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机用模具交换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073495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冲压机用模具交换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对冲压机交换模具的冲压机用模具交换装置,其设有模具存放装置(30)和输送机构,其中,所述模具存放装置以可转动控制的方式设置在与冲压机(10)邻接的位置处且放置有多种交换用的模具(28);所述输送机构可以在该模具存放装置与冲压机之间输送模具,通过输送机构,将由模具存放装置(30)的转动控制选择的模具(28)送入到冲压机或从冲压机送出(10)。
【专利说明】冲压机用模具交换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用于对冲压机交换模具的冲压机用模具交换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对于冲压机的模具交换而言,一般是在存放多种模具的模具放置场所与冲压机之间输送模具。即,在从冲压机取出模具并将其输送至模具放置场所的同时,选择其后使用的模具以将其输送至冲压机。
[0003]另外,在冲压机中,例如由专利文献I所披露的那样,存在沿各个开闭方向连接多个模具的多级式,在这种情况下,一齐交换各级的模具。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特开2000-015496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7]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8]在冲压机的模具交换中,如前所述,由于是在模具放置场所与冲压机之间输送较重的模具,因此,在该作业中要花费大量时间,特别是在以多品种少量生产为目的的冲压机中,模具交换所需的时间会妨碍目的的实现。另外,在以多级式冲压机为对象的情况下,必需分别交换各级的模具,从而需要更多的时间。
[0009]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这种技术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能够以短时间对冲压机选择交换多种模具,从而能够高效地实现多品种少量生产。
[0010]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0011]本发明用于实现上述目的,其结构如下。
[0012]冲压机用模具交换装置,其用于对冲压机交换模具,该冲压机用模具交换装置设有模具存放装置和输送机构,其中,所述模具存放装置以可转动控制的方式设置在与冲压机邻接的位置处且放置有多种交换用的模具,所述输送机构可以在该模具存放装置与冲压机之间输送模具,通过输送机构将由模具存放装置的转动控制选择的模具送入到冲压机或从冲压机送出。
[0013]优选的是,邻接于冲压机而设置两个模具存放装置,分别从这些模具存放装置的每一个通过独立的输送机构向冲压机中送入或从冲压机送出模具。
[0014]更优选的是,冲压机为沿各个开闭方向连接多个模具的多级式,对应该冲压机的各级设置模具存放装置以及输送机构。
[0015]发明效果
[0016]在本发明中,由于能够将通过模具存放装置的转动控制所选择的模具送入到冲压机或从冲压机送出,因此,可以以短时间对冲压机选择交换多种模具,从而能够高效地实现多品种少量生产。[0017]另外,通过邻接于冲压机而设置两个模具存放装置,以便对冲压机从两个方向进行模具的送入或送出,从而能够例如从冲压机向一个方向送出模具,与此同时从另一方向将新的模具送入冲压机。因此,能够进一步缩短选择交换多种模具的作业时间。
[0018]另外,在以多级式的冲压机为对象设置模具存放装置以及输送机构的情况下,在该冲压机的各级中能够同时交换模具,从而能够以短时间交换更多的模具。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显示冲压机用模具交换装置的主视图。
[0020]图2为显示冲压机用模具交换装置的俯视图。
[0021]图3为主视图,其放大显示了冲压机用模具交换装置的局部。
[0022]图4为俯视图,其放大显示了冲压机用模具交换装置的局部。
[0023]图5为显示冲压机的转换状态的主视图。
[0024]图6为俯视图,其显示了由冲压机用模具交换装置实现的模具交换的顺序。【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利用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形式进行说明。
[0026]在冲压机用模具交换装置中的底座I的上表面上,设置一台冲压机10和从该冲压机10的左右两侧邻接配置的2个模具存放装置30。如图1以及图5所示,冲压机10为分别沿开闭方向(上下方向)连接多个(3个)模具28的多级式。另外,两个模具存放装置30在与冲压机10的各级对应的位置处放置多种用于交换的模具28。并且,通过后面所述的输送机构T的协动,能够交换存放在模具存放装置30中的模具28和冲压机10的各级的模具28。
[0027]多级式冲压机10的结构为:在底座I上沿上下方向竖立较长的4根杆12,在各根杆12的上端部,固定有支承冲压加工的驱动源即液压缸20的上部板14。另外,在各根杆12的轴上,在底座I的上表面与上部板14之间以多级式排列4块模板18。在对这些模板18进行说明时,对于各块模板而言,均按从附图中上侧开始的顺序区分为模板18A、18B、18C、18D,并且统称这些模板时,是将它们作为模板18进行说明的。
[0028]各块模板16中位于最下级的模板18D固定在杆12上,除其之外的模板18B、18C、18D能够沿杆12升降。并且,位于最上段的模板18A与液压缸20的柱塞22结合,从而能够从该液压缸20直接接受驱动力而升降。另外,模板18B、18C通过悬吊杆(图中省略)分别支承在模板18A上,从而即使在冲压机10处于图5(A)所示的开模状态下,各块模板18也
被保持成一定间隔。
[0029]冲压机10中的3个模具28分别组装在各块模板18之间。如图5 (A)、图5⑶所示,通过设置在各模板18上的上模用夹具24以及下模用夹具26,单独夹持这些模具28a的上模28a以及下模28b。因此,若从图5(A)所示的开模状态,驱动控制液压缸20而模板18A开始下降,则模板18B、18C也连动下降,如图5(B)所示,使各个模具28合模。因此,在各级的模具28中分别进行各个冲压加工。
[0030]进行后面所述的模具交换时的冲压机10在图5 (B)的合模状态下,打开设置在各块模板18上的上模用夹具24以及下模用夹具26之后,处于使模板18A、18B、18C上升至上死点的图1或图5(C)所示的状态。
[0031]两个模具存放装置30以隔着冲压机10的方式相对配置,各个模具存放装置的结构均是相同的。两个模具存放装置30分别沿上下方向设置较长的转动支柱32。这些转动支柱32以能够绕轴心转动的方式被支承在底座I上。在转动支柱32的轴上,以该转动支柱32为中心的圆板形状的旋转工作台34朝上下方向被相连配置成3级,并且,它们分别与转动支柱32固定在一起。另外,这3个旋转工作台34与图1或图5(C)所示的模具交换时的冲压机10中模板18B、18C、18D的位置对应。
[0032]在转动支柱32的下端部,在底座I的内部固定链轮33。该链轮33从同样组装在底座I内部的马达36的链轮37,通过链条等承受转动力(图1)。通过该马达36的驱动控制,能够使模具存放装置30的各个旋转工作台34绕转动支柱32的轴心一起转动。另外,两个模具存放装置30由于各个马达36的配置是不同的,因此,相互的转动方向是相反的,例如,如图6的箭头所示,左侧的模具存放装置30朝逆时针的方向转动,右侧的模具存放装置30朝顺时针的方向转动。
[0033]在模具存放装置30中的各个旋转工作台34的上表面上,相对于周向以90°的间隔放置多个(最多为4个)模具28。这些模具28由设置在旋转工作台34表面上的多根导杆35导引,从而可以仅仅向沿旋转工作台34径向的直线方向往复滑动。
[0034]如前所述,通过使旋转工作台34转动,能够使放置在该旋转工作台34上的各个模具28选择性地移动至与冲压机10相向的出入位置P (例如,图2或图4)。使该出入位置P的模具28与冲压机10的模具28交换。所以,通过位置检测传感器38检测旋转工作台34的旋转,以便根据其信号控制马达36的驱动。
[0035]用于在冲压机10与两模具存放装置30之间输送模具28的输送机构T由冲压侧输送单元40和存放侧输送单元60构成。但是,也可以通过使存放侧输送单元60的模具28的输送行程增加等手段,废除冲压侧输送单元40。
[0036]冲压侧输送单元40在冲压机10中分别被设置在放置3块模具28的模板18B、18C、ISD0在通过显示模板18的冲压侧输送单元40的图3以及图4说明其结构时,在模板18D的下部安装马达42,并且,一对驱动小齿轮46位于该模板18D的一侧(图4的下侧)的上表面。这些驱动小齿轮46被可转动地支承在模板18D上,在各个轴端,在模板18的下部固定有皮带轮48。这些皮带轮48通过同步皮带等从马达42的皮带轮44接受转动力(图4)。两个驱动小齿轮46能够分别与在各个模具28中的下模28b的一个侧面上所成形的齿条28c (图3)啮合。
[0037]在模板18D的上表面,在两个驱动小齿轮46的相反侧(图4的上侧)设置导引模具28的多个导辊50、一对位置检测传感器52和通过致动器56动作的定位销54。通过这些位置检测传感器52检测模具28在模板18D上的位置,并根据其信号控制定位销54的致动器56。由此能够使定位销54卡合在各个模具28的下模28b中被形成在齿条28c的相反侧面上的凹部28d中,从而能够将模板18D上的模具28保持在正规的位置。
[0038]存放侧输送单元60分别设置在两个模具存放装置30中的各个旋转工作台34的出入位置P的下部。在通过表示最下级的旋转工作台34的存放侧输送单元60的图3以及图4说明其具体结构时,在位于出入位置P下部的底座I侧的机架上,可升降地支承升降托架62。在该升降托架62上装配马达64,同时,可旋转地支承水平配置的一对输送辊68。马达64的转动驱动力通过皮带等从其皮带轮66被传递至一侧的输送辊68的皮带轮70上。
[0039]在旋转工作台34上,在放置交换用的模具28的位置处开设有存放侧输送单元60的两个输送辊68进入的开口(图中省略)。因此,在使存放侧输送单元60的升降托架62上升时,将两个输送辊68按压于出入位置P的模具28(下模28b)的底面上。
[0040]另外,对于上段以及中段的旋转工作台34而言,底座I侧的机架也位于各个出入位置P的下部,在该处可升降地支承各个存放侧输送单元60的升降托架62。
[0041]下面,对模具交换进行说明。
[0042]冲压机10作为处于图1或图5 (C)所示的模具交换状态的装置,各级模具28可以在各个模板18B、18C、18D上滑动。另外,使两个模具存放装置30分别通过各自的马达36的驱动绕转动支柱32的轴心转动。由此,例如,在一个模具存放装置30中使旋转工作台34上要交换的模具28移动至出入位置P,在另一模具存放装置30中使在旋转工作台34上没有放置模具28的空着的空间移动至出入位置P。
[0043]S卩,在冲压机10的各级,如图6所示,将在之前工序中使用的模具28称为“N0.1”,将与其交换的左侧的模具存放装置30的模具28称为“N0.2”。因此,使冲压机侧输送单元40的两个驱动小齿轮46转动,使“N0.1”的模具28向右侧的模具存放装置30中的旋转工作台34上的空着的空间滑动。若“N0.1”的模具28移动至旋转工作台34上的空着的空间,则使在其出入位置P的存放侧输送单元60的升降托架62上升,并驱动马达64。由此,输送辊68按压在“N0.1”的模具28的底面上并转动,该模具28持续滑动并容纳在旋转工作台34上的空着的空间中。结果,将“N0.1”的模具28从冲压机10输送至模具存放装置30。
[0044]接着,通过以与前面所述相同的方式,使“N0.2”的模具28所处的出入位置P的存放侧输送单元60发挥作用,从而使“N0.2”的模具28向冲压机10滑动。若“N0.2”的模具28向冲压机10侧移动,则通过使冲压侧机输送单元40的两个驱动小齿轮46向与前面所述情况相反的方向转动,从而该模具28持续滑动。若“N0.2”的模具28滑动至正规的位置,则定位销54卡合在其下模28b的凹部28d中,并将其保持在该位置处。由此,将“N0.2”的模具28从模具存放装置30搬入到冲压机10。
[0045]通过以上方式,在冲压机10的各级中,“N0.1”的模具28与“N0.2”的模具28的交换结束。之后,如图5(B)所示,使冲压机10的各个模板18下降,并且,通过上模用夹具24以及下模用夹具26夹持“N0.2”的模具28,从而能够通过冲压机10继续进行下一工序的加工。
[0046]这样,通过两个模具存放装置30,在冲压机10的各级,从两个方向进行模具28的送入或送出,从而例如能够与从冲压机10向一个方向送出模具28并行,将从另一方向通过模具存放装置30的转动选择的新模具28送入冲压机10。由此,能够以短时间对冲压机10选择交换多种模具28。
[0047]虽然上面根据【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了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形式,但是,该实施形式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思想的范围内容易地改变或变形。
[0048]例如,冲压机10不是多级式的,而是通常的类型也可以,由此模具存放装置30的旋转工作台34当然也是一级式的。另外,对于两个模具存放装置30而言,也可以省略任意一个。在这种情况下的模具交换中,虽然要求的顺序是:从冲压机10向一个模具存放装置30中送出模具28,通过模具存放装置30的转动选择交换的模具28,将该模具28送入到冲压机10,但是,即使这样,模具交换的工作效率也比以往有所提高。
[0049]另外,冲压机10的模具28不限于金属板等的冲压加工,可以用于树脂材料的注射成型。
[0050]符号说明
[0051]10冲压机
[0052]28 模具
[0053]30模具存放装置
[0054]T输送机构
【权利要求】
1.冲压机用模具交换装置,用于对冲压机交换模具,该冲压机用模具交换装置设有模具存放装置和输送机构,其中,所述模具存放装置以可转动控制的方式配置在与冲压机邻接的位置处且放置有多种交换用的模具,所述输送机构可以在该模具存放装置与冲压机之间输送模具,通过输送机构,将由模具存放装置的转动控制所选择出的模具送入到冲压机或从冲压机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压机用模具交换装置,其中:邻接于冲压机配置有两个模具存放装置,通过独立的输送机构分别从这些模具存放装置向冲压机中送入或从冲压机送出模具。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冲压机用模具交换装置,其中:冲压机为沿各个开闭方向连接多个模具的多级式,对应该冲压机的各级设置有模具存放装置以及输送机构。
【文档编号】B21D37/04GK103459059SQ201080070438
【公开日】2013年12月18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30日
【发明者】小岛洋一郎, 小川正则, 安藤政明, 榊原明 申请人:小岛冲压工业株式会社, 技术哈马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