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体制造装置以及粉体收纳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3546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粉体制造装置以及粉体收纳容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粉体制造装置,其用于制造图像形成装置中使用的调色剂等粉体。另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粉体收纳容器,该粉体收纳容器用于图像形成装置中,用来收纳调色剂等粉体并将其排出。
背景技术
以往,对于用于制造图像形成装置中使用的调色剂等粉体的粉体制造装置而言, 目前已知存在下述问题因粉体附着或粘固在装置内表面而导致的处理量降低、收率降低, 由于粘固物的存在而使输送配管内被粉体堵塞,导致堵塞停止等。另外,就图像形成装置中使用的收纳调色剂的调色剂料斗等粉体收纳容器而言,已知存在下述问题粉体附着或粘固在容器内表面上而导致残留,所收纳的粉体无法良好地排出。另一方面,近年来,为了使图像更鲜明而将调色剂小粒径化,随之而来的是,由于范德华力的作用,静电附着性有增强的趋势。另外,为了实现图像形成装置的节能化,期望获得调色剂的低温定影性,具有降低软化点的倾向。因此,对于制造调色剂的粉体制造装置、粉体收纳容器而言,附着、粘固的问题变得显著。为了解决粉体的附着、粘固问题,公开了对制造装置、收纳容器的内表面进行处理的各种方法。专利文献1记载了通过对输送配管内表面进行研磨或树脂涂敷来进行平滑处理的制造装置。专利文献2记载了对与调色剂接触的面进行喷砂处理的制造装置。专利文献 3记载了用具有低摩擦系数和耐磨损性的柔软的聚乙烯片对收纳容器的内侧表面进行内衬 (衬里)处理的方法。这些装置在一定程度上均具有抑制调色剂附着、粘固的效果,但对于粒径更小、软化点更低的调色剂而言,其效果不充分。本申请人在专利文献4中提出了将与调色剂接触的部分用导电性聚合物片进行内衬(衬里)处理而得到的调色剂制造装置。对于该装置而言,由于具有能够缓和因调色剂碰撞或挤压而带来的冲击的柔软性和耐磨损性的聚乙烯等聚合物片的表面性,不仅具有抑制调色剂附着的效果,而且,鉴于调色剂介电性,通过对聚合物片赋予导电性,还能够抑制调色剂发生静电附着。与上述专利文献1 3相比,经过用这样的导电性聚合物片进行内衬处理的装置能够得到良好地抑制小粒径、低软化点的调色剂的附着、粘固的效果。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5-080588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293^8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0-033991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4-27967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用聚合物片对与调色剂接触的部分进行内衬处理时,对于平面区域而言,能够容易地用聚合物片对与调色剂接触的整个区域进行包覆。另一方面,对于圆锥或圆筒形状的调色剂贮存部、配管、或分级机这样的曲面区域而言,将聚合物片切割并将端部接合,而聚合物片的端部间的接合部到达与调色剂接触的面。为了使与调色剂接触的面平滑,对于通常的聚合物片而言,用粘接剂使接合部的对接面之间彼此粘接。但由于专利文献4的导电性聚合物片含有用于赋予导电性的碳,使用一般的粘接剂很难将对接面之间彼此粘接。如果无法将对接面彼此粘接,则会在接合部产生高低差异或间隙。调色剂容易滞留在高低差异的隆起部,从而加剧了调色剂的附着。另外,调色剂填埋于间隙的凹陷部,从而加剧了调色剂的附着。这样,对于通过用导电性聚合物片进行内衬处理来抑制调色剂附着、粘固的方法而言,由于调色剂附着在曲面区域的片材接合部,很难良好地抑制调色剂的附着、粘固。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造图像形成装置中使用的调色剂等粉体的粉体制造装置,该粉体制造装置能够抑制粉体的附着、粘固,从而保持稳定的性能。另外,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图像形成装置中使用的收纳调色剂等粉体并将其排出的粉体收纳容器,该粉体收纳容器能够抑制粉体的附着、粘固,并且能将粉体良好地排出。为了实现上述第一目的,第一项发明为一种粉体制造装置,该粉体制造装置中与粉体接触的部分由导电性聚合物片形成,其中,利用聚乙烯类粘接剂将所述导电性聚合物片的端部彼此接合。另外,第二项发明为上述第一项发明所述的粉体制造装置,其中,所述聚乙烯类粘接剂使用热塑性树脂聚乙烯为粘接材料,并且在80 120°C的温度下熔敷2 3秒钟来进行接合。另外,第三项发明为上述第一项或第二项发明所述的粉体制造装置,其中,所述导电性聚合物片的体积电阻率为10_6 Ω · cm以下。另外,第四项发明为上述第一项 第三项发明中任一项所述的粉体制造装置,其中,所述导电性聚合物片的与粉体的接触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满足 0. 06μ 彡彡0. ΙΟμ 的范围,轮廓最大高度Ry满足0. 30 μ m彡Ry彡0. 80 μ m的范围,十点平均粗糙度Rz满足0. 20 μ m < Rz < 0. 50 μ m的范围,均方根粗糙度Rq满足
0.08 μ m ^ Rq ^ 0. 12 μ m 的范围。另外,第五项发明为上述第一项 第四项发明中任一项所述的粉体制造装置,其中,所述导电性聚合物片为含有碳的聚乙烯片。另外,第六项发明为上述第一项 第五项发明中任一项所述的粉体制造装置,其中,所述粉体是体积平均粒径为2 15 μ m、平均圆形度为0. 93 0. 96、真比重为1. 02
1.45、堆积密度为0. 2 0. 6g/cc、开始流出温度为70°C以下的调色剂、该调色剂的原材料或该调色剂的外添加剂。另外,第七项发明为上述第一项 第六项发明中任一项所述的粉体制造装置,其中,所述与粉体接触的部分为贮存部内表面。另外,第八项发明为上述第一项 第六项发明中任一项所述的粉体制造装置,其中,所述与粉体接触的部分为低速旋转部内表面。另外,第九项发明为上述第一项 第六项发明中任一项所述的粉体制造装置,其中,所述与粉体接触的部分为粉碎机或分级机的非旋转部分。另外,第十项发明为上述第一项 第六项发明中任一项所述的粉体制造装置,其中,所述与粉体接触的部分为输送配管或排气管道。为了实现上述第二目的,第十一项发明为一种粉体收纳容器,该粉体收纳容器中与粉体接触的部分由导电性聚合物片形成,其中,利用聚乙烯类粘接剂将所述导电性聚合物片的端部彼此接合。另外,第十二项发明为上述第十一项发明所述的粉体收纳容器,其中,所述聚乙烯类粘接剂使用热塑性树脂聚乙烯为粘接材料,并且在80 120°C的温度下熔敷2 3秒钟来进行接合。另外,第十三项发明为上述第十一项或第十二项发明所述的粉体收纳容器,其中, 所述导电性聚合物片为含有碳的聚乙烯片。另外,第十四项发明为上述第十一项 第十三项发明中任一项所述的粉体收纳容器,其中,收纳的粉体是体积平均粒径为2 15 μ m、平均圆形度为0. 93 0. 96、真比重为 1. 02 1. 45、堆积密度为0. 2 0. 6g/cc、开始流出温度为70°C以下的调色剂、或含有该调色剂的显影剂。在本发明中,如后述的实验所示,通过使用聚乙烯类粘接剂,能够将导电性聚合物片的端部彼此粘接。因此,能够使片接合部的与粉体接触的面平滑,从而能够抑制粉体附着或粘固在接合部上。发明的效果根据第一项 第十项的发明,提供制造图像形成装置中使用的调色剂等粉体的粉体制造装置,该粉体制造装置具有抑制粉体的附着、粘固,从而能够保持稳定的性能的优异效果。另外,根据第十一项 第十四项发明,提供收纳图像形成装置中使用的调色剂等粉体并使之排出的粉体收纳容器,该粉体收纳容器具有抑制粉体的附着、粘固,从而能够将收纳的粉体良好地排出的优异效果。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调色剂制造装置中采用的粉体贮存部和输送配管的说明图。[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调色剂制造装置中采用的流动罐和输送配管的说明图。[图3]是聚合物片端部的接合部的说明图。[图4]是将导电性聚合物片的端部切成V字形并采用PE类粘接剂进行接合的说明图。[图5(a)和图5(b)]是从第二实施方式的调色剂料斗排出调色剂的情况的说明图。[图6(a)和图6(b)]是从现有的调色剂料斗排出调色剂的情况的说明图。符号说明
5
1聚乙烯片2接合部3PE类粘接剂9调色剂制造装置10贮存部11给料部13输送配管20流动罐21 泵22,23输送配管30调色剂料斗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作为适用本发明的粉体制造装置的一例,针对使用了制造图像形成装置中使用的调色剂的调色剂制造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下实施方式。在复印机、传真机、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中,使用调色剂来对潜像进行显影。作为调色剂的制备方法,大致分为粉碎法和聚合法,作为简便且受欢迎的制备方法,可以列举粉碎法。作为利用粉碎法的通常的制造工序,将由粘合树脂、着色剂、以及根据需要使用的荷电控制剂、磁性材料、脱模剂、流动性赋予剂等添加剂构成的原材料进行混合。然后,将混合后的原材料熔融混炼并冷却固化,然后再将混炼物进行粗粉碎,得到粗粉碎物。用粉碎机将该粗粉碎物粉碎使之微细化,将得到的产物通过分级机分级成所期望的粒度分布,再加入流动化剂等,制成了调色剂。各处理工序之间通过输送配管连接。优选通过这样的工序得到的调色剂的体积平均粒径为2 15 μ m、平均圆形度为 0. 93 0. 96、真比重为1. 02 1. 45、堆积密度为0. 2 0. 6g/cc、开始流出温度为70°C以下。具有这样特性的调色剂为小粒径的低温定影调色剂,可得到高品质的图像,并且能够谋求图像形成装置的节能化。另外,用于双组分显影方法时,将各种磁性载体与上述调色剂混合,制成显影剂使用。在本实施方式中,粉体不易附着或粘固在具有这样工序的调色剂制造装置的内表面上。图1是调色剂制造装置中使用的粉体贮存部和输送配管的说明图。粉体贮存部10 的内表面由作为导电性聚合物片的导电性聚乙烯片形成,并且用聚乙烯类粘接剂将导电性聚乙烯片端部彼此接合。另外,输送配管内表面12、13由导电性聚乙烯片1形成,并且用聚乙烯类粘接剂将导电性聚合物片端部彼此接合。对于这样的粉体贮存部10而言,在上述调色剂制造工序中,可适用于调色剂原材料、制造过程中的粉体、添加剂、调色剂等任意粉体贮存部。另外,还可以适用于输送这些粉体的任意的输送配管。图2是调色剂制造装置中使用的流动罐和输送配管的说明图。在上述调色剂制造工序中,经过粉碎机粉碎的调色剂被投入到流动罐20中。流动罐20内的调色剂通过粉体泵21而产生流动,并以堆积密度均勻的状态通过输送配管22、23被输送至分级机(图中未示出)。像该流动罐20这样的低速旋转部的内表面由上述导电性聚乙烯片1形成,并且用聚乙烯类粘接剂将导电性聚乙烯片端部彼此接合。另外,输送配管22、23的内表面由导电性聚乙烯片形成,并且用聚乙烯类粘接剂将导电性聚合物片端部彼此接合。作为适于由聚乙烯片形成内表面、从而抑制调色剂的附着、粘固的部位,除上述部位以外,还可以列举例如粉碎机或分级机的非旋转部分。另外,还可以列举粉碎机或分级机的排气配管、排气管道。除此之外,只要是与调色剂相接触的部位,都可以使用。优选导电性聚乙烯片的体积电阻率为10_6Ω · cm以下。另外,优选导电性聚乙烯片的与调色剂的接触面是平滑的。具体而言,优选接触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为 0. 06μπι ^ Ra ^ 0. 10μ m,轮廓最大高度Ry为0. 30 μ m彡Ry彡0. 80 μ m,十点平均粗糙度 Rz为0. 20 μ m彡Rz彡0. 50 μ m,均方根粗糙度Rq为0. 08 μ m彡Rq彡0. 12 μ m。其中,算术平均粗糙度Ra是平均线至测定曲线的偏差Yi的绝对值的总和的平均值。轮廓最大高度Ry是平均线至最高峰的高度Yp与平均线至最低谷的深度Yv之和。十点平均粗糙度Rz是从与平均线平行的线来看,高度排前五位的峰顶高度的平均值与深度排前五位的谷底深度的平均值之和。均方根粗糙度Rq是平均线至测定曲线的偏差Yi的均方值之和的平均值的平方根。另外,优选导电性聚乙烯片具有低摩擦系数、并具有柔软性。该导电性聚乙烯片能够缓和因调色剂的碰撞或强烈挤压而造成的冲击,并且由于其平滑的表面性能,具有能抑制调色剂附着的效果。此外,由于具有导电性,可抑制调色剂的静电附着。因此,通过由该导电性聚乙烯片形成与调色剂接触的面,能够得到良好地抑制调色剂的附着、粘固的效果。 作为这样的导电性聚乙烯片,例如可以采用商品名导电性Newlight (作新工业制造)、厚度0. 13mm、体积电阻率10_3Ω · cm、硬度(硬度计硬度)67、摩擦系数0. 15。在此,可知由于作为导电性聚乙烯片的导电性Newlight含有导电性物质碳,用以往的普通粘接剂很难将端部彼此粘接。例如,用PP(聚丙烯)类粘接剂将导电性Newlight 的对接面粘接时,粘接力弱,无法很好地进行粘接。另外,通常广为使用的PVC(聚氯乙烯) 类粘接剂也无法很好地进行粘接。此外,作为塑料模型用粘接剂使用的PS(聚苯乙烯)类粘接剂在粘接固化后,存在较脆的部分,会由于经时变化而发生剥离、或者因振动/温湿度等环境变化而发生剥离。这样一来,虽然尝试了用通常的粘接剂来对导电性聚乙烯片端部间的对接面进行粘接,但均难以粘接。如果无法将对接面彼此粘接,则会在接合部产生高低差异、间隙,如图3所示,无法使接合部2变得平滑。因此,形成了调色剂容易附着在接合部的状态。相比之下,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用具有柔软性的聚乙烯类粘接剂(PE类粘接齐U)作为粘接剂,即使是导电性聚乙烯片,也能将其端部彼此粘接,使接合部平滑。PE类粘接剂使用热塑性树脂聚乙烯作为粘结材料,并且在80 120°C的温度熔敷2 3秒钟,由此,能够良好地进行粘接。另外,如图4所示,优选从与调色剂接触的面开始向背面斜着进行切割,使导电性聚乙烯片1的端部彼此相对,呈V字形,再用聚乙烯类粘接剂将切割后的对接面彼此接合。 通过这样的接合,能够良好地进行粘接,调色剂接触面平滑,且不会使PE类粘接剂3露出在与调色剂接触的面。
另外,在粉体制造装置中,还存在无需在形状较简单的粉体贮存部、配管等中设置内衬处理的SUS等基体,仅通过贴合聚合物片即可形成的部位,可以期待形成简单的结构。 如果使用导电性聚乙烯片作为这样的聚合物片,则能够提供良好地抑制了调色剂的附着、 粘固的廉价的装置。以往,由于导电性聚乙烯片的接合面无法进行粘接,无法形成这样的粉体贮存部、配管。但像本实施方式这样,通过用聚乙烯类粘接剂(PE类粘接剂)将导电性聚乙烯片贴合,能够形成上述粉体贮存部、配管,从而能够良好地抑制调色剂附着、粘固在其与调色剂接触的面上。需要说明的是,以往那样的结构当然也是可以的,S卩,用导电性聚乙烯片对SUS等基体进行内衬处理,用聚乙烯类粘接剂(PE类粘接剂)将片材端部间的接合部进行粘接。实施例下面,采用实施例及比较例进行更具体的说明。首先,通过实施例及比较例示出利用粉碎法制造的调色剂的具体例。关于调色剂,将下述组成的混合物熔融混炼并冷却后,进行粗粉碎,得到平均粒径为400 μ m左右的粗粉碎物。将该粗粉碎物用机械式粉碎机以一步粉碎的方式、以供给量 20kg/hr进行粉碎,得到调色剂树脂粒子。[被粉碎混合物的组成]
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 100重量份炭黑10重量份
聚丙烯5重量份
水杨酸锌2重量份利用库尔特颗粒计数仪测定了经过粉碎处理的树脂粒子的粒径(重均粒径),用 FPIA测定了圆形度。作为采用库尔特颗粒计数仪法的调色剂树脂粒子粒度分布的测定装置,可以举出 Coulter Counter TA-II、Coulter Multisizer TA-II (均由 Coulter 公司制造)。下面对测定方法进行描述。首先,在100 150mL电解水溶液中加入作为分散剂的表面活性剂(优选烷基苯磺酸盐)0. 1 5mL。其中,电解液是指用一级氯化钠配制的约NaCl水溶液,例如可以使用IS0T0N-II (Coulter公司制造)。再加入测定试样2 20mg。将悬浮有试样的电解液用超声波分散器进行约1 3分钟的分散处理,利用上述测定装置,采用100 μ m孔径作为测定孔径,测定各粒径在通道中的个数分布,由得到的分布能够求出调色剂的重均粒径(D4)、 数均粒径。作为通道,使用2. 00 小于2· 52μπι ;2. 52 小于3. 17ym ;3. 17 小于4. 00 μ m ; 4. 00 小于 5. 04 μ m ;5. 04 小于 6. 35 μ m ;6. 35 小于 8. 00 μ m ;8. 00 小于 10. 08 μ m ; 10. 08 小于 12. 70μπι ;12. 70 小于 16. OOym ;16. 00 小于 20. 20ym ;20. 20 小于 25. 40 μ m ;25. 40 小于32. OOym ;32. 00 小于40. 30 μ m这13种通道,以粒径为2. 00 μ m 以上至低于40. 30 μ m的粒子为对象。调色剂树脂粒子的圆形度使用东亚医用电子株式会社制造的流动式颗粒图像分析装置“FPIA-1000”进行测定。测定如下进行使用如下的试样分散液,对具有0.60 μ m以上且小于159. 21 μ m的等效圆直径的粒子的粒度分布进行了测定,所述试样分散液是在 IOmL水(该水通过过滤器除去了微细的杂质,结果在每10_3cm3的水中满足测定范围(例如,等效圆直径为0.60 μ m以上且低于159. 21 μ m)的粒子数为20个以下)中加入数滴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优选和光纯药株式会社制造的Kontaminon N),再加入测定试样5mg, 用STM公司制造的超声波分散器UH-50在20kHz、50W/10cm3的条件下进行1分钟分散处理, 再进行总共5分钟的分散处理,使测定试样的粒子浓度为4000 8000个/10_3cm3(以测定等效圆直径范围的粒子为对象)。使试样分散液通过平底扁平的透明流动池(厚约200 μ m)的流路(沿着流动方向变宽)。为了形成相对于流动池的厚度交叉通过的光路,安装闪光灯和CCD相机,使其相对于流动池彼此位于相反侧。在试样分散液流动期间,为了获得流过流动池的粒子的图像,以 1/30秒为间隔照射闪光灯的光,其结果,拍摄到各粒子的具有与流动池平行的一定范围的二维图像。由各粒子的二维图像的面积计算出具有相同面积的圆的直径作为等效圆直径。在约1分钟内,能够测定1200个以上粒子的等效圆直径,并能够测定基于等效圆直径分布的数值及具有规定的等效圆直径的粒子的比例(个数%)。结果(频率%和累积% )如表1所示,能够将0. 06 400 μ m的范围分成2 个通路(将1级(octave)分成 30个通道)得到。实际测定时,对等效圆直径为0.60 μ m以上且小于159. 21 μ m范围的粒子进行测定。接着,将粉碎后的调色剂树脂粒子用压缩空气以稳定的供给量输送至气流式分级机,通过分级机分级成所期望的粒度分布,然后添加流动化剂,得到调色剂。此时得到的调色剂具有下述特性体积平均粒径为5 μ m、平均圆形度为0. 94、真比重为1. 20,相对于这样的调色剂母体100%,含有外添加剂3 %,且其堆积密度为0. 4g/cc。实施例1基于实验1、2,使用接合部通过PE类粘接剂粘接的导电性Newlight (导电性聚乙烯片)对调色剂的附着和粘固进行了评价。(实验1)使用调色剂树脂粒子(R-1树脂粉末)、添加剂粉末(A-1粉末)、(A-2粉末)三种粉体对粉体的附着性进行了研究。具体而言,制作下述试样将接合部用PE类粘接剂粘接的无高低差异的导电性Newlight设置在2cmX 10cm、厚2mm的低碳钢的冷轧钢板的表面。需要说明的是,导电性Newlight (制造商作新工业)采用厚0. 13mm、分子量550万、密度950kg/ m3、熔点135°C、硬度计硬度67、摩擦系数0. 15、热变形温度77°C、体积电阻率10_3 Ω · cm的制品。该试样的表面粗糙度和表面硬度的测定结果如表2所示。将该试样设置成35°的角度,使调色剂树脂粒子(R-1树脂粉末)、添加剂粉末 (A-1粉末)、(A-2粉末)三种粉体分别从20cm的高度以一定量落下,测定各粉体的残留率。 其结果如表1所示。R-I树脂粉末的残留率为12%、添加剂A-I粉末的残留率为33%、A-2 粉末的残留率为27%,粉体残留率明显小于下述的比较例。(实验2)将调色剂树脂粒子用分级机分级成所期望的粒度分布,再添加流动化剂,得到调色剂,将得到的调色剂用输送配管进行空气输送,贮存在能测定重量的调色剂贮存容器中。 对于输送配管的内表面而言,使用导电性Newlight,并将接合部用PE类粘接剂粘接,以形成无高低差异的状态。另外,调色剂的空气输送如下进行利用喷射效果,通过由来自喷嘴突出部的压缩空气(0. 5MPa)产生的气流将粉体吸入并送出,从而经过过滤器、通过鼓风机的吸引,定量地向下一工序的贮存容器供给,将其吸引气体用于利用喷射效果进行输送的压缩空气,进行输送。对调色剂在该利用空气输送的输送配管内的附着性、以及是否产生凝聚体进行了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可以说未在输送配管内产生附着,能够得到很快的调色剂输送能力,而且完全未产生凝聚体,能够良好地抑制调色剂在配管内的附着和粘固。由实验1、2的结果对调色剂附着和粘固的抑制效果进行综合评价,通过使用接合部用PE类粘接剂进行了粘接的导电性Newlight (导电性聚乙烯片)形成与调色剂接触的部分,与后述的比较例相比,可以说是◎(最好)。< 比较仿Ij >作为比较例1 8,采用对冷轧钢板的表面分别进行了下述表面处理后得到的制品来代替接合部用PE类粘接剂进行了粘接的导电性Newl i ght,并进行了评价。比较例 1 :SPCC比较仿Ij 2 :Newlight比较例 3 :Blastron#40比较例 4 :Blastron#400比较例 5 :Blastron#1000比较例6 抛光#300比较例7 =Daikuron镀敷(夕■ <夕口 > 乂 ?今)比较例8 喷丸热成形(夕'W * 3 卜)使用通过比较例1 8的表面处理的试样来代替上述实施例1记载的实验1中用 PE类粘接剂对接合部进行了粘接的导电性Newlight试样,测定调色剂树脂粒子(R-1树脂粉末)、添加剂粉末(A-1粉末)、(A-2粉末)各粉体的残留率。其结果与实施例1 一起示于表1。另外,比较例1 8的试样的表面粗糙度及表面硬度的测定结果与实验例1 一起示于表2。使用内表面通过比较例1 8的表面处理而形成的输送配管来代替上述实施例1 记载的实验2中的内表面由用PE类粘接剂对接合部进行了粘接的导电性Newlight形成的输送配管,对调色剂在输送配管内的附着性以及是否产生凝聚体进行了评价。其结果与实施例1 一起示于表1。表1
10
权利要求
1.一种粉体制造装置,该粉体制造装置中与粉体接触的部分由导电性聚合物片形成, 其中,用聚乙烯类粘接剂将所述导电性聚合物片的端部彼此接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体制造装置,其中,所述聚乙烯类粘接剂使用热塑性树脂聚乙烯为粘接材料,并且在80 120°C的温度熔敷2 3秒钟来进行接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体制造装置,其中,所述导电性聚合物片的体积电阻率为 IO"6 Ω · cm 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体制造装置,其中,所述导电性聚合物片的与粉体的接触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满足0. 06 μ m ^ Ra ^ 0. 10 μ m的范围,轮廓最大高度Ry满足 0. 30 μ m ^ Ry ^ 0. 80 μ m的范围,十点平均粗糙度Rz满足0. 20 μ m彡Rz彡0. 50 μ m的范围,均方根粗糙度Rq满足0. 08 μ m彡Rq彡0. 12 μ m的范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体制造装置,其中,所述导电性聚合物片为含有碳的聚乙烯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体制造装置,其中,所述粉体是体积平均粒径为2 15 μ m、平均圆形度为0. 93 0. 96、真比重为1. 02 1. 45、堆积密度为0. 2 0. 6g/cc、开始流出温度为70°C以下的调色剂、该调色剂的原材料或该调色剂的外添加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体制造装置,其中,所述与粉体接触的部分为贮存部内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体制造装置,其中,所述与粉体接触的部分为低速旋转部内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体制造装置,其中,所述与粉体接触的部分为粉碎机或分级机的非旋转部分。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体制造装置,其中,所述与粉体接触的部分为输送配管或排气管道。
11.一种粉体收纳容器,该粉体收纳容器中与粉体接触的部分由导电性聚合物片形成, 其中,用聚乙烯类粘接剂将所述导电性聚合物片的端部彼此接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粉体收纳容器,其中,所述聚乙烯类粘接剂使用热塑性树脂聚乙烯为粘接材料,并且在80 120°C的温度熔敷2 3秒钟来进行接合。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粉体收纳容器,其中,所述导电性聚合物片为含有碳的聚乙烯片。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粉体收纳容器,其中,所收纳的粉体是体积平均粒径为2 15 μ m、平均圆形度为0. 93 0. 96、真比重为1. 02 1. 45、堆积密度为0. 2 0. 6g/cc、开始流出温度为70°C以下的调色剂或含有该调色剂的显影剂。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粉体制造装置及粉体收纳容器,所述粉体制造装置用于制造在图像形成装置中使用的调色剂等粉体,所述粉体收纳容器用于图像形成装置中,用来收纳调色剂等粉体并将其排出。本发明的粉体制造装置及粉体收纳容器能够抑制粉体的附着、粘固。在本发明的粉体制造装置及粉体收纳容器中,与粉体接触的部分由作为导电性聚合物片的导电性聚乙烯片(1)形成,并且用聚乙烯类粘接剂(3)将导电性聚乙烯片(1)端部间的接合部进行粘接,从而使与粉体接触的面的接合部平滑。
文档编号G03G15/08GK102486624SQ20111039629
公开日2012年6月6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2日
发明者野毛浩次 申请人:株式会社理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