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电性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89081发布日期:2019-03-02 00:49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导电性辊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导电性辊(下文中,也简称为“辊”),更特别地,涉及用于通过例如复印机或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设备进行图像形成工艺的导电性辊。



背景技术:

在例如复印机、传真机和打印机等利用电子照相系统的图像形成设备中,使用各种导电性辊(例如,充电辊、转印辊、调色剂供给辊、显影辊、清洁辊、进纸辊和定影用加压辊)。这些导电性辊一般具有其中在轴(芯金属)的外周上支承由橡胶材料或树脂材料构成的基层的基本结构。

取决于导电性辊的预期用途,在基层上进一步设置一个以上的层从而满足需要的性能。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如下技术,其中,在包括层叠在导电性基体上的第一导电性弹性层和第二导电性弹性层的充电辊中,为了抑制点图像和条纹图像的产生的目的,不仅规定了第一和第二导电性弹性层的构成,而且规定第二导电性弹性层的冲击回弹率大于第一导电性弹性层的冲击回弹率。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2012-141386a(权利要求的范围等)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另外,当在图像形成设备内使导电性辊保持压向其它部件的状态时,存在如下情况:圧接痕迹(pressuremark)保留在受压点上并且压接痕迹的部分不会充分地起到辊的作用,在打印时引起图像缺陷。在除去负荷之后作为压接痕迹残留的这样的永久变形称为作为压缩永久变形的简称的“c永久变形”。

在这方面,如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的,通过增加位于辊的表面上的层的弹性模量,即,通过使表层坚硬,使压接痕迹的形成不大可能发生的技术是常规已知的;然而,对压接痕迹的这样的改善尚不充分。特别地,近年来,由于这样的接触部由于打印速度的高速化而更可能表现为图像缺陷,因此期望解决该问题。

鉴于上述,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其中由压接痕迹引起的图像缺陷的发生受到抑制的导电性辊。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人深入地研究从而发现上述问题可以通过如下来解决:规定构成辊的各层各自具有规定的损耗角正切tanδ的值和各层之间的弹性模量的规定的关系,由此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为一种导电性辊,其中在轴的外周上设置有多层树脂层,所述导电性辊的特征在于,所述树脂层从内周侧起至少包括基层和表层,所述多层树脂层在40℃的温度下的损耗角正切tanδ均为0.2以下,并且,在所述多层树脂层中,至少一组相邻的两个层满足位于外周侧的层的弹性模量g'o与位于内周侧的层的弹性模量g'i之间g'o≤g'i的关系。

在本发明的辊中,优选所述多层树脂层的所有相邻的两个层满足位于外周侧的层的弹性模量g'o与位于内周侧的层的弹性模量g'i之间g'o≤g'i的关系。所述树脂层从内周侧起可以至少包括基层、中间层和表层。

进一步,在本发明的辊中,更优选所述多层树脂层的所有相邻的两个层满足位于外周侧的层的弹性模量g'o与位于内周侧的层的弹性模量g'i之间g'o<g'i的关系。

更进一步,在本发明的辊中,优选所述表层包含作为主要组分的聚氨酯树脂,所述聚氨酯树脂使用了以聚苯乙烯换算的数均分子量(mn)为1,000~5,000的多元醇组分。还更进一步,在本发明的辊中,所述表层的弹性模量优选为1~30mpa;所述中间层的弹性模量优选为1~50mpa;并且所述基层的弹性模量优选为1~100mpa。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实现其中由压接痕迹引起的图像缺陷的发生受到抑制的导电性辊。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本发明的导电性辊的一个实例的沿着垂直于轴方向的方向截取的放大截面图。

图2为示出本发明的导电性辊的另一实例的沿着垂直于轴方向的方向截取的放大截面图。

图3为示出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设备的一个实例的部分截面图。

图4为涉及用于实施例的评价方法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案。

图1和2各自为示出本发明的导电性辊的一个实例的沿着垂直于轴方向的方向截取的放大截面图。如所示,在本发明的导电性辊中,在轴4的外周上设置有多层,例如2~4层(图1中的3层树脂层和图2中的2层树脂层)。要求本发明的辊从内周侧起至少具有基层1和表层3作为树脂层,并且优选的是,如图1中所示,本发明的辊从内周侧起至少具有基层1、中间层2和表层3。

在本发明中,重要的是,多层树脂层在40℃的温度下的损耗角正切tanδ均为0.2以下,并且,在多层树脂层中,至少一组相邻的两个层满足位于外周侧的层的弹性模量g'o与位于内周侧的层的弹性模量g'i之间g'o≤g'i的关系。通过将所有树脂层的损耗角正切tanδ控制为0.2以下,各树脂层的恢复性改善;因此,即使当一旦在其上形成凹陷(depression)时,其也容易恢复至原始状态,并且这可以使引起图像缺陷的这样的压接痕迹不太可能作为永久变形保留在树脂层上。此外,当表层如现有技术为坚硬的时,认为坚硬的表层抑制存在于内侧的基层和中间层从压缩状态的恢复;然而,在本发明中,通过使多层树脂层中的至少一组相邻的两个层满足g'o≤g'i的关系,在表层与存在于其内侧的层之间可以很好地平衡弹性,并且内层从凹陷状态的恢复由此不受抑制,结果,可以抑制压接痕迹的产生。特别地,根据本发明,即使当在40℃和95%rh的高温高湿环境下、在其中辊与其它部件压接的状态下将辊长时间放置时,也可以抑制c永久变形在辊上的产生,从而可以抑制图像缺陷的发生。

在本发明中,要求树脂层的在40℃的温度下的损耗角正切tanδ为0.2以下、优选0.15以下。这里注意的是,损耗角正切tanδ规定为如下:损耗角正切tanδ=损耗弹性模量g”/贮能弹性模量g'。

树脂层的弹性模量g'o和g'i为拉伸贮能弹性模量。在本发明中,损耗角正切tanδ以及弹性模量g'o和g'i可以通过基于jisk7244-4中规定的拉伸振动非共振法的粘弹性试验来测量。当树脂层的弹性模量的关系为g'o=g'i时,所述关系意在涵盖弹性模量的误差范围,并且具体地,弹性模量在±10%的误差范围内被认为是相同的。

在本发明中,优选多层树脂层的所有相邻的两个层满足位于外周侧的层的弹性模量g'o与位于内周侧的层的弹性模量g'i之间g'o≤g'i的关系。由于这使表层具有最小的弹性模量,即,为最柔软,因此内层从凹陷状态的恢复更少地受到抑制,结果,可以进一步改善抑制压接痕迹的产生的效果。

这里注意的是,在本发明中,短语“多层树脂层的所有相邻的两个层满足位于外周侧的层的弹性模量g'o与位于内周侧的层的弹性模量g'i之间g'o≤g'i的关系”意味着如下。即,例如,如图1中所示,在其中树脂层由作为基层1、中间层2和表层3的三个层形成的情况下,基层1的弹性模量g'1、中间层2的弹性模量g'2和表层3的弹性模量g'3满足g'2≤g'1和g'3≤g'2的关系。此外,例如,如图2中所示,在其中树脂层由作为基层1和表层3的两个层形成的情况下,基层1的弹性模量g'1和表层3的弹性模量g'3满足g'3≤g'1的关系。

在本发明中,还优选多层树脂层的所有相邻的两个层满足位于外周侧的层的弹性模量g'o与位于内周侧的层的弹性模量g'i之间g'o<g'i的关系。即,在本发明中,优选多层树脂层的弹性模量从最内基层1向最外表层3逐渐地减小。通过以该方式规定弹性模量,可以更确切地抑制c永久变形的产生,从而可以有效地抑制图像缺陷的发生。

在本发明中,对各多层树脂层的具体的弹性模量的值不特别限制;然而,例如,基层1的弹性模量优选为1~100mpa,更优选10~30mpa。此外,中间层2的弹性模量优选为1~50mpa,更优选10~30mpa。此外,表层3的弹性模量优选为1~30mpa,更优选1~15mpa。

在本发明中,可以达到其期望的效果,只要设置在轴4的外周上的多层树脂层满足上述涉及力学物性的条件即可。在本发明中,对除了多层树脂层以外的辊的材料和结构等不特别限制并且可以根据常规的方法根据需要适当地选择。例如,在本发明中,为了确保层之间的粘接性的目的,可以在各层之间适当地设置粘接层。

对轴4不特别限制,只要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即可,并且,作为轴4,例如,可以采用例如由铁、不锈钢或铝等制成的实心芯金属和中空金属制圆筒体等金属制轴、或例如具有良好的导电性的塑料制轴。

设置在轴4的外周上的基层1可以由发泡体形成,所述发泡体的具体实例包括弹性体,如醚系和酯系聚氨酯、硅橡胶、乙烯-丙烯-二烯橡胶(epdm)、丙烯腈-丁二烯橡胶(nbr)、天然橡胶、苯乙烯-丁二烯橡胶(sbr)、丁二烯橡胶、异戊二烯橡胶、聚降冰片烯橡胶、丁基橡胶、氯丁二烯橡胶、丙烯酸系橡胶、环氧氯丙烷橡胶(eco)、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和其混合物。作为形成基层1的材料,在这些弹性体中,优选使用聚氨酯。

构成基层1的发泡体可以通过例如如下来形成:使用发泡剂使任意上述弹性体化学发泡,或者如在聚氨酯泡沫的情况下,将空气机械地引入任意上述弹性体中从而进行发泡。构成基层1的发泡体的发泡倍率优选在1.5~50倍的范围内,并且发泡体的密度优选在0.05~0.9g/cm3的范围内。

此外,由于压缩永久变形性能在构成基层1的发泡体的气泡为独立气泡时改善,因此适宜的是发泡体中的气泡为独立气泡。为了使发泡体的气泡为独立气泡,适当地采用通过机械搅拌使任意上述弹性体的原料发泡从而获得发泡体的方法。

在基层1中,可以配混例如电子导电剂或离子导电剂等导电剂从而调节导电性。电子导电剂的实例包括:导电性碳,如科琴黑和乙炔黑;橡胶用炭黑,如saf、isaf、haf、fef、gpf、srf、ft和mt;进行了氧化处理等的着色用炭黑;热解炭黑;天然石墨;人造石墨;金属氧化物,如锑掺杂的氧化锡、ito、氧化锡、氧化钛和氧化锌;金属,如镍、铜、银和锗;导电性聚合物,如聚苯胺、聚吡咯和聚乙炔;以及导电性晶须,如碳晶须、石墨晶须、碳化钛晶须、导电性钛酸钾晶须、导电性钛酸钡晶须、导电性氧化钛晶须和导电性氧化锌晶须。

此外,离子导电剂的实例包括:铵盐,如四乙基铵、四丁基铵、十二烷基三甲基铵、十六烷基三甲基铵、苄基三甲基铵、和改性脂肪酸二甲基乙基铵等的高氯酸盐、氯酸盐、盐酸盐、溴酸盐、碘酸盐、氟硼酸盐、硫酸盐、乙基硫酸盐、羧酸盐和磺酸盐;以及例如锂、钠、钾、钙和镁等碱金属和碱土类金属的高氯酸盐、氯酸盐、盐酸盐、溴酸盐、碘酸盐、氟硼酸盐、硫酸盐、三氟甲基硫酸盐和磺酸盐。上述导电剂可以单独地或者以其两种以上的组合使用,并且电子导电剂和离子导电剂也可以组合使用。

电子导电剂的配混量相对于100质量份的构成基层的树脂组分优选在1~50质量份的范围内,更优选在5~40质量份的范围内。此外,离子导电剂的配混量相对于100质量份的构成基层的树脂组分优选为0.01~10质量份,更优选0.05~5质量份。通过配混导电剂,将基层1的电阻值调节为优选103~1010ω·cm,更优选104~108ω·cm。当基层1的电阻值低于103ω·cm时,电荷可能泄露至感光鼓等,并且辊自身会由于电压而被破坏,而当基层1的电阻值超过1010ω·cm时,很可能发生起雾。

在基层1中,为了将弹性体制成橡胶状物质,可以根据需要配混例如有机过氧化物等交联剂和/或例如硫磺等硫化剂,并且还可以配混例如硫化助剂、硫化促进剂、硫化促进助剂和/或硫化延迟剂。此外,在基层1中,也可以配混各种橡胶用添加剂,如填料、胶溶剂、发泡剂、增塑剂、软化剂、增粘剂、防粘连剂、分离剂、脱模剂、增量剂和着色剂。

对基层1的厚度不特别限制,并且其可以例如为1.0~5.0mm,优选1.0~3.0mm。

在基层1的外周上,直接或经由中间层2设置表层3。在本发明中,表层3优选具有比基层1更低的弹性模量;因此,作为构成表层3的树脂组分,适宜使用具有优异的冲击回弹性并且在使用环境中柔软的例如聚氨酯等低tg材料,例如,使用了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测量的以聚苯乙烯换算的数均分子量(mn)为1,000~5,000的多元醇组分的聚氨酯树脂优选用作主要组分。具体地,例如,可以适当地使用通过使内酯改性的多元醇与多异氰酸酯交联获得的聚氨酯树脂。可以通过将多元醇的末端用例如ε-己内酯等内酯改性来生产内酯改性的多元醇,并且也可以使用市售品。从在施加至导电性辊时达到令人满意的压缩永久变形性能和令人满意的耐调色剂融着性二者的观点,内酯改性的多元醇的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测量的以聚苯乙烯换算的数均分子量(mn)优选为1,000~5,000,更优选1,000~3,000。此外,由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测量的以聚苯乙烯换算的重均分子量(mw)与数均分子量(mn)之间的比表示的分子量分布(mw/mn)优选为2.5以下、更优选2.0以下。

用内酯改性的多元醇的实例包括:通过例如环氧乙烷或环氧丙烷等环氧烷与甘油等的加成聚合获得的聚醚多元醇、聚四亚甲基二醇、甘油、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戊二醇、己二醇、辛二醇、聚丁二烯多元醇、聚异戊二烯多元醇和聚酯多元醇。

用于使内酯改性的多元醇交联的多异氰酸酯的实例包括: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mdi)、粗制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粗制mdi)、氢化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氢化甲苯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和异氰脲酸酯改性的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

在表层3中,可以进一步配混用于促进内酯改性的多元醇与多异氰酸酯之间的交联反应的催化剂。催化剂的实例包括:有机锡化合物,如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二乙酸二丁基锡、硫代羧酸二丁基锡、二马来酸二丁基锡、硫代羧酸二辛基锡、和辛酸锡;有机铅化合物,如辛酸铅;单胺类,如三乙胺和二甲基环己胺;二胺类,如四甲基乙二胺、四甲基丙二胺和四甲基己二胺;三胺类,如五甲基二亚乙基三胺、五甲基二亚丙基三胺、和四甲基胍;环状胺类,如三亚乙基二胺、二甲基哌嗪、甲基乙基哌嗪、甲基吗啉、二甲基氨基乙基吗啉、和二甲基咪唑;醇胺类,如二甲基氨基乙醇、二甲基氨基乙氧基乙醇、三甲基氨基乙基乙醇胺、甲基羟乙基哌嗪、和羟乙基吗啉;以及醚胺类,如双(二甲基氨基乙基)醚和乙二醇双(二甲基)氨基丙基醚。在这些催化剂中,有机锡化合物是优选的。这些催化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其两种以上可以组合使用。催化剂的使用量相对于100质量份的多元醇优选在0.001~2.0质量份的范围内。

此外,在表层3中,可以配混导电剂从而调节导电性。作为导电剂,可以使用与用于基层1的以上例示的那些相同的导电剂。

在离子导电剂的情况下,表层3中导电剂的配混量相对于100质量份的树脂组分优选为2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在0.01~20质量份的范围内,还更优选在1~10质量份的范围内。同时,当导电剂为电子导电剂时,其配混量相对于100质量份的树脂组分优选为在1~70质量份的范围内,更优选在5~50质量份的范围内。通过添加导电剂,将表层3的体积电阻值调节为在优选103~1010ω·cm、更优选104~108ω·cm的范围内。

对表层3的厚度不特别限制;然而,其优选为30μm以下,更优选在1~15μm的范围内。当表层3的厚度大于30μm时,表层3变硬并且柔软性会劣化,并且由于耐久性的降低,通过使用会产生裂纹并且调色剂会由此受损,从而引起调色剂对感光鼓和成层刮板的附着,其会引起图像缺陷。

在基层1与表层3之间,为了例如调节导电性和减少对调色剂的损害的目的,可以设置中间层2。可以设置一层中间层2,或者也可以设置其两层以上。当设置两层以上的中间层2时,为了达到本发明的预期的效果,优选位于内周侧的中间层的弹性模量和位于外周侧的中间层的弹性模量满足本发明的条件。

可以通过使用选自橡胶系、聚氨酯系和丙烯酸系树脂的任意一种以上的水系树脂适当地形成中间层2。作为橡胶系树脂,可以适当地使用例如天然橡胶(nr)、氯丁二烯橡胶(cr)、丁腈橡胶(nbr)和苯乙烯-丁二烯橡胶(sbr)等胶乳,并且,作为聚氨酯系树脂,可以适当地使用例如醚系或酯系乳液和分散体。作为丙烯酸系树脂,可以适当地使用丙烯酸类(acryl)或丙烯酸苯乙烯等的乳液。

中间层2的总厚度可以例如为10~500μm,优选30~350μm。

对形成表层3和根据需要设置的中间层2的方法不特别限制,并且优选采用如下方法:其中制备包含构成各层的各组分的涂料组合物并且随后通过例如浸涂法、喷涂法或辊涂法等已知的涂布方法在基层1或中间层2的表面上涂布,其后将由此涂布的组合物在100~120℃下加热固化20~120分钟。

图3为示出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设备的一个实例的部分截面图。本发明的辊可以用于如图3中所示的这样的图像形成设备并且特别地用作充电辊。通过在如图3中所示的这样的图像形成设备中使用本发明的辊作为充电辊,特别是当将设备在高温高湿环境下长时间放置时,可以抑制在辊与例如感光鼓等其它部件压接的部分处的c永久变形的产生,从而可以达到抑制图像缺陷的发生的效果。

本发明的示出的图像形成设备包括:保持静电潜像的例如感光鼓等图像形成体21;显影辊22,其与图像形成体21接触并且使支承在其表面上的调色剂20附着至图像形成体21从而将静电潜像转变为可视图像;和将调色剂20供给至显影辊22的调色剂供给辊23,并且通过将来自调色剂容器24的调色剂20经由调色剂供给辊23和显影辊22转印至图像形成体21的一系列的过程来形成图像。

在示出的图像形成设备中,在将图像形成体21通过充电辊25充电至一定电位之后,通过曝光装置(未示出)在图像形成体21上形成静电潜像。接下来,随着调色剂供给辊23、显影辊22和图像形成体21各自沿图中示出的各箭头的方向旋转,将调色剂供给辊23上的调色剂20经由显影辊22传送至图像形成体21。将显影辊22上的调色剂20通过成层刮板26制成均一的薄层,并且,随着显影辊22与图像形成体21彼此接触地旋转,调色剂20从显影辊22附着至在图像形成体21上的静电潜像,由此使潜像可视化。将附着至潜像的调色剂20通过例如转印辊27等转印部件转印至例如一张纸等记录介质上,并且将在转印后残留在图像形成体21上的调色剂20通过清洁单元28的清洁刮板29除去。

实施例

现在将通过其实施例的方式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

根据下表中示出的条件制备如图1中所示的其中基层、中间层和表层依次设置在轴的外周上的导电性辊。

(实施例1)

首先,将从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和聚醚多元醇合成的100质量份聚氨酯预聚物和2质量份乙炔黑混合,从而制备其中分散有乙炔黑的聚氨酯预聚物,并且将该聚氨酯预聚物规定为“a组分”。同时,将30质量份在1分子内具有4个羟基的多元醇(excenol385so,由agcinc.制造)和0.1质量份高氯酸钠(naclo4)在70℃下加热的情况下混合,并且将所得物与4.5质量份聚醚改性的硅油(稳泡剂)和0.2质量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催化剂)进一步混合从而制备混合物,将所述混合物规定为“b组分”。

接下来,通过机械发泡法(mechanicalfrothprocess)使a组分和b组分发泡从而将密度控制为0.75g/cm3并且将聚氨酯预聚物组分(a组分)相对于多元醇组分(b组分)的当量比控制为1.05。此外,将所得物注入至其中已经设置有轴(材料:硫磺易切削钢,外径:6mm)的圆筒形状的模具中,并且通过rim成形以8.5mm的外径形成由发泡聚氨酯制成的基层。

然后,使用水分散聚氨酯乳液(superflex300,由dksco.,ltd.制造)和水分散碳作为导电剂来制备涂料,并且在基层上涂布由此获得的涂料从而以100μm的厚度形成中间层。

此后,在中间层上涂布通过将100质量份作为多元醇组分的以聚苯乙烯换算的数均分子量(mn)为2,000的聚己内酯二醇(placcel220al,由daicelcorporation制造)与30质量份多异氰酸酯组分(excelhardenerhx,由asiaindustryco.,ltd.制造)连同10质量份用于获得规定的表面属性的目的的聚氨酯细颗粒(art-pearlc-600,由negamichemicalindustrialco.,ltd.制造)共混来制备的涂料组合物,并且随后在120℃下加热固化1小时,由此以10μm的厚度形成表层。

以上述方式,制备实施例1的供试辊。

(实施例2)

除了将30质量份在1分子内具有3个羟基的多元醇(excenol430,由agcinc.制造)用作包含在用于基层形成时的b组分中的多元醇、将a组分和b组分在机械发泡法中的密度改变为0.55g/cm3、和将用于表层形成时的多元醇组分改变为100质量份以聚苯乙烯换算的数均分子量(mn)为2,000的聚四亚甲基二醇(ptg-l2000,由hodogayachemicalco.,ltd.制造)以外,使用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材料和制法来制备供试辊。

(比较例1)

除了氟乙烯-乙烯基醚交替共聚物(lumiflonlf200,由agcinc.制造)用作表层形成时的树脂组分、和将多异氰酸酯组分(excelhardenerhx,由asiaindustryco.,ltd.制造)以40质量份的量共混以外,使用与实施例2中相同的材料和制法来制备供试辊。

(实施例3)

除了30质量份在1分子内具有3个羟基的多元醇(excenol430,由agcinc.制造)用作包含在用于基层形成时的b组分中的多元醇、和将a组分和b组分在机械发泡法中的密度改变为0.55g/cm3以外,使用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材料和制法来制备供试辊。

(实施例4)

除了将聚氨酯预聚物组分(a组分)相对于基层形成时的多元醇组分(b组分)的当量比改变为1.18、superflex470(由dksco.,ltd.制造)用作中间层的水分散聚氨酯乳液、和将作为表层组分的多异氰酸酯组分(excelhardenerhx,由asiaindustryco.,ltd.制造)的量改变为45质量份以外,使用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材料和制法来制备供试辊。

(比较例2)

除了将聚氨酯预聚物组分(a组分)相对于基层形成时的多元醇组分(b组分)的当量比改变为1.30、superflex650(由dksco.,ltd.制造)用作中间层的水分散聚氨酯乳液、和将作为表层组分的多异氰酸酯组分(excelhardenerhx,由asiaindustryco.,ltd.制造)的量改变为60质量份以外,使用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材料和制法来制备供试辊。

(损耗角正切tanδ和弹性模量g'的测量)

对于各实施例和比较例的供试辊,各基层、中间层和表层的损耗角正切tanδ和弹性模量g'通过基于jisk7244-4中规定的拉伸振动非共振法的粘弹性试验在40℃的环境下测量。具体地,对于各实施例和比较例的供试辊的各基层、中间层和表层,通过将各涂料在规定的尺寸的模具中滴落和固化来制备试验片,并且,使用由orientecco.,ltd.制造的动态粘弹性自动测定机ddv-01fp-w作为测量设备,将由此获得的各试验片固定在拉伸振动用夹具上并且将应力以1hz的频率施加至其上从而进行测量。

(凹陷量的评价)

如图4中所示,将各供试辊30配置为与用作图像形成体的感光鼓31接触,并且在将500g的负荷w施加至在各供试辊的两端处的轴的情况下,将供试辊在温度为40℃且湿度为95%rh的环境下放置30天。然后,将供试辊在23℃和53%rh的常温常湿环境下放置另外24小时,并且随后除去负荷,其后立即进行测量从而评价凹陷量。这里注意的是,在使辊旋转的同时,通过使用激光测量机测量辊外径来确定凹陷量。

(图像评价)

在凹陷量的评价之后,将各供试辊组装至商购可得的打印机中作为充电辊,从而在23℃和53%rh的常温常湿环境下进行图像评价。将图像评价的结果基于以下标准分级为a~e。

a:在图像上绝对不产生c永久变形痕迹,并且因此不存在实际问题。

b:在图像上产生轻微的c永久变形痕迹;然而,不存在实际问题。

c:在图像上产生c永久变形痕迹;然而,不存在实际问题。

d:在图像上产生c永久变形痕迹,存在实际问题。

e:在图像上显著地产生c永久变形,存在实际问题。

这些评价的结果在下表中示出。

[表1]

如上表中所示,确认的是,在其中多层树脂层满足损耗角正切tanδ和弹性模量的规定的条件的根据本发明的辊中,可以减小凹陷量并且可以抑制由凹陷引起的图像缺陷的发生。

附图标记说明

1基层

2中间层

3表层

4轴

20调色剂

21图像形成体

22显影辊

23调色剂供给辊

24调色剂容器

25充电辊

26成层刮板

27转印辊

28清洁单元

29清洁刮板

30供试辊

31感光鼓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