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面板及光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5670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晶显示面板及光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液晶显示面板(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特别是一种采用高介电异方性(dielectric anisotropy)液晶分子,而可减少碎亮点产生机率的液晶显示面板及包含这种液晶显示面板的光电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面板(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LCD panel)相较于已有的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CRT),由于具有外型轻薄、耗电量少以及低辐射污染,目前已经跃升成为主流的显示装置。现有技术中将液晶分子填入基板之间的方式包含有真空注入法以及液晶滴入法(one drop fill, 0DF)等。真空注入法是将两基板相对设置后,以框胶 (通常包含热硬化材质)将两基板的周围密封,接着将框胶硬化后,再经由一预留的开口将液晶分子以毛细管原理注入由框胶以及两基板之间所形成的腔室中,最后再以封口剂开口封闭。但以真空吸入法来形成液晶显示面板的方式,框胶内的热硬化材质在加热过程中容易产生位置偏移的问题,且此方法十分耗时,目前多运用于小尺寸的面板上。近年来发展出一种液晶滴入法,采用具有光硬化特性的物质来作为框胶。此方法先在其中一基板上形成一长方形密封图案的框胶,接着在框胶尚未硬化前,将液晶分子均勻地滴入长方形的密封图案内,并立刻与另一基板叠合,然后以紫外光照射密封图案使其硬化,框胶即可顺利黏合两基板而不会产生位置偏移。由于液晶滴入法所需的时间较短,且框胶硬化的质量较佳,因此现今厂商多采用液晶滴入法来制作液晶显示面板。然而,相较于真空注入法,上述的液晶滴入法虽然可以大幅缩短液晶注入的时间, 但此方法会使得尚未硬化完全的框胶与液晶分子直接接触,这会使框胶内的物质因极性相近而溶出至液晶层中,而产生面板周边颜色分布不均的碎亮点(around mura)的问题。请同时参考图1与图2,图1和图2为现有技术中液晶显示面板中框胶分子溶出至液晶层中而形成碎亮点的示意图,其中图2为图1中沿着AA’切线的剖面图。如图1与图2所示,现有技术中液晶显示面板100包含两基板102,104 ;两配向膜106,108设置于两基板102,104 的两内侧;一液晶层112设置在位于两配向膜106,108之间;以及一框胶110设置在两基板102,104的周围,其中液晶层112内的液晶分子会位于两基板102,104以及框胶110所形成的空腔中。一般情况下,液晶层112内的液晶分子会由于配向膜106,108的配向功能而呈现规律性的排列。但如上文所述,于形成框胶110时,框胶110中与液晶分子极性相近的物质, 会因“相似相溶(like dissolves like) ”的原理而溶入液晶层112中,而形成液晶层112 中的杂质114。部份的杂质114会打乱原先液晶分子的排列,使得液晶分子没有办法被电场正常驱动而产生扭转,因此产生了恒亮或恒暗的碎亮点116,散布在框胶110与液晶层112的交界处(请参考图1)。这种碎亮点严重时肉眼即可察觉,会降低液晶显示面板100的显示质量,也成了目前液晶显示面板亟欲改善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于是提出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可有效改善现有的碎亮点的情况。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包含一第一基板、一第二基板、一主动层、一第一配向膜、一第二配向膜、一液晶层以及一框胶。第一基板包含一显示区以及一框胶区,其中框胶区包围显示区。第二基板则与第一基板相对设置。主动层设置于第一基板上,并包含多个像素区,其中像素区设置于显示区中。第一配向膜设置于主动层上,第二配向膜则设置于第二基板面对主动层的一侧。液晶层设置于第一配向膜以及第二配向膜之间,液晶层包含多个液晶分子,且液晶分子的绝对值介电异方性(dielectric anisotropy)大于等于7。 框胶设置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且位于第一基板的框胶区中。液晶层位于框胶、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所形成的腔室中,其中框胶包含一压克力(Acrylics),且压克力的重量百分比大于等于50%且小于等于90%。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包含一第一基板、一第二基板、一主动层、一第一配向膜、一第二配向膜、一液晶层以及一框胶。第一基板包含一显示区以及一框胶区,其中框胶区包围显示区。第二基板则与第一基板相对设置。主动层设置于第一基板上,并包含多个像素区,其中像素区设置于显示区中。第一配向膜设置于主动层上,第二配向膜则设置于第二基板面对主动层的一侧。液晶层设置于第一配向膜以及第二配向膜之间,并包含多个液晶分子。框胶设置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且位于第一基板的框胶区中。液晶层位于框胶、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所形成的腔室中,且框胶的极性大于液晶层的极性,这里的极性指可形成氢键的官能基的含量,其可由溶解参数来代表,即指在25°C下,其蒸汽压的能量与莫尔体积的比值。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包含一第一基板、一第二基板、一主动层、一第一配向膜、一第二配向膜、一液晶层以及一框胶。第一基板包含一显示区以及一框胶区,其中框胶区包围显示区。第二基板则与第一基板相对设置。主动层设置于第一基板上,并包含多个像素区,其中像素区设置于显示区中。第一配向膜设置于主动层上,第二配向膜则设置于第二基板面对主动层的一侧。液晶层设置于第一配向膜以及第二配向膜之间,液晶层包含多个液晶分子,且液晶分子的介电异方性小于等于负4。框胶设置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且位于第一基板的框胶区中。液晶层位于框胶、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所形成的腔室中,其中框胶包含一压克力,且压克力的重量百分比大于等于50 %且小于等于90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面板,可有效避免现有技术中框胶分子溶入至液晶层中而产生碎亮点的情况,可应用于低驱动电压的液晶显示面板,符合目前环保节能的趋势。


图1与图2是现有技术液晶显示面板中框胶分子溶出至液晶层中而形成碎亮点的示意图。图3与图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施例中提高压克力比例后,其碎亮点产生的关系示意图。
图6是本实施例中提高压克力比例后与电压保持率的关系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中不同介电异方性液晶分子与驱动电压的关系示意图。图8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光电装置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0液晶显示面板102 基板104 基板106,108 配向膜110 框胶112液晶层114 杂质300液晶显示面板302 第一基板304 第二基板306主动层308第一配向膜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熟习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一般技艺者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下文特列举本发明的数个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构成内容及所欲达成的功效。请参考图3与图4,图3和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3为图4沿BB’切线的剖面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300包含一第一基板302、一第二基板304、一主动层306、一第一配向膜308、一第二配向膜310、一液晶层312以及一框胶314。第一基板302与第二基板304大体上平行且相对设置,其可以是硬质基板例如玻璃基板、石英基板、塑胶基板等,也可以是其他可挠式材质的软质基板。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基板302例如为一薄膜晶体管基板,而第二基板304则为一彩色滤光片基板,但并不以此为限,例如第一基板302亦可为彩色滤光片整合晶体管(color filter on array, COA)基板或是黑色矩阵整合晶体管(black matrix on array, BOA) 0此外,第一基板302上可划分出一显示区318以及一框胶区316,如图4所示,框胶区316位于显示区318 的周围并包围显示区318。主动层306设置于第一基板302上,其具有可驱动液晶层312的电子元件。如图4 所示,主动层306例如包含多条扫描线320、多条数据线322,其中各扫描线320与各数据线 322相互交错,使得主动层306在显示区318中定义出多个像素区324。于本实施例中,主动层306还会具有多个薄膜晶体管325,至少一个薄膜晶体管325设置于各像素区324内, 并通过各扫描线320与各数据线322所提供的信号,可开启对应像素区324中的薄膜晶体管325,以提供不同像素区3M适当的像素电压。值得注意的是,主动层306除了上述扫描线320、数据线322、薄膜晶体管325以及像素区3M外,也可能包含其他电子元件,例如是储存电容(图未示)、共通线(图未示)等,甚至可能包含其他位于框胶区316的电子元件, 例如扫描线汇流走线(scan line bus line)、数据线汇流走线(data line bus line)、测
310第二配向膜 312液晶层 314框胶 316框胶区 318显示区 320扫描线 322数据线 324像素区 325薄膜晶体管 3 光电装置 328电子元件试用走线(test line)、测试用汇流走线(test bus line)、接触垫(contacted pad)、感测 ¢, (sensing circuit) ^fjjTllJ (detecting circuit) ^ (bypass circuit)、 拟置电路(dummy circuit)、拟置像素(dummy pixel)、切换电路(switch circuit)、连接 ¢, (connected circuit or linking circuit) ^ ] (driving circuit) ^ ^ (control circuit)、其它设计上所需要的电路、或上述至少二者的组合。请再参考图3,第一配向膜308设置于主动层306上,第二配向膜310设置于第二基板304面对第一基板302的一侧,液晶层312则设置于第一配向膜308与第二配向膜310 之间。第一配向膜308与第二配向膜310上具有配向沟(图未示),使得液晶层312内的液晶分子320可以依照预定的配向方向而规则地排列。框胶314设置于第一基板302与第二基板304之间,且位于第一基板302的框胶区316中,使得液晶层312会位于框胶314、第一基板302与第二基板304所形成的腔室(cell gap)中。为了避免先前技术框胶314的成份溶入至液晶层312而产生碎亮点的情况,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300具有特定成份的框胶314与液晶分子320。举例来说,本实施例的框胶314包含压克力(acrylics)成分。于其它实施例中,依设计的需要可加入其它添加剂,例如硬化剂(hardener)、连结剂(linking agent)、起始剂(initiator)、 加速剂(accelerator)、抑制剂(inhibitor)、染料(dye)、颜料(pigment)、可共聚合物反应(co-polymerizable monomer)、填加剂、均化剂、助粘剂、消泡剂、其它适用的成添加剂、或上述至少二者的组合。在本实施例中,框胶314包含压克力(acrylics)以及添加剂,例如硬化剂(hardener)与起始剂(initiator)为实施说明范例,但不限于此。于本实施例中,压克力包含各种由双键官能基与含环氧官能基反应所形成的化合物,例如含丙烯酸基的单体、含丙烯酰基的单体、含环氧基的单体、含异氰酸盐基的单体或上述单体的混合物,例如,本实施例的压克力可能包含下列官能基中的至少一种或其组合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丙烯酸2-羟乙酯Q-hydroxyethyl acrylate),(甲基)丙烯酸2-羟丙酯Q-hydroxypropylOiieth) acrylate)、(甲基)丙烯酸4_羟丁酯 (4-hydroxybutyl (meth) acrylate)、(甲基)丙;1;希酸轻 丁酉旨(2—hydroxybutyl (meth) acrylate),(甲基)丙烯酸异丁酯(isobutyl (meth)acrylate),(甲基)丙烯酸特丁酯 (tert-butyl (meth)acrylate) > (甲基)丙炼酸异辛酉旨(isooctyl (meth)acrylate)、(甲基)丙烯酸月桂酯(lauryl (meth) acrylate)、(甲基)丙烯酸硬脂酯(stearyl (meth) acrylate)、(甲基)丙烯酸异降冰片酯(isobornyl (meth) acrylate)、(甲基)丙烯酸环己酉旨(cyclohexyl (meth) acrylate)、(甲基)丙j;希酸 2_ 甲氧乙酉旨(2_methoxyethyl (meth) acrylate)、(甲基)丙烯酸甲氧基乙二醇酉旨(methoxyethylene glycol (meth) acrylate) > (甲基)丙烯酸2_乙氧乙酯O-ethoxyethyl (meth) acrylate)、(甲基)丙烯酸四氢糖基酉旨(tetrahydrofurfuryl (meth) acrylate)、(甲基)丙 j;希酸节酉旨(benzyl (meth) acrylate)、(甲基)丙烯酸乙基卡必醇酯(ethylcarbitol (meth) acrylate) > (甲基)丙烯酸苯氧乙酯(phenoxyethyl (meth) acrylate)、(甲基)丙烯酸苯氧基二乙二醇酉旨(phenoxydiethylene glycol (meth) acrylate)、(甲基)丙炼酸苯氧基聚乙二醇酉旨(phenoxypolyethylene glycol (meth) acrylate) > (甲基)丙烯酸甲氧基聚乙二醇酯(methoxypolyethylene glycol (meth) acrylate),(甲基)丙烯酸 2,2,2_ 三氟乙酯 (2,2, 2-trif luoroethyl (meth) acrylate) > (甲基)丙烯酸 2,2,3,3-四氟丙酯(2,2,3,3-tetrafluoropropyl (meth) acrylate)、(甲基)丙烯酸 1H,1H,5H-八氟戊基酯(1H, 1H, 5H-octaf luoropentyl (meth) acrylate)、(甲基)丙炼酸酷亚胺酉旨(imide(meth) acrylate)、(甲基)丙烯酸甲酯(methyl (meth) acrylate)、(甲基)丙烯酸乙酯 (ethyl (meth) acrylate)、(甲基)丙烯酸丙酉旨(propyl (meth) acrylate)、(甲基)丙烯酸正丁酯(η-butyl (meth) acrylate)、(甲基)丙烯酸环己酯(cyclohexyl (meth) acrylate)、(甲基)丙烯酸 2_ 乙己酉旨(2-ethylhexyl (meth) acrylate)、(甲基)丙烯酸正辛酯(n-octyl (meth) acrylate)、(甲基)丙烯酸异壬酯(isononyl (meth) acrylate),(甲基)丙烯酸异十四烷酯(isomyristy 1 (meth)acrylate)、(甲基)丙烯酸2- 丁氧基乙酯Q-butoxyethyl (meth) acrylate)、(甲基)丙烯酸2_苯氧基乙酯 (2-phenoxyethyl (meth) acrylate) > (甲基)丙炼酸二环戊炼酉旨(bicyclopentenyl (meth) acrylate),(甲基)丙烯酸异癸酯(isodecyl (meth)acrylate)、(甲基)丙烯酸二乙基氨基乙基酯(diethylaminoethyl (meth) acrylate)、(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基酯 (dimethy Iaminoethy 1 (meth) acrylate) > 2- ( ^ ) M lit fi S Zi S ¢1 φ (2-(meth) acryloyloxyethyl succinate)、2_ (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六氢苯二甲酸(2_(meth) aeryIoyIoxyethy 1 hexahydrophthalate)、2_ (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 2-羟丙基苯二甲 W. (2- (meth) acryloyloxyethyl 2-hydroxypropyl phthalate)、(甲基)丙;1;希酸缩水甘油酯(glycidyl (meth) acrylate),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磷酸酯(2-(meth) acryloyloxyethyl phosphate) > 1,4- 丁二醇二 (甲基)丙燥酸酉旨(1· 4—butanediol di(meth) acrylate) U, 3- 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 3-butanediol di (meth) acrylate)、1,6-己二醇二 (甲基)丙烯酸酯(1,6-hexanediol di (meth)acrylate) U, 9-壬二醇二 (甲基)丙烯酸酯(1,9-nonanediol di (meth)acrylate)、1,10-癸二醇二 (甲基)丙烯酸酯(1,10-decanediol di (meth) acrylate)、2-正丁基-2-乙基-1,3-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2-n-butyl-2-ethyl-l, 3-propanediol di (meth) acrylate)、 二丙二醇二 (甲基)丙烯酸酯(dipropylene glycol di (meth)acrylate)、三丙二醇二 (甲基)丙烯酸酯(tripropylene glycol di (meth)acrylate)、聚丙二醇(甲基)丙烯酸酉旨(polypropylene glycol (meth)acrylate)、乙二醇二 (甲基)丙;1;希酸酉旨(ethylene glycol di (meth) acrylate)、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diethylene glycol di (meth) acrylate)、四乙二醇二 (甲基)丙炼酸酉旨(tetraethylene glycol di (meth) acrylate)、 聚乙二醇二 (甲基)丙烯酸酯(polyethylene glycol di (meth)acrylate)、环氧丙烯加成双酷 A 二 (甲基)丙炼酸酉旨(propylene oxide adduct of bisphenol A di (meth) acrylate)、环氧乙烯加成双酚A 二(甲基)丙烯酸酯(ethylene oxide adduct of bisphenol A di (meth)acrylate)、环氧乙烯加成双酚F 二 (甲基)丙烯酸酯(ethylene oxide adduct of bisphenol F di (meth) acrylate)、二羟甲基二环戊二烯二(甲基)丙烯酸酯(dimethylol-dicyclopentadien di (meth) acrylate)、1,3-丁二醇二 (甲基)丙烯酸酯(1,3-butylene glycol di (meth) acrylate)、新戊二醇二 (甲基)丙烯酸酯(neopentyl glycol di (meth) acrylate)、环氧乙烯改质异三聚氰酸二(甲基)丙烯酸酯(ethylene oxide modified di (meth)acrylate isocyanulate) 、2-羟基-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 (甲基)丙;I;希酸酉旨(2_hydroxy_3_(meth)acryloyloxypropyl (meth)acrylate)、碳酸酉旨二醇二 (甲基)丙烯酸酯(carbonatediol di (meth) acrylate)、聚醚二醇二 (甲基)丙烯酸酯(polyetherdiol di (meth) acrylate)、聚酯二醇二 (甲基)丙烯酸酯(polyesterdiol di(meth)acrylate)、聚己内酯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酉旨(polycaprolactonediol di (meth) acrylate)、聚丁二烯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polybutadiendiol di (meth) acrylate)等。硬化剂作为压克力聚合反应的架桥,例如是胺类(amine)化合物,但不以上述为限。起始剂可以是热起始剂(例如偶氮二异丁腈0,2,-aZ0biSiS0butyr0nitrile,AIBN), 但不以上述为限)、光起始剂(例如过氧化物自由基起始剂,或者是偶氮化合物自由基起始齐[J,例如二乙氧基苯乙酮(diethoxy acetophenone)、二苯甲酮(benzophenone)、苯基安息香异丁醚(benzyl benzoin isobutyl ether)等,但不以上述为限),或上述的组合。此外, 本实施例的框胶314还可以包含填充剂,例如是硅酸盐类化合物(silicate)、其它种类添加剂,例如硅烷(silane),或者其他例如是均化剂、助粘剂或消泡剂等。本实施例其中一个特征在于,压克力的重量百分比占全部框胶314中的50%至 90%,也就是大于等于50%且小于等于90%。于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压克力的重量百分比大体上大于等于80%且小于等于90%。在上述压克力的比例下,框胶314的整体极性可被提升而大于液晶分子312的极性,如此一来,即可避免框胶314内的分子因极性相近而融入至液晶层312中,而产生碎亮点的问题。请参考图5,图5为本实施例中提高压克力比例后,其碎亮点产生比例的示意图, 其中横轴代表压克力的重量百分比,纵轴为碎亮点产生的比例。碎亮点产生的比例是指出现碎亮点的像素区个数除以总像素区个数的百分比,即(出现碎亮点的像素区个数/总像素区个数)*100%。其中,三个像素区组合成一个像素显示区,但不限于此。于其它实施例中,亦可4个、5个、6个等等像素区组合成一个像素显示区。如图5所示,随着压克力比例的增加,可以明显观察到碎亮点产生的比例下降,尤其在压克力的重量百分比大于50%时, 可以明显看出降低碎亮点的效果。请参考图6,图6为本实施例中提高压克力比例后与液晶分子的电压保持率的关系示意图,其中横轴代表压克力的重量百分比,纵轴代表液晶分子的电压保持率(Voltage Holding Ratio, VHR)。本实施例的电压保持率,指液晶分子在1伏特、0. 6赫兹的电压驱动后,液晶分子维持在扭转状态的比例,数值越大代表液晶分子能够维持其扭转效果的比例越高,因此也代表具有较省电的效果。如图6所示,越高的压克力的比例,可以使得液晶分子具有越高的电压保持率,在压克力重量百分比50%时,即可达到40%的电压保持率, 而在压克力重量百分比为88%时,则能达到50%的电压保持率,当压克力的重量百分比为 90%,更能达到75%的电压保持率,故从图6可以了解,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可以具有较佳的省电效果。另一方面,本实施例液晶显示面板300的设计,更可以配合低驱动电压的液晶分子,例如介电异方性(dielectric anisotropy, Δ ε)大于7的液晶分子,以符合目前环保节能的趋势。一般而言,液晶分子的介电异方性会影响其驱动电压的大小,请参考图7,图 7为本发明中不同介电异方性液晶分子与驱动电压的关系示意图,其中横轴为施加的电压, 纵轴为透光率(transmittance)。如图7所示,不同介电异方性的液晶分子,其「电压-透光率」的曲线分布(V-T curve)有所不同,这同时也代表了其驱动电压值的不同,从图7可以清楚了解,介电异方性越高的液晶分子(例如最左边介电异方性为16的液晶分子),其驱动电压会越低,因为仅需要较低的电压,就可以将其透光率由0%扭转为100%。因此,本发明液晶显示面板采用介电异方性较高的液晶分子,例如△ ε >7的液晶分子,以达成低驱动电压的省电功效。本发明实施例以△ ε >7的液晶分子较佳。但是介电异方性高的液晶分子,往往极性也会增加,和框胶的极性差异也会缩小,因此在这种低驱动电压的液晶显示面板中,更容易产生先前技术中碎亮点的问题。必需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7的液晶分子是指绝对值介电异方性(I Δ ε I)大于等于7为范例,较佳地,在将Δ ε取绝对值之前,此Δ ε就大于0的液晶分子为范例,即正型液晶分子。于其它实施例,以Δ ε小于 0的液晶分子,即负型液晶分子,但将Δ ε取绝对值之后,此I Δ ε |就大于等于7,亦可适用Z ο在本实施例中的液晶显示面板300,则可以有效解决这样的问题。由于提高了压克力的含量,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300加大了框胶314和液晶分子320之间的极性差距。因此即便搭配高介电异方性的液晶分子320,框胶314的极性还是远大于液晶分子320 的极性,因此不会有为了达成低驱动电压,但却同时增加碎亮点的问题。例如,本实施例液晶分子320之介电异方性的值可以大于等于7,例如介于7与25之间,较佳者会介于7与 14之间。也就是说,液晶分子320的介电异方性的值大于等于7与小于等于25,较佳者液晶分子320的介电异方性的值大于等于7与小于等于14。本实施例的液晶分子320可以是各种类型的液晶材料,例如是向列型(nematic)液晶、胆固醇型(cholesteric)液晶以及层列型(smectic)液晶等,较佳为扭转向列型(twisted nematic, TN)液晶,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扭转向列型(twisted nematic,TN)液晶、超扭转向列型(super twisted nematic, STN)液晶分子、层列A型液晶分子、层列B型液晶分子或层列C型液晶分子,聚合物分散型液晶分子(polymer dispersed liquid crystal,PDLC)、聚合物网状型液晶分子(polymer network liquid crystal, PNLC)或聚合物稳定胆固醇液晶分子(polymer dispersed liquid crystal,PSCT),但不以上述为限。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300可配合各种驱动模式,例如垂直配向型(vertical alignment, VA)显示面板、水平切换型(in plane switch, IPS)显示面板、多域垂直配向型(multi-domain vertical alignment, MVA)显示面板、扭曲向列型(twist nematic, TN)显示面板、超扭曲向列型(super twist nematic, STN)显示面板、图案垂直配向型(patterned-silt vertical alignment, PVA)显示面板、超级图案垂直配向型(super patterned-silt vertical alignment, S-PVA)显示面板、先进大视角型(advance super view,ASV)显示面板、边缘电场切换型(fringe field switching,FFS)显示面板、连续焰火状排列型(continuous pinwheel alignment,CPA)显
车由胃禾尔 歹UWM (axially symmetric aligned micro-cell mode, ASM) M7^ 板、光学补偿弯曲排列型(optical compensation banded, 0CB)显示面板、超级水平切换型(super in plane switching, S-IPS)显示面板、先进超级水平切换型(advanced super in plane switching,AS-IPS)显示面板、极端边缘电场切换型(ultra-fringe field switching, UFFS)显示面板、高分子稳定配向型显示面板、电子纸、蓝相显示面板(blue phase display)、双视角型(dual-view)显示面板、三视角型(triple-view)显示面板、三维显示面板(three-dimensional)或其他种类面板、或上述的组合。于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若液晶分子为负型液晶分子,其液晶分子320的介电异方性也可以大体上小于等于负4,例如液晶分子320的介电异方性的值大体上大于等于负4 与小于等于负25,较佳者液晶分子320的介电异方性的值大体上大于等于负7与小于等于负14。本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液晶分子320较佳为垂直配向的液晶分子,但并不以此为限,也可以是例如上述的各种液晶分子或者是上述显示面板所述的类型。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中,其结构与材料与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请参考图3与图4),在此并不加以赘述。为了避免现有技术中框胶314成份与液晶分子320 的极性相近而产生碎亮点的问题,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300,其框胶314的极性会大于液晶分子320的极性。本实施例所称的极性,指可形成氢键的官能基(hydrogen-bonding functionalgroup)的含量,其可由溶解参数(soluble parameter, SP value)来代表,即指在25°C下,其蒸汽压的能量(energy of vaporization, Δ ei)与莫尔体禾只(molar volume, Δν )的比值。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其框胶314的极性会大于液晶层312的极性,于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两者极性的差值(亦即溶解参数的差值)以大于等于2为较佳,更佳地,两者极性的差值大于2。举例来说,本实施例中的液晶分子320的极性(溶解参数)大体上介于20至22之间,而框胶314整体的极性(溶解参数)大体上大于等于23,而框胶 314整体的极性,较佳的,大体上介于23至27之间。也就是说,液晶分子320的极性大于等于20且小于等于22,而框胶314整体的极性大于等于23且小于等于27。于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中,其结构亦与前述实施例大体上相同,但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其液晶分子320的介电异方性大体上大于7,且框胶314中压克力的重量百分比大体上大于等于50%且小于等于90%,另一方面,框胶314的极性会大于液晶分子320的极性,较佳者两者极性的差值会大于2,例如液晶分子320的极性(溶解参数)大体上介于20至22之间,而框胶314整体的极性(溶解参数)大体上大于等于23,而框胶314整体的极性,较佳的,大体上介于23至27之间。也就是说,液晶分子320的极性大于等于20且小于等于22,而框胶314整体的极性大于等于23且小于等于27。于本发明又一实施例中,液晶分子320的介电异方性大体上小于等于负4,且框胶314中压克力的重量百分比大体上大于等于50%且小于等于90%。在本实施例中,同时考量液晶分子320的介电异方性,框胶314压克力的重量百分比,以及框胶314和液晶分子320的极性,能够彻底杜绝碎亮点的情况。请参考图8,图8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光电装置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光电装置 326包含液晶显示面板300及与其电性连接的电子元件328。液晶显示面板300包含如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的至少其中一者。电子元件3 包括如控制元件、操作元件、处理元件、输入元件、记忆元件、驱动元件、发光元件、保护元件、感测元件、侦测元件、或其它功能元件、或前述的组合。整体而言,光电装置326的类型包括可携式产品(如手机、 摄影机、照相机、笔记型电脑、游戏机、手表、音乐播放器、可携式影音播放器、电子信件收发器、地图导航器、数位相框、或类似的产品)、影音产品(如影音放映器或类似的产品)、萤幕、电视、电子看板、投影机内的面板等。综上而言,本发明提出的液晶显示面板,其中的一特征在于加大框胶与液晶分子之间极性的差距,例如提高框胶中压克力的比例,将框胶内的压克力的重量百分比提高至 50%与90%之间。而另一特征在于将框胶内的压克力的重量百分比提高至50%与90%之间的情况下,即使搭配低驱动电压的液晶分子(例如绝对值介电异方性大于7的液晶分子或者是介电异方性实质上小于等于负4的液晶分子),也不会产生现有技术中框胶成份溶入至液晶分子而产生碎亮点的情况,可应用于低驱动电压的液晶显示面板,符合目前环保节能的趋势。此外,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是以二个配向膜为范例,但不限于此,于其它实施例亦可采用上述设计条件而运用于仅有单一配向膜用于液晶显示面板的任一基板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液晶显示面板,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包含一第一基板,包含一显示区以及一框胶区,其中所述框胶区包围所述显示区;一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一主动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上,其中所述主动层包含多个像素区,其中所述像素区设置于所述显示区中;一第一配向膜,设置于所述主动层上;一第二配向膜,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面对所述主动层的一侧;一液晶层,设置于所述第一配向膜以及所述第二配向膜之间,其中所述液晶层包含多个液晶分子;以及一框胶,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且位于所述第一基板的所述框胶区中,所述液晶层位于所述框胶、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所形成的腔室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分子的介电异方性小于等于负4 ;所述框胶包含一压克力,且所述压克力的重量百分比大于等于50%且小于等于9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分子的介电异方性介于负4至负25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分子的介电异方性介于负4至负14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克力的重量百分比大于等于80%且小于等于9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克力包含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丙烯酸2-羟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丙酯、(甲基)丙烯酸4-羟丁酯、(甲基)丙烯酸2-羟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特丁酯、(甲基) 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甲基)丙烯酸硬脂酯、(甲基)丙烯酸异降冰片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2-甲氧乙酯、(甲基)丙烯酸甲氧基乙二醇酯、 (甲基)丙烯酸2-乙氧乙酯、(甲基)丙烯酸四氢糠基酯、(甲基)丙烯酸苄酯、(甲基)丙烯酸乙基卡必醇酯、(甲基)丙烯酸苯氧乙酯、(甲基)丙烯酸苯氧基二乙二醇酯、(甲基) 丙烯酸苯氧基聚乙二醇酯、(甲基)丙烯酸甲氧基聚乙二醇酯、(甲基)丙烯酸2,2,2_三氟乙酯、(甲基)丙烯酸2,2,3,3-四氟丙酯、(甲基)丙烯酸1H,1H,5H-八氟戊基酯、(甲基)丙烯酸酰亚胺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2-乙己酯、(甲基)丙烯酸正辛酯、(甲基)丙烯酸异壬酯、(甲基)丙烯酸异十四烷酯、(甲基)丙烯酸2- 丁氧基乙酯、 (甲基)丙烯酸2-苯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二环戊烯酯、(甲基)丙烯酸异癸酯、(甲基)丙烯酸二乙基氨基乙基酯、(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基酯、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琥珀酸、2_(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六氢苯二甲酸、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2-羟丙基苯二甲酸、(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磷酸酯、1,4_ 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3_ 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6_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9_壬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10-癸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2-正丁基-2-乙基-1,3-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四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环氧丙烯加成双酚 A 二(甲基)丙烯酸酯、环氧乙烯加成双酚A 二(甲基)丙烯酸酯、环氧乙烯加成双酚F 二 (甲基)丙烯酸酯、二羟甲基二环戊二烯二(甲基)丙烯酸酯、1,3_ 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环氧乙烯改质异三聚氰酸二(甲基)丙烯酸酯、2-羟基-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甲基)丙烯酸酯、碳酸酯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醚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酯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己内酯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以及聚丁二烯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的其中至少之一或上述材料的组合。
6. 一种光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装置包含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
全文摘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光电装置,该液晶显示面板包含一第一基板、一第二基板、一主动层、一第一配向膜、一第二配向膜、一液晶层以及一框胶。第一基板包含一显示区以及包围显示区的一框胶区。主动层设置于第一基板上,第一配向膜设置于主动层上,第二配向膜则设置于第二基板面对主动层的一侧。液晶层设置于第一配向膜以及第二配向膜之间,并包含多个液晶分子,且液晶分子的介电异方性大体上大于等于7或者大体上小于等于负4。框胶设置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且位于框胶区中。框胶包含一压克力,且压克力的重量百分比大体上大于等于50%且小于等于90%。通过本发明实施例,可有效改善碎亮点的情况。
文档编号G02F1/1333GK102360138SQ20111031412
公开日2012年2月22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4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5日
发明者吴俊明, 杉浦规生, 林洋巨, 萧家鼎, 萧毅豪, 詹孟熙, 郑新安, 黄良莹, 龚立伟 申请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