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滚压成型的装置及其组合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93744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用于滚压成型的装置及其组合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滚压成型的装置及其组合设备,属于金属滚压成型装置设计【技术领域】,包括:第一成型辊组、第二成型辊组、第一辊轴、第二辊轴、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一传送机构及机座组;第一辊轴的一端与机座组固定连接;第一辊轴的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一成型辊组、机座组与第一齿轮固定连接;第二辊轴的一端与所述机座组固定连接;第二辊轴的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二成型辊组、机座组与第二齿轮固定连接;第一传送机构的一端套设于第一齿轮上,另一端套设于第二齿轮上;实际作业过程中,成型辊组中成型辊通过辊轴安装于机座组上,使得成型辊或辊轴拆卸工作简便,便于检修操作,延长了成型辊或辊轴的作业周期,节约了制造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专利说明】用于滚压成型的装置及其组合设备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金属滚压成型装置设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滚压成型的装置及其组合设备。
【背景技术】
[0002]在酸洗线、镀锌线、表面处理等板材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是对钢带表面污物进行清洗。随着生产线速度的提高,对钢带表面污物进行清洗的清洗工具质量要求也大为提高,现有技术中对用于钢带表面污物进行清洗的清洗工具(如尼龙刷洗辊)多采用滚压、成型的工艺制备方法进行制备,而这些制备工艺操作繁琐、设备制造成本高;且当核心滚压部件成型辊或辊轴出现故障急需检修时,传统的滚压成型设备由于其复杂的安装工艺使得成型辊不便于拆卸进而及时检修,大大降低了成型辊或辊轴的寿命周期,同时也降低了清洗工具(如尼龙刷洗辊)的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滚压成型的装置及其组合设备,具有结构简单、易操作及生产效率高的特点,同时简易的连接关系使得成型辊组或辊轴出现故障时能够及时拆卸并对其进行检修,大大提高了成型辊或辊轴的寿命周期。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滚压成型的装置,包括:第一成型辊组、第二成型辊组、第一辊轴、第二辊轴、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用于连接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的第一传送机构及用于支撑所述第一辊轴与所述第二辊轴的机座组;所述第一辊轴的一端与所述机座组的上方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辊轴的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成型辊组、所述机座组的上方另一侧与所述第一齿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辊轴的一端与所述机座组的下方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辊轴的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二成型辊组、所述机座组的下方另一侧与所述第二齿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传送机构的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一齿轮的轮齿上,另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二齿轮的轮齿上;所述第一齿轮通过所述第一传送机构能够实现与所述第二齿轮同步转动,并分别通过所述第一齿轮依次带动所述第一辊轴与所述第一成型辊组、所述第二齿轮依次带动所述第二辊轴与所述第二成型辊组实现同步转动;所述第一成型辊组与所述第二成型辊组处于同一竖直平面内,且外界待成型件置于所述第一成型辊组与所述第二成型辊组之间实现三者紧密接触。
[0005]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滚压成型的装置的组合设备,包括:若干个所述用于滚压成型的装置、若干个第二传送机构;任意两个所述用于滚压成型的装置通过所述第二传送机构将其内部设置的所述第一齿轮对应连接,和/或,任意两个所述用于滚压成型的装置通过所述第二传送机构将其内部设置的所述第二齿轮对应连接;所述用于滚压成型的装置通过所述第二传送机构能够实现若干个所述用于滚压成型的装置相互同步运作。
[000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滚压成型的装置,将第一成型辊组通过第一辊轴安装于机座组上方部位,将第二成型辊组通过第二辊轴安装于机座组下方部位;同时,第一齿轮或第二齿轮通过第一传送机构实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的同步运作,并通过第一齿轮依次带动第一辊轴、第一成型辊组进行转动,第二齿轮依次带动第二辊轴、第二成型辊组进行转动,最终实现第一辊轴、第一成型辊组、第二辊轴、第二成型辊组四者同步运作,且将待成型件置于第一成型辊组、第二成型辊组之间实现三者紧密接触,并通过第一成型辊组、第二成型辊组的同步转动对待成型件进行滚压、成型处理;实现了通过简易的机械组装及齿轮传动原理即可对待成型件进行滚压、成型处理,具有生产效率高、成型产品质量稳定的特点,同时作业过程中成型辊组中成型辊通过辊轴安装于机座组上,使得成型辊或辊轴拆卸工作简便,便于检修操作,延长了成型辊或辊轴的作业周期,节约了制造成本,也提高了生产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0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用于滚压成型的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000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用于滚压成型的装置的组合设备中,第一装置中第一成型辊组、第二成型辊组及锯齿形钢带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0010]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用于滚压成型的装置的组合设备中,第二装置中第一成型辊组、第二成型辊组及锯齿形钢带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0011]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用于滚压成型的装置的组合设备中,第三装置中第一成型辊组、第二成型辊组及锯齿形钢带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0012]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用于滚压成型的装置的组合设备中,第四装置中第一成型辊组、第二成型辊组及锯齿形钢带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0013]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用于滚压成型的装置的组合设备中,第五装置中第一成型辊组、第二成型辊组及待成型件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0014]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用于滚压成型的装置的组合设备中,第六装置中第一成型辊组、第二成型辊组及待成型件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0015]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用于滚压成型的装置的组合设备中,第七装置中第一成型辊组、第二成型辊组及待成型件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0016]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用于滚压成型的装置的组合设备中,第八装置中第一成型辊组、第二成型辊组及待成型件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0017]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用于滚压成型的装置的组合设备中,尼龙刷洗辊在成型制备工艺过程中的工艺流程图一;
[0018]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用于滚压成型的装置的组合设备中,尼龙刷洗辊在成型制备工艺过程中的工艺流程图二;
[0019]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用于滚压成型的装置的组合设备中,尼龙刷洗辊成型后的结构示意图;[0020]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锯齿形钢带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窄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为方便起见,本实用新型中所描述的待成型件包括:锯齿形钢带
2、尼龙丝3及窄带4 ;其中,尼龙丝3置于锯齿形钢带2上部,窄带4置于尼龙丝3上部用于压紧尼龙丝3 ;且三者中心点部位在同一竖直线上。
[0023]实施例一
[0024]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滚压成型的装置,包括:第一成型辊组、第二成型辊组、第一辊轴101、第二辊轴102、第一齿轮201、第二齿轮202、用于连接第一齿轮201与第二齿轮202的第一传送机构及用于支撑第一棍轴101与第二棍轴102的机座组。其中,第一棍轴101的一端与机座组的上方一侧固定连接;第一棍轴101的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一成型辊组、机座组的上方另一侧与第一齿轮201固定连接;第二辊轴102的一端与机座组的下方一侧固定连接;第二辊轴102的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二成型辊组、机座组的下方另一侧与第二齿轮202固定连接;第一传送机构的一端套设于第一齿轮201的轮齿上,另一端套设于第二齿轮202的轮齿上;第一齿轮201通过第一传送机构能够实现与第二齿轮202同步转动,并分别通过第一齿轮201依次带动第一辊轴101与第一成型辊组、第二齿轮202依次带动第二辊轴102与第二成型辊组实现同步转动。实际作业过程中,第一成型辊组与第二成型辊组处于同一竖直平面内,且外界待成型件置于第一成型辊组与第二成型辊组之间实现三者紧密接触;通过第一齿轮201或第二齿轮202外接电机,电机通电控制第一齿轮201或第二齿轮202进行转动;同时,第一齿轮201或第二齿轮202通过第一传送机构实现二者同步运作,且第一齿轮201依次带动第一辊轴101、第一成型辊组进行转动,第二齿轮202依次带动第二辊轴102、第二成型辊组进行转动,最终实现第一辊轴101、第一成型辊组、第二辊轴102、第二成型辊组四者同步运作,且待成型件置于第一成型辊组、第二成型辊组之间实现三者紧密接触,并通过第一成型辊组、第二成型辊组的同步转动对待成型件进行滚压、成型处理。
[0025]本实施例一中,机座组包括:第一轧辊座301及第二轧辊座302。其中,第一轧辊座301置于第二轧辊座302上方,且二者固定连接;第一辊轴101的一端与第一轧辊座301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一辊轴101的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一成型辊组、第一轧辊座301的另一侧与第一齿轮201固定连接;第二辊轴102的一端与第二轧辊座302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二辊轴102的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二成型辊组、第二轧辊座302的另一侧与第二齿轮202固定连接。
[0026]本实施例一中,为便于轧辊座301-302、辊轴101-102及成型辊组在同步运作过程中平稳、无晃动的安全作业,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第一紧固机构、第二紧固机构、第三紧固机构及第四紧固机构。其中,第一辊轴101的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一紧固机构、第一成型辊组、第二紧固机构及第一轧辊座301的另一侧与第一齿轮201固定连接,且第一紧固机构、第二紧固机构以第一成型辊组为中心对称轴对称分布于第一成型辊组的两侧;第二辊轴102的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三紧固机构、第二成型辊组、第四紧固机构及第二轧辊座302的另一侧与第二齿轮202固定连接,且第三紧固机构、第四紧固机构以第二成型辊组为中心对称轴对称分布于第二成型辊组的两侧。
[0027]本实施例一中,第一紧固机构包括:第一螺母401、第一垫片501 ;第二紧固机构包括:第二螺母402、第二垫片502 ;第一棍轴101的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一螺母401、第一垫片501、第一成型棍组、第二垫片502、第二螺母402及第一轧棍座301的另一侧与第一齿轮201的中心转轴部位固定连接;第三紧固机构包括:第三螺母403、第三垫片503 ;第四紧固机构包括:第四螺母404、第四垫片504 ;第二辊轴102的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三螺母403、第三垫片503、第二成型辊组、第四垫片504、第四螺母404及第二轧辊座302的另一侧与第二齿轮202的中心转轴部位固定连接。实际作业过程中,第一轧辊座301与第二轧辊座302、第一辊轴101与第二辊轴102、第一螺母401与第二螺母402、第一垫片501与第二垫片502及第一成型辊组与第二成型辊组上下位置关系分别一一对应。
[0028]本实施例一中,第一成型辊组、第二成型辊组分别包括若干个数量相同的成型辊(即第一成型辊组中成型辊的数量与第二成型辊组中成型辊的数量对应相同);第一辊轴101的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一螺母401、第一垫片501、第一成型辊组中的每个成型辊、第二垫片502、第二螺母402及第一轧辊座301的另一侧与第一齿轮201的中心转轴部位固定连接;第二辊轴102的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三螺母403、第三垫片501、第二成型辊组中的每个成型棍、第四垫片504、第四螺母404及第一轧棍座301的另一侧与第二齿轮202的中心转轴部位固定连接。同时,第一成型辊组中的每个成型辊依次平行分布于第一辊轴101上,第二成型辊组中的每个成型辊依次平行分布于第二辊轴102上,且第一成型辊组中的每个成型辊与第二成型辊组中的每个成型辊上下一一对应,待成型件置于第一成型辊组中的每个成型辊与第二成型辊组中的每个成型辊之间,能够实现待成型件、成型辊紧密接触。实际作业过程中,第一齿轮201依次带动第一辊轴101、第一成型辊组中的每个成型辊进行转动,第二齿轮202依次带动第二辊轴102、第二成型辊组中的每个成型辊进行转动,最终实现第一辊轴101、第一成型辊组中的每个成型辊、第二辊轴102、第二成型辊组中的每个成型辊一起同步运作,且待成型件置于第一成型辊组中的每个成型辊、第二成型辊组中的每个成型辊之间实现紧密接触,并通过各成型辊间的同步转动对待成型件进行滚压、成型处理。
[0029]本实施例一中,第一辊轴101和第二辊轴102外壁分别设置有键槽1,并通过键与键槽I键连接实现带动第一成型辊组中的每个成型辊和第二成型辊组中的每个成型辊同步转动。
[0030]本实施例一中,优选的,传送机构是链条、履带或皮带。
[0031]实施例二
[003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另一种用于滚压成型的装置,包括:第一成型辊组、第二成型辊组、第一辊轴101、第二辊轴102、第一齿轮201、第二齿轮202及用于支撑第一辊轴101与第二辊轴102的机座组。其中,第一辊轴101的一端与机座组的上方一侧固定连接;第一棍轴101的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一成型棍组、机座组的上方另一侧与第一齿轮201固定连接;第二辊轴的一端与机座组的下方一侧固定连接;第二辊轴102的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二成型辊组、机座组的下方另一侧与第二齿轮202固定连接;第一齿轮201通过其外部轮齿与第二齿轮202的外部轮齿相啮合实现二者同步转动,并分别通过第一齿轮201依次带动第一辊轴101与第一成型辊组、第二齿轮202依次带动第二辊轴102与第二成型辊组实现同步转动;且第一成型辊组与第二成型辊组处于同一竖直平面内,外界待成型件置于第一成型辊组与第二成型辊组之间实现三者紧密接触。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其他各部件连接关系与实施例一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0033]实施例三
[0034]基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实施例二提供的两种用于滚压成型的装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了一种用于滚压成型的装置的组合设备,具体包括:若干个实施例一和/或实施例二提供的用于滚压成型的装置、若干个第二传送机构。其中,任意两个用于滚压成型的装置通过第二传送机构将其内部设置的第一齿轮201对应连接,和/或,任意两个用于滚压成型的装置通过第二传送机构将其内部设置的第二齿轮202对应连接。同时,用于滚压成型的装置通过第二传送机构能够实现若干个用于滚压成型的装置相互同步运作。
[0035]本实施例三中,优选的,选取8组上述用于滚压成型的装置,为方便起见,依次命名为:第一装置、第二装置、第三装置、第四装置、第五装置、第六装置、第七装置及第八装置。
[0036]其中,参见图2-9:
[0037]第一装置中 的第一成型辊组包括:第一成型辊601、第二成型辊602及第三成型辊603 ;第一装置中的第二成型辊组包括:第四成型辊604、第五成型辊605及第六成型辊606。同时,第一装置中的上、下共六个成型辊的外径均相同;第一成型辊601与第四成型辊604上、下对应分布设置,第二成型辊602与第五成型辊605上、下对应分布设置,第三成型辊603与第六成型辊606上、下对应分布设置;第二成型辊602的外壁设置有凹槽,第五成型辊605外壁设置有与凹槽相适配的凸槽。
[0038]第二装置中的第一成型辊组包括:第七成型辊607、第八成型辊608及第九成型辊609 ;第二装置中的第二成型辊组包括:第十成型辊610、第十一成型辊611及第十二成型辊612。同时,第七成型辊607与第十成型辊610上、下对应分布设置,第八成型辊608与第十一成型辊611上、下对应分布设置,第九成型辊609与第十二成型辊612上、下对应分布设置;第八成型辊608的外壁设置有凹槽,第十一成型辊611外壁设置有与凹槽相适配的凸槽;第七成型辊607外壁、第九成型辊609外壁分别开设有与水平面呈锐角A1的斜坡结构,第十成型辊610外壁、第十二成型辊612外壁分别对应开设有与呈锐角A1的斜坡结构相适配的呈锐角B1的滑坡结构,且AJB1=ISiT,实际作业过程中斜坡结构与滑坡结构、凹槽与凸槽能够实现无缝衔接;成型辊607-612形成成型辊模一。
[0039]第三装置中的第一成型辊组包括:第十三成型辊613、第十四成型辊614及第十五成型辊615 ;第三装置中的第二成型辊组包括:第十六成型辊616、第十七成型辊617及第十八成型棍618。同时,第十三成型棍613与第十六成型棍616上、下对应分布设置,第十四成型辊614与第十七成型辊617上、下对应分布设置,第十五成型辊615与第十八成型辊618上、下对应分布设置;第十四成型辊614的外壁设置有凹槽,第十七成型辊617外壁设置有与凹槽相适配的凸槽;第十三成型辊613外壁、第十五成型辊615外壁分别开设有与水平面呈锐角A2的斜坡结构,第十六成型辊616外壁、第十八成型辊618外壁分别对应开设有与呈锐角A2的斜坡结构相适配的呈锐角B2的滑坡结构,且A2+B2=180°,实际作业过程中斜坡结构与滑坡结构、凹槽与凸槽能够实现无缝衔接;成型辊613-618形成成型辊模二。
[0040]第四装置中的第一成型辊组包括:第十九成型辊619、第二十成型辊620及第二十一成型辊621 ;第四装置中的第二成型辊组包括:第二十二成型辊622、第二十三成型辊623及第二十四成型辊624。同时,第十九成型辊619与第二十二成型辊622上、下对应分布设置,第二十成型辊620与第二十三成型辊623上、下对应分布设置,第二十一成型辊621与第二十四成型辊624上、下对应分布设置;第二十成型辊620的外壁设置有凹槽,第二十三成型辊623外壁设置有与凹槽相适配的凸槽;第十九成型辊619外壁、第二十一成型辊621外壁分别开设有与水平面呈锐角A3的斜坡结构,第二十二成型辊622外壁、第二十四成型辊624外壁分别对应开设有与呈锐角A3的斜坡结构相适配的呈锐角B3的滑坡结构,且A3=B3=QO0,实际作业过程中斜坡结构与滑坡结构、凹槽与凸槽能够实现无缝衔接;成型辊619-624形成成型辊模三。
[0041]第五装置中的第一成型辊组包括:第二十五成型辊625、第二十六成型辊626及第二十七成型辊627 ;第五装置中的第二成型辊组包括:第二十八成型辊628、第二十九成型辊629及第三十成型辊630。同时,第二十五成型辊625与第二十八成型辊628上、下对应分布设置,第二十六成型辊626与第二十九成型辊629上、下对应分布设置,第二十七成型辊627与第三十成型辊630上、下对应分布设置;第二十六成型辊626的外壁设置有凹槽,第二十九成型辊629外壁设置有与凹槽相适配的凸槽;第二十五成型辊625外壁内侧(靠近第二十六成型辊626 —侧)、第二十七成型辊627外壁内侧(靠近第二十六成型辊626 —侦D分别开设有与水平面呈锐角A4的斜坡结构(用于待成型件的预留弯折空间)。优选的,A4=30° -50°。成型辊625-630形成成型辊模四。
[0042]第六装置中的第一成型辊组包括:第三十一成型辊631、第三十二成型辊632及第三十三成型辊633 ;第六装置中的第二成型辊组包括:第三十四成型辊634、第三十五成型辊635及第三十六成型辊636。 同时,第三十一成型辊631与第三十四成型辊634上、下对应分布设置,第三十二成型辊632与第三十五成型辊635上、下对应分布设置,第三十三成型辊633与第三十六成型辊636上、下对应分布设置;第三十二成型辊632的外壁设置有凹槽,第三十五成型辊635外壁设置有与凹槽相适配的凸槽;第三十一成型辊631外壁内侧(靠近第三十二成型辊632 —侧)、第三十三成型辊633外壁内侧(靠近第三十二成型辊632一侧)分别开设有与水平面呈锐角A5的斜坡结构(用于待成型件的预留弯折空间)。优选的,A5=0-10°。成型辊631-636形成成型辊模五。
[0043]第七装置中的第一成型辊组包括:第三十七成型辊637、第三十八成型辊638、第三十九成型辊639、第四十成型辊640及第四十一成型辊641 ;第七装置中的第二成型辊组包括:第四十二成型辊642、第四十三成型辊643、第四十四成型辊644、第四十五成型辊645及第四十六成型辊646。同时,第三十七成型辊637与第四十二成型辊642上、下对应分布设置,第三十八成型辊638与第四十三成型辊643上、下对应分布设置,第三十九成型辊639与第四十四成型辊644上、下对应分布设置,第四十成型辊640与第四十五成型辊645上、下对应分布设置,第四十一成型辊641与第四十六成型辊646上、下对应分布设置;其中,第三十七成型辊637、第三十八成型辊638、第三十九成型辊639辊径依次递增,且第三十七成型辊637与第四十一成型辊641、第三十八成型辊638与第四十成型辊640结构完全相同,且分别以第三十九成型辊639为中心对称轴对称分布。第四十二成型辊642、第四十三成型辊643辊径、第四十五成型辊645及第四十六成型辊646辊径相同,且辊径均大于第四十四成型辊644辊径,辊径差值是U。成型辊637-646形成成型辊模六。
[0044]第八装置中的第一成型辊组包括:第四十七成型辊647、第四十八成型辊648、第四十九成型辊649、第五十成型辊650及第五十一成型辊651 ;第八装置中的第二成型辊组包括:第五十二成型辊652、第五十三成型辊653、第五十四成型辊654、第五十五成型辊655及第五十六成型辊656。同时,第四十七成型辊647与第五十二成型辊652上、下对应分布设置,第四十八成型辊648与第五十三成型辊653上、下对应分布设置,第四十九成型辊649与第五十四成型辊654上、下对应分布设置,第五十成型辊650与第五十五成型辊655上、下对应分布设置,第五十一成型辊651与第五十六成型辊656上、下对应分布设置;其中,第四十七成型辊647、第四十八成型辊648、第四十九成型辊649辊径依次递增,且第四十七成型辊647与第五十一成型辊651、第四十八成型辊648与第五十成型辊650结构完全相同,且分别以第四十九649成型辊为中心对称轴对称分布。第五十二成型辊652、第五十三成型辊653辊径、第五十五成型辊655及第五十六成型辊656辊径相同,且辊径均大于第五十四成型辊654辊径,辊径差值是L2, L2大于Lp成型辊647-656形成成型辊模七。
[0045]本实施例三中,第一装置、第二装置、第三装置、第四装置、第五装置、第六装置、第七装置及第八装置中,任意两个装置通过第二传送机构将其内部设置的第一齿轮201对应连接,和/或,任意两个装置通过第二传送机构将其内部设置的第二齿轮202对应连接。同时,第一装置、第二装置、第三装置、第四装置、第五装置、第六装置、第七装置及第八装置通过第二传送机构彼此连接够能够实现八组装置同步运作。
[0046]下面,参见图10-14,通过八组用于滚压成型的装置所组成的组合设备对尼龙刷洗辊(包括:锯齿形钢带2、窄带4及尼龙丝3)的具体成型工艺进行详细说明以支持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47]SOOl:将锯齿形钢带置于第一装置中,当锯齿形钢带通过第一装置时,第一成型辊组中的第二成型辊602、第二成型辊组中的第五成型辊605通过匹配作业将锯齿形钢带2中间部位压出一凹坑,便于弯折;
[0048]S002:锯齿形钢带通过第二装置时,锯齿形钢带开始按照第一成型辊组中的各成型辊与第二成型辊组中的各成型辊所构建的成型辊模一开始成型;
[0049]S003:锯齿形钢带通过第三装置时,锯齿形钢带开始按照第一成型辊组中的各成型辊与第二成型辊组中的各成型辊所构建的成型辊模二开始成型;
[0050]S004:锯齿形钢带通过第四装置时,锯齿形钢带开始按照第一成型辊组中的各成型辊与第二成型辊组中的各成型辊所构建的成型辊模三开始成型;
[0051]S005:锯齿形钢带通过第五装置时,锯齿形钢带上开始放置尼龙丝,并在尼龙丝上压上窄带便于紧固,并按照第一成型辊组中的各成型辊与第二成型辊组中的各成型辊所构建的成型辊模四成型辊模成型;
[0052]S006:锯齿形钢带通过第六装置时,锯齿形钢带、尼龙丝及窄带开始按照第一成型辊组中的各成型辊与第二成型辊组中的各成型辊所构建的成型辊模五开始成型;
[0053]S007:锯齿形钢带通过第七装置时,锯齿形钢带、尼龙丝及窄带开始按照第一成型辊组中的各成型辊与第二成型辊组中的各成型辊所构建的成型辊模六开始成型;
[0054]S008:锯齿形钢带通过第八装置时,锯齿形钢带、尼龙丝及窄带开始按照第一成型辊组中的各成型辊与第二成型辊组中的各成型辊所构建的成型辊模七开始成型;
[0055]最终,锯齿形钢带、尼龙丝及窄带通过外界紧压设备或下一工序立辊装置将锯齿形钢带完全180°翻折实现锯齿形钢带两侧相互平行,形成尼龙刷洗辊;且成型过程中具有不掉毛、不断丝、不结晶的特点。
[005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实施例三中,优选的,第一传送机构和/或第二传送机构是链条、履带或皮带。
[005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实施例三中,优选的,固定连接是螺栓连接、螺纹连接或焊接。
[005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滚压成型的装置,在实际作业过程中,将第一成型辊组通过第一辊轴安装于第一轧辊座上,将第二成型辊组通过第二辊轴安装于第二轧辊座上,且第一成型辊组与第二成型辊组处于同一竖直平面内,将外界待成型件置于第一成型辊组与第二成型辊组之间实现三者紧密接触;通过第一齿轮或第二齿轮外接电机,电机通电控制第一齿轮或第二齿轮进行转动;同时,第一齿轮或第二齿轮通过传送机构或二者啮合连接实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的同步运作,并通过第一齿轮依次带动第一辊轴、第一成型辊组进行转动,第二齿轮依次带动第二辊轴、第二成型辊组进行转动,最终实现第一辊轴、第一成型辊组、第二辊轴、第二成型辊组四者同步运作,且将待成型件置于第一成型辊组、第二成型辊组之间实现三者紧密接触,并通过第一成型辊组、第二成型辊组的同步转动对待成型件进行滚压、成型处理;本实用新型基于用于滚压成型的装置所提供的组合设备,包括若干个用于滚压成型的装置及若干个传送机构,在实际作业过程中,通过传送机构将任意两个用于滚压成型的装置连接,使得若干个用于滚压成型的装置能够实现同步运作,便于对需经过多次成型工艺才能获得最终产品的待成型件进行滚压、成型处理,如:尼龙刷洗辊。本实用新型具有生产效率高、成型产品质量稳定的特点,且作业过程中成型辊组中成型辊通过辊轴安装于轧辊座上,使得成型辊拆卸工作简便,便于检修操作,延长了成型辊的作业周期,节约了制造成本,也提高了生产效率。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滚压成型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成型辊组、第二成型辊组、第一辊轴、第二辊轴、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用于连接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的第一传送机构及用于支撑所述第一辊轴与所述第二辊轴的机座组; 所述第一辊轴的一端与所述机座组的上方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辊轴的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成型辊组、所述机座组的上方另一侧与所述第一齿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辊轴的一端与所述机座组的下方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辊轴的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二成型辊组、所述机座组的下方另一侧与所述第二齿轮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传送机构的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一齿轮的轮齿上,另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二齿轮的轮齿上;所述第一齿轮通过所述第一传送机构能够实现与所述第二齿轮同步转动,并分别通过所述第一齿轮依次带动所述第一辊轴与所述第一成型辊组、所述第二齿轮依次带动所述第二辊轴与所述第二成型辊组实现同步转动; 所述第一成型辊组与所述第二成型辊组处于同一竖直平面内,且外界待成型件置于所述第一成型辊组与所述第二成型辊组之间实现三者紧密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座组包括: 第一轧辊座及第二轧辊座; 所述第一轧辊座置于所述第二轧辊座上方,且二者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辊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轧辊座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辊轴的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成型辊组、所述第一轧辊座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一齿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辊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轧辊座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辊轴的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二成型辊组、所述第二轧辊座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二齿轮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紧固机构、第二紧固机构、第三紧固机构及第四紧固机构; 所述第一辊轴的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紧固机构、所述第一成型辊组、所述第二紧固机构及所述第一轧辊座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一齿轮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紧固机构与所述第二紧固机构以所述第一成型辊组为中心对称轴对称分布于所述第一成型辊组的两侧; 所述第二辊轴的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三紧固机构、所述第二成型辊组、所述第四紧固机构及所述第二轧辊座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二齿轮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三紧固机构与所述第四紧固机构以所述第二成型辊组为中心对称轴对称分布于所述第二成型辊组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紧固机构包括:第一螺母、第一垫片;所述第二紧固机构包括:第二螺母、第二垫片;所述第一辊轴的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螺母、所述第一垫片、所述第一成型辊组、所述第二垫片、所述第二螺母及所述第一轧辊座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一齿轮固定连接; 所述第三紧固机构包括:第三螺母、第三垫片;所述第四紧固机构包括:第四螺母、第四垫片;所述第二辊轴的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三螺母、所述第三垫片、所述第二成型辊组、所述第四垫片、所述第四螺母及所述第二轧辊座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二齿轮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成型辊组、所述第二成型辊组分别包括若干个数量相同的成型辊; 所述第一辊轴的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螺母、所述第一垫片、所述第一成型辊组中的每个所述成型辊、所述第二垫片、所述第二螺母及所述第一轧辊座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一齿轮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辊轴的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三螺母、所述第三垫片、所述第二成型辊组中的每个所述成型辊、所述第四垫片、所述第四螺母及所述第一轧辊座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二齿轮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成型辊组中的每个所述成型辊与所述第二成型辊组中的每个所述成型辊上下一一对应,且待成型件置于第一成型辊组中的每个所述成型辊与第二成型辊组中的每个所述成型辊之间,能够实现所述待成型件、所述成型辊紧密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辊轴和所述第二辊轴外壁分别设置有键槽,并通过键与键槽键连接实现带动所述第一成型辊组和所述第二成型辊组同步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传送机构是链条、履带或皮带。
9.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滚压成型的装置的组合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若干个用于滚压成型的装置、若干个第二传送机构; 任意两个所述用于滚压成型的装置通过所述第二传送机构将其内部设置的所述第一齿轮对应连接,和/或,任意两个所述用于滚压成型的装置通过所述第二传送机构将其内部设置的所述第二齿轮对应 连接; 所述用于滚压成型的装置通过所述第二传送机构能够实现若干个所述用于滚压成型的装置相互同步运作。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传送机构是链条、履带或皮带。
【文档编号】B21D5/14GK203409042SQ201320471587
【公开日】2014年1月29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2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2日
【发明者】苏碧辉, 吴定川, 卢献忠, 邹功民, 郑雪 申请人: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