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薄型背光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33737阅读:368来源:国知局
一种超薄型背光源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晶显示屏的背光源结构。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屏想要进一步普及发展,就必须做到超薄高亮、低功耗、散热好、便于用户群体携带等,才能保持在未来的市场竞争力。其中,背光源就是液晶显示屏的重要组成部分。LED背光源主要包括导光膜和发光部分。发光部分主要是由LED和柔性电路板(FPC)所组成的灯条,使用表面组装技术通过锡膏(SMT)将LED焊接在柔性电路板上。厚度为 0.6mm的LED,因其具有光亮度、色彩偏蓝,色度效果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且大部分超薄背光源都具有容纳安装0.6mm 厚度LED的空间。目前,背光源的灯条总厚度为:0.6mm厚LED+0.03mm厚锡膏+0.1mm厚柔性电路板,灯条总厚至少为0.74mm。现有的导光膜厚度一般都要在0.3mm以上。而如何满足背光源向超薄型发展的需求,是背光行业丞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超薄型背光源。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超薄型背光源,包括:0.20mm厚度的导光膜、0.12mm厚度的复合膜、0.33mm厚度的LED以及柔性电路板,复合膜贴合在导光膜上,导光膜的一端作为光源的入光端,LED通过锡膏焊接柔性线路板并紧密贴合在导光膜入光端一侧。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导光膜的入光端设计为端面厚度与LED厚度一致的斜面结构。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导光膜具有玻璃有效显示区域和背光有效显示区域,玻璃有效显示区域四边离背光有效显示区域四边的距离为0.3mm。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背光有效显示区域四边离导光膜外形边缘的距离分别为:入光端一边为2.9mm,入光端相对一边为0.2mm,入光端相邻两侧边为0.1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第一,本实用新型通过0.33mm厚度的超薄高亮 LED搭配0.20mm厚度的导光膜来实现超薄显示屏的背光源要求;

第二,将导光膜上铺设的0.23mm厚度的三张膜材(即扩散膜、上下增光膜)替换为0.12mm厚度的增亮扩散复合膜,总厚度又得到进一步减小;

第三,将导光膜的四周边框进行改进设计,提高导光膜的通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导光膜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较佳实施例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用语,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请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设计的一种超薄型背光源,其主要包括:导光膜1、复合膜2、LED3及柔性电路板4,导光膜1的厚度为0.20mm,复合膜2为0.12mm厚度的增亮扩散复合膜,复合膜2贴合在导光膜1上,导光膜1的一端作为光源的入光端11,LED3通过锡膏5焊接柔性线路板4并紧密贴合在导光膜1入光端一侧,LED3的厚度为0.33mm,焊接用的锡膏5厚度为0.03mm,柔性线路板4的厚度为0.1mm。导光膜1的入光端11设计为端面厚度与LED3厚度一致的斜面结构,以此防止出现爆灯的问题。

请参见图2,导光膜1具有玻璃有效显示区域(即AA区)和背光有效显示区域(即VA区),背光有效显示区域大于玻璃有效显示区域,玻璃有效显示区域四边离背光有效显示区域四边的距离为0.3mm,背光有效显示区域四边离导光膜1外形边缘的距离分别为:入光端一边(即D宽度)为2.9mm,入光端相对一边(即A宽度)为0.2mm,入光端相邻两侧边(即B∕C宽度)为0.1mm。此款导光膜的尺寸设计即可达到通用现有大多数超薄背光源的要求。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介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