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轨翻钢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7964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钢轨翻钢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轨翻钢叉。
背景技术
当钢轨经过冷锯锯切成短定尺之后,要在精整作业线检查台上对钢轨四个表面的质量情况进行翻钢检查,翻钢作业由轨端翻钢机来完成,可实现钢轨的360°翻转。翻钢叉作为翻钢机上的一个装置,直接与轨端的轨腰部位接触,并对钢轨施加旋转作用力。在翻钢作业时,二根翻钢叉夹住钢轨轨腰端部,连接翻钢叉的旋转轴施力带动翻钢叉旋转,从而带动钢轨翻转。由于翻钢时钢轨与翻钢叉之间不可避免的会产生相对滑动, 而现有翻钢叉设计为圆柱形,翻钢叉根部区域就会与轨端端面的边角部位相接触,并且接触面积非常小,容易在钢轨端面边角部位造成不同程度的划伤与压溃缺陷,影响钢轨的表面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避免钢轨端面边角部位划伤和压溃的翻钢叉。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钢轨翻钢叉,由二根固定在翻钢机旋转轴上的翻钢叉组成,其在于所述翻钢叉头部为直径较根部大的圆柱体,圆柱体通过锥形台平滑过渡到翻钢叉根部。优选的,所述圆柱体直径为36 48mm,根部直径为30 35mm.。优选的,所述圆柱体长度为整个翻钢叉长度的1/2 1/4。优选的,所述翻钢叉长度为65 85mm。优选的,所述二根翻钢叉之间的最小净空距离为25 40mm。本实用新型翻钢时保证旋转力作用在轨端的轨腰部位,可以减少钢轨与翻钢叉之间的相对滑动,翻钢叉根部区域由于直径较小,不与钢轨端面边角部位接触,有效消除了翻钢作业对钢轨端面边角部位的划伤与压溃。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主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左视图。图中,1 一翻钢叉;1-1 一头部;1-2—根部;2—旋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图2所示,一种钢轨翻钢叉,由二根固定在翻钢机旋转轴2上的翻钢叉1组成,二根翻钢叉1布置在以旋转轴2中心为圆心的同心圆上,呈180°夹角,所述翻钢叉头部1-1为直径较根部1-2大的圆柱体,圆柱体通过近似锥形台平滑过渡到根部1-2,所述头部直径较大的圆柱体直径为40mm,根部1-2直径为35mm,所述翻钢叉长度为80mm,头部直径较大的圆柱体长度为整个翻钢叉长度的1/4,二个翻钢叉之间的最小净空距离为30mm。 翻钢叉1安装在翻钢机的旋转轴2上,旋转轴2与传动装置相连。翻钢作业时,通过翻钢机的传动装置,把翻钢叉1伸出夹住钢轨轨端的轨腰部位,传动装置转动旋转轴2, 通过翻钢叉1与钢轨端部接触,把旋转力作用在钢轨腰部,实现翻钢。翻钢时旋转力作用于轨端的轨腰部位,减少了钢轨与翻钢叉1之间的相对滑动,翻钢叉1根部1-2区域由于直径较小,不与钢轨端面边角部位接触,消除了钢轨端面边角部位划伤与压溃缺陷的产生。
权利要求1.一种钢轨翻钢叉,由二根固定在翻钢机旋转轴上的翻钢叉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翻钢叉头部为直径较根部大的圆柱体,圆柱体通过锥形台平滑过渡到翻钢叉根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轨翻钢叉,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体直径为36 48mm,根部直径为30 3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轨翻钢叉,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体长度为整个翻钢叉长度的1/2 1/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轨翻钢叉,其特征在于所述翻钢叉长度为65 85mm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轨翻钢叉,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根翻钢叉之间的最小净空距离为25 40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钢轨翻钢叉,以解决目前翻钢叉翻钢时根部区域与轨端端面的边角部位相接触,容易在钢轨端面边角部位造成划伤与压溃缺陷的问题。它由二根固定在翻钢机旋转轴上的翻钢叉组成,所述翻钢叉头部为直径较根部大的圆柱体,圆柱体通过锥形台平滑过渡到翻钢叉根部。本实用新型翻钢时保证旋转力作用在轨端的轨腰部位,可以减少钢轨与翻钢叉之间的相对滑动,翻钢叉根部区域由于直径较小,不与钢轨端面边角部位接触,有效消除了翻钢作业对钢轨端面边角部位的划伤与压溃。
文档编号B23Q7/00GK202088025SQ20112013978
公开日2011年12月28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5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5日
发明者任安超, 吉玉, 吴杰, 周剑华, 朱敏, 田青, 蒋跃东, 韩斌, 鲁明正 申请人: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