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d显示模组及3d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0264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3d显示模组及3d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3D显示模组及3D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3D显示分为裸眼式和眼镜式,裸眼3D显示器使得用户不用戴3D眼镜就能看到立体图像,因此受到广泛欢迎。在裸眼式3D显示器显示中,视差挡板型3D显示器的技术应用最为成熟。视差挡板利用光栅使得观察者左眼只看到左眼图像,右眼只看到右眼图像,从而体验立体显示效果。光栅材料可采用菲林片式、BM式、反射BM式、液晶快门狭缝(Active barrier)式等。另外,在现有的视差挡板型3D显示器中,利用聚合物分散液晶膜器件(Polymer dispersed liquid crystal,PDLC)能够实现2D和3D的切换。其原理为给PDLC通电使其透明,此时光栅能起到作用,实现3D显示;而当PDLC关闭时,从光栅出来的光线会被PDLC 散射,因此到达液晶面板(panel)的光会是散射光,显示2D效果,从而实现2D/3D的切换。 现有技术中的3D显示模组,如图1所示,包括1液晶面板1、聚合物分散液晶型2D/3D转换器件2、光栅3和背光源4,此装置包括PDLC和光栅两层,使得液晶面板的厚度明显增加,另外光栅区和液晶面板的对位也增加了难度,增大了对位的误差,这些都增大了 3D的串扰, 严重影响3D显示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3D显示模组及3D显示装置,减少了 3D显示模组的厚度。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方面,提供一种3D显示模组,包括液晶面板,背光源,以及设置于液晶面板和背光源之间的聚合物分散液晶型2D/3D 转换器件;其中,所述液晶面板包括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所述聚合物分散液晶型2D/3D转换器件由设有第一透明电极的上基板,和设有第二透明电极的下基板对盒成型,盒中填充有聚合物;所述液晶面板的阵列基板与所述聚合物分散液晶型2D/3D转换器件的上基板共
用同一基板。进一步地,所述液晶面板的阵列基板上贴覆有下偏振片,所述聚合物分散液晶型 2D/3D转换器件以所述液晶面板的所述下偏振片为上基板。进一步地,所述液晶面板的阵列基板上没有下偏振片,所述聚合物分散液晶型 2D/3D转换器件以所述液晶面板的阵列基板为上基板;所述聚合物分散液晶型2D/3D转换器件中填充有含二色性染料的聚合物。其中,在所述聚合物分散液晶型2D/3D转换器件的下基板上,在朝向所述背光源的一侧形成有光栅。其中,在所述聚合物分散液晶型2D/3D转换器件的下基板上,在朝向所述液晶面板一侧的第二透明电极层上形成有光栅。[0012]其中,所述聚合物分散液晶型2D/3D转换器件的上基板为所述液晶面板的下偏振片,在所述下偏振片朝向所述背光源的一侧设有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其中,在所述阵列基板朝向所述背光源的一侧设有下偏振片;或者,在所述阵列基板朝向所述彩膜基板的一侧设有下偏振片。另一方面,提供一种3D显示装置,包括所述的3D显示模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3D显示模组及3D显示装置,将光栅集成在PDLC器件的下基板上,从而减少了 3D显示模组的厚度。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中3D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3D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一;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3D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3D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三;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3D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四;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3D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五;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3D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六;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3D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七;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3D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提供的3D显示模组,如图2所示,包括液晶面板1、聚合物分散液晶型2D/3D转换器件(PDLC器件)2、背光源3。液晶面板1的内部由上到下包括上偏振片11a、彩膜基板12、液晶13、阵列基板 14和下偏振片lib。聚合物分散液晶型2D/3D转换器件2包括上基板21、上透明电极22a、含有液晶微滴231的聚合物23、下透明电极22b、下基板25和光栅M。具体的,如图2所示,在聚合物分散液晶型2D/3D转换器件2的上基板21上沉积 ITOdndium-Tin Oxide,氧化铟锡)层形成第一透明电极22a,在聚合物分散液晶型2D/3D 转换器件2的下基板25上沉积ITO层形成第二透明电极22b。其中,聚合物分散液晶型 2D/3D转换器件2的上基板21和下基板25可以是玻璃基板、PET塑料基板或者其他薄膜塑料制成的基板。在聚合物分散液晶型2D/3D转换器件2的第二透明电极22b上可以通过阵列产线的溅射工艺沉积铬或其他金属并通过一次曝光、显影、刻蚀、剥离等构图工艺处理形成光栅 24。也可以通过彩膜产线在第二透明电极22b上涂覆黑色BM胶,并经过曝光、显影、刻蚀、 剥离等构图工艺处理形成光栅对。将聚合物分散液晶型2D/3D转换器件2的上基板21和下基板25对盒后,采用滴注或者灌注的方式将低分子液晶/可光聚合单体/光引发剂的混合液注入聚合物分散液晶型2D/3D转换器件2盒中,再将PDLC盒加热到混合液的清亮点以上0. 5-3度左右,进行UV 灯(光强lOOmW/cm2)光照固化3_10分钟,形成含有微米级的液晶微滴231的聚合物23。最后,将制作好的聚合物分散液晶型2D/3D转换器件2的上基板21与液晶面板1 的阵列基板14贴合在一起。另外,如图3所示,光栅M还可以直接设置在聚合物分散液晶型2D/3D转换器件2 的下基板25的面向背光源3的一侧,其具体设置过程,以及其他部分的结构图2所示实施例相同,不再赘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3D显示模组,将光栅集成在聚合物分散液晶型2D/3D 转换器件的下基板上,从而减少了 3D显示模组的厚度。实施例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3D显示模组,如图4所示,包括液晶面板1、聚合物分散液晶型2D/3D转换器件2、背光源3。液晶面板1由上到下包括上偏振片11a、彩膜基板12、液晶13、阵列基板14和下偏振片11b,且下偏振片lib设置在阵列基板14朝向背光源的一侧,位于液晶面板1的外部。聚合物分散液晶型2D/3D转换器件2与液晶面板1共用阵列基板14,即阵列基板 14同时作为聚合物分散液晶型2D/3D转换器件2的上基板,此外还包括上透明电极22a、 含有液晶微滴231的聚合物23、下透明电极22b、下基板25、和光栅24。具体的,如图4所示,在液晶面板1的阵列基板14的下偏振片lib上直接沉积ITO 层形成聚合物分散液晶型2D/3D转换器件2的第一透明电极22a。在聚合物分散液晶型 2D/3D转换器件2的下基板25上沉积ITO层形成第二透明电极22b。在聚合物分散液晶型2D/3D转换器件2的第二透明电极22b上可以通过阵列产线的溅射工艺沉积铬或其他金属并通过一次曝光、显影、刻蚀、剥离等构图工艺处理形成光栅 24。也可以通过彩膜产线在第二透明电极22b上涂覆黑色BM胶,并经过曝光、显影、刻蚀、 剥离等构图工艺处理形成光栅对。将聚合物分散液晶型2D/3D转换器件2的下基板25与液晶面板1的阵列基板14 对盒后,采用滴注或者灌注的方式将低分子液晶/可光聚合单体/光引发剂的混合液注入聚合物分散液晶型2D/3D转换器件2盒中,再将PDLC盒加热到混合液的清亮点以上0. 5-3 度左右,进行UV灯(光强lOOmW/cm2)光照固化3_10分钟,形成含有微米级的液晶微滴231 的聚合物23。聚合物分散液晶型2D/3D转换器件2与液晶面板1公用一块基板,更能节省材料, 其中聚合物分散液晶型2D/3D转换器件2的下基板25可以是玻璃基板、PET塑料基板或者其他薄膜塑料制成的基板。另外,如图5所示,光栅M还可以直接沉积在聚合物分散液晶型2D/3D转换器件2 的下基板25的面向背光源3的一侧,位于聚合物分散液晶型2D/3D转换器件2的外部,其他部分的结构与图4所示的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3D显示模组,一方面将光栅集成在了聚合物分散液晶型2D/3D转换器件的下基板上,另一方面聚合物分散液晶型2D/3D转换器件与液晶面板共用一个上基板,从而减少了 3D显示模组的厚度。实施例三本实用新型提供的3D显示模组,如图6所示,包括液晶面板1、聚合物分散液晶型2D/3D转换器件2、背光源3。液晶面板1由上到下包括上偏振片11a、彩膜基板12、液晶13、下偏振片lib和阵列基板14,且下偏振片lib设置在阵列基板14朝向彩膜基板12的一侧,位于液晶面板1 的内部。聚合物分散液晶型2D/3D转换器件2与液晶面板1共用阵列基板14,即阵列基板 14同时作为聚合物分散液晶型2D/3D转换器件2的上基板,此外还包括上透明电极22a、 含有液晶微滴231的聚合物23、下透明电极22b、下基板25、和光栅24。具体的,如图6所示,在液晶面板1的阵列基板的朝向背光源的一侧直接沉积ITO 层形成聚合物分散液晶型2D/3D转换器件2的第一透明电极22a。在聚合物分散液晶型 2D/3D转换器件2的下基板25上沉积ITO层形成第二透明电极22b。在聚合物分散液晶型2D/3D转换器件2的第二透明电极22b上可以通过阵列产线的溅射工艺沉积铬或其他金属并通过一次曝光、显影、刻蚀、剥离等构图工艺处理形成光栅 24。也可以通过彩膜产线在第二透明电极22b上涂覆黑色BM胶,并经过曝光、显影、刻蚀、 剥离等构图工艺处理形成光栅对。将聚合物分散液晶型2D/3D转换器件2的下基板25与液晶面板1的阵列基板14 对盒后,采用滴注或者灌注的方式将低分子液晶/可光聚合单体/光引发剂的混合液注入聚合物分散液晶型2D/3D转换器件2盒中,再将PDLC盒加热到混合液的清亮点以上0. 5-3 度左右,进行UV灯(光强lOOmW/cm2)光照固化3_10分钟,形成含有微米级的液晶微滴231 的聚合物23。聚合物分散液晶型2D/3D转换器件2与液晶面板1公用一块基板,更能节省材料, 其中聚合物分散液晶型2D/3D转换器件2的下基板25可以是玻璃基板、PET塑料基板或者其他薄膜塑料制成的基板。另外,如图7所示,光栅M还可以直接沉积在聚合物分散液晶型2D/3D转换器件2 的下基板25的面向背光源3的一侧,位于聚合物分散液晶型2D/3D转换器件2的外部,其他部分的结构与图6所示的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3D显示模组,一方面将光栅集成在了聚合物分散液晶型2D/3D转换器件的下基板上,另一方面聚合物分散液晶型2D/3D转换器件与液晶面板共用一个上基板,从而减少了 3D显示模组的厚度。实施例四本实用新型提供的3D显示模组,如图8所示,包括液晶面板1、聚合物分散液晶型2D/3D转换器件2、背光源3。液晶面板1的内部由上到下包括上偏振片11a、彩膜基板12、液晶13、阵列基板 14。聚合物分散液晶型2D/3D转换器件2与液晶面板1共用阵列基板14,即阵列基板14同时作为聚合物分散液晶型2D/3D转换器件2的上基板,此外还包括第一透明电极 22a、含有液晶微滴231的聚合物23、第二透明电极22b、下基板25和光栅24。特别地,本实施例提供的3D显示模组中不设置仅有上偏振片11a,不设置下偏振片,同时含有液晶微滴231的聚合物23还含有二色性染料成分2311。其作用与偏振片相同,可以对入射光束的两个正交分量进行过滤,只允许与液晶分子短轴方向平行的振动光通过。因此,这种聚合物分散液晶型2D/3D转换器件2在实现光线透过或者散射效果的同时实现偏振效果,省去液晶面板1的下偏振片,减少3D显示模组的厚度。具体的,如图8所示,在液晶面板1的阵列基板14上直接沉积ITO层形成聚合物分散液晶型2D/3D转换器件2的第一透明电极22a,在聚合物分散液晶型2D/3D转换器件2 的下基板25上沉积ITO层形成第二透明电极22b。在聚合物分散液晶型2D/3D转换器件2的第二透明电极22b上可以通过阵列产线的溅射工艺沉积铬或其他金属并通过一次曝光、显影、刻蚀、剥离等构图工艺处理形成光栅 24。也可以通过彩膜产线在第二透明电极22b上涂覆黑色BM胶,并经过曝光、显影、刻蚀、 剥离等构图工艺处理形成光栅对。将聚合物分散液晶型2D/3D转换器件2的下基板25对盒后与液晶面板1的阵列基板14对盒后,采用滴注或者灌注的方式将低分子液晶/可光聚合单体/光引发剂的混合液注入聚合物分散液晶型2D/3D转换器件盒中,再将PDLC盒加热到混合液的清亮点以上 0. 5-3度左右,进行UV灯(光强lOOmW/cm2)光照固化3_10分钟,形成含有微米级的液晶微滴231的聚合物23,其中,液晶微滴231中含有二色性染料2311。聚合物分散液晶型2D/3D转换器件2与液晶面板1公用一块基板,更能节省材料, 其中聚合物分散液晶型2D/3D转换器件2的下基板25可以是玻璃基板、PET塑料基板或者其他薄膜塑料制成的基板。另外,如图9所示,光栅M还可以直接沉积在聚合物分散液晶型2D/3D转换器件2 的下基板25的面向背光源3的一侧,位于聚合物分散液晶型2D/3D转换器件的外部,其他部分的结构与图8所示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3D显示集成装置,一方面将光栅集成在了聚合物分散液晶型2D/3D转换器件的下基板上,另一方面聚合物分散液晶型2D/3D转换器件与液晶面板共用一个上基板,且无需下偏振片,从而减少了 3D显示模组的厚度。实施例五本实施例四提供的3D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意实施例提供的3D显示模组,该3D显示模组在上述实施例中已有说明,在此不再赘述。所述3D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笔记本、 平板电脑、电视、监视器等。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1.一种3D显示模组,包括液晶面板,背光源,以及设置于液晶面板和背光源之间的聚合物分散液晶型2D/3D转换器件;其中,所述液晶面板包括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所述聚合物分散液晶型2D/3D转换器件由设有第一透明电极的上基板,和设有第二透明电极的下基板对盒成型,盒中填充有聚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面板的阵列基板与所述聚合物分散液晶型2D/3D转换器件的上基板共用同一基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面板的阵列基板上贴覆有下偏振片,所述聚合物分散液晶型2D/3D转换器件以所述液晶面板的所述下偏振片为上基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面板的阵列基板上没有下偏振片,所述聚合物分散液晶型2D/3D转换器件以所述液晶面板的阵列基板为上基板;所述聚合物分散液晶型2D/3D转换器件中填充有含二色性染料的聚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3D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聚合物分散液晶型2D/3D转换器件的下基板上,在朝向所述背光源的一侧形成有光栅。
5.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3D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聚合物分散液晶型2D/3D转换器件的下基板上,在朝向所述液晶面板一侧的第二透明电极层上形成有光栅。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3D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分散液晶型2D/3D转换器件的上基板为所述液晶面板的下偏振片,在所述下偏振片朝向所述背光源的一侧设有所述第一透明电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阵列基板朝向所述背光源的一侧设有下偏振片;或者,在所述阵列基板朝向所述彩膜基板的一侧设有下偏振片。
8.一种3D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3D显示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3D显示模组及3D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减少了3D显示模组的厚度。包括液晶面板,背光源,以及设置于液晶面板和背光源之间的聚合物分散液晶型2D/3D转换器件;其中,所述液晶面板包括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所述聚合物分散液晶型2D/3D转换器件由设有第一透明电极的上基板,和设有第二透明电极的下基板对盒成型,盒中填充有聚合物;所述液晶面板的阵列基板与所述聚合物分散液晶型2D/3D转换器件的上基板共用同一基板。所述3D显示装置包括了上述的3D显示模组。本实用新型用于3D显示装置的制造。
文档编号G02F1/1335GK202330876SQ201120470970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23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23日
发明者李文波, 武延兵, 王刚 申请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