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阵列基板的外围电路、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阵列基板的外围电路、阵列基板及
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薄膜晶体管液晶显不(ThinFilm Transistor-Liquid Crystal Display,TFT-LCD)技术领域或有机发光显示(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技术领域,图像的显示品质作为显示装置的重要参数,影响显示装置的性能。图像的显示品质由多种因素决定,例如用于连接显示面板中显示区域的电路与非显示区域(外围区域)的电路的引线会影响图像的显示品质。具体地,电阻不相同的引线输出相同信号时,输出信号具有一定差别。外围区域的引线属于显示面板的外围电路。下面简单介绍现有外围电路中引线的设计。参见图1,为现有阵列基板100,该阵列基板100包括显示区域102、以及外围区域103、连接显示区域中的电路和外围区域的电路的引线104 (图1中未体现电路)。其中,弓丨线104为直线或折线。图1所示的外围电路中连接到同一类型的电路中的各引线104长短不一,例如栅极引线和基极引线属于两类型的引线,或者属于两个引线组的引线,靠近基板两侧分布的引线较长,中间区域分布的引线较短,最长的引线和最短的引线的长度差超过最短引线的长度差;由于引线为导线,由于各引线的制作工艺相同,引线的材料和宽度基本相同,决定引线电阻大小的因素为引线的长度。不同长度的引线其电阻不同,且不同电阻值的引线输送相同值的电信号的输出值有差异,即相同值的电信号经过不同电阻值的引线信号衰减长度不同,从而引起图像显示画面不够理想。尤其是针对较大尺寸的显示装置,例如几十寸至上百寸的显示装置,各引线之间的引线长度差值太大时,会导致显示面板上显示画面不良现象的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外围电路、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用以解决阵列基板上属于同一引线组的引线电阻差值较大的问题,从而提高图像显示画面的品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阵列基板的外围电路,包括多个用于连接阵列基板显示区域的电路和外围区域的电路的引线组,同一引线组中的各引线连接到同一类型的电路,且属于同一引线组的所有引线中,最长的引线与最短的引线的长度差值不大于所述最短的引线的长度值。较佳地,所述属于同一引线组的所有引线长度相等。较佳地,所述各引线为曲线。较佳地,所 述各引线为圆弧状曲线。[0012]较佳地,所述多个引线组至少包括与显示区域的栅线相连的栅极引线组和与数据线相连的基极引线组。较佳地,所述栅极引线组和基极引线组中的引线同层设置。较佳地,所述栅极引线组和基极引线组中的引线不同层且相绝缘设置。较佳地,所述栅极引线组和基极引线组中的各相互交替设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阵列基板,包括所述阵列基板的外围电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所述阵列基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阵列基板的外围电路,包括:多个用于连接阵列基板显示区域的电路和外围区域的电路的引线组,同一引线组中的引线连接到同一类型的电路,属于同一引线组的所有引线中,最长引线与最短引线的长度差不大于所述最短引线的长度值。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导电的引线制作工艺相同,引线的材料和宽度基本相同,引线的长度决定引线电阻的大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各引线的长度差值较小,或差值为零,属于同一引线组的各引线输送相同值的电信号时,输出值差异较小或几乎没有差异,图像显示画面较理想。
图1为现有 技术阵列基板的外围电路结构不意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包含引线的外围电路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弧状引线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与图3所示的引线长度相同弧形不同的引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阵列基板的外围电路、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用以解决阵列基板上属于同一引线组的引线电阻差值较大的问题,从而提高图像显示画面的品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外围电路包括多组引线,同一引线组中的各引线连接到同一类型的电路,引线组可以为与栅线相连的栅极引线组和与数据线相连的基极引线组。栅极引线组中的引线为栅极引线,基极引线组中的引线为基极引线。每一条栅极引线与一条栅线相连,每一条基极引线与一条数据线相连。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引线不限于栅极引线和基极引线,任何设置在基板外围区域用于连接显示区域同类型的电路和显示区域之外的电路的引线,都在本实用新型所述弓I线组范围内。下面通过附图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外围电路、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参见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外围电路位于阵列基板上,且位于阵列基板的像素区域之外的区域,也即位于阵列基板的外围区域。外围电路包括:多个引线组,第一引线组21、第二引线组22,和第三引线组23。各弓I线组分别对应一个PAD区域,第一引线组21对应PAD区域31,第二引线组22对应PAD区域32,第三引线组23对应PAD区域33。[0028]其中,属于同一引线组的所有引线中,最长引线与最短引线的长度差不大于所述最短引线的长度值。本实用新型属于同一引线组的所有引线之间差值减小,各引线之间的电阻差值减小,信号通过各引线的衰减值相近,提高了图像显示画面的品质。较佳地,属于同一引线组的所有引线长度相等。各引线之间的电阻相同,信号通过各引线的衰减值相等,图像显示画面不会因为各引线之间的电阻不同引起显示画面不良的问题,尤其是大尺寸的显示装置,设置同一引线组相同阻值的引线有利于提高图像的画质,改善图像显示品质。较佳地,可以通过设置同一引线组中所有引线为相同长度的曲线,实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引线。例如,可以设置各引线为图2所示的弧状曲线,或折线。针对相同引线组中的引线。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设置不同弧形且相同弧长的引线。例如,参见图3和图4,为不同弧形相同弧长的引线。图3所示的引线的弧形对应半径为R,图4所示的引线的弧形对应半径为r。根据弧长公式L= D a +360 ;可以根据该公式计算每一条引线的弧长,使得所有引线的长度相等。其中,L为圆的弧长,D为圆的直径,a为圆心角的度数。
阵列基板上的外围区域分布有栅极引线组和基极引线组。栅极引线组由阵列基板上像素区域的TFT的栅极引出来的引线组成,基极引线组由所述TFT的源极或漏极引出来的引线组成。较佳地,本实用新型外围区域的引线组至少包括栅极引线组或基极引线组。栅极引线和基极引线至少有两种布线方式,双层交替布线方式和单层布线方式。栅极引线和基极引线可以同层设置也可以不同层设置。当栅极引线和基极引线数量较少,外围区域较大时,栅极引线和基极引线可以设置于同一层,也即采取单层布线方式。当栅极引线和基极引线数量较多,在一层上设置难以实现时,可以设置于不同层,即采用双层布线方式。此外,栅极引线组中的引线也可以双层布线,即部分栅极引线设置在下层,其余的栅极引线设置在上层。同理,基极引线组中的引线也可以双层布线,即部分基极引线设置在下层,其余的基极弓I线设置在上层,且平行交替排列。较佳地,双层布线的引线可以是交替布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阵列基板,包括所述阵列基板的外围电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所述阵列基板,该显示装置可以为液晶面板、液晶显示器、液晶电视、有机电致发光显示OLED面板、OLED显示器、OLED电视或电子纸等显示装置。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阵列基板的外围电路、阵列基板和显示装置,所述外围电路包括多条用于连接阵列基板显示区域的电路和外围区域电路的引线;各引线的长度相等,各引线的电阻值也相同,各引线输送相同电信号的输出值没有差异,图像显示画面较理想。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 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权利要求1.一种阵列基板的外围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用于连接阵列基板显示区域的电路和外围区域的电路的引线组,同一引线组中的各引线连接到同一类型的电路,且属于同一引线组的所有引线中,最长的引线与最短的引线的长度差值不大于所述最短的引线的长度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围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属于同一引线组的所有引线长度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围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引线为曲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外围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引线为圆弧状曲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围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引线组至少包括与显示区域的栅线相连的栅极引线组和与数据线相连的基极引线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外围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极引线组和基极引线组中的引线同层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外围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极引线组和基极引线组中的引线不同层且相绝缘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外围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极引线组和基极引线组中的各引线相互交替设置。
9.一种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权项所述的外围电路。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阵列基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阵列基板的外围电路、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用以解决阵列基板上属于同一引线组的各引线电阻差值较大的问题,从而提高图像显示画面的品质。所述外围电路,包括多个用于连接阵列基板显示区域的电路和外围区域的电路的引线组,同一引线组中的各引线连接到同一类型的电路,且属于同一引线组的所有引线中,最长的引线与最短的引线的长度差值不大于所述最短的引线的长度值。
文档编号G02F1/1362GK203133453SQ201320146540
公开日2013年8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28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28日
发明者徐超, 张春芳, 魏燕, 金熙哲 申请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