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多向弯折的发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59031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多向弯折的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光照明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多向弯折的发光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环保意识抬头,基于环保节能的要求,传统钨丝灯具已逐渐被社会所淘汰。依据国际能源机构估计,在2003年单是照明便耗用全球近两成电力,产生二氧化碳达19亿吨,等同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8%。为此,许多先进国家例如澳洲、爱尔兰、加拿大等国家已决定在未来数年全面禁止生产或售卖钨丝灯泡,下一代的照明技术显然将被固态照明技术所取代。随着固态照明技术的蓬勃发展,低功率耗的LED技术已经被普遍地使用于一般居家生活、甚至车用灯具照明的产品上,为应各式设计或环境对于照明产品的需求,市场上对于照明产品有流线曲线设计、及挠曲发光装置的需求。

目前市场上现有的软性发光装置是使用软性电路板(FPC)或薄型电路板(PCB),再经由灌胶封装。

然而上述软性发光装置都仅能做一个轴向的弯曲,无法进行弯曲(bending)、扭曲(twist)、或是弹性拉伸,使的设计师在照明布局设计上受到很大的局限,从而造成软性发光装置本身在使用时具有一些照明环境设计上的缺点和用户在使用时受限于发光装置本身的挠曲限制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多向弯折的发光装置,通过将两两发光单元之间的软性线路设计为具有至少一个弯折段,使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可多向弯折的发光装置可以进行上下或左右两轴弯曲(bending)、小角度扭曲(twist)、甚至有限度的弹性拉伸,从而为照明布局设计上提供了更佳的弹性,解决了现有的软性发光装置仅能做一个轴向的弯曲而无法进行弯曲(bending)、扭曲(twist)、或是弹性拉伸造成的软性发光装置本身在使用时具有一些照明环境设计上的缺点和用户在使用时受限于发光装置本身的挠曲限制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多向弯折的发光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软性线路、设置在每条所述软性线路上的发光单元、包覆于所述软性线路和所述发光单元外侧的软性包覆体;

所述发光单元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两两所述发光单元间隔分布在所述软性线路上;

两两所述发光单元之间的所述软性线路设计为具有至少一个弯折段,用于提供所述软性线路弯折时的变形尺寸;

所述软性包覆体包括与所述发光单元的发光方向对应的透光侧。

优选地,

所述软性线路的所述弯折段为朝上下弯折的弯折段。

优选地,

所述软性线路的所述弯折段为朝侧向弯折的弯折段。

优选地,

所述软性包覆体包括设置有反射单元的底座以及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透光罩。

优选地,

所述底座包括至少两个设置槽以及设置在两两所述设置槽之间的曲面结构;

所述设置槽用于放置所述发光单元;

所述曲面结构用于供所述软性线路贴附形成至少一个所述弯折段。

优选地,

所述软性线路为软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导线架(Lead Frame)、金属箔片、单股线芯或多股线芯。

优选地,

所述发光单元为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

优选地,

所述发光单元通过焊接或贴合或表面安装在所述软性线路上并与所述软性线路电性连接。

优选地,

所述软性包覆体还包括与所述透光侧一体成型或独立设置在所述透光侧上的至少两个透镜微结构,且所述透镜微结构与所述发光单元的发光侧相对应。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多向弯折的发光装置,通过将两两发光单元之间的软性线路设计为具有至少一个弯折段,使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可多向弯折的发光装置可以进行上下或左右两轴弯曲(bending)、小角度扭曲(twist)、甚至有限度的弹性拉伸,从而为照明布局设计上提供了更佳的弹性,解决了现有的软性发光装置仅能做一个轴向的弯曲而无法进行弯曲(bending)、扭曲(twist)、或是弹性拉伸造成的软性发光装置本身在使用时具有一些照明环境设计上的缺点和用户在使用时受限于发光装置本身的挠曲限制的技术问题。

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多向弯折的发光装置通过灌胶的方式在发光单元的外侧形成软性弹性体,相比于传统的金属导线架、铜绞线具有更大的弯曲角度、及拉伸性。

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多向弯折的发光装置使用已有的SMT加工技术对发光单元进行焊接,使得加工变得更为容易。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多向弯折的发光装置可依据用户的需求、或工作电压进行线路设计,并依据所需的任意尺寸进行剪切。

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多向弯折的发光装置还具有体积小、轻量化、防水、塑形能力佳、容易制造、省电及低功耗散热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多向弯折的发光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多向弯折的发光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多向弯折的发光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多向弯折的发光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侧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多向弯折的发光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多向弯折的发光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7-1至图7-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多向弯折的发光装置的封装流程示意图(一)至(三)。

图示说明:100、可多向弯折的发光装置;10、软性线路;11A、弯折段;11B、弯折段;11C、弯折段;12、基板;20、发光单元;30、软性包覆体;31、底座;311、设置槽;312、曲面结构;313、反射单元;32、透光罩;SA、透光侧;SA1、透镜微结构;S1、内缘侧;S2、外缘侧;A1、模具;A2、模具。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多向弯折的发光装置,通过将两两发光单元之间的软性线路设计为具有至少一个弯折段,使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可多向弯折的发光装置可以进行上下或左右两轴弯曲(bending)、小角度扭曲(twist)、甚至有限度的弹性拉伸,从而为照明布局设计上提供了更佳的弹性,解决了现有的软性发光装置仅能做一个轴向的弯曲而无法进行弯曲(bending)、扭曲(twist)、或是弹性拉伸造成的软性发光装置本身在使用时具有一些照明环境设计上的缺点和用户在使用时受限于发光装置本身的挠曲限制的技术问题。

为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文中用语“较佳”是非排他性的,应理解成“较佳为但不限于”,任何说明书或请求项中所描述或者记载的任何步骤可按任何顺序执行,而不限于其中所描述的顺序,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仅由所附请求项及其均等方案确定,不应由实施方式示例的实施例确定;本文中用语“包含”及其变化出现在说明书和请求项中时,是一个开放式的用语,不具有限制性含义,并不排除其他特征或步骤。

请参阅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多向弯折的发光装置100的第一实施例,包括:至少一个软性线路10、设置在每条软性线路10上的发光单元20、包覆于软性线路10和发光单元20外侧的软性包覆体30;

发光单元20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两两发光单元20间隔分布在软性线路10上;

需要说明的是,软性电路10较佳的实施方式为软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导线架(Lead Frame)、金属箔片、单股线芯或多股线芯,但不限于上述几种实施方式;发光单元20较佳的实施方式为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并通过焊接或贴合或表面安装在软性线路10上,发光二极管的管脚与软性线路10电性连接。

软性包覆体30用以包覆发光单元20以及软性线路10,提供发光单元20及软性线路10适当的支撑及可塑性。软性包覆体30系可以由包含有硅胶、橡胶、聚胺酯(Polyurethane,PU)、或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PVC)的材料所制成。通过本实用新型中的软性包覆体30的特殊结构及特殊材料可以将发光单元20及软性线路10密封包覆于软性包覆体30的内侧,达到防水的效果。软性包覆体30包括与发光单元20的发光方向相对应的透光侧SA,使得发光单元20的光束经由透光侧SA发射出。透光侧SA可以为透光或半透光材质,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不予以限制。对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多向弯折的发光装置100的结构及制作流程,后面会有详细的描述。在一较佳实施例中,为了调整发光单元20的发光角度,软性包覆体30还包括至少两个透镜微结构SA1,且至少两个透镜微结构SA1分别与发光单元20的发光侧相对应。其中,透镜微结构SA1可以与透光侧一体成型或独立设置在透光侧上,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不予以限制。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中的软性包覆体30还包括设置在发光单元20底侧四周的反射单元313,用于反射发光单元20发出的光束。反射单元313可以为实体的反射镜或涂布于软性包覆层30内的反射材料,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不予以限制。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软性包覆体30表面还可以设置若干个用以均光的微结构,通过微结构变更光束的路径从而形成漫射光源。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发光单元20是以并联的方式设置于软性线路10上。根据实际设置的方式,也可以将二个、三个或若干个发光单元20分成个别的组群,在组群中的若干个发光单元20是以串联的方式电性结合,若干个组群与组群之间则以并联的方式结合,组群中发光单元20的个数是由发光单元20的规格或制造厂商需求决定,在本实用新型中不予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中可多向弯折的发光装置100的软性线路10的布局方式可以为单端驱动或是双端驱动的形式,本实用新型中可多向弯折的发光装置100中的电路规划并非限于本实用新型中提及的范围,在此进行说明。

在软性线路10上间隔设置与发光单元20对应的基板12(如图7-2所示),在基板12上分别具有对应的线路布局(layout),通过线路布局的规划,发光单元20可以通过表面黏着技术固定于软性线路10上,并使发光单元20的管脚电性连接至对应的线路,增加制程的便利性。除上述的方式外,发光单元20也可以通过导孔(via hole)焊接定位,或是通过具有导电性质的导电胶将发光单元20的管脚黏着在软性线路10上,在本实用新型中不予以限制。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可以省略上述的基板,直接将发光单元20的管脚透过焊接或是其他电性连接手段电性结合于软性线路10上,在本实用新型发明中不予以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两两发光单元20之间的软性线路10设计为具有至少一个弯折段11A,用于提供软性线路10弯折时的变形尺寸。弯折段11A的形态和数量不限于图1和图2所示的弯折段11A的形态和数量。、

请参阅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多向弯折的发光装置100的第一实施例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如图所示:

当本实用新型实施中的可多向弯折的发光装置100弯曲成环形时,由于软性线路10靠近弯曲方向的内缘侧S1会随着软性包覆体30的弯折而朝内侧被紧迫压缩,此时软性线路10可通过压缩弯折段11A承受朝内侧弯折时所承受的形变量。另一方面,当软性线路10远离靠近弯曲方向的外缘侧S2时,软性线路10则随着软性包覆体10的弯折而朝两侧被拉伸,此时软性线路10可通过拉伸弯折段11A承受软性线路10朝两侧被拉伸时所承受的形变量。通过上述的配置,使得软性线路10可以承受上下或左右两轴弯曲(bending)、小角度扭曲(twist)、及有限度的弹性拉伸。

以下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三种不同实施例进行说明。在本实用新型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如图4所示,软性线路10具有上下弯折的弯折段11A,如图5和图6所示,软性线路10具有侧向弯折的弯折段11B、11C。在如图4所示的可多向弯折的发光装置100的第一实施例中,因为弯折的方向朝上下方向(相对于图4中的上下方向),使得可多向弯折的发光装置100在两侧方向上可以制成较为狭长的形式。在如图5所示的可多向弯折的发光装置100的第二实施例中,弯折的方向是朝侧向的方向弯折(相对于图5中的上下方向),由于弯折段11B弯折的方向与可多向弯折的发光装置100的高度方向垂直,使得可多向弯折的发光装置100在高度方向上可以制成较为扁平的形式。在如图6所示的可多向弯折的发光装置100的第三实施例中,弯折段11C弯折的方向是朝侧向的方向弯折且弯折的峰处是相互对应且并列,使得可多向弯折的发光装置100不仅相比于第一实施例在高度方向上较为扁平,而且相比于第二实施例在两侧可以做得更为狭长。上述弯折的方式是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概念的多种变化形式,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发明主要精神的情况下,将软性线路10制成弯折形状进而增加软性线路10的变形尺寸的其他变形态样,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均等范围。

以下是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多向弯折的发光装置100的封装流程及实施封装流程所需的结构进行详细的说明。请参阅图7-1至图7-3。

通过模具A1灌注原料形成底座31,底座31可以由透明或非透明的材料所制成。具体而言,底座31可以由硅胶、橡胶、聚胺酯(Polyurethane,PU)、或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PVC)的材料所制成。底座31包括有至少两个设置槽311、以及至少两个分别设置于两两设置槽311之间的曲面结构312。在底座31上可设置有反射单元313,反射单元313可以为实体的反射镜或是涂布于该底座31表面的反射材料。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反射单元313可仅设置或涂布于该设置槽311内。

根据预定的规格将复数至少两个发光单元20结合于软性线路10上,从而结合形成灯串(light string),将灯串放置在底座31上,使发光单元20对应至底座31上的设置槽311上,并将发光单元20之间的软性线路10贴附于底座31的曲面结构312上,使软性线路10根据曲面结构312隆起的数量形成对应数量的弯折段11A。

通过提供第二组模具A2,将前述底座31及灯串的半成品放入模具A2中,于模具A2中灌注原料,包覆住底座31上侧的灯串。待原料凝固后形成底座31上侧的透光罩32。凝固的方式可以透过烘烤、UV照射、常温固化等方式进行,在本实用新型中不予以限制。在凝固程序完成后,即可取出成品。该透明罩32可以由硅胶、橡胶、聚胺酯(Polyurethane,PU)、或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PVC)等材料所制成。

经由上述方式所制成的成品,由于外侧的软性包覆体30充分地将发光单元20及软性线路10包覆于内侧,发光单元20及软性线路10不易受到环境及湿气的影响而产生氧化的现象。另外,软性线路10通过弯折段11A(11B、11C)可以增加线材的拉伸能力,能够配合软性包覆体30本身的柔软度而弯曲、扭曲、或拉伸成各种形状,增加本实用新型可多向弯折的发光装置100的可变化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每个发光单元20的间隔之间塑形出至少一个弧形波浪状的结构,增加发光装置的可多向弯折的,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可多向弯折的发光装置100可以进行上下或左右两轴弯曲(bending)、小角度扭曲(twist)、甚至有限度的弹性拉伸。此外,本实用新型通过灌胶的方式于发光单元的外侧形成软性弹性体相较于传统的金属导线架、铜绞线具有更大的弯曲角度、及拉伸性。

以上已将本实用新型作一详细说明,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之一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发明实施之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