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膜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803410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光学膜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光学膜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作为光学膜,已知日本特开2014-102353号公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光学膜。该光学膜具有偏振板和贴合于偏振板的表面的防护膜。偏振板包括偏振片和层叠于偏振片的保护膜。防护膜包括粘合剂层和隔着粘合剂层而层叠于偏振板的防护层。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02353号公报然而,在欲实际制造并使用上述现有的光学膜时,发现了存在如下问题。即,在光学膜的保管或加工中,有时在光学膜的宽度方向的端部处,在防护膜的粘合剂层与偏振板的保护膜之间产生翘起。当产生该翘起时,会在防护膜与偏振板之间侵入有异物等,从而导致显示不良等。于是,本申请发明人对翘起的产生反复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翘起的产生与光学膜的宽度方向上的各构件(偏振片、保护膜、粘合剂层、防护层)的侧端的位置关系存在大的关联。技术实现要素:于是,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减少了翘起的产生的光学膜及其制造方法。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为了解决所述课题,本发明的光学膜具有偏振板和贴合于该偏振板的表面的防护膜,所述光学膜的特征在于,所述偏振板包括偏振片和层叠于该偏振片的保护膜,所述防护膜包括粘合剂层和隔着该粘合剂层而层叠于所述偏振板的防护层,在所述光学膜的宽度方向上,所述保护膜的侧端位于比所述偏振片的侧端靠外侧的位置,所述防护层的侧端位于与所述偏振片的侧端相同的位置或者比所述偏振片的侧端靠内侧的位置。根据本发明的光学膜,在光学膜的宽度方向上,防护层的侧端位于与偏振片的侧端相同的位置或者比偏振片的侧端靠内侧的位置。由此,即使位于比偏振片的侧端靠外侧的位置的保护膜因吸湿等而大幅变形为波形状,位于比偏振片的侧端靠外侧的位置的保护膜也不容易与防护层发生干涉,能够减少防护膜的粘合剂层与偏振板的保护膜之间的翘起的产生。另外,本发明的光学膜具有偏振板和贴合于该偏振板的表面的防护膜,所述光学膜的特征在于,所述偏振板包括偏振片和层叠于该偏振片的保护膜,所述防护膜包括粘合剂层和隔着该粘合剂层而层叠于所述偏振板的防护层,在所述光学膜的宽度方向上,所述保护膜的侧端位于比所述偏振片的侧端靠外侧的位置,所述防护层的侧端位于比所述偏振片的侧端靠外侧的位置,所述防护层的侧端位于与所述粘合剂层的侧端相同的位置或者比所述粘合剂层的侧端靠外侧的位置,所述保护膜的侧端位于比所述粘合剂层的侧端靠外侧的位置,在所述防护层的侧端与所述粘合剂层的侧端之间的宽度尺寸设为l1、所述保护膜的侧端与所述粘合剂层的侧端之间的宽度尺寸设为l2时,宽度尺寸l1与宽度尺寸l2的比例l1/l2为0以上且0.27以下。根据本发明的光学膜,在光学膜的宽度方向上,防护层的侧端位于比偏振片的侧端靠外侧的位置,防护层的侧端与粘合剂层的侧端之间的宽度尺寸l1和保护膜的侧端与粘合剂层的侧端之间的宽度尺寸l2的比例l1/l2为0以上且0.27以下。由此,即使位于比偏振片的侧端靠外侧的位置的保护膜因吸湿等而大幅变形为波形状,位于比偏振片的侧端靠外侧的位置的保护膜也不容易与防护层发生干涉,能够减少防护膜的粘合剂层与偏振板的保护膜之间的翘起的产生。另外,在光学膜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膜形成为单片状。根据所述实施方式,光学膜形成为单片状。即使在该情况下,也能够减少防护膜的粘合剂层与偏振板的保护膜之间的翘起的产生。另外,在光学膜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膜卷绕为卷状。根据所述实施方式,光学膜卷绕为卷状。即使在该情况下,也能够减少防护膜的粘合剂层与偏振板的保护膜之间的翘起的产生。另外,在光学膜的制造方法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膜具有偏振板和贴合于该偏振板的表面的防护膜,所述光学膜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所述偏振板包括偏振片和层叠于该偏振片的保护膜,所述防护膜包括粘合剂层和隔着该粘合剂层而层叠于所述偏振板的防护层,在所述光学膜的宽度方向上,使所述保护膜的侧端位于比所述偏振片的侧端靠外侧的位置,使所述防护层的侧端位于与所述偏振片的侧端相同的位置或者比所述偏振片的侧端靠内侧的位置,由此制造光学膜。另外,在光学膜的制造方法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膜具有偏振板和贴合于该偏振板的表面的防护膜,所述光学膜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所述偏振板包括偏振片和层叠于该偏振片的保护膜,所述防护膜包括粘合剂层和隔着该粘合剂层而层叠于所述偏振板的防护层,在所述光学膜的宽度方向上,使所述保护膜的侧端位于比所述偏振片的侧端靠外侧的位置,使所述防护层的侧端位于比所述偏振片的侧端靠外侧的位置,使所述防护层的侧端位于与所述粘合剂层的侧端相同的位置或者比所述粘合剂层的侧端靠外侧的位置,使所述保护膜的侧端位于比所述粘合剂层的侧端靠外侧的位置,在所述防护层的侧端与所述粘合剂层的侧端之间的宽度尺寸设为l1、所述保护膜的侧端与所述粘合剂层的侧端之间的宽度尺寸设为l2时,使宽度尺寸l1与宽度尺寸l2的比例l1/l2为0以上且0.27以下,由此制造光学膜。发明效果根据本发明的光学膜及其制造方法,在光学膜的宽度方向上,防护层的侧端位于与偏振片的侧端相同的位置或者比偏振片的侧端靠内侧的位置,因此能够减少翘起的产生。根据本发明的光学膜及其制造方法,在光学膜的宽度方向上,防护层的侧端位于比偏振片的侧端靠外侧的位置,防护层的侧端与粘合剂层的侧端之间的宽度尺寸l1和保护膜的侧端与粘合剂层的侧端之间的宽度尺寸l2的比例l1/l2为0以上且0.27以下,因此能够减少翘起的产生。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光学膜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剖视图。图2是光学膜的宽度方向的端部的放大剖视图。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光学膜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放大剖视图。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光学膜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放大剖视图。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光学膜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放大剖视图。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光学膜的第五实施方式的放大剖视图。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光学膜的第六实施方式的放大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1a~1e光学膜10偏振板11偏振片11a侧端12保护膜12a侧端13相位差膜13a侧端20防护膜21粘合剂层21a侧端22防护层22a侧端l1防护层的侧端与粘合剂层的侧端之间的宽度尺寸l2保护膜的侧端与粘合剂层的侧端之间的宽度尺寸w偏振片的侧端与粘合剂层的侧端之间的宽度尺寸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进一步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光学膜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如图1所示,光学膜1具有偏振板10和贴合于偏振板10的表面的防护膜20。偏振板10包括偏振片11、层叠于偏振片11的一面的保护膜12、以及层叠于偏振片11的另一面的相位差膜13。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省略相位差膜13。防护膜20包括粘合剂层21和隔着粘合剂层21而层叠于偏振板10的防护层22。偏振片11例如由聚乙烯醇系树脂构成。聚乙烯醇系树脂通常通过对聚乙酸乙烯酯系树脂进行皂化而得到。聚乙烯醇系树脂的皂化度通常为85摩尔%以上,优选为90摩尔%以上,更优选为99~100摩尔%。作为聚乙酸乙烯酯系树脂,除了乙酸乙烯酯的均聚物即聚乙酸乙烯酯以外,还可举出乙酸乙烯酯和能够与之共聚的其他单体的共聚物、例如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等。作为能够共聚的其他单体,除了上述乙烯以外,例如可举出不饱和羧酸类、乙烯以外的烯烃类、乙烯基醚类、不饱和磺酸类等。聚乙烯醇系树脂的聚合度通常为1000~10000,优选为1500~5000左右。偏振片11的厚度通常为1~60μm左右,优选为5~40μm左右。保护膜12例如由三乙酰纤维素(tac)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构成。需要说明的是,保护膜12例如也可以如相位差膜那样具有光学特性。保护膜12的厚度通常为30~100μm左右。相位差膜13例如由环烯烃聚合物构成。需要说明的是,可以省略相位差膜13,或者也可以代替相位差膜13而使用保护膜。相位差膜13的厚度通常为30~100μm左右。粘合剂层21例如由丙烯酸系粘合剂构成。粘接力例如为0.01~0.20n/25mm。粘合剂层21的厚度通常为10~20μm左右。防护层22例如由三乙酰纤维素(tac)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构成。需要说明的是,防护层22例如也可以如相位差膜那样具有光学特性。防护层22的厚度通常为30~50μm左右。图2是光学膜1的宽度方向的端部的剖视图。如图2所示,在光学膜1的宽度方向上,保护膜12的侧端12a位于比偏振片11的侧端11a靠外侧的位置。相位差膜13的侧端13a位于比偏振片11的侧端11a靠外侧的位置。防护层22的侧端22a位于比偏振片11的侧端11a靠内侧的位置。保护膜12的侧端12a与相位差膜13的侧端13a位于大致相同的位置。防护层22的侧端22a位于比保护膜12的侧端12a靠内侧的位置。防护层22的侧端22a位于比粘合剂层21的侧端21a靠外侧的位置。保护膜12的侧端12a位于比粘合剂层21的侧端21a靠外侧的位置。将防护层22的侧端22a与粘合剂层21的侧端21a之间的宽度尺寸设为l1。将保护膜12的侧端12a与粘合剂层21的侧端21a之间的宽度尺寸设为l2。将偏振片11的侧端11a与粘合剂层21的侧端21a之间的宽度尺寸设为w。这样,在宽度尺寸l1的范围,在防护层22不存在粘合剂层21。在宽度尺寸l2的范围,在保护膜12不存在粘合剂层21。关于宽度尺寸l1、l2,以粘合剂层21的侧端21a为基准,在防护层22的侧端22a以及保护膜12的侧端12a位于比粘合剂层21的侧端21a靠外侧的位置时,宽度尺寸l1、l2设为正数。另一方面,在防护层22的侧端22a以及保护膜12的侧端12a位于比粘合剂层21的侧端21a靠内侧的位置时,宽度尺寸l1、l2设为负数。为了抑制粘合剂层21的端部露出所引起的周边设备或光学膜1的污染,通常宽度尺寸l1为0以上。另外,为了保护偏振片11的端部,通常保护膜12的侧端12a位于比偏振片11的侧端11a靠外侧的位置。关于宽度尺寸w,以偏振片11的侧端11a为基准,在粘合剂层21的侧端21a位于比偏振片11的侧端11a靠外侧的位置时,宽度尺寸w设为正数。另一方面,在粘合剂层21的侧端21a位于比偏振片11的侧端11a靠内侧的位置时,宽度尺寸w设为负数。在该实施方式中,l1、l2为正数,w为负数。另外,对l1、l2、w的绝对值进行比较,则|l2|>|w|>|l1|成立。通常,相对于光学膜1的宽度1000mm~2500mm而言,0<l1≤15mm、20mm≤l2≤50mm、0<|w|<25mm。在所述光学膜1的制造方法中,使保护膜12的侧端12a位于比偏振片11的侧端11a靠外侧的位置,使防护层22的侧端22a位于比偏振片11的侧端11a靠内侧的位置来制造光学膜1。根据所述光学膜1及其制造方法,防护层22的侧端22a位于比偏振片11的侧端11a靠内侧的位置。由此,即使位于比偏振片11的侧端11a靠外侧的位置的保护膜12由于吸湿等而大幅地变形为波形状,位于比偏振片11的侧端11a靠外侧的位置的保护膜12也不容易与防护层22发生干涉,能够减少防护膜20的粘合剂层21与偏振板10的保护膜12之间的翘起的产生。并且,即使光学膜1形成为单片状、卷绕为卷状,也能够减少翘起的产生。总之,本申请发明人如下那样地推测了翘起的产生的机理。在光学膜1的保管或加工中,保护膜12有可能吸入湿气而变形为波形状。此时,在与偏振片11重叠的保护膜12处,偏振片11作为骨架材料而发挥功能,因此不产生保护膜12的变形或者保护膜12的变形小。另一方面,在位于比偏振片11的侧端11a靠外侧的位置的保护膜12处,不存在成为骨架材料的偏振片11,因此保护膜12的变形大。由此,变形大的保护膜12与防护层22发生干涉,从而导致防护层22在远离保护膜12的方向上受力。其结果是,粘合剂层21从保护膜12产生剥离,在粘合剂层21与保护膜12之间产生翘起。因此,本申请发明人研究该机理而得出,通过使防护层22的侧端22a位于比偏振片11的侧端11a靠内侧的位置,从而使变形大的保护膜12不容易与防护层22发生干涉。(第二实施方式)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光学膜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剖视图。第二实施方式的防护层与偏振片的位置关系不同于第一实施方式的防护层与偏振片的位置关系。以下说明该不同的结构。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附图标记是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因此省略其说明。如图3所示,在光学膜1a中,防护层22的侧端22a位于与偏振片11的侧端11a相同的位置。其它构件的位置关系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在该实施方式中,l1、l2为正数,w为负数。|l2|>|w|=|l1|成立。通常,相对于光学膜1的宽度1000mm~2500mm而言,0<l1≤15mm、20mm≤l2≤50mm、0<|w|<25mm。在所述光学膜1a的制造方法中,使保护膜12的侧端12a位于比偏振片11的侧端11a靠外侧的位置,使防护层22的侧端22a位于与偏振片11的侧端11a相同的位置来制造光学膜1。根据所述光学膜1a及其制造方法,防护层22的侧端22a位于与偏振片11的侧端11a相同的位置。由此,即使位于比偏振片11的侧端11a靠外侧的位置的保护膜12因吸湿等而大幅变形为波形状,位于比偏振片11的侧端11a靠外侧的位置的保护膜12也不容易与防护层22发生干涉,能够减少防护膜20的粘合剂层21与偏振板10的保护膜12之间的翘起的产生。(第三实施方式)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光学膜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剖视图。第三实施方式防护层与粘合剂层的位置关系不同于第一实施方式的防护层与粘合剂层的位置关系。以下说明该不同的结构。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附图标记为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因此省略其说明。如图4所示,在光学膜1b中,防护层22的侧端22a位于与粘合剂层21的侧端21a相同的位置。其它构件的位置关系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在该实施方式中,l1成为0,l2成为正数,w成为负数。|l2|>|w|成立。通常,相对于光学膜1的宽度1000mm~2500mm而言,20mm≤l2≤50mm、0<|w|<25mm。根据所述光学膜1b,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防护层22的侧端22a位于比偏振片11的侧端11a靠内侧的位置,因此能够减少防护膜20的粘合剂层21与偏振板10的保护膜12之间的翘起的产生。另外,防护层22的侧端22a位于与粘合剂层21的侧端21a相同的位置,因此能够减小防护层22的宽度尺寸,从而能够减少防护层22的材料成本。(第四实施方式)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光学膜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剖视图。第四实施方式防护层以及粘合剂层与偏振片的位置关系不同于第一实施方式的防护层以及粘合剂层与偏振片的位置关系。以下说明该不同的结构。需要说明的是,在第四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附图标记为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因此省略其说明。如图5所示,在光学膜1c中,防护层22的侧端22a位于比偏振片11的侧端11a靠外侧的位置。粘合剂层21的侧端21a位于比偏振片11的侧端11a靠外侧的位置。其它构件的位置关系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在该实施方式中,l1、l2、w成为正数。|l2|>|w|>|l1|成立。并且,宽度尺寸l1相对于宽度尺寸l2的比例l1/l2为0以上且0.27以下。在所述光学膜1c的制造方法中,使保护膜12的侧端12a位于比偏振片11的侧端11a靠外侧的位置,使防护层22的侧端22a位于比偏振片11的侧端11a靠外侧的位置,使防护层22的侧端22a位于比粘合剂层21的侧端21a靠外侧的位置,使保护膜12的侧端12a位于比粘合剂层21的侧端21a靠外侧的位置,使比例l1/l2为0以上且0.27以下,由此制造光学膜1c。根据所述光学膜1c及其制造方法,防护层22的侧端22a位于比偏振片11的侧端11a靠外侧的位置,宽度尺寸l1相对于宽度尺寸l2的比例l1/l2为0以上且0.27以下,优选为0.13以下,更优选为0.07以下。由此,即使位于比偏振片11的侧端11a靠外侧的位置的保护膜12因吸湿等而大幅变形为波形状,位于比偏振片11的侧端11a靠外侧的位置的保护膜12也不容易与防护层22发生干涉,能够减少防护膜20的粘合剂层21与偏振板10的保护膜12之间的翘起的产生。总之,本申请发明人研究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翘起的产生的机理而得出,即使防护层22的侧端22a位于比偏振片11的侧端11a靠外侧的位置,变形大的保护膜12容易与防护层22发生干涉,通过使宽度尺寸l1相对于宽度尺寸l2的比例l1/l2为0以上且0.27以下,优选为0.13以下,更优选为0.07以下,也能使变形大的保护膜12不容易与防护层22发生干涉。(第五实施方式)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光学膜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剖视图。第五实施方式的防护层与粘合剂层的位置关系不同于第四实施方式的防护层与粘合剂层的位置关系。以下说明该不同的结构。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五实施方式中,与第四实施方式相同的附图标记为与第四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因此省略其说明。如图6所示,在光学膜1d中,防护层22的侧端22a位于与粘合剂层21的侧端21a相同的位置。其它构件的位置关系与第四实施方式相同。在该实施方式中,l1成为0,l1/l2成为0,l2、w成为正数。|l2|>|w|成立。在所述光学膜1d的制造方法中,使保护膜12的侧端12a位于比偏振片11的侧端11a靠外侧的位置,使防护层22的侧端22a位于比偏振片11的侧端11a靠外侧的位置,使防护层22的侧端22a位于与粘合剂层21的侧端21a相同的位置,使保护膜12的侧端12a位于比粘合剂层21的侧端21a靠外侧的位置,由此制造光学膜1d。根据所述光学膜1d及其制造方法,与所述第四实施方式同样,防护层22的侧端22a位于比偏振片11的侧端11a靠外侧的位置,l1/l2为0,因此能够减少防护膜20的粘合剂层21与偏振板10的保护膜12之间的翘起的产生。另外,防护层22的侧端22a位于与粘合剂层21的侧端21a相同的位置,因此能够减小防护层22的宽度尺寸,从而能够减少防护层22的材料成本。(第六实施方式)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光学膜的第六实施方式的剖视图。第六实施方式、的偏振片与粘合剂层的位置关系不同于第四实施方式的偏振片与粘合剂层的位置关系。以下说明该不同的结构。需要说明的是,在第六实施方式中,与第四实施方式相同的附图标记为与第四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因此省略其说明。如图7所示,在光学膜1e中,粘合剂层21的侧端21a位于比偏振片11的侧端11a靠内侧的位置。其它构件的位置关系与第四实施方式相同。在该实施方式中,l1、l2成为正数,w成为负数。|l2|>|l1|>|w|成立。l1/l2为0以上且0.27以下,优选为0.13以下,更优选为0.07以下。另外,第六实施方式是|w|非常大的情形,通常|w|>5,优选|w|>10。根据所述光学膜1e,与所述第四实施方式同样地,防护层22的侧端22a位于比偏振片11的侧端11a靠外侧的位置,l1/l2为0以上且0.27以下,优选为0.13以下,更优选为0.07以下,因此能够减少防护膜20的粘合剂层21与偏振板10的保护膜12之间的翘起的产生。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设计变更。在所述第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五实施方式中,优选的是,防护层22的侧端22a位于与粘合剂层21的侧端21a相同的位置,w为-5mm以上且5mm以下。由此,能够减小防护层22的宽度尺寸,从而能够减少防护层22的材料成本。(实施例1)接着,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的实施例。表1示出了在防护层22的侧端22a位于比偏振片11的侧端11a相同的位置或位于比偏振片11的侧端11a靠内侧的位置的状态下,关于“l1”、“l2”、“l1/l2”、“w”、“翘起的产生”的结果。【表1】l1(mm)l2(mm)l1/l2w(mm)翘起的产生第一实施例049.50.00-26.5无第二实施例4300.13-8无第三实施例833.50.24-10.5无第四实施例832.50.25-9.5无第五实施例8300.27-8无第一实施例与第三实施方式相当,第二实施例~第四实施例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当,第五实施例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当。如表1所示,如第一实施例~第五实施例所示,与l1、l2、w无关地,若防护层22的侧端22a位于与偏振片11的侧端11a相同的位置或位于比偏振片11的侧端11a靠内侧的位置,则没有产生翘起。在此,说明“翘起的产生”的评价方法。翘起是指在宽度方向上产生了1cm以上的剥离的状态。在将防护膜贴合于偏振板并进行了卷取后,在md方向上切割为约700mm的单片状,并放置于平坦面。在净化间内(大约22℃55%)放置约30分钟后对防护膜端部的翘起状态进行评价。只要略微地形成隧道,就设为ng(产生有翘起)。(实施例2)接着,说明第四实施方式、第五实施方式、第六实施方式的实施例。表2示出了在防护层22的侧端22a位于比偏振片11的侧端11a靠外侧的状态下,关于“l1”、“l2”、“l1/l2”、“w”、“翘起的产生”的结果。【表2】l1(mm)l2(mm)l1/l2w(mm)翘起的产生第六实施例024.50.002.5无第七实施例0.7170.046无第八实施例1.5240.063无第九实施例2.5240.103无第十实施例2190.114无第十一实施例9.5370.26-7无第一比较例9.5340.28-4有第二比较例9.5330.29-3有第三比较例9.531.50.30-1.5有第四比较例9.531.50.30-1.5有第五比较例825.50.31-3.5有第六比较例8250.32-2有第七比较例8240.33-1有第八比较例9.5270.353有第九比较例9.5270.353有第十比较例9.525.50.374.5有第十一比较例8210.382有第十二比较例9.5240.403有第六实施例与第五实施方式相当,第七实施例~第十实施例与第四实施方式相当,第十一实施例与第六实施方式相当。如表2所示,若在如第六实施例~第十一实施例所示那样防护层22的侧端22a位于比偏振片11的侧端11a靠外侧的位置时,使l1/l2为0以上且0.27以下,则没有产生翘起。另一方面,若如第一比较例~第十二比较例所示那样使l1/l2比0.27大时,则产生了翘起。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