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93299发布日期:2018-09-21 21:05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因为光源可以布置在侧边、生产工艺简单,所以液晶显示器使用的背光模组多为侧光式背光模组。为了实现光线在整个背光模组出射面的均匀性,侧光式背光模组还包括导光板和设置在导光板下侧的反射板,导光板和反射板紧密地贴合设置,使得光线在由导光板靠近光源的一端向远离光源的一端传播,并从导光板上侧面射出。

现有技术中,背光模组采用的光源主要是LED点光源,相邻的LED点光源之间均具有间隙,使得各个LED点光源照射进入导光板的光线呈现以LED点光源正对导光板的平面的正态分布状态,呈现正态分布的光线在导光板内形成条带状,继而使得从背光模组上表面射出的光线也呈现条带状。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采用点光源造成的背光模组出光不均匀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采用新型导光板的背光模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贴合所述导光板下表面设置的反射板、贴合所述导光板上表面设置的散射板和设置在所述导光板侧面的多个点光源;

在所述导光板面向所述点光源的侧面设置有锯齿形凸起和由相邻所述锯齿形凸起形成的齿状凹槽;

在所述导光板贴合所述反射板的表面设置有阵列排布的网点。

可选的,各个所述点光源分别设置在对应的所述齿状凹槽内。

可选的,还包括与各个所述点光源连接的柔性印刷电路;

所述柔性印刷电路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侧面。

可选的,还包括固定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所述导光板、所述反射板和所述散射板的中空塑胶框。

可选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中空塑胶框外侧的金属防护框。

可选的,所述中空塑胶框和所述金属防护框上开设有使所述柔性印刷电路一端伸出的开口。

可选的,所述散射板包括贴合所述导光板设置的第一散射膜和位于所述第一散射膜上表面侧的第二散射膜;

在所述第一散射膜和所述第二散射膜之间设置有聚光棱镜膜。

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点光源反射的光线照射到齿状凹槽的表面后被折射成为不同的角度入射到刀光板中;在导光板传输过程中,光线在网点处形成更为复杂的反射和折射,破坏了现有技术中光线在刀光板中的正态分布状态,使得光线分散地更为均匀,也就保证了从刀光板上表面出射的光线的均匀性。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以下结合附图的说明及权利要求书的内容,并且随着对本实用新型的更全面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目的及结果将更加明白及易于理解。在附图中:

图1是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截面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导光板截面示意图;

其中:11-导光板,111-锯齿形凸起,112-齿状凹槽,113-网点,12-反射片,13-散射板,14-点光源,15-柔性印刷电路,16-中空塑胶框,17-金属防护框。

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标号指示相似或相应的特征或功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图1是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截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11、反射板12、散射板和点光源14。

其中反射板12贴合导光板11的下表面设置,散射板贴合导光板11的上表面设置,点光源14设置在导光板11的旁侧。由点光源14发出的光线照射到导光板11的侧面后进入到导光板11,光线在向远离点光源14传输的过程中,在导光板11和散射板的作用下逐步地向散射板一侧射出,并被散射板散射后从背光模组的上表面射出。

图2是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导光板11截面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导光板11面向点光源14的侧面设置有锯齿形凸起111,相邻的两个锯齿形凸起111之间形成齿状凹槽112。结合图1可知,在导光板11贴合反射板12的表面设置有阵列排布的网点113,网点113凸出于导光板11的本体设置、直接与反射板12接触。

本实施例中,各个点光源14分别设置在齿状凹槽112内。点光源14反射的光线照射到齿状凹槽112的表面后被折射成为不同的角度入射到刀光板中;在导光板11传输过程中,光线在网点113处形成更为复杂的反射和折射,破坏了现有技术中光线在刀光板中的正态分布状态,使得光线分散地更为均匀,也就保证了从刀光板上表面出射的光线的均匀性。

本实施例中,各个点光源14分别设置在对应的齿状凹槽112内;在其他实施例中,点光源14也可以不设置在齿状凹槽112内,而是距离导光板11的锯齿形凸起111具有一定的距离。

为了实现向各个点光源14供电,背光模组还包括与各个点光源14均连接的柔性印刷电路15,柔性印刷电路15也设置在导光板11的侧面。较为优选的,柔性印刷电路15的端部可以粘接在导光板11的边角处,实现相对于导光板11更好的固定。

请继续参见图1,本实施例中的背光模组还包括中空塑胶框16。中空塑胶框16的中间区域开设有尺寸略大于刀光板尺寸的容腔、导光板11、反射板12和散射板均设置在中空塑胶框16的容腔中,实现各个板状件的固定。另外,柔性印刷电路15板也设置在中空塑胶框16的容腔中。

更为优选的,在中空塑胶框16的外侧还可以设置金属防护框17。金属防护框17包围中间塑胶框和反射板12的底面,防止外界冲击力从背面作用背光模组而造成内部板状件的损坏。

为了使得柔性印刷电路15的一端从容腔中导出、和外界的控制电路和供电源连接,在中空塑胶框16和金属防护框17上还开设有使柔性印刷电路15一端伸出的开口。

如图1所示,本实施中,在导光板11上上侧设置一层散射板13就可以较好地保证光线的出射的均匀性。在其他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背光模组出射光线的均匀性,散射板13还包括贴合导光板11设置的第一散射膜和位于第一散射膜上侧的第二散射膜,利用多层散射膜实现光线更好地散射;更为优选的,在第一散射膜和第二散射膜之间还可以设置聚光棱镜膜,利用聚光棱镜膜将各向散射的光线聚集在一预设角度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