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盘、铸件加工装置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3332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窑盘、铸件加工装置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铸造工艺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窑盘、铸件加工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铸件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将铸件放置在窑盘上进行锻造和加工,目前使用的窑 盘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拱洞结构耐火材料窑盘,一种是耐热钢材料的窑盘。拱洞结构耐火材料窑盘,中间设置有漏火孔,其加热方式是封闭式加热,即火焰先 进入拱洞,然后通过拱洞上的漏火孔给铸件加热。耐热钢材料窑盘,需要有配置在耐热钢材料的窑敦上,窑盘和窑敦采用耐高温、高 压的合金材料铸造而成。拱洞结构耐火材料窑盘,由于其结构原因,不能有效的分散铸件重量的压力,会造 成窑盘局部压力过大,进而产生局部开裂,降低了窑盘的使用寿命;同时其加热方式是封闭 式加热,火焰先进入拱洞,然后通过拱洞上的漏火孔来给铸件加热,这样可能会造成铸件加 热不完全,造成热处理质量不良。耐热钢材料窑盘虽然可以给铸件均勻加热且具有较高的使用寿命,但需要配合耐 热钢材料的窑敦使用,因此整体重量较大,不便于操作人员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窑盘、铸件加工装置及系统,窑盘的结构简单,便于使用,能 够方便快速的组成铸件加工装置及铸件加工系统,实现了每个窑盘均勻受力,以及对铸件 均勻加热的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窑盘,包括窑盘主体,所述窑盘主体的上表面设置有一贯 通凹槽。所述贯通凹槽为长方形或倒梯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铸件加工装置,包括至少两个窑盘以及一钢坯;所述窑盘包括窑盘主体,所述窑盘主体的上表面设置有一贯通凹槽;所述至少两个窑盘并行放置,且所述至少两个窑盘的凹槽的贯通方向位于同一直 线.
一入 ,所述钢坯放置在所述至少两个窑盘的凹槽上,且所述钢坯的高度大于所述凹槽的尚度。所述贯通凹槽为长方形或倒梯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铸件加工系统,包括至少两个铸件加工装置;所述至少铸 件加工装置并行放置;所述铸件加工装置包括至少两个窑盘以及一钢坯;所述窑盘包括窑盘主体,所述 窑盘主体的上表面设置有一贯通凹槽;所述至少两个窑盘并行放置,且所述至少两个窑盘 的凹槽的贯通方向位于同一直线;所述钢坯放置在所述至少两个窑盘的凹槽上,且所述钢坯的高度大于所述凹槽的高度。所述贯通凹槽为长方形或倒梯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窑盘、铸件加工装置和铸件加工系统,窑盘结构简单,便于使 用,操作人员能够很方便快速的利用多个窑盘组成铸件加工装置和铸件加工系统,且每个 窑盘都能够均勻承担铸件的压力,在对铸件进行加热时,也能够实现对铸件的均勻加热,能 有效提高铸件加工的效率。

图Ia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带有长方形凹槽的长方体结构的窑盘的结构 图;图Ib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带有倒梯形凹槽的长方体结构的窑盘的结构 图;图Ic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带有长方形凹槽的梯形体结构的窑盘的结构 图;图Id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带有倒梯形凹槽的梯形体结构的窑盘的结构 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铸件加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铸件加工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图Ia所示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窑盘1的结构示意图,该窑盘1主体的上表面设置有 一贯通凹槽11。参见图Ia所示,该窑盘1的主体可以为长方体结构,窑盘1的主体的上表面设置 有一长方形贯通凹槽11,该凹槽11用于架设钢坯,凹槽两边的突起物可以起到固定钢坯的 作用。其中,该凹槽11可以为长方形凹槽或倒梯形凹槽;窑盘1主体的形状可以为长方 体或梯形体。窑盘1的结构可以如图Ia-图Id所示,图Ia所示为带有长方形凹槽的长方 体结构的窑盘;图Ib所示为带有倒梯形凹槽的长方体结构的窑盘;图Ic所示为带有长方 形凹槽的梯形体结构的窑盘;图Id所示为带有倒梯形凹槽的梯形体结构的窑盘。优选的,窑盘1可以设计成上窄下宽的梯形体结构,可以增加窑盘1的稳定性,窑 盘1的凹槽11可以设计成倒梯形,便于在凹槽11上架设钢坯。本实施例提供的窑盘1的结构简单,使用耐火耐压材料铸造即可,相比于拱洞结 构的窑盘以及耐热钢结构的窑盘,体积较小,重量较轻,便于操作人员使用。通常情况下,铸件的体积都会大于单个窑盘的体积,因此,在锻造和加工铸件时, 需要利用多个窑盘1构成铸件加工装置承载铸件。参见图2所示为本实施例提供的铸件加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铸件 加工装置包括至少两个窑盘1以及一钢坯2。窑盘1主体的上表面设置有一贯通凹槽,所有 的窑盘1并行放置,且窑盘1的凹槽的贯通方向位于同一直线,以使得钢坯能够放置在该至少两个窑盘1的凹槽上,钢坯2的高度大于凹槽的高度,以使得铸件能够直接放置在钢坯2 上。在图2中,以铸件加工装置包括两个窑盘1,窑盘1主体为长方体结构的窑盘为例 进行说明,但并不限于此,该铸件加工装置可以包括多个窑盘1,窑盘1主体的结构也可以 为梯形体。如图2所示,由多个窑盘1和一钢坯2构成的铸件加工装置,铸件放置在钢坯2上, 由下方的多个窑盘1承载铸件的重量,每个窑盘1所承受的重量都是均勻的,因此在对铸件 进行锻造时,窑盘1不会因受力不均产生局部开裂。此外,铸件放置在钢坯2上,不与窑盘 1直接接触,在对铸件进行锻造和加工时减少了对窑盘1的直接冲击,可以提高窑盘1的使 用寿命。在对铸件进行加热时,火焰放置在窑盘1的下方,通过各窑盘1之间的空隙对铸件 进行加热,火焰可以很好的循环,实现了对铸件的均勻加热,且加热火焰也能充分的接触铸 件,提高了铸件锻造和加工的效果。此外,本实施例的铸件加工装置进行组装和拆卸都很方便,操作人员能够方便快 速的利用多个窑盘1和钢坯2组成铸件加工装置以供使用,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该铸件 加工装置通过在窑盘1上架设钢坯2承载铸件,能够节省使用的窑盘,如相比拱洞结构的窑 盘,用量可减少约35%,节约了使用器材,增加了窑盘1的有效载荷重量。利用上述的铸件加工装置,可以对多数铸件进行加工,当需要加工更庞大的铸件 时,还可以将多个铸件加工装置构成铸件加工系统以承载大的铸件。参见图3所示为本实 施例提供的铸件加工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铸件加工系统包括至少两个铸件加工装置;该至少两个铸件加工装置并行放置。在每个铸件加工装置中,包括至少两个窑盘1以及一钢坯2 ;每个窑盘1主体的上 表面设置有一贯通凹槽;每个窑盘都是并行放置,且窑盘1的凹槽的贯通方向位于同一直 线;钢坯2放置在该至少两个窑盘1的凹槽上,且钢坯2的高度大于凹槽的高度。在图3中,以铸件加工系统包括两个铸件加工装置为例进行说明,但并不限于此, 该铸件加工系统也可以包括多个并行放置的铸件加工装置。通过将多个铸件加工装置并行 放置,就能够加工更大规模的铸件,由于窑盘1的结构简单,因此操作人员可以方便快速的 利用多个窑盘1和钢坯2组成铸件加工系统,在对铸件加工完毕后也能够很方便的进行拆 卸,提高了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此外,铸件加工系统的各窑盘1受力均勻,提高了窑盘1 的寿命,也能够实现对铸件均勻加热的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窑盘、铸件加工装置和铸件加工系统,窑盘结构简单,便于使 用,操作人员能够很方便快速的利用多个窑盘组成铸件加工装置和铸件加工系统,且每个 窑盘都能够均勻承担铸件的压力,在对铸件进行加热时,也能够实现对铸件的均勻加热,能 有效提高铸件加工的效率。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 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 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
5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一种窑盘,包括窑盘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窑盘主体的上表面设置有一贯通凹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窑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贯通凹槽为长方形或倒梯形。
3.一种铸件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窑盘以及一钢坯; 所述窑盘包括窑盘主体,所述窑盘主体的上表面设置有一贯通凹槽;所述至少两个窑盘并行放置,且所述至少两个窑盘的凹槽的贯通方向位于同一直线; 所述钢坯放置在所述至少两个窑盘的凹槽上,且所述钢坯的高度大于所述凹槽的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铸件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贯通凹槽为长方形或倒梯形。
5.一种铸件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铸件加工装置;所述至少两个铸件 加工装置并行放置;所述铸件加工装置包括至少两个窑盘以及一钢坯;所述窑盘包括窑盘主体,所述窑盘 主体的上表面设置有一贯通凹槽;所述至少两个窑盘并行放置,且所述至少两个窑盘的凹 槽的贯通方向位于同一直线;所述钢坯放置在所述至少两个窑盘的凹槽上,且所述钢坯的 高度大于所述凹槽的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铸件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贯通凹槽为长方形或倒梯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窑盘、铸件加工装置及系统,所述铸件加工装置包括至少两个窑盘以及一钢坯;所述窑盘包括窑盘主体,所述窑盘主体的上表面设置有一贯通凹槽;所述至少两个窑盘并行放置,且所述至少两个窑盘的凹槽的贯通方向位于同一直线;所述钢坯放置在所述至少两个窑盘的凹槽上,且所述钢坯的高度大于所述凹槽的高度。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窑盘、铸件加工装置和铸件加工系统,窑盘结构简单,便于使用,操作人员能够很方便快速的利用多个窑盘组合成铸件加工装置和铸件加工系统,且每个窑盘都能够均匀承担铸件的压力,在对铸件进行加热时,也能够实现对铸件的均匀加热,能有效提高铸件加工的效率。
文档编号B21J13/00GK201702309SQ20102022663
公开日2011年1月12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13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13日
发明者于忠宪, 孙宝金, 崔世海, 杜振威, 陈拥军 申请人:齐齐哈尔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