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板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942001阅读:来源:国知局
材2的设置有散射元件3.3的表面上(即柔性基材2的远离玻璃基板I的表面上),在散射元件3.3之间设置有间隙8。以此方式,可以灵活地调节散射元件3.3的布置,在实现分散来自玻璃基板I的方向的激光能量的同时,还可以尽可能节省材料、减轻产品重量和降低工艺难度。图4中清楚地显示了,整束强度较高的大束激光6在经过散射元件3.3后被散射为多束分散的强度较弱的小束激光6.1。
[0038]关于散射元件3.3的形状,在图4中可清楚地看出,在垂直于柔性基材2的表面的方向上,散射元件3.3的截面可为半椭圆形或半圆形(图中所示仅为示意性,其边长比例不能理解为针对本实施例的精确限定)。其中,半椭圆形或半圆形的直边的一侧附着到柔性基材2的表面上。以此方式,激光垂直入射平面侧,并被散射至包含特定大小的三维立体角的空间中,该三维立体角的大小由散射元件3.3的材料的光学性质决定。
[0039]关于间隙8的宽度,在柔性基材2的表面的任意方向上(例如图4的水平方向上),间隙8的宽度例如可以为与其相邻的散射元件3.3在相应方向上的尺寸的1/4-1/2。以此方式,能够使得对来自玻璃基板I的方向的激光能量的分散效果最佳化,同时不必过度地增加整个柔性板100的重量或工艺复杂度。
[0040]当然,这并非限定性的,也可以是这样的情况:散射元件3.3相互之间无间隙地设置。以此方式,散射元件3.3可以紧密的方式排布,这加强了作为整体的多个散射元件3.3对来自玻璃基板I的方向的激光6的散射作用。
[0041]图5显示了本发明所提出的柔性板的第四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在图5所示的第四实施例中,在柔性基材2的设置有散射元件3.4的表面上(即柔性基材2的远离玻璃基板I的表面上),在散射元件3.4之间设置有间隙8。以此方式,可以灵活地调节散射元件3.4的布置,在实现分散来自玻璃基板I的方向的激光能量的同时,还可以尽可能节省材料、减轻产品重量和降低工艺难度。图5中清楚地显示了,整束强度较高的大束激光6在经过散射元件3.4后被散射为多束分散的强度较弱的小束激光6.1。
[0042]关于散射元件3.4的形状,在图5中可清楚地看出,在垂直于柔性基材2的表面的方向上,散射元件3.4的截面可为梯形。梯形的长底一侧附着到柔性基材2的表面上。以此方式,首先使得散射元件3.4能够更稳固地附着在柔性基材2上,同时激光垂直地经过长底射入到散射元件3.4中,继而被散射至特定大小的空间中,该空间的大小由散射元件3.4的材料的光学性质以及梯形的四个角的角度决定。
[0043]关于间隙8的宽度,在柔性基材2的表面的任意方向上(例如图4的水平方向上),间隙8的宽度例如可以为与其相邻的散射元件3.4在相应方向上的尺寸的1/4-1/2。以此方式,能够使得对来自玻璃基板I的方向的激光能量的分散效果最佳化,同时不必过度地增加整个柔性板100的重量或工艺复杂度。
[0044]当然,这并非限定性的,也可以是这样的情况:散射元件3.4相互之间无间隙地设置。以此方式,散射元件3.4可以紧密的方式排布,这加强了作为整体的多个散射元件3.4对来自玻璃基板I的方向的激光6的散射作用。
[0045]图6显示了本发明所提出的柔性板的第一实施例的激光透射示意图。在图6中,可清楚地看出,为了实施激光剥离工艺以将柔性基材2从玻璃基板I的上表面分离,首先从玻璃基板I的底侧射入强度较大的成束的大束激光6。大束激光6穿透玻璃基板I和柔性基材2以实现剥离功能,同时剩余的激光穿透柔性基材2后被设置在柔性基材2的上表面上的散射结构一一多个紧密排布的截面为三角形的纳米至微米量级的散射元件3.1散射。散射元件3.1将强度较大的成束的大束激光6散射为多束能量较弱的小束激光6.10小束激光6.1进入位于散射结构3.1的远离柔性基材2的一侧的缓冲层4中,并在缓冲层4中逐渐衰减。
[0046]在图6所示的情况中,缓冲层4包覆住全部的散射元件3.1,并且填充到相邻的散射元件3.1之间的空间中。这对激光能量的衰减和缓冲起到很有效的作用,因为从散射元件3.1的任何表面以任意角度出射的激光都能够进入到缓冲层4中以进行衰减。在垂直于所述柔性基材2的表面的方向上,缓冲层4的厚度相当于散射元件3.1在相应方向上的尺寸的数倍至数千倍。这样的尺寸设置,既能够保证使得分散开的激光能量得到有效衰减,又不会过度增加柔性板100的厚度和重量。
[0047]在图6中,可以看到,小束激光6.1在缓冲层4中逐渐衰减至消失,因此没有激光能量到达位于缓冲层4的远离柔性基材2的一侧的有缘层5并对后者造成伤害。当然,在本发明所提出的技术方案中,即使少量的激光能量到达位于缓冲层4的远离柔性基材2的一侧的有缘层5,也不足以对其造成伤害,因为此处的激光能量已经经过分散和衰减。
[0048]在制造工艺方面,散射元件可以通过压印工艺、黄光工艺、干刻工艺或湿刻工艺来形成在柔性基材2的表面上。可见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制造工艺的选择十分灵活。
[0049]为了更有效地阻止激光能量伤害到有缘层5,散射元件还可以设置成能够反射或吸收光线。
[0050]图7显示了所设计的对比例的柔性板200的激光透射示意图。在设计的对比例中,柔性板200包括:柔性基材12 ;位于柔性基材12的一侧的缓冲层14 ;以及位于缓冲层14的远离柔性基材12的一侧的有缘层15。可明显看出,在柔性板200中未设置有针对激光束16的散射结构。
[0051]为了实施激光剥离工艺以将柔性基材12从玻璃基板11的上表面分离,首先从玻璃基板11的底侧射入强度较大的成束的激光16。激光16穿透玻璃基板11和柔性基材12以实现剥离功能,同时剩余的激光穿透柔性基材12后进入位于柔性基材12的一侧的缓冲层14中,在缓冲层14中进行有限度的衰减。然而,由于柔性板200的整体工艺、尺寸等限制,缓冲层14的厚度毕竟有限,不可能是无限度厚的。因此,在对比例的柔性板200的缓冲层14与根据本发明的柔性板100的缓冲层4具有相同厚度的条件下,由于成束的激光16具有很高的强度,其在缓冲层14中未能完全衰减至消失或足够低,部分能量仍然进入了有缘层15,且考虑到激光的特殊性质,成束的激光很容易对有缘层15的结构造成实质性破坏,导致所产生的产品具有“器质性的”缺陷。
[0052]两相对比,本发明所提出的柔性板100在保护有缘层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0053]虽然在本文中参照了特定的实施方式来描述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的是,这些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原理和应用的示例。因此应该理解的是,可以对示例性的实施例进行许多修改,并且可以设计出其他的布置,只要不偏离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应该理解的是,可以通过不同于原始权利要求所描述的方式来结合不同的从属权利要求和本文中所述的特征。还可以理解的是,结合单独实施例所描述的特征可以使用在其他所述实施例中。
【主权项】
1.一种柔性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柔性基材; 设置于所述柔性基材的至少一个表面上的散射结构; 位于所述散射结构的远离所述柔性基材的一侧的缓冲层;以及 位于所述缓冲层的远离所述柔性基材的一侧的有缘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散射结构包括两个以上散射元件,所述散射元件的尺寸为纳米至微米量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柔性基材的设置有所述散射元件的表面上,所述散射元件相互之间无间隙地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柔性基材的设置有所述散射元件的表面上,所述散射元件之间设置有间隙。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柔性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柔性基材的表面的任意方向上,所述间隙的宽度为与其相邻的所述散射元件在相应方向上的尺寸的1/4-1/2。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板,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柔性基材的表面的方向上,所述散射元件的截面为三角形、矩形、正方形、半椭圆形、半圆形或梯形。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散射元件通过压印工艺、黄光工艺、干刻工艺或湿刻工艺形成在所述柔性基材的表面上。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层包覆住全部的所述散射元件,并且填充到相邻的所述散射元件之间的空间中。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板,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柔性基材的表面的方向上,所述缓冲层的厚度相当于所述散射元件在相应方向上的尺寸的数倍至数千倍。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散射元件还能够反射或吸收光线。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柔性板。本发明所提出的柔性板包括:柔性基材;设置于所述柔性基材的至少一个表面上的散射结构;位于所述散射结构的远离所述柔性基材的一侧的缓冲层;以及位于所述缓冲层的远离所述柔性基材的一侧的有缘层。发明所提出的柔性板在保护有缘层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IPC分类】G02B5/02, B23K26/00
【公开号】CN105158831
【申请号】CN201510695337
【发明人】余赟
【申请人】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23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