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体式挤压冲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0941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分体式挤压冲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加工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应用于金属内腔挤压成型模具中的挤压冲头。
背景技术
在金属内腔挤压成型工艺中,挤压冲头对金属内腔中的金属进行挤压形成与金属内腔形状相同的零件,使金属产品的内部结构和表面质量更加完美。由于挤压工艺中,挤压冲头的工作环境温度高、压力大,因此对挤压冲头质量要求高,需要挤压冲头具有很强的耐高温、高压而且要求挤压头耐磨的性能。目前现有的挤压冲头一般采用一体式结构,挤压冲头经过长期处于高温、高压环
境下工作一段时间后,挤压冲头的前端磨损十分严重,需要对整个挤压冲头进行更换,导致冲压头的寿命很短,材料浪费严重,生产成本高,尤其是当整个挤压冲头采用硬质合金材料制作时,对整个挤压冲头进行更换大幅提高了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分体式挤压冲头,该挤压冲头能够减少材料的浪费,降低生产成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分体式挤压冲头,包括冲压部和基体部,所述冲压部和基体部通过一可装拆结构连接。优选的,所述可装拆结构包括榫头和榫眼,所述榫头设于所述冲压部后端,所述榫眼设于所述基体部的前端,所述榫头嵌入所述榫眼之中将所述冲压部与所述基体部连接。进一步,所述可装拆结构还包括若干螺钉,所述螺钉穿过所述榫眼侧壁与所述榫头连接。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冲压部采用硬质合金材料制作。进一步,所述基体部采用钢材料制作。优选的,所述冲压部前端还设有一凸起。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分体式挤压冲头的冲压部和基体部通过一可装拆结构连接,当冲压部磨损后仅需要对冲压部进行更换,有效地减少了材料的浪费,降低了生产成本。为了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0016]图中I-冲压部;11-凸起;12-榫头;2-基体部;21-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I和图2所示,一种分体式挤压冲头,包括冲压部I和基体部2,所述冲压部I和基体部2通过一可装拆结构连接,冲压部I用于工作时对金属进行冲压,基体部2用于连接冲压部I。请参阅图2,图2为图I中A处的放大视图。可装拆结构采用榫接结构,包括一榫头12和榫眼。榫头12设于冲压部I的后端,榫眼设于基体部2的前端,将榫头12嵌入榫眼之中即可将冲压部I和基体部2牢固连接。为了能够将冲 压部I和基体部2进一步紧固连接,该可装拆结构还包括若干螺钉21,本实施例中,该螺钉21数量为两个,穿过榫眼的侧壁与榫头12连接,将榫头11牢固地嵌入榫眼之中。由于冲压部I需要在高温、高压环境中工作,需要冲压部I能够耐高温、高强度以及高耐磨性能,冲压部I采用切削刀具使用的硬质合金YG20材料制作,有效地提高了挤压冲头的使用寿命。更重要的是,使用硬质合金材料制作的冲压部I不会粘合被挤压的金属,改善了冲压零件的外观和性能。为了能够降低成本,基体部2可以采用钢材料制作,如45号钢材料。在冲压部I的前端还设有一凸起11,用于挤压金属。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分体式挤压冲头的冲压部I和基体部2通过一可装拆结构连接,当冲压部I磨损后仅需要对冲压部I进行更换,有效地减少了材料的浪费,降低了生产成本。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构思在现有技术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根据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均应该在由本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之中。
权利要求1.ー种分体式挤压冲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冲压部和基体部,所述冲压部和基体部通过一可装拆结构连接。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挤压冲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装拆结构包括榫头和榫眼,所述榫头设于所述冲压部后端,所述榫眼设于所述基体部的前端,所述榫头嵌入所述榫眼之中将所述冲压部与所述基体部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挤压冲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装拆结构还包括若干螺钉,所述螺钉穿过所述榫眼的侧壁与所述榫头连接。
4.如权利要求I至3任ー项所述的挤压冲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压部采用硬质合金材料制作。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挤压冲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部采用钢材料制作。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挤压冲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压部前端还设有ー凸起。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金属内腔挤压成型模具之中的分体式挤压冲头,包括冲压部和基体部,所述冲压部和基体部通过一可装拆结构连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挤压冲头在冲压部磨损后,仅需要对冲压部进行更换,有效地减少了材料的浪费,降低了生产成本。
文档编号B21C25/02GK202570810SQ20122018745
公开日2012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27日
发明者陈凌杰, 黄海潮, 黄毅, 崔智敏 申请人:广东科达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