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梁翻转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0749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纵梁翻转工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纵梁翻转工装。
背景技术
对于改装车行业吊车是主要的工具,使用率极高,而传统的纵梁翻转工位也是 吊车利用率较高的工位,于是在工作过程中常会出现等吊车的情况,而且用传统的方法 翻转,其过程也较为繁琐,而且费时费力。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纵梁翻转工装,它可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 题,可不利用吊车,直接进行纵梁翻转,翻转简便、省时省力。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纵梁翻转工装,包括支 架,支架上安装翻转机构,翻转机构由旋转机架、翻转部件和翻转驱动机构连接构成, 旋转机架与支架固定连接,旋转机架上安装能相对于旋转机架翻转的翻转部件,旋转机 架上安装翻转驱动机构,所述翻转驱动机构与所述翻转部件连接。为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支架上安装 两组输送辊,两组输送辊分别位于翻转机构的两侧。所述的翻转部件由翻转臂和转动轴 连接构成,两个翻转臂之间安装转动轴,所述翻转部件通过转动轴与旋转机架铰接。所 述的翻转驱动机构由第一气缸和第一连杆连接构成,第一气缸的一端与旋转机架铰接, 第一气缸的活塞杆通过第一连接销与第一连杆铰接,第一连杆与翻转臂连接。旋转机架 上安装纵梁挡板和挡板驱动机构,纵梁挡板与旋转机架铰接,所述挡板驱动机构的运动 部件与纵梁挡板连接。所述挡板驱动机构由第六连杆、第五连杆、旋转轴、第四连杆、 第三连杆和推动装置连接构成,所述推动装置与旋转机架铰接,所述推动装置的运动部 件通过连接件与第三连杆连接,第三连杆与第四连杆铰接,第四连杆与旋转轴固定连 接,旋转轴与第五连杆固定连接,第五连杆与第六连杆的一端铰连,第六连杆的另一端 与纵梁挡板铰连。所述的推动装置是气缸。支架上安装回位机构。所述的回位机构由 回位机构支架、导轨、滑动块和挡块连接构成,回位机构支架上开设条形槽,回位机构 支架上安装两根导轨,两根导轨分别位于条形槽两侧,两导轨之间安装滑动块,滑动块 上开设透槽,滑动块上安装挡块,挡块与滑动块铰接,挡块位于透槽内;回位机构支架 上安装第二气缸,第二气缸与回位机构支架铰接,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与挡块铰接。支架 上安装辅助挡板。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在于它安装有翻转机构,可将纵梁在不利用吊车的前 提下直接进行翻转,相对传统的翻转方法,翻转效率高、省时省力;它还安装有回位机 构,可使纵梁实现原地翻转,能有效地缩小翻转工装的体,减少工装安装的占地面积。 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洁紧凑、制造成本低廉和使用安全方便的优点。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纵梁翻转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翻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略了纵梁;
图3是图2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回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B-B剖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2的I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第一气缸2第一气缸接头3第一连杆4第一连接销5第二连 接管6翻转臂7第二连杆8第三连杆9第二连接销10第四连杆11固定支撑 12旋转轴13第二连接销14第五连杆15第六连杆18纵梁挡板19旋转机架22 第一连接管23第二气缸24第二气缸接头25挡块26回位机构支架27导轨28 连接板29挡块支撑30固定轴31第三连接销32固定座33三角支撑34滑动块
35纵梁36输送辊37输送辊支架38辅助挡板39翻转机构40回位机构41支 架42固定板43转动轴44透槽45导向槽46条形槽47翻转臂弯柄48纵梁挡 板弯柄。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所述的纵梁翻转工装包括支架41,支架41上安装翻转机构39,翻转机构39由 旋转机架19、翻转部件和翻转驱动机构连接构成,旋转机架19与支架41固定连接,旋 转机架19上安装能相对于旋转机架19翻转的翻转部件,旋转机架19上安装翻转驱动机 构,所述翻转驱动机构的运动部件与所述翻转部件连接。使用时,将纵梁35放置于所述翻转部件上,启动所述翻转驱动机构,所述翻转 驱动机构带动所述翻转部件带动纵梁35翻转,使纵梁35翻转180度后落于支架41上; 翻转过程中,当纵梁35转过90度,开始在自身重力作用下继续翻下落时,所述翻转部件 可在所述翻转驱动机构的带动下反转复位,可减少翻转部件的活动范围,提高翻转的效 率。在翻转过程中,当纵梁35翻转超过90度时,应有工作人员用工具撑住纵梁35位于 上方的部分,或用工具吊住纵梁35位于上方的部分,使纵梁35在转过90度后,可缓慢 落下,以防损坏纵梁35或支架41。为方便将纵梁35由支架41运至所述翻转部件上,纵梁35翻转后,再由支架41 运出,如图1所示,支架41上可安装两组输送辊36,两组输送辊36可分别位于翻转机 构39的两侧。每组可由两个、三个或更多输送辊36构成,输送辊36越多纵梁35在支 架41上运行越平稳,但是支架41的制造成本也相应提高。如图2所示,所述的翻转部件可由翻转臂6和转动轴43连接构成,两个翻转臂6 之间安装转动轴43,转动轴43可带动两翻转臂6同步翻转升降,所述翻转部件通过转动 轴43与旋转机架19铰接,转动轴43可相对旋转机架19转动。所述翻转驱动机构可带 动翻转臂6绕转动轴43的轴线翻转。为便于使翻转臂6翻转,如图3所示,翻转臂6上 可设置翻转臂弯柄47,翻转臂弯柄47可与所述翻转驱动机构的运动部件连接。所述的翻转驱动机构可以是电动机,电动机与旋转机架19连接固定,电动机的输出轴与转动轴43 连接,通过转动轴43带动翻转臂6翻转。所述的翻转驱动机构也可以是液压马达,驱动 原理与电动机相同。翻转臂6的个数可以是三个、四个或更多,安装翻转臂6的数量越 多,所述翻转部件的宽度较大,纵梁35放置的越平稳,但制造成本也较高。为加强翻转 臂6之间的连接关系,使所述翻转部件更加牢固,可在翻转臂6之间安装第一连接管22。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的翻转驱动机构还可由第一气缸1和第一连杆3连接构 成,第一气缸1的一端与旋转机架19铰接,第一气缸1的活塞杆通过第一连接销4与第 一连杆3铰接,第一连杆3与翻转臂6连接。使用时,启动第一气缸1,第一气缸1的活 杆通过第一连杆3推动翻转臂6转动。为便于带动翻转臂6转动,第一连杆3可与翻转 臂弯柄47连接。为实现自动化翻转,无需工作人员手动操作,如图2和图3所示,旋转机架19 上安装纵梁挡板18和挡板驱动机构,纵梁挡板18与旋转机架19铰接,所述挡板驱动机 构的运动部件与纵梁挡板18连接。在翻转机构39带动纵梁35翻转竖起的同时,所述挡 板驱动机构可带动纵梁挡板18竖起,当纵梁35转过90度时,纵梁挡板18正好竖起,纵 梁35可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倾斜依靠在纵梁挡板18下,而后,所述翻转部件反转复位, 纵梁挡板18也缓慢反转复位,使纵梁35缓缓翻转倒下,以防纵梁35摔毁。所述挡板驱 动机构可以是电动机或液压马达,电动机或液压马达的输出轴可与纵梁挡板18连接,直 接带动纵梁挡板18转动。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挡板驱动机构也可由第六连杆15、第五连杆14、旋转 轴12、第四连杆10、第三连杆8和推动装置连接构成,所述推动装置与旋转机架19铰 接,所述推动装置的运动部件通过连接件与第三连杆8连接,第三连杆8与第四连杆10 铰接,第四连杆10与旋转轴12固定连接,旋转轴12与第五连杆14固定连接,第五连杆 14与第六连杆15的一端铰连,第六连杆15的另一端与纵梁挡板18铰连。旋转轴12通 过固定支撑11与旋转机架19连接,旋转轴12可相对于固定支撑11转动。使用时,所 述推动装置通过第三连杆8和第四连杆10带动旋转轴12转动,旋转轴12带动第五连杆 14摆动,第五连杆14推动第六连杆15,第六连杆15推动纵梁挡板18转动竖起。该结 构方案的挡板驱动机构较为简单,制造成本较低,便于维护保养,而以电动机或液压马 达作为驱动装置,需要备配减速机构,生产成本较高。所述的推动装置可以是气缸,也 可以是电动推杆或液压缸。为了简化所述的纵梁翻转工装的结构,也为了便于实现所述翻转部件和纵梁挡 板18的同步竖起和复位,如图2和图3所示,将上述的翻转驱动机构和挡板驱动机构进 行组合,并用第一气缸1替代上述挡板驱动机构中的推动装置,此时,第一气缸1既是翻 转部件的驱动机构,同时也是纵梁挡板18的驱动机构,在其他连接关系不变的前提下, 在两个翻转臂6之间安装第二连接管5,第二连接管5位于转动轴43的下方;将第一连 杆3与第二连接管5固定连接,S卩,使第一连杆3通过第二连接管5与翻转臂6连接;在 第二连接管5上安装第二连杆7,第二连杆7与第三连杆8的一端铰接。使用时,第一气 缸1通过第一连杆3带动第二连接管5摆动,第二连接管5带动第二连杆7和翻转臂6同 步转动,第二连杆7通过第三连杆8和第四连杆10带动旋转轴12转动,旋转轴12通过 第五连杆14和第六连杆15将纵梁挡板18竖起,从而实现纵梁挡板18与所述翻转部件同步竖起和复位落下。为确保纵梁35翻转后,仍能落到翻转部件上,即实现纵梁35的原地翻转180 度,以便于减小支架41的体积,同时便于纵梁35在支架41上移动,如图1、图4和图 5所示,支架41上安装回位机构40,回位机构40—方面可防止纵梁35在翻转过程中侧 滑,另一方面可在纵梁35翻转超过90度后,拉动纵梁35下部,将纵梁35拉回到所述翻 转部件上,实现纵梁35的原地翻转。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的回位机构40由回位机构支架26、导轨27、滑动块 34、第二气缸23和挡块25连接构成,回位机构支架26上开设条形槽46,回位机构支架 26上安装两根导轨27,两根导轨27分别位于条形槽46两侧,每根导轨27上设有导向槽 45,两导轨27之间安装滑动块34,滑动块34的两侧位于两条导向槽45内,滑动块34上 开设透槽44,滑动块34上安装挡块25,挡块25可通过挡块支撑29和固定轴30与滑动 块34铰接,挡块25位于透槽44内;回位机构支架26上安装第二气缸23,第二气缸23 与回位机构支架26铰接,第二气缸23的活塞杆与挡块25铰接。当将纵梁35运输至翻转工位后,第二气缸23带动挡块25位于图1所示位置, 使挡块25位于纵梁35翼板下表面,从而可有效地防止纵梁35在翻转过程中侧滑,确保 纵梁35能够有效地翻转;当纵梁35翻转超过90度时,通常是95度时,纵梁35会在自 身重力的作用下落到纵梁挡板18上,在纵梁挡板18复位放平的过程中,可启动第二气缸 23,第二气缸23的活塞杆伸出,并带动挡块25自动卧下由纵梁35下部绕过,而后,第 二气缸23的活塞杆回缩,挡块25勾住纵梁35,将纵梁35拉回到的所述翻转部件中间部 位,以使纵梁35回到原地。由于当纵梁35翻转超高90度后,纵梁挡板18会反转复位,但为了纵梁35能够 回到原地,重新落到所述翻转部件上,纵梁35不能随纵梁挡板18放平,因此,如图1所 示,支架41上安装辅助挡板38。当纵梁挡板18反转放平时,纵梁35可落到辅助挡板 38上,保持倾斜状态,之后回位机构40可拉动纵梁35重新回到所述翻转部件上。为便于运输纵梁35,如图1所示,支架41的两侧可各安装一个输送辊支架37, 输送辊支架37上安装输送辊36。本实用新型未详尽描述的技术内容均为公知技术。
权利要求1.纵梁翻转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41),支架(41)上安装翻转机构(39),翻转机构(39)由旋转机架(19)、翻转部件和翻转驱动机构连接构成,旋转 机架(19)与支架(41)固定连接,旋转机架(19)上安装能相对于旋转机架(19) 翻转的翻转部件,旋转机架(19)上安装翻转驱动机构,所述翻转驱动机构与所述翻转 部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纵梁翻转工装,其特征在于支架(41)上安装两组输送 辊(36),两组输送辊(36)分别位于翻转机构(39)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纵梁翻转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翻转部件由翻转臂 (6)和转动轴(43)连接构成,两个翻转臂(6)之间安装转动轴(43),所述翻转部件通过转动轴(43)与旋转机架(19)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纵梁翻转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翻转驱动机构由第一 气缸(1)和第一连杆(3)连接构成,第一气缸(1)的一端与旋转机架(19)铰接, 第一气缸(1)的活塞杆通过第一连接销(4)与第一连杆(3)铰接,第一连杆(3) 与翻转臂(6)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纵梁翻转工装,其特征在于旋转机架(19)上安装纵梁 挡板(18)和挡板驱动机构,纵梁挡板(18)与旋转机架(19)铰接,所述挡板驱动机 构的运动部件与纵梁挡板(18)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纵梁翻转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驱动机构由第六连 杆(15)、第五连杆(14)、旋转轴(12)、第四连杆(10)、第三连杆(8)和推动 装置连接构成,所述推动装置与旋转机架(19)铰接,所述推动装置的运动部件通过连 接件与第三连杆(8)连接,第三连杆(8)与第四连杆(10)铰接,第四连杆(10) 与旋转轴(12)固定连接,旋转轴(12)与第五连杆(14)固定连接,第五连杆(14) 与第六连杆(15)的一端铰连,第六连杆(15)的另一端与纵梁挡板(18)铰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纵梁翻转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推动装置是气缸。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纵梁翻转工装,其特征在于支架(41)上安装回位机构(4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纵梁翻转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回位机构(40)由 回位机构支架(26)、导轨(27)、滑动块(34)和挡块(25)连接构成,回位机构 支架(26)上开设条形槽(46),回位机构支架(26)上安装两根导轨(27),两根 导轨(27)分别位于条形槽(46)两侧,两导轨(27)之间安装滑动块(34),滑动 块(34)上开设透槽(44),滑动块(34)上安装挡块(25),挡块(25)与滑动块(34)铰接,挡块(25)位于透槽(44)内;回位机构支架(26)上安装第二气缸 (23),第二气缸(23)与回位机构支架(26)铰接,第二气缸(23)的活塞杆与挡块 (25)铰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纵梁翻转工装,其特征在于支架(41)上安装辅助挡板 (38)。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纵梁翻转工装,包括支架,支架上安装翻转机构,翻转机构由旋转机架、翻转部件和翻转驱动机构连接构成,旋转机架与支架固定连接,旋转机架上安装能相对于旋转机架翻转的翻转部件,旋转机架上安装翻转驱动机构,所述翻转驱动机构与所述翻转部件连接。它安装有翻转机构,可将纵梁在不利用吊车的前提下直接进行翻转,相对传统的翻转方法,翻转效率高、省时省力;它还安装有回位机构,可使纵梁实现原地翻转,能有效地缩小翻转工装的体,减少工装安装的占地面积。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洁紧凑、制造成本低廉和使用安全方便的优点。
文档编号B23K37/047GK201799815SQ20102016708
公开日2011年4月20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22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22日
发明者刘宪福 申请人:刘宪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