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式胶铁一体化背光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92803发布日期:2020-09-23 01:10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一种散热式胶铁一体化背光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散热式胶铁一体化背光源。



背景技术:

背光源是位于液晶显示器背后的一种光源,它的发光效果将直接影响到液晶显示模块视觉效果,液晶显示器本身并不发光,它显示图形或字符是它对光线调制的结果,根据背光源所采用光源的不同,目前主要有el、ccfl及led三种背光源类型,而由于led背光源具有很多优点,不含有毒物质汞、具有极佳的色域显示、有很好的机械震动稳定性、有比ccfl更长的寿命、控制电路简单、驱动电压低、纳秒级的开关时间等。因为led的上述优越性,未来的发展趋势是led背光源代替ccfl背光源成为主流。

然而led灯条在使用过程中,其中约有70%以上的能量转化成了热能,若这些热能没有及时排出,将会导致led灯条的温度升高影响led灯条的使用寿命,降低了led灯条的亮度,从而使得led背光源的性能下降,但是现有的背光源散热性能不好,容易影响光源的使用寿命,还会造成背光源部件的损坏,并且在led灯条出现问题需要维修和更换时,通常需要拆掉整个背光源组件,操作步骤繁多,降低维修或更换led灯条的效率,同时,也很容易造成显示屏、光学膜片等其他部件坏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背光源散热性能不佳,灯条维修更换操作复杂效率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热式胶铁一体化背光源。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散热式胶铁一体化背光源,包括胶铁一体化的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的背光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一侧壁的外侧的第一散热装置、设置在所述壳体底部的第二散热装置,和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第一散热装置上的灯条,所述壳体的一侧侧壁上设有方形通孔,所述第一散热装置通过固定装置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壳体的侧壁外侧,且覆盖在所述方形通孔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散热装置包括散热箱、固定在所述散热箱靠近所述壳体一侧的导热板和填充在所述散热箱内的冷却液,所述导热板一侧连接所述灯条,远离所述灯条一侧设有若干个导热片,所述导热片延伸至冷却液中,所述散热箱外侧设有散热鳍片。

优选的,所述散热箱和所述散热鳍片采用铝材或铜材一体制成。

优选的,所述灯条粘接有一层散热胶,所述散热胶向内凹陷形成定位孔,所述导热板上设有与所述定位孔相匹配的定位柱。

优选的,所述第二散热装置包括装设置在所述壳体底部的安装槽、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的导热板、设置在所述导热板上的散热槽、和设置在所述散热槽内的散热片。

优选的,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包括固定杆、和设置在所述侧壁外侧且与所述固定杆相适配的固定口,所述固定杆由顶部的转动件,连接在所述转动件一端圆杆和固定在所述圆杆另一端的长方形固定块,所述固定口包括圆形凹槽和设置在所述圆形凹槽上端且与所述固定块相适配的长方形开口,所述固定杆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散热装置上。

优选的,所述固定杆的转动件位于所述散热箱外侧,所述圆杆贯穿所述散热箱和所述导热板连接所述固定块,并且所述圆杆与所述散热箱和所述导热板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方形通孔的四个面均呈扩张趋势向四周倾斜形成倾斜面,且所述倾斜面上均粘贴有反光膜。

优选的,所述壳体是由胶壳和铁壳一体注塑形成,所述铁壳侧壁上均匀分布有多个注塑孔。

优选的,所述胶壳底部设有多个散热孔。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散热装置和第二散热装置同时运作加快散热,并且为背光源提供了全方位的散热,提高背光源主体的散热效果,进而提高了背光源的使用寿命;

2、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第一散热装置可拆卸的连接在壳体外侧,将灯条壳拆卸的连接在第一散热装置上,所以在对背光源进行拆卸维修时,不用对整个背光源组件进行拆卸,操作简单效率高,并且也不会对其他光学部件造成损坏;

3、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散热装置通过将灯条产生的热量传递到导热板上,导热板通过导热片将热量传递到冷却液中,冷却液对导热片和导热板上的热量进行散热,冷却液将散发的热量传递到散热箱上,散热箱再将热量传递给其表面的散热鳍片,散热鳍片再将热量散发到空气当中,从而达到对灯条进行散热降温的目的,避免了因灯条温度过高导致灯条寿命减少,亮度降低,进而导致背光源性能下降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在安装灯条时只需将定位孔对准导热板上的定位柱,拆卸灯条时也只需将灯条从定位柱从定位孔上拔下即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将灯条进行可拆卸安装便于提高后续的维修更换的效率;

5、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装置中实现了对第一散热装置的固定,安装拆卸时只需转动转动件,将长方形固定块插入或者拔出固定口中即可实现,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固定效果好,进一步的提高了背光源的安装或维修效率;

6、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方形通孔内的四个面均设置为呈扩张趋势向四周倾斜形成倾斜面,并且在倾斜面上均粘贴有反光膜,利用反光膜对光源进行反射,呈扩张趋势向四周倾斜形成倾斜面则可以将灯光都反射到背光源组件里面的导光板上,进而提高了背光源的发光效果;

7、本实用新型通过胶壳采用胶壳与铁壳一体注塑形成,相比传统的分体式胶铁框壳结构,结合更加牢固,也省去了人工组装的成本,既避免了扣合时胶框受强力变形而引起的后续背光组件装配不平整的问题,又省去了人工扣合胶铁壳的工序,节省了人力成本,同时还能减少扣合工序带入的灰尘和杂质,提高无尘度,设置铁壳上的注塑孔,胶框的胶体可以在通过注塑孔过程中相互融合,增加了胶壳和铁壳的连接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散热式胶铁一体化背光源局部剖视图;

图2是一种散热式胶铁一体化背光源的仰视图;

图3是一种散热式胶铁一体化背光源的固定口结构示意图;

图4是一种散热式胶铁一体化背光源的壳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壳体、2-背光组件、3-灯条、4-第一散热装置、5-第二散热装置、6-方形通孔、7-固定装置、8-侧壁、9-散热箱、10-导热板、11-冷却液、12-导热片、13-散热鳍片、14-散热胶、15-定位孔、16-定位柱、17-安装槽、18-散热槽、19-散热片、20-固定杆、21-固定口、22-转动件、23-圆杆、24-固定块、25-圆形凹槽、26-长方形开口、27-倾斜面、28-反光膜、29-胶壳、30-铁壳、31-注塑孔、32-散热孔。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下面结合图1、图2、图3和图4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散热胶14铁一体化背光源,包括胶铁一体化的壳体1和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部的背光组件2,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1一侧壁8的外侧的第一散热装置4、设置在所述壳体1底部的第二散热装置5,和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第一散热装置4上的灯条3,所述壳体1的一侧侧壁8上设有方形通孔6,所述第一散热装置4通过固定装置7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壳体1的侧壁8外侧,且覆盖在所述方形通孔6上。

本实施例1中,首先将灯条3安装在第一散热装置4上,再将带有灯条3的第一散热装置4可拆卸的安装在壳体1外侧,灯条3穿过方形的通孔为背光源提供光源,在灯条3主要维修或者更换时,只需要将第一散热装置4从壳体1上取下,在将灯条3从第一散热装置4取下即可,不用对整个背光源组件进行拆卸,操作简单效率高,并且也不对其他光学部件造成损坏;位于壳体1侧壁8外部的第一散热装置4,和位于壳体1底部的第二散热装置5同时运作加快散热,并且为背光源提供了全方位的散热,提高背光源主体的散热效果,进而提高了背光源的使用寿命。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第一散热装置4包括散热箱9、固定在所述散热箱9靠近所述壳体1一侧的导热板10和填充在所述散热箱9内的冷却液11,所述导热板10一侧连接所述灯条3,远离灯条3一侧设有若干个导热片12,所述导热片12延伸至冷却液11中,所述散热箱9外侧设有散热鳍片13,所述散热箱9和所述散热鳍片13采用铝材或铜材一体制成。

本实施例1中,灯条3产生的热量传递到了导热板10上,导热板10通过导热片12将热量传递到冷却液11中,冷却液11对导热片12和导热板10上的热量进行散热,冷却液11将散发的热量传递到散热箱9上,散热箱9再将热量传递给其表面的散热鳍片13,散热鳍片13再将热量散发到空气当中,从而达到对灯条3进行散热降温的目的,避免了因灯条3温度过高导致灯条3寿命减少,亮度降低,进而导致背光源性能下降的问题。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灯条3上粘接有一层散热胶14,所述散热胶14向内凹陷形成定位孔15,所述导热板10上设有与所述定位孔15相匹配的定位柱16。

本实施例中,安装灯条3时只需将定位孔15对准导热板10上的定位柱16即可,拆卸灯条3时也只需将灯条3从定位柱16上拔下即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将灯条3进行可拆卸安装便于提高后续的维修更换的效率。

实施例4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第二散热装置5包括装设置在所述壳体1底部的安装槽17、安装在所述安装槽17内的导热板10、设置在所述导热板10上的散热槽18,和设置在所述散热槽18内的散热片19。

本实施例中,在导热板10吸收背光源内部的热量,并将热量传递给了位于散热槽18内的散热片19,散热片19将热量释放到空气当中,提高了背光源的散热性能,进而增加了其使用寿命。

实施例5

在实施例2基础上,所述固定装置7包括包括固定杆20、和设置在所述侧壁8外侧且与所述固定杆20相适配的固定口21,所述固定杆20由顶部的转动件22,连接在所述转动件22一端圆杆23和固定在所述圆杆23另一端的长方形固定块24,所述固定口21包括圆形凹槽25和设置在所述圆形凹槽25上端且与所述固定块24相适配的长方形开口26,所述固定杆20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散热装置5上,所述固定杆20的转动件22位于所述散热箱9外侧,所述圆杆23贯穿所述散热箱9和所述导热板10连接所述固定块24,并且所述圆杆23与所述散热箱9和所述导热板10转动连接。

本实施例中,将第一散热装置4固定在壳体1上,只需将长方形固定块24对准壳体1上的长方形开口26并插入圆形凹槽25内,再转动位于散热箱9外侧的转动件22,转动件22带动圆杆23转动,进而带动固定块24在圆形凹槽25内转动,固定块24卡接在了圆形凹槽25之中,这样就实现了对第一散热装置4的固定,当需要拆卸时,只需再次转动,使固定块24对准长方形开口26,就能将第一散热装取下,本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固定效果好,提高了背光源的安装或维修效率。

实施例6

在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方形通孔6的四个面均呈扩张趋势向四周倾斜形成倾斜面27,且所述倾斜面27上均粘贴有反光膜28。

本实施例1中,灯条3穿过方形通孔6,其所散发的光源部分收纳在了通孔内,将方形通孔6的四个面均设置为呈扩张趋势向四周倾斜形成倾斜面27,并且在倾斜面27上均粘贴有反光膜28,利用反光膜28对光源进行反射,呈扩张趋势向四周倾斜形成倾斜面27则可以将灯光都反射到背光源组件里面的导光板上,进而提高了背光源的发光效果。

实施例7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壳体1是由胶壳29和铁壳30一体注塑形成,所述铁壳30侧壁8上均匀分布有多个注塑孔31,所述胶壳29底部设有多个散热孔32。

本实施例中,壳体1采用胶壳29与铁壳30一体注塑形成,相比传统的分体式胶铁框壳结构,结合更加牢固,也省去了人工组装的成本,既避免了扣合时胶框受强力变形而引起的后续背光组件2装配不平整的问题,又省去了人工扣合胶铁壳30的工序,节省了人力成本,同时还能减少扣合工序带入的灰尘和杂质,提高无尘度,设置铁壳30上的注塑孔31,胶框的胶体可以在通过注塑孔31过程中相互融合,增加了胶壳29和铁壳30的连接可靠性。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参照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