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量子点光源及量子点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18765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领域显示面板,特别涉及一种量子点光源及量子点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对于传统的液晶显示面板,其本身并不发光,需要借助外部光源才能进行显示,通常来说外加光源有背光光源和反射式光源两种,背光光源是主动发光,不受环境变化的影响,因此目前大多采用背光光源。由于发光二极管LED能耗低、发热少、寿命长,因此多应用于背光光源中。现今的LED广泛使用荧光粉发光材料,但荧光粉的光衰大、颗粒均匀度差,发出的光色彩表现力不够。现在大多开始采用量子点光源。量子点在光的激发下可以发射荧光,并且不同尺寸的量子点,受激发后能够产生不同频率的光。但量子点受高温和氧气的影响容易失效,因此目前背光模组并未找到合适的量子点设置方式,现有的量子点光源制造起来均需要较高的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量子点光源成本较高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量子点光源,光源包括灯条和量子点膜,灯条包括电路板和多个发光二极管,自电路板的一外侧面凹陷设置多个容置腔,容置腔用于安放发光二极管且发光二极管不超出电路板的外侧面;量子点膜覆盖电路板的容置腔。其中,电路板包括金属基板、绝缘层以及铜层,容置腔设置于金属基板上,绝缘层设置于容置腔的底面,铜层设置于绝缘层上,发光二极管设置于铜层上,与铜层电连接。其中,凹陷设置了容置腔的外侧面上设置有胶结层,以粘接量子点膜。其中,金属基板为铝板。其中,量子点膜包括量子点层和包裹量子点层的隔离层。其中,隔离层包括位于量子点层和电路板之间的下隔离层,以及与下隔离层相对的上隔离层。其中,发光二极管为蓝光发光二极管。其中,每一容置腔中安放两个发光二极管。其中,发光二极管不超出电路板的外侧面,且发光二极管顶端与外侧面的垂直距离为2.5mm~3.5mm。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出一种量子点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包括上述量子点光源以及导光板,量子点光源设置在导光板的入光面。本发明的量子点光源包括灯条和量子点膜,该灯条包括电路板和多个发光二极管,电路板的一外侧面凹陷设置多个容置腔,容置腔用于安放发光二极管且发光二极管不超出电路板的外侧面,量子点膜覆盖电路板的容置腔,本发明一般应用于侧入式光源,将量子点膜覆盖在灯条侧即可,使用的量子点膜较少,成本较低。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量子点光源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量子点背光模组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1,图1是本发明量子点光源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量子点光源100包括灯条11和量子点膜12。量子点膜12中包含不同尺寸的量子点,不同尺寸的量子点在灯条11所发出的光的激发下,发射出不同颜色的光线,且该光线的色彩纯度很高,由RGB三色量子点制成的量子点膜能够产生色彩纯度很高的RGB三色光线,应用于液晶面板中,能够提高液晶面板的色域表现。此即量子点光源100的发光原理,因此灯条11所发出的光线需照射到量子点膜12。灯条11包括电路板111和发光二极管112,发光二极管112电连接电路板111,发光二极管112通过电路板111获得电能从而发光。为了激发量子点膜12发射光线,发光二极管112通常选用蓝光发光二极管。对于电路板111,其一外侧面113凹陷设置有多个容置腔114,发光二极管112安放于容置腔114内,且不超出电路板111的外侧面113。其中容置腔114可以是方形槽,也可为圆形槽,或其它形状;一般选用方形槽,便于电路的设置以及发光二极管12的安装。并且一个容置腔114内可安放两个发光二极管112或多个发光二极管112。量子点膜12则覆盖在电路板111的容置腔114上,以使得发光二极管112发出的光线能够照射到量子点膜12。并且本实施方式中发光二极管112设置在容置腔114中后,其顶端与外侧面的垂直距离h为2.5mm~3.5mm,一般设置为3mm,即发光二极管112与量子点膜12之间有足够的空间,以保证电路板111以及发光二极管112产生的热量不会影响到量子点膜12,从而使得量子点膜12的寿命大大延长。本实施方式中,电路板111包括金属基板1111、绝缘层1112以及铜层1113,其主体由金属基板1111制成,一般选用铝板。容置腔114设置在金属基板1111上,即金属基板1111的一侧向内凹陷形成该容置腔114,由于该电路板111主要用于为发光二极管112提供电能,而发光二极管112安放于容置腔114内,因此容置腔114的底面设置有由铜层1113构成的电路,而铜层1113与金属基板1111之间设置有绝缘层1112,发光二极管112则设置在铜层1113上,并与铜层1113电连接。一般来说,量子点膜12为一整片膜,且外侧面113为一平面,当量子点膜12覆盖在容置腔114上时,即量子点膜12覆盖在外侧面113上,因此在凹陷设置了容置腔114的外侧面113上还设置有胶结层13,以粘接量子点膜12。量子点膜12具体还包括量子点层121和包裹量子点层121的隔离层122,隔离层122用于防止量子点层121接触到氧气和水分,发生失效。隔离层122包括位于量子点层121和电路板111之间的下隔离层,以及与下隔离层相对的上隔离层。隔离层122对量子点层121实现的是整体包覆,除了图1中所示的上下隔离层,在其四周也包覆有相应的隔离层。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实施方式量子点光源包括灯条和量子点膜,该灯条包括电路板和多个发光二极管,电路板的一外侧面凹陷设置多个容置腔,容置腔用于安放发光二极管且发光二极管不超出电路板的外侧面,量子点膜覆盖电路板的容置腔,本发明一般应用于侧入式光源,将量子点膜覆盖在灯条侧即可,使用的量子点膜较少,成本较低。请参与图2,图2是本发明量子点背光模组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量子点背光模组200包括量子点光源21和导光板22,量子点光源21设置在导光板22的入光面221。量子点光源21包括灯条211和量子点膜212,其结构与上文所述的量子点光源100的结构相同,具体结构不再赘述,结合图1可知,图1是图2在Z方向上的透视图。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实施方式量子点背光模组包括量子点光源以及导光板,即将前述量子点光源应用于侧光源,降低了制造成本,且具有稳定的发光质量。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