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轧机轴承的换位装配法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轧机轴承。
背景技术:
在线材、棒材生产线的轧机中,广泛采用如图I所示的轧辊轴承装配形式,其中四列圆柱滚子轴承主要承受轧制时产生的径向力,单列向心球轴承则主要承受轧制时产生的轴向负荷。由于轧机轴承的工作环境恶劣(高温、粉尘、水等),受力情况很差(巨大的轧制力和频繁的冲击载荷),润滑条件不好(涂油润滑、密封不良)等,造成轧机轴承的使用寿命降 低,特别是价格昂贵的四列圆柱滚子轴承,频繁的轴承更新给企业增加了巨大的生产成本,因此,如何提高四列圆柱滚子轴承的使用寿命成为企业降本增效的一大课题。在生产中,四列滚子轴承的内套被预先装配到轧辊的辊颈上,四列轴承的滚子、夕卜套和单列球轴承则被装入轴承座,组装轧机时二者被装配在一起到生产线使用。由于轧辊孔型的磨损,轧辊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或更换轧制品种时要进行更换,这时轴承的内套将随轧辊一起被送入工艺间进行孔型重车,轴承外套等将与其它的轧辊配合重新装配后上线使用,在重新装配前要对轴承进行检查,如发现问题,则需对轴承进行更换。这个过程将被多次重复直到轴承失效。造成轴承失效的原因很多,在生产实际中,通过对被更换的四列滚子轴承的失效原因进行统计,结果见下表
权利要求
1.轧机轴承的换位装配法,其特征是在轴承外套产生点蚀或微裂之前,通过改变轴承外套的受力点,减少或降低疲劳应力的作用和影响,阻止点蚀和微裂的产生和扩大,就是将传统使用方法下轧机轴承的更换周期作为经验寿命值L,建立轴承的使用档案,对轧机各机架的轴承及轴承座分别进行标号,记录每个轴承的更换日期、上线时间、下线时间、换位装配情况、清洗检查情况、异常情况,同时对轧机上的各轴承分别进行跟踪;装配前,在各轴承座外侧平面上各作一个径向刻度印记,在各轴承外套的外侧平面上沿周边间隔均匀作四个刻度或标点并分别标注不同的记号;首次装配时,将轴承外套上标定的四个刻度记号中的一个与轴承座上的刻度印记对齐,做好记录,当轧机轴承的使用时间最接近L/2且为轧辊更换周期的整数倍后,将轴承取出重新进行装配,装配时将轴承外套上与前次记录的刻度记号相对称的另一个刻度记号与轴承座上的刻度印记对齐,做好记录;在继续使用到与第一点记号使用的时间相同后,再将轴承取出后重新装配,这次装配时将轴承外套上与第一个记录使用的刻度记号相邻的第三个刻度记号与轴承座上的刻度印记对齐,做好记录;以此类推,直到轴承外套上标定的四个刻度或标点记号使用完毕,这个过程称为第一个循环使用周期。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轧机轴承的换位装配法,其特征在于建立轴承定期清洗检查制度,当轴承外套上标定的四个刻度点使用完毕后,要对轴承进行彻底清洗并仔细检查轴承各个部位,如未发现异常状况,则对轴承进行重装,将轴承外套上某相邻两个刻度记号之间的中点与轴承座上的刻度印记对齐,做好记录,将其使用时间缩短为相当于轧辊更换周期时间的整数倍且最接近L/4,然后,将轴承取出重新进行装配,装配时将和轴承外套上已记录的这个中点相对的另两个刻度记号之间的中点与轴承座上的刻度印记对齐,做好记录,在继续使用了与上述中点相同的使用时间后,再将轴承取出重新装配,这次装配时将轴承外套上与已使用过的中点相邻的另两个刻度记号之间的中点与轴承座上的刻度印记对齐,做好记录;以此类推,直到轴承外套上的各相邻两个刻度或标点记号之间的四个中点使用完毕,这个过程称为第二个循环使用周期;重复上述的轴承换位装配法,这一次所选的各点是四个刻度记号分别与四个中点之间的中间位置,这八个中间位置中的一个位置的使用时间缩短为最接近L/8并是轧辊更换周期的整数倍,各个中间位置使用完毕,称为第三个循环使用周期,依次类推,直到轴承失效为止。
全文摘要
短应力轧机轴承的换位装配法,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在轴承外套产生点蚀或微裂之前,通过改变轴承外套的受力点,阻止点蚀和微裂的产生和扩大;将轴承的更换周期作为经验寿命值L,对各轴承分别进行跟踪;在各轴承座上作一个刻度印记,在各轴承外套上作四个刻度记号;装配时,将轴承外套上的一个刻度记号与轴承座上的刻度印记对齐,当轴承的使用时间最接近L/2且为更换周期的整数倍后,将轴承外套重新装配,将另一个刻度记号与轴承座上的刻度印记对齐,继续使用相同时间后,再重新装配,以此类推,直到四个刻度记号使用完毕,为第一周期。此后各周期的用法相同,而使用时间均比上周期缩短一半。采用本发明后,轴承的使用寿命提高了3.2倍以上。
文档编号B21B31/08GK102728620SQ20121020002
公开日2012年10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18日
发明者朱长伟 申请人:内蒙古包钢钢联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