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底壳斜油孔的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1612阅读:4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油底壳斜油孔的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动机油底壳,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油底壳斜油孔的加工工艺,属于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油底壳为曲轴箱的下半部,又称为下曲轴箱,油底壳作为发动机润滑系统中比较重要的零件,位于发动机的底部,油底壳与曲轴箱的上半部可拆卸连接,如图1所示,油底壳本体I的上平面2上加工有若干个用于容纳固定螺栓的安装孔3,上平面2上还加工有定位销孔4和定位销孔5,油底壳本体I的一侧设有斜油孔6,斜油孔6的中心线与上平面 2所形成的锐角为50°,油底壳本体I的底部设有第一内腔孔7和第二内腔孔8。
油底壳的主要作用是密封缸体及收集、储存、提供润滑油,保障润滑系统的持续运作,其密封性以及结构刚度对发动机的性能和噪声污染影响极大。
目前,传统的油底壳加工工艺如下步骤一,粗铣油底壳本体I的上平面2,粗铣完成后再进行精铣,保证上平面2的平面度为 O.1mnin
步骤二,加工油底壳本体I上的定位销孔、内腔孔和安装孔;1)加工上平面2上的定位销孔4和定位销孔5,保证定位销孔4和定位销孔5的公差范围为O O. 018 ; 2)加工油底壳本体I底部的第一内腔孔7和第二内腔孔8,保证第一内腔孔7的公差范围为-O. 087 -O. 041,第二内腔孔8的公差范围为O O. 08 ;3)加工上平面2上的安装孔3,加工安装孔3时,首先加工出各安装孔3的中心孔,然后再逐个进行钻孔。
步骤三,加工油底壳本体I侧壁上的螺纹孔、装配孔和铭牌安装孔。
步骤四,以定位销孔4为基准,加工斜油孔8 1)钻底孔;2)利用复合扩孔钻头对底孔进一步加工;3)加工倒角;4)铰孔,保证斜油孔8的公差范围为-O.069 -O. 036,斜油孔8相对于上平面2、飞轮壳连接面和齿轮室连接面的位置度为Φ0. 5。
步骤五,进行气密试验,在压力Ibar下,保持3_5分钟无漏气即达到设计要求。
步骤六,清洗。
步骤七,装配。
步骤八,包装入库。
在实现本发明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问题,由于设计要求斜油孔与上平面的夹角为50°,按照目前油底壳的加工工艺,需要对斜油孔进行单独加工, 降低了油底壳加工时的工作效率;而且,由于对斜油孔进行单独加工,重复使用同一基准,造成产品的质量受到影响,浪费人力又浪费物力。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油底壳斜油孔的加工工艺, 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生产效率低的缺陷,采用本发明的加工工艺后,具有生产效率高且产品 质量好的优点。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油底壳斜油孔的加工工艺, 所述油底壳包括油底壳本体,油底壳本体与曲轴箱上半部的连接面为上平面,油底壳本体 的一侧设有斜油孔,斜油孔的中心线与上平面所形成的锐角为50°,所述上平面上设有若 干个用于容纳固定螺栓的安装孔,上平面上还设有两个定位销孔,油底壳本体的底部设有 第一内腔孔和第二内腔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底壳斜油孔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加工上平面;固定油底壳本体,加工定位销孔和内腔孔,然后将加工刀具与上平面的夹角调整至 50°,加工斜油孔。
一种优化方案,所述加工斜油孔步骤中,首先加工斜油孔的底孔,然后粗镗斜油 孔,粗镗完成后再进行精镗。
另一种优化方案,所述加工上平面步骤中,粗铣油底壳本体的上平面,粗铣完成后 再进行精铣,保证上平面的平面度为O. 1mm。
再一种优化方案,所述定位销孔和内腔孔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粗加工定位销孔,粗加工完成后再利用镗刀精镗定位销孔;粗加工第一内腔孔和第二内腔孔,粗加工完成后再利用镗刀精镗第一内腔孔和第二内 腔孔。
本发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将斜油孔、内腔孔 及定位销孔一起加工,减少了基准的重复使用,提闻了广品质量,同时减少了工序,提闻了 加工效率,为生产提供了有力保证。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1为油底壳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附图1的A-A剖视图;图中,1-油底壳本体,2-上平面,3-安装孔,4-定位销孔,5-定位销孔,6-斜油孔,7-第一内 腔孔,8-第二内腔孔。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油底壳,包括油底壳本体1,油底壳本体I与曲轴箱上半 部的连接面为上平面2,上平面2上设有若干个用于容纳固定螺栓的安装孔3,上平面2上 还设有定位销孔4和定位销孔5,油底壳本体I的一侧设有斜油孔6,斜油孔6的中心线与 上平面2所形成的锐角为50°,油底壳本体I的底部设有第一内腔孔7和第二内腔孔8。
所述油底壳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粗铣油底壳本体I的上平面2,粗铣完成后再进行精铣,保证上平面2的平面度为 O.1mnin
步骤二,加工定位销孔、内腔孔及斜油孔O固定油底壳本体I;2)粗加工定位销孔4和定位销孔5,粗加工完成后再利用镗刀精镗定位销孔4和定位销孔5 ;3)粗加工第一内腔孔7和第二内腔孔8,粗加工完成后再利用镗刀精镗第一内腔孔7 和第二内腔孔8;4)加工斜油孔6:将加工刀具调整至与上平面2的夹角为50°,加工出斜油孔6的底孔,然后粗镗斜油孔6,粗镗完成后再进行精镗。
步骤三,利用排钻一次加工上平面2上的所有安装孔3,保证安装孔3的进口相对于上平面2、飞轮壳连接面和齿轮室连接面的位置度为Φ0. 4,当安装孔3的深度≥50mm 时,保证安装孔3的出口相对于上平面2、飞轮壳连接面和齿轮室连接面的位置度为Φ0. 6, 当安装孔3的深度为50 IOOmm时,保证安装孔3的出口相对于上平面2、飞轮壳连接面和齿轮室连接面的位置度为Φ0. 8,当安装孔3的深度> IOOmm时,保证安装孔3的出口相对于上平面2、飞轮壳连接面和齿轮室连接面的位置度为Φ1.0。
步骤四,加工油底壳本体I侧壁上的螺纹孔、装配孔和铭牌安装孔。
步骤五,进行气密试验,在压力Ibar下,保持3_5分钟无漏气即达到设计要求。
步骤六,清洗。
步骤七,装配。
步骤八,包装入库。
以上所述为本发明最佳实施方式的举例,其中未详细述及的部分均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任何基于本发明的技术启示而进行的等效变换,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油底壳斜油孔的加工工艺,所述油底壳包括油底壳本体(I),油底壳本体(I)与曲轴箱上半部的连接面为上平面(2),油底壳本体(I)的一侧设有斜油孔(6),斜油孔(6)的中心线与上平面(2 )所形成的锐角为50 °,所述上平面(2 )上设有若干个用于容纳固定螺栓的安装孔(3),上平面(2)上还设有定位销孔(4)和定位销孔(5),油底壳本体(I)的底部设有第一内腔孔(7)和第二内腔孔(8),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底壳斜油孔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加工上平面(2);固定油底壳本体(1),加工定位销孔和内腔孔,然后将加工刀具与上平面(2)的夹角调整至50°,加工斜油孔(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底壳斜油孔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斜油孔(6)步骤中,首先加工斜油孔(6)的底孔,然后粗镗斜油孔(6),粗镗完成后再进行精镗。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油底壳斜油孔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上平面(2)步骤中,粗铣油底壳本体(I)的上平面(2),粗铣完成后再进行精铣,保证上平面(2)的平面度为O. 1mm。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油底壳斜油孔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销孔和内腔孔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粗加工定位销孔(4)和定位销孔(5),粗加工完成后再利用镗刀精镗定位销孔(4)和定位销孔(5);粗加工第一内腔孔(7)和第二内腔孔(8),粗加工完成后再利用镗刀精镗第一内腔孔(7)和第二内腔孔(8)。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底壳斜油孔的加工工艺,所述油底壳包括油底壳本体,油底壳本体与曲轴箱上半部的连接面为上平面,油底壳本体的一侧设有斜油孔,斜油孔的中心线与上平面所形成的锐角为50°,油底壳本体的上平面上设有定位销孔,油底壳本体的底部设有内腔孔,所述油底壳斜油孔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将上平面加工完成后固定油底壳本体,加工定位销孔及内腔孔,然后将加工刀具与上平面的夹角调整至50°,加工斜油孔,将斜油孔、内腔孔及定位销孔一起加工,减少了基准的重复使用,提高了产品质量,同时减少了工序,提高了加工效率,为生产提供了有力保证。
文档编号B23P15/00GK102990310SQ20121055972
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1日
发明者刘祥伍, 郭赢晖, 马长智 申请人:潍坊盛瑞动力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