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8284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等离子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等离子显示面板,特别是涉及一种如下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具有一种改进的结构,该结构能够通过在一前板上形成一对被倾斜成彼此相对的维持电极而有效地产生等离子放电。
背景技术
等离子显示面板利用放电来形成图像,其在亮度和观察角度上具有较好的显示性能,因此被越来越多地使用。在等离子显示面板中,通过在电极上施加一DC或AC电压,在填充在电极之间的气体中产生气体放电,并且在该气体放电中出现的紫外线激励荧光材料,从而发出可见光。
根据放电的类型,等离子显示面板被分为DC和AC等离子显示面板。在DC等离子显示面板中,所有的电极被暴露在一放电空间中,通过在电极中直接移动的电荷产生放电。另一方面,在AC等离子显示面板中,至少一个电极被一绝缘层覆盖,放电由壁电荷(wall charges)而不是直接在电极之间移动的电荷产生。
此外,根据电极的排列,等离子显示面板可被分为端面和表面放电等离子显示面板。在端面放电等离子显示面板中,分别被设置在前板和后板上的两个维持电极彼此相对,且在垂直于基板的方向上产生放电。另一方面,在表面放电等离子显示面板中,一对维持电极被设置在相同的基板上,且在与基板的一表面平行的方向上产生放电。
尽管具有高的发光效率,但是端面放电等离子显示面板具有由于等离子微粒而使其荧光层易于劣化的缺点。因此,主要使用表面放电等离子显示面板。
图1和2说明传统表面放电等离子显示面板。图2中,仅仅示出在90°旋转的状态下的前板,以便清楚地说明等离子显示面板的内部结构。
参照图1和2,传统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包括彼此相对的后板10和前板20。
在后板10的上表面上设置条纹状的多个地址电极11。该地址电极11被嵌入由白色电介质材料制成的第一绝缘层12中。以一预定距离在该第一绝缘层12的一上表面上提供多个隔板,用于防止放电单元14之间出现电或光的串扰。具有预定厚度的红色(R)、绿色(G)和蓝色(B)荧光层15被涂在由隔板13限定出的各放电单元14的内表面上。放电单元14中填充有放电气体,该放电气体一般为氖和氙的混和物。
前板20是透明基板,主要由玻璃制成,以使可见光能够通过。前板20和设置有隔板13的后板组装在一起。在前板20的下表面上设置有成对的条纹状的维持电极21a和21b,该维持电极的方向垂直于地址电极11的方向。该维持电极21a和21b主要由透明、导电的材料构成,例如可以使可见光通过的氧化铟锡(ITO)。在维持电极21a和21b的下表面上设置总线电极22a和22b,该总线电极22a和22b由金属构成,其宽度比维持电极21a和21b窄,从而减少它的线阻。维持电极21a和21b以及总线电极22a和22b被嵌入第二绝缘层23,即一透明层。一保护层24设置在该第二绝缘层23的下表面上。该保护层24防止该第二绝缘层23由于溅射的等离子微粒而劣化,以及通过发射二次电子而减少放电和支持电压。该保护层24一般由MgO构成。
具有上述结构的传统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案被分为地址和支持驱动方案。在地址驱动方案中,在地址电极11和一个维持电极21a之间产生地址放电,同时,形成壁电荷。另一方面,在支持驱动方案中,一支持放电通过位于形成壁电荷的放电空间的维持电极21a和21b之间的电势差而产生。在支持放电激励放电单元14中的荧光层15而发射可见光的时候,从放电气体发射出紫外线。穿过前板20的可见光形成可以被人眼看到的图像。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传统等离子显示面板中,为了产生高效等离子放电,维持电极21a和21b之间的间隔需要足够大以形成长间隙放电。如果维持电极21a和21b之间的间隔太长,则出现支持放电电压增加的问题。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地址放电电压必须增加,以便积累壁电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等离子显示面板,其能通过形成一对在一前板上倾斜以彼此相对的维持电极而有效地产生等离子放电。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等离子显示面板,包括彼此相对,且之间形成一放电空间的前板和后板;设置在后板的上表面上成条纹状的多个地址电极;一用于覆盖在该后板的上表面上的地址电极的第一绝缘层;设置在该第一绝缘层的上表面上并用于分隔该放电空间的隔板;在垂至于该地址电极的方向上延伸的多个第二绝缘层,每个第二绝缘层从该前板的下表面伸出;在每一个第二绝缘层的两面上设置被倾斜成彼此相对的第一和第二维持电极;一设置在第二绝缘层的下表面上用于覆盖该第一和第二维持电极的第三绝缘层;以及一设置在该第三绝缘层的下表面上的保护层。
每一个第二绝缘层的宽度向下逐渐变窄。另外每一个第二绝缘层的两面向中间凸起地弯曲。而且,优选每一个第二绝缘层地两面被倾斜一定角度从而彼此相对。
在第一和第二维持电极上设置第一和第二总线电极。
从前板的下表面突出的第二绝缘层被设置在正对着相应隔板的位置。
为该第一和第二维持电极之间的每一个第二绝缘层设置一沟槽。在每一个隔板的顶部平面上设置一沟槽。
可以将第二绝缘层形成为与前板一体。


通过参考附图对其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附图中图1是一传统表面放电等离子显示面板的分解透视图;图2是图1的传统表面放电等离子显示面板的横截面图;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等离子显示面板的横截面图;图4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一种等离子显示面板的横截面图;以及图5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一种等离子显示面板的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图中相同的附图标号代表相同的元件。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等离子显示面板的横截面图。
根据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包括彼此相对的后板110和前板120。在后板110和前板120之间的空间是产生等离子放电的放电空间。
在后板、即一玻璃基板的上表面上设置成条纹状的多个地址电极111。还在该后板110的表面上设置用于覆盖地址电极111的第一绝缘层112。通过在后板110的上表面上沉积白色电介质材料,形成具有一预定厚度的第一绝缘层112。
在该第一绝缘层112的上表面上以预定间隔设置通过分隔放电空间而限定出放电单元114的多个隔板113。隔板113防止放电单元114之间出现电或光串扰。在本发明中,多个从前板120的下表面凸起的第二绝缘层125被设置在正对着相应的隔板113的位置。在每一个隔板113的顶部平面上设置一沟槽。将每一个隔板113形成为具有比传统等离子显示面板低的高度。由于每一个隔板113的高度被减小到和相应第二绝缘层125的凸起长度相等,因此,每一个放电单元114的尺寸可以与传统等离子显示面板的尺寸相同。放电单元114填充有放电气体,该放电气体是氖、氙、或氖和氙的混合物。将各红(R)、绿(G)、蓝(B)荧光层115涂在第一绝缘层112的上表面和限定出相应放电单元114的、隔板113的侧壁上。
该前板120是一透明基板,主要由玻璃制成,使可见光可以通过。在前板120的下表面上设置多个第二绝缘层125。第二绝缘层125被设置成从该前板120的下表面凸起,并且被形成在与后板110的地址电极111垂直的方向上。如上所述,该第二绝缘层125被设置成面对相应的隔板113。因此,在相邻的第二绝缘层125之间形成的空间成为放电单元114。另一方面,每一第二绝缘层的宽度向下逐渐变窄。每一第二绝缘层125的两边向中间凸起地弯曲。具有一定形状的沟槽130在第二绝缘层125的顶部平台的中心被设置成沿每一个第二绝缘层125的纵向方向上延伸。该沟槽130与设置在每一个隔板113的顶部平台上的沟槽连接。该沟槽用于作为放电气体的通道,和有效地散掉等离子放电时产生的热。另外,该沟槽130也用于作为提高等离子显示面板对比度的黑条(black stripe)。另一方面,通过使用玻璃基板,可以将该第二绝缘层125与该前板120形成为一体。
在每一个第二绝缘层125的两侧上设置一对第一和第二维持电极121a和121b。由于它们被设置在向中间凸起地弯曲的两侧上,该第一和第二维持电极121a和121b在前板120上被倾斜成彼此相对。该第一和第二维持电极121a和121b由ITO、即一种允许可见光通过的透明材料制成。由于组成第一和第二维持电极121a和121b的ITO具有高电阻,由高导电金属制成的第一和第二总线电极122a和122b被设置在该第一和第二维持电极121a和121b的下表面上,用于减小其线阻。
一第三绝缘层123被设置成覆盖该第一和第二维持电极121a和121b以及该第一和第二总线电极122a和122b。通过在该第一和第二维持电极121a和121b以及该第一和第二总线电极122a和122b上沉积具有预定厚度的透明材料形成该第三绝缘层123。
在该第三绝缘层123的下表面上设置一保护层124。该保护层具有防止该第三绝缘层123以及该第一和第二维持电极121a和121b由于等离子微粒的溅射而劣化的功能。另外,该保护层124具有通过发射二次电子(secondaryelectron)而减少放电和支持电压的功能。该保护层124可通过在该第三绝缘层123的下表面上沉积具有预定厚度的MgO(氧化镁)形成。
利用等离子显示面板的上述结构,在地址电极111与第一和第二维持电极121a和121b的一个之间产生地址放电。同时,在该第三绝缘层123上形成壁电荷。接着,由于在一个放电单元114中的第一和第二维持电极121a和121b之间的电压差,产生支持放电。由于该第一和第二维持电极121a和121b在放电单元114中被倾斜成彼此相对,可引发一倾斜的支持放电。即使在该第一和第二维持电极121a和121b之间的间隔较长的情况下,由于该第一和第二维持电极121a和121b被倾斜成彼此相对,因此可顺利地产生支持放电。另外,由于第一和第二总线电极122a和122b位于地址电极附近,可顺利地产生地址放电。
图4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一种等离子显示面板的横截面图。
在一后板210的上表面上设置多个成条纹状的地址电极211。一第一绝缘层212被设置成覆盖该地址电极211。在该第一绝缘层212的一上表面上设置多个具有预定间隔的隔板213。每一个荧光层215被涂在该第一绝缘层212的上表面和该隔板213的侧壁上。
多个第二绝缘层225被设置成从一前板220的下表面凸起,且被形成在垂直于后板210的地址电极211的方向上。每一个第二绝缘层225的宽度向下逐渐变窄。与上述实施例不同,每一个第二绝缘层225的两侧被倾斜成一定角度从而彼此相对。一具有预定形状的沟槽230在第二绝缘层225的顶部平台的中心被设置成沿每一个第二绝缘层225的纵向延伸。另一方面,该第二绝缘层225可与该前板220形成为一体。在每一个第二绝缘层225的两侧上设置一对第一和第二维持电极221a和221b。在该第一和第二维持电极221a和221b的下表面上设置第一和第二总线电极222a和222b,从而减小其线阻。在该第二绝缘层225的下表面上设置一第三绝缘层223,从而覆盖该第一和第二维持电极221a和221b和该第一和第二总线电极222a和222b。在该第三绝缘层223的下表面上设置一保护层224。
利用这种结构,由于第一和第二维持电极221a和221b被倾斜成彼此相对,可以引发倾斜的支持放电。
图5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一种等离子显示面板的横截面图。
在一后板310上设置多个地址电极311、一第一绝缘层312、多个隔板313和荧光层315。在一前板324上设置多个第二绝缘层325、第一和第二维持电极321a和321b、第一和第二总线电极322a和322b、一第三绝缘层323和一保护层324。
每一个第二绝缘层325的宽度向下逐渐变窄。每一个第二绝缘层325的两侧被倾斜成一定角度从而彼此相对。与前面两个实施例不同,在该第二绝缘层上没有设置沟槽。该第二绝缘层325可与该前板320形成为一体。
利用这样的结构,由于第一和第二维持电极221a和221b被倾斜成彼此相对,可以引发倾斜的支持放电。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等离子显示面板具有以下优点。
第一,由于一对维持电极在一前板上被倾斜成彼此相对,即使在一长间隙放电中,也可顺利地产生支持放电。因此,可以提高等离子显示面板的发光效率和亮度。
第二,由于总线电极位于地址电极附近,可顺利地产生一地址放电。因此,可以减少一地址放电电压。
第三,由于每一个隔板的高度被降低到和相应的第二绝缘层凸起的长度相同,因此,可以保持每一个放电单元114的尺寸与传统等离子显示面板的尺寸相同。
虽然本发明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作些各种形式和细节上的改变,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后附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等离子显示面板,包括彼此相对、且之间形成一放电空间的前板和后板;设置在后板的上表面上的成条纹状的多个地址电极;用于覆盖设置在该后板表面上的地址电极的第一绝缘层;设置在该第一绝缘层的上表面上、用于分隔该放电空间的隔板;沿着垂直于该地址电极的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二绝缘层,每个第二绝缘层都从该前板的下表面凸起;在每一个第二绝缘层的两面上设置被倾斜成彼此相对的第一和第二维持电极;一设置在第二绝缘层的下表面上、用于覆盖该第一和第二维持电极的第三绝缘层;以及一设置在该第三绝缘层的下表面上的保护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中每一个第二绝缘层的宽度向下逐渐变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中每一个第二绝缘层的两面向中间凸起地弯曲。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中每一个第二绝缘层地两面被倾斜一定角度从而彼此相对。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中在该第一和第二维持电极上设置第一和第二总线电极。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中从该前板的下表面凸出的第二绝缘层被设置在正对着相应隔板的位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中给该第一和第二维持电极之间的每一个第二绝缘层设置一沟槽。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中在每一个隔板的顶部平面上设置一沟槽。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中形成一与该前板成为整体的第二绝缘层。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等离子显示面板。该等离子显示面板包括彼此相对、且之间形成一放电空间的前板和后板;设置在后板上表面上的成条纹状的多个地址电极;用于覆盖设置在该后板的上表面上的地址电极的第一绝缘层;设置在该第一绝缘层的上表面上、用于分隔该放电空间的隔板;设置在该前板的下表面上并且沿着垂直于地址电极的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二绝缘层;在每一个第二绝缘层的两面上设置被倾斜成彼此相对的第一和第二维持电极;一设置在第二绝缘层的下表面上、用于覆盖该第一和第二维持电极的第三绝缘层;以及一设置在该第三绝缘层的下表面上的保护层。
文档编号H01J11/38GK1607632SQ20041008816
公开日2005年4月20日 申请日期2004年10月14日 优先权日2003年10月16日
发明者藏尚勋, 畑中秀和, 金永模, 李圣仪, 曾小青, 孙承贤, 金起永, 朴亨彬 申请人:三星Sdi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