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影盒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973902阅读:来源:国知局
发生干涉,可以很顺畅从图像形成装置中取出。
[0044]动力接收头31与动力传递部33之间还设置有扭簧32,扭簧32的一端连接动力接收头31,另一端连接动力传递部33,此种结构设置,动力接收头31能够与动力传递部33发生旋转,在安装过程中,出现动力接收突起31a与机器驱动突起10a互相顶住无法啮合时,动力接收突起31a能够旋转与机器驱动突起10a错开,从而防止顶死情况发生。
[0045]本实施例中,动力接收头31与动力传递部33设置为两部件,在两者中间设置有扭簧,可以防止顶死现象,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由于安装过程中出现对顶情况为小概率事件,其两者也可以设置为一个整体。
[0046]如图7所述,齿轮部件34内部设置为中空腔体用于容纳动力传递部33,在腔体底端开设有啮合孔34a,啮合孔34a与动力传递突起33c啮合,具体啮合方式为花键啮合,齿轮部件34的外部设置有第一齿部34b与第二齿部34c,第一齿部34b设置为与显影棍齿轮21啮合,第二齿部34c设置为与送粉辊齿轮51啮合。
[0047]如图6所示,控制部件30b包括滑块36与触发杆37,滑块36上设置有定位槽36a,按压斜面36b,弹性元件安装孔36c以及支撑台36d,触发杆37上设置有按压部37a,第一导向面37b,第二导向面37c,定位槽36a用于容纳按压部37a,按压部37a推动按压斜面36b推动滑块36滑动,按压部37a推动按压斜面36b的方向与滑块36滑动方向垂直,弹性元件安装孔36c用于安装第二弹性元件35b,支撑台36d用于支撑动力传递部33,在滑块36被按压时带动动力传递部33移动,从而使得动力传递部33与齿轮部件34啮合。弹性元件安装孔36c用于安装第二弹性元件35b,第二弹性元件35b施加弹簧力使得触发杆37在未被触发时滑块36处于回缩位置,第一导向面37b设置为斜面,显影盒工作时相对于感光鼓旋转,触发杆37在随显影盒旋转过程中会触碰到图像形成装置的一部分,随着进一步旋转,在第一导向面37b的作用下,图像形成装置的一部分迫推触发杆37,触发杆37被迫推,由于触发杆37与滑块36配合,触发杆37被迫推因此滑块36滑动,滑块36推着动力传递部33伸出,动力传递部33伸出会带动动力接收头31伸出,动力接收头31因此伸出与机器驱动头100啮合,动力传递部33伸出过程中其动力传递突起33c会与齿轮部件34啮合,从而驱动整个齿轮系转动,第二导向面37c设置为弧面,在触发杆37被迫推的时候,第二导向面37c与图像形成装置的一部分保持接触。采用触发杆37与滑块36结构控制动力接收部30a的伸缩,相对于现有技术拉绳控制伸缩,该结构更可靠,另该结构触发精确,触发杆接收来自图像形成装置的外力即可推动滑块运动。
[0048]如图5所示,图5是驱动组件组装完成后的剖视图,齿轮部件34安装在定位支架50上,动力接收部件30a,齿轮部件34与控制部件30b通过长销39连接,长销39 —端具有大直径部分39a连接动力接收头31,另一端通过卡簧38连接滑块36,动力传递部33的外表面套设有第一弹性元件35a,第一弹性元件35a —端抵接齿轮部的端面,另一端抵接滑块支撑台36d,第二弹性元件35b设置在滑块与定位支架50之间,其一端抵接定位支架50,另一端安装至弹性元件安装孔内,第二弹性元件35b与第一弹性元件35a在触发杆37未被按压时,两者施加弹簧力保持滑块36处于回缩状态。滑块36受到触发杆37的迫压时,通过卡簧38与支撑台36d推动动力接收部件30a沿平行于显影辊的轴向方向伸出,滑块36未受力时,在第一弹性元件35a与第二弹性元件35b的弹性力作用下,通过长销39 —端的大直径部分39a拉动动力接收部件30a沿平行于显影辊轴向方向回缩。
[0049]下面结合图8a_8c介绍本实用新型显影盒的安装过程,本实用新型显影盒安装至图像形成装置的安装位后,动力接收部件30a处于回缩状态不与机器驱动头100啮合,当显影盒需要执行显影工作时,显影盒在图像形成装置中旋转,旋转到接近显影位置时,触发杆37慢慢被图像形成装置的一部分按压,触发杆37被按压的过程中会慢慢推动滑块36沿显影辊轴线方向伸出,滑块36因此带动动力传递部33与动力接收头31伸出,当动力接收头31伸出至大致与机器驱动头100啮合的位置时,动力传递部33的动力传递突起33c与齿轮部件34啮合,此时动力接收头31接收机器驱动头100的驱动力传输至动力传递部33,动力传递部33传递驱动力至齿轮部件34,从而驱动整个齿轮系工作,显影盒开始执行显影工作。
[0050]当显影盒显影工作执行完毕,参见图9a_9c,显影盒进一步旋转离开工作位置,在进一步旋转的一瞬间,在第一弹性元件35a与第二弹性元件35b的作用力下,动力接收部件30a轻微回缩,此时,动力传递部33在小直径部分33c的作用下与齿轮部件34脱尚嗤合,机器驱动头100因此与动力接头头31可以发生相对旋转解除咬合状态,接着随着显影盒进一步旋转,动力接收部件30a回缩,直到旋转进入下一个显影工作,动力接收部件30a按上述步骤伸出。
[0051]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说明书中的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安装至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显影盒,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设置有机器驱动头(100)与感光鼓,所述显影盒可相对于所述感光鼓旋转的安装至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盒包括: 盒体(10); 显影辊(20); 显影辊齿轮(21),安装至所述显影辊(20); 设置于所述盒体(10) —侧端的驱动组件(30); 所述驱动组件(30)包括: 与所述机器驱动头(100)啮合的动力接收部件(30a); 齿轮部件(34),所述动力接受部(30a)至少一部分可伸缩的设置在所述齿轮部件(34)的内腔中,所述显影辊齿轮(21)与所述齿轮部件(34)啮合; 控制部件(30b),所述控制部件(30b)接收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外力控制所述动力接收部件(30a)沿平行于所述显影辊(20)轴向方向伸缩; 所述动力接收部件(30a)设置有动力传递部(33c),所述齿轮部件(34)设置有啮合部(34a),所述控制部件(30b)控制所述动力接收部件(30a)伸出时,所述动力传递部(33c)与所述啮合部(34a)啮合接收驱动力,所述控制部件(30b)控制所述动力接收部件(30a)回缩时,所述动力传递部(33c)与所述啮合部(34a)脱离啮合中断接收驱动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传递部(33c)设置为动力传递突起,所述动力传递突起具有小直径部分(33b),所述啮合部(34a)设置为啮合孔,所述动力传递部(33c)伸出时,所述动力传递突起与所述啮合孔啮合,所述动力传递部(33c)回缩时,所述动力传递突起的小直径部分(33b)与所述啮合孔啮合。3.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接收部件(30a)包括动力接收头(31)与动力传递部(33),所述动力接收头(31)上设置有耦合槽(31b),所述动力传递部(33)上设置有耦合突起(33a),所述耦合槽(31b)与所述耦合突起(33a)耦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接收头(31)与所述动力传递部(33)之间设置有扭簧(32),所述扭簧(32)的一端连接所述动力接收头(31),所述扭簧(3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动力传递部(33)。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件包括滑块(36)与触发杆(37),所述滑块(36)包括一斜面(36b),所述触发杆(37)接触所述斜面(36b)并沿垂直于所述显影辊轴向方向推动所述滑块(3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接收头(31),所述动力传递部(33)与所述滑块(36)通过一长销(39)连接,所述长销(39)一端设置有大直径部分(39a),另一端设置有卡簧(38)。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传递部(33)上套设有第一弹性元件(35a),所述第一弹性元件(35a) 一端抵接所述齿轮部件(34),另一端抵接所述滑块(36)。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36)还设置有定位槽(36a),所述触发杆(37)安装至所述定位槽(36a)中。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杆(37)上设置有第一导向面(37b),所述第一导向面(37b)接触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导向所述触发杆(37)推动所述滑块(36)。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杆(37)上还设置有第二导向面(37c),所述第二导向面(37c)在所述显影盒工作时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保持接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显影盒,包括:盒体;显影辊;显影辊齿轮;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包括:动力接收部件;齿轮部件,显影辊齿轮与所述齿轮部件啮合;控制部件,动力接收部件设置有动力传递部,所述齿轮部件设置有啮合部,动力接收部件伸出时,动力传递部与所述啮合部啮合,动力接收部件回缩时,动力传递部与所述啮合部脱离啮合,由于小直径部分起到一个离合器的作用,动力接收头可以与机器驱动头可以发生相对转动,解除咬合状态,显影盒不会与图像形成装置发生干涉,可以很顺畅的从图像形成装置中取出。
【IPC分类】G03G15/08, G03G21/16
【公开号】CN204883160
【申请号】CN201520426532
【发明人】袁双春, 晏梅
【申请人】江西镭博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6月19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