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材输送装置及具备该片材输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569238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片材输送装置及具备该片材输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的片材输送装置具备换向部、第一输送路、第二输送路、切换部件及输送滚轮。换向部切换片材的输送方向。第一输送路向换向部输送片材。第二输送路输入在换向部中切换了输送方向的片材。切换部件配置在第一输送路与换向部之间,具有沿与片材的输送方向交叉的片材宽度方向延伸的旋转支点,通过绕旋转支点转动,可在第一姿势与第二姿势之间进行姿势变更,所述第一姿势为从第一输送路向换向部引导片材,所述第二姿势为从换向部向第二输送路引导片材。输送滚轮具有配置在与切换部件的旋转支点相同的轴线上的旋转轴,并配置为外周面比切换部件的片材引导面更突出。
【专利说明】
片材输送装置及具备该片材输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输送片材的片材输送装置以及具备该片材输送装置的图像形成
目.0
【背景技术】
[0002]以往,在片材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感光体鼓上形成调色剂影像,在感光体鼓与转印辊之间所形成的转印夹持部中,调色剂影像被转印在片材上。图像形成装置还具备定影部,转印有调色剂影像的片材在定影部中实施定影处理之后被排出。图像形成装置具备片材输送装置,该片材输送装置向转印夹持部或从转印夹持部输送片材。
[0003]例如,已知有一种片材输送装置,其为了切换实施过定影处理的片材的输送方向,具备可旋转的挡板。另外,在挡板上,具备旋转自如的滚轮。通过滚轮来减轻挡板与片材之间的摩擦。

【发明内容】

[0004](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抑制片材产生划伤的同时,稳定切换片材的输送方向的片材输送装置,以及具备该片材输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本发明的第一结构的片材输送装置具备换向部、第一输送路、第二输送路及切换部件,
[0008]所述换向部将片材换向;
[0009 ]所述第一输送路向所述换向部输送所述片材;
[0010]所述第二输送路输入在所述换向部中换向的所述片材;
[0011]所述切换部件配置在所述第一输送路与所述换向部之间,并包含在与所述片材的输送方向交叉的片材宽度方向延伸的旋转支点,通过规定的驱动部使该切换部件绕所述旋转支点转动,从而可在第一姿势与第二姿势之间改变姿势,所述第一姿势为从所述第一输送路向所述换向部引导所述片材,所述第二姿势为从所述换向部向所述第二输送路引导所述片材;
[0012]在所述片材输送装置中,还具备输送滚轮,该输送滚轮具有配置在与所述切换部件的所述旋转支点相同轴线上的旋转轴,并配置为其外周面比所述切换部件的片材引导面更突出。
[0013]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具备上述结构的片材输送装置以及在片材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
[0014]通过所述片材输送装置输送在所述图像形成部形成图像的片材。
[0015](三)有益效果
[0016]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结构,由于切换部件的输送滚轮与片材接触,从而可抑制片材与切换部件之间的强烈摩擦。另外,切换部件的旋转支点与输送滚轮的旋转轴被配置在同一轴线上。因此,在切换部件改变姿势时,由输送滚轮的重量产生的旋转力矩不会被施加至切换部件。因此,可抑制对用于改变切换部件姿势的驱动部施加不稳定负荷的情况。因此,抑制切换部件的旋转不良。其结果为,可抑制在片材上产生划伤,并且稳定切换片材的输送方向稳定。
[0017]另外,由于具备上述结构的片材输送装置,从而形成抑制在片材上产生划伤,并且对片材的输送方向进行稳定切换的图像形成装置。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表示具备本发明的片材输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0019]图2A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片材输送装置的剖视图,是表示切换导向件配置为第一姿势的状态的图。
[0020]图2B是图2A所示的片材输送装置的切换导向件附近的放大剖视图。
[0021]图3A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片材输送装置的剖视图,是表示切换导向件配置为第二姿势的状态的图。
[0022]图3B是图3A中所示的片材输送装置的切换导向件附近的放大剖视图。
[0023]图4是本实施方式的片材输送装置中所使用的切换导向件的立体图。
[0024]图5是本实施方式的片材输送装置中所使用的切换导向件的分解立体图。
[0025]图6A是本实施方式的片材输送装置中所使用的切换导向件的侧视图。
[0026]图6B是本实施方式的片材输送装置中所使用的切换导向件的侧面剖视图。
[0027]图6C是表示从图6B所示的切换导向件拆下输送滚轮的状态的分解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I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此处,作为图像形成装置I,对具备打印机功能与复印功能的复合机进行示例,但图像形成装置也可以为打印机、复印机、传真装置。
[0029](图像形成装置的说明)图像形成装置I具备:具有大致长方体形状的壳体结构的装置主体10,以及配置在装置主体10上的自动原稿传送装置(以下称作ADF)20。在装置主体10的内部,收容有读取单元25、图像形成部30、定影部60、供纸部40及输送路径50,所述读取单元25对所复印的原稿图像进行光学读取;所述图像形成部30在片材上形成调色剂影像;所述定影部60使调色剂影像在片材上定影;供纸部40储存向图像形成部30输送的片材;输送路径50将片材从供纸部40或供纸托盘46经由图像形成部30及定影部60输送至排出空间10S。排出至排出空间1S的片材S被装载于排纸部101。
[0030]ADF20向装置主体10上的规定原稿读取位置自动传送所复印的原稿片材。另一方面,在用户将原稿片材手动载置到规定的原稿读取位置时,向上方打开ADF20。读取单元25对从装置主体10上面的ADF20自动传送来的原稿片材或手动放置的原稿片材的图像进行光学读取。
[0031]图像形成部30通过生成全彩的调色剂图像并将其转印至片材上,从而在片材上形成图像。图像形成部30包含图像形成单元32、中间转印单元33及调色剂补充部34,所述图像形成单元32含有被串联配置的形成黄色(Y)、品红(M)、青色(C)及黑色(Bk)的各调色剂影像的四个单元32Y、32M、32C、32Bk;所述中间转印单元33与该图像形成单元32的上方邻接配置;所述调色剂补充部34配置在中间转印单元33上。
[0032]各图像形成单元32Y、32M、32C、32Bk包含感光体鼓321、以及配置在该感光体鼓321周围的带电器322、曝光器323、显影装置324、一次转印辊325及清洁装置326。
[0033]感光体鼓321绕其旋转轴旋转,在其外周面形成静电潜像及调色剂影像。带电器322使在感光体鼓321的外周面所形成的感光层均匀带电。曝光器323具有激光光源和反射镜或透镜等光学类机器,向感光体鼓321的外周面照射基于原稿图像的图像数据的光,形成静电潜像。
[0034]为了使形成于感光体鼓321上的静电潜像显影,显影装置324向感光体鼓321的周面供给调色剂。一次转印辊325将感光体鼓321上的调色剂影像一次转印至中间转印带331上。清洁装置326对调色剂影像转印后的残留于感光体鼓321的外周面的调色剂进行清扫。
[0035]中间转印单元33具备中间转印带331、带驱动辊332及从动辊333。在中间转印带331的外周面,由多个感光体鼓321在同一位置重叠转印调色剂影像。中间转印带331在图1中沿逆时针方向旋转。
[0036]与带驱动辊332的周面相对配置有二次转印辊35。带驱动辊332与二次转印辊35的夹持部成为将与中间转印带331重合并一次转印过的全彩调色剂影像转印至片材上的二次转印部。
[0037]调色剂补充部34包含黄色用调色剂容器34Y、品红用调色剂容器34M、青色用调色剂容器34C及黑色用调色剂容器34Bk。调色剂补充部34向对应各色的图像形成单元32Y、32M、32C、32Bk的显影装置324,通过省略图示的供给路径供给各色的调色剂。
[0038]供纸部40具备收容实施图像形成处理的片材S的两层供纸盒40A、40B。这些供纸盒40A、40B可以从装置主体10的前方向跟前方向(向外)抽出。
[0039]供纸盒40A(40B)具备收纳将片材S层叠而成的片材摞的片材收容部41、以及为了供纸而抬升所述片材摞的升降板42。在供纸盒40A(40B)的右端侧的上部,配置有拾取辊43、供纸辊44、阻尼辊45的辊对。通过拾取辊43及供纸辊44的驱动,将供纸盒40A内的片材摞的最上层的片材S—张一张地抽出,向输送路径50的上游端输入。
[0040]输送路径50包含主输送路50A(第一输送路)、反转输送路50B(第二输送路)、上方输送路50C(换向部)及下方输送路50D。主输送路50A从供纸部40经由图像形成部30将片材S输送至定影部60的出口。反转输送路50B在对片材S进行两面印刷时,将单面印刷的片材返回至图像形成部30。上方输送路50C使片材S从主输送路50A的下游端趋向排出空间10S。[0041 ]在主输送路50A中,相对于输送方向在比二次转印部35A更靠上游侧(图1的上方)处配置有定位辊对51。片材S在停止状态的定位辊对51暂时停止,进行偏斜矫正。然后,在用于图像转印的规定时序内,通过驱动马达(省略图示)来旋转驱动定位辊对51旋转驱动,由此使片材S被输送至二次转印辊35。
[0042]定影部60为实施使调色剂影像定影在片材S上的定影处理的诱导加热方式的定影装置,并在内部形成有定影夹持部。片材S通过定影夹持部,由此转印至片材S的调色剂影像被定影在该片材上。
[0043]进而,图像形成装置I还具备输送单元7(片材输送装置)。如图1所示,输送单元7为配置在定影部60的上方的单元。输送单元7具备将在定影部60中实施过定影处理的片材S向排出空间1S或反转输送路50B输送的功能。接着,参照图2A至图3B,对输送单元7进一步进行详细说明。图2A为本实施方式的输送单元7的剖视图,图2B为放大表示图2A的输送单元7一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同样地,图3A为本实施方式的输送单元7的剖视图,图3B为放大表示图3A的输送单元7—部分的放大剖视图。此外,图2A及图2B表示后述的切换导向件77配置为第一姿势的状态,图3A及图3B表示切换导向件77配置为第二姿势的状态。在输送单元7的内部,在前述的主输送路50A的下游侧部分,加上反转输送路50B的上游侧部分,形成有上方输送路50C及下方输送路50D。
[0044]参照图2A,输送单元7具备单元壳体70、第一排出辊对7A、第二排出辊对7B(第二输送辊对)、输送辊对7C(第一输送辊对)及切换导向件77(切换部件)。
[0045]单元壳体70为输送单元7的框体部分。如图2A所示,主输送路50A的下游侧部分在单元壳体70的内部在垂直方向延伸。上方输送路50C(换向部)是与主输送路50A的上端部连通的输送路。在使上方输送路50C沿着从右下方朝向左上方的输送方向弯曲的同时输送片材S。另外,如后所述,在片材S上进行两面印字时,片材S在上方输送路50C中进行换向。下方输送路50D为在上方输送路50C的下方与主输送路50A连通的输送路。此外,片材S的输送方向通过未图示的导向件部件,向上方输送路50C侧或下方输送路50D侧切换。
[0046]第一排出辊对7A配置在下方输送路50D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端部(图2A的左端部)。第一排出辊对7A旋转,并将片材S向排出空间1S排出。第一排出辊对7A具备第一从动辊71及第一排出辊72。若第一排出辊72通过未图示的驱动部而旋转,则第一从动辊71从动于第一排出辊72旋转。
[0047]第二排出辊对7B配置在上方输送路50C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端部(图2A的左端部)。第二排出辊对7B具备第二从动辊73及第二排出辊74。若第二排出辊74通过未图示的驱动部而旋转,则第二从动辊73从动于第二排出辊74旋转。此外,第二排出辊对7B的第二排出辊74的旋转方向可以通过未图示的控制部进行切换。若第二排出辊对7B沿第一旋转方向旋转,则片材S向排出空间1S排出,并装载至排纸部101。在图2A中,第二排出辊74的第一旋转方向为顺时针方向,第二从动辊73的第一旋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另一方面,若第二排出辊对7B沿与第一旋转方向相反的第二旋转方向旋转,则第二排出辊对7B所挟持的片材S会换向并输入至反转输送路50B(图3B)。在图3A中,第二排出辊74的第二旋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第二从动辊73的第二旋转方向为顺时针方向。
[0048]输送辊对7C配置在主输送路50A的下游侧端部,即主输送路50A中与上方输送路50C的边界附近。输送辊对7C旋转,使在主输送路50A中输送的片材S向上方输送路50C输送。输送辊对7C具备输送辊75及第三从动辊76。若通过未图示的驱动部使输送辊75旋转,则第三从动辊76从动于输送辊75进行旋转。此外,所述第二排出辊对7B配置在比输送辊对7C更靠片材S的输送方向下游侧。输送辊对7C及第二排出辊对7B在以相同的周速度进行旋转的同时,还要比输送辊对(未图示)稍快速地进行旋转,所述输送辊对将比输送辊对7C更靠输送方向上游侧的定影部60中所具备的片材S从定影部60排出。
[0049]如图2B所示,反转输送路50B(第二输送路)的上游侧部分在第二排出辊对7B与输送辊对7C之间与上方输送路50C连通。反转输送路50B在使一面上形成有图像的片材S的正反面反转的状态下,作为相对于输送方向将片材S再次输送至图像形成部30的上游侧的两面输送路而发挥作用(参照图1)。
[0050]此外,单元壳体70具备单元导向件面701。单元导向件面701为向单元壳体70的内部延伸的导向件面。单元导向件面701是使通过输送辊对7C向上方输送的片材S的顶端部朝向第二排出辊对7B的导向件。另外,单元导向件面701使通过第二排出辊对7B换向的片材S向反转输送路50B导向。因此,如图2B、图3B所示,单元导向件面701由从单元壳体70的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的斜面构成。
[0051 ]切换导向件77配置在主输送路50A与上方输送路50C之间。切换导向件77包含沿着与片材S的输送方向交叉的片材宽度方向(前后方向)延伸的轴部772(旋转支点,参照图4)。切换导向件77通过由螺线管等驱动部而绕轴部772转动,由此能够在第一姿势与第二姿势之间进行姿势改变。若切换导向件77被设为第一姿势(图2A、图2B),则切换导向件77会将片材S从主输送路50A向上方输送路50C引导(参照图2A的箭头DA)。另外,若切换导向件77被设为第二姿势(图3A、图3B),则切换导向件77会将片材S从上方输送路50C向反转输送路50B引导(参照图3A的箭头DB)。
[0052]下面,参照图4至图6C,进一步对本实施方式的切换导向件77详细说明。图4为切换导向件77的立体图。图5为切换导向件77的分解立体图。图5中,表示了从图4的切换导向件77卸下输送滚轮771的状态。图6A为从左方观察切换导向件77的侧视图。图6B为图6A的X-X线的高端切换导向件77的剖视图。图6C为切换导向件77的分解剖视图。图6C中,表示了与图6B的剖视图相比较,从切换导向件77右方卸下输送滚轮771的状态。
[0053]切换导向件77具备导向件基体770(主体部)、导向凸缘(P文)77R(凸缘)及输送滚轮771。除去输送滚轮771的切换导向件77由树脂材料形成为一体。导向件基体770为切换导向件77的主体部分,为在前后方向延伸的棒状部件。导向件基体770在前后方向的两端部分别具备轴部772。另外,导向件基体770具备突片773。突片773从前侧的轴部772的基端部向右方突出设置。未图示的螺线管与突片773的顶端部连接。通过对螺线管的铁芯的起伏操作进行切换,来控制绕切换导向件77的轴部772的转动(姿势改变)。
[0054]导向凸缘77R由在导向件基体770上沿前后方向间隔配置的多个凸缘构成。详细而言,导向凸缘77R具备第一导向凸缘774(第二凸缘)、第二导向凸缘775(第一凸缘)、第三导向凸缘776(第二凸缘)、第四导向凸缘777(第一凸缘)、第五导向凸缘778(第一凸缘)及第六导向凸缘779。这些凸缘均从导向件基体770突出设置,并沿片材S的输送方向延伸。参照图4及图6A,第一导向凸缘774在导向件基体770的两端侧各间隔配置四个。第二导向凸缘775在比第一导向凸缘774更靠内侧以规定的间隔各配置一对。进而,第三导向凸缘776在比第二导向凸缘775更靠内侧以规定的间隔各配置一对。此外,第三导向凸缘776及第五导向凸缘778的形状与第一导向凸缘774相同。第四导向凸缘777在比第三导向凸缘776更靠内侧以规定的间隔各配置一个。此外,第四导向凸缘777由与第二导向凸缘775相同的形状构成。第五导向凸缘778在比各自的第四导向凸缘777更靠内侧以规定的间隔各配置一对。进而,第六导向凸缘779为配置在一对第五导向凸缘778的内侧且导向件基体770的前后方向的中央部的一个凸缘。通过这多个凸缘的端缘,形成用于对片材S导向的导向面(片材引导面)77A(图2B、图3B及图4)。
[0055]输送滚轮771在前后方向(片材宽度方向)上间隔配置多个。输送滚轮771的周面比导向凸缘77R更向输送路侧(片材S的片材面侧)突出。输送滚轮771通过其与片材S的摩擦力进行旋转,从而促进片材S的输送。另外,通过输送滚轮771来抑制片材S被导向凸缘77R的端缘的强烈摩擦,防止片材S产生划伤。输送滚轮771具备旋转轴771A,可以绕旋转轴771A进行旋转。旋转轴771A为从输送滚轮771的前后侧面突出设置的轴部。旋转轴771A能够可旋转地支承后述的爪部77T1及壁部77T2。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旋转轴771A由树脂材料与输送滚轮771形成为一体。为提高与片材S的滑动性,输送滚轮771由POM(聚甲醛)树脂构成。
[0056]另外,导向件基体770还具备安装部77S(图5、图6C)。在安装部77S中安装有输送滚轮771。安装部77S在相邻连接的凸缘(导向凸缘77R)之间形成。在安装部77S中,插入有输送滚轮771的旋转轴771A,且形成有被可旋转地支承的安装沟槽。详细而言,参照图6C,导向件基体770具备安装片77T、爪部77T1 (支承部)及壁部77T2(支承部)。为了按压输送滚轮771的旋转轴771Α,安装片77Τ为从导向件基体770的左端部向右方突出设置的突片。在安装片77Τ与导向件基体770的上面部之间,形成有安装部77S的安装沟槽。另外,一对爪部77Τ1形成在安装部77S的安装沟槽的开口缘部。并且,若在安装片77Τ的顶端部产生弹性形变的同时,输送滚轮771的旋转轴771Α被安装至安装部77S的安装沟槽中,则一对爪部77Τ1会支承旋转轴771Α的周面。此时,在安装部77S的前后方向的两端部所具备的一对壁部77Τ2支承旋转轴771A前侧的周面。这样,输送滚轮771可旋转地安装在安装部77S上。
[0057]在本实施方式中,若输送滚轮771安装在安装部77S上,则如图6Β所示,输送滚轮771的周面配置为在比导向凸缘77R(图6Β的第二导向凸缘775、第三导向凸缘776)更靠上方输送路50C侧突出。进而,输送滚轮771的旋转轴771Α配置在与切换导向件77的轴部772(图
4、图6Α)相同的轴线上。
[0058]此外,参照图6Α、图6Β,第二导向凸缘775(第一凸缘)与输送滚轮771邻接配置,使得在前后方向夹着输送滚轮771。另外,第四导向凸缘777(第一凸缘)也与输送滚轮771邻接配置。另一方面,第一导向凸缘774及第三导向凸缘776被配置在前后方向上比第二导向凸缘775及第四导向凸缘777更远离输送滚轮771的位置。并且,第三导向凸缘776相对于上方输送路50C内的片材S的输送方向,延伸到比第二导向凸缘775更靠上游侧处(图6Β)。
[0059]在以图6Β所述的剖面视角观察时,在与第二导向凸缘775的上方输送路50C相对的端缘中输送方向上游侧部分,相较于与第三导向凸缘776的上方输送路50C相对的端缘,向配置于远离上方输送路50C的方向凹入。其结果为,在第二导向凸缘775的输送方向上游侧,在第三导向凸缘776的端缘与第二导向凸缘775的端缘之间,形成有凹部空间77Ρ(图6Β)。若在图6Α中观察该凹部空间77Ρ,则相对四个输送滚轮771中前端侧及后端侧的输送滚轮771,在第一导向凸缘774与第三导向凸缘776之间形成有凹部空间77Ρ。另外,相对内侧的两个输送滚轮771,在第三导向凸缘776与第五导向凸缘778之间形成有凹部空间77Ρ。
[0060]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预先设定导向凸缘77R的配置,使得即使在由不同尺寸构成的多种片材S通过输送单元7进行输送时,任何片材S的侧缘(前后端缘)也不会通过输送滚轮771的旋转轴771Α附近。
[0061]参照图2Α,在切换导向件77被设为第一姿势的状态下,片材S的顶端部与单元导向面701抵接之后,到达第二排出辊对7Β。此时,片材S在被架设于第二排出辊对7Β与输送辊对7C之间的状态下进行输送。若片材S的片材面与切换导向件77的导向凸缘77R产生较强摩擦,则易于使形成在片材S上的图像发生图像擦破(划伤)。在本实施方式中,比导向凸缘77R更突出设置的输送滚轮771与片材S进行面接触,从而抑制片材S与导向凸缘77R之间的较强摩擦。
[0062]另一方面,在片材S的顶端部在排出空间1S突出,片材S的后端部到达切换导向件77的上方的状态下,切换导向件77改变姿势为第二姿势(图3A、图3B)。在该状态下,若第二排出辊对7B反向旋转,则换向的片材S的后端部会进入反转输送路50B。然后,片材S在被架设于配置在反转输送路50B的未图示的辊对与第二排出辊对7B之间的状态下进行输送。在该情况下,输送滚轮771也通过与片材S进行面接触,来抑制片材S与导向凸缘77R之间的较强摩擦。
[0063]在上述的任意情况下,都会在输送滚轮771的附近形成凹部空间77P(图6B)。因此,在与输送滚轮771的周面抵接的片材面的输送方向上游侧(图2A)或下游侧(图3A),防止片材面与导向凸缘77R (第三导向凸缘776)产生较强摩擦。
[0064]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成为在切换导向件77的转动中的旋转支点的轴部772与输送滚轮771的旋转轴771A配置在相同轴线上。因此,在切换导向件77进行姿势改变时,由输送滚轮771的重量导致产生的旋转力矩不会施加至切换导向件77。因此,对用于改变切换导向件77姿势的驱动源施加不稳定的负荷的情况进行抑制。因此,对切换导向件77的不良旋转进行抑制。其结果为,在抑制片材产生划伤的同时,稳定切换片材的输送方向。
[0065]另外,由于伴随着切换导向件77姿势改变,输送滚轮771不会移动,因此在图2B及图3B中,输送滚轮771的周面与单元导向件面701之间的距离不会变动。因此,在切换导向件77的附近,由于上方输送路50C的最小剖面积不变化,从而稳定输送片材S。换而言之,在切换导向件77的轴部772与输送滚轮771的旋转轴771A配置在不同轴线上的情况下,伴随着切换导向件77的姿势改变,输送滚轮771的周面位置会变化。在该情况下,由于上方输送路50C的最小剖面积产生变化,从而易于发生片材S的堵塞。另外,在使单元导向件面701为对应于输送滚轮771的移动而移动的结构时,需要复杂的移动装置,从而会增加输送单元7的成本。
[0066]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输送滚轮771相对于切换导向件77的安装部77S能够容易地进行装卸。因此,即使是在安装部77S夹入异物,产生输送滚轮771的旋转不良时,通过卸下输送滚轮771,也能容易地实现清扫、保养。另外,由于切换导向件77的导向件基体770、导向凸缘77R及输送滚轮771的主体部分由树脂材料构成,因此相较于具备金属制的轴等的情况或用螺丝(螺杆)固定输送滚轮771的情况,将降低输送单元7的成本。另外,由于可以单独从切换导向件77上交换输送滚轮771,因此可以实现廉价维护输送单元7。
[0067]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输送单元7及具备其的图像形成装置I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还可以采用下面的变形实施方式。
[0068]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以反转输送路50B为例作为本发明的第二输送路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第二输送路也可以是向配置在装置主体10的右侧面1R(图1)的未图示的出纸托盘输送片材S的输送路。
[0069]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抑制在片材上产生划伤,并且稳定切换片材的输送方向的片材输送装置及具备其的图像形成装置。
【主权项】
1.一种片材输送装置,其具备换向部、第一输送路、第二输送路及切换部件, 所述换向部将片材换向; 所述第一输送路向所述换向部输送所述片材; 所述第二输送路输入在所述换向部中被换向的所述片材; 所述切换部件配置在所述第一输送路与所述换向部之间,并包含在与所述片材的输送方向交叉的片材宽度方向延伸的旋转支点,通过规定的驱动部使该切换部件绕所述旋转支点转动,从而可在第一姿势与第二姿势之间改变姿势,所述第一姿势为从所述第一输送路向所述换向部引导所述片材,所述第二姿势为从所述换向部向所述第二输送路引导所述片材; 在所述片材输送装置中, 还具备输送滚轮,该输送滚轮具有配置在与所述切换部件的所述旋转支点相同的轴线上的旋转轴,并配置为外周面比所述切换部件的片材引导面更突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换部件具有主体部及多个凸缘,所述主体部具备所述旋转支点;所述多个凸缘在所述主体部上沿所述片材宽度方向空开间隔地配置; 所述输送滚轮配置为,在所述多个凸缘之间其外周面比由所述凸缘的端缘形成的所述片材引导面更突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片材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换部件具备支承部,该支承部将所述输送滚轮的所述旋转轴可旋转地支承于所述主体部,所述输送滚轮相对于所述支承部可装卸。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片材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送滚轮在所述片材宽度方向上隔开规定间隔配置有多个。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片材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凸缘包含一个以上的第一凸缘及一个以上的第二凸缘, 所述一个以上的第一凸缘在所述片材宽度方向上与所述输送滚轮的至少一侧邻接配置; 所述一个以上的第二凸缘配置在所述片材宽度方向上比所述第一凸缘更远离所述输送滚轮的位置; 所述第二凸缘相对于所述第一输送路的输送方向延伸到比所述第一凸缘更靠上游侧处。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片材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输送路中,配置有向所述换向部输送片材的第一输送辊对, 在所述换向部上,配置有第二输送辊对,该第二输送辊对通过向与所述第一输送辊对相同的第一旋转方向进行旋转,从而向同一方向输送从所述第一输送辊对输送来的所述片材,所述第二输送辊对通过向与所述第一旋转方向相反的第二旋转方向进行旋转,向所述第二输送路输送片材。7.—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具备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的片材输送装置;以及 在片材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 通过所述片材输送装置输送在所述图像形成部形成图像的片材。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将在所述图像形成部形成图像的片材排出的排纸部; 所述第一输送路是向所述排纸部输送经过所述图像形成部的片材的输送路; 所述第二输送路是在使一个面上形成有图像的片材的正反面反转的状态下,将该片材相对于所述第一输送路的输送方向向所述图像形成部的上游侧输送的反转输送路。
【文档编号】G03G15/00GK105929648SQ201610094147
【公开日】2016年9月7日
【申请日】2016年2月19日
【发明人】泉地祥男
【申请人】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