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薄导光板流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20767发布日期:2018-07-11 03:44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超薄导光板流道结构,涉及导光板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导光板(light guide plate)是利用光学级的亚克力/PC板材,然后用具有极高反射率且不吸光的高科技材料,在光学级的亚克力板材底面用激光雕刻、V型十字网格雕刻、UV网版印刷技术印上导光点。利用光学级亚克力板材吸取从灯发出来的光在光学级亚克力板材表面的停留,当光线射到各个导光点时,反射光会往各个角度扩散,然后破坏反射条件由导光板正面射出。通过各种疏密、大小不一的导光点,可使导光板均匀发光。反射片的用途在于将底面露出的光反射回导光板中,用来提高光的使用效率;同等面积发光亮度情况下,发光效率高,功耗低。单面微结构阵列导光板一般采用押出成型的制作工艺。

导光板设计原理源于笔记本电脑的液晶显示屏,是将线光源转变为面光源的高科技产品。光学级亚克力(PMMA)/PC为基材,运用LCD显示屏及笔记本电脑的背光模组技术,透过导光点的高光线传导率,经电脑对导光点计算,使导光板光线折射成面光源均光状态制造成型。产品采用光谱分析原理与数码UV印刷技术相结合并在恒温、恒湿、无尘的环境条件下制作而成。具有超薄、超亮、导光均匀、节能、环保、无暗区、耐用、不易黄化、安装维修简单快捷等鲜明特点。导光板是射出成形:应用射出成形机将光学级PMMA颗粒运用高温、高压射入模具内冷却成形。在导光板注塑成型时直接注入导光板内部的是一种具有散射功能的透明颗粒材料,通过合理的调整透明颗粒的浓度达到对出光的有效控制,最终达到出光的高均匀度。但由于掺杂过程不易精确控制,所以采用注塑及设计相应的流道结构相结合的方式控制掺杂的精准度,保证导光板出光均匀度。目前,现有技术中由于流道结构设计的不合理,导致成型的导光板部分变色、发黄、出光的均匀度不佳。为此,需要设计一种新的技术方案,能够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正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超薄导光板流道结构,该流道结构设计合理,保证了产品注塑成型的质量,避免了导光板成型时发生变色、发黄,保证了出光的均匀度,满足实际使用要求。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超薄导光板流道结构,它包括设置在导光板内部的流道结构,所述流道结构包括位于同一水平面的三个进口端、且三个进口端相互连通,所述三个进口端构成了等腰三角形状的流道结构,在邻近所述流道结构的其中一个进口端处设有排气口,所述排气口对称分布在所述流道结构的两侧壁上,所述排气口的底部高于流道结构底部一定距离,且所述排气口与流道结构相连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排气口为圆锥形或矩形,所述排气口与超薄导光板成型模具的排气口相对应设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排气口到流道结构的其中一个进口端的距离为流道结构总长的1/5-1/3。

本实用新型所述流道结构的其中一个进口端是指位于等腰三角形两腰交界处的进口端。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超薄导光板流道结构,该流道结构设计合理,保证了产品注塑成型的质量,避免了导光板成型时发生变色、发黄,保证了出光的均匀度,满足实际使用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超薄导光板流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内容。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超薄导光板流道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超薄导光板流道结构,它包括设置在导光板10内部的流道结构20,所述流道结构20包括位于同一水平面的三个进口端21、且三个进口端21相互连通,所述三个进口端21构成了等腰三角形状的流道结构20(此流道结构20的设计主要是根据三角形稳定性强的原理,在设计流道结构20保证产品注塑成型过程具有散射功能的透明颗粒材料能够在导光板10内部均匀分布、保证出光的均匀度;另外,增强导光板本体的强度,保证导光板10的使用寿命);在邻近流道结构20的其中一个进口端21处设有排气口30,其中,排气口30对称分布在流道结构20的两侧壁上,所述排气口30的底部高于流道结构20底部一定距离(利于排气效率),且排气口30与流道结构20相连通。

进一步改进地,所述排气口30为圆锥形或矩形,所述排气口30与超薄导光板10成型模具的排气口相对应设置,提高产品注塑成型过程中的排气效率,提高产品的质量。

具体地,所述排气口30到流道结构20的其中一个进口端21的距离为流道结构20总长的1/5-1/3,保证颗粒物在流程内的均匀分布及导气效果,进而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附注:本实用新型所述流道结构20的其中一个进口端21是指位于等腰三角形两腰交界处的进口端21。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仅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