 并使每一该画素所对应的该双液晶层皆由该反射区域及该穿透区域所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还包含于 注入该第一液晶及该第二液晶之前,于该隔墙上涂布环氧树脂以防该第一液晶与该第二液 晶相互渗透。
9.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包含形成一彩色滤光片于一第一玻璃基板上,其中该彩色滤光片包含一黑色矩阵区域及复 数个画素区域;形成一隔墙于一第二玻璃基板上以形成一反射区域及一穿透区域; 形成一框胶以接合该彩色滤光片与该隔墙,其中该隔墙是对准设置于该黑色矩阵区域 的位置,并使每一该画素皆对应该反射区域及该穿透区域,且该框胶与该隔墙是连接以使 该反射区域及该穿透区域互不相通,并对应于该反射区域处留一第一注入口及对应于该穿 透区域处留一第二注入口;由该第一注入口注入一第一液晶及由该第二注入口注入一第二液晶,其中该第二液晶 的双折射率数值是为该第一液晶的双折射率数值的二倍;及 利用一封胶材料封住该第一注入口及该第二注入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还包含于 接合该彩色滤光片与该隔墙之前,于该隔墙上涂布环氧树脂并固化,以防止于后续步骤中该第一液晶与该第二液晶相互渗透。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揭露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其中所述液晶显示装置是包含一第一玻璃基板及一第二玻璃基板;一彩色滤光片设置于所述第一玻璃基板上;及一双液晶层设置于所述彩色滤光片及第二玻璃基板之间,所述双液晶层是包含一框胶及一隔墙,此隔墙连接框胶设置以形成一反射区域及一穿透区域,并于反射区域中设置一第一液晶及于穿透区域中设置一第二液晶,其中第二液晶的双折射率数值是为第一液晶的双折射率数值的二倍。
文档编号G02F1/1335GK101881908SQ20101021387
公开日2010年11月10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30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30日
发明者张昭仁 申请人:华映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